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_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重点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

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

那么,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如何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怎样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予以初步探讨。

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便是物质生产活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建立在该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组织及设施又构成上层建筑。

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长期处于矛盾运动中,这两大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毛泽东在《矛盾论》一书中写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

习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

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诸多矛盾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矛盾,它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的,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五篇)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五篇)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五篇)第一篇: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浅析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

然而我国的改革和发展进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攻坚阶段,同以往相比,这一时期是社会问题多发期,也是社会矛盾尖锐、最容易出现社会不稳定的时期。

在这样一个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利益关系的调整、新旧观念的冲突、社会阶层的变化和结构的重组、改革与发展的不平衡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产生,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

一、我国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大体而言,目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新旧制度、新旧体制的矛盾。

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有的人利用双(多)轨制投机钻营——既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又同时继续享受计划经济的权益,因而大发不义之财。

既得利益集团(群体)与深化改革的矛盾比较突出,因而前者极力反对不利于己的深化改革。

权(力)与法(律)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为官者应是“权为民所用”,依法行使权力。

但现实生活里却常常出现权大于法、有法不依、以权谋私的现象,权力尚未得到应有的监督和约束。

贫富悬殊的矛盾。

由于分配制度有欠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度低,以致社会上“两极分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垄断与经贸自由的矛盾。

政出多门、壁垒森严、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造成各地区各行各业发展极不平衡。

改革与成本的矛盾。

改革是要成本的。

如国有企业改革实行职工“下岗、分流、增效”的方针政策,但对职工的安置费、社保费、医保费以及经济补偿等费用巨大,成本由企业背负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承担也力不从心。

不少已转制的企业对原来国企职工的经济补偿至今仍拖欠着,拖欠的时间越久,成本就越高。

如此这般,就会潜伏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可能会激化社会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矛盾。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紧密相联、相辅相成。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的依托,为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亟需民主政治的支撑和保护。

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就没有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浅谈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面对目前我国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的状况,不少教师对教材中关于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提出了质疑,认为把社会的主要矛盾定义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过时。

理由是:中国目前具备相当齐全的民生用品制造体系,全世界许多民生用品都是“MADE IN CHINA”,已不能说中国存在着“落后的社会生产”。

曾有作者撰文,希望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修改。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一问题呢?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真的已经变化了吗?就此笔者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我国社会所处的阶段没变1.现阶段主要矛盾概念的提出及含义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主要矛盾和社会的基本矛盾二者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能否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对此,党的“八大”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根据这一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定,“八大”确定了将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政治路线。

事实证明,中共“八大”这种对主要矛盾的论述及据此而确立的政治路线,是符合我国当时的实际的。

“八大”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和关于党和国家主要任务的规定,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及含义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并指出这个阶段的根本特征是“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4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答:物质概念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

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试运用这一观点,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三者是如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答: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马克思主义确认实践是社会的本质,也就是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也就是把社会“当作实践去理解”。

社会生活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集中地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就成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有阶级斗争就可能暴发社会革命,社会革命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变迁和进步的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历史主体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抓住了新时代中国基本国情的主要特征,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而得出的正确结论,为进一步把握和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新特点、正确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内涵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揭示了新时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指出了影响全面发展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环节。

如果说过去我们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发展“量”的不足问题,新时代则向我们提出了发展“质”的提高问题。

1.如何认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科学判断有利于更加全面分析和把握多方面、多样化、个性化、多变性、多层次的人民需要,对于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各项需求,与时俱进地研究分析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演变发展的规律,以及制定具体的方针、政策和战略,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已经解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已进入世界前列,过去出现的产品数量、质量、种类与人们需要的不一致,生产与需要在时间、空间上的不一致已经得到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能准确表达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实际状况。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反映了我国生产力水平从不高到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大幅增强。

要继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当前人民需要的全面性。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它们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从过程上看,这一规律表现为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总是从基本相适合到基本不相适合,再到基本相适合;与此相适应,生产关系也总是从相对稳定到新旧更替,再到相对稳定。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

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相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变成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这里的“一定要适合”表明:经济基础状况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方向,决定上层建筑相应的调整或变革,而不允许上层建筑长时期落后于或不适应自己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也必须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客观要求,而不允许上层建筑脱离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和水平。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科学地把握这一主要矛盾?这是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矛盾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转变,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矛盾的内涵”、“主要矛盾的变化”和“科学把握主要矛盾”的角度,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一、矛盾的内涵矛盾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是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两个方面的统一。

