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四大名医后人今安在

合集下载

北京最牛的一簇老中医

北京最牛的一簇老中医

北京最牛的一簇老中医关庆维职称:主任医师简介:出身于北京著名中医世家,先后追随关霦(字幼波)、赵世生、李鸿祥、奚宁、王田蕴、刘韵远、焦树德、郝子林、李树苍等中医名家。

坚持中医的理法方药,在治疗内、妇、儿、皮科杂病方面,身心医学,未病医学,中医养生等领域都有着自己深厚的见解和突出的疗效。

患者遍及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乏社会名流和政府要员,如沙特王储、泰国副总理、世界银行行长、墨西哥财政大臣等国内外众多官员。

发表过《慢性支气管炎的辩证论治》、《中医辩证治疗三叉神经痛举隅》、《中医对肝硬化腹水的论治》、《狭义科学观正在扼杀中医》等论文。

擅长治疗:三叉神经痛、中风、甲状腺肿瘤、咳喘、肾病、高烧、低热、肺炎、乙脑、水肿、肾石病、高血压、心脏病、面神经麻痹、头痛、风湿病、糖尿病、脾胃疾病、月经不调、带下、虚损、不孕、带状疱疹、荨麻疹、湿疹、斑秃等疾病的治疗均有较好疗效,出诊时间/地点:周二上午,周四下午北京同仁堂中医医院;周日上午,北京紫禁城国医医馆祝肇刚职称:主任医师简介:生于1944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今北京中医药大学)。

现任北京金方国医院副院长。

施今墨先生的外孙、名医祝谌予教授之子。

渊博的家学是祝老从医生涯中传奇的一笔。

作为他自幼就耳濡目染,聪颖好学,坚持不懈,凭借着超乎寻常的悟性,在继承施派医学之外,也开辟了一条神奇而别具一格的行医之路。

擅长治疗:肾病、肝病、冠心病、咳喘、过敏、糖尿病及并发症;儿科疑难杂症(视物模糊、脊髓萎缩症);妇科疾病、更年期综合症;失眠、神经系统疾病出诊时间/地点:周一:上午北京饭店,需电话预约,挂号费300元。

下午北京大北窑中医门诊部,需电话预约,挂号费100-200周二:全天北京同仁堂天坛中医诊所,周一早电话预约,挂号费100-200周三全天北京顺义杏园金方国医医院,电话预约,挂号费200周五上午北京顺义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普通,需早晨排队挂号:7点45开始挂号。

挂号费30。

京城的四大名医与四小名医

京城的四大名医与四小名医

京城的四大名医与四小名医中医自形成以来,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自身的发展中名医辈出,受到人们的爱戴与传颂。

远的不说,就拿十九世纪来说,这时西医在中国只是依传教士而零星存在,中医在人们治病疗病上还是关键的主力军。

在三、四十年代,京城盛传“四大名医”,既是: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和汪逢春。

他们以其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在当时就享誉华夏。

他们不仅因为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而且因为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萧龙友,在“北京四大名医”中居首位:萧龙友像(截图)萧氏于1960年以88岁的高龄谢世。

萧氏为学问家,自幼苦读诗书,熟读四书五经,四史诸子。

并精研诗赋帖拓,书法十分出众。

弱冠之后,赴成都入尊经书院读词章科,考试每获第一。

他博览群书,对医书也有颇多涉猎。

1897年,萧龙友考中了丁酉科拨贡,遂入京充任八旗教习,后分发山东,先后任淄川、济阳两县的知县。

其间,他因办教案与的洋人的神父作斗争而深得民心。

萧于46岁时辞官行医,以医为业,并以医为隐,自署为“医隐”,自号“息翁”。

他是由仕途转向医学的,对于中医的理论有很深的造诣。

“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施今墨也是由仕途转为医学的。

施今墨画像(蒋兆和作)施今墨祖籍是浙江萧山县,出生于1881年,逝世于1969年。

其祖父在云南贵州做过官,施今墨的父亲认为仕途才是正道,曾送他进山西大学堂。

在那里他由于受进步思潮影响而萌生了民主与革新思想。

后因反对山西大学堂西斋主持人、传教士李提摩太的专制,被校方开除,转而入山西法政学堂,因成绩优秀被保送至京师法政学堂。

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兴,并由黄兴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他以医疗为掩护,随黄兴奔走革命,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封建王朝。

施今墨作为山西代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就职大总统的典礼,并以客卿身份协助陆军总长黄兴制定陆军法典。

在《陆军刑法》、《陆军惩罚令》、《陆军审判章程》中都有施今墨的手笔。

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

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

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在北京中医界,有四位被誉为最神的牛人,他们以他们独特的才华和出色的成就,成为中医领域的顶尖人物。

他们是:张仲景、李时中、钱乙、钱象。

张仲景,被誉为东方医学之神。

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中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也是中医药学的奠基人之一。

在他的一生中,他创作了一部重要的中医经典《伤寒论》。

这本经典被誉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对后世的中医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医术高超,研究深入,被视为古代中医的权威之一。

李时中是公认的中医领域的权威。

他是明代中期的一位中医名家,也是明朝中兴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对中医的研究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医宗师。

他的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尤其在针灸和脉搏诊断方面有独到见解。

他的名言“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流传至今,被中医界广泛使用。

钱乙,是近现代中医界的泰斗。

他是清末民初时期的一位中医大师,他的医术高超,才华横溢,被誉为现代中医学的奠基人。

他将西医的科学方法与中医的传统理论相结合,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诊疗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钱乙新疗法”。

