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人才回流问题研究
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
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及其治理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才的流动已经成为世界各地面临的共同问题之一。
在中国,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尤为严重。
本文将探讨西部人才流失的成因,并提出一些可能的治理措施。
一、成因分析1.经济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就业机会有限,薪酬待遇相对较低。
相比之下,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加成熟,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西部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育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实力相对较弱。
许多优秀的毕业生往往选择到东部地区就读或者工作,以获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也是西部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西部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相对保守,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缺乏吸引力。
一些年轻人渴望获取更开放多元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选择离开西部地区。
这种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差异也导致了西部人才流失的增加。
二、治理措施1.优化经济发展布局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经济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提高就业机会和薪酬待遇。
通过吸引投资,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来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人才流失的可能性。
2.增加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
建设更多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吸引优秀的教师和学者。
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鼓励更多优秀的人才留在西部地区。
3.改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政府和社会应积极改善西部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提供更多的文化和娱乐活动机会,培养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时,推动社会观念的更新和开放,构建更具吸引力的社会环境,吸引年轻人留在西部地区。
4.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为留在西部地区的人才提供更多机会和福利。
例如,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提供住房补贴、加强职业培训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可以让人才在西部地区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减少人才流失。
西部大开发的人才资源问题
方式 发展 变化 的 原 因 , 于构 成生 产 方 式 的 两 个 方 面— — 生 产 力 与 生 产 关 系 从 相 适 应 到 不 适 应 , 到 新 的 在 再
基 础 上 的 相 适 应 , 环往 复 , 循 向上 发 展 的 矛 盾 运 动 。 这 一 矛 盾 运 动 的动 力 最 终 来 自于 人 才 本 身 , 为 人 才 是 因
维普资讯
20 0 2年 第 2期
广 工 善技学 报 州 霜云商轰 塞学 白 高 工校 … 级
西 部 大 开 发 的 人 才 资 源 问 题
朱 权 宁 倩
V. l N. 3 o9 o L 2
内容提 要 实施 西部 大开 发 战 略 , 进 区域 经 济协 调 发 展 , “ 五 ” 划 的 重 点 。 综 观 全 局 , 才 是 西 促 是 十 计 人
大 开 发 的最 大 障 碍 不 是 缺 乏 资 金 和项 目 , 是 缺 乏 知 识 和 人 才 。本 文 就 人 才 资 源 在 西 部 大 开 发 中 的 重 要 意 而 义 、 部 人 才 资 源 的 现状 及 人 才 培 养 策 略 谈 一 些 看 法 。 西
一
、
西 部 大 开 发 中 人 才 的重 要 性
的。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
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报告名称: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状况调研报告报告摘要:西部地区是中国的经济腹地和发展重点区域,但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本报告通过对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 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的科技人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而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科技人才储备相对较少。
2. 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相对较少,科技人才培养体系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科技人才的需求。
3. 缺乏科技创新环境: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还不够健全,缺乏科研平台、资金支持等方面的支持。
二、问题分析:1. 人才流失严重:由于西部地区相对较少的科研机构和企业,以及相对薄弱的科技创新环境,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选择离开西部地区,到东部地区或海外发展。
2. 教育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无法满足本地区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
3. 人才引进困难:由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吸引和留住高层次的科技人才存在困难,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发展建议:1. 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建设和投入,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2. 完善创新环境: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和企业到西部地区发展。
3. 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推出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和措施,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到西部地区就业和创业。
4. 加强人才流动管理:建立科技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西部地区的流动与交流,提升整个地区的科技人才水平。
结论:西部科技人才资源开发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加大投入、优化环境和加强引进等措施,可以促进科技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论我国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原因和对策
重要的 作用。 因 此, 西部 应创新人才理念, 建立健全人才的引进和流动机制、 发展教育等手段 有效 控制人才流失, 加 强人才队 伍建设, 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
关键 词: 西部地区 人才流失 特 点 原 因 对策
人才, 是指那些具有 良好 的素质, 能够在一定的外部条件 的支持下通过 不断地取得创造性劳动成果,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 胡锦
