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故园》完整版

合集下载

肖邦故园类文阅读

肖邦故园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一)肖邦故园(节选)我们带着惊讶和柔情望着这幢实为波兰民族精华的朴素小屋。

它像一只轮船,漂浮在花园绿色的海洋里,花园里的一草一木,都经过了精心的栽培,因为这花园也想与肖邦的音乐般配。

春天,栗树新叶初发,几乎还是一派嫩黄色,它们悬挂在屋顶的上方,犹如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弱的翅膀。

粉红色的日本樱花,宛如在旭日东升的时候飘在庄园上空的一片云彩。

如此娇嫩的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夏天,水面上开满了白色和黄色的睡莲,那扁平的叶子舒展着,像是为蜻蜓和甲虫准备的排筏。

睡莲映照在明镜般水中的倒影,宛如歌中的叠句。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

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而那银灰、淡紫的亭亭玉立的树干,排列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宛如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清风徐来,树影婆娑,花园里充满了簌簌的声响。

这簌簌声,这芬芳的香味,使我们心荡神驰,犹如是在聚精会神地倾听这独具一格的音乐的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秋天又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乡村婚嫁的季节,时不时有一阵小提琴传到这里,飘到金黄的树冠下,飘到寂静的草坪上,它提醒我们,此刻正置身于马祖卡曲的故乡。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作为悠悠往事“见证者”的树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它们以自己干枯的沙沙声招来了那么多的思绪,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乐曲。

于是,我们开始理解那个客死远方巴黎的人的深沉的郁闷:久别经年,他只能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请看吧!四野茫茫,白雪覆盖的房舍安然入梦。

花园的树木变成了水晶装饰物,且会发出银铃般清脆的响声,就像昔日挂在马脖子上的铃铛。

如今既没有马,没有雪橇,也没有狐裘,更没有裹着狐裘的美女。

没有母亲,没有姐妹——只有无边的静寂。

肖邦故园. 泰娥ppt

肖邦故园. 泰娥ppt
船歌
F小调叙事曲开头的几节
F小调叙事曲
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降B大调前奏曲
葬礼进行曲
故园四季——秋
金黄的树冠 寂静的草坪
花园的林阴小道 玲珑剔透的小桥
落叶的沙沙声
忧伤的奏鸣曲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降A大调前奏曲
故园四季——冬
四野茫茫,白雪覆盖 没有 马、雪橇 狐裘、美女 母亲、姐妹 只有 无边的静寂 微弱的琴声 他还在这里
肖邦故居
思考?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 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2.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 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1、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 写肖邦故园有哪些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简朴” (“简陋”)、“清寒” 朴素、淡雅、好不招摇
名人如是评价他


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 一朵牵牛花,在非常纤 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 奇异色彩的花朵,这花 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 的织物做成的,所以, 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 毁坏他。 —肖邦好友李斯特


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 用来点缀基督教堂的一 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 天使。他的美好的面庞 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 身材匀称,好像奥林匹 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 病态,使得他脸上的表 情既温柔又严厉,既纯 洁又多情….. ——肖邦情人乔治· 桑
突出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示肖邦故园孕育了 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的爱国主义。 用文中的话说是“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的心弦 的每一个旋律,而且,在他以后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半 自觉地,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 作成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以及原文《肖邦故园》是一篇散文,大家都学习过了吗?公开课的教案要怎么设计才好?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了《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设计和原文供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肖邦故园》公开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教学重点:故园景色的特点,以及描写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和爱国情感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肖邦的音乐创作与他的故乡和祖国的关系。

2.将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沟通起来,把握文章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 反复阅读,用原句解读,加强文本与自己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2. 音乐鉴赏与文学鉴赏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序曲1.《菊花台》为背景音乐2.人的五官中听觉是被动的,噪音袭来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听,是一种污浊。

但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

那么今天我们听一支曲子,只为这只曲子保留耳朵。

谁在这样的钢琴之夜徘徊?那是“周杰伦”——十一月的肖邦。

一个肖邦对世界已经足够!今天我们走进肖邦,聆听肖邦。

板书课题二、新课分析第一篇章美丽的故园课文中提到“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理想的序曲”,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乐结合起来的?请同学们找到课文中描写肖邦故园景色的语句或语段。

