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品课程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型课程
以打造精品为核心实现优质实验课程资源共享
华学 习, 在共 同 培 养 模 式 的 基 础 上 不 断 优 化 培 养 方
案 、 目标 及 其模 式 , 除 此 之 外 还 有 益 于 各 中 医 院校 的 经济 收 入 和 培 养 的积 极 性 。至 于针 对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课程 的实验课 程几 乎没 有 , 《 医学 实 验基 本 操作 技 能 》
是我 院一 门实 践性 很强 的独立 实 验课 程 , 2 0 0 9年 成 为 校 级精 品课程 , 2 0 1 0年 又被 评 为河 南 省 首个 省 级 实验 教 学精 品 课 程 ; 2 0 1 2年 申 报 成 省 级 精 品 资 源 共 享 课 程, 在 这几年 的建 设过 程 中 , 我们 一直 以打 造精 品为 核
精 品课 程 建 设是 教 育 部 “ 高 等 学校 教 学质 量 与 教 学 改革 工程 ” 的重 要 内容之 一 , 是推 进 教 育 面 提 高 教 育 教 学质 量 的 具 体 措施 。从 最早 2 0 0 3年 教 育 部 投人 大量 资 金 建 设 精 品课 程始 至今 已经历 l 0年 的 时 间 , 网上 资 源越来
现 代 科 学 的 角度 验 证 自身 有 效 性 的 学 科 。尽 可 能 很
扬光 大 , 在世 界上 立 足 , 明 确培 养 目标 , 灵 活设 置 专业
和课 程 , 以国际需 求 为 目标 培 养 外 向 型 中 医药 人 才 是
一
大 程 度 上 提 高学 生 英 文 阅 读 及 交 流 能 力 , 因材 施 教 ,
明 自身 的疗 效 并 为 世 人 接 受 , 在 中 医 院校 中应 该 培 养一批 中医复合 型人 才。采用 双语教 材 , 如 分 子 生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作者:胡野来源:《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更新时间:2009-11-3 14:12:14 录入:admin 浏览次数:51胡野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六年来累计已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2467门,取得丰硕的成果。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成为引导教学改革与建设方向的旗帜,引导学校重视教学内涵建设与教学品质提升的推手,引导广大教师投入教学建设的载体,得到了政府、社会、学校的广泛关注。
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也唯有在课程上做出特色,才能践行工学结合理念,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
以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为契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设策略,将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从理念的树立、机制的健全、措施的落实等方面整体推进课程建设。
一、树立一个理念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的建设应有别于“学科型”教育,强调“职业性”和“应用性”,高职课程的开发、建设要全力贯彻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区域经济服务的方针,全力寻求教育与就业的结合点、生产与学习的结合点。
学校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反复的探索,提出了“职业导向的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
通过研究、实践,归纳总结出课程开发路径,一是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行业、职业、专业特点,由企业专家参与确定“基于工作过程、定于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和核心课程;二是依据行业、企业、职业标准,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确定教学内容、制定课程标准;三是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灵活设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四是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实训教材、课程网站、教学及评价用量表等教学资源。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办法
精品在线资源共享课建设实施办法根据《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和学校工作安排,学校将启动2021年校级精品在线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作。
一、建设任务学校是精品在线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主体,按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要求,根据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做好本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计划,组织教师建设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行学校和主讲教师负责制,确保课程质量,并向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择优申报课程。
鼓励采取校际联合、学校与社会联合等方式,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现课程共建共享。
二、建设要求申报课程须已在学校连续开设3年以上,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的好评和认可,在同类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较强的示范性。
(一)团队要求。
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应该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主持建设,建设团队结构合理,应包括专业教师和教育技术骨干,专业课建设团队还应该体现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特点。
(二)内容要求。
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三)资源要求。
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1.基本资源。
基本资源指能反映课程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教学录像等反映教学活动必需的资源。
2.拓展资源。
拓展资源指反映课程特点,应用于各教学与学习环节,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
加 强 精 品 课 程 建设 是 大 众 化教 育 的必 然 需 要
1 . 精品课程 的概念和教育理念 。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
特色和一流教学水平 的优 秀课程 。精 品课程 应具有以 下五个要素 : 一流教 师队伍 、 流教学 内容 、 流教学 一 一 方法 、 一流教材 、 一流教学管理 。精 品课 程通 常具有以 下特征 : 体现 现代教育思 想 , 符合科学性 、 先进性 和教
【 特别关注 】
加强精 品博 ( 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 , 河北 唐 山 0 30 ) 6 0 9
摘要 : 课程的质量直接影 响着人 才培养的质量, 建设一批 高水平的精品课程是 当前 大众化教 育的必然需要 。
深刻 理 解 精 品课 程 的教 育理 念 、 征 等 内涵是 建 好 精 品课 程 的 关键 。精 品 课 程 的 建设 应 该 具 有 系统 性 , 课 程 的 特 从
课程是最基本 的教学元素 , 是学生接触最直接 、 受 益最全面的教学单元。通过课程 的学 习, 学生不仅获得 知识和技能 , 同时形成特定 的人格。课程的质量直接影
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专业建设 、 资队伍建设 、 师 实 验室建设和课程 建设 等教学基本建设 中,课程建设处 于核心地位 。 品课程建设项 目, 精 在推动优质课程和资 源建设 、 实现优质 教学资 源共享 、 促进 高等教育协调发 展 、特别是全面推动教学 内容信 息化建设等方面发挥 了积极的作用 。精 品课程带来 的以提 高教学质量为导 向的激励机制 ,特别是把 教育信息化作为提高教育质 量的新手段 ,调动教师教学改革 的积极性 和学生主动 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发挥 了重要引领效果 。
