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节能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作者:苗圩来源:《居业》2016年第06期《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30日起施行。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是指在工业领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工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工业领域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领域的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业能源战略和规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和组织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管理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者行动方案。

第八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工业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阶梯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价格政策,以及财税支持、绿色金融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纳入政府采购名录,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中优先采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年第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年第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1年第5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结构调 整和转型升级,持续加强行业管理,提高行业发展水平,我部对《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 告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2021年本)》。

现予以公告。

附件:1.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2.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2021年本)工业和信息化部2021年2月23日附件1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为加强光伏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推动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 律法规及《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按照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控制总 量、鼓励创新、支持应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是鼓励和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的引导性文 件,不具有行政审批的前置性和强制性。

_、生产布局与项目设立(一) 光伏制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 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要求。

(二) 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功 能保护区,已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光伏制造项目。

上述区 域内的现有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拆除关闭,或严格控制规模、逐步迁出。

科技前沿.新闻信息P 政策与法规上海建材o 年 第二期(三)引导光伏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光伏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新建和改扩建多晶硅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30%,其他新建和改扩建光伏制造项目,最低资本金比例为20%。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节能一直以来都是各国关注的重点和热门话题。

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减少和环境问题的愈发严峻,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能源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此,制定一套切实可行、高效的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本文将围绕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展开讨论。

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要提高工业节能的效果,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

首先,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工业节能的目标和要求。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对不符合工业节能要求的高耗能企业给予处罚。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工业节能评估体系,通过制定细致的评估指标,对企业进行常态化、动态化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整改。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环保意识。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措施节能技术是解决工业节能难题的关键。

需要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技术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先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鼓励企业应用节能设备和节能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其次,要注重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设备能效监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利用。

同时,还要加强对工业废弃物和尾气的治理,利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推进能源管理要实现工业节能,必须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

首先,要做好能源消耗的监测和统计工作,及时了解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找出能源浪费的症结所在。

其次,要制定详细的节能目标和计划,明确责任人和具体措施,确保节能任务的完成。

同时,要加强能源管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能源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员参与的节能氛围。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工业节能是全球性的课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

我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研究和推广科学有效的节能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经验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与其共同探讨解决工业节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总结起来,要实现工业节能,既需要政府的倡导和管理,也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7.09•【文号】工信厅节函〔2024〕275号•【施行日期】2024.07.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2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45号,以下简称《通知》),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推荐,公开招标等程序,确定61家中标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机构为1980家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开展工业节能诊断服务。

现将任务清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通知》要求,落实好年度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

附件:1.2024年度国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任务清单2.重点行业领域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清单)01-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2-钢铁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3-水泥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4-电子信息制造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5-纺织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6-食品重点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7-造纸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8-有色金属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09-石化化工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10-平板玻璃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11-建筑和卫生陶瓷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12-医药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13-机械行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14-数据中心节能诊断服务指南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2024年7月9日(联系电话:010-68205369/68205354)。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是指在工业领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工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工业领域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领域的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业能源战略和规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1节能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管理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者行动方案。

第八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工业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充分运用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和财税、金融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纳入政府采购名录,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中优先采用。

