(方法)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
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有哪些古诗词中抒情方式(一)总论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5种古诗词的抒情方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5种古诗词的抒情方法!导语:诗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志,声也。
诗可以言志,抒情诗更充满炽烈的感情。
而这种感情的迸发,在古人是颇讲究的,我们不妨把这叫做抒情的方法,本文试图谈一谈这些方法。
一、情以物兴情以物兴的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方法。
早在几千年前朱熹为《诗经》作传,就阐述了这种方法。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集传》)从根本上说,无论是喜怒哀乐等人之常情,或者是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感情,无不是客观事物引起人的主观体验之产物。
刘勰的“情以物兴”,曹雪芹的“由色生情”,都是说客体用于主体而发生感情。
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兴”的手法。
这又有两种情况:一是客观事物使诗人产生新的感情。
二是客观事物引发了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感情。
前者如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日几时有》。
这是诗人面对中秋佳节“月圆”“人欢”“酒酣”的场面,忽然想到自己阔别多年的弟弟——子由,刹时,一缕离情别绪涌向心头,于是挥毫作诗。
这正是客观事物景物使诗人产生了一种离别远怀的感情。
还如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慈母为即将远行的爱儿缝衣的生活图景,而正是这种客观生活使诗人油然而生一种对母亲的感情和赞美之情。
显然,主体——诗人体验完全因客观生活图景而生。
即情以物兴。
后一种情况,如柳宗元的《七绝》:“海畔尖山似剑茫,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与浩初上人同看同寄京华亲故》)这里很明显是秋天“海畔尖山”触动了诗人之乡愁,但秋山与乡愁并无必然内在联系,仅仅是由形体上的联系而起了一种触化剂的作用。
还有李白的《静夜思》和柳永的《八声甘州》也属于此类。
至于范仲淹之名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则是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情以物兴”手法的运用。
二、直抒胸臆古代有一些抒情诗歌,将景物化入诗人的心胸,直接抒发炽烈的感情。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
古代诗歌中常见抒情方式归类古诗词鉴赏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如元稹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景遇融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
”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
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古诗词鉴赏:8种抒情手法(附例句+练习)
几种常见抒情手法抒情手法指的是抒发情感的方法,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 直接抒情#又称直抒胸臆,就是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鸣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直截了当地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感。
# 间接抒情#间接抒情的特点是抒情含蓄婉转,富有韵味,感染力强。
①通过叙述抒情,作者在叙述时加上自己主观感情色彩,根据感情的流动来叙述,使读者在叙述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通过议论抒情,作者在议论中,表达强烈的爱憎、褒贬之情,这种记叙中的议论一般是利用判断来进行。
③通过描写来抒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
借景抒情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观感情。
借景抒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具体可分为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情写乐景、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等。
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借碧蓝的天空和茫茫的江水,抒发了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情谊。
寓情于景常常是情感先行,诗人将情注人所描写的景中,不同的情会给景物着上不同的感情色彩。
即作者在创作时把先前饱藏于胸中的某种感情,外射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所描写的景物渗透着某种主观感情色彩,从而生成意境。
如:欧阳修的《戏答元珍》:“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诗中枝上的橘,欲抽芽的笋,都隐含一种新兴的萌发的希望,虽暂时受到压抑仍保持昂扬的胸襟。
这正是欧阳修这种政治家的远见,他的思想感情外射到山城早春的景物中,使景物着上温暖鲜明的色彩,读之使人精神振奋。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
古诗词四十种表达技巧: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表达技巧主要分为抒情方式(7)、表现手法(10)、修辞(9)和结构(4)四大类,具体内容如下。
一、抒情方式(7种)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王实甫《十二月带尧民歌·别情》) (诗歌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分别从“怕黄昏”、“不销魂”、“新啼痕”、“断肠人”等四个角度将少妇别后的相思之悄表现得淋漓尽致。
)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所写的景并非晴朗的月夜,万里无云的碧空,而是迷蒙的烟月,笼罩着寒水白沙,景色是那么黯淡,氛围是那么冷寂,这就给后两句写作者的忧虑情绪增添了气氛,加浓了色泽,两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咏蝉》) (诗歌中所描写的蝉的形象是:蝉垂着触须在枝头吸饮清洁的露水,阵阵蝉声从稀疏的梧桐上传出来。
身居高处,叫声自然传得很远,并非依*风的力量。
而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所要抒发的人生感怀是:凡是品格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因而美好的声名白可远扬,不需要依*其他人吹嘘。
由此可见,写蝉是依据,而抒怀言志才是真正目的。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是写景,而实际上则隐寓着诗人的一种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感情境界。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
