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版)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9dc024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2.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下文实行对比,反衬出……。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文章末尾——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深化主旨、首尾呼应、篇末点题(1)要准确地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
没有中心句的,要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全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概括。
(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十分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
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筒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
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使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观点。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来,如:他从以前的……变得……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对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
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
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句、段、篇的结构形式表达出来的。
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或课文的中心句来概括总结,也能够从审题、课文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课后作业的提示中得到启示入手。
(本人精心整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本人精心整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ccc041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a.png)
现代文【2 】浏览各类题型的解答方法一有关说话修辞的题型:1描述类提问方法: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活泼具体(形象.精确)地写出了+对象+后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后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情绪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符合对象的性情特点).2构造类提问方法:某两个或三个词的次序可否更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熟悉事物的纪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法:这句话应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如许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利益?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段+修辞本身的感化+联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活泼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点.2. 排比:有气概,加强语气,趁热打铁;层层铺开,慢慢扩展,对点明宗旨起强化感化等;强调了+对象+特点3. 比较:强调了……凸起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点的留意和思虑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法: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感化?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顾标题;总领全文;衬着氛围,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 文末:点明中间;升华情绪,深化主题;照顾开首,构造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限.三.有关表现手段的题型:1艺术类提问方法:文章如许写有什么利益.后果.感化?答题模式:应用的方法+内容+后果(或感化)2人称类提问方法:应用这种人称写的利益是什么?或:为什么要转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热.天然.真实,适于心理描述;第二人称:便于情绪交换,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感化;第三人称:显得客不雅沉着,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订定合同论.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法:请归纳综合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法:请扼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答复.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现代文浏览的表达技能分析术语归纳指点一.论述人称1.第一人称:论述亲热天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惟情绪,给读者以真实活泼之感.2.第二人称:加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热感,便于情绪交换.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不雅地展示丰硕多彩的生涯,不受时光和空间限制,反应实际比较灵巧自由.二.论述方法1.顺叙:能按某一次序(时光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惹人入胜.3.插叙:对重要情节或中苦衷宜做必要的铺垫照顾,补充解释,使情节加倍完全,构造加倍严密,内容加倍充实饱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卸.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论述两件或多件同时产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顾得体.三.描述总体来说,描述有以下一些感化:①再现天然风光.②描述人物的表面及心坎世界.③交卸人物运动的天然及社会情形.1.人物肖像.动作描述.心理描述:更好展示人物的心坎世界.性情特点.2.景物描述:具体描述天然风光,营造一种氛围,衬托人物的情绪和思惟.3.情形.场面描述:交卸人物运动的背景,写明事宜产生的时光和地点,衬着氛围,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述.心理描述.细节描述:描述人物性情,反应人物心理运动,促进故工作节的成长.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别的后果.5.正面描述.侧面描述: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衬托凸起人物.事物.四.修辞1.比喻:化平庸为活泼,化深邃为浅易,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给物付与人的形态情绪(指拟人),描述活泼形象,表意丰硕.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大:衬托氛围,加强沾染力,加强联想;创造氛围,揭示本质,给人以启发.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拍光鲜,内容分散,加强气概;叙事透彻,条分缕析;长于抒情.7.重复:写景抒情沾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比较:使所表现的事物特点或所阐述的道理不雅点更光鲜.更凸起.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激发读者的思虑.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绪.五.构造安排布局谋篇的技能:直言不讳.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顾.层层深刻.过度铺垫.设置线索;构造严密,完全均匀;衬托铺垫,前后照顾;设置悬念,制作波澜,起承转合,弯曲有致.材料和中间的关系的处理,主次详略是否得当;材料是否典范.真实.新鲜.有力.