的: 既有地方单位 , 也有中央单位 。 不只是效益差的企业人才大量外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益 好 的企业人才外流 同样严重 。 第 二, 数量大。由于改革和发展 的不平衡, 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 高级技
,
吸引人才 的软、 硬件环境建设还不够 完善等等。 三、 西部地 区人才建设 的对策 ( ~) 创新人才理念 , 创建 以人为本的人才环境 人才理念在人才环境建设 中是第 一位 的因素,决定人才环境建设的水 平。 要防止人才外流 , 西部地区应该构建和谐的人才环境, 首先要解放思想, 转变人才理念 。 让一切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 ; 让一切能够干 事创业的人才充分活跃起来 ; 让~切人才创造的成果充分活跃起来。 各级领 导必须注 重人才理念的提升 , 将人才工作放到战略和全局 的高度去谋划 。 各 有关部门单位都要确立靠制度选人、 靠机制用人的思想 , 转变‘ ‘ 论资排辈 ” 的 观念 , 确立人才资本理念, 确立及 时用人 、 人尽其才 , 才尽其 用的思想; 转变 平均主义的观念 , 确立 向重点倾斜 的思想。待遇 向人才倾斜 、 向~流业绩倾 斜, 尤其是向高级人才、 紧缺人才倾斜 。 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 不断创 新人才理念, 积极探索人才培养 、 评价、 使用 、 竞争、 流动 、 激励 、 投入 、 保障等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西部地区亟需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对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教育方面在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确保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
2.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多数是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他们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方面西部地区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导致西部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鼓励外来投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人才外流。
2.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的高薪岗位,吸引西部地区人才回流。
三、社会保障方面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
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引入民间资本,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四、政策扶持方面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扶持。
以下是几点可行的政策建议:1.制定特殊政策措施。
针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例如税收减免、土地优化利用和人才引进等,鼓励人力资源的发展。
西部人才流失问题分析
4.吸引海外人才力度 气魄不足 改革 开放以来 我国派出了大约30万人外出学 习 近年来 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以13%的速 度递增 其中多数人学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 技术和管理方法 能熟练运用西方先进仪器 和设备 又了解国内情况 是难得的优秀人 才 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实 践证明 引进一个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往 往会带动一个学科 一个专业发展 西部不 少领导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但常常说到做不 到 不敢也不能特事特办 这从客观上限制 了高层次留学人员去西部发展
的需要 中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大学 编辑/雨露
2006 .10
67
反流失的对策及建议
1.转变观念 着力于留智 而不是留 人 目前 要求西部艰苦地区用高薪 优厚 待遇留住人才是不现实的 但是西部地区
自然资源丰富 能源充足 开发前景乐观 对此 西部地区可不必拘泥于留住人才本 人 而是应着重于留智 推进人才制度的 创新 实现优势资源与优势智力的有效结 合 留智可以打破行政隶属关系 户籍管 理制度 不同所有制关系对人才的束缚 实现人才与资源等生产资料的跨地区 跨 企业 跨所有制的优化组合 既有利于发 展西部地区的社会生产力 又有利于实现 人才知识商品和技术商品的价值 所以 留智是西部地区解决人才短缺的一条有 效途径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才需求及解决途径
4 构 筑机 制 发 挥 人 才 的 最 大 . 效 用 一 是 建 立 突 出 贡献 人 才 的
整体 素 质 相对 偏 低 三 是利 用 效 率极 为 低 下 四是 流 失 现象 相 当
才理 念 一 是 从 思想 上 摆 脱 传 统 人 才 观 念 和 人 事 管 理 理 念 的 束 缚 .深刻 认 识 人 力 资源 作 为 资 本 性 资 源 的重 要 地 位 和 作用 .将 人 才 作 为 稀 缺 性 资 源 加 以 开 发 利
用 : 是 树 立 “ 人 为 本 ” 管 理 二 以 的
一
理 念 . 注人 才 的工 作 和 生 活 . 关 在 解 决 人才 住 房 待 遇 、 作 环 境 、 工 事 业 平 台等 的 同时 .注 重 情感 上 的
沟 通 和精 神 上 的 激励 .采 取 人性 化 的 激 励 措 施 : 三 是 在 充 分 发 掘
受 教 权 益 二 是 要 普 及 中等 教 育 和 中高 等 职业 教 育 .运用 多 种 形 式 和 机制 发 展 各 种类 型 的 中等 职 业 教 育 .依 靠 政 策 手段 动 员 和依 靠全社会 的力量兴 办职业教育 . 为 西 部地 区开 发 大 量 的实 用 技 术 型 人才 三 是要 发 展高 等 教育 . 改 变 专业 设 置 与 人 才培 养 和 经 济发 展、 社会 需 要 严 重脱 节 的现 象 . 优 化教育结 构和教育 资源配置 . 提 高 教 学质 量 和办 学 效 益 .尤 其要
部人 才 的 活力 。 按 照事 业 留人 、 要
复 合 型 、 用 型 专业 人 才 , 时要 应 同 通 过 发展 研 究 生 教 育 为西 部 地 区 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培养 高 素 质 的科
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战略研究3篇
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战略研究3篇人才引进指因工作需要,当地的单位录用一个外省、市的在职的,且就业至少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学历高于当地人才引进的最低要求的人才来当地就业!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战略研究,供大家参考。
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战略研究一篇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人才开发迎来了新的机遇。
可以说西部人才开发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范围的、以政府为主导、结合市场机制的进行区域人才开发的最重大的实践尝试。
1、政策扶持中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政策研究和宏观指导工作。
2000年3月,中组部召开“为西部大开发提供组织人事保证工作座谈会”,会后向中央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西部地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做好西部地区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做好西部地区干部教育培训等10点建议。