这种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对于许多癌症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

钱象是一位杰出的中药学家。

他是现代中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为中医药学的研究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药学的鼻祖。

他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中药资源和经验,并创立了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他的学术成就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声誉,对于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四位牛人在中医界享有盛誉,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不仅在中国内地有广泛的影响力,而且在国际中医界也备受瞩目。

他们的出现和努力让中医学在现代有了新的发展,也为中医赢得了更高的声誉。

总结起来,北京中医界最神的四大牛人包括张仲景、李时中、钱乙和钱象。

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和领域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医界的顶尖人物。

他们独特而出色的才华和成就使他们成为中医领域内备受尊敬和崇拜的人物。

他们的学术成就和传承给中医界带来了不可估量的财富,也推动了中医的发展和繁荣。

京城四大名医:他们是政界名流的座上客,也是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京城四大名医:他们是政界名流的座上客,也是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152019.10名医坐堂京城四大名医:他们是政界名流的座上客,也是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睿 汐金子久为清末民初一代名医,博学儒雅,弟子多达150余人,皆学养有素、书法上乘之辈。

金氏诊务繁忙,无暇顾及门人的理论讲授,特聘某老先生专授《内经》《难经》《本草》《伤寒》《金匮》《临症指南医案》等医学经典著作,然后临床见习,理论与实践相互印证,故金氏门墙桃李,人才济济。

夏莘夫倍受乃师青睐,随侍门、出诊,耳提面命,日积月累,医术大进,三年学徒,尽得真传。

民国四年(1915),夏莘夫悬壶于桐乡县城“金家花园”,所在金家帮岸墙外的石桥下,有一条小河,直通水榭内的夏氏诊室。

桐城于某之母,患呃逆不止,曾延医服药罔效,痛苦不堪,转而请夏先生诊治。

经望、问、闻、切,他已成竹在胸,并索观前方,认为前医用药不错,唯君、臣、佐、使失当,即以原方适当加大剂量,竟一剂获效,堪称神奇。

在桐执业三、四年间,他屡起沉疴,颇著声望。

民国八年(1919),为方便远途病家就医,夏氏诊室遂迁至石门湾南高桥西堍。

从此,夏莘夫在石门行医十余年,门庭若市,声誉卓著。

镇上某水果摊主,病湿温,有内陷痉瘚之兆,先生给以解表透邪治疗,服药后胸膺疹点密布,神识立清,转危为安,继以调理而愈。

先生对随侍弟子说,此症以及时透疹为要务,切不可遽用羚羊角之类息风平肝药,以免内闭之虞。

并谆谆告诫:审证仔细,诊断明确,方能力挽狂澜。

若一病未除,医者之责,一法未妥,医者之罪。

夏先生十分敬业,学术精湛,盛名播于杭、嘉、湖一带,就诊者络绎不绝。

夏莘夫弟子众多,除子侄女儿外,先后有黄璞斋、薄奎芳、冯柏昌、袁建芬、高德甫等人。

先生自己精勤博览,对弟子亦尝勉励有加。

在沪行医时,他曾写信说:“学医当务之急,乃是读书。

盖不独才学从此而出,而术巧与经验,亦大半自读书得来。

故《灵素类纂》《金匮》《伤寒》以及《难经》《脉诀》《汤头歌诀》,不能不熟读背诵。

以上诸书,是为内科最低限度之必读者,固能记之于脑,当可日渐进步,若再博考详求,不患不能大造……盖青年发奋,一日千里,冰寒于水固不难也。

李时珍后裔今安在——留给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的一项查询其后裔的任务论文

李时珍后裔今安在——留给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的一项查询其后裔的任务论文

28. It is Important to look for the Posterity of the Sage, Li Shi-zhen forLi Shi-zhen Science Society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ofMedicineTong Deyan(The Li Shi-zhen Science Society ofthe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of Medicine)李时珍后裔今安在?——留给全国李时珍学术研究会的一项查询其后裔的任务童德彦(中国中医药学会李时珍学术研究会)一提起李时珍,谁都知道他是医圣。

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更是留给世人的无价之宝。

但是谈到他的家世,只考证到八代,这八代子孙均非医即儒,家风、学风堪称后人楷模。

但是他的八代以后的后人今安在?一、李时珍前后八代人非医即儒,淳朴家风传后代据《湖广通志》、《黄州府志》、《蕲州志》记载,《李时珍史实考》考证,《李时珍传记选》、《医圣李时珍》和《李时珍》等书介绍:蕲州素以“风气和平,士习文雅”,“良民以国税为急,以息讼劝农为训”之“乐士”而闻名,李时珍世家为传统文明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李时珍出身于医学世家,住在蕲州东门瓦硝坝,后来迁居雨湖北面红花园,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