明确:主要在课文的后几节。

背景音乐《肖邦钢琴协奏曲》,自己品读鉴赏,思考提出的问题。

明确: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静,只有音乐长存。

简陋、朴素,周围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在肖邦音乐中的完美体现。

所以四季如歌,琴声如诉,耳朵里空无一人,根本不要去听,肖邦是听不见的。

肖邦故园 必修三

肖邦故园 必修三
肖邦故园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
祖国,我永
远忠于你,为 你献身,用我 的琴声永远 为你歌唱和 战斗!
(肖邦· 波兰)
肖邦 (1810-1849年)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出身于教师家庭,六岁开始学琴,八岁首次演出, 轰动华沙,被誉为“波兰的莫扎特”。1826- 1829年,肖邦在华沙音乐学院深造。1830年定居 巴黎,从事创作和教学。当时,正值波兰民族解放 运动高涨的年代,反对外国奴役、争取自由独立的 民族斗争对青年肖邦的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 培育了他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1837年他严词 拒绝了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陛下的首席钢琴家” 的职位。舒曼称他的音乐象“藏在花丛中的一门大 炮”。肖邦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灭亡”,足见 他拳拳爱国之心。他晚年生活孤寂,痛苦地自称是 “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 1849年10月17日逝世 于巴黎寓所,他临终时嘱咐亲人死后将自己的心脏 运回祖国波兰。 肖邦的心脏现安放在华沙圣十字教 堂。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马厩 灰烬 掳掠 庇护 厄运 伶仃 夙愿 通衢 陶冶 烙印 蕴藏 给予 缱绻 馨香 雪橇 狐裘 荒诞不经 命途多舛 浮想联翩 玲珑剔透 茕茕孑立



jiù jìn lǔ lüè bì è líng dīng sù qú yě lào yùn jǐ qiǎn quǎn xīn qiāo qiú dàn chuǎn lián piān tī qióng jié

一个人的童年的记忆是深刻的,它 们会转化为日后的艺术创造,成为作 品中反复出现的旋律和意象。本文对 肖邦出生地的自然风景作细腻描绘, 对他的音乐作品作深入分析和比较, 深刻说明祖国和故乡是肖邦音乐创作 的源头活水。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 就没有肖邦的音乐,波兰是肖邦音乐 的灵魂;反过来,肖邦音乐又成为波 兰民族精神的体现。

最新《肖邦故园》ppt

最新《肖邦故园》ppt

肖邦的音乐
• 肖邦创作的主体是钢琴作品。主要代表 作有《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 曲》、《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德 曲》、《 降b小调奏鸣曲》,以及写于 早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 哀情,犹如他自己说的,是“远离母亲 的波兰孤儿”的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 气质,就象舒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 “埋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 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在这一节中,作为背景音乐的就是文中提及的忧伤的奏鸣曲 (《降b小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又称“葬礼进行曲”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为什么这里的秋天却 是这样的一个悲秋?1849年10月17日,还不到四十岁的天才 ――肖邦,逝世于巴黎。四十岁,通常是一个人成熟且最具 创造力的时候,然而在人生的这个金色的季节肖邦却走到了 生命的尽头。因此这是一个我们和天才永别的季节。
比喻
旭日东升时的一片 云彩
比喻
酷似一首最 温柔的曲子, 又如落在黑 白琴键上的 轻盈的速奏。
评点对话
1、请大家齐读课文第22段夏季景物描写。 2、分析本段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及所用手法, 在课本对话栏空白处写下你的分析点评。
故园四季—夏
景物
引发联想(所用修辞)
呈现音乐 特征
睡莲的倒影
水面阵阵幽香
银灰、淡紫的亭亭 玉立的树干
肖 二(3-8) 阐述肖邦故居及周围环境与艺术家 邦 创作的密切联系。
三(9-12) 肖邦对故土的热爱。
故 四(13-19)肖邦音乐的精神力量。 园 五(20-27)用细腻的笔触写四季景色,并把它
与音乐融合在一起,让人回味不已。
自主思考
自读(3-8)段,思考 1、肖邦出身的环境是什么样的?生活周围的
歌中的叠句 通感

《肖邦故园》完整版

《肖邦故园》完整版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龙则灵”,肖邦故园虽然“简朴,清寒,简陋”,但是由于肖邦 音乐对后世的影响,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是肖邦的出生地。
二、故园对肖邦
2.故居和肖邦究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说故 居是肖邦音乐创作的源泉而不是其长久创 作居住的巴黎? ①课本第四节有一句话概括地回答了这个问 题。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命运多舛:命运不顺,不幸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不合情理。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简朴(俭朴) 朝拜圣地(旅游胜地)博大精深 (脉搏) 历史渊源(源远流长)粉妆玉琢(淡妆浓抹、化妆 品、乔装打扮 ) 雾缭烟绕(寥寥无几)
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 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 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 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 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 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
“总感到在同您促膝谈心” 说明, 他的乐曲所描写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现 实生活,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 一起”说明他的乐曲感染力特别强,更能 突出事物最美好的一面,甚至能使人感受 到 “他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
深入理解: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 园的四季与其音乐结合起来的?
对于艺术家而言,“无论童年记忆 在当时便很重要,还是后来事件的影响
才变得重要,留在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是
最有意义的因素”。
——弗洛伊德
肖邦故园的景色究竟有何特点呢?
春天 丁香怒放
淡紫色的云霞 青翠欲滴