2000年底,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2001年,中组部、人事部等有关部门根据国家“十五”计划和中央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的要求,起草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树立“西部大开发,人才是关键”的观念,围绕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利用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需要,培养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工程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2004年10月,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疆干部与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有关部门还就稳定边疆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干部与人才队伍、开展中央国家机关和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干部与人才交流、积极引导和促进人才向西部地区流动、继续组织好智力支援西部地区的活动等问题进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西部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人才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年度工作目标,在研究制定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2、培训优先西部地区各省区市紧紧结合干部与人才队伍的实际,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加强西部地区人才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
西部人才流失问题的理性分析及对策
第4卷第3期2002年9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 anjing U niversity of A eronautics&A stronautics(Social Sciences) V o l.4N o.3 Sep t.2002西部人才流失问题的理性分析及对策王 虎1 曲森森2(1.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工作处,江苏南京210094;2.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4) 摘 要: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西部的发展。
造成西部人才流失的原因是多层面的,如观念落后、环境不佳、待遇偏低、事业发展空间小,等等。
应从营造投资环境,吸引优秀企业,为人才事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切实提高人才待遇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加强东西部合作,采用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注重生涯管理等方面入手打造能吸人才并留住人才的优良环境。
关键词:西部开发;人才流失;对策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129(2002)03-0033-03 中国经济学家徐逢贤历时7年,实地考察东西部30个县后,他所得出的其中几组数据十分令人关注:平均每一百人拥有科技人员,东部为18名,西部为2名;乡镇领导学历在大专以上的比例,东部占64%,西部不足20%;平均受教育时间,东部人达10年零8个月,西部人仅为3年零6个月。
据新华网陕西频道报道,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持续举办了数场人才交流大会,掀起了入世后西部人才市场招聘的一个高潮。
然而在人头攒动的招聘会场,却是许多东部发达地区的招聘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而西部一些招聘单位却鲜有问津,门可罗雀。
据统计,陕西省今年毕业的4600多名硕士学位以上的研究生,有80%择业到了东部,尤其是东南地区。
陕西还算是西部地区中较为发达的省份,在大学生们择业的视野中尚且受此礼遇,其它省份则更不必说了。
西部人才匮乏,这是不争的事实;西部建设,急需大量人才,这无庸质疑。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较好的经济基础、有利的区位优势,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此,我国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以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占据着极大的优势。
但是有了优厚的自然资源优势,不等于就有了经济优势。
如果单纯地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势必会造成中西部地区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更无法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需要更多地依靠“人”这一能动性的要素,将人才资源与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合,使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最终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持续、协调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所引起的“马太效应”的作用,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大量外流,出现了“孔雀东南飞”的现象。
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吸引人才回流成为中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能够促进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的对策,以人才促发展,最终缩小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构建和谐社会。
本文首先对人才及其作用以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差距进行了描述,明确了促进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的重要性。
为了论证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存在可行性的观点,本文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场论、目标一致论等基本理论,分析了人才与一般劳动力在流动取向方面的差异,认为人才在确定流动取向时更多地注重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通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我国中西部地区人才外流原因的分析,并结合人才流动的取向,从内因、外因入手,详细阐述了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具有可行性的原因,从而确立了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具有可行性的观点。
在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存在可行性的基础上,本文对如何使中西部地区人才回流由理论转变为现实进行了重点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包括经济对策、政策措施、人文环境举措和东中西部经济合作策略四个方面。
专家谈丨应对西北地区人才流失对策
专家谈丨应对西北地区人才流失对策文 / 王甜姜全保长期以来,自然条件恶劣、工业底子薄弱、城市化水平低等原因,影响着我国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
西北地区虽然地域辽阔,但许多地区自然条件严酷、生存条件差,适宜人类生存生活的有效空间并不广阔。
这些地区不仅难以吸引到外部资源,已有人才、劳动力的外流现象也较为严重。
“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成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出的真实写照。
2020年5月,国家出台《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出发,顺应新时代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西部地区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
在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与引进上做出了以下指导方针:支持西部地区高校“双一流”建设,加强适应西部地区发展需求的学科建设;持续推动东西部地区教育对口支援,继续实施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计划、国家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对口西部职业院校计划。
