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现有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细菌培养、生物标志物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但各有局限性,如 细菌培养耗时较长、生物标志物检测灵敏度不够、影像学检查难以准确判断感染程度等。
预防性措施不足
目前对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主要依赖于术前和术中的消毒、抗生素使用等措施,但 对于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相对较少,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和、MRI等影像学手 段,观察手术部位感染灶的形态
和范围,辅助诊断。
组织病理学检测
对手术部位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观察组织炎症反应和细菌感染
情况,确定感染程度。
04 诊断与检测流程
疑似病例的筛查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手术史、抗菌药物使用 史、免疫状况等。
体征检查
观察手术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症 状。
02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
愈合延迟
手术部位疼痛、红肿、发热、渗出物 异常等。
切口不愈合或愈合缓慢,可能伴有脓 性分泌物。
全身症状
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心率加快 等。
实验室检查
1 2
微生物培养
采集手术部位分泌物或组织样本进行细菌、真菌 等微生物培养,确定感染病原体类型。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感 染存在。
皮肤准备
术前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皮肤清洁和消毒,以降低术后感染 的风险。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类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应 用。
术中控制措施
01
手术室环境管理
确保手术室空气洁净,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手术室内
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02
手术器械和用品的消毒
外科感染(SurgicalInfection)
1.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
2.皮肤、软组织损伤。
(二).病理:
溶血性链球菌→链激酶、透明质酸酶→ 病变扩展,脓液稀薄,有血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易局限为脓肿, 脓液稠厚。 厌氧菌→捻发音性蜂窝织炎。
(三).临床特点
1.病变扩散迅速,界线不清,中央坏死。 2.表浅者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深部红肿不明显, 全身症状明显。 3.口底、颌下及颈部病变--呼吸困难、窒息。 4.厌氧菌引起者--局部捻发音。
1.金葡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最多见 2.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属、变形杆菌有所增加 3.真菌性败血症已引起广泛重视 4.革兰氏阴性杆菌易导致感染性休克
(二).败血症与脓毒血症的临床特点:
1.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预后差 2.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3.血象改变,出现中毒颗粒、黄疸 4.内环境紊乱 5.感染性休克 6.肺肾肝功能易损害(MODS、MOF)
细菌→皮肤、粘膜细小伤口→网状淋巴管, 毒素→血液→严重全身反应。
(三).临床特点
1.蔓延快、少有组织坏死或脓肿 2.好发于下肢和面部 3.鲜红色片状皮疹,中央淡,边界清,压之褪
色,去除压力很快恢复红色。中央区脱屑、 棕黄色,疼痛不明显(头部丹毒疼痛剧烈)。 4.全身症状明显 5.足癣或血丝虫感染易致下肢丹毒反复发作。
外科感染(SurgicalInfection)
第一节 概 论
致病微生物
↓
侵入机体繁殖
↓
炎症反应
↓
感染
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手术治疗的感染性 疾病和发生在创伤或手术后的 感染。
特点
多为混合病菌感染 有突出的局部症状 常影响局部功能 多需手术治疗
【一】临床常用分类
2020年外科主治医师资格笔试基础知识考点解析 (9):外科感染
第八章 外科感染外科感染的概论 皮肤和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全身性感染 特殊性感染抗菌药的外科应用原则第一节 概论一、概念和分类外科感染一般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的感染。
其特点为:1.大部分是由几种细菌引起的混合感染。
2.常有明显而突出的局部症状。
3.多为器质性病变,常有组织化脓坏死,需要外科处理。