《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肖邦音乐
是乡音 是爱国情 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是波兰民族最坚韧的纽带 是波兰民族的精神支柱
聆听肖邦,聆听故园
既然爱国之情是肖邦创做的原 动力,那么故园的四季景色给了他 的音乐什么样的影响呢 ?
• 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 又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 夏,往往使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起肖邦 那些最成熟的作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景 色,宛如F小调叙事的开头几节。 • 秋天的落叶,就像忧伤的奏鸣曲中那结尾 的、令人难忘的三重奏。 • 冬天,只有微弱的琴声在抗御风、雪和寂 静,只有音乐长存。
有人说,音乐的出现是耳朵的幸运 请为今天这首乐曲保留你的耳朵……
踱步在黑白键上的钢琴诗人
——肖邦
“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一朵牵牛花,在非常 纤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奇异色彩的花朵,这 花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的织物做成的,所以, 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毁坏他。” ————李斯特 “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用来点缀基督教 堂的一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他的美 好的面庞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身材匀称, 好像奥林匹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态,使 得他脸上的表情既温柔又严厉,既纯洁又多 情……” ————乔治· 桑
字词积累
马厩(jiù) 夙愿( sù) 通衢大道( qú) 瘠薄( jí bó ) 玲珑剔透 (tī ) 茕茕孑立(qióng jié ) 天籁(lài) 缱绻 (qiǎn quǎn) 命运多舛(chuǎn) 簌簌( sù )
养尊处优(chǔ) 荒诞不经( dàn )
思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故乡对一 个人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那么大家首 先看一下肖邦故园表面上柔 夏:悠扬清丽 秋:忧伤深沉 冬:悠远悠长
1-3
简介故居,高度评价肖 邦及其音乐创作价值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ppt精品课件45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ppt精品课件45

简朴
清寒 简陋的小屋
朝拜的圣地
精神宴会的殿堂
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肖邦 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联系?
四季景色:朴素、淡雅、持久、深沉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蔚蓝的色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 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
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肖邦 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联系?
祖国与个人就具有这种双向的意义。
精讲点拨
欣赏品味
阅读有关四季描写的片断, 体会分析作者如何将景物写 和音乐联系起来的。
景物 栗树、樱花 特点 娇嫩、温柔 手法 比喻、通感
景物 睡莲、倒影、幽香、树干
特点 成熟、清丽、悠扬 手法 比喻、通感
景物 特点 手法
树冠 草坪 落叶 寂静、忧伤 通感
有效训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 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 绪所过滤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 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 的联系。
总结:前者是后者的源泉,不仅如此,肖 邦故园还孕育了肖邦音乐的艺术风格。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 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来 肖邦之家欣赏音乐?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情,来朝 拜肖邦故居这座圣地?
景物 特点 手法
房舍树木 静寂 比喻
课后作业
听一段自己喜欢的音乐,写下你 的感受
谢谢再见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圣地
殿堂
古迹
摇篮
源泉
探寻联系
分组完成任务: (1)朗读4—12自然段,找出故园 对肖邦音乐的影响。 (2)朗读13—19自然段,找出肖邦 音乐对故园对祖国人民的影响。
故园对肖邦
肖邦故园与其音乐创 作有何联系?
1.孩提时代会给人的一生 “打下深深的烙印”,会在 艺术家创作时自觉或不自觉 中流露出来。 2.四季朴素、淡雅而持久深 沉的美景孕育了肖邦幽远、 深邃的音乐。 3.故园在他心中是祖国乡村 的象征,深刻影响着他音乐 作品中的爱国主题,是其创 作源泉。
雅 - 伊 瓦 什 凯 维 奇
肖 邦 故 园
—— 肖邦
“他的整个面庞使人想起一朵牵牛花,在非 “他最像在中世纪的诗里,用来点缀基督教堂 的一个难想的造物,即一位天使。他的美好的面 常纤细的花茎上摇颤着带有奇异色彩的花朵, 庞像庄严而忧郁的妇人,身材匀称,好像奥林匹 这花朵是用这样馥郁和柔软的织物做成的, 所以,只要稍微用手一触就会毁坏他。”李斯特 克的天神。他的孱弱的病态,使得他脸上的表情 既温柔又严厉,既纯洁又多情……”乔治· 桑
故园因肖邦而依然美丽,音乐里故 园的一切也是肖邦的一切。 故园给了肖邦音乐,给了肖邦音乐 的主题与品格,精神与灵魂。 肖邦用音乐表达着自己灵魂深处对 故园朴素、淡雅、持久与深沉的爱与 眷恋。
肖邦对故园
肖邦及其音乐对故园 的影响
花丛中的大炮(对敌人) 同肖邦促膝谈心(对同胞) 民族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 神的支柱与基础(对名族)
与肖邦促膝谈心 故园四季
20节到文末是全 文最生动的部分: 花园与肖邦音乐 的般配。 体味其中动人的 诗性表达,感受 景色与音乐之间 神秘的联系。
请同学们从春夏秋冬中选择自己喜欢 的段落,充满感情地朗读,并品味赏 鉴,谈谈自己喜欢的理由。