育教学的普遍规律 , 具有鲜 明特 色 , 当运用现代教学 恰 技术、 方法 与手段 , 一流教材 , 教学效果显著 , 具有示 范 和辐射推广作用 。 精 品课程强调 的是一种全新 的教 育理念 :即以科 学性、 先进性 、 色性 、 特 创新 性 、 用性 、 应 有效 性 和示 范 性为指导 , 树立精品课程建设 可持续发展 的观念。在课 程 整体水平提高 的基础上 ,有计划地创建 和培育精 品 课程 。 通过精 品课程的示范效应 , 带动课程整体水平的 提高 , 形成课程建设 的良性循环。 2 品课程带动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 。 . 精 通过精 品课程逐级评审和政策激励 ,调动地方 和高校建设 精 品课 程的积极性 , 建立各 门类 、 各专业 的校 、 、 省 国家三 级精 品课程体系。引导高校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和建设 , 整 合教学改革成果和优质教学资源 ( 先进 的教 学理念 、 模式、 方法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 师 )促 进学生 , 教 , 自主学习 , 可以整体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 。 ①带动课 程 整体建设水平提高 。通过在教学 内容 、教学方 法和手 段、 教学梯 队 、 教材建设 、 教学效果等方 面有较 大改善 , 全 面带动我 国高等学校 的课程建设水平 和教学 质量 提 高。精 品课程拓宽 了学生 的视野 、 专业 面 , 养创新 能 培 力 。②实现优质教学 资源共享。实现课 程的教学大纲 、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发展历程。
文章首先对精品课程建设进行了阐述,然后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实践过程。
接着通过融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评估,评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实际效果。
最后结论指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互动,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融合教学实践、教学效果评估、教学应用、教育创新。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知识传递和学习资源受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常常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教育部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概念。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则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化利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学习资源。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教学模式转变,分析融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评估,以期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正文2.1 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精品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多个方面。
精品课程建设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合理设定。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之比较作者:袁志坚何文涓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第36期摘要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历时近10年的精品课程建设暂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基础上,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全国各大学正在积极地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和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较之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何在,建设的要点何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062-03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是时代进步的体现,历时近10年的精品课程建设暂告一段落,取而代之的是在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基础上,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全国各大学正在积极地进行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申报和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较之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何在,建设的要点何在,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概念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
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资源共享课是指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
2 精品课程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区别建设的起点不同 2003年,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启示,我国教育部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目的是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传网络,并免费向全社会开放,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3]。
截止2012年1月,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统计,我国高等学校已经建成各类精品课程14 446门,其中国家级2582门,省级5648门,校级6000门。
基于资源共享的精品课程一体化综合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看 申报课 程 ; 精 品课 程 制 作及 发 布 ; 精 品课 程更 新 及 管理 ; 上传精 品课程 ; 查 看问题 ; 查看评 审结果 等 。
以很 轻松 的编 辑 自己的课程 , 并 且 可 以进 行 自己课 程 的设 计 。
术的教师在制作精品课程时难度较大 , 并且给教师更 新 自己的课程带来很大的不便 ; 精 品课程从 申报到批 准, 再到建设及最后 的评审用时过长, 使得整个周期 既耗 时 又费 力 , 大 大 地 浪 费 了学 校 的 人 力 和 物 力 资 源; 精 品课 程教 学 资 源后 期 维 护 和 更新 缓 慢 , 给学 校 精 品课程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带来困扰 。 为了解 决上述问题 , 本研究 在需求分析 的基础 上, 开 发 了一个 能 够将 精 品课 程 的 申请 、 制作、 评审、 展示及管理等环节集中于同一平 台中的一体化集成 系统一 一 基于资源共享的精品课程一体化综合平 台
些 问题 主要是 : 技 术 门槛较 高 , 导致 不 懂 网页 制作 技
根据精品课程建设流程业务分析 , 此系统的功能
需求 如 下 :
( 1 ) 可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互联网进行精品课程 申报 工作 。 ( 2 ) 可 以在 线 进行 精 品课 程 的 制作 , 无 需 掌 握 专 业 的 网页知识 , 只要懂 得 最 基 本 的计 算 机 操 作 , 就 可
( 1 ) 教师 用户 的主要 功能模块 : 精 品课程 申报 ; 查