分类按菌种分非特异性感染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特异性感染结核的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破伤风和气性坏疽的全身中毒。
真菌感染等病程分 急性、亚急性、慢性发病条件分病原体来源 原发、继发、外源性、内源性 发生条件 条件性感染、二重感染、院内感染附表:按病菌种类举例致病菌临床表现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感染) 疖、痈、丹毒、急性阑尾炎金葡菌、溶链、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通常先有急性炎症反应,继而局部化脓特异性感染 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念珠菌病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病变独特:病程演变和防治方法与非特异性感染不同附表:按病程分类分类 特点 举例 急性感染 3周以内 如疖 慢性感染 超过2个月如结核亚急性感染介于急性和慢性感染之间;除由急性感染迁延变形梭菌导致的泌尿系感染、急性感染的最长病程是A.3周B.1周C.2周D.4周E.5周『正确答案』A附表:按发生条件非特异性感染中,不应出现的病理改变是A.炎症介质、细胞因子释放B.血管通透性增加C.血浆成分渗出D.干酪样坏死E.转为慢性炎症『正确答案』D二、致病菌——外科感染常见致病菌三、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染全身状态轻者无症状较重者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差严重脓毒症尿少、神志不清、乳酸血症,乃至休克及MODS特殊表现破伤风肌强直性痉挛气性坏疽皮下捻发音皮肤炭疽发痒性黑色脓疱临床表现和诊断——诊断(临表+辅检)临床表现1.浅表脓肿的主要依据:波动感。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
合同管理办法(最新)附件: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条合同的定义本管理办法所称的“合同”,是指甲方与乙方之间订立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合同、采购合同、服务合同等。
第二条合同的签订2.1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合理的原则,合同内容应当明确、具体、完整,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2合同的签订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甲乙双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授权代表签署并加盖公章。
2.3合同签订前,甲乙双方应当对合同内容进行充分的协商和讨论,确保双方对合同内容的理解一致。
第三条合同的审核3.1合同签订前,甲乙双方应当将合同文本提交给各自的法务部门进行审核。
法务部门应当对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合规性、完整性等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3.2合同审核通过后,甲乙双方应当将合同文本及其附件交由各自的财务部门进行审核。
财务部门应当对合同金额、支付方式、发票开具等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3.3合同审核通过后,甲乙双方应当将合同文本及其附件交由各自的业务部门进行审核。
业务部门应当对合同内容是否符合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审核,并提出审核意见。
第四条合同的签订与履行4.1合同审核通过后,甲乙双方应当按照约定的方式签订合同,并在合同生效后按照约定的方式履行合同。
4.2合同履行过程中,甲乙双方应当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并及时沟通解决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3合同履行过程中,甲乙双方不得擅自变更合同内容。
如需变更,应当经双方协商一致,并按照约定的方式签订补充协议。
第五条合同的变更与解除5.1合同的变更或者解除,应当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并按照约定的方式签订书面协议。
5.2合同变更或者解除后,甲乙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处理与合同相关的各项事宜。
第六条合同的纠纷解决6.1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发生纠纷,甲乙双方应当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6.2如协商无果,甲乙双方可以依法向合同签订地或者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外科感染
3.控制与解除痉挛 以地西泮(安定)10mg静 脉注射,每日2~3次;苯巴比妥钠0.1~ 0.2g肌肉注射;也可以10%水合氯醛15ml口 服或30ml灌肠,每日3次。可用冬眠1号合剂 (含氯丙嗪、异丙嗪各50mg,哌替啶100mg)加 入葡萄糖液中静脉缓慢滴注。可静脉注射硫 喷妥钠0.1~0.25g,使用时需注意维持呼吸道 肠畅,警惕喉头痉挛。 4.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 5.抗生素治疗 青霉素钠剂量是120万U,每 6~8小时1次,肌注或静脉滴注,可同时给甲 硝唑静脉滴注,疗程5~7天