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例1: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例2:杜甫《倦夜》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答:前六句是借景抒情,后两句是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抒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①因事抒情:例3: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例4:唐代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②借景抒情: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衬哀情:例5: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后两句点明了诗人思归之情。
诗人流落他乡,一年又一年,思乡心切而归期难知,心中是何等的伤痛。
由这后两句可知,此诗用的是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哀景衬乐情:例6 :司空曙的《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用古诗常见抒情方式
Ⅰ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读一读古诗常见抒情方式一览表抒情方式说明示例赏析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句开门见山,直叙登上高台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凉意境,这意境引发了诗人感时伤事的情怀,想着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独怆然而涕下〞。
借景抒情借助于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往往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深切动人。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风光的描写,透露出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
托物言志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兴等手法,把某种理想、人格、观点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咏物与抒怀合二为一。
蝉(虞世南)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涵的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借古讽今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挖苦现实,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
台城(X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比照,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用典抒情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
用典有时增加了诗歌的容量,使诗歌典雅耐读,富于文采;有时那么是为了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古典诗歌抒情的方法
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情感的方法古典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寄意(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借古抒怀、托古讽今)、通过对人物的塑造或描写表达思想感情、对比、虚写、象征等。
一、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朴质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我们学过的许多诗歌在表达思想感情时都有对这种手法的使用。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二、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情感与景物一致,就是烘托,如果不一致,就是乐景写哀情(反衬)。
三、托物寄意。
托物寄意,就是作者将自己思想感情寄托于对某一物的描写,也就是借助对某....一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或表现对所描写之物的喜爱、憎恶之情..........................,或借物喻人(也属于象征手法),或托物言志。
它可具体分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物喻人等三种手法。
四、借古抒情。
所谓借古抒情,就是借助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描写来表达思想感情。
请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一首怀古词,在整首词中作者所怀之古乃三国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周瑜。
词的上阕虽没有直接写周瑜,却是为下阕写周瑜做铺垫,或者说是通过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和众多的豪杰(........“.多少豪杰....”.)来烘托下阕要出现的主角周瑜..............。
2019诗歌鉴赏-抒情方式—新
融情于景
触景生情
哭晁卿衡 李白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试分析本诗抒情的方式。 朋友晁衡的不幸遭遇,使诗人悲痛万分,在这种感 情的支配下看景物,一切景物都染上了他的主观感情 色彩:天宇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 苍梧山,仿佛也在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的后两
面对同一个历史事件,杜牧和王安石 各自表达了怎样的观点?为什么?
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 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 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
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 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认为民心 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2、以哀景写哀情:
闻白乐天左迁汀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诗中以残灯暗风、冷雨寒窗等意象,营 造一种凄冷悲凉的氛围,表达了对友人 仕途挫折的同情悲伤,以哀景写哀情。
3、以乐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4)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 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情”“景”关系
1.借景抒情
2.触景生情
3.寓情于景 4.以景结情 5. 以景衬情
“借景抒情”又称“由情及景”“缘情写景”, 是情在景先,先有情后有景,为表达感情而选 择景物,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传情达意。 “触景生情”是指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 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 “寓情于景”是指诗人带着强烈感情(如欢乐、 悲哀、苦闷、彷徨等),去观察和描写客观的 自然景物,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主观感情 熔铸到客观景物的描写之中,以客观之景来寄 托感情,也叫“融情于景”。