父亲李言闻是博通经史的秀才。

医高明。

着有.《医学发明》、《脉学发明》、《医学八脉注》、《四诊发明》、《人参传》、《蕲艾传》、《痘诊症治》,删补《四言举要》等书。

时珍幼小体弱多病,全靠父亲诊治,和一家人关注,哥哥果珍随父从医,姐姐替母亲做家务。

李时珍十四岁考取秀才。

三次乡试落榜后,无仕进之意,向父亲表明立志学医的心迹。

十年遍读历史与诸子百家,博学多闻。

他发现自宋代以来,《本草》长久失修,其中,错误欠缺颇多,危害人民生命健康,决心重修《本草》。

为编写《本草纲目》,李时珍跑遍名山大川,访问药农樵夫、渔猎。

北京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北京十大名老中医简介

北京十大名老中医简介1. 费孝通(1621年-1707年),清代内阁学士、元老学者、学术家。

他曾指导康熙、雍正帝的医疗,两朝皇帝都向他认输。

费孝通非凡的医学技术及学术造诣一直以至今仍值得称颂,他的学术成就让人敬仰及膜拜。

2. 马元抗(1629年-1685年),清朝最杰出的医学家、内阁学士。

他曾主持完成《本草纲目》编纂工作,其艺术级补注极具权威性,现已成为中国医学史上的珍品;他也有丰富的实践医学经验,曾用多种植物治疗清朝皇室宠臣,成功率极高。

3. 杨公瑾(1663年-1739年),清朝内阁学士、著名医学家、《本草经》译者、中华医学经典著作的创作者。

他仿照早已落伍的《本草经》,提出了服用草药偏方的方法考验,使医学发挥其最大作用,受到后人的敬仰。

4. 何洛阳(1734年-1799年),中国历史上著名医学家、医学理论家、创始人。

他提出诊断病因,不仅为清代晚期中西医学治疗原则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奠定了后来中医自主性的发展趋势。

他的成就,对中医的普及、发展有重要意义。

5. 吴玉章(1778年-1842年),清朝末年著名内阁学士、医学家、《本草经图经》的编纂者。

他被称为"集儒、仙藥、经学者于一身",是本草学科一代宗师,得到学术界成员及清朝皇帝的赞誉和钦佩。

6. 林南声(1785年-1871年),清朝著名经学家、医学家,费孝通学派的最后领袖。

他是国学历史上著名的古典医学理论家,把中医学术发挥到了立足当时、有利于后世发展的高度,被奉为中国古典医学理论家的泰斗。

7. 谈家桢(1798年-1872年),生于江西,清朝内阁学士、太医、一流医学家,元老学者。

他的“易求医”以其详实的罗记及系统的讲解,总结了以往就医经验,非常受欢迎,仍是中国古典疗法的基础。

8. 陈抟(1817年-1893年),清朝内阁学士、医学家、内科学家、古代遗产研究者,曾被称为中国最优秀的医学家之一。

他曾撰写《陈氏曲池学说》,深入研究内科病理学课题,对内科学极有贡献,令国外古典医学研究者数度参考。

京城四大名医:他们是政界名流的座上客,也是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京城四大名医:他们是政界名流的座上客,也是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京城四大名医:他们是政界名流的座上客,也是贫苦患者的救命人作者:睿汐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9年第10期而今,“京城四大名医”已经成为北京中医、乃至全国中医界的一个符号,而作为四大名医的后人,是如何继承和发扬四大名医的精髓,如何让四大名医的旗帜永久地飘扬在京华上空的?笔者对“京城四大名医”的后世传人进行跟踪报道,企图让大家了解“京城四大名医”的文化,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四大名医,使其源远流长,更好地发展名医精华,同时也推动后辈继续传承先辈遗志,造福更多的患者。

在“京城四大名医”之中,孔伯华因其妙手回春的医术成为政界名流的座上客,也因普救含灵的仁心成为贫苦患者的救命人。

如今,大医精诚的孔医世家,依然在京城中医界翘楚。

济世情怀的孔医世家,被世人广泛传颂孔伯华(1884-1955年)著名中医、中医教育家。

原名繁棣,号不龟手庐主人,山东曲阜人。

其祖父为当地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

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

后以母病,遂立志学医。

16岁时,移居河北易州行医,后又于25岁时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

1929年,曾参与奋起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

并于同年与另一名医萧龙友共办北京国医学院,培养较多的中医人才。

平时喜用并善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称。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二届委员,著有《八种传染病证治析疑》、《脏腑发挥》等。

据孔伯华嫡孙孔令谦介绍,四大名医的由来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1935年国民政府确定中医资格考试,从有名的中医大夫里选取四位作为主考人员,负责命题与阅卷,所以就出现了京城四大名医的说法;另一种则是老百姓的口碑相传,因为这四位中医以高尚的品格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赞同,所以才出现了四大名医的说法。

孔令谦说,现在社会上流传“京城四大名医”的排位是没有根据的,其实四大名医不存在孰优孰劣,不分高低,他们的医术各有所长,学术思想各具特点,但治学精神确有极大的相近之处,基本上可以概括为:高尚的医德,敬业的精神,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求古训,熟悟经旨,以及不分门户,博采众长的精神。

民国那些事: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方

民国那些事: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方

民国那些事: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方施今墨,原名施毓黔。

是名国时期,北平的四大名医之一,与萧龙友、汪逢春、孔伯华齐名。

早年曾追随孙中山、黄兴加入了同盟会,并为革命奔波劳碌。

后因“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专权称帝,社会依然沉疴难治,遂弃政从医。

并改名施今墨。

“今墨”二字,一者念及自己的出生地贵州贵阳;二者要师以墨子,兼爱天下;三者要以当代绳墨为目标。

于是改习医术,而后名动天下。

曾先后为孙中山、汪精卫岳母、杨虎城等名人诊治过。

后人曾根据施老先生的药方,研制过“感冒丸”、“气管炎丸”等药物,畅销海内外。

这里介绍一张施今墨先生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方,也是中医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一张药方。

全方如下:苍术12g、玄参15g、生黄芪20g、山药20g、生地黄20g、熟地黄15g、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0g、五倍子10g、生龙骨30g、茯苓15g本方其实是由增液汤、生脉散、玉锁丹三个方药加减组合而成。