记叙文常以时光推移.空间转换.情景变化.思维逻辑次序等来安排层次.散文构想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如下几种: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地位为线索.从构造上明白不同地位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感化:1.首句——管辖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顾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限,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间句——点明中间.揭示宗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间,管辖全文;句子寄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发.6.情绪句——抒发强烈内涵情绪,直抒胸臆;7.抵触句——从字面上看自相抵触,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看法.六.表达方法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群情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标和意义的感化;2.群情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感化;3.解释文中描述.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加倍活泼形象的感化.4.夹叙夹议,记叙与群情交叉应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群情,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群情办事的,而群情又以记叙为基本,叙为议供给了事实根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七.说话1.说话是否精确.简洁.活泼.形象;2.具有如何奇特的说话作风(滑稽.辛辣.平实.天然.简洁明快.含蓄深邃深挚等);3.应用了什么奇特的修辞手段(比喻.拟人.排比.夸大.通感等).八.表现手段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惟或情绪,特色是应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色(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加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段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宗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重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述,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干的人或事物加以描述,使其形象凸起,这种写法除了应用反差比较使重要形象加倍光鲜外,还会使文章弯曲含蓄,独具作风.3.先抑后扬,激发好奇,情绪铺垫,激发好奇.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述的进程中,异常奇妙地依靠作者小我的情绪和理念,把本身的情绪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本身的心坎情绪,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观赏中获得奇特的美感享受.5.借景抒情,经由过程景物的描述,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绪.6.虚实联合,可以抓住重点,凸起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更光鲜的描述人物的性情,凸现事物.景物的特色,更分散地揭示题旨.构造紧凑,笔墨分散.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活泼的衬托感化,相得益彰.8.以小见大,由平常细微的工作反应重大的主题,凸起表现中间,更有震动力.9.衬着衬托,衬着,是指作者经由过程对人物的外形.行动.心理.说话或事宜.情形.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分散描述,凸起人或事物的本质特色,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段.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重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述,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干的人或事物加以描述,使其形象凸起.这种写法除了应用反差比较使重要形象加倍光鲜外,还会使文章弯曲含蓄,独具作风.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发明二者的不同点:衬着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述;衬托倒是经由过程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述,对该事物起到映衬感化.二者也有订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衬着的方法意在起到衬托的感化;对用来衬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衬着的手段来描述.10.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进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本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进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路应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硕,形象更饱满.活泼,增加文章的艺术表现力.九.群情文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其感化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刻浅出,轻易被人接收.2.类比论证,经由过程讲故事.打比方的方法将相相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天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它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光鲜,有很强的说服力.3.举例论证,用确实典范的事实来证实论点,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4.比较论证,应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证实论点,光鲜的比较,精确错误分明,长短是曲明白,给人印象深刻.5.引用论证,具有威望性,论证有力.6.引申论证,经由过程对事理原因或成果的严密分析,层层分析,从而证实论点的精确性.合理性,出色深刻.十.答题技能提示1.高考对表达技能题的考核多是主不雅题,须要组织文字精确的表述.表述可采用三段式:技能.内容.后果.也就是应用了什么技能,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后果.2.多角度:条分缕析.有些文段所显示的表达技能不只一个,所起的感化(后果)也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尽的,并且高考题已撤消了字数的限制,在时光许可的情形下,我们完全可以从多个角度动身,条分缕析,答得更周全更详尽一些.特别是在答赋分较高的归纳综合性标题时,必定要设①②③等序号答复,如许清楚明白,显示了答题的深度和广度,也让阅卷先生一目了然.3.用术语:一要熟记一些应用频率较高的表达技能的名称,如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虚实联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衬托衬着.比较.象征.反衬等等;二要懂得一些常用技能的感化,比如比喻的感化是化平庸为活泼,化深邃为浅易,化抽象为具体;排比的感化是节拍光鲜,加强气概,便于抒情;第一人称真实,第二人称亲热,第三人称客不雅;三要懂得一些常用程式,如表现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强化了什么,营造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还有深化了主题,点清楚明了题旨等等【现代文浏览答题技能】常见题型的根本答法第一种开首对下文的感化或对全文的感化.1.交待时光.地点.背景或奠基全文基调.2.经由过程衬托.铺垫引出下文.3.描述某场景.现象为后文的群情.抒情做依托.张本或与之照顾.4.与下文作比较.反衬,使后面的内容更凸起.5.激发读者好奇心,吸引读者兴致,激发读者浏览下文的愿望.第二种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1.为什么要写(或详写)这些内容,实际是是问选材与中间的关系.很显然,写这些内容是表现.证实.凸起.强调宗旨的.