肖邦故园[1]

肖邦故园[1]

“我们”第一人称复数,写出来到这里的人特别是自己一 种普遍的感受。 “你”第二人称,作者引领读者在领略春夏秋冬的景象之 后,更深入一步相信任何人都会有这种感受。这是对上文 的进一步深化。

语言品味与借鉴
为什么以“肖邦故园”为题,而不用 “肖邦故居”?
故园内涵更广:故居、家乡、祖 国,建筑,景色,物、音乐、人、 精神,本文正是从这些广阔的视 角来解读肖邦的,这也是我们解 读文本的一把钥匙。

1825年,肖邦16岁,他写下 了一首歌词:
小鸟在枝头鸣叫,/ 知 了在树梢吵闹,/ 它们的 语言,/ 我听清了,/ 还 波兰人自由,/ 让自由的 波兰风光再现…
语言味与借鉴
第17节说,肖邦之家的最大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 到在同肖邦“促膝谈心”;第20节说:“你是在和肖邦促膝谈 心。”从上下文看,“促膝谈心”我们领受了哪些东西?人称 为什么由“我们”到“你”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肖邦音乐本身具有朴素的美,平易近人,听肖邦音乐有亲切 感、亲近感。 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感触和熏陶,让人如坐春风。 音乐渗透了强烈的民族情感,从中受到启迪,领受力量 比喻与肖邦的精神上的对话

肖邦的练琴房

当我们在他降生的那间凹 形小室里看到一只插满鲜花或 绿枝大花瓶,我们就会想到那 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 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 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清流。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什么 用法,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通过联想和比喻,写出了肖邦故园的一花一草,在点燃 音乐家创作灵感和火花过程中的作用,说明肖邦享誉世 界作品,是与故园和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故园美丽 的自然景物,是他创作中不竭的清流和源泉之一;而肖 邦的音乐也如同清流一般永久地溉灌后世 。

《肖邦故园》马

《肖邦故园》马

1.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1—2节) 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回顾肖邦故园的历史 节 2.肖邦故园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 肖邦故园以及它周围的环境与艺术家 创作的密切联系; 创作的密切联系;(3—8节) 节 3.肖邦用音乐来表达他对这片故土的热 肖邦用音乐来表达他对这片故土的热 爱之情; 爱之情; (9—12节) 节 4.肖邦故园的现状,肖邦之家已经成为 肖邦故园的现状, 肖邦故园的现状 波兰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 波兰这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坚韧纽带; (13—19节) 节 5.将肖邦故园四季美景与肖邦的音乐相 将肖邦故园四季美景与肖邦的音乐相 融合。 融合。
1.肖邦故园如今有何变化? 1.肖邦故园如今有何变化? 肖邦故园如今有何变化
波兰人最珍贵的古迹, 波兰人最珍贵的古迹, 朝拜的圣地, 朝拜的圣地,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 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 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 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
2.肖邦的音乐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2.肖邦的音乐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肖邦的音乐给人以怎样的感受
睡莲的倒影 水面阵阵幽香 银灰、 银灰、淡紫的亭亭 玉立的树干 簌簌声、 簌簌声、芬芳的 香味
歌中的叠句 通感 船歌中的一串串 琶音 通感 f小调叙事曲开头 小调叙事曲开头 的几节 通感 悠扬的旋律、 悠扬的旋律、清丽 的和声 通感
悠扬 清丽
秋 之 枫 ( 忧 伤 )
景物 联想 金黄的树冠, 金黄的树冠,寂静的草坪—— 玛祖卡曲的故乡 花园的林阴小道 忧伤的奏鸣曲 玲珑剔透的小桥 —————— 结尾中令人难忘 落叶的沙沙声 的三重奏
联想
水晶装饰物, 水晶装饰物,发 花园的树木 ————— 出银铃般清脆的 响声, 响声,像挂在马 脖子上的铃铛
音乐特征:清脆、静寂、 音乐特征:清脆、静寂、孤独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肖邦故园》公开课课件(共36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肖邦故园》公开课课件(共36张PPT)
• 作者选择了故园中的哪些景物来让我们回 忆起肖邦最成熟的作品的。请朗读课文并 找出文中描写的内容以及与之对应的肖邦 的成熟的作品。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9/62021/9/62021/9/69/6/2021 1:16:57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9/62021/9/62021/9/6Sep-216-Sep-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9/62021/9/62021/9/6Monday, September 06, 2021