2评产品的遴选、第九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工业节能技术、(产高效节能设备价及推广机制,发布先进适用工业节能技术、品)推荐目录,以及达不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淘汰目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27
从事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的机构 贯彻节能要求、提供信息真实性等情况
依据《节能法》二十二条
节能监察机构在查阅节能服务机构出具报告的基础上,应当 通过现场验证、数据校验等方式,核实报告所提供信息的真 实性和所涉及数据的准确性。
28
工业节能监察应当主要采取现场监察方 式,必要时可以采取书面监察等方式。现场 监察应当由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进行,可
12
3.发挥好节能监察规范市场秩序的监督作用
为打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坚持依法行政,必须进一 步完善统一规范的节能监察体制机制,实现“五个统一”。
• 执法依据统一 • 方式方法统一
• 程序标准统一
• 结果处理统一 • 执法文书统一
13
3.发挥好节能监察规范市场秩序的监督作用
在全国范围内,构建统一公平的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和标
6
2.注重深入挖掘技术节能潜力
加大传统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力度,推动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节 能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重点加快推广先进适用节能技术, 深入推进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通用设备能效提升。 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加快工艺革新,实施系统节能改造,鼓励 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 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产业和高效节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绿色 增长。
8
(三)加强工业节能监察是落实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工业节能监察是依法对工业企业用能行为实施监督检查。
全国工信系统高度重视节能监察工作,经过多年发展,我国 已基本建立起了覆盖省市县三级机构、近2万人的节能监察队伍。
9
(三)加强工业节能监察是落实工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工业节能监察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仍然存 在一定的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业节能监 察工作,更加有效地支撑实施节能法规和标准,确保工 业绿色发展政策落地。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规定)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规定)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规定)1.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企业能源管理办法)1.1 目的和依据1.1.1 目的本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1.1.2 依据本工业节能管理办法依据《国家能源法》、《工业节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工业节能管理办法适用于所有工业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制造业、矿业等领域。

2. 节能目标和要求2.1 节能目标根据国家节能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每个工业企业应制定相应的节能目标和计划。

2.2 节能措施2.2.1 技术改造工业企业应采取适当的技术改造措施,更新设备、改善工艺,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2.2.2 管理措施工业企业应优化能源管理制度和流程,完善能源监测和统计体系,加强能源管理和能耗评估。

2.2.3 培训措施工业企业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节能意识和能力。

3. 节能考核和奖惩3.1 考核标准工业企业的节能考核标准应综合考虑能源利用率、生产效率、能源消耗等因素。

3.2 奖励措施工业企业达到或超过节能目标的,可以享受相应的奖励政策,如减免税费、获得节能补贴等。

3.3 惩罚措施工业企业未达到节能目标的,应视情况给予相应的处罚,如罚款、停产整顿等。

4. 监督管理4.1 监督机构工业节能监督管理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省级能源局和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对工业节能的监督管理。

4.2 抽查检查工业企业应接受定期的节能抽查检查,确保节能措施的有效实施。

4.3 监督评估工业企业应定期进行能源消耗评估,向监督机构报告能源利用情况和节能计划的实施情况。

附件:1. 国家能源法2. 工业节能法法律名词及注释:1. 国家能源法:国家能源法是我国能源领域的基本法律,旨在促进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障能源的安全供应,推动可持续发展。

2. 工业节能法:工业节能法是我国工业节能领域的相关法律,旨在规范工业企业的节能行为,促进工业节能工作的开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是指在工业领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工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工业领域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领域的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业能源战略和规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管理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者行动方案。

第八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工业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充分运用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和财税、金融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纳入政府采购名录,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中优先采用。

第九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工业节能技术、产品的遴选、评价及推广机制,发布先进适用工业节能技术、高效节能设备(产品)推荐目录,以及达不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淘汰目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监察办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节能监察办法》
节能监察成效显著
通过节能监察,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能源浪 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为我国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做 出了贡献。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01 02
节能监察力度仍有待加强
尽管节能监察机构已经较为完善,但在一些地区,由于人力、物力等条 件的限制,节能监察工作开展不够深入,对违规用能企业的处罚力度也 不够严格。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如何更 好地理解和执行《工业节能 监察办法》,以及如何通过 技术创新来提高能源利用效 率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 探讨
未来还需要继续加强对工业 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以 更好地支持工业绿色低碳发 展
THANKS
感谢观看
对社会的影响及措施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01
办法的实施将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社会
可持续发展水平。
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意识
02
办法的出台将增强社会公众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关
注度,促进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高。
加强政府与公众互动
03
办法要求政府及时向社会公布节能监察情况和处罚结果,增强
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近年来,国家对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要求不断提高,出台了 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旨在推动工业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工 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国家工业主管部门,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工业节能监察办法》。
目的和意义
目的:加强对工业领域的节能监察,推 动工业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提高能 源利用效率,促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企业节能意识有待提高
一些企业缺乏节能意识,对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不够重视,导致能源利 用效率低下,能源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03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背景工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同时也是一个能耗较高的行业。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减低生产成本,工业节能管理办法被制定出来。