普遍性是指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一个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特殊性是指每个矛盾都有其特定的性质和表现形式。

矛盾的本质是对立统一的特殊联系,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两个方面。

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把握主要矛盾对于科学规划和预测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矛盾的变化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等方面。

在经济结构方面,以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和调整。

在社会结构方面,以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城乡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随着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城乡差距缩小不明显,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依然突出。

在文化结构方面,以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软实力需要进一步提升。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理解通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己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如下: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和实践要求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根本性变化,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反映,需要作出新的概括和表述。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的十九大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认识前提。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

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

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再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之间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矛盾。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会发生变化。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要矛盾也在不断演变。

我们需要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再认识,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强烈。

他们希望有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更好的环境、更好的收入等。

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城乡区域发展、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这就引发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现实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主要矛盾,就是要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相协调、相统一。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还包括了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

民生问题是指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环境等问题。

而发展问题则是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

当前,在我国,民生问题依然是人民关注的焦点,因为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问题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不断改善民生,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还体现在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矛盾。

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获得的机会、权利、利益等是相对公平和正义的。

而社会和谐则是指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和睦、社会风气的良好、社会秩序的稳定等。

当前,在我国,公平正义问题依然是社会的痛点,包括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依然存在。

这就导致了社会中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现象,进而引发了社会冲突和矛盾。

解决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矛盾,就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早在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的《矛盾论》中明确指出“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

一个国家的发展、兴旺,首先必须准确的判断国家当前所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然后针对这个主要矛盾,制定合理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如果判断不准确,就势必会造成经济紊乱、民怨沸腾、政治腐败、进而直接影响到政权稳定的社会灾难。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生产力水平得到很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较之过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和国民生活都得到极大的提高。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日益提高,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正在世界东方崛起。

但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社会物质财富日渐充盈的情况下,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却愈来愈多。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正在悄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当前我们必须把新的主要矛盾辨识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制定相应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应对日益突出的各种社会问题。

那么我国目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我认为当前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由历史上遗留下来并有待于充分发展的商品市场交换方式,同新型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大生产之间,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摩擦又相互促进、既相互剥蚀又相互转化的矛盾。

也就是私有经济发展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矛盾。

这个基本矛盾给中国的全体公民带来了诸多的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诸如分配不公问题,企业效益与社会综合效益问题,西部与东部投资的级差效益问题,以及供求平衡、大量的不法交易与民事诉讼的涌现,论理道德的重建等等。

这些新问题层出不穷,促使人们的思想不断解放,观念不断更新,应对能力不断提高,促使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管理不断走上新台阶。

更重要的是国家的综合国力,日新月异,迅猛增强。

改革30年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50多倍。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其化解政策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其化解政策

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认识及其化解政策当前我国既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深层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风险和挑战也不断增多。

不过,正如毛主席指出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理性地去看待和处理。

正确处理和化解社会矛盾问题,事关着我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当今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往细里分又能列出好多,比如: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城乡矛盾,贫富矛盾,阶层矛盾以及民族宗教矛盾等。

这些矛盾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很强的关联性。

有些矛盾还会从同一个制度中牵扯出来。

就说户籍制度吧,就引发出了挺多矛盾的。

首先是义务教育和留守儿童的问题,这个我比较有体会,因为我自己就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

有些孩子跟着父母到他们打工的城市,上学的话就只能在当地城市念打工子弟学校,没有户口的话连接受义务教育都会受到限制。

其次是高考以及录取的问题。

明明考卷是一样的,同一个学校在不同省份的录取分数线有时甚至相差好几十分,真是不公平。

再则是医保问题。

规定是户口在哪,医保就在哪里,这就进一步对人加以限制了,总觉得有点不合理。

户籍制度还导致了地域歧视、农村歧视和一线城市的问题。

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是能汇聚更多的人才。

人才又反作用于经济,北上广变得更加发达,吸引更多的人才,导致城市越来越拥堵。

政府以为严格户口制度就可以改变现状,其实这只会加重歧视,加重矛盾。

年轻人还是削尖了脑袋奔向北上广,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

曾看过这样一个问题:在法律不能保护我们的时候,我们还要遵守法律的义务吗?这个问题反映了当下社会公平的缺失,人民诉诸渠道不顺的社会矛盾。

当时就感觉被这个问题噎住了。

毛主席曾经指出: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应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必须重视社会分配中的利益调节,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体制治理的创新,要从以往的应对式处理向制度化治理、法制化治理、源头化治理转变。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习近平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判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包括不断增强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等问题。