对于五心烦热、烦躁易怒、多汗、舌苔黄,脉搏偏快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适宜。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中的黄芪皂甙、黄酮,苍术中的苍术苷,玄参中的环烯醚萜类、苯丙素苷,熟地黄中的微量元素硒等成分,均有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从而有助于降低血糖。

而据不完全统计,上述药方对于,中医上所谓“阴虚火旺”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率在70%左右。

当然,以上用药,仅作参考学习。

具体处方,还需要去线下的三甲中医院,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综合全身情况,有针对性的处方用药,毕竟个人的情况不同,具体用药方面还是会有一定差异。

总之,不建议自己擅自处方用药,以免辨证失误,反而延误病情治疗。

京城四大名医

京城四大名医

京城四大名医作者:杨必安来源:《祝您健康·文摘版》2021年第11期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及施今墨是民国时期至新中国初期享誉全国的中医学大家,有著“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萧龙友霍乱疫区挺身而出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省会成都每天死亡8000人,街头一片凄凉,棺木都脱销了。

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

正在尊经书院求学的萧龙友挺身而出,年仅22岁的他,约同当地医生陈蕴生用中草药沿街巡治,使很多病人转危为安,人称“万家生佛”。

经此一事,萧龙友声名鹊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龙友历任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原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职。

1960年,萧龙友病逝,享年90岁。

孔伯华擅用石膏和鲜药孔伯华的祖父是山东曲阜的名医,孔氏深受其影响。

他幼年时攻读经书,并随父宦游各地,后立志学医。

孔伯华平时喜用并擅用石膏,故有“孔石膏”之称。

有时用量达数斤,虽用量惊人,却常有起死回生之妙。

他还擅用鲜药,如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鲜藕、鲜荷叶等,取其芳香清轻,清灵通窍,除秽透达。

孔伯华用药特点,可总结为“虎啸龙腾”。

他遣方用药必先辩证精详,对症用药,并无门派的偏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孔伯华因医术高超,被誉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更因高风亮节,备受各界人士尊重。

1955年孔伯华逝世,周恩来总理亲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并亲临他的寓所吊唁。

汪逢春提携晚辈不图虚名汪逢春壮年来京,悬壶京都50年,名噪古都,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

汪逢春擅治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有建树。

汪逢春的遣方用药很有特点,可将其用药风格概括为“繁花似锦”。

他对药物的炮制、产地、相须、相使、相关、相畏等十分讲究,在药物的选择搭配、服用方法上也很有研究。

临床选方配药灵活多变,其处方精致优雅,常会给人一种繁花似锦、心旷神怡的感觉。

汪先生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虽已考取执照,有的仍不许其挂牌开业,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并嘱咐其小心从事,遇有疑难多向别人请教,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

老北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施今墨(1881-1969),祖籍浙江萧山县,原名施毓黔,因其祖父在云南和贵州做过官,施今墨出生在贵州,故取名“毓黔”。

从医以后,自己改名“今墨”,其意有三:其一,纪念诞生之地,“今墨”同“黔”;其二,崇习墨子,行兼爱之道,治病不论贫富贵贱,施爱不分富贫;其三,要在医术上不断精进,成为当代医林绳墨。

年幼聪颖立志从医施今墨年幼时跟随舅父学医,舅父看他勤奋又聪慧,非常喜欢他,并常常教导他说:“良田千亩,不如薄技在身。

”他对施今墨言传身教,细心教诲。

施今墨领悟力极高,20岁左右时即以通晓中医理论,熟知百草,可以独立行医。

但施今墨的父亲一直坚持让他步入仕途才是正路,于是将他送进了山西大学堂。

在那里,施今墨接触到了进步思潮,萌生了民主革新的想法。

后来,他转入山西法政学堂,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北平京师法政学堂。

这时经人介绍认识了黄兴,并由黄兴介绍加入了同盟会,从此开始了革命生涯。

其间,他追随黄兴四处奔走革命,并一路行医看病,至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王朝后,施今墨在南京参加了孙中山的大总统就职典礼,并协助黄兴制定陆军法典。

后来时局混乱,袁世凯称帝,孙中山出走,黄兴病故,施今墨便应湖南督军谭延间之邀,出任湖南教育厅长。

但那时军阀混战,根本无人过问教育,施今墨壮志难酬,后辗转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之职。

专心医学的施今墨凭借其高超的医术,很快便名满京城,并研制出了至今都广为使用的同仁堂“气管炎丸”。

宠辱不惊起死回生相传在民国初年,有一广东议员,因在议会上与人争执,大打出手而致暴怒吐血,回去服药后不但吐血未止,复加便血,几经诊治,不见效果,病情严重,奄奄一息,于是便邀请施今墨出诊。

病患家人将施大夫引至病人房中,待他进屋后家人即将门从外反锁,并告诉施今墨:“此人救活则放你出来,治死则要你同葬!”施今墨十分震惊,气氛之余,还是先看病人。

见房间里的床、帐、被、褥尽是血渍,病人仰卧,头歪向一旁,面无血色,双目紧闭,呼之不应,口边仍有血沫漾出。

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常用“对药”

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常用“对药”

京城四大名医之·施今墨·常用“对药”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

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今墨先生精于辨证,善于用药。

尝云:“临证如临阵,用药如用兵。

必须明于辨证候,详慎组方,灵活用药。

不知医理,即难辨证;辨证不明,无从立法;遂致堆砌药味,杂乱无章”古人原以单味药立方,即谓之单方,后来体会出药物之配合运用,较之单味药增强疗效,所以后世才有七方之分类,充分体现出药物配伍的功效。