节能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目的,达到工业节能的目标。

目的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促进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挖掘潜力技术升级采用先进节能设备替代老旧设备,提升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优化工艺流程,提高产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管理优化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减少生产中的待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建立能耗监测系统,及时发现能源浪费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一系列的节能政策,例如:提供节能技术升级补贴;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投入节能设备;设立产业基金,支持工业企业实施节能措施。

产业示范一些具有先进节能管理经验的企业能够成为产业示范,为其他企业提供指导和借鉴。

这些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节能设备、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较低的能源消耗,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成效评估定期对工业节能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能源消耗的降低程度;生产效率的提升情况;生产成本的降低程度;环境污染减少情况等。

总结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实现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政府、工业企业和相关研究机构应共同努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推动工业节能管理工作的开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问:《办法》制定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200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组建后,即启动了《办法》的起草工作。在《办法》制定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 了以下工作:一是开展立法调研,收集整理并研究国内外节能法律制度,布了《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办法》将自2016年6月30日起施行。
《办法》共七章、四十二条,主要规定了以下内容:
一是工业节能的概念和管理职责。《办法》依据《节约能源法》关于节能的定义,对“工业节能”进行了界 定。根据《节约能源法》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三定”规定,《办法》明确了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工业节 能管理职责,并对工业企业的责任、行业协会的作用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文件
01 办法解读
03 政策全文
目录
02 内容解读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是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 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制定的法规,2016年4月20日,《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2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6月30日起实施。
二是节能管理。《办法》规定了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管理措施,包括: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 划;运用价格、金融等手段推动绿色化改造;发布高效节能设备推荐目录、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的工艺技术装 备淘汰目录;编制工业能效指南;依据职责开展有关节能审查工作。《办法》还确立了工业节能标准制定、工业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管理、工业能耗预警机制、节能培训宣传等制度。
三是节能监察。节能监察是促进工业企业加强节能管理的重要手段。《办法》明确了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全 国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业节能监察工作。《办法》规定:各级工 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对工业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同时,《办法》 对工业节能监察的方式、程序和结果公开等作出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工业节能管理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04.27•【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施行日期】2016.06.30•【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30日起施行。

部长苗圩2016年4月27日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是指在工业领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工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工业领域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领域的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业能源战略和规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和组织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管理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者行动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24.02.07•【文号】工信厅节函〔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2.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节函〔2024〕4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进一步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水平提升,按照《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58号),现组织开展2024年度工业节能监察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深入开展国家专项工业节能监察(一)重点行业能效专项监察。

依据行业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以及能效标杆水平、基准水平,聚焦石化化工(炼化、氯碱、纯碱、电石、化肥、无机盐、无机酸和有机酸、橡胶、醇醚、异氰酸酯、合成树脂、涂料、煤化工)、钢铁(焦化)、有色金属(电解铝、铜冶炼、工业硅)、造纸(纸浆、机制纸和纸板)、纺织(棉、化纤及混纺机织物,针织物、纱线,粘胶短纤维,聚酯涤纶)等行业企业,全面开展专项节能监察,力争实现行业企业全覆盖。

(二)重点用能设备能效专项监察。

依据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强制性能效标准以及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对变压器、电机及其系统(电机、风机、泵、空压机、工业制冷设备等)、工业热能设备(工业锅炉、热处理设备等)用户企业开展专项监察,核查设备台账,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督促企业淘汰达不到强制性能效标准限定值的低效设备。

本专项监察应覆盖前述细分行业企业。

(三)重点领域能效专项监察。

依据《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节〔2019〕24号)和相关能效标准,对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全面开展能效专项监察,核算电能利用效率(PUE)实测值,检查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情况等。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信部2016第33号令)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信部2016第33号令)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信部2016第33号令)2016-08-19 08:10:30 来源: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3号《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2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6月30日起施行。