假如是问为什么详写,其根本思绪是详写可以把宗旨表现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充分.更周全.2.可以从构造的角度来思虑,即写这部分是为了与前面(可能是开首)或者后面(可能是结尾)形成照顾.衬托.比较等.第三种“由……说开去”的文章是如何说开去的?1.一般是由……引出话题.2.再用某某事例解释该话题的寄义.3.做深层开辟或联想.4.群情.反思.辩证对待.第四种应用第一人称(或第二.第三人称)的利益(或后果)是什么?1.第一人称,利益是便于论述故事.充当线索,便于心理描述.抒发情绪等;2.第二人称,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绪,显得亲热.3.第三人称,拉开和读者的距离,如许便于群情,因为群情是要沉着的,所以抒情时常用“你”.群情时常用“他”. 第五种对辞意的选材与写法做鉴赏评析1.常用的术语是“以小见大”,即从小的通俗的事宜中来反应大的道理,比如写母亲在我出门时的一句丁宁来反应母亲对本身的关爱.2.新鲜.别致.视角奇特.即素材本身不新鲜,但审阅材料的角度不同凡响.3.层层深刻,逐层递进.4.以物喻人,意味深长.5.以……为线索,将……贯串起来,思绪清楚,材料分散.6.前后比较,宗旨光鲜.第六种修辞手段应用的利益1.最常用的是比喻,比喻可以把抽象的说具体,把深邃的说通俗,把死板的说活泼;其次是排比,它可以营造声势,可以用简短的篇幅内表达出大量的内容,还可以营造情势与音调上的美感.2.再说比较与衬托,目标是为了使某物或某种特色更凸起.更光鲜.平日写甲物时可能要先写乙物,其目标就是为了从侧面与甲物作比较,从侧面更好地凸起它.3.测验中,还会从更灵巧的角度来考核,比如从句式的变换角度来考核,为什么要用如许的句式来,其实照样为了表意或情势美的须要,如许表达可能是从近及远,由现象到本质,为凸起强调,为了前后对应调和.再比如从词的活用来考核,如诗歌中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做动词用,有何妙处?一般来讲,在讲词的妙处时,都有形象活泼如许的说法,的确是如许,在这里,“红”还把静止的状况写活了,写出了进程与动态感.第七种对人物形象做鉴赏评析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先做定性分析,即这是哪一类人的代表,然后再说他身上具体的特色,特色可以分条分要点枚举,这叫定量分析.同时要留意的是,人物形象往往是立体的.庞杂的.多侧面的,也就是他不是单纯的大好人或坏人,在大好人身上会出缺陷,在坏人身上会有长处.还有一点是对峙与同一,爱与恨的同一,巨大与微小的同一等等.第八种从修辞手段和表达后果两方面临某文段赏析常见答题格局是:用……手段,从……角度,对……作了描述,表达了……,使文章的……更…….作答时,必定要联合文章的相干内容.第九种本来是A,作者却说成B的情形.1.是从宗旨的角度斟酌,是为了强调凸起作者的某种情绪.2.是从表达后果斟酌,是为了增长滑稽或其它后果.3.是在某种特定背景下的特别表达.第十种问某句话在整篇文章中的感化.1.假如这句话在文章的末尾,可从内容角度斟酌,深化了中间,揭示整篇文章的宗旨,或照顾了开首.2.假如这句话在文章的中央,可从构造的角度来思虑,承上启下,由前面的……过渡到对……的描述或阐述.3.假如这句话在文章的开首,可从构造的角度来思虑,管辖下文.也可能是内容方面的,奠基全文基调等。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全)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方法(全)](https://img.taocdn.com/s3/m/3c2572745acfa1c7aa00cc73.png)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抓住关键语句,在文中找答案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第一遍: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阅读时凭感觉划出自认为重点的词语、句子;[可以稍快]第二遍:审清题意,回读原文。
看一遍题目,确定回答问题的阅读范围,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截取关键性文字;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仔细,并回读检查]最后: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根据答题要求,加工改造,概括提炼。
(尽可能利用原文中的关键性文字答题)一解答现代文阅读题应分的三个步骤详解:第一步,通读全篇,大致了解。
第一遍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大意即可,做到心中有数。
那么我们要大致了解文章的哪些东西呢?1、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哪些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什么话题?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你是怎么看的?2、了解文章的大致结构,主要思路。
了解文章叙述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记叙的人物、事情、时间、地点是什么)?作者的情感变化是怎样的?材料有哪些?是怎样安排的?文章是怎样过渡的?弄清文章的线索、顺序、层次等。
3、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主旨。
注意事项:用以下几种方法可以达到上面的目的:一、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句。
文章中关键的词句:标题、开头句、结尾句、独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连问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的词句、重点关联词(如段落开头的词:不但……而且……因为何况但是然而因此)等等,应特别注意那些体现作者立场观点、反映文章深层次内容、内涵较为丰富、形象生动的词句。
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隐藏在这些句子里。
有的散文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相当隐晦,我们也能从这些词句中找到蛛丝马迹。
二、弄清文章的结构。
从结构形式入手比较容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把结构层次弄清了,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从这一点来讲,弄清结构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d8e9f36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f2.png)
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粗浅,化抽象为详细,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较):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大: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明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屡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比照: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考虑。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挖苦。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详细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挖苦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提醒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衬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衬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挖苦语气;辛辣挖苦,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表达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展表达。
现代文答题技巧
![现代文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c5e251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c4.png)
现代文答题技巧现代文答题技巧1一.要点满足法。
解答主观性阅读题,首先要看清该题的分值。
一般说来,超过2分的题,其答案往往有两个以上的分值对应点,答案起码有两个词语或词组或句子。
中高考阅卷评分都是按概括的要点来评分的,要力争涵盖全部要点而没有遗漏。
二.沙里淘金法。
出题人是“依文设题”,答题也要“依文解题”。
解题时就应在指定的段落中筛选信息,进行“沙里淘金”,即排除多余的无用的信息,“淘”出有用信息的语句。
注意:只要无明文规定,答题时要尽可能利用或摘录原文中的词语和句子作答。
三.组装焊接法。
有的综合题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找出现成的原话,这就需要根据题意要求,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原话或原文中的某些词语加以改造、组合、压缩、变换,重新进行“组装焊接”,作恰当规范的表述就可以了。