古典诗词抒情方式
鉴赏古典诗词的抒情方式(上)snow一、古典诗词常见的抒情方式: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 、间接抒情(1)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借事抒情因事缘情(3)借景抒情融情于景(4)咏史抒怀二、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什么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
特点: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例:《诗经》和后来的乐府民歌大都直抒胸臆。
如思慕所爱的姑娘便直抒“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三、间接抒情的几种方式及其效果: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
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叙事则因事缘情,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记史则咏史抒怀。
1、要弄清:第一,借什么物?那物有什么特点?诗人如何将那物的特点与人的感情相联系,即找到他们的共鸣点;第二、诗人抒发的是什么感情,是悲?是喜?是怨?是恨?……第三:要懂得哪些物即意象是抒发哪种感情的如月、杨柳。
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一(注:深秋的习习冷风,吹走了绿色的夏景,满地的金黄依然显示秋天的成熟,总会让人为之感动。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花开花落本是自然界生命的流程,落花不惜生命凋零,为爱可以粉身碎骨,化作泥尘的挚爱来滋润爱的根源,古往今来的诗人都为永恒的爱而沉醉在秋的意境中,寒来暑往,春红夏绿秋黄冬白,多少痴男倩女都为着这无情的变化而感慨。
)例: 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手法,借写缥缈孤鸿的具体形象,表现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品格。
诗歌的十大表达技巧
十五夜望月
王 建(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请对这首诗的主要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
诗人开始写“地”、写“鸦”,而不写月, 但却让我们分明感到月亮的存在,因为“地白”、 “栖鸦”是月亮朗照的结果,既然地白如霜,栖 鸦可见,可知诗人虽没有明写“月明”,但我们 却处处感到“月明皎洁”,因此它是实写“地 白”、“栖鸦”,虚写“月明”,暗扣“望月” 这一诗题。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 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 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 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主要用什么表现手法的?试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前三句着力刻画都在一个“静”字, 末句写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前三 句的“静”对比鲜明。这里是以动衬静。
技巧二: 以动衬静
品味下面的诗,分析有关表达技巧: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歌中所写景物如花落、月出、鸟 鸣等都是动景,同时又通过这些动景, 更加突出显示了春涧的幽静。“鸟鸣山 更幽”,动中见静,愈见其静,这里面 包含着辩证法。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小结
技巧一: 借景抒情
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 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 的感情。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考点梳理:鉴赏古代诗歌技巧之表达方式——抒情手法
劣,但此处的哀景是为反衬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的。
严酷的环境没有让他消沉,反而意气风发,愿意以身许国,杀敌建功。
爱国之情跃然纸上,壮志豪情力透纸背这种方法能使诗歌含蓄蕴藉,情深意浓,诗味隽永,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可以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借景抒情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把情与景分开写。
可以先写景,后抒情;或者先抒情,后写景。
也可以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另一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2)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所说的“无我之境”。
诗人本无所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却因身在一定的环境中,或因景的秀丽而欢喜,或因景的萧瑟而忧愁。
这种情是由景激发的,是景决定了情。
如因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忧伤。
又如: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②“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是一位姓秦的游人游西湖时面对岳飞墓很自然地产生的情感。
③再如李清照的《一剪梅》上阕:“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写的是作者一天之内所做之事,所触之景:清秋季节,独自泛舟,上西楼,见回雁。
但其中也有其所生之情:“谁寄”锦书,自然是无人寄锦书,表达的是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以及盼望其锦书而望断天涯的愁苦之情。
下阕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以花落水流之景喻人生、爱情、离别的无可奈何之感,从而触动作者所有情思。
往后五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转为完全的抒情,最后三句尤其精巧别致,在全篇景物描写的烘托下,只觉其愁思在眉头心间流动荡漾,有了更大的艺术吸引力。
(3)以景结情,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在结尾处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古诗鉴赏之抒情手法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人借对 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 的感伤。
以乐景衬哀情
《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以乐景衬哀情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哀景衬乐情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 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 竟是征夫回乡之时!