施今墨先生处方时,常常双药并书,寓意两药之配伍应用。

其间有起到协同作用者,有互消其副作用专取所长者,有相互作用产生特殊效果者,皆称之为对药。

君、臣、佐、使是中医的组方配伍原则。

施今墨组方时,不仅抓主证,而且顾及兼证;不仅攻邪,而且注意扶正。

他的处方有时药味较多,但配伍严谨,主次分明,照顾全面,君臣佐使的安排很有法度。

即使为攻下之剂,也能令患者不觉攻下之苦,素以组方用药平稳而能除疾著称。

他组方精细,有时还要计算比例,解表药与清里药的比例,扶正药与祛邪药的比例。

甚至在补益方剂中,补阴补阳占多少比例,补脏补腑占多少比例,帮助消化吸收占多少比例,行经药占多少比例,他都根据辨证安排得十分精当。

他常说:“组方用药恰当,首先在于辨证精,辨证精确而组方用药不注意君臣佐使的比例安排,疗效就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他认为,药物的配伍,体现了辩证法中事物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关系。

因此他在理、法确定之后,组方时十分注意药物的配伍。

他继承古人“对药”的配伍经验,将常用配伍对药在处方中并列书写,以示配伍之意,累积有近300余组,世称“施氏对药”。

老北京四大名医那些年的故事

老北京四大名医那些年的故事

老北京四大名医那些年的故事作者:岐黄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6年第04期民国时期,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仁心医术闻名遐迩,誉为北京四大名医,本文介绍四大国医其生平学识及医术传承,借以明师道,传心法,以砥砺后学。

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曾有四大名医闻名全国,妇孺皆知,声名显赫。

他们就是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

一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

他们的声望是来源于当时百姓的心口相传,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人家,都对他们的医德和医术十分信服。

1935年时,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员进行考核,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这四位中医便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便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四大名医之萧龙友萧龙友(1870-1960),四川三台县人,他在四大名医中年龄最大,辈份最高,为四大名医之首。

萧龙友是家中的长子,自幼便受到父亲的严格受教,每天诵习诗书,熟读四书五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学等等。

从小就耳熏目染,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同时也练就了一笔好书法。

每当家中来客,萧龙友都会在客人面前背诵诗书作为待客之礼。

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萧龙友,从小深受祖辈的喜爱。

萧龙友成年之后奔赴成都,此时博览群书的萧龙友也曾翻阅过许多中医书籍,对中国文化了解深厚的他对中医典籍的理解也十分深入。

那时,萧龙友家族里开了一家中药店,由于他的母亲长年有病,久治不愈,因此他经常翻阅古医书籍,并且亲自到药店识别草药,还经常向人请教。

日积月累,他对中草药逐渐熟知,也对各种病症的治疗有了心得。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萧龙友的古文水平不断提高,中医知识也更加丰富。

实际上,学好中医经典著作,深厚的古文知识是基础,这点是四大名医的共同之处。

诊治瘟疫开始行医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成都日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凉,百姓惶惶不安,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病人。

而此时的萧龙友年仅22岁,挺身而出,跟随一位大夫到病人那里巡诊,了解当地病情,用中草药对症下药,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此,萧龙友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医德医术誉京城,口口相传“石膏孔”——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

医德医术誉京城,口口相传“石膏孔”——记“北京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
悬壶 应诊 , 无 不效 , 噪 京师 。 与当 时 的萧 龙 友 、 投 名
汪逢 春 、 今 墨 一 起 被 人 称 为 “ 城 四 大 名 医 ” 施 京 。
年, 他与萧龙友合力创办了北平国医学院( 院址在西 单北 白庙胡 同) 萧龙友为董事 长, LA 为院长。 , :f华 f
该学 院 办 了 l 5年 , 共毕 业 1 班 。学 院先 后 共 毕业 1
年 l月 2 1 3日, 享年 7 岁 。’ l
12 年 2月 , 99 国民党 政府 召开 中央 第 一 次卫 生
其祖父孔宪高是清朝进士, 于文学兼通医理。 精
少时 随祖 父宦 游 , 承家 学 , 苦 钻 研 , 慕 荣 利 。 秉 刻 不 l 4岁时 , 母 病 医 药 无 效 , 定 下 “ 求 科 考 举 子 因 就 不 业、 专攻 医学 志在济 人 ” 的决心 。 1 时 , 家移 居 6岁 随 易州 , 教 于 当地 名 医蔡 秋 堂 、 纯 仁 , 益 匪 浅 。 求 梁 受 10 年 在 易州正 式 行 医。 l l 受 京 师之 邀 来 到 98 9 0年 北京 , 在外城 官 医 院 ( 京 宣武 中 医 医 院 旧址 ) 医 北 任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员 70 0 余人 , 分布在全国各地 , 他们在医药卫生工 作岗位上为人 民服务 , 多成为骨干人才。后人称誉
孔先 生 云 :医道通今 古 , “ 桃李满 天 下” _ 。 2 解放 后历 任 中国人 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 一 二届 全 国委 员会 委员 、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卫 生部顾 问 、 医学 科 学研 究委 员会 委 员 、 中华 医学 会 中 西医 学术 交 流委
南京 清愿。当局慑于他在 国内外的声望 , 且知众怒

中医名医施今墨简介(施今墨是高晓松的什么人?)

中医名医施今墨简介(施今墨是高晓松的什么人?)