如何提取文中信息?一般说,简答题不会有现成的原句可以作为答案的,答题的信息分散在作品的有关段落,所以就要我们对信息进行“整合”。
“整合”是现代社会一种相当常见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是对信息进行提取、整理、概括和重组的过程。
下面有几种方法作参考:1.答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分散和镶嵌在段落或文句之中,只能先作信息定位,即把题干设置的问题定位在__的某些段落,然后再作信息提取。
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定位提取。
2.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必要的剥离整理,把信息转化为合适的答案。
剥离就是剥落和分离,其实就是一种信息的再度“提取”,目的在于将有用信息跟黏附着的非信息词语分离;而整理则是对已经脱落了“黏附”成分的有用信息作初步的调整和理顺,主要表现为信息的数量确定、主次移位和顺序排列等。
这种方法可以称为剥离整理3.按照命题的意图和语言的特点对信息重新配置,通过概括、添加、转化和润色等,使之明确、通畅、简洁和规范。
即是重组优化四.答案中的用语要尽量采用语文专业的术语和习惯说法;答案中的说法要符合__的写作时代或时下的流行说法。
这可以称为随俗顺时法,比如:结构方面的作用可以使用:承上启下、过渡自然、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内容、主旨方面的作用可用规范词:强化、深化、升华、画龙点睛……情节方面的作用常用词:悬念、铺垫、反差……修辞方面的作用一般使用:反衬、对比、夸张、生动形象……写作手法方面的作用表述常用:欲扬先抑、欲擒故纵、象征、虚实结合、寓褒于贬……五.整体阅读后,突破本句和本段,充分把握条件,将思路放开,做到瞻前顾后,认真寻求照应,以便迅速而准确地解答题目。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https://img.taocdn.com/s3/m/b2f3694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e.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现代文阅读,是各种考试中的必考科目之一。
它不仅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考查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
为了应对现代文阅读考试,考生除了在平时的阅读中提升自己的语文修养,还需掌握答题技巧,提高答题效率。
以下列举了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一览,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题目分析1、先读题干,再看材料这是解决现代文阅读中的很多迷题的基本方法。
在做阅读理解时,不要贸然进入文章细节,可以先将所有的题干读一遍,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加工阅读材料。
2、多重整合,全面把握题意有时候一道题目,需要我们对不同的细节进行拼凑,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有时候一道题目,需要我们进行多次循环阅读,才能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因此,在做阅读理解时,务必整体把握全文,做到多重整合。
3、区分各种题型同一篇材料中常常包含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需要我们懂得如何区分。
这些题目包括事实细节、文意推断、主旨概括、作者观点等各类题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技巧和方法,考生要能够在快速阅读中迅速辨认出各种类型的题目,分别采用不同的答题技巧。
二、答题技巧1、事实细节题事实细节题主要考察考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找到细节信息,是易错的题目类型之一。
答题技巧:一定要看清题干的要求,快速浏览材料,找到切入点。
一般来说,这些题目通常带有数字或者具体的描述词汇,可以帮助考生迅速定位细节。
2、意义推断题意义推断题是考核阅读能力的主要环节之一,是要求考生通过选择材料中隐含的信息,推断文章的整体意义。
答题技巧:除了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文字理解能力外,还需要考生具备深刻的文化和生活经验的储备。
通常要求考生总结各种生活情境、跨文化交流和其他复杂的社会事件,开展灵活的、事实的符号交流。
3、主旨概括题主旨概括题是考查考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够通过全文,概括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答题技巧:整体理解全文,抓住重心,总结思路。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b7f9f4c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e3.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1.了解题型特点:现代文阅读题主要包括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
推理判断题等,通过了解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更好地把握题目的考
点和答题要求。
2.理清文章结构:在阅读文章之前,可以先浏览一下文章的结构,了
解每个段落的大致内容和逻辑关系,这有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主线。
4.注重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的提取和理解。
关键词
可以是事物的名称、时间地点、程度性词语等,通过抓住关键词可以更快、准确地找到答案。
5.注意语境理解:理解词句的含义需要考虑它们所处的具体语境。
有
时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具
体理解。
7.从整体把握文章:现代文表达方式多样,常常需要从整体把握文章
的思想内容。
有时题目会出现一些抽象概念或比喻,需要通过整体理解来
回答相关问题。
8.多做练习与总结:通过多做一些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可以熟悉题目
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技巧,并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在做题后
要总结归纳,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予以改进。
总之,现代文阅读答题需要注重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还需要
熟悉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积累经验并且加以
总结,相信能够提高现代文阅读的能力。
现代文常见15种答题技巧
![现代文常见15种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a0a1904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69.png)
现代文常见15种答题技巧现代文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以下是常见的15种现代文答题技巧: 1. 仔细阅读题目:在答题之前,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和限定条件。
2. 理清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意图。
3. 关注关键词:注意题目或文章中的关键词,例如比较、对比、因果关系等,这些关键词能够指导你正确理解问题和选择答案。
4. 注意上下文:在阅读文章时,注意上下文的信息,它们可能提供关于作者观点、态度或论证的重要线索。
5. 提炼主题句:找出段落或全文的主题句,它们通常包含文章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6. 找准中心论点:在阅读议论性文章时,找到作者的中心论点,这有助于理解作者的立场和主张。
7. 分析修辞手法:注意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排比等,它们能够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8. 注意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如开头、过渡、结尾等部分,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整体逻辑和思路发展。
9. 举例论证:在答题时,可以通过举例子来支持观点或解释问题,这能够增加你回答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10. 划重点词句:在阅读时,划出关键词、重要观点或引人注意的句子,有助于记忆和理解文章。
11. 分析图表数据:如果文章中包含了图表或数据,仔细分析它们的含义和相关关系,有助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12. 综合材料:在综合材料题中,注意综合各个素材的信息,找出共性和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