部长苗圩2016年4月27日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是指在工业领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工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工业领域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领域的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业能源战略和规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和组织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管理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能效水平对标达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者行动方案。

第八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工业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阶梯电价、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等价格政策,以及财税支持、绿色金融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26号——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26号——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26号——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8.05.15
•【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8年第26号
•【施行日期】2018.05.15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节能管理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
2018年第26号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制度,推动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促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和《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现予公告。

附件:1.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2.国家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品目录
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8年5月15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3.02.17•【文号】工信部节[2013]56号•【施行日期】2013.02.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节[2013]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有色金属工业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强度,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重点行业之一。

2011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能源消耗15138万吨标煤,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4.39%。

“十一五”以来,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行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6%,部分产品综合能耗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1年,我国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下降到13902千瓦时/吨,比2006年下降了795千瓦时/吨,节电约144亿千瓦时。

铜冶炼、铅锌冶炼、镁冶炼、稀土冶炼等金属品种综合能耗都大幅降低,重金属污染物、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放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尾矿、冶炼渣等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但是,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依然面临突出问题:一是部分产品单耗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一定差距。

2011年我国铅冶炼综合能耗433.8千克标煤/吨,与国外先进水平300千克标煤/吨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国内企业间能耗水平相差悬殊。

我国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国内电解铝企业之间差距较大,最好的企业为13000千瓦时/吨左右,最差的企业为15000千瓦时/吨,相差2000千瓦时/吨。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工业节能管理办法一、总则(1)目的:本文档旨在指导和规范工业节能管理活动,促进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发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工业企业,包括制造业、采矿业等。

(3)定义:在本文件中,以下术语按照以下含义解释:a. 节能:指采取合理的技术、管理和经济措施,减少能源消耗和损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 节能评估:指对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评价和监测,以制定具体的节能措施和管理计划。

c. 节能措施:指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采取的技术、管理和经济手段,以降低能源消耗。

d. 节能管理:指在工业企业中建立科学、系统的节能管理体系,通过合理的节能措施和监测手段实现节能目标。

(4)工业节能部门:由政府或产业组织设立的机构或单位,负责指导、推动和协调工业节能工作。

二、节能体制与机构(1)建立节能领导小组,由企业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制定节能战略和规划,并监督节能工作的实施。

(2)设立专门部门或岗位负责节能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和权力,并提供相应的人员和资金支持。

(3)建立与工业节能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工业节能工作的监管和执法。

三、节能评估与监测(1)进行能源消耗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能源消耗状况,识别节能潜力和重点领域。

(2)制定节能计划,包括具体的节能目标、措施和时间表,并监测和评估计划的执行情况。

(3)建立能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能源消耗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定期进行能源管理评估,检验节能效果。

四、节能技术与设备(1)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包括高效能源设备、节能工艺和管理措施。

(2)制定并实施节能技术改造计划,更新老旧设备,采用节能型产品。

(3)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节能意识和技能,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的使用。

五、经济政策与激励措施(1)建立节能补贴和奖励机制,对节能成果明显的企业给予财政补助和奖励。

(2)设立节能基金,用于支持节能技术研发、示范工程和推广应用。

《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及解读

《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及解读

《工业节能监察办法》及解读《工业节能监察办法》第一条为了规范工业节能监察,促进企业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低碳发展,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监察,是指工业节能监察部门依法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能源生产、使用、服务等相关企业、机构执行节能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强制性国家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用能,提出依法用能、合理用能建议的行为。

第三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国工业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全国工业节能监察的指导和统筹协调。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管理工业节能监察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察,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

工业和信息化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管理工业节能监察的部门,统称工业节能监察部门。

第四条工业节能监察遵循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和效能原则。

工业节能监察不得向被监察单位收取费用。

第五条被监察单位应当配合工业节能监察,如实说明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隐瞒、虚构事实,不得伪造、隐匿、销毁、篡改有关资料,不得拒绝和阻碍工业节能监察。