中医名医施今墨简介(施今墨是高晓松的什么人?)(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体裁作文、作文素材、作文指导、好词好句、读后感、观后感、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elementary school essays, middle school essays, high school essays, genre essays, essay materials, essay guidance,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reading feedback, observation feedback,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医名医施今墨简介(施今墨是高晓松的什么人?)高晓松在节目里曾说过名医施今墨用砒霜给人治病的故事。

京城四大名医及名医后代

京城四大名医及名医后代

京城四大名医及名医后代京城四大名医及名医后代的诊所地址电话我国是一个人才辈出、卧虎藏龙的泱泱大国。

每个城市,每座深山、每个小镇,甚至是农村,都有医术高超的好大夫。

但很多人不愿意相信本地的医生,乐意千里迢迢来北京就医,总觉得首都才有好医生。

其实,这个想法是片面的,但如果您确实要来京治疗,又摸不着方向怎么办呢?在这里,我从网上查了一下京城四大名医之后所开的医馆地址与电话,以及程莘农与贺普仁医馆的地址与电话,仅供参开。

去哪一家就诊,大家自己看着选择好了。

1.京城四大名医简介(直接点击阅读)程莘农简介(直接点击阅读)贺普仁简介(直接点击阅读)2.施小墨,男,生于1945年9月28日,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先生之子。

现任知名中医机构“施小墨诊所”所长。

专长治疗内科、妇科、儿科各种疑难大症。

尤对抗老养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脾胃病、气管炎等专科,有深入研究。

咨询电话:************预约挂号电话:5869117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39号(国贸中心对面)建外soho小区7号楼1层3.孔伯华医馆,网址:医馆将中医文化与养生文化融为一体,设中医诊疗、太极推拿、养生咨询、健康管理、学术交流等专项服务内容,并提供高端养生会员服务。

拥有谢子衡、陈大启、徐宏勋、刘孝威、陈幼生、孔令誉、刘洋、张磊、武国忠等名老专家坐诊。

专家出诊时间表time.php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展览路3号路西招商银行院内(邮编:100037)咨询电话:010 - 8836 7531 / 7541 电子邮箱:**********************4.萧承宗,女,四大名医萧龙友嫡孙女,没开医馆,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授。

5.程莘农、程凯之北京大诚中医诊所,网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9号银谷大厦510-514室,咨询电话:(010)-62800148 \ 62800203转8007 邮编:1001906.贺普仁针灸诊所,网址:地址:北京丰台区草桥欣园四区9号楼一层A段邮编:100067 邮箱:hs2008@ 咨询电话*************7.北京大钟寺门诊部:网址: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西路甲31号大钟寺博物馆院内邮编:100098 电话:(010)82133267,(010)82118361 拥有:李德衔孔令誉裴永清施小墨范爱群刘丽莉张绍才金伯华刘孝威何汝翰王洪图彭建中谢文成冯建春周玉玫等老专家轮流坐诊。

古今名医治肝病5:南京四大名医陈修园后裔...

古今名医治肝病5:南京四大名医陈修园后裔...

古今名医治肝病5:南京四大名医陈修园后裔...
古今名医治肝病5:南京四大名医陈修园后裔陈逊斋弟子方药中肝硬化腹水治疗经验,方老是国家“中医基础理论”首批唯一一位博士生导师。

1990年被国务院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同年获“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荣誉证书。

今天分享他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苍牛防己汤”。

方老认为腹水问题在脾,脾虚肝乘,以致水饮内停,气滞血瘀。

“苍牛防己汤”以苍、白术补脾燥湿为主,以川穹、怀牛膝养血活血、缓肝疏肝以利补脾,以汉防己、大腹皮行水利尿以治其标。

方子很简单,只有6味药。

但健脾,活血,利水,是方老多年临床实践总结而来的。

这个方子主要适用于一般情况尚好,脉沉细微弱、舌淡嫩、苔薄白、腹虽大而柔软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患者服药后,腹水完全消退或虽未完全消退,仍有少量时,应停服本方。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论治,进行全身调理,不能长期服用本方,更不能作为巩固疗效用方。

另外分享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弟子祝谌予教授治疗肝脾肿大常用的药对合欢皮、白蒺藜,这是祝老在一次治疗肝炎病人伴有失眠症状时偶然得到的经验。

患者睡眠改善,肝脾肿大也好了。

之后在临床中经常加入这两味药,治疗肝脾肿大效果都很好。

请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民国四大中医都有谁妙手回春华佗再世

民国四大中医都有谁妙手回春华佗再世

民国四大中医都有谁妙手回春华佗再世中医一般指的是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

在民国时期,中医界出现了闻名遐迩的四大名中医,你知道他们都是哪几位吗?一起到民国故事中了解一下。

施今墨:施今墨(1881.3.28~1969.8.22),原名毓黔,字奖生,祖籍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中国近代中医临床家、教育家、改革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

施今墨毕生致力于中医事业的发展。

提倡中西医结合,培养了许多中医人才。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治愈了许多疑难重症,创制了许多新成药,献出700个验方。

为中医事业作出突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望。

施今墨遣方用药自成一格,其处方配伍精当,药品繁多,前后搭配无不相合,博得了“雍容华贵”的美誉。

为继承其宝贵经验,经门人整理,已出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施今墨对药临床经验集》等书。