13. 推理与归纳: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14. 勤加练习: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提高对现代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5. 时间管理:注意掌握答题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在某一题目上花费过多时间而影响其他题目的答题。
这些答题技巧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现代文答题,但记住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内容和题目要求。
多加练习和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对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和解题技巧。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e8b2880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95.png)
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标题作用:1)是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2)总结文章内容3)点明主旨(突出主题)4)形式新颖,吸引读者2.动词理解: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3.句子分析: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比喻: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拟人: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兴趣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6)托物言志:7)借景抒情:5.某段起什么作用:1)开首,作用:A、引起下文B、点明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题目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2)此段在文中,作用: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A、总结全文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D、照应题目E、惹人沉思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1)人物: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 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渲染一种XX的思想感情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成效怎么样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完整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要点和技巧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要点和技巧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f542a57b9d528ea81c779f6.png)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 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语文——现代文阅读中表现手法有哪几种 ? 1.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2.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3. “表现手法”包括: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直抒 胸 臆;对比、衬托、象征、衬托、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乐景哀情、渲染; 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4. “结构手法”包括: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 启 下、首尾呼应;顺叙、倒叙、插叙等。
文章的表现手法与修辞手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修辞主要指的是句子的调整 而表现手法主要指的是整篇文章
4
表现手法的时候可以说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但不能就说它俩等同
修辞是对语言的调整与适用,也就是对语言进行加工使之达到最佳表达效果 的手段和过程.它针对的常常是某句话或某段文字,如比喻、排比、比拟、对偶、 借代等都是修辞手法.种类型的文章答题方法概括如下:
一、内容型
1、文章主旨概括 本文阐发的主旨是什么?/联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 内容+观点+情感 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或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2、内容要点概括 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或行文思路。或请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总分总、总 分、分总) 划分层次+提取词语+整合答案 例子:
用什么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本文在构思上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答: (1)女主人的两次回答最能体现先抑后扬的特点:前面“你是个鳖熊”,激起“我” 的“无名火”;结尾“灵性人是鳖熊的奴”表明真心,让“我”突生欣喜之情。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0f850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5.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阅读现代文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技巧:
1. 首先,快速浏览全文了解大致内容。
可以先看看文段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每个段落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这样可以对文章的主题和脉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其次,细读每个段落,重点关注作者的论述和论据。
注意识别论点、论据和例证。
可以用标记笔或者做简单的记号来帮助理清思路。
3. 在阅读过程中,留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注意细节中的言外之意和隐含的情绪。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立场。
4. 注意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常见的组织方式有因果关系、比较对照、递进关系等。
理清文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思路。
5. 再次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
6. 在答题时,注意准确理解问题的要求,并根据文章中找到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回答。
可以引用文中的例证、数据或者名言名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7. 注意答题的结构和语言表达。
可以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叙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以上是一些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
![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ffc0122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7.png)
语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解题原则是:“以文解题”;看分值答题(如果多分值最好标出1、2,怕丢分不妨n+1,但有字数限制的概括题除外);尽量用原句,不能用原句的,答题线索一定在附近;审题要细,别看错,别遗漏。
