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上海市浦东教育四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上海市浦东教育四署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学业检测(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文言文(30分)1.默写①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②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

(《野望》)③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④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⑤A同学国庆长假游三峡,看到起伏连绵不绝的高山,不由地吟诵郦道元在《水经注校证·三峡》中的句子,他吟诵的句子是_____,______。

【答案】(1).浅草才能没马蹄(2).长歌怀采薇(3).老骥伏枥(4).萧关逢候骑(5).两岸连山(6).略无阙处【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

注意:薇、骥、候、阙。

阅读古诗文,完成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甲】题目“渡荆门送别”的意思是____,【乙】的作者是南朝的(人名)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4.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都描写了壮阔、奇丽之景。

B.【甲】【乙】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的得意之情。

D.【甲】【乙】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

5.选出【甲】【乙】中任一画线句,结合其加点词,分析其妙处。

【答案】2.(1).渡过荆门辞别家乡(2).陶弘景3.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在水中的鱼都争相跳出水面4.B5.示例:【甲】怜,是“怜爱”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语文测试试题.doc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语文测试试题.doc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抽测语文试题.doc————————————————————————————————作者:————————————————————————————————日期:第四教育署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初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文言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总分(一)(二)(三)(四)(一)(二)作文得分一、文言文阅读(26分)(一)默写(8分)1、一夕轻雷落万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日五首》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3、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4、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园田居》(二)阅读下文,完成5—6题(4分)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5、“为赋新词强说愁”中的“赋”的意思是__________。

(2分)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 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B. 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作者的愁绪得到排解。

C. 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的情感变化。

D. 本词主要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三)阅读下文,完成7—9题(7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教师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浦东新区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3)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4)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

(刘祯《赠从弟(其二)》)(5)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答案】 (1). 沉鳞竞跃 (2). 老骥伏枥 (3). 窥谷忘反 (4). 岂不罹凝寒 (5). 芳草萋萋鹦鹉洲【解析】【详解】“竞”“枥”“忘”“罹”“洲”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点睛】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

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3.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持平情形。

B. “争”“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 “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 “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答案】 2. 春天在西湖漫步(赏景) 3. A【解析】【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题目的理解。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指的是游览的地点;“春”点明了季节;“行”在这里是“散步、漫步”的意思。

所以,题目的意思是:春天在西湖游览,欣赏美丽景色。

【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B.有误,本诗三四句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9月份)一、文言文(26分)1.(8分)默写(1)一夕轻雷落万丝,。

(2),添得黄鹂四五声。

(3)乌纱掷去不为官,。

(4)?雪拥蓝关马不前。

2.(4分)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列各题。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本词的作者是,“天山”在这里代指(2)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再现了作者当年壮志凌云、勇赴国难的情景。

B、“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表明他早已脱离了军队。

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前线的关切,对脱离军队的遗憾。

C、作者在本词中没有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年轻时的壮志和不受重用的现实状况。

D、“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这是作者内心矛盾的自白,也抒写了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不满。

3.(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本文作者为(人名),他是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而后作.作: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

B、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

C、文章在阐述的思路上,先从国家再说到个人,这样使文章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D、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教学素养分析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本试卷共有25题,请各位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文言文阅读 (26分) (一)默写(1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2、 ,只有香如故。

3、 此生谁料, 。

4、 ,肯将衰朽惜残年。

5、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词中“强”的意思是( )(2分) A .强大 B .强调 C .勉强地 D .倔强地 7.“少年”时的“愁”指的是 ,“而今”的“愁”指的是 (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 本文作者孟子是战国时期 家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 (2分)。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 管夷吾举于士 (1分) ○2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 -密 ○- - - - - - - - - - - - - -封 ○- - - - - - - - - - - - - -线 ○- - - - - - - - - - -10、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6分)楚、汉久相持未决。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八年级 语文(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文言文阅读(28分)(一)默写(12分)1.晴川历历汉阳树, 。

(崔颢《黄鹤楼》)2.乱花渐欲迷人眼,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松柏有本性。

(《赠从弟》其二)(二)阅读诗词,完成第6-7题。

(4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6. 这首诗作于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中的“征蓬”比喻 。