闻、 政策经验等信息 , 同时可以浏览精品课程网站 , 查 看资 料或者 进行 自主探究 学习 。 ( 8 ) 学校 能统 一管理精 品课 程建设 的各个 环节 和 流程 , 而不需 要再 单独 对 每 一环 节 进 行单 独 的组 织 , 只需要为大家提供一个公共的平台, 就可以保证精品 课程 建设各 环节 高效顺 利地实 施和完 成 。 三、 基 于资 源共享 的精 品课程一体 化综 合平 台 的设计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领域也必须跟上科技的步伐,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出现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高,教师教学效果有限等。
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构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壁垒,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本文将着重探讨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所带来的影响,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变,将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为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推动教育变革的进程。
1.2 问题提出教育教学领域一直在不断探索创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可能性。
目前在教学场景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缺乏互动和参与性。
教学资源分散,难以统一规划和整合,导致资源浪费和教学效率低下。
教师的教学负担较重,缺乏时间和精力去研发和更新教学资源,导致教学内容滞后。
如何构建一个信息技术融合的教学体系,从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这不仅涉及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更新,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推广,将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引领教育教学向着更加高效、智能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意义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在当今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摘要]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经历了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进入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关键阶段。
资源共享与职教特色是两个着力点,应通过检视与扬弃、转型与升级、创新与辐射几个必要环节来落实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课程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部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将高职类精品课程建设推入崭新的转型升级与发展阶段。
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以实践获得的理论来推动课程发展,以研究的成果丰富课程内涵。
因此,从高职院校的视角来分析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是十分必要的。
一、明晰转型升级的背景(一)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回顾根据评审指标的改革与发展,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6年。
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与普通本科精品课程共用一套评审指标体系,虽另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但高职类精品课程评审的针对性、公平性和导向性不强,忽略了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分类定位。
在这一阶段,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占全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比例仅为16%左右。
第二阶段是2007~2010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类型”后,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的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制定并实施。
与第一阶段相比,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上强调“必需够用为度”、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二是在教学效果上增设“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相关指标;三是强调实践条件和环节,2007年的评审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由二级指标上升为一级指标,2008年修改为对实践条件的评价,体现高职教育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和含有实践环节课程的建设,提倡职业性的改革方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工学结合的特色。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作者:龙仲芬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35期摘要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国家精品课程经过九年的建设既有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核心的问题是课程资源的不足以及示范性不够导致的共享功能缺失。
目前教育部开展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旨在通过提高国家精品课程的共享性来促进精品课程的深入建设。
本文在挖掘精品课建设所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如何促进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系统、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经过国家、省、校三级建设,形成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体系,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课程教学资源。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结构,通过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本科教学工程”)支持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精品共享课建设的背景精品课程建设始于2003年,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定义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品课程经过九年的建设,一些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了稳定的教师团队、有了比较好的教材、课程资源库也越来越丰富。
但不可否认的是,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问题1:课程网站使用率不高。
造成使用率不高的原因可能是:建设课程的动机主要是为了申报。
申报成功之后不注重后继的维护与推广使用。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领域也在逐步融合信息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教学体验。
信息技术融合教学体系以其开放、灵活、可持续的特点,不断推动着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学习资源的共享。