深入剖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源,可以发现政治体制改革不完善、资源环境约束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有效把握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需要不断深化对其的认识,推动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和发展。

只有如此,才能确保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习近平、根源、解决、认识、发展、深化、重要性、特点、表现、有效把握、推动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性至关重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矛盾也在不断加剧,如何正确把握和有效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成为了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

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转变阶段,社会矛盾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和特点。

只有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实质和本质,才能有效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推动社会发展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前进。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加强研究和分析,不断完善解决方案,为推动我国社会稳定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 正文2.1 习近平关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判断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新判断突出了人民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的美好生活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强调了发展要以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核心。

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优化协调高效的发展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对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的理解

对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的理解

文章标题: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的理解与思考1. 引言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和表现一直在不断演变和调整。

当前,以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断增强的社会对公平公正要求为主要内容的主要矛盾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主线。

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深入探讨我国社会当前主要矛盾的理解及思考。

2. 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当下的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

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因为各种原因,经济发展滞后,人们的收入水平仍然相对较低。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情况,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整体发展的瓶颈。

3. 区域发展不平衡除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外,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与西部内陆地区的欠发达,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发展中一个突出的矛盾。

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上,还有人民生活水平、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的不平衡,加剧了地区之间的不公平现象。

4.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需求不断上升,而这些需求与目前社会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之间产生了矛盾。

人们对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和资源分配方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5. 社会对公平公正要求的不断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

特别是在法治逐步完善的背景下,人们对权利的尊重和公平的追求,已成为当前社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矛盾。

与此一些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发生,也进一步激励了人们对公平公正的诉求。

6. 总结与回顾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对公平公正要求的不断增强等方面。

这些矛盾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思考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者:张敏来源:《新长征》 2018年第6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

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联系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才能深入理解和把握。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历史回溯过渡时期的认识。

1948 年9 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现在点明一句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1949 年3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

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以过渡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为依据,1952 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成功地指引全国在1956 年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党的八大前后的认识。

1956 年9 月27 日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导致毛泽东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发生改变。

1957 年10 月9 日,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这个论断,背离了党的八大一次会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

改革开放后的认识。

当代中国的基本矛盾与解决途径(定稿)

当代中国的基本矛盾与解决途径(定稿)

当代中国的基本矛盾与解决途径(定稿)第一篇:当代中国的基本矛盾与解决途径(定稿)当代中国的基本矛盾与改革措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命题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

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

这不只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认识上的一大飞跃。

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公民与政府、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

研究和谐社会的概念与特征并分析现阶段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我国社会和谐的基本矛盾:(一)、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差距与利益矛盾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形式单一,经济结构相对稳定,人民内部利益的矛盾不十分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迅猛发展。

在这种格局下,非公有制企业职工收人偏高与传统的国有、集体企业职工收人偏低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与矛盾。

除此之外,我国城镇失业人员的数目持续增长,这些失业人员家庭生活状况往往十分困难,这样就会出现下岗职工与在岗职工在切身利益上的矛盾;下岗职工与企业领导在生活保障与安置方面的矛盾。

另一种情况是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劳资矛盾,一些私营企亚劳动条件恶劣、工资偏低、劳动时间偏长以及拖欠职工工资、限制职工人身自由等,从而导致职工不满所引起的职工与私企业主之间的利益矛盾。

(二)、由城乡和地区差距的扩大所引起的城乡居民的利益矛盾自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改革并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年收人稳步快速增长,而且自90年代以来,尤其是本世纪初以来增长的速度在加快。

相比之下、农民的收人增加极为缓慢,城乡差距总体上不断扩大,城乡居民之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

另外,由于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集中,东、中、西部差距迅速拉大,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居民在收人差距与利益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 引言1.1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矛盾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科学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社会问题的关键。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社会矛盾的表现形式和特点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只有深入分析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正文2.1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发展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变革,新时代我国社会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征和问题。

我国人口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老龄化问题愈发突出,城乡差距逐渐扩大,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科技进步带来了新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带来了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全球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便捷,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但也带来了新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冲突。

环境问题逐渐凸显,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未来发展。

在这样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在不断演变。

需要我们深入分析和把握,以科学的态度应对挑战,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2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特征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等问题凸显出来。

