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完整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育学

(完整版)教育学

第八章学习的最高境界:问题解决与创造性一什么是问题解决(一)问题((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是知识、技能、及学习策略学习的自然延伸,是更高级的学习活动,创造性是问题解决的最高境界。

))1.问题是从问题情境开始的。

2.问题的一个根本特点是障碍。

3.从结构上看,问题有两部分,一是条件,二是目标。

问题: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可服的刺激情境。

(二)问题的种类从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是否被明确界定分为:定义良好的问题和定义模糊的问题(三)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的问题情境引起,经过一系列具有目标引导性的认知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心理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1目的性。

2认知性。

3序列性。

二、问题解决的过程?1发现问题或呈现问题。

2理解问题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算法式和启发式)4检验假设三、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式策略2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主要有三种:1手段—目标分析策略2爬山发策略3反推法策略)四、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和功能固着4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绪状态、认知风格等个性特征功能固着:指人们总是倾向将某一种物体的常见功能看成是该物体的特定的功能,从而妨碍了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而影响了问题的解决。

五、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二创造性及培养一、创造性及特征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也称创造力,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发明,二是发现。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1创造性作品。

特征(1)新奇性(2)适当性(3)改造性2有创作性的人。

人格特征(1)认知的灵活性或无偏见性。

(2)独立性。

(3)容忍模糊不明的事物。

(4)容忍错误。

(5)独体的价值观念系统。

(6)可驾驭的焦虑水平。

(7)性别角色不受严格限制。

3创造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思维的特征: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二、影响创造性(创造力)培养的因素?1改变不利于创造力培养的教育观念。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福禄贝尔
赫尔巴特 (1806)
德国
德国
《人的教育》
《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科学形态教育学 杜威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 美国 教育》 《民主主义与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美国 1956年 布鲁姆 提出掌握学习理论

1963年 布鲁纳 《教育过程》直接 指导美国中小学教学改革,影响他国教学改革

苏联 1957年 赞科夫 致力于小学教学研究, 出版《教学与发展》 20世纪70~80年代 巴班斯基 为教学过 程最优化理论提供实 验 材料,1972年出版《教学过 程最优化:预防学生学业不良的方法》,后 又出版 《教育过程最优化:一般教学论方面》

(三) 学习和研究教育学原理的意义、 原则和方法 (P7)
3、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
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个体独特性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1、教育发展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与科技对教育的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3)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 一 ) 对 教 育 的 认 识
2、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 (2) 受教育者:教育实践活动的 对象与学的主体 (3)教育中介:教育活动所依赖 的环境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绝不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前就有的,也绝不是天生 的本能行为。
(2)当代学生的特点


平等意识增强,富有宽容精神
关心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识 喜欢具有探索性和操作性的学习方式 自我意识增强,价值观念多元化 学业竞争加剧,心理问题增多

《教育学》最完整版教材

《教育学》最完整版教材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概述(一)教育的概念教育史上,中外著名的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对“教育是什么”做过各种回答。

在我国,如《学记》中的“教者也,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

战国时的荀子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育,养子使作善也。

”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是《孟子•尽心上》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外国,如卢梭、裴斯泰洛齐、赫尔巴特等教育家对教育下过各种定义。

我们通过对这些定义的分析,发现这些定义的角度各有不同:有的从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角度,有的从教育目的的角度,有的从教育对象角度,有的从教育价值角度,有的从人的发展、社会作用角度,由于时代不同、立场不同、价值观和思想方法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概念的差异和对立。

如教育史上的“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之争,其中就关于什么是教育的争论,斯宾塞认为“教育就是为美好的生活做准备”,而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

但在启发人们上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把教育看作是一种活动。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

它是有计划和偶然的,有组织和无组织的,外在的灌输和自发的感化的总和。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计划性和专业性,目的就是要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有专业的师资和专门的场地,并且具有一套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规范。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奴隶社会初期,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达到了较为完备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年青一代生存、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手段,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永恒现象,它和人类社会同始终。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版ppt课件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19
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①教育的终身化 ②教育的社会化 ③教育的生产化 ④教育的民主化 ⑤教育的国际化 ⑥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⑦教育多元化
20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概念)
教育学 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现象:教育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人们对某些具体的教育现象所进行的思索 教育规律: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以及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
4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一)原始教育
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
教育具有原始性;
教育具有同一性

(完整版)教育学电子版整理版

(完整版)教育学电子版整理版

●教育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了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被称为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早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反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主张新的“三中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杜威,现代教育派,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派”●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教育性的教学”原则。