一)、记叙文阅读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3、记叙线索及感化?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址(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五、记叙顺序及感化?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首)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表达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感化: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首(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bf275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9.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技巧来提高现代文阅读的效果。
接下来,我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答题方法和技巧。
第三,注意上下文的语境。
当遇到一些较难或生僻的词语时,我们可以从上下文的语境中寻找线索,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义。
同时,还需要注意一些连接词、转折词等,它们能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好地回答问题。
第四,运用排除法。
当我们遇到一些较难的题目时,可以尝试用排除法来提高答题准确率。
通过对选项进行逐一排除,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找到正确答案。
第五,举一反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尝试将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进行拓展和延伸。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文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第六,查找相关资料。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较为生僻或专业的词语和概念,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查阅工具,如词典、百科全书等,来帮助我们查找相关资料,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回答问题。
总之,现代文阅读虽然复杂,但只要我们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就能更高效地阅读和理解文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深度。
希望上述方法和技巧能对大家在现代文阅读中有所帮助。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4ce93c85022aaea998f0f96.png)
1、基本要领:整体把握, 抓住关键语句, 在文中找答案
2、步骤:(读文章共两遍)
•
1、 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 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 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 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中间某段的问题, 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 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 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三步,理清要点,认真答题。
• • 1、引用原文。题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直接找出答案认真的写上。 2、抓住对应的关键词句。没有明确要求引用原文答题的,不能机械地照抄原文的句子。 一般来说,答案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就在原文中,我们应抓住这些重要的 词句,进行有效的提取、剪辑、概括、重组、归纳。 3、组织好语言作答。先根据分值理清好答几个要点,再作答。答题时要紧扣题意,尽 量包含文中对应的关键词句,选用恰当的句式,选取适宜的角度作回答,即如何问就 如何答,按照题干要求将文中的已知信息重新进行排列组合,使所答充分、到位、准 确、有条理。但还有一些题目无法用简单的重组文章语言的方法来回答,那就需要把 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进行表述。 4、还有一些题目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所以我们要了解这类题错误选项设置的规律 (如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范围不清、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偶然必然已然未然有意 混淆),把选项和原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一对一的比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选择即可。
(二)归纳中心意思题1、归纳中心意思的方法
• ⑴抓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 的主题。《白杨礼赞》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655443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1.png)
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引言对于现代文阅读理解题,掌握一些有效的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技巧。
技巧一:仔细阅读题干•阅读题干时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信息,有助于我们快速定位答案所在的段落。
•理解题干的要求,明确答案的类型(如事实、观点、结论等),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查找答案。
技巧二:略读全文•在阅读全文之前,可以先对文章进行略读,快速浏览段落标题、首句和结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结构。
•略读全文可以帮助我们对文章有整体把握,并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答案。
技巧三:精读关键部分•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先仔细阅读与问题相关的那一部分内容,比如涉及到答案的段落或句子。
•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信息上,深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推理过程。
技巧四:充分利用标点符号•在现代文阅读理解题中,标点符号经常包含重要的语境和信息。
•注意分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的使用,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技巧五:对比和推理•多利用文章中的对比、转折、承上启下等关系词,进行信息的对比和推理。
•通过对比不同观点、转折的说法等,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技巧六:注意观点和态度•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常常决定了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注意作者使用的词语、修辞手法和情感色彩等,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助于理解文章并回答问题。
技巧七:审题细心,排除干扰•在回答选择题时,要仔细审题,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避免因粗心导致选错答案。
•排除干扰选项要有系统性,有时可以根据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推断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技巧八:训练解题技巧•提升现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需要不断的训练和实践。
•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各种题型和常见的解题思路,不断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结论掌握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理解文章和回答问题。
通过多次实践和训练,我们可以逐渐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精华版)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5242fc7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5.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汇总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一、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