传统产业仍占据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发展不均衡,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矛盾突出。

二是收入分配不均。

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这种分配不均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日益严重。

三是社会矛盾频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

劳资矛盾、地区矛盾、民族矛盾等纷纷出现,给社会stability stabilitybringing about social instability.四是生态环境恶化。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根据所有制实际重新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根据所有制实际重新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根据所有制实际重新分析当前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吴宣恭2012-07-17 10:48:08 来源:《政治经济学评论》2012年01期【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极大的变化,存在性质完全不同的所有制,不能根据半个多世纪前存在的单一公有制去解析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

本文区分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建立的生产关系,剖析这些关系形成的社会矛盾,探寻其中起支配作用的两类不同的主要矛盾,进而分析两类社会矛盾如何互相影响,最终说明怎样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主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的可能变化和发展趋势做出判断。

【关键词】所有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再经历改革开放,我国的生产关系和社会矛盾都发生了极大的根本性变化。

从实际出发,保持清醒头脑,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研究当前社会存在的矛盾,认清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以及它们与其他各种矛盾的关系,分析其产生的根源,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党和国家决定方针政策和指导一切活动的重要依据,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不能根据半个世纪前的所有制状况分析当今的社会矛盾在不同事物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构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

在这体系中,各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一种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支配着事物的全过程,决定着事物的根本性质,区分不同的事物,它就是事物的基本矛盾,其他的矛盾则是非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不断发展的。

一种社会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要求与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的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也是社会的基本矛盾。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及时地发现存在的矛盾,自觉地进行改革和建设,妥善地解决矛盾,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相促进,创造必定的物质、精神条件,推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前进,在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成熟阶段。

浅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相关问题及其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

浅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相关问题及其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

浅谈我国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相关问题及其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从1949年10月1日至今,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已经度过了六十三个年头,在这辉煌与坎坷并存的六十三个年头里,我国各族儿女团结奋进,为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辛勤劳动,为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共同努力,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不息。

在这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六十三年间,有太多的感人至深的时刻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时候,当社会矛盾力剧加深,人民群众生活条件低下,举国维艰的时候,我们依然没有放弃走社会主义道路。

在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之际,当全国人民在对祖国未来道路该何去何从陷入深思之时,一个伟大的转变到来了,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长久以来的计划经济解体,确立了以市场为向导的市场经济,顿时间祖国的大江南北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当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产力不协调时,势必会导致社会发展的缓慢,导致一系列的社会矛盾的产生。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三十四年了,在这三十年间,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但是,个人认为,在这三十年间,我们丢掉的东西也是很多的。

比如文化的流失,社会诚信的丧失,社会道德的沦落。

现阶段社会出现的种种怪现象都不同程度的折射出了这些问题。

“小悦悦事件”无疑是给全社会敲了一个警钟,警告世人看看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的社会道德已经沦落到了何种地步。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在丢失一些可贵的品质,一些用GDP表现不出来的指标。

所以,国人应当惊醒,再仔细看看我们当前社会的现状。

我国社会现阶段的性质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我认为在看待造成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原因时要坚持联系的观点,这种矛盾的产生是由很多的因素造成的,而不是孤立的产生和存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论文
学生院系: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班级:应用化学班
姓名学号:梁占辉 20125052008
选课教师:盛勇
选课时间:周三下午
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解决社会矛盾,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着许多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主要表现为社会阶层矛盾。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它们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亦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

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基础发生矛盾。

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并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我国现阶段的上述两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以及内在关系
当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在当代中国,深入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必须正确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过程中的利益关系,并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加快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生产关系的实质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保护,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

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我国当前社会矛盾具体体现之一——社会阶层矛盾
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催生出我国新的社会阶层的同时,也使我国原来的工人阶级、人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矛盾成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社会阶层分化过程中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特点。

首先,经济收入和经济地位的悬殊经济不平等既是阶层分化的物质基础,又是阶层分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有报告指出,在我国目前十大社会阶层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的收人水平是最高的,办事人员阶层和个体工商户阶层收人水平居中,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和产业工人阶层收人水平较低,而农业劳动者阶层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的收人最低。

其次,政治地位变动和政治参与诉求不同社会阶层分化是民主政治化进程中的重要动力,由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导致一些传统的社会基础性阶层地位不断下降,许多职工认为自己政治上没有地位,他们普遍对政治宣传比较淡漠。

四、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