他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学如果没有进行任何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或者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

”(131)●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外部分组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或学习兴趣分组第二章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现实的劳动力2.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化的“物化”3.教育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政治人才,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2.教育可以促进国家的政治民主1)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奠定群众基础2)教育为国家的政治民主提供人才基础3.教育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形态意识,促进受教育者的“政治社会化”教育的文化功能1.教育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3.教育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4.教育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第三章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1.发展的顺序性2.发展的阶段性3.发展的差异性4.发展的不均衡性5.发展的互补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论述)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简答)(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1.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4.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二)遗传不决定人的发展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一)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1.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2.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二)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简答)(一)教育与人的发展1.教育与生理发展(1)个体的生理发展对教育有制约作用(2)教育活动对人的生理发展有促进作用2.教育与心理发展(1)教育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2)教育受制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二)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三)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人的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1.家庭教育2.学校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寻求发展的积极动机和渴望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其广义的自我教育方面3.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会随着人的社会经验的丰富和自我意识的不断提高而逐渐增强第六章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第七章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中心2.教学是促进个体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3.教学是社会延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教学过程中的规律(论述)(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2.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3.防止忽视系统知识的传授或直接经验积累的偏向(二)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1.正确处理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防止重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错误观点2.创造条件,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促进,共同提高3.给学生进行智力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尽量提供一些能够启发不同智慧的材料,启发儿童多元智力的发展(三)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科学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思想觉悟的认识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3.教学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2024全新《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2024全新《教育学》全套课件完整版
搭建跨学科实践平台,培养综合能力
建设跨学科实验室、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实践机会。
完善跨学科评价机制,激励创新成果
建立跨学科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和教师取得创新性成果。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索
启发式教学法应用案例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 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积极探索。
式。
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家长和社会也参与评价。
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 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
发展趋势
评价将更加多元化、全面化、个性化,注 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VS
面临挑战
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如何保 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如何处理好评 价与教学的关系?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评 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发展历程
教育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 代三个阶段,逐渐从哲学、心理学、 社会学等学科中独立出来,形成了自 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主要流派
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包括实证主义教育学、 人文主义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批 判理论教育学等,它们对教育学的理论 和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代教育学主要问题及挑战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研究 教育的本质、目的、功能、制度、内容、方法、管理等基本问题。
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个层次和各种形式的教育,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以及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关系。
教育学发展历程与流派
海外优质资源引进和整合
引进海外优质教育资源
与国外知名学校、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优质课程、教材 和教学理念。

2024年度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2024年度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将传统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颠倒,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
频等学习资源完成知识学习,而在课堂中则通过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交
流来完成知识的内化。
02
慕课教学模式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的兴起,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
过互联网学习优质课程资源,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模式的创新

03
混合式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特点
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倡导 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重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与传统教育技术区别
传统教育技术主要关注教学媒体的应用,而现代教育技术 则更加注重教学设计与学习资源的开发,以及学习者学习 能力的培养。
28
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模式创新
2024/2/3
01
翻转课堂模式
教育学原理完整版
2024/2/3
1
目录
2024/2/3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功能与目标 • 课程与教学论基础 • 德育原理及其实施途径 • 师生关系与班级管理 • 评价改革与质量保障体系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 • 终身学习与未来发展方向
2
01 教育学概述
2024/2/3
3
教育学定义与研究对象
教育学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 育价值观为引导,探索教育工作的内在规律和教育行为的有效性。
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以及它们与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等的关系。同时,教育学也关注个体在教育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以 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0
班级组织结构优化策略
1 2
班级规模与编班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教育学讲义(完整版)

引言概述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它包括教育的基本原理、教学方法、教育体系、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本讲义旨在系统概述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并提供教育实践中的指导原则。

本文将从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这五个大点展开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教育的定义1.1教育的概念和特征1.2教育的目标和意义1.3教育的类型和层次1.4教育的主要环节和过程1.5教育与其他社会实践的关系2.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1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2.2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2.3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教育特点与需求2.4学习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连结2.5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互动关系3.教学理论与方法3.1教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3.2教学方法的分类和特点3.3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的关系3.4教学策略与学生学习风格的匹配问题3.5创新教育方法的实践与应用4.教育评估4.1教育评估的概念和意义4.2教育评估的目的与要求4.3教育评估的类型和方法4.4教育评估与课程改革的关系4.5教育评估结果的运用与反馈5.教育管理5.1教育管理的概念和内涵5.2教育管理的目标与职能5.3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5.4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领导5.5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与创新总结本文综述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教育的定义、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教学理论与方法、教育评估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阐述,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有效的教育工作提供指导。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切实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实施。