故园的四季――生命的四季
故园之冬
• 朗读课文的最后四个小节(第24~27节)。 请注意文中的“没有”与“有”。
• 肖邦在生命的秋季就已经结束,为什么这 里作者说“他还在这里”?
• 这里的他指的是肖邦的灵魂,肖邦的音乐 就是肖邦的灵魂,它是永存的。
思考:
• “然而,这里最美的是冬天…….” • 对于冬天,作者没有过多的铺陈描写,为什么却
馨香醉人的玉浆,揭示世界的无限美好,给人 以最大的精神享受 是斗争武器:“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同人“促膝谈心” 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支柱与基础
认识肖邦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 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 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 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 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9岁后流亡法国,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他的巴 黎寓所中逝世,享年39岁。临终前,他嘱托亲人将自 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安葬。

《肖邦故园》课件

《肖邦故园》课件

对作品情感及音乐要素的把握与呈现
01
作品情感的理解
通过分析肖邦作品的情感表达,如思乡之情、对祖国的热爱等,培养
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02
音乐要素的运用
掌握肖邦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如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学习如
何运用这些要素来呈现作品情感和意境。
03
演奏中的情感表达与掌控
在演奏中将肖邦作品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学会掌控自己的情
节奏变化
作品中的节奏灵活多变,有时采用复杂的复合节奏,有时则强调稳定的节拍感, 为音乐增加了动力和张力。
演奏风格表现
演奏技巧
作品需要高超的演奏技巧,如快速跑动、和弦有力、音阶流 畅等,对演奏者的手指灵活性和力度控制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
演奏风格
肖邦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演奏时要充分体 现这种风格,把握好旋律的歌唱性和情感的表达,使演奏更 具感染力。
段落解读
1 2
第一段落
作品开篇以柔和的旋律和轻柔的和声描绘出故 园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肖邦对故园的温柔回忆 。
第二段落
作品逐渐转向高潮,运用强烈的节奏和激情的 旋律表现出肖邦对故园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3
第三段落
作品以柔美的旋律和安静的和声逐渐平息,表 达出肖邦对故园的永恒怀念之情。
艺术特色
旋律优美
作品以柔和优美的旋律表现出肖邦对故园的怀念 之情。
作品背景
《肖邦故园》是肖邦在1840年代创作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它以波兰巴洛克风格为背景,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思念 之情。
这首作品是肖邦在远离祖国的巴黎所写,通过音乐表达了 他对波兰故土的怀念和热爱。
创作背景
《肖邦故园》的创作背景与肖邦的生平经历紧密相连。肖邦在1848年离开波兰, 来到巴黎生活,期间经历了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波折。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ppt精品课件27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ppt精品课件27

(6)结合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不以“肖 邦故居”而要以“肖邦故园”为题?
明确:故园比故居的意蕴更加丰富, 故园包含的内容包括故居、家乡、 祖国和精神家园,这也正是本文所 涉及到的内容。
与肖邦“促膝谈心”
肖邦钢琴协奏曲 (郎朗演奏)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肖邦故园》 ppt课件

《肖邦故园》 ppt课件
在这一节中,作为背景音乐的就是文中提及的忧伤的奏鸣曲 (《降b小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又称“葬礼进行曲”
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为什么这里的秋天却 是这样的一个悲秋?1849年10月17日,还不到四十岁的天才 ――肖邦,逝世于巴黎。四十岁,通常是一个人成熟且最具 创造力的时候,然而在人生的这个金色的季节肖邦却走到了 生命的尽头。因此这是一个我们和天才永别的季节。
肖邦的音乐
• 肖邦创作的主体是钢琴作品。主要代表 作有《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 曲》、《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德 曲》、《 降b小调奏鸣曲》,以及写于 早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 哀情,犹如他自己说的,是“远离母亲 的波兰孤儿”的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 气质,就象舒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 “埋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 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1.在此出生:无限眷恋,常探望故里。 2.青春年少:总爱坐在河边,坐在树下。 3.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专程告别。
4.1848年国外来信 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眼前浮现出了故乡的景色
5.临终前:最后一组玛祖卡舞曲出自故里,和 这片土地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本细读---品味评点
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园的四季与肖邦的音 乐结合起来的?
比喻
旭日东升时的一片 云彩
比喻
酷似一首最 温柔的曲子, 又如落在黑 白琴键上的 轻盈的速奏。
评点对话
1、请大家齐读课文第22段夏季景物描写。 2、分析本段作者所描写的景物及所用手法, 在课本对话栏空白处写下你的分析点评。
故园四季—夏
景物
引发联想(所用修辞)
呈现音乐 特征
睡莲的倒影
水面阵阵幽香
银灰、淡紫的亭亭 玉立的树干
景色有什么特点?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课件 苏教必修3