同时,促进西部高校国际人才交流,相关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向西部地区倾斜;鼓励支持部委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订单式”培养西部地区专业化人才。
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对西部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视,西部地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东部相比,仍较为落后,未能形成吸引人才的集聚效应。
西北地区人才流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许多优秀学生通过高考进入内陆各大院校,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人留到内陆就业;高校毕业生本省生源人数比例均高于在本省就业人数的比例,属于人才净流失地区;陷入“经济不发达吸引不来人才、没有人才又不能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困境;通过放宽落户条件吸引人才,虽然增加了人才的流入,但也出现了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增量人才的条件达不到用人条件需求等问题。
国内及国际经验为减少人才外流,吸引人才流入,我国其他地区以及国际上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经验:一是制定人才管理计划。
2001年法国制定了关于科技人才管理的十年计划,计划十年间更新40%的研究人才,确保具有博士学位以上人才有好的就业岗位。
西部高校人才流失现状 原因及对策研究
二、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人才招聘力度
中小企业应提高招聘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多种渠道拓宽招聘途径,如网络 招聘、校园招聘、社会招聘等。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提高招聘准确性 和成功率,确保招到合适的人才。
2、合理调整薪资待遇
企业应建立公平合理的薪资制定和调整机制,确保员工薪资与市场接轨,提 高员工满意度。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奖金、津贴、福利等措施,加大对员工的 激励力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一、中小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
1、人才招聘难度较高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经济实力限制,往往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同时,部分企业在招聘过程中缺乏科学有效的选拔机制,导致招聘到的人才与岗 位需求不匹配,造成人才浪费和企业损失。
2、薪资待遇不合理
薪资待遇是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中小企业在薪资制定方面缺乏公 平合理的标准,导致员工薪资普遍偏低,难以满足人才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此 外,企业内部的薪资调整和晋升机制不完善,也容易使员工产生不满和流失意愿。
四、总结
中小企业人才流失问题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深入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中小企业可以降低人才 流失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要与时俱进,不断市场变化 和员工需求的变
化,灵活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吸引力的增 强。
结论
总之,西部高校人才流失问题是一项严峻挑战,需要政府、高校及社会各界 共同努力解决。只有通过优化政策、加强培训、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措 施,才能有效遏制人才流失现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于西部高等教育事业, 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内容
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人才问题及对策【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行政管理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人才问题及对策一、引言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2000年提出实施的,是指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阳)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
西部大开发包括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教育的提高、人才的开发等各个方面,而重中之重就是人才的开发,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西部大开发中存在的人才问题及对策的选择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人才资源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关键。
要想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就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二是西部大开发中人才问题突出。
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相对较低、人才流失严重、为人才服务的意识不强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政策制定不足等。
三是通过对人才问题的分析可以为西部大开发提供解决的措施,从而更好的推动西部发展。
二、主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关键。
要想实现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就要千方百计使用好现有人才,采取积极措施从国内外引进人才,大力培养各类人才。
要想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推进西部的现代化,而重中之重就是要培养得出人才、留得住人才、引得进人才、用得好人才。
人才资源有助于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可弥补西部其他资源的不足、为经济增长创造条件,人才资源开发能促进西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
人力资本论是20世纪出现的最重要的经济理论之一,它的出现对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特别是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理论、家庭经济学理论等学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探讨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任务,而西部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低,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因此,西部地区应致力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制定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与完善柔性的人才流动体制,大力发展经济,提升西部综合环境的竞争力,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化。
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的落后状况。