希望本讲义能成为读者的重要学习资料,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同时,也希望读者继续深入学习和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教育与文化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通过教 育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遗产,促进文 化创新和发展。
教育对文化融合的作用
教育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 理解,推动文化的融合和多元发展。
教育对文化选择的作用
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对文化 进行选择、整理和提炼,将优秀文化 遗产传递给下一代。
通过口头语言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 技能等。
01
03
讨论法
组织受教育者围绕特定问题进行讨论 和交流,促进思想碰撞和深度思考。
示范法
通过教育者或优秀学生的示范行为, 引导受教育者学习和模仿良好行为习 惯和品德风范。
05
04
实践法
组织受教育者参与实践活动,将所学 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培养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
教育学完整ppt课件
目录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要素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01
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定义与发展
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以教育事实为基础,以教 育价值观为引导,形成描述、阐释、预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综合性知识体系。
02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
01
02
03
04
定义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 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
教育影响的人。
知识传授者
将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受 教育者。
引导者
引导受教育者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
力。
榜样
以身作则,为受教育者树立良 好的品德和行为榜样。
受教育者
定义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从古代到现代,课程经历了多次变革 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个 性化等趋势。
课程类型与结构
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 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等。课程结构则包 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个层 次。
课程设计、开发与实施
课程设计原则与策略
课程设计应遵循学生中心、社会需求和学科体系等原则,采用目 标模式、过程模式等策略进行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学》(全章节)课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 教育学概述 • 教育的基本概念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 课程与教学论 • 德育与美育 • 教师与学生
目录
CONTENTS
01
教育学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规范性、历史性、强制性。
教育制度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
06
课程与教学论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课程概述
课程定义与内涵
课程发展历史与趋势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它包括课 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教育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同时也为政治制度培 养所需的人才。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教育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力素质和生产效率。
3
教育在政治经济制度中的作用 教育可以传播政治意识、培养经济人才、促进社 会公平。
教育与文化传承
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01

教育学完整版

教育学完整版

名词解释教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教育目的:由国家机关制定推行,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具有一定的作用。

它是制定各级各类学校具体教育目的,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教育学:研究教育事实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教育问题:当教育事实积累到一定程度,被教育工作者议论评说,当作一个个教育问题提出来进行回答,解释并解决矛盾和疑难时,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发端。

教育情境: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教师的教员角色:教师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角色,它因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处于核心地位。

其角色功能主要是以教材为宗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和评定学业。

教师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角色:这种期待突出了教师在人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教师工作中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和智力的开发意义,肯定了教师在教书育人的系列工程中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也含有对教师实际教育能力的估计和评价。

教师的人际知觉:指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

师生关系: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产生的复杂的关系体系,包括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心理关系,组织关系以及相互产生的非正式的关系。

教学设计: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实施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它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教学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单元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和媒体的设计。

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一、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

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材,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本权威、实用的教育学教材。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4. 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即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5. 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

6. 教育的制度:教育制度是指国家为实施教育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问题,探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探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探讨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5. 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探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7. 德育论:研究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8. 体育论:研究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9. 美育论:研究美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02 教育的基本原理
教育的本质与功能
本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过传递知识、技能、价值观等,促进个体发 展和社会进步。
功能
教育具有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包括促进个体认知、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的发展;社会功能包括传承文化、促进社会流动、维护社会稳定等。
教育的目的与价值
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 不断的动力。
教育政策的实施
教育政策的实施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试验、全面实施等步骤。同时 ,还需要建立政策实施的监督机制和评估机制,以确保政策的顺利执行和有效实施。
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关系
教育制度是教育政策的载体
教育制度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制度基础。教育政策需要依靠教育制 度来得以实施和推广。
混合研究方法的常用技术
混合研究方法常用的技术包括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 结合等。
混合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混合研究方法适用于处理复杂的教育问题,特别是需要全面揭示教育现象的研究领域。然而,混合研究方法 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方法整合的难度和数据处理的复杂性等局限性。
提出儿童情感发展的八个阶段,每个阶 段都有其特定的情感危机和发展任务, 需要得到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V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认为人的情感需求可以分为生理需求、安 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 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这些需求按照优先 级依次得到满足。
社会化发展理论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
强调社会交往对于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性,认 为个体通过语言和行为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 流,逐渐形成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2024)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2024)
教育学全册全套课件
2024/1/29
1
目录
2024/1/29
• 教育学概述与发展历程 • 教育目的、功能与价值取向 • 课程论与教学设计原理 • 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策略 • 德育、智育、体育等多方面培养方