(2分)7.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地名的一项是( )(2分)A 属国..过居延B 属国过居延..C 萧关..逢候骑D 都护在燕然..(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

(12分)【甲】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游白水书付过①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②。

浴于汤池③,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④百仞。

山八九折,折⑤处辄为潭,深者縋石⑥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山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⑦,观山烧⑧,火甚。

俯仰度⑨数谷。

至江,山月出,击汰⑩中流,掬○11弄珠璧。

到家,二鼓○12,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甚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注释】①此文是作者远谪惠州上所作。

白水:山名。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题目的意思是作者与儿子苏过同游白水山后写成此文交给苏过。

②佛迹院:寺庙名。

③汤池:温泉。

④悬水:瀑布。

⑤折:弯转。

⑥縋(zhuì)石:用绳子系着石头向下。

⑦倒行:顺来11掬:路回去。

⑧山烧:一说夕照景象,一说山火。

⑨度:越过。

⑩击汰:击水,汰:水波。

○用双手捧取。

珠璧:喻星月在水中的倒影。

○12二鼓:二更。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2021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文言文(30分)(一)默写(12分)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

(《钱塘湖春行》)2.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

(《野望》)3.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龟虽寿》)4.___________________,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5.A同学国庆长假游三峡,看到起伏连绵不绝的高山,不由地吟诵郦道元在《水经注校证·三峡》句子,他吟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古诗文,完成第6—9题(9分)【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甲】题目“渡荆门送别”的意思是______,【乙】的作者是南朝的(人名)____。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_____(2分)A.【甲】【乙】都描写了壮阔、奇丽之景。

B.【甲】【乙】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

C.【甲】【乙】都表达了作者的得意之情。

D.【甲】【乙】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情感。

9.选出【甲】【乙】中任一画线句,结合其加点词,分析其妙处。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9分)游江郑燮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试题〔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一、文言文局部〔30分〕〔一〕默写〔10分〕1.江晚正愁余,。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2.,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3.衣沾缺乏惜,。

〔?归园田居?〕4.已是黄昏单独愁,。

〔?卜算子咏梅?〕5.,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诗中“觅封侯〞用了〔人名〕投笔从戎、立功异域的典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使用了的修辞手法。

〔2分〕7.“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分〕〔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8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选文作者是,名,学派的代表人物。

(3分)9.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分). 10.作者认为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原文答复〕(2分)〔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

〔8分〕项籍项籍者,下相①人也,字羽。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②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缺乏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3分)1. (2分) (2016七上·邵阳期末)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撰文(zhuàn)炫耀(xuàn)迸裂(bèng)风尘仆仆(pú pú)B . 蹒跚(pán)无垠(yíng)蓦地(mò)单枪匹马(pī)C . 纶巾(lún)濡湿(rú)迁徙(tú)憨态可掬(jū)D . 辍学(chuò)憧憬(tóng)横亘(gèng)乐以教和(yuè)2. (1分) (2020九上·舒兰期末) 语言表达建国 70 年,祖国日新月异,人民当家做主,生活蒸蒸日上。

请根据所给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祖国河山竞秀;下联:________二、书写 (共1题;共18分)3. (18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òu tuòzhùdàn chuǎi bìn xīshēn yín shuò________边金________机________怪________________摩云________________盖________________气cǎn tánɡān jiān yào shi làn pīxiān lìzàng________白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泛________________成________起奴________埋________三、其他 (共1题;共3分)4. (3分)名胜古迹的对联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信息。

根据下列对联的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文化名人(第3联写一人即可)。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25分)1.(9分)古诗文默写,完成问题。

(1)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3)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4)国庆期间,小明跟随父母领略祖国大好河山。

当他乘坐的渡船在江上行驶,看到山峦随着平原伸展而消失,他随即想到李白《渡荆门送别》也有这番景象:,。

2.(8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答谢中书书ㅤㅤ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甲】诗是王绩创作的(体裁),【乙】文作者是南朝齐梁的(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甲】诗和【乙】文都是融情于景的作品:【甲】诗描写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诗人的心情;【乙】文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川景色,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3.(8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

九石①弓ㅤㅤ齐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尝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②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用九石【注释】①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