治疗 处理原发感染病灶、 应用抗生素及增 强机体抵抗力 1.感染灶的处理 2.抗菌药物的应用 3.重症患者应加强监护 4.支持治疗 5.抑制炎症介持形成或阻断介质作用的治 疗方法很受关注,尽管介质抑制剂治疗在动 物研究中证实有效,然而临床对照研究对其 有效性未获确切的结论。
外科真菌感染
病因与发病机制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
创不彻底,伤口存有异物、死腔、引流不畅 等;④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等,有助于病原菌 繁殖与直接侵入血液,激发全身炎症反应。 导致脓毒症的常见致病菌种类繁多,G- 菌 中有大肠杆菌、拟杆菌、克雷伯杆菌、绿脓 杆菌等;G+菌则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等;厌氧菌有脆弱杆菌、厌 氧链球菌等;真菌有念珠菌等。 介质大量生成造成广泛的内皮炎性改变, 凝血及纤溶系统、血管张力调节的改变,以 及心脏抑制导致微循环障碍及组织低灌注。 临床表现
脓性改变,而晚期多为肉芽肿性改变。 临床表现 念珠菌可引起消化、呼吸、泌尿 系统感染。 血源播散性念珠菌病常为继发感染。 毛霉菌可引起院内感染,传播方式、临病 表现与曲霉菌相似。 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组织活检对深部真菌病的确诊有重要意义。 冶疗 抗真菌药物对真菌感染的控制起重要作用 。两性霉素B对深部真菌感染有效,静脉滴
切口的感染诊断标准
切口的感染诊断标准
包括外科切口感染和外科切口的深部组织感染。
1.外科切口感染
标准一:切口部位筋膜层以上组织有脓性分泌物,不论有否实验性证据。
标准二:从切口的分泌液中分离出病原体。
标准三:由外科医生再次切开的切口至少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者:疼痛、压痛、红肿或发热。
标准四:由临床医生诊断为切口感染。
注意:①病人切口部位的感染是发生在手术后30天以内,感染涉及的组织有皮肤,皮下组织,或位于筋膜层以上的肌肉组织。
②切口的缝线针眼处发生很轻微的炎症和有少许分泌物不应列为感染。
2.外科切口的深部组织感染
标准一:从筋膜以下组织中引流出脓性分泌物。
标准二:切口自然开裂或中外科医生打开,同时至少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发烧(>38℃)、局部疼痛或压痛。
标准三:有脓肿或通过直接检查、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所证实
的感染。
标准四:由外科医生所证实的感染。
注意:病人的感染必须发生在手术后30天以内(无植入物)或1年以内(有植入物),且感染必须与外科手术有关。
感染涉及的组织是在筋膜或筋膜层以下。
外科感染(SurgicalInfection)
二、病因(Etiological factor):
(一)致病性微生物(细菌、真菌、原虫等)
◆ 粘附因子、荚膜或微荚膜
◆ 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等病菌毒素 ◆ 其它因素(磷脂、糖脂、蛋白、脂质) ◆ 病菌数量 ◆ 条件致病菌
常见的化脓性感染致病菌有:
1 、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 : G+ 产生溶血
(二)、病程分类(Progress classification)
1、急性感染(Acute infection):病程小于三周 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 ):病程大于二月 3、亚急性感染(Subacute infection):病程三周~
二月
(三)、其他分类:
1、原发性感染 3、混合性感染 5、条件性感染 2、继发性感染 4、二重感染 5、医院内感染
全身治疗:休息、营养、镇痛剂、抗菌素。
局部治疗:早期热敷,鱼石脂软该膏外敷;有脓液形
成时切开引流,“+”“++”切口,深达筋膜 ,伤口用干 纱布或碘仿纱条填塞。
三、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一)病因:致病菌主要是溶血性链球菌,其次为
金黄色葡萄球菌,亦可以为厌氧性细菌。
(二)病理:是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蜂窝
(一)病因: 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二)、病理: 一个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常扩散至皮下组织,常见于头、面、背、腋 窝、腹 股沟、会阴等毛囊及皮脂腺丰富的部位。多个疖同 时反复发生在全身各部称之为疖病。
(三)、临床表现:
外科学感染
>90次/min;
Respiratary rate >20次/min
PaC02<4.3kPa; White cell count >12×109/L
或<4×109/L,
或未成熟粒细胞>10%
整理ppt
整理ppt
16
在未明确致病菌前,先按临床诊断、病灶
部位、脓液形状等估计病原菌种类,同时留取 具有代表意义的病灶标本送细菌培养(必要时 做特殊培养)+药敏试验,选用广谱抗生素 ;
当细茵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出来后,根据培养 及药敏结果,参考前一阶段抗生紊使用效果, 针对性选用窄谱抗生素;72小时后对治疗效果 进行评估。
脓毒血症(败血症) 致病菌在体内大量存在并产 生毒素,患者出现明显的全身炎症反应。常导致 多器官功能不全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整理ppt
19
SIRS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Body Temprature >38℃或<36℃;