2
目录
•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途径探讨 •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推进教育改

2024/1/29
诊断性评价
在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便为教学提供依据。这 种评价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
形成性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旨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并反馈给学生和教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这种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学习方法。
案例三
《高中英语“阅读策略训练”教学设计》。该设计以阅读策略训练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 掌握略读、寻读、预测等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
15
04
教学方法、手段及评价策略
2024/1/29
16
教学方法分类和特点总结
讲授法
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包括 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等。这种方法能够充分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 量系统的科学知识。
练习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 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使学 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探讨
01 02
多媒体教学
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 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这种方法能够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学教案大全(完整版)

教育学教案大全(完整版)
育管理体制改革等。
02
教学方法与手段探讨
传统教学方法回顾与反思
01
02
03
讲授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 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 参与度。
讨论法
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但容易偏离主题,需要教 师有效引导。
案例法
通过分析案例来掌握知识 ,但案例选择需要恰当, 否则影响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手段介绍及应用
《教育心理学》课程设计,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通过案例分析、心理测量等手段提高学生心理 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
案例三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和 网络技术手段,打造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环境 。
04
学生心理发展与辅导技巧
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分析
认知发展
01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包括注意力、记
学校可以联合家长共同开发适 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和活动,如 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 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同解决学生在成 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案例分析:成功家校合作案例剖析
案例一
某学校通过家校合作成功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定期向家长发布阅读计划和阅读书目,并邀请家长参与学 生的阅读活动。同时,学校还组织家长进行阅读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合 作努力,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家校互动平台
建立家校互动平台,鼓励家长在平台上分享育儿经验、教育资源等,促进家长之间的交流 和合作。
家校共育资源整合和共享机制构建
教育资源共享
家校合作课程开发
家校互助机制建立
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整合和利 用各自的教育资源,如学校可 以提供教育场地、教学设备等 资源,家庭则可以提供生活实 践、社会交往等资源,共同为 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一、引言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目的、内容、方法、制度等方面。

教育学的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育学基础完整版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教育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材,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我国教育实际,为学习者提供了一本权威、实用的教育学教材。

二、教育学的基本概念1. 教育的定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通过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教育的目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推动社会进步。

4. 教育的内容:教育内容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即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5. 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式。

6. 教育的制度:教育制度是指国家为实施教育而制定的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包括教育体制、教育制度、教育政策等。

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1. 教育哲学:研究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等问题,探讨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探讨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3.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探讨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4. 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探讨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5. 教育技术学:研究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技术手段,探讨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6. 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教育质量。

7. 德育论:研究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8. 体育论:研究体育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9. 美育论:研究美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问题,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育学电子书【完整版】

教育学电子书【完整版】

《教育学》(电子教材)目录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2)第二章人类发展与教育 (19)第三章个体发展与教育 (39)第四章教育与现代社会发展 (53)第五章教育目的 (71)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85)第七章课程 (86)第八章教学�上� (87)第九章教学�中� (88)第十章教学�下� (89)第十一章德育�上� (90)第十二章德育�下� (91)第十三章班级管理 (92)第十四章综合实践活动 (9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与教育的历史发展同学们都经历了12年左右的学校教育�并且一直都在接受家庭教育�应当说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不陌生的。

同学们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教育有什么要说的吗�能不能给它们下一个定义呢�┅┅一个人对教育有自己关心的角度和把握的深度是很正常的�它既与一个人认识教育问题的方式和能力有关�也与一个人接触到的是什么样的教育素材有关。

给教育下定义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理性认识的一个惯用手法。

一、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词源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但由于20世纪前�人们很少把这两个字合起来作为一个词使用�所以这里的“教育”主要指“教”或“育”。

按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的解释�即“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我国古代思想家的教育论说中�与“教”相伴出现的字多为“学”。

这与古代的“教”主要指“教学生学有关的知识”�“学”主要指“儿童在房子里学习有关的知识”�“教”与“学”只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种活动有关系。

在现代英语中�教育是“e d u c a t i o n”�在法语中�教育是“éd u c a t i o n”�在德语中�教育是“e r z i e h u n g”�三词都来源于拉丁文“e d u c a r e”。