②关:同“弯”,指拉满弓。

中关(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②左右皆试引.之(2)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不是大王所能够使用的吗?B.除了大王还有谁能用这张弓?C.难道大王不能使用这张弓吗?D.莫非只有大王能够正确使用?(3)大臣都说“此不下九石”,原因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4)齐宣王之“悲”在于被人蒙骗终身不知,从而告诉我们的道理。

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学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一、名句名篇默写1.默写(1)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2),志在千里。

《龟虽寿》(3)相顾无相识,。

《野望》(4)《钱塘湖春行》中,作者直抒胸臆,表达对西湖景色的喜爱之情的诗句是“ ,”两句。

二、选择题2.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翘(qiào)首凌(líng)空摧枯拉朽震聋发聩B.畸(jī)形深恶(è)痛疾沓无消息一丝不荀C.妄(wàng)图杀戮(lù)殚精竭虑惨绝人寰D.佃(tián)农黝(yǒu)黑疆绳筋疲力尽3.以下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藤野先生》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B.《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作者钟声,这是一篇新闻评论。

C.《三峡》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撰《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D.《使至塞上》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此诗是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4.下列选项中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一文通过富有诗意的文字,把富春江上的动静景物、多样声响、变幻光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活力的富春山水图。

B.《野望》这首诗中“徙倚欲何依”一句,化用曹操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作何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C.《黄鹤楼》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与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D.《钱塘湖春行》这首诗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一联从低处写出花繁草密,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作者是(人名)。

6.“怜”可以理解为。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1学年浦东新区第一学期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一、文言文(26分)(一)默写(10分)(每题2分)1.?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2.冰霜正惨凄,。

《赠从弟(其二)》3.,路远莫致之。

《古诗十九首》4.庭下如积水空明,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5.春天来了,小文望着活跃起来的鸟儿们,禁不住想起《钱塘湖春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6-9题(8分)【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甲】文作者是(人名),【乙】文“答谢中书书.”中加点字“书”的含义是 (2分)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乙两文的景物非常优美,都表现了山高水净的特点。

B.甲乙两文写景时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景物色彩。

C.甲乙两文都写到猿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

D.甲乙两文都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9. 两篇文章运用不同手法描绘了耸入云端之景,其中【甲】文从侧面表现的句子“,。

”与【乙】文从正面表现的句子“高峰入云”有异曲同工之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26分)1.(8分)默写(1)一夕轻雷落万丝,。

《春日五首》(2),毕竟东流去。

《菩萨蛮》(3)关河梦断何处,。

《诉衷情》(4)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2.(4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为赋新词强说愁”中的“赋”的意思是。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少年”,下片写“而今”,用过去衬托现在。

B.上片“为赋新词强说愁”,下片“却道天凉好个秋”,作者的愁绪得到排解。

C.上片写“不识愁”,下片写“识尽愁”,体现作者的情感变化。

D.本词主要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满和壮志难酬的忧愤。

3.(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上文作者是,他是家学派代表人物。

(2)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的句子。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的观点相类似。

4.(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蔡邕听琴蔡邕在陈留,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

比往而酒会已酣焉。

客有弹琴者,邕至门,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

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螳螂为之一进一却。

吾心惟恐螳螂之失蝉也,此岂为杀心而声音乎?”邕叹曰:“此足以当之矣。

”【注释】:①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②陈留:古地名③将命者:从。

(1)“向”有如下解释:A.朝向,向着B.趋向,奔向C.假使,假如D.刚才文中“见螳螂方向鸣蝉”中“向”解释为(填写序号)(2)用现代汉语解释划线的句子。

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

(3)蔡邕听琴,至门遂反的原因是“”,可见他是个的人。

二、现代文阅读(32分)5.(11分)古典文学中的道德亮点①中国的古典小说名著,凡是使人读了觉得有生动性、有吸引人之处的,说来说去都必须有一点道德含量。

易言之就是:多多少少要有个“道德亮点”。

也许正因为那个、那些亮点,才使作品中的人物对读者有吸引力,觉得有愉悦性。

也使作品中的那个人物、那些人物有了这样那样的光泽或光彩。

即使品位极低甚而有恶性恶习的读者,一经读该书时读得上瘾,忘乎所以,也是由于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物身上的道德闪光照了一下,随之仰视一番。