Heart rate
整理ppt
7
人体易感染的因素
1.局部情况 ①皮肤粘膜的完整性;②皮肤粘膜、局部组织是
否有病变;③局部组织血流障碍或水肿、积液、 缺氧等;④异物与坏死组织;等。
整理ppt
8
2.全身性抗感染能力降低 ①使机体抗感染能 力降低的急性疾病、创伤;②慢性疾病;③严 重的营荞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白血病或 白细胞过少等,使病人易受感染;④使用免疫 抑制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接受抗癌药物或放 射治疗,使免疫功能显著降低;⑤高龄老人与 婴幼儿抵抗力差,属易感人群;⑥先天性或获 得性免疫缺陷(艾滋病)的免疫障碍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按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四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并具有下述两条之一者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临床医生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①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③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3、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
①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②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③由临床医生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①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②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③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④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⑤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⑥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⑦局限性的刺伤切口感染不算外科切口感染,应根据其深度纳入皮肤软组织感染。
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一、概述外科感染(surgical infection)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
1.分类通常分为①非特异性感染:常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由单一或几种病菌共同致病;②特异性感染:此类感染的病菌各有不同的致病作用,引起比较独特的病变。
按病程为分①急性:病程在3周以内者;②慢性:病程超过2个月者;③亚急性:介于两者之间者。
其他分类有①条件性感染:在人体局部或全身的抗感染能力降低的条件下,本来栖居于人体但未致病的菌群可以变成致病微生物,所引起的感染称为条件性或机会性感染;②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过程中,原来的致病菌被抑制,但耐药菌株如金黄葡萄球菌、难辨梭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大量繁殖,致使病情加重。
这种情况称为二重感染或菌群交替症;③医院内感染: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此类。
等等。
2.常见致病菌的致病特点(表5-8-1)。
表5-8-1 常见致病菌的致病特点致病菌感染特点脓液性质常见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局限性组织坏死,常有转移性脓肿黄稠,无味疖,痈,脓肿,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容易扩散,不易局限,转移性脓肿稀薄,淡红色,量多急性蜂窝织炎,丹毒大肠杆菌单独致病力不大,常为混合感染稠厚,有粪臭味(合并粪链球菌) 尿道、胆道、腹膜炎绿脓杆菌多为继发感染,伤口难以愈合淡绿色,有甜腥臭味烧伤创面,尿路感染3.诊断⑴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化脓性感染的五个典型症状⑵全身症状感染轻微的可无全身症状,感染较重的常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甚至出现代谢紊乱、感染性休克。
⑶辅助检查①血常规:白细胞升高或降低,出现中毒颗粒等;②尿常规;③脓液:涂片检菌,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④血液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⑤影像学检查:超声波,X线检查,核素检查,CT,MRI等。
4.治疗⑴局部疗法患部休息、固定,有利于炎症局限;外用药、热敷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散瘀消肿、加速感染局限化之功效;脓肿需切开引流。
外科感染(中医).