“e d u c a r e”是名词�它是从动词“e d u cěr e”转换来的。

教育学 完整版

教育学 完整版

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2024鲜版

最新《教育学》(全章节)课件ppt课件-2024鲜版
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 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意义
有利于保障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全民族素质;有利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 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2
06 课程与教学论
校园文化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道 德讲座、艺术展演等,营造良好的德 育和美育氛围。
2024/3/28
30
德育与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探讨
•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 ,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024/3/28
31
德育与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探讨
01
02
03
引导学生发展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 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需要关注 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能力、情 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具备专业素养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教育理 论和教学技能,同时还应不断学习和 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教育发 展的需求。
34
学生群体特征分析及个体差异关注
2024/3/28
强调艺术实践和审美活动在 美育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 艺术创作、表演、欣赏等实 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创造力。
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多种智 能和潜力,美育应关注学生 的个性差异和多元智能发展 ,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教育和 审美活动。
2024/3/28
29
德育与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探讨
课堂教学
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和美育课程,系 统地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和艺术知识 。
教育的价值在于为个体和社会提供发展 的动力和方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文档
• 教育的三要素 •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
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 括学校教师、设计和编写教育计划、教科 书的人员、教育管理者及教育活动参与者。
•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
类学校的学生。
• 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
教 育 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六章 学生与教师 第七章 课程 第八章 教学 第九章 德育 第十章 班级管理 第十一章 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第十二章 教育科学研究
实用文档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第二节
实用文档
二、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教育活动的实施者是人、活动对象也是人
2.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培养人,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 而使每个人能更充分、更真实的生活,最终影响人类的发展
3.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规训方式。
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 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用文档
教育的发展 教育学的发展
实用文档
“教育”的词源
1.我国古代
《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 · 尽心上》:君子有三乐, 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 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作了文字解释:教,上所施,下所 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总之,我国古代把教育解释成“劝人为善”。
2.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
①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育者——教师; 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教育设备。
3.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
有相对稳定的师资、教育场所、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 育方式方法、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班级组织形式、相对稳定的 文化模式等。
实用文档
四、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终身教育(法国,保罗· 朗格朗)
实用文档
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教育不应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设施 代表人物:
库姆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 究所首任所长菲利普·H·库姆斯 )
依里奇(上世纪5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 育学家)
实用文档
家庭教育
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 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 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 教育和无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
“终身教育”概念的三个基本术语是“生活、终身、 教育”
实用文档
教育的历史形态
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教育形态的分类
1.按教育的正规化程度:
非形式化教育
形式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2.按实施教育的机构: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
3.按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等
2.西 方
➢源于拉丁文“educare”,指“引出、导出”的意思,
实用文档
教育的定义
• 1.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
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 想观 2.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
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 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 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 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发展的 活动。
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奠基教育,是调整学校 教育、净化社会影响的枢纽。
家庭教育的特点:
1.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形式先
手段及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 具,是教育者和受教实用文育档 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的本质
一、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教育的本质)
1.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的动机与目的不同
动物的“教育”:浅层模仿;动机是本能的生理需求,目的是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 人类的教育:复杂的社会活动;动机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存在和发展以及社会延续
资本主义国家学校教育系统从17c开始建立,到19c下半期基本形成
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既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
的教育制度,它从初中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 普通的学术性学习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 业技术训练的许许多多专业课程和机构。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清末,“废科举、兴学校”运动,颁布一系列全国统一的近代学 制 我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完备的标志: 《钦定学堂章程》,1902,“壬寅学制” 《奏定学堂章程》,1903,“癸卯学制”
1.时间上的连续性 教育贯穿于人一生的始终,具有连续性;
2.空间上的延展性 教育不局限于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以用
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3.方式上的灵活性
教育方式可灵活运用集中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等; 4.教育角色的可变性
每个人既是受教育者,又是教育者(人人当先生,人人当学生)
实用文档
定型的形式化教育
(古代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机构)
①教育者确定(长辈、专职的教师) ②受教育者相对稳定(后辈、学生) ③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出现多种学校教育机构) ④相对规范的教育内容 ⑤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教育措施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教育)
实用文档
制度化教育(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
三、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 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
教 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 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 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实用文档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
①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各级各类人才; ②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和发展的需要;目的是为了社会。
2.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教育信息传递的延续性不同
将个体经验总结、抽象、提升并化为“类”经验; 将类化的经验再转注给每个社会个体,是个体获得“类”的经验而“类化”
3.动物界的“教育”与人类的时间延续性不同
动物的教育止于个体的生理成熟; 人类的教育贯穿人生始终,“终身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