萧龙友:萧龙友(1870—1960)名方骏,字龙友,别号息翁,解放后,改为不息翁。

幼读经史,为清时拔贡,后学医有成,擅长治疗虚劳杂病,论治主张四诊合参。

推崇《伤寒论》,重视七情内伤致病,医药并重。

曾于1934年与孔伯华在北平创办北京国医学院,以弘扬中医,培养中医人材。

与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齐名。

人称北京“四大名医”,尝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及全国一、二届人民代表等职。

萧氏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述,仅留《现代医案选》、《整理中国医药学意见书》、《息园医隐记》、《天病论》等文。

孔伯华:孔伯华(1885--1955),谱名繁棣。

中医学家。

山东曲阜人。

与汪逢春、萧龙友、施今墨并称北京四大名医。

学自家传。

早年任北京外城官医院医官。

1929年被选为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临时主席,率请愿团赴南京,迫使国民党政府收回“取缔中医”的成命。

后与萧龙友合办北京国医学院并任院长。

建国后,任卫生部顾问、中华医学会中西医学术交流委员会副主任。

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老北京四大名医那些年的故事

老北京四大名医那些年的故事

老北京四大名医那些年的故事■ 岐 黄民国时期,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仁心医术闻名遐迩,誉为北京四大名医,本文介绍四大国医其生平学识及医术传承,借以明师道,传心法,以砥砺后学。

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曾有四大名医闻名全国,妇孺皆知,声名显赫。

他们就是萧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

一提起这四大名医,即便对于现在的中医界,也是影响深远。

他们的声望是来源于当时百姓的心口相传,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寻常人家,都对他们的医德和医术十分信服。

1935年时,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从事中医行业的人员进行考核,医术精湛、颇负盛名的这四位中医便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与阅卷,从此便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四大名医之萧龙友萧龙友(1870-1960),四川三台县人,他在四大名医中年龄最大,辈份最高,为四大名医之首。

萧龙友是家中的长子,自幼便受到父亲的严格受教,每天诵习诗书,熟读四书五经,对中国的历史、文学等等。

从小就耳熏目染,为日后行医打下了坚固的基础,同时也练就了一笔好书法。

每当家中来客,萧龙友都会在客人面前背诵诗书作为待客之礼。

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萧龙友,从小深受祖辈的喜爱。

萧龙友成年之后奔赴成都,此时博览群书的萧龙友也曾翻阅过许多中医书籍,对中国文化了解深厚的他对中医典籍的理解也十分深入。

那时,萧龙友家族里开了人虽在官场,心却志在医学,他利用闲暇之余经常给人看病行医,颇有疗效,后来取得了医师资格。

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后,萧龙友毅然弃官,正式开始行医生活。

他曾为袁世凯、孙中山、梁启超、段祺瑞、吴佩孚等名人诊过病,被广为流传。

名人看诊准确无误1916年5月的一天,袁世凯病情严重,邀请萧龙友先生入总统府为其诊断。

萧大夫切脉后,知道袁世凯的尿毒症已经非常严重,病入膏肓,无法医治,于是让大家准备后事。

众人顿时傻眼,袁世凯也非常绝望,他的妻妾等人也六神无主。

果然没过多久,6月6日,这个仅称帝两个多月的短命皇帝袁世凯便一命呜呼!事后,萧龙友对人说,袁世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举国上下一片声讨,而尿毒症又必须静养,以袁世凯当时的心情又怎能静得下来?他的死也是命中注定,气数已尽了!1924年,孙中山带病北上,病情日趋严重,请了众多医生均不能诊断出病因,病情一再加重。

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京城四大名医”

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京城四大名医”

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京城四大名医”北京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外,数千年来各民族的文化相互渗透交融,形成了它特有的“京味儿”——这些极具北京地方特色的风土人情,是京城珍贵的文化资源。