★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2、全身症状: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 食欲减退等非特异性症状。感染的病原微 生物不同及感染病程的长短,相应症状各 异。
★诊断 (一) 临床检查 1、全身状态:生命体征、营养情况、皮肤色泽、淋巴结等。 2、局部表现:红、肿、热、痛 ;相应的功能障碍。 3、特异表现:绿脓杆菌感染,渗液及敷料呈特有的绿色并 有甜腥味;破伤风出现苦笑面容(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面部表情收缩、蹙眉、口角缩向外下方) ;气性坏疽( 捻发感及捻发音)。结核面容(面色苍白,两颊潮红,午 后明显 )。 4、相关病史。 (二) 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培 养加药敏)、影像检查(软组织影的改变,骨质破坏等)
按感染发生的情况分 1、原发性感染(primary infection):指病原微生物入侵后 直接导致的组织损害和全身反应; 2、继发性感染(secondary infection):机体在感染了一种 病原微生物之后,在机体全身或局部抵抗力减弱的情况下, 又由新侵入的或原来存在于体内的另一种病原微生物引起 的感染。又称次发性感染。 3、条件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非致病菌或毒力 较低的病原微生物由于绝对数量的增多,或人体免疫力下 降而引起的感染。 4、医院内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发生在住院期间 的感染。 5、二重感染(superinfection):指大量长期广谱抗生素的
使用,导致耐药菌形成及机体菌群失调。
★病因 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病毒、真菌、螺旋体,衣原 体等。 (一)病菌的致病因素 1、粘附因子、荚膜。 2、胞外酶、外毒素、内毒素。 (二)人体受感染的原因 1、局部情况:⑴皮肤粘膜缺损⑵管腔阻塞⑶血循障 碍⑷原发疾病。 2、全身抗感染力降低:消耗性疾病、激素、放化疗、 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AIDS。
【外科学笔记】外科感染
外科感染第一节概论外科感染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烧伤、手术、器械检查等并发症。
特点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局部症状明显;多为器质性病变,组织化脓坏死常见。
(一)分类1、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包括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结炎等;致病菌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特点先急性炎症反应,后局部化脓。
2、特异性感染致病菌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白念珠菌。
3、感染时间急性感染:3周以内亚急性感染:3w~2月慢性感染:>2月4、其他原发性、继发性感染;来源:外源性、内源性感染;条件:条件性、二重、医院内感染。
(二)致病因素1.病菌的致病因素粘附因子;数量与增殖速率;胞外酶(蛋白酶、磷脂酶、胶原酶)、外毒素(溶血毒素、肠毒素、破伤风毒素)、内毒素(脂多糖:引起全身炎症反应)。
2.宿主免疫天然免疫(屏障作用、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细胞因子)、获得性免疫(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3.免疫破坏屏障不完整;留置血管、体腔内导管处理不当;管腔阻塞内容物聚集;局部血流障碍、水肿、积液;严重损伤、大面积烧伤、休克;慢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使用免疫抑制剂、CAs ;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
(三)病理改变1.非特异性感染病菌侵入组织繁殖并合成多种酶和毒素;激活凝血、补体、激肽系统、血小板、巨噬细胞;炎性介质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局部炎性细胞聚集吞噬病菌、细胞组织。
特征表现红肿热痛;部分炎性介质可进入血液引起全身反应。
⑴炎症好转(2)局部化脓⑶炎症扩展(4)转为慢性炎症2.特异性感染⑴结核病致病物质为磷脂、糖脂、结核菌素,不引起急性炎症反应;形成浸润、结节、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结核菌素引发变态反应;液化为局部无痛性冷脓肿。
(2)破伤风合成痉挛毒素,引起肌强直痉挛;无明显局部炎症反应。
⑶气性坏疽释放多种毒素,溶解血细胞、肌细胞,并产生气泡,发展迅速,波及全身。
【大学课件】外科感染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二、 痈(carbuncle)
docin/sundae_meng
三、 急性蜂窝组织炎 (acute cellulitis)
docin/sundae_meng
四、丹毒(erysipelas)
docin/sundae_meng
颈 痈 docin/sundae_meng
疖 docin/sundae_meng