②以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为例,假如《三国演义》用百分之百的笔墨去写战争的热闹,人与人的出色斗智,以及各式很有刺激性的打打杀杀,我看也很难赢得古今这么多读者。

因为作品中有了关羽的忠义,有了刘备的“携民而不弃”,有了诸葛亮的道德式智慧,才使作品被这样的亮点照亮了全篇。

③《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极有超级本领的人,视上天入地、戏神诛鬼为常事。

假如作者用百分之百的笔墨去写孙悟空的神通,分不出一点笔墨去写孙悟空的惩恶扬善之心,以及对师父的忠诚和对几位师弟的友爱,孙悟空也只能是“妖物”而不是“人物”,没有任何可爱处。

是他身上的某些道德亮点,才育成了他的出色生动性。

④《水浒》中的最高英雄典型是武松,但打虎却不是他的最大亮点。

最大的亮点是的上好德行,如对哥哥的亲情,对恶徒的严惩,对弱者的同情和济助。

基于这些亮点,才使他闪烁出了真好汉的夺目光彩。

⑤《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一大群美女围着。

但他对异性的爱,本质上是仁爱、宽爱、友爱、怜爱。

仁厚之爱,平等之爱,博大之爱,是他身上的首要亮点。

因此他的形象是立体的,是多元的,也是生动的。

⑥综观流传下来的其它古典小说如《封神演义》、《五义》、《济公传》等等,其中的可读性也首先在于对“善”的弘扬和对“恶”的击打。

⑦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小说大都有德育含量,大都看重德育功能。

后来的现代小说、当代小说,也很难例外。

⑧眼下的小说也如此。

凡是尊重和强化道德亮点的作品,读者就会有较高的承认度。

但遗憾的是,眼下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在追求亮点时追错追偏的也不乏,而且日益多些。

例如,有的以“源于自我”、“表现自我”、“挖掘自我”、“写好自我”为作品的第一亮点甚而唯一亮点。

这样的作品,即使再“亮”,也不能称之为“明亮”。

⑨当代文学(包括小说)的建设,虽然要寻觅的亮点很多,但确立好道德亮点,并强化这个亮点,毕竟还是重中之重。

(1)《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的作者分别是A.曹雪芹、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B.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施耐C.罗贯中、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D.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罗贯中(2)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是(3)第②﹣⑤段主要运用了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4)下列对作者写作目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希望当代文学的建设,要确立好道德亮点,并强化这个亮点。

B.告诉我们古典文学中大都有道德亮点,大都看重德育功能。

C.希望那些品味低俗的读者能在有道德亮点的作品中受到洗涤。

D.告诉我们有道德亮点的作品,能得到读者较高的承认度。

6.(21分)光明顶上①黄山的日出是从黎明时分悄然铺开的一幕大戏,每个细节都不容错过;越早登顶的人,越有可能占领拍摄的有利位置。

凌晨四点,我们打着手电登上光明顶,但显然还有不少旅友比我们起得更早,拍摄用的三脚架都已经架好。

山顶上劲风呼啸、寒气袭人,虽是六月天气,多人穿着抓绒外套仍sèsè发抖。

②这时,我们听到了山道上粗重的喘气声。

一位身材矮小的中年农妇,穿着洗得变了形的短袖T恤,光脚穿着一双二十世纪生产的解放球鞋爬了上来。

她驮着一个巨大的背包,汗水浸透了她的头发,顺着眉流下来辣红了眼睛。

上到山顶,她一言不发,找一块山石一坐,将背包拉开,所有的人都循香而去。

③原来这农妇煮了一巨包新鲜玉米棒来卖,负重走了几千级台阶,累得她整个人都似矮了一截。

④背包里面做了保温的棉夹层,玉米棒都是温热的,插着竹签,散发着软糯的清香,十块钱一根。

收钱时农妇不厌其烦地叮嘱每个人:“玉米芯子别乱丢,等会儿丢到我这个袋子里,我退你一块钱。

”⑤天边泛起的鱼肚白还没有变成橙黄色,趁此机会,我和旅伴安安心心把早饭吃了。

玉米棒品种极好,可以把人的嘴唇粘起来,见大家吃得香,农妇得意地笑,说:“买了最好的玉米种子,为预防与邻居家的玉授粉串种,十年前我在两家的玉米田间种了两排桑树做间隔,从此我的玉米再也没有退化过。