高中语文《肖邦故园》课件 苏教必修3

5.肖邦故园因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 邦故园和肖邦的音乐有什么内在联系?
点拨:文中通过描写肖邦故园的“简朴”、“ 清寒”、“简陋”来对比肖邦音乐的伟大,同时暗 示肖邦故园孕育了肖邦的音乐风格,即热切、激情 的爱国主义。而对故园的无限眷恋,恰恰能滋长肖 邦心中对祖国的感情,从而使其音乐充满了浓烈的 爱国主义情结,用文中的话说“在最早的孩提时代 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往往会反复出现在成
❖ 2、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 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
肖邦塑像
肖邦故居.jpg
肖邦故居博物馆
肖邦故居的练琴房
文本互动 一、初步感知 1.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试概括各个部分
的内容。 ①第1~2自然段:__回__顾__肖__邦__故__居_的__历__史__。__________ ②第3~8自然段:阐_释__肖__邦__故__居__以__及__它__周__围__的__环__境____ _与__艺__术__家__创__作__的__密__切__关__系__。__强__调__了__肖__邦__故__居__的__朴__素_ 、 简陋,周围景致的形、声、色的微妙变化以及它们在
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在这里,还会半自觉地, 有时则完全是不自觉地展示出儿时之国同创作成 熟时期的渊源关系”。
二、深层探究 2.作者是如何引出“肖邦故居”的?它有什么特点?波
兰人民把它作为所能享有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和各国 艺术家造访它作为人生的夙愿的原因是什么?第1自 然段的“摇篮”和第2自然段的“摇篮”含义是否一 样?(联系1~3自然段作答)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艺术家跟________他的景物之间的联系比一般人所想 像的要紧密得多。 ②1848年,当肖邦自爱丁堡给友人写信的时候,眼前兴 许也________出了故园景色。 ③后来他的双亲便迁居华沙了,但肖邦对这________之 地怀有无限的眷恋之情,经常跟他心爱的妹妹卢德维卡 一起探望故里。 ④在最早的孩提时代曾拨动过他心弦的一个旋律, ______会反复出现在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之中。 A.陶冶 浮现 出生 往往 B.熏染 涌现 出身 常常 C.陶冶 涌现 出生 常常 D.熏染 浮现 出身 往往