docin/sundae_meng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182021/9/182021/9/189/18/2021 1:54:52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182021/9/182021/9/18Sep-2118-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182021/9/182021/9/18Saturday, September 18, 2021
docin/sundae_meng
2. 病菌的数量与增殖速率 3. 病菌毒素 (二)宿主的抗感染免疫 1. 天然免疫 (1)宿主屏障 (2)吞噬细胞与自然杀伤(NK)细胞 (3)补体 (4)细胞因子 2. 获得性免疫 (1)T细胞免疫应答 (2)B细胞免疫应答 (3)免疫记忆
的病菌感染。
docin/sundae_meng
3.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由体表或外环境 侵入体内造成的感染。
4. 内源性感染:由原存体内的病原菌, 经空腔脏器造成的感染。
外科感染护理知识点总结
外科感染护理知识点总结一、外科感染的定义外科感染是指在外科手术、创伤或其他外科操作后,创面或手术部位发生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的一种并发症。
外科感染通常发生在手术创面、伤口处或者手术部位,也可能扩散至深部组织,严重时可能导致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二、外科感染的病因1. 外科操作不当:外科手术时操作不当、手术部位消毒不彻底、手术创面愈合不良等都是外科感染的常见病因。
2. 病原微生物感染:手术部位和创面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3.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疾病基础较差,易感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 院内感染: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手术室操作、医护人员卫生等因素也可能成为外科感染的病因之一。
三、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 创面发红、肿胀、渗液等炎症表现;2. 创面疼痛明显,甚至伴有明显的灼热感;3. 创面愈合受阻,创面边缘出现渗液、坏死组织;4. 患者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食欲下降等;5. 深部组织受感染者,可能出现深部组织脓肿、蜂窝组织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四、外科感染的护理目标面对外科感染患者,护理工作的核心目标是预防感染的发生和扩散,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具体目标包括:1. 预防感染的发生:通过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严格操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2. 及时控制感染:一旦发现感染的迹象,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控制感染的发展。
3. 有效缓解患者症状:针对患者的不适症状,采取有效护理手段进行缓解。
4. 提高患者免疫力:通过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等措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发生。
五、外科感染的护理措施1. 严格手术室准入管理:护士要加强手术室准入管理工作,对手术患者进行详细评估,明确手术禁忌症、手术风险等。
2. 术前准备工作:护士要确保手术部位充分清洁,皮肤消毒彻底,术前进行导尿、静脉置管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体表脓肿 形成时局部有波动感
器官—系统功能障碍:尿频、尿急、黄疸等 全身表现:其程度是衡量外科感染对机体打击程度
的主要依据 特殊表现:见于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强直性肌痉挛
①典型局部表现:局部红肿痛的小硬结——中央软 化,有波动感,出现脓栓——破溃流脓——愈合 ②全身表现:发热、WBC升高等,非常少见 ③特殊表现:面疖挤压后引起颅内感染;疖病多见 于营养不良的小儿或糖尿病患者
疖(furuncle)
诊断和鉴别:①痤疮并发感染;②皮脂腺囊肿并发 感染;③痈
治疗: ①早期促使炎症消退:理疗、外用鱼石脂软膏等 ②局部化脓时及时排脓 ③根据病情选择抗感染、对症治疗
切除,否则将继续发展,严重时危及病人生命; 除了发生于创伤或疾病的原发部位之外,还可作为并发症发生于原发部位
以外的其他组织或器官
颈项部痈
急性阑尾炎
外科感染的分类
按病菌种类和病变性质分类:
①非特异性感染(化脓性感染、一般性感染):致 病菌导致急性炎症及局部化脓
②特异性感染:特殊病原引起特殊病变,需要特殊 的治疗,如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按病程分类:
①急性感染:病程<3W
②亚急性感染:病程3W~2M
③慢性感染:病程>2M
颈部淋巴结结核
外科感染的易患因素——1.局部因素
皮肤粘膜的病变或缺损 导管并发症 管腔阻塞,内容物淤积 异物或坏死组织的存在 局部血运障碍或水肿、积液
急性乳腺炎——乳房脓肿
褥疮
外科感染的易患因素——2.全身因素
概念:是皮肤淋巴管网的急性感染性炎症(急性网 状淋巴管炎)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部位:下肢和面部 临床表现:
①早期即可有全身表现 ②片状红疹,微隆起,境界清楚,伴疼痛,可起水 疱,但极少破溃化脓 ③易复发,重者导致“象皮肿”
丹毒(erysipelas)
治疗:局部用药,全身用药
痈(carbuncle)
诊断:注意患者有无糖尿病、营养不良等 治疗:
①局部处理:外用药物、切开引流(图)、换药等 ②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③相关疾病的处理(糖尿病等)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概念: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常为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
广谱抗生素治疗后抑制敏感菌群,耐药菌群(细菌 、真菌)大量繁殖而导致的感染,又称二重感染
口腔念珠菌病
影响外科感染临床转归的因素
炎症好转 局部化脓 炎症扩展 转为慢性
致病菌的毒力:种类、数量、繁殖速度和毒素的 性质而定
局部抵抗力:伤口的大小、深浅、有无异物、死 腔、血肿和坏死组织等,都与局部抵抗力有密切 关系
小腿丹毒
下肢象皮肿
急性管状淋巴管炎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好发于四肢,可继发与相关部位的化脓
性感染,常有发热等全身性反应 ①皮下浅层淋巴管炎:起红线 ②皮下深层淋巴管炎:条形触痛区 治疗: ①处理原发感染灶 ②抗感染治疗 ③局部湿敷或针刺
急性淋巴结炎
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临床表现:好发于颈部、腋窝、腹股沟区等,可继Fra bibliotek肛周脓肿
外科感染的诊断
病史 + 症状 体格检查(体征) 辅助检查
①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病原体检查、其他检查 (肝功、肾功、尿常规等)
②影像学检查:超声、X光、CT、MRI等
光镜下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培养——菌落 CT——巨大肝脓肿
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
局部处理:①保护感染部位;②理疗和外用药; ③手术治疗
杆菌等 临床类型及表现:
①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或金 黄色葡萄球菌,局部红肿热痛,病变界限不清,加重 后破溃流脓,可有严重全身反应 ②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 ③新生儿皮下坏疽 ④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一般性皮下蜂窝织炎
颌下急性蜂窝织炎
皮下急性蜂窝织炎(acute cellulitis)
诊断和鉴别: ①新生儿皮下坏疽与硬皮病鉴别 ②小儿颌下急性蜂窝织炎与急性咽峡炎鉴别 ③产气性皮下蜂窝织炎与气性坏疽鉴别
治疗: ①局部处理:药物外敷,切开引流或加压 ②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 ③对症、支持治疗
新生儿皮下坏疽 切开引流术
丹毒(erysipelas)
抗感染药物的使用:①把握指证;②明确途径; ③有的放矢
全身支持治疗:用于感染严重,全身表现明显, 机体抵抗力下降的患者
鱼石脂软膏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
浅部组织的化脓性感染
疖(furuncle)
概念:是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好发部位:颈项部、头面部、背部等 临床表现:
概论
外科感染的特点 外科感染的分类 人体易感染因素 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外科感染的治疗
外科感染的特点
常发生在创伤和手术之后,与体表皮肤和粘膜完整性的破坏紧密关联; 常有一种以上的病原微生物引起,且多为内源性条件致病菌; 大多不能自愈或单靠抗菌药物治愈,常需进行外科处理,如引流、清创、
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或休克 某些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贫血等 应用影响免疫力的药物和治疗 高龄患者或婴幼儿 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AIDS)
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
艾滋病毒模式图
外科感染的易患因素——3.条件性感染
机体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非致病微生物成为 病原微生物引起感染
疖(脓栓)
痈(carbuncle)
概念:是多个相邻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 感染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
痈(carbuncle)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罹患糖尿病者 好发部位:项部(对口疔)、背部(搭背)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脓点、表皮水肿——脓点
破溃流脓、皮肤坏死 全身表现:发热、畏寒、厌食、精神萎靡等 特殊表现:唇痈可能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