第六条工业节能监察部门可以依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书面委托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组织实施工业节能监察。

受委托组织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部门的名义实施工业节能监察,及时向委托部门报告工业节能监察情况;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工业节能监察。

委托部门应当加强对受委托组织实施工业节能监察的监督。

第七条工业节能监察应当由2名以上取得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业节能监察人员实施。

第八条工业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应当回避。

被监察单位认为工业节能监察人员与被监察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或者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监察的,有权申请回避。

节能管理办法

节能管理办法

节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相关文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能源,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电力、石油制品(煤油、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热力、天然气、煤层气以及其他直接或通过加工转换而得到的有用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节能,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五千吨及以上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第五条各单位应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降低能源消耗,接受上级政府及××公司节能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六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子、分公司、机关各部室。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分工第七条××公司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分管节能工作的领导成员:××××、××××、××××、××××等相关单位。

领导组职责:(一)负责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及政策标准。

(二)定期安排部署节能工作。

(三)定期安排部署节能工作。

(四)审定并组织实施重大节能项目第八条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办公室主任由××××部长担任,是公司节能工作的日常管理机构。

办公室职责:(一) 贯彻、执行公司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批准的公司节能工作安排、节能管理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业节能管理,健全工业节能管理体系,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工业节能,是指在工业领域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工业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在工业领域各个环节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高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工业领域的用能及节能监督管理活动。

第四条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全国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工业能源战略和规划、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节能政策和标准,组织协调工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新材料的推广应用,指导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等。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工业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工业企业是工业节能主体,应当严格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完善节能管理机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接受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节能监督管理。

第六条鼓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在工业节能规划、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节能技术推广、能源消费统计、节能宣传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七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编制并组织实施工业节能规划或者行动方案。

第八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有利于工业节能减排的产业政策,充分运用阶梯电价、差别电价等价格政策和财税、金融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推动高效节能产品和设备纳入政府采购名录,在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招标中优先采用。

第九条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工业节能技术、产品的遴选、评价及推广机制,发布先进适用工业节能技术、高效节能设备(产品)推荐目录,以及达不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落后工艺技术装备淘汰目录。

加快先进工业节能技术、工艺和设备的推广应用,加强工业领域能源需求侧管理,培育工业行业能效评估中心,推进工业企业节能技术进步。

鼓励关键节能技术攻关和重大节能装备研发,组织实施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促进节能装备制造业发展。

第十条工业和信息化部依法组织制定并适时修订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工业用能设备(产品)能源利用效率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节能技术规范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鼓励地方和工业企业依法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地方工业节能标准和企业节能标准。

引导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根据本行业特点制定团体节能标准。

第十一条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工业能效指南,发布主要耗能行业产品(工序)等工业能效的限额值、准入值和先进值,建立行业能效指标体系并实行动态调整。

鼓励、支持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开展工业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

第十二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根据工业能源消费状况和工业经济发展情况,研究提出本行政区域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和节能目标,实行目标管理。

第十三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职责对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开展有关节能审查工作。

对通过审查的项目,应当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四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分析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节能形势,建立工业节能形势研判和工业能耗预警机制。

第十五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工业节能管理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机制,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大纲,组织开展专项教育和岗位培训。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开展工业节能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工业节能政策法规、节能技术和先进经验等。

第十六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培育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支持节能服务机构开展工业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审计、认证等服务,积极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节能自愿协议等节能机制。

科学确立用能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相关工作。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支持利用绿色信贷等金融手段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产业发展。

第三章节能监察第十七条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全国的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组织制定和实施全国工业节能监察年度工作计划。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实施本地区工业节能监察工作。

第十八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节能监察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节能监察体系。

节能监察机构所需经费依法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支持完善硬件设施、加强能力建设、开展业务培训。

第十九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对工业企业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情况、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及其他强制性节能标准贯彻执行情况、落后用能工艺技术设备(产品)淘汰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意见落实情况、第三方节能服务机构执行节能法律法规情况等开展节能监察。