从传统的精品课程到如今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信息技术正在为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一、精品课程的特点和发展精品课程是指在某一领域内遴选优秀的课程,通过重点建设、精心培育,提供给学生的一门高质量的教学课程。
这种课程通常由学科专家精心设计,结合实际情况,注重前沿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精品课程往往是学校和学院的骨干教学资源,也是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精品课程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
传统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局限于固定的教材、考试题库和一些教学实践材料,而这些资源的获取依赖于学生和教师的个体努力和教学经验。
这种教学资源的有限性和孤立性,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信息社会教学的需求。
要想提供更高质量的教学体验,就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推进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转变。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内涵和实践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达到共享的目的。
这些资源包括文献资料、教学视频、知识点解析、交互式教学工具等,是由各个学科专家共同建设和管理的。
这些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共享,能够实现全方位的教学支持和指导。
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生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最新信息和知识,教师可以获取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实践需要依托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平台。
这种平台除了要能够提供灵活、开放的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和资源共享平台外,还需要具备个性化定制、互动性强、多媒体融合等特性。
目前,世界上已经涌现出了许多知名的在线教育平台,如Coursera、edX等,这些平台已经成为了师生共享、互动学习的重要场所。
从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体会谈课程
3. 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品课程的教学内 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 同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 改成果。 4. 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合理运用现代 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 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精品课程要使用网络 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 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要上网并免费开放,鼓 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
二 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过程
一)概况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级精品课程的资源,需要 建设公共课程平台,将各级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资 源共享课程。教育部先后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 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函[2011]8号) 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教高厅[2012]2号),开始实施将国家精品课程转 型升级为资源共享课程的工作。
拓展资源:练习册、习题册、同步辅导、解题 指南、试题及评分标准库、名词检索系统、教学成 果展示……
我校在爱课网上的高等数学资源真实展示了我校 高等数学课程建设和实际教学的水平。
上线后敬请大家上网选择性查阅、观看并指导 !
三 集成创新课程的一些初级想法
一) 课程建设新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课程的教学和学 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仍在不断变化中! 我们很多老师由于很少参加教学会议,还在 按照传统的方式埋头上课和做教学研究,完全不了 解大学课程的教学方式发生的变化;但我们校长、 院长和系主任们可不能不去了解、研究,否则,必 将被时代淘汰! 近年来国外大规模免费上网公开课(MOOC) 快速发展,尤其是美国,2012年被称为美国MOOC年。 全球上网通过MOOC学习的人数急剧扩张。
2012年第一批申报,在2013年上半年教育部 已批准建设立项的资源共享课程1011门(不含教师 教育和网络教育),其中本科课程675门,高职课 程336门;
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截 , 品牌 ” 程 的 课 推进 高 等 学校 精 品课 程 教 学 资源 共享 , 发挥 精 品 课 易使 劳动 成果 容 被 “ 取 ” 削弱本 校 “ 竞争 力 , 愿 与其 它 高 校共 享 。因 而容 易 出现评 审 不 程 的示 范 作 用 , 改进 学 校 育人 环 境 , 发 师生 工 作 激 匆忙 赶 ”立 项 后 “ 理会 ” , 不 的现 象 , 享程 度 低 , 共 学 习 的积极 性 和创 造 性 , 提 高教 学 质 量 。精 品课 前 “ 从 精 的标准 , 违背 精 品课 程 的开 放 和共 享 , 仅可 以增进 高 校 之 间 的教学 方 难 以在 质量 上 真 正达 到 “ 品 ” 不
法 的交 流 , 能够 缩 短学 生 之 间 的 知识 鸿 沟 , 进 程 建设 的初 衷 。 还 促 新 知识 创新 , 高教 学质 量[ 提 2 1 。 目前 高 校 普 遍 都 已经 或 正 在 建 设 不 同层 次 的
( ) 乏精 品 课程 共享 建设 统一 规划 二 缺
精 品 课 程 共 享 是 国家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的 重 要 目
是 目前高 校精 品
、
精 品课 程 共 享 建 设 现 状 及 分 析
过程 化 管理 和 后期 可 持 续性 发 展措 施 ; 资 源 的评 在 价上 , 重专 家评 奖 、 轻学 生评 价 。导致 了某 些精 品课
程 的不 “ ” 真正 精 品资 源 可利 用 率低 , 精 , 共享 度 低 、 在 思想 认识 方 面 , 分 高校 和教 师 对精 品 课程 互 操 作性 不 高 , 部 同一类 型精 品课 程 的重 复开 发性 的 建设缺乏统一认识 , 目的性 太 强 , 精 品课 程 的建 现象严重 , 将 远背离国家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思想 。 设 以通过 国家 、省 级 的评 审 作 为最 终 日标 , 为精 认 品课 程 建 设 仅 仅 是 为 了提 升 学 校 办 学 声 誉 或 者 完
对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几点认识
一源 共 享 课
2 0 1 1 年1 0 月1 2日,教 育部 下 发 了 《 教育部关 于国家精品开放课 程建设 的 实施 意见》 ( 教高 [ 2 0 1 1 ]8 号) 。在 教高 [ 2 0 1 1 ]8 g - 中首 次 明确 了国家精 品开放课 程包 括精 品视 频公 开课 与精 品资源 享课 ,是 以普及 共享 优 质课
培养质量 。 截至2 0 1 1 年 ,全 国本科 类 院校 共 有 国家 级 精 品课 2 5 8 2 门 ,省 级5 6 4 8
合 网络 传播 为 基本 要 求 ,经过 国家 、 省 、校三级建设 ,形 成普通本科教 育 、 高等职 业教 育 、网络教 育多 层次 及多 类型 的优质 课程 教学资 源共 建共 享体
习型社会建设 。精品 资源共 享课建设 以课程资源 系统、完整为基本要 求 ,以基本覆 盖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为 目 标 ,通过 共享 系统向高校师生和 社会 学习者提供优质教 育资源服务 ,促进现代信 息技术在教学 中的应用 ,实现优质课 程教 学资源共享。 关键词 :精品课 ;高等职业教育 ;精品资源共享课
《 办法》 明确 了精 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的 目标 与任务 ,精 品资源 共享 课建 设 的 组织 与实施 ,国家级精 品资源共 享课 建设要 求 ,国家 级精 品资源 共享 课建 设的保障措施 。