高考真题(2011年江西卷)
• • • • • • •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1)这首诗首联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 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前一句以 乐景写哀情,后一句以哀景衬哀情。
怀古伤今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 • • • 春日秦国怀古 周仆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 [注]①周仆(?~878):字太仆,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 泾水:渭水支流,在今 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古 诗 鉴 赏 之 抒 情 手 法
抒情手法
一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2、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3、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4、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鉴今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5、用典抒情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 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 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鉴赏古代诗歌的抒情方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 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 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借古讽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 金陵怀古 王珪
• • • •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 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 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2. 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其抒情手法
写秋夜离人相思之情。 ①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冷寂静的画面中 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思念之情。 ②直抒胸臆。词的下阕“酒未到,先成泪”“谙 尽孤眠滋味”等,直接表达了主人公长期客居他乡 的忧愁。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汴河亭① 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 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 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 有道, 迷楼还似景阳楼②。 【注】①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 条运河。 ②迷楼:隋炀帝筑。 景阳楼:南陈后主筑。 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 简要分析。(4分)
(直接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 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节选自杜甫《登高》
(借景抒情)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 日是归年”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乐景反衬哀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古诗词常用表现手法解说唐惠忠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
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
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
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在这首诗中,作者借登岘山凭吊羊祜,抒发了自己的郁积和愤慨。
诗人入京求仕不遇,心情一直很苦闷。
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湮灭无闻”的话,联想到自身处境——空有抱负却不得施展,“湮灭无闻”正是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泪下。
全诗借古抒怀,把深沉的感慨隐含在看似平淡的描绘之中。
二、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则是侧面描写。
汉乐府《陌上桑》中对秦罗敷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当典型: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诗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
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美好。
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
于是作者笔势一宕,不直接写罗敷本人,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
巧妙的侧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三、比与兴“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其作用是:用具体的常见的事物形容那些不常见的事物,从而使读者易于理解;能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使其形象鲜明。
比如秦韬玉的《贫女》: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诗歌写一个“贫女”的自白,她毫不掩饰地倾诉衷曲,自伤自叹,自矜自持,令读者既同情其遭遇又钦佩她的人格。
古诗词中常见艺术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一、抒情方法古代诗词的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
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
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接表达了自己蔑视权贵、清高孤傲的形象。
再如徐熙的《三峡吟》中“猿啼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已经明确地告诉给人们诗中的羁旅之愁。
间接抒情,就是作者将情感都寄托于客观景物或事物形象之中,表达得比较含蓄委婉的细节叙述,主要包括即事抒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1.即事抒怀。
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内心感受。
如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诗中写了海南黎族的几个小童口吹葱叶欢迎诗人的事情,引发诗人“莫作天涯万里意”的感慨。
2.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即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这类诗在高考试卷上是大多数。
如骆宾王的《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刘禹锡的《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张元�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行云)》、韩��的《残春旅舍》等都是。
3. 用典抒情(借古抒怀)。
用典就是借用典故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态度和愿望。
典故就是出于古典书籍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耐人寻味的效果。
近几年用典抒情在高考试卷上出现得越来越多。
如张元�值摹恫匪阕樱ǚ缏妒�行云)》最后一句“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就是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表现作者胸怀大志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
诗人用廉颇自喻,老而不服老,表现出坚决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苏轼的《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其二)》:“溪边自有舞雩风”,化用《论语》中“风乎舞雩,咏而归”的典故,表现自己逍遥自在的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方法)古诗词中的抒情方式
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
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一般是情与景配合。
“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
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
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
人物是将军和征夫。
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
饮浊酒,愁不能寐。
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题金陵图(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
六朝是吴、晋、宋、齐、梁、陈(公元317—589年)。
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
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
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
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
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
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哀景写哀情)与情景反衬(乐景衬哀情)这两种手法来写。
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二)抒情手法分类
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也叫直抒胸臆。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间接抒情——诗人借助多种艺术技巧,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分为情景交融、借景衬情、托物言志。
如李白的《赠汪伦》和刘禹锡的《竹枝词》,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采用间接的抒情方式。
所不同的是:前者用“桃花潭水深千尺”来比喻
“汪伦送我情”,后者巧用谐音双关“道是无晴却有晴”,将恋人之间若明若暗的爱情表现得真切动人。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
情景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藉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
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形象,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对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以乐景写哀情或以哀景写乐情,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
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
《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
2、托物言志:是诗歌散文中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即作者借助对某种事物的刻画来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某种品格志向。
如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如清代龚自珍的《病梅馆记》,借梅议政,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通过刻画餐风饮露的秋蝉的形象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
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区别:
借景抒情,是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的是情感,表现的是情绪,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乐、哀、愁,但我们绝不会把这种情绪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看看下面几句诗,看看他们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借景抒情)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托物言志)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借景抒情)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郑思肖《画菊》(托物言志)
比较以上四首诗说说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有何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