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明确年度工业节能监察重点任务,并根据需要组织节能监察机构开展交叉监察、联合监察、异地监察等。

工业和信息化部可以根据需要委托地方节能监察机构执行有关专项监察任务。

第二十条工业节能监察应当主要采取现场监察方式。

现场监察应当由两名以上节能监察人员进行,可以采取勘察、采样、拍照、录像、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和账目,约见和询问有关人员,对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价等措施。

第二十一条节能监察机构应当建立工业节能监察情况公布制度,定期公开工业节能监察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工业企业节能第二十二条工业企业应当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组织领导,明确节能管理岗位职责,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企业节能计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依法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改造,减少污染物排放。

第二十三条工业企业应当设立可测量、可考核的年度节能指标,完善节能目标考核奖惩制度,明确岗位目标责任,加强激励约束。

第二十四条工业企业对各类能源消耗实行分级分类计量,合理配备和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能源计量器具,提高能源计量基础能力,确保原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第二十五条工业企业应当明确能源统计人员,建立健全能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加强能源数据采集管理,并按照规定报送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

第二十六条工业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用能设备(产品)能效标准及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强制性标准,禁止购买、使用和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产品),不得将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工艺、设备(产品)转让或者租借他人使用。

第二十七条鼓励工业企业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开展节能技术应用研究,开发节能关键技术,促进节能技术成果转化,采用高效的节能工艺、技术、设备(产品)。

鼓励工业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开发应用智能微电网、分布式光伏发电、余热余压利用和绿色照明等技术,发展和使用绿色清洁低碳能源。

第二十八条工业企业应当定期对员工进行节能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和岗位技术培训。

第五章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第二十九条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管理。

重点用能企业包括:(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分别折合8000万千瓦时用电、6800吨柴油或者760万立方米天然气)以上的工业企业。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确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标准煤(分别折合4000万千瓦时用电、3400吨柴油或者380万立方米天然气)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工业企业。

第三十条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重点用能企业实行分级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对全国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的指导、监督。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用能企业节能实施监督管理。

设区的市和县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在上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对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属地管理,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批重点用能企业以外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开展节能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重点用能企业应当根据能源消费总量和生产场所集中程度、生产工艺复杂程度,设立能源统计、计量、技术和综合管理岗位,任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工作经验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形成有岗、有责、全员参与的能源管理组织体系。

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管理岗位设立和能源管理负责人任用情况应当报送有关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二条鼓励重点用能企业每三年开展一次能源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制定企业节能规划和节能技术改造方案,跟踪、落实节能改造项目的实施情况。

第三十三条重点用能企业应当每年向有关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包括能源购入、加工、转换与消费情况,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节能措施、节能效益分析、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以及能源消费预测等内容。

第三十四条重点用能企业不能完成年度节能目标的,由有关的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予以通报。

第三十五条重点用能企业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定期发布包含能源利用、节能管理、员工关怀等内容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第三十六条重点用能企业应当开展能效水平对标达标活动,确立能效标杆,制定实施方案,完善节能管理,实施重大节能技术改造工程,争创能效“领跑者”。

第三十七条鼓励重点用能企业建设能源管控中心系统,利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对企业能源系统的生产、输配和消耗实施动态监控和管理,改进和优化能源平衡,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三十八条重点用能企业应当建立能源管理体系,采用先进节能管理方法与技术,完善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机制。

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三十九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依据职权,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业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并向社会公布:(一)用能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能耗限额和能效标准的。

(二)企业能源统计和能源计量不符合国家相关要求的。

(三)对企业能源利用数据弄虚作假的。

(四)生产、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落后用能产品、设备和工艺的。

(五)违反国家节能法律、法规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条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及节能监察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业节能管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泄露企业技术秘密、商业秘密的。

(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非法利益的。

(三)违法收取费用的。

(四)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第七章附则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和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四十二条本办法自年月日起施行。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