精 品资源共 享课 以量大 面广 的公 共基 础课 、专业基 础课 和专 业核 心课 为重点 ,以课程 资源系 统 、丰 富和适
《 教育部关于启 动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与 教学 改革 工程精 品课 程建 设 工作 的通 知》 ( 教高  ̄ 2 o o 3 ]1 号) ,正式启 动 精品课程建设 。同年5 月1 2 日 教 育部办 公 厅 印发 《 国家 精 品课程 建设 工作 实 施 办法》,正式实施 精品课程建设 。教 育 部提 出利用5 年 的时间 ( 2 0 0 3 -2 0 0 7 年 )建设 1 5 o o 门 国家级精 品课程 。 目 的是利 用 现代化 的教 育信 息技 术手 段 将精 品课 的相关 内容上 网并免 费开放 , 以实 现优 质教学 资源 共享 ,提 高人 才
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与相关分析一、现状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普及,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多家高校积极推动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
其次,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相继出台,规范了精品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此外,一些在线教育平台和知名院校的合作,也进一步促进了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
二、问题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还主要集中在一些知名高校,其他一些院校资源较为匮乏。
其次,在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共享过程中,缺乏资源整合和共享平台,导致资源利用的效率较低。
再次,由于缺乏完善的质量评估机制,一些精品课程的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各高校应积极开展精品课程资源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开发中。
同时,要鼓励一些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高校,为其他院校提供资源共享支持。
其次,建立一个统一的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将各高校的精品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益。
再次,加强精品课程的质量评估,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确保精品课程质量的稳定。
四、相关分析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共建共享机制,可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缩小高校之间的差距。
其次,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设计水平。
此外,共享精品课程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选择,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在当前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积极建设和共享精品课程资源,才能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建立适应当前需求的精品课程共享机制,进一步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是解决当前高等教育质量和资源不均衡的有效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转第166页)摘要企业竞争本质是人才的竞争,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倡导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调整原有的教学方案。
精品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其可以为不同类型专业生提供可靠的授课资源,同时指导专业生掌握最先进的技能水平。
由于各方条件的约束,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本次分析了高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现状、问题、对策等三大方面,为职业教育提供几点意见。
关键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问题对策On 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Co-construction and Share of Exquisite Curriculum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F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the core of enterprise com-petition is talent competition,great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nd an adjustment of the past teaching schemes based on the goal of talent cultivation is advocated.The exquisite 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re-source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s it can provide reliable teaching resources for majors of different types,and meanwhile,guide the majors to master the most advanced skills.However,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 variety of factor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for the share of exquisite curriculum resources.The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hare of exquisite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Key words exquisite curriculum;the share of resources;prob-lems;countermeasures 高等职业教育对社会人才培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每年定期向各行企业提供多类岗位人才,满足了市场对技能型人才调配的使用需求。
以精品课程开发为依托聚焦“三教”改革_推动“三融”贯通的实践探索与思考
752023/09·汽车维修与保养◆文/广东 冯津 毛建辉以精品课程开发为依托聚焦“三教”改革推动“三融”贯通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重点工作中明确提出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优先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专业领域,组织知名专家、业界精英和优秀教师,打造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
做大做强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建设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点项目,扩大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教学与评价方式变革。
以广东省教育厅立项的“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在线精品课程”为依托,广东合赢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广州市增城区职业技术学校在以《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精品课程开发为抓手推动“三教”改革方面开展了数年的实践探索,打造了产、学、研、训、创五维度的创新合作平台,建立了一整套以教促产、以产助学、产学互动、学研结合的行动体系。