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如1998年第29题即可答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f09910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2.png)
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阅读是一项重要的综合能力,而现代文阅读更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目形式。
为了能够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以下是一些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供大家参考。
一、审题准确,理解文章主旨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理解文章。
在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核心信息、关键词和逻辑关系。
弄清楚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意图,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把握答题方向。
二、注重细节,捕捉关键词现代文阅读中,经常出现与文章内核相关的细节问题。
因此,在阅读时要注意捕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通常与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相关。
关键词有助于回答问题,找到关键信息提供支持,并提高正确率。
三、理解段落逻辑,把握篇章结构阅读现代文时,理解段落逻辑结构对于准确回答问题尤为重要。
每一段都有自己的逻辑关系和发展脉络,掌握这些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意图。
注意关注段首段尾的信息,以及段落中的转折、因果、举例等逻辑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回答问题。
四、注重词义理解,辨别修辞手法选择题中经常会出现对词义理解的考察。
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上下文中词语的实际含义,避免误解。
另外,还要留意作者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通过辨别修辞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把握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五、灵活运用解题技巧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时,要善于灵活运用一些解题技巧。
例如,可以利用排除法来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或根据文章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答案。
同时,在做题之前要细读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并结合文章进行理性思考和分析。
六、勤加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最后,提高现代文阅读答题能力需要持续的练习。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答题训练,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和阅读素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现代文并迅速回答问题。
总之,现代文阅读答题方法与技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个人特点进行灵活运用。
通过认真理解文章、抓住关键词、了解段落逻辑、辨别修辞手法等方法,以及持续的练习,我们可以提高现代文阅读答题的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点(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点(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86163ec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c9.png)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点(答题技巧) 01语文阅读答题技巧1.抓关键词语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2.抓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3.抓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4.抓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5.抓结构作用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6.抓思想内容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02语文阅读理解答案表述的原则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
”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
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4.截截是指题目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5.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一、标题的作用1交代主要内容:《等到闲来好读书》 2揭示(暗示)主旨:《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3点明线索:《薰衣草》、《枣核》 4交代写作对象:《济南的冬天》、《菜花》5交代要素或环境:《荷花淀》 6直接表达作者感情:《让我再爱你一次》7设置悬念:《谁动了我的奶酪》★以某一物(薰衣草、竹子或药等)作标题的作用答题思路:①内容上:象征……哲理,或表现……情思。
②结构上: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二、段落的作用1、首段的作用:引出话题、引出文章主旨、总领全文、照应文章后文、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点题、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2、中间段的作用:转换话题、与上下文形成对比、过渡(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3、末段的作用:呼应开头、点题(照应题目)、升华主题、使主旨更鲜明、深化主题、发人深省、总结全文、揭示文章主旨例题:1.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约会白桦》答:第一段写了作者与朋友关于冬季的白桦林的对话,突出白桦林给人强烈震撼。
为下文写冬季白桦林作铺垫。
2、文章第六段一句话“被谈到的当然还有胡杨”,单独成段,其作用是什么?《走向胡杨》答:①承上启下,从上文兵团人写到胡杨。
②单独成段,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本文写作对象胡杨,点明主旨。
3、联系全文,说说最后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冬夜月暖》①通过晒日和晒月的对比,突出了晒月获得的温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愿望和信心。
②总括全文,深化主题,首尾呼应,照应题目。
★答题思路:①内容上,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情感。
②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
(结合原文分析)㈠小说常用的开头1、设疑法(悬念法):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法。
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㈡小说的结局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它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三、句子的作用(一)位于文章的开头:1、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2、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奠定感情基调。
4、点明感情变化的线索。
(二)位于文章的中间: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衬托作用。
3、渲染,烘托气氛。
4、点明主旨。