《肖邦敌园》别麓

《肖邦敌园》别麓

波 兰 贵 妇 人 吾斯 汀家 里 会 面 .他 们 就 音 乐 中 是 否 有 民
族 的意 识 争 执 不休 。 是 , 于 吾斯 汀 建 议 三 人分 别 演 奏 肖 邦 的 《 兰 舞 曲》 来 感 悟 音 乐 中 是 否 有 民 族 的 意 识 存 波 ,
小 调 叙 事 曲 的 开 头 几 节 : 花 园 里 那 簌 簌 的 声 响 . 是 而 正 肖邦 音 乐 中 悠 扬 的旋 律 。 丽 的 和 声 。 清
秋 天 , 乡村 婚 嫁 的 季 节 。 身 在 金 黄 的树 冠 下 , 是 置
在 。 勒是主 张“ 对 音乐” 希 绝 的作 曲 家 , 先 以严 谨 、 他 纯 熟 的技 巧 演 奏 了 《 兰 舞 曲 》 可 除 了 准 确 严 谨 , 他 什 波 , 其
么 也 没 有 。李 斯 特 知道 肖 邦这 首 曲 子 是 为被 瓜 分 了 的
和 死 亡 , 妇 女 和 儿 童 的 啼 哭 , 志 士 绝 望 的呼 叫 。 有 有 一
沙 作 响 .则 让 人 更 多 的想 到 肖邦 的忧 伤 的奏 鸣 曲 结 尾
中 令 人 难 忘 的三 重奏 , 是 肖邦 身 居 异 乡 。 系故 园 的 那 心 “ 沉 的郁 闷 ” 深 冬天 . 白雪 茫 茫 . 园里 树 木 挂 上 了水 晶般 剔 透 的 花 冰 凌 .偶 尔 会传 出银 铃 样 的清 脆 的 响声 。一 切 都 归 于
文章的最后 2—2 0 7小 节 是 终 曲 . 是最 为 华 美 的 也 乐 章 。 一 乐章 重新 回到 了 慢 板 。 为 有 了 前 面 几 个 乐 这 因 章 的呈 现 。 部 分 的语 调 更 为 抒 情 。 者 似 乎 是 漫 步 在 这 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冬天 大雪覆盖 粉妆玉琢 清新素雅
土地景色与肖邦音乐的联系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 最理想的序曲。 肖邦音乐的精神 “蔚蓝的色调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 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 调。”
三、肖邦对故土的热爱之情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肖邦对故园的无尽的爱? 经常跟他的心爱的妹妹卢德维 整 卡一起探望故里 个 青春年少的肖邦总爱坐在这小河 祖 国 边,坐在小桥旁的这棵大树下。 他从华沙来,总要走这条遍 植垂柳的普通小道 去巴黎之前的几个星期,专程 从首都来到这里跟故园告别
肖邦故园之夏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 人浮想联翩,使人回忆 起肖邦那些最成熟的作 品,尤其是黄昏时分的 景色,宛如F小调叙事 曲的开头几节;
故园四季—夏
景物
成熟馥郁
悠扬清丽
引发联想(所用修辞) 呈现音乐特征
睡莲的倒影 水面阵阵幽香 银灰、淡紫的亭亭 玉立的树干 簌簌声、芬芳的 香味
歌中的叠句 通感 船歌中的一串串 通感 琶音 f小调叙事曲开头 的几节 通感 悠扬的旋律、清丽 的和声 通感 悠扬 清丽
乡 村 的 象 征
1848年他写给友人的信的内容 临终前最后一组玛祖卡舞曲与故土有千丝万缕联系
对第12段中“流亡的文化、高度的文 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 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中的“不 凡见解” “这画面” “复杂化了”该怎么 理解? “不凡见解”是作为音乐家自己有责任
用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故乡的爱,对祖 国的爱,对侵略者的仇恨。 “这画面”是指对儿时家jiù 马厩 sù qú 夙愿 通衢 qióng jié 茕茕 孑立
qiǎn quǎn 缱 绻 lǔ 掳掠 qiāo 雪橇
chuǎn 命运多 舛
tī 玲珑 剔透
sù sù 簌簌
bì 庇护
jīng 荒诞不 经
zhì suō 窒息 婆 娑
词语解释
夙愿:一向怀有的愿望。
通衢大道:四通八达的道路。
肖邦 ①欧洲文化伟人
②他的作品为欧洲的音乐 增辉 ③使欧洲的文化放出异彩
③波兰人举行精神宴会的殿 堂
④波兰人参观游览的古迹 ⑤世界艺术家以造访该处为 荣
④既博大精深又自成一体
⑤是世界文化的不容置疑 的组成部分
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 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什么样的故 事?
文章虽然大都在描写肖邦故乡的自然 景色,但主题却在肖邦,在肖邦的音乐与 故乡、祖国的关系,在肖邦的爱国情怀。 本文通过肖邦这位伟大音乐家的成长与艺 术创作,深刻地说明祖国对于一个人的价 值。没有波兰,就没有肖邦,就没有肖邦 的音乐,波兰是肖邦音乐的灵魂。而反过 来肖邦及肖邦的音乐又成为波兰民族精神 的体现。祖国与人就具有这样双向的意义。
1939年9月27日,德国空军持续的疯狂轰炸让 华沙终成一片废墟,城中的守军被迫停止抵抗, 电台也停止了播放波兰国歌。9月28日,在华沙 向纳粹投降前的一刻,华沙电台最后播放的音乐 是所有波兰人熟悉的乐曲——肖邦的《A大调波 洛涅兹舞曲》。肖邦的波洛涅兹舞曲被视为最纯 正、最有力量的波兰人的音乐,而《A大调波洛 涅兹舞曲》则是其中最具英雄凯旋性的、最辉煌 灿烂的一首。带着骑士般的热情和勇气,高唱具 有崇高尊严的英雄赞美诗,波兰人在内心永不言 败。他们在内心深处相信“波兰人不会亡”—— 正如肖邦用他的作品向世人宣告的那样。
人们为什么会怀着景仰的心 情,来朝拜肖邦故居这座圣 地?
这美好的音乐有时也是斗争的武器;是藏 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 基础的伟大艺术具有何等不可估量的威力。 人们从小屋及肖邦音乐中获得了精神力量。
为什么舒曼把肖邦的音乐称为 “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优美精湛的音乐中蕴涵着一种 民族的精神,具有强大的号召 力、感染力,能够激发人们对 侵略者的同仇敌忾的情感
“艺术家的创作,无疑跟各自出身的环境,跟生 活周围的景色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肖邦和他的故 园之间自然也就有密切的联系。”
②课本第八节的一句话更近一步地回答了这 个问题。
“这片土地的景色正是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故园和祖国激发了肖邦的创作灵感, 是肖邦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是肖邦 音乐的生命之源。 肖邦用音乐表现了乡音、乡愁和爱 国情感,表达着自己灵魂深处对故园 的爱与眷恋。
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 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 泉”,肖邦的故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 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 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 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
四、肖邦的影响