“一点儿北京”栏目将向大家介绍“京味儿”饮食、器物、游艺、风俗与传说等等,让大家对老北京文化有更多的认识与了解。

国难思良将病笃思良医人类与疾病的抗争由来已久每每大病来袭总涌现出诸多良医上世纪20年代北京城有四大名医闻名遐迩他们是施今墨、萧龙友、孔伯华、汪逢春这四位医家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对近百年来中医界风云变幻的历史进程也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施今墨、孔伯华、萧龙友、汪逢春他们的医术精神世代流传关于他们悬壶济世的故事也在岁月的长河中反复酝酿历久弥新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四大名医的历史趣事一场瘟疫奠定中医之路萧龙友出生于1870年在“京城四大名医”中年龄最大萧家五代定居四川,诗书传家1892年川中霍乱流行成都日死八千人街头一片凄凉百姓惶惶不安很多医生因惧怕传染不敢医治病人萧龙友等中医大家在探讨医术而此时的萧龙友年仅22岁,挺身而出跟随一位大夫到病人那里巡诊了解当地病情,用中草药对症下药挽救了很多人的性命,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从此,萧龙友便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萧龙友27岁时考中了拔贡于是来到京城曾担任八旗教习此时正值八国联军攻破北京萧龙友曾被迫给洋人背粮又曾在琉璃厂以卖字度日后调离京城1914年又奉调入京多年的仕途生活,让萧龙友颇感无奈人虽在官场,心却志在医学1928年,国民政府南迁后萧龙友毅然弃官,正式开始行医生活名声被广为流传他用医术捍卫中医地位孔伯华是山东曲阜人出身于中医世家他的祖父就是当地名医孔伯华深受他祖父的影响后来随家人移居到河北易州行医到了25岁的时候在北京外城官医院任职1929年孔伯华参与了反抗当时政府拟消灭中医的活动那个时候西医开始传入中国一些人开始抨击中医还有人提出了废除中医的提案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中医界的强烈反对各地中医界代表组织“联合赴京请愿团”而孔伯华作为华北中医代表,前往汪精卫政府谈判为了证明中医治病的有效性,当时找来了12个病人其中6个由西医治疗,另外6个由中医治疗看看哪一方的效果更好结果出来后由中医大夫治疗的病患效果相当好,标本兼治令汪精卫也十分折服,于是决定不能取缔中医毛泽东接见孔伯华后来,汪精卫还介绍自己的朋友到孔伯华那里看病效果也很令人满意于是,当局收回取缔中医的提案并同意成立国医馆周恩来接见孔伯华后来孔伯华在京城开医馆很多人天不亮就起来排队孔伯华非常擅用石膏入药,人称“石膏孔”但他也是因人而异,把石膏用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人的老病根都被医治好了,堪称一绝他巧改药方,药到病除毛泽东接见施今墨施今墨为中国著名医学家祖籍浙江萧山因其祖父曾在云南和贵州任官他于1881年3月28日生于贵州贵阳,取名施毓黔他年幼时,母亲多病遂立志学医其舅父李可亭是河南安阳名医故施今墨13岁便随舅父学习中医20岁时已熟习中医理论开始独立行医天津曾传闻施今墨巧改药方的故事被传为佳话1944年,施今墨到天津出诊遇金姓富商,被邀请至其家看病患者告诉施今墨之前已经求天津名医陈方舟开了处方三帖但没有大的效果所以改请施先生处方施今墨看了看陈先生开的处方“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英雄所见略同这正是医治这个病患的药方只不过因为他的病情已久需要长期服用才可见效但患者着急见效果执意要施今墨重开药方施今墨无奈只好提笔写下一方“鬼益三钱,杨木包三钱、松腴五钱、国老三钱”并嘱咐连服两周患者见药方已改就安心服药两周后病体果然痊愈派人带礼物来到北京酬谢施今墨施先生却说“你不该谢我,还是应该谢谢陈方舟先生我不过是为他抄方而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令誉介绍,心脑血管病人应饮食清淡,戒烟限酒,因为辛辣食物、烟酒容易造成人神经亢奋,不利于血管健康。可以吃常温西瓜,多喝绿茶、乌龙茶等。喝普洱茶一定要洗茶,因普洱是发酵茶,有多种微生物,肠胃弱的人可能会出现腹泻等症状。
汪逢春(温热派南方人)后人皆不从医,但弟子众多,现在仍在行医的亲传弟子谢子衡(儿子谢浡(音伯)在保定行医,现在北京整理其父医案),担任孔伯华养生医馆高级顾问,国家级名老中医。他已经95岁了,从医近70年,擅长治疗肝胆消化病、风湿痹症、疲劳综合征、妇科疾病等。在孔医堂行医,每天只看15个病人,现因住院暂停出诊。
在京城四大名医中,孔伯华(时方派辛凉派王孟英温热经纬派流行病)至今后人已有四代。三子孔嗣伯在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出诊,擅长于心脑血管病、肾病、消化系统疾病。嫡孙孔令诩在北京平心堂中医门诊部和北京地安门中医门诊部出诊,擅治肿瘤及疑难杂症。嫡孙孔令誉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在孔医堂、北京大钟寺门诊、北京地安门中医门诊部和北京月犁中医医院等地出诊。每天只挂25个号。
施小墨擅长内、妇、儿科的治疗,目前主要接诊肿瘤病人。每周三到周六上午在中医馆出诊,每天限号30个。目前收有四名徒弟。
施小墨非常注重养生,家里的粗粮杂粮有十多种,每天换着吃。年纪大了,担心脑子不好使,他每天吃点核桃仁、榛子、松子,这样有利于健脑。
施小墨也很重视锻炼,因工作繁忙,他每天都散步,他家离中医馆的距离约两公里,他工作日都坚持步行上下班,这样每天能保证约1万步的运动量。
汪逢春弟子赵绍琴的徒弟彭建中目前是北京天通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慢性肾病,每周六上午出诊。
谢子衡说,在夏天,多数人喜欢吃烤肉喝啤酒,尤其是冰镇啤酒,其实这样冷热掺杂,对胃伤害很大。吃烤肉配白酒比较好,白酒温热,不伤胃。此外,喝酒时不要吃甜东西,古书有云:“酒家忌食甜味”,酒和甜食一起,容易使人得胃病。
京城四名医,后人今安在
2010-8-18 健康时报
1935年,国民政府颁布中医条例,规定对所有中医实行考核立案。萧龙友、施今墨、孔伯华、汪逢春作为主考官,负责命题源自阅卷,从此即有“京城四大名医”之称。
萧龙友的嫡孙女萧承悰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出特需门诊。一位就诊的患者告诉记者,萧大夫是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厉害,但是很负责任,心善。医术更是没问题,疑难杂症都可以找她。不过挂号需要早上6点前开始排队。
萧承悰说,女性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多读读书,丰富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尤其是中老年女性。更年期女性要注意补心,首先要调情志。可以吃红楼梦里贾母吃的天王补心丹,此药适合阴虚体质(潮湿出汗,心烦易怒,头晕耳鸣)的人服用,它是补阴,补心血的。
施今墨之子施小墨,在北京东三环建外SOHO7号楼0715开设了“同仁堂施小墨中医馆”,中医馆分两层,一层经营一些保健品和中成药,二层为诊室和药房,他和他的姐姐施如瑜在该中医馆出诊。医生很多,每天坐诊的都有不同,可在打电话时询问导医。010-58691171/72/7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