通过“岗位项目进课堂、能工巧匠上讲台、师资队伍下企业、岗课融通改课程”的实践探索,开创了职普融通打基础、科教融汇搞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才、合作模式广传播、项目成果进市场”的新格局。
图1 混合型教科研课程开发创新团队组成及创新工作任务二、以精品课程开发为依托推动“三教”改革的实践探索1.组建校企混合型教科研课程开发创新团队众所周知,一流的精品课程需要一流的教学资源作支撑、一流的专业教材提质量、一流的实训环境做保障、一流的仿真软件创特色、一流的过程评价改课堂,要达到以上目标,就需要组建一流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创新团队。
瞄准建设一流精品示范课程目标,项目组按照“校企主体、名师指导、衔接岗位、赋能专业、强化内涵、创新引领”的思路组建了混合型课程开发创新团队,技术创新团队核心成员由我司嵌入式开发、虚拟仿真、视频制作、教材开发、课程建设等技术人员和学校课程开发相关教师共同组成(图1)。
精品资源共享在线课程建设目标与步骤
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步骤一、本课程的建设目标:1.加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继续改革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制定实施计划,通过实践教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
3.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配备辅导教师定期进行网上答疑。
培养1到2名青年主讲教师,以保证本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4.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课程建设规划、电子教案、习题、案例、参考文献目录等上网并免费开放,课程实现网上教学与管理。
5.重视教材建设,将自行编写辅助教材《逻辑学教学案例》,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
二、步骤及五年内课程资源上网时间表:2009年7月前:课程简介、教师队伍基本情况、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电子教案、课件、习题集、参考文献目录、逻辑学模拟试题、本校图书馆可借阅的相关图书目录、课程建设规划、模拟法庭视频等上网。
2009年7月~2011年7月:增加学术资源,完善逻辑学案例选、学科前沿动态——专题论文链接、课后习题解析并上网;制作教学录像;建立独立网页。
2010年9月~2012年6月:教学录像等上网;教师在网上定期进行辅导答疑;编写《逻辑案例精选》作为辅导教材。
2012年7月~2012年12月:完成学生使用的信息反馈,继续改革和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
三、三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第一年:任课教师的三分之一授课录像上网;第二年:一半以上教学内容的授课录像上网;第三年:全部授课录像上网。
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与资源共享建设的认识与实践吴 宁 冯博琴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关系高等教育质量及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要求。
本文针对现有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8年精品课程建设体会及近两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提出了对此次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一些认识和思考,设计了新的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结合专业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类教学体系,并给出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精品资源建设方案。
关键词:精品课程;转型升级;资源共享;教学体系;计算思维一、引言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
自2003年起开始实施,历经近10年,已先后建成3900余门覆盖多个学科、含有丰富网上教学资源的国家精品课程,为推动教学改革创新及优质资源共享作出了贡献。
2011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十二五”期间,通过对原国家精品课程的转型升级和补充,建设5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由服务教师向服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的转变,由网络有限开放到充分开放的转变[1]。
今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又印发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建设的目的是“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
如何对原国家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成为高等教育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1.我校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与其他学科不同,计算机不仅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具有促进其他学科发展、培养掌握先进计算技术的人才的作用[3]。
因此,高校各专业都普遍设置有计算机基础课程,受众面很广。
校企合作共建精品资源共享课--以《航空电气设备与维修》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为例
【 关键词 】 精 品资源共享课
校企合作 量参与 的建设模式 。 以原精品课程为基础 , 优化结构 、 转 型升级 、 共建共享 。所 以我们选择“ 校企合作 , 共建共享 ” 的建设模式 。
3 . 资 源要 求
2 0 1 1 年 国家 教育部开 始对资源 进行共享 , “ 精品视 频公开 课” 和“ 精 品资源共享课 ” 的建设开始进行。 普通高校主要是“ 精 品 资源共享课 ” 的建设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2 0 1 2年“ 党政工作 计划中” 明确提出 , 到2 0 1 2年年底建成 4 0 f 1 # i 品资源共享课 。
统、 作业系统 、 在线 自测 / 考试系统 、 同步 / 异步交流平台 、 演示 / 虚拟 / 仿真 实验 系统等资源 。 ( 3 ) 生成性资源 : 包括教 、 学活 动 中产生 以及课程共 享 中用 户使用后提供 、 反馈的资源等。
4 . 课 程 内 容
1 . 精 品 资 源共 享课 的定 义
视频技术要求更高等特点。
校企共建“ 精 品资 源 共 享 课 ” 的意 义 1 . 学校 和 企 业 满 足 各 自需 求
课程 内容能够 涵盖课程 相关 领域的基本问题 、 典型案例 、 综 合应用 、 热点 问题等核心 内容 。既要 充分 考虑内容的基础性 、 科
学性 、 先进性 、 针对性 , 也要妥 善处理传统 经典和前沿创 新 的关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 以高校学生和教师为服务 主体 ,同时面
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 网络共享课程 。
2 . 精 品 资 源共 享课 的特 点
由起 初 的 “ 精品课程 ” 主要服务教 师 , 向“ 精 品资源共 享课 ”
服务 学生 、 教师 、 企 业员工和社会 学习者 的转 变 i 由课程资 源 网 络有 限开放到充分开放 的转变 。并且在建设过程 中呈现共享资 源更 为丰富 , 开放程度更加广 泛 , 呈现课程 内容网站 的流畅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精品课程为依托打造资源共享型课程作者:李晓敏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年第01期摘要:“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继续深化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拟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多年实践成果的基础上扶持建设约5 00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这其中就包括黑龙江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