是后世音乐创作的清流源泉 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 是斗争武器:“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同人“促膝谈心”
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支柱与基础
四、肖邦的影响
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
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 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 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尊 “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 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 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 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 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 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 界的,它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 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 后人所景仰和膜拜。
肖邦的音乐
肖邦创作的主体是钢琴作品。主要代表作
有《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 曲》、《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德 曲》、《 降b小调奏鸣曲》,以及写于早 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 犹如他自己说的,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 儿”的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气质,就象 舒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埋藏在花丛中 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 不会亡”。
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 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 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 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 埋下了伏笔。
1.请在第2、3两节中找出评价肖邦故居的句 子和肖邦,肖邦音乐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 言归纳在下面的这张表里。
肖邦故居
①波兰人最珍贵的古迹 ②波兰人朝拜的圣地
肖邦故园之冬
纯白空旷
故园四季—冬
景物
静寂孤独
呈现音乐特征
引发联想(所用修辞)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 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 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 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 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 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 “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 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 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 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缱绻:形容情投意合,难舍难分,缠绵。 命运多舛:命运不顺,不幸 荒诞不经:极不真实,不合情理。
富丽堂皇(金碧辉煌) 简朴(俭朴) 朝拜圣地(旅游胜地)博大精深 (脉搏) 历史渊源(源远流长)粉妆玉琢(淡妆浓抹、化妆 品、乔装打扮 ) 雾缭烟绕(寥寥无几)
“总感到在同您促膝谈心” 说明, 他的乐曲所描写的内容真实地反映了现 实生活,能激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似乎是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 一起”说明他的乐曲感染力特别强,更能 突出事物最美好的一面,甚至能使人感受 到 “他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
深入理解:作者是怎样将肖邦故 园的四季与其音乐结合起来的?
肖邦简介
肖邦(1810 - 1849)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 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 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 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 曲家。29岁后流亡法国,严词拒绝沙俄授予的“俄国皇帝陛下首 席钢琴家”的职位。1849年10月17日,肖邦在他的巴黎寓所中逝 世,享年39岁。临终前,他嘱托亲人将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波兰 安葬。肖邦的音乐成为波兰人的最有力量的音乐,就像“藏在花 丛中的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肖邦故园之春 春天的娇嫩色调,酷似一首最温柔的曲子,又 如落在黑白琴键上的轻盈的速奏;
五、肖邦故园的四季美景
故园四季—春
景物 引发联想(所用修辞)
娇嫩温柔 轻盈美丽
呈现音乐特征
嫩黄色的 栗树新叶
刚刚出茧的蝴蝶的娇 嫩的翅膀 比喻 旭日东升时的一片 云彩 比喻
粉红色的 日本樱花
酷似一首最 温柔的曲子, 又如落在黑 白琴键上的 轻盈的速奏。 通感
对于艺术家而言,“无论童年记忆 在当时便很重要,还是后来事件的影响
才变得重要,留在记忆中的童年生活是
最有意义的因素”。
——弗洛伊德
肖邦故园的景色究竟有何特点呢?
春天 丁香怒放
淡紫色的云霞 青翠欲滴
夏天 树木欣欣向荣
秋天 遍野金黄
雾缭烟绕
形 、 声 、 色 变 化 微 妙
朴 素 淡 雅 持 久 深 沉
“复杂化了”是指对儿时家乡所见景 物颂扬的音乐中贯注了强烈的爱国情感
对12段“由于他半世坎坷,命运多 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 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 绪所过滤而净化了”中的 “净化”该怎 么理解? 不再是描写乡村质朴之景,不仅仅 是在描写离情别绪,而是在表达一种强 烈的爱国情感。
一、赏析肖邦故园
1、华沙西北部50多公里的幽静小村-热拉 佐 瓦· 沃拉的肖邦故居 2、特点:简朴、清寒、简陋。 说明肖邦出身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 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 钢琴曲埋下了伏笔。 3、宫殿式的府第荡然无存,简朴的小屋却 永存。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