”⑥那她在黄山上卖了多少年煮玉米?25年!头天晚上看天气预,只要第二天不阴不雨,晚上十二点半她就起床煮玉米,凌晨一点半将滚烫的玉米背到山顶上来卖。

靠着春天卖茶卖笋干,夏秋卖煮玉米的收入,农妇把两个儿子供到大学毕业。

现在大儿子去了上海工作,小儿子在合肥读研究生。

农妇仍和丈夫在山里,侍弄他们的茶园、竹园,十几只跑山鸡和那一坡沙沙作响的玉米地。

⑦问她为何不跟大儿子去上海享清福,农妇说:“上海房子那么贵,我儿还不知啥时有窝,我和他爸哪能再去给他添乱。

再讲了,黄山有啥不好,山好水好空气好,你们上海人南京人,花好几百块的门票也只能看两天景,我们一年到头在看山看景,赛神仙呢。

”⑧说话间已经有人来送还玉米芯子,农妇果不食言,打开被汗水浸透的腰包,掏出硬币逐一退给人。

这场景,久违了,就好比我们小时侯倚着杂货铺的柜台,喝三毛钱的汽水,再把完好的玻璃汽水瓶退回去,还能得一毛钱一样。

⑨有人好奇这玉米芯子能有什么用,农妇说早先晒干了还能引火做饭,现在家家都用沼气了,背回去也没有用。

旅伴就嗔她自找麻烦,农妇正色说:“我是少挣点钱多费点事,但这样一来,光明顶就干净了。

”⑩不是祖祖辈辈生活在黄山的人,恐怕难以理解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黄山的热爱。

⑪收完所的玉米芯子,日出的大幕刚巧拉开,山顶上一片快门的咔嚓声。

东方的天际瞬息万变,光影与云海,和每一分钟都在变化的色彩做游戏,在躲猫猫,而将出未出的太阳似一个赖床的小孩,陷在云絮里,不想离开它的窝。

约二十分钟后,太阳终于臣服于推动它的力量,向上跳了跳,离开了云霞的包围。

山顶上响起一片欢呼声,我这时才发现,背玉米来卖的农妇竟没有忙着下山,她立于人群中,面朝东方,脸上的欣喜与在此第一次看到日出的人一模一样。

⑫下山途中我又遇了她。

农妇说:“你们运气真好,下了十天雨,今早才放晴,不然也看不到日出;我的运气也不差,现煮的70根玉米棒,收回了68根玉米芯子。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èsè发抖(2)第⑧段中加点词语“被汗水浸透”不能删去的原因是(3)第⑪段划线句运用了描写,表达作用是(4)第⑩段在文中的作用是(5)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记叙了农妇黄山顶上卖玉米的事情。

B.赞扬了农妇保护环境的高度责任感。

C.告诉我们要学习农妇优秀的品质。

D.启发我们要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6)有两位学生针对农妇的玉米卖十块钱一根是否贵的问题开展了小辩论。

甲方认为太贵了,农妇卖玉米重在利益;乙方认为不贵,有其价值所在。

你赞同哪一方?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80字左右)三、作文(42分)(2分为卷面分)7.(42分)题目:这里的风景真美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2)作文中要有一定的景物描写。

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26分)1.霁光浮瓦碧参差;青山遮不住;尘暗旧貂裘;带月荷锄归;2.写;B;3.孟子;儒;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A。

;听出琴声里有杀机;精通音律,善于辨识琴声;二、现代文阅读(32分)5.C;排比;论证了道德亮点照亮了《三国演义》。

;举例论证;论证了“中国的古典小说名著,凡是使人读了觉得有生动性、有吸引人之处的,说来说去都必须有一点道德含量。

”这一论点。

;A;6.瑟瑟;“被汗水浸透”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农妇背玉米到山上的艰辛劳累;环境;通过描写黄山日出的美景,表现了黄山日出的美妙情景,烘托了卖玉米农妇的美好心灵。

;议论,说明农妇对黄山的热爱与爱护,表现了作者对农妇的敬佩之情。

;C;三、作文(42分)(2分为卷面分)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