黑龙江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拥有国家级名师教学团队,科研实力雄厚,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手段丰富,再加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学校的重点帮扶,因此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方面具有重大的优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关键词: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作者简介:李晓敏(1982-),黑龙江巴彦人,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讲师,黑龙江省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基地成员,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当代意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哲学专业拔尖学生培养模式研究(JGZ20121206)阶段性研究成果“十二五”期间,教育部继续将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建设和改革推向深入,提出立足原国家精品课程,力图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优化结构,打造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黑龙江大学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开展教学改革和资源共享型课程的建设活动,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建设就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中。
一、明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长远目标与最终任务精品资源共享课是国家级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教育部力图通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使高等学校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得到一次全方位大幅度地提升,以此打破旧有的知识传播壁垒,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优质、特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顺应新形势下终身学习的人才发展模式,最终为知识创新型社会提供更强而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精品资源共享课大体上可以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3个门类,课程资源系统、完整、连贯,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特色鲜明,整体上适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传播宣讲。
作为当今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是一项浩大而繁复的长期工程,需要国家、地方、院校的多方努力,共建共投。
只有如此才能建成包括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网络教育在内的复合型优质、特色课程体系,为广大高校师生和社会上有志于学者提供最优质的课程学习资源。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继续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在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丰富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长远规划,科学布局,实现课程的转型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将有 5 000门特色优势课程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其中,2012~2013年为课程建设的初级阶段,工作重点主要集中于实现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具体方式为遴选准入;第二阶段自2013年起,在保证原有精品课程顺利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发展建成一批新课程,具体方式为招标建设和遴选准入相结合。
最终有步骤、有计划地扩大资源共享课的数量,以期为有志于学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以上是教育部制订的关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总体规划与目标。
根据这一规定,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首批入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工程。
在这期间,黑龙江大学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从政策到资金,从全局部署到细节落实,举全校之力高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共建共享进程。
此外在做好原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工作的同时,黑龙江大学还积极鼓励其他优势特色学科积极参与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建设中来,力争最大限度服务社会的同时,实现学科、学校的双赢发展。
二、拟定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实施步骤与细则为了真正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优势特色教学资源共享,保证课程质量,参与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课程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拟申报的课程在学校已连续开设3年以上;课程风格独特,课程资源完备,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效果显著;课程本身在国内同类课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受到广大师生、专家和社会学习者的一致好评。
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黑龙江大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在自身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主要着眼于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打造一流的教学名师团队。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受众面广泛,其对教学团队本身有着很高的要求。
拟申报课程的负责人必须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团队成员需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风格鲜明,团队整体结构,包括年龄、学缘配置要科学合理。
为此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在原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学水平。
1.完善学缘结构,扩大外校学缘的比例,加大力度引进有国外学术经历的,或者重点高校、重点学科毕业的博士,以拓宽学术背景,加强不同学术背景的对话与融合。
2.优化团队的年龄结构,扩大年轻教师的比例,尤其是35岁以下教师的比例,为学科发展储备充足的后续力量。
3.有计划地为梯队成员尤其是后备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提供更加广阔的学术空间,加强梯队成员的对外学术交流,为他们创造更多的与国内外学术界交流的机会。
梯队建设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人力基础,没有一支过硬的教学团队,教学效果,课程发展都无从谈起。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以建设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契机,在原有学术团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有计划地培养在国内有重大学术影响的后备带头人和具有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科研能力和水平突出的学术团队。