(三)位于文章末尾:1、总结上文。
2、呼应上文。
3、卒章显志。
4、引发读者思考,留给读者现象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例子:文章却以“那树丛间的鸟,一定也回到了各自的小巢了吧?”结尾,这样写对行文有什么好处?答案:以鸟的回巢暗示人们对家的依恋,表达人们对宁静安适生活的向往,让文章在温馨的气氛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深化了主题。
★答题思路:①内容上,运用了……手法,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情感。
②结构上,起到了……的作用。
(结合所在段落的作用分析)四、人称的作用1、采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接叙事抒情,内容显得真实可靠,富有感染力,可以更好的表现……的情感。
2、采用第二人称,将……拟人化,以对话的形式,拉近两者的距离,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便于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叹。
3、采用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五、修辞的作用1、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
2、拟人,赋予了……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的……情感。
3、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强调了……的……感情(或特点);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4、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使描写的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5、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的……(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
6、反问,强调……情感,加强了语气,发人深省。
7、对偶,句式整齐对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8、反复,突出……思想,强化……感情,增加文章节奏感。
9、对比,把……和……进行对比,突出了……,或强调了……。
10、衬托,用……来衬托……,突出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1、渲染……的气氛2、烘托……的人物形象3、贯穿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4、暗示……的社会环境5、深化(表达)作品……的主题★答题思路:1、描写了……的环境2、起到……的作用七、引用故事、典故、诗文或格言的作用①内容上:写了……内容,论证了……观点或阐明……事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②结构上: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文采、增加了文章的文学底蕴。
八、理解句子的含义1、所给的句子的字面意思较直白。
解题思路:①将题目变成“为什么……”,回答出原因即可。
②蕴涵作者……感情。
2、所给的句子是比喻句的解题思路:①找出句子的喻体,联系上下文将喻体的本体翻译出来。
②结合手法分析句子的意义和作用③表达作者……的情感3、所给的句子中某些词语有特殊含义解题思路:①找出难理解的关键词②理解此词的字面意思,进而理解此词的文本义③将关键词放回原文理解④揣摩作者的感情内涵九、鉴赏人物形象例子: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总写)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乱花一分钱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上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答题思路:(1)总体概括人物形象(2)联系人物的有关事情分析人物的特点十、赏析散文的结构★答题套路:形式一:文章中间几段构成了排比段,先写……,再写……,最后写……,结构整齐,有一种整饬的建筑美。
形式二: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形式三:文章按总分总(总分、分总)的结构,先写……,再写……,最后写……,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形式四:文章以空间为顺序,先写“……”,然后写“……”,接着写“……”,最后写“……”,这样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由(远)及(近)来写……,使文章描写有序,转承有致,颇具立体美。
形式五:文章以时间为顺序,并用上“……”、“……”、“……”等时间标志性的词语,使文章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青瓦情思段锡民(1)朦朦胧胧的细雨,如轻纱,如薄雾,柔柔地曼笼着沧桑百年的老瓦房,编织了一幅天然的意境幽远的水彩画;瓦垄里雨丝汇成的水滴,晶莹地滚落,“滴滴答答”地滴在阶下,仿佛多情少女弹奏的琵琶心曲……(2)如果,你从废墟里挖出了一枚远古的瓦片,请你捧起它来读吧。
你会读到我们远祖凝聚在这小小瓦片里的心血,你的眼前会掠过一个伟大民族的耀眼的智慧之光。
(3)当我们远古的祖先从山洞、地穴里走出的时候,当他们聪明的大脑已不再满足茅草、石片、黄泥做屋顶遮风挡雨的时候,当他们迷茫的目光被熊熊的火光点亮的时候,当第一片青瓦铺上屋顶的时候,他们也许不知道,我们这个种族正在一步步走向文明,一步步走向智慧,一步步走向辉煌。
(4)假如有一只神鹰,从遥远的大周王朝一直飞来,那么它从天空俯瞰大地,无论是繁华的皇城都市还是热闹的集镇码头,无论是杏花烟雨的春时江南还是霜染红叶的秋日北国,看到的定然是大片大片的青瓦屋顶。
(5)青瓦,是难得的雅俗共赏、贵贱成宜的建筑材料。
这小小的瓦片,似乎有神奇的魔法:宫廷等繁华场所铺上了青瓦,就会显得庄严大气;而庄稼院等普通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十分得体。
同样,寺庙等宗教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异常肃穆;园林等休闲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特别精致;商贾人家等富庶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格外豪华;书院等文化场所铺上青瓦,就会显得相当典雅;甚至连剧院酒肆勾栏等娱乐场所铺上青瓦,也会显得分外华丽。
(6)更难得的是,青瓦有一颗平常心,无论铺设在何处,都一样忠于职守,为人们遮风避雨、送暖挡寒。
铺在宫殿上,它不因主人的权势而骄奢;铺在庙宇间,它不因神灵的高贵而自诩;铺在商铺屋顶,它不会因主人生意盛衰而变节;铺在庄户人家檐上,它不会因家园贫寒而负心。
青瓦,是真正的大家风范,是真正的名流、大师,是名副其实的伟人、大腕:他们都因和百姓心心相通而受到景仰,他们都因平常心和谦逊而赢得尊重。
(7)我对青瓦存有特殊情感,我曾亲手烧过半年的青瓦。
(8)细腻的黄土加上细细的沙子做青瓦的原料,然后用木制的模具做成瓦坯,在大太阳下晒上两天,再慢慢阴干,就可以入窑了。
在窑里码好瓦坯后,用土封好窑顶,就开始点火。
窑门上方有一个小小的观察孔,是专门“看火候”的,什么时候停火,全凭师傅的经验,停火过早,瓦烧得“生”,就不结实;停火晚,瓦会烧得变形。
“住火”以后封好窑门,就开始“上水”。
窑顶已事先用土围成了一个圆盘,挑来井水,倒进圆盘,让水慢慢渗入窑里。
这也是一个关键环节:水渗得太慢,瓦同样不会结实,渗得太快,高温的瓦窑有可能发生爆裂。
这道工序完成,就可以等着”出窑”了。
(9)烧瓦是个辛苦活,可这里也有乐趣,当墨蓝色的还有些烫手的瓦片从窑中搬出,两片瓦轻轻撞击,发出铿锵的声音,证明是质量不错的青瓦时,会有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况且寒冷的冬天可以坐在温暖的窑门边闲侃,夏夜可以躺在凉爽的工棚里听蝈蝈们弹琴,秋日可以趁着忙碌间隙,从旁边的农田里挖来地瓜,擗来成穗的玉米,埋在滚烫睁窑顶土里。
不一会,就烤熟了,那滋味不知比街头小摊上烤的强多少倍。
(10)烧瓦的经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它用无声无形的言语,形象地描绘了青瓦从一堆泥土锻炼成有用之材的过程;它教给我们只有经过水和火的考验才能坚韧的道理;它还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宠辱不惊、质朴做人……青瓦,是我的老师。
(11)历久弥坚、给人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
1.文章题为“青瓦情思”,但第一段却从细雨写起,请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分)2.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读”出了青瓦的哪些内涵。
(6分)3.怎样理解文章第11段“历久弥坚、给人启迪的青瓦啊,你已然成为我心中的一道风景,一座丰碑!”这句话的含义和作用?(6分)4.请简要赏析第六段的表现手法和技巧(至少两点),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6分)蓝印花布的花样年华陶方宣在洪水一样泛滥的菜花丛里,在云朵一样飘浮的芦花丛中,总梦见一个民间艺人挑着细蔑箩筐从颤颤悠悠的板桥上走过,走进乡愁弥漫的村落,然后轻轻吆喝一声:扎青——染蓝!一千年过去了,这样的吆喝渐行渐远,却并没有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