标签:西部:人力资源:现状:对策一、搞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人力资源是世界上各种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1996年度人力资源开发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3/4是靠人力资源,只有1/4是靠资本设备。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舒尔茨早在60年代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强调人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主要源泉。
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二战后有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一些在战争中实物资本遭到巨大破坏的国家,如西德、日本都奇迹般地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阿时另外一些资源条件很差的国家和地区,如亚洲四小龙在经济起飞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认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有丰富的人力资本,这些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二、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1、人口文化素质低,文盲半文盲的比重高人力资源的质量内涵最重要的是文化素质。
而西部地区的人口从总体上来讲文化素质较低。
首先表现在其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上。
据统计,到2000年西部地区6岁及其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6.54年,与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7.62年相比,相差1.08年。
另外,2000年15歲及15岁以上的文盲人口比重全国平均水平为9.08%,东部地区为7.69%,而西部地区则高达13.15%。
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口占6岁及6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东部地区为8.19%,西部地区则高达13.94%,则7个人中就有一个不识字或识字很少。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摘要:人力资源是进行社会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资源。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越来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我国西部人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的发展,延缓了西部经济的发展。
如何开发人力资源,提高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笔者就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出发,在问题中思考,寻找出路,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从教育和卫生方面正确引导人民进入经济开发主战场,打赢西部开发这一仗。
关键字:人力资源西部地区反思出路Abshact: Human resources are the most essential and important ones to engage in social production and they play more decisive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in knowledge economy age. There are richhuman resources in rural area in west China, but the quality of human resources is low and the capital of manpower is few,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postpones the process of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west China. How to develop human resource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 the west china? 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some own view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 of the human resources in the west reg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lead the people to enter the main battle fiel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education and hygiene correctly , win this battle of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s.Key Words: Human resourc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introspection outlet面对中国版图,我国西部地区广大的土地便映入眼帘,这片土地物产丰富,自然资源丰饶。
我国西部地区人才引进问题的研究-以新疆为例
我国西部地区人才引进问题的研究-以新疆为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新疆等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问题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将以新疆为例,从需求与供给、政策与机制等多个方面探讨这一问题。
一、需求与供给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需求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需要。
西部地区的经济尚不发达,缺乏高层次、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制约作用。
2. 民族团结需要。
西部地区多民族聚居,需要有更多的跨民族背景的人才,有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共识。
3. 政治稳定需要。
西部地区属于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目前面临安全形势严峻的挑战。
引进优秀人才对于西部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 社会发展需要。
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在内的省份,多数处于欠发达状态,需要更多人才参与到社会各领域的建设。
针对以上需求,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供给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现:1. 高校、科研机构等学术领域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学科的国际交流平台、申请国际姊妹学校、深入海外高校等方式,招聘符合要求的优秀学者或科技人员到西部地区来工作。
2. 人才交流:可以通过与发达地区、国外团体机构之间的人才交流来引进人才,如实现中外联合培养、短期交流和进修等方式。
3. 政策支持: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如税收减免、人才租房、人才住房补贴等,来吸引高端人才到西部地区来工作与生活。
二、政策与机制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政策与机制的建立是人才引进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构建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新机制的前提。
1. 财政资金保障: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更多经费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引进,以实现人才引进的资金保障。
2. 优惠税收政策:通过有针对性的税收政策,降低企业和个人投资西部地区的成本和风险,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到西部地区。
3. 住房保障政策:可以通过政府购买、代建、进一步完善公共住房设施等方式,建立符合人才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从而提高西部地区的吸引力。