第二,传播前沿性的教学内容。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一方面要求课程内容保有基础性、系统性,基本的知识、概念、原理必须涵盖其中,另一方面又要求课程内容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保持学术与实践的先进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重视科研建设。
科研是课程建设的核心,科研风气、科研实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效果。
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应进一步强化科学研究的学术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鼓励学术创新,努力营造民主、严谨、笃实的学术风气,为科研实力和科学水平的提升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2.重视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
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出国深造、访学、参加学术会议,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拓宽教师的学术视野。
同时,为了促进本课程在国内学术界的对话交流,增强合作和扩大影响,应有计划地举办大规模、高水平的全国性学术会议,通过上述举措来保证理论研究的国际化、创新性,避免授课内容僵死滞后。
3.重视所授知识转化为实践力量的能力。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受众群体除广大在校师生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社会人员。
课程受众面的特点决定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保有一般课程学术性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的学科特色,具备相应的转化为实践力量的能力。
关于这一点,参与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老师都应有一个明晰的认识。
与之相关的,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方面,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经验:国家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对于经济、社会、文化相对落后的东北地区的发展及东北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不仅需要理、工等学科的支撑,同时更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其提供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总之,如何将资源共享课办成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我们今后需要长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三,合理利用资源和技术。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需要完备的教学资源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支持。
1.总体来看,教学资源建设应以实际教学需要为依据,以服务课程教学为目的,注重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完备性、多样性、前沿性、适用性和易用性。
具体说来,教学实践中经常使用的课程资源可分为两大类:基础资源,即反映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基本资源,如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教学周历、讲稿或演示讲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书目等;拓展资源,即凸显课程特点,有助于课程教学和学习,较为成熟的多层次、交叉性辅助资源。
如素材库、专题库、案例库、试题库、课程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和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目前,拓展资源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一线教学实践中,而且由于自身独有的灵活性、便捷性、实用性而受到广大师生的热捧。
2.利用云计算等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构建具有教学兼具和互动双向交流等功能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系统,全面展示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大范围的面向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多媒体共享服务。
同时与国内知名教育网站和国内主流门户网站合作,依靠多方联合,借助各方优势,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推广传播,加速知识创新型社会的建成。
最大程度的开发课程资源,最大范围内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既是新形势下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成败的关键。
第四,加大资金投入。
教学科研基础条件是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物质保障。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隶属于“十二五”期间实施的高校教改工程,因此对于达到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要求,社会反响良好的课程,教育部会授予荣誉称号和经费补贴,此外省级教育部门、学校也要加大投入力度。
这些资金将被用于学术团队建设、研究生培养、购置仪器设备、实验室改造、学术交流、图书资料等。
资金的投入将促进一批高层次科研成果的产出,推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促进国内外交流,强化课程队伍建设。
正是由于认识到了加大教学实践中资金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过多年的努力,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已发展成为研究资料较为丰富,教学科研设施较为齐全的学科门类。
这些无疑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的顺利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黑龙江大学已建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站、哲学学科网站、文化哲学研究中心网站等几个站点,力争将网站作为本学科对外宣传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三、切实领会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的意义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更好地满足新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对应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都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型课程建设有助于人力资源强国和知识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指出,高等教育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为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施资源共享型课程建设就是要全面落实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加速引导高校适应国家社会建设和人民群众接受终身教育的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我国人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