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
西部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提高高校办学实力的战略选择。
西部高校必须更新观念,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高层次人才管理模式与激励机制,建立教师在高校发展中主体地位的制度导向,为高层次人才建立能干“事业”的平台。
关键词:西部高校;人才流失;对策一、引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持续高速的发展。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东部与西部地区不仅在经济方面的差距拉大,而且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从高校数量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有普通高校205所,西部有55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5.4%,而到扩招当年的1999年全国有普通高校1071所,西部地区有251所,占全国普通高校的23.4%,比新中国成立初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
经过十几年发展,到2011年全国有普通高校2483所,西部地区有549所,占全国高校的22.1%,比1999年又下降了1.3百分点。
众所周知,陕西是西部高等教育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多少年来让陕西人为之自豪的是,陕西是全国的“高教大省”,高校的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无论在西部还是在全国,陕西的高等教育都处于龙头地位。
然而,从1999年开始,高校连续多年的扩招,使地处西部的陕西这个高教大省面临着挑战,东部有不少省在短短几年间其高校的数量就超过了陕西。
然而这仅仅是表面上的数量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作为“高教大省”的陕西高校因地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在高层次人才、办学经费、办学环境与条件等诸多方面受到来自东中部高校的挑战,从而导致现有高层次人才的流失,而因为工作条件和待遇方面等因素,高层次人才引进更为困难。
处于西部的龙头地位的陕西如此,其他西部地区的高校高层次人才流失问题更为严重。
应该看到,高校连续几年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得到迅速的发展,既为西部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按照国家“十二五”与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规模扩张逐步转向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而师资队伍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西部地区如何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有所作为,关键是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
浅析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治理
浅析西部大开发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治理摘要:21世纪上半叶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对推动我国的国民经济持续增加具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域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是进展西部的主力军,开发西部自己的人力资源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人力资源;开发与治理西部大开发是中共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全面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
是咱们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一起富裕而提出的一个重用的举措。
西部的人口亿人,占全国的%,西部地域自然资源专门丰硕,市场潜力庞大。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缘故我国的西部相关于中东部地域来讲还相对的掉队,可是西部丰硕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蕴藏着庞大的能量和潜力。
咱们对西部的开发需要的大量的专业人材,而用本地的人材不仅能幸免咱们外来人材的“水土不良”,而且也是扩大西部自己的造血能力的重要的举措。
一、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现状及问题(一)西部人力资源素养的现状。
西部地域又蕴藏着丰硕的人力资源,这些丰硕的人力资源是咱们进行西部大开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重要的力量。
那时咱们庞大的人力资源都是集中在我国的第一产业上,也确实是从事其他产业的很少,他们都大多是在家务农的人员。
再次,西部的这些丰硕的青壮年劳动力并无在本地就业,而是转向了东南沿海地域,去为他人做嫁衣。
而留在家乡的呢,多是小孩和老人。
这不仅有咱们西部的进展的问题,同时也有咱们劳动力的素养的问题。
同时,由于历史和自然的缘故,咱们西部地域的大部份地域的人的受教育率远低于咱们全国的水平,文盲率和半文盲率还很严峻。
(二)人力资源的机制不健全不合理。
此刻咱们西部的很多地址,在用人上仍是采纳以前的“任人为亲”的模式。
对自己的亲戚对自己的朋友重用,而很少地去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怎么样。
这在笔者的平常的了解中超级的严峻。
比如一个小小的领导,若是是自己当了领导,那自己的下属都可能全数被安排的是自己的亲戚。
而那些真的有能力的有本领的人材,却在那里的不到重用,从而发挥不了自己的才能,从而自己的公司自己的企业得不到好的进展。
2024年浅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2024年浅论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一、引言西部大开发是我国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旨在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显得尤为重要。
人力资源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从教育培训、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区域合作与人才共享等方面,对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力资源开发进行浅论。
二、教育培训与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着重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适应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高等教育也应得到加强,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此外,还应加强继续教育,提高在职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通过构建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为西部地区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三、人才引进与流动机制在西部大开发中,人才引进是提升地区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
应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西部地区工作。
同时,还应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的流动,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不仅可以缓解西部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还可以促进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因素。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注重创新创业环境的建设。
这包括提供创业政策支持、搭建创业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等。
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五、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合理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激发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手段。
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评价体系,全面评价人才的德、能、勤、绩。
同时,还应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晋升激励、荣誉激励等,使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和认可。
这不仅可以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还可以提高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西部开发中的人才问题
作者: 叶裕惠
作者机构: 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出版物刊名: 探求
摘要:一、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 面对21世纪时代发展的趋势和西部落后的现状,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必须有全新的思路,开发内容和领域要有新的转变,由过去主要开发物质转变为既开发物质又开发人才,且以开发人才为主;由过去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转变为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教育、技术、信息市场等各类要素,且以优先开发各类软要素为主。
而且,开发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的转变,开发方法由过去以计划经济和政府行为主转变以为市场导向和价值规律调节为主;开发手段由过去单纯靠有形资本投入转变为既靠有形资本投入又靠无形资本投入。
造成西部地区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原因很多,但在人才问题上与东部地区差距很大是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西部地区加快了培养人才的力度,然而,西部各种人才的总量、人均数量以及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这是从上到下的共识。
目前西部地区每万名劳动者中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仅有92人,还不到东部地区的
1/10;西部10省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国总数的9.79%。
以广西为例,由于退休、下海、调走,广西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人才回流问题研究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人才回流问题研究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解决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问题。
在这一背景下,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然而,目前西部地区人才的短缺和人才流失问题却依然存在。
因此,研究西部地区人才回流问题,对于解决西部发展的人才供给短缺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了西部地区,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为了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中国政府在2000年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
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实现全国经济繁荣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西部地区人才供给短缺问题
尽管西部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人才供给仍然相对不足。
首先,西部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匮乏,高等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
其次,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有实力和潜力的人才都选择去东部地区或者海外发展,导致了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
人才供给短缺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人才回流的重要性和机遇
人才回流是指那些曾经离开西部地区去其他地方学习、工作或者生活的人回到西部地区发展。
人才回流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人才回流可以提供西部地区所需要的各类人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次,人才回流可以带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西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人才回流还可以提升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储备,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四、挖掘人才回流潜力的策略和措施
西部地区要解决人才供给短缺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策略和措施来挖掘人才回流潜力。
首先,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西部地区的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
其次,加强与东部地区和海外高校的合作,引进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西部地区任教和研究。
此外,建立一系列的人才回流政策,如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等,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到西部地区发展。
结论:
随着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人才回流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西部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通过挖掘人才回流潜力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可以解决人才供给短缺问题,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本身的潜力和机遇也为人才回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到西部地区发展。
作为研究西部地区人才回流的一次初步探讨,本文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综上所述,人才回流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供各类人才,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带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理念,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人才回流还能提
升人力资本储备,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为了挖掘人才回流潜力,西部地区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强与东部地区和海外高校的合作,引进更多高层次人才。
此外,制定一系列人才回流政策,提供优厚待遇和福利,提供更多发展机会和平台,吸引更多人才回到西部地区发展。
通过这些策略和措施,可以解决人才供给短缺问题,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的潜力和机遇也为人才回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回到西部地区。
希望本文的初步探讨能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