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整理 精读时光:唐诗之韵

合集下载

唐之韵-盛唐诗歌

唐之韵-盛唐诗歌

第 28 首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第 28 首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第 28 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第 28 首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第 28 首
感遇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唐 之 韵
——唐诗百首鉴赏
隋末唐初 一、初唐 二、盛唐 1、边塞诗派 2、山水田园诗派 3、李白 4、杜甫 5、其他诗人
三、中唐 四、晚唐
隋末唐初 一、初唐 二、盛唐 1、边塞诗派
1、高适 2、岑参 3、其他诗人
三、中唐 四、晚唐
2、山水田园诗派 3、李白 4、杜甫 5、其他诗人
1、边塞诗派
1、高适 2、岑参 3、其他诗人
第 28 首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第 28 首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 28 首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去梦泽,波撼岳阳楼。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唐 之 韵》解说词精简版

《唐 之 韵》解说词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的诞生唐之韵是一部闪耀着中国古典文化光芒的诗集,它的诞生源于盛唐时期的灿烂文化氛围。

在盛唐时期,文化的繁荣和交流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学的兴盛。

大批的文人墨客为了追求艺术的卓越,他们追寻着最纯粹的诗意,创作出了一系列气势磅礴、有情有景的诗篇。

而唐之韵就是这个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唐之韵的特色唐之韵以其卓越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

,唐之韵的特色之一在于其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部诗集以深远的思想和精妙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唐代文人的才情和智慧,让读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

,唐之韵的特色还在于其独具一格的诗歌风格。

无论是细腻婉转的词牌,还是奇崛俊逸的骈文体,诗集中的每一首诗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不同的文人通过各自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融入诗歌,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唐之韵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深远,也为后世传统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在于对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通过对唐诗的学习和研究,后世文人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使得唐诗的传统延续并有所发展。

他们在创作过程中融入了当代的思想和情感,使得文学作品更贴近现实生活。

唐之韵的传承与发展还在于对古代文学的研究和挖掘。

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唐代文人的思考和创作方式,进一步丰富我们对古代文学的认知。

唐之韵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诗集,它记录了盛唐时期文人的智慧和才华,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唐之韵的研究和传承,我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更好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唐之韵似一束青花豪杰,永远闪耀着艺术的光芒,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显得古朴而珍贵。

让我们珍惜这份传承的文化宝藏,将其传承下去,流传千秋!。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边塞诗人(上篇)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边塞诗人(上篇)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二集独振新风第三集边塞诗人(上篇)第二集独振新风从明代开始,研究唐诗的人习惯上把唐诗分为四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初唐从唐王朝建国,即公元六一八年起,到八世纪初,即唐玄宗李隆基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将近一百年,时间跨度最大,成就却最低。

世界级大河长江,源头一样是窄窄浅浅、弯弯曲曲的,但没有这窄窄浅浅弯弯曲曲,就没有下游的浩浩荡荡滚滚滔滔。

初唐的诗坛,还在南朝追求形式美的装饰风格笼罩下,宫廷诗人不必说,就是四杰这样强烈要求转变风气的人物,诗歌风格也明显偏于华丽。

像唐太宗李世民这样叱咤风云的人物吧,唱出来的也是“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

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这种诗与南朝那些跟着皇帝起哄的诗人所作,几乎无法区分。

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文学史习惯称之为王杨卢骆。

他们主要活动于七世纪下半叶八十年代以前。

这是一批少年才子,才华横溢,精神饱满,一出场就英气勃勃;这是一批短命诗人,活得最短的王勃才二十七岁;这又是一批苦命诗人,王勃是淹死的,卢照邻是因长期瘫痪投水自尽的,骆宾王是被杀的。

他们虽然时运不济,生命多艰,但都立志要扫荡诗坛的积秽,革除陈陈相因的宫廷文学,要求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诗中塑造出一个真实的自我,改变诗歌与时代就像油花漂在水面上的关系,要叫诗歌具有激情和生气。

他们的能量虽然有限,但先声夺人,互相呼应,经过一番纵横驰骋,终于为唐诗的出场准备好了必要的布景和合适的气氛。

四杰的成就有限,又没有完全摆脱南朝绮丽文风的影响,因而颇受后人非议。

杜甫对此很是不平,曾断言指出:“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四杰中成就最高的王勃,只活了二十七岁。

他二十六岁时写的《滕王阁序》,是传诵千古的名文。

据说当时镇守南昌的都督阎某,把滕王阁修饰一新,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叫他女婿先写好一篇记述滕王阁的文章,到时候假装是即兴创作来向宾客夸耀。

宴会时,主人装模作样让在座的人写。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16-20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16-20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16-20第十一集大历诗人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七五五年,安史之乱爆发了。

这次延续了八年的战乱,使充满浪漫气质和理想主义的盛唐精神一扫而光。

叛乱虽然最后被平息下去了,但唐王朝也从此一蹶不振。

公元八世纪下半时,即大历、贞元年间的这批诗人,都是在盛唐时期度过青少年的。

正当他们乐观自信,洋溢着豪迈的气概走向生活时,却突然之间天崩地裂,日月无光。

时代绷出一脸的严峻,从社会的各个缝隙里再也找不到迎接他们的微笑了。

于是他们不得不背负着沉重的失落感,在冷漠的人情世态中,无可奈何地去寻求自己无从把握的归宿。

刘长卿算得上是大历诗人中重要的名家,他的诗多半写个人生活上的寂寞和孤独,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欣赏,笔墨简淡,耐人寻味。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听弹琴》)偶然听到弹奏古琴曲《风入松》》,因为现今人认为这是过时的曲调,不爱弹奏了,所以听了很感动,但诗人敞开想象,避实就虚,只用像劲风吹过松林发出带寒意的声音来描绘琴声,就戛然而止,此外一切都留给读者去想象。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是至今仍然活着的诗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写得非常简练的诗,标题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诗人在风雪之夜找人家借宿的一次经历。

妙就妙在诗人不说在这种风雪交加的夜晚,碰到有借宿的地方感到如何高兴,而把自己想象成远行的游子终于到家了。

日暮天寒,风狂雪大,远行人由小路指引着走在大山中。

人生不就是这样永远在奔波着么?大历诗人中能自成一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是韦应物。

他有这样一首诗: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寄李儋元锡》)这是唐诗选本必选的名篇。

这首诗有几点值得注意:第一,是语言浅切,娓娓道来,明白如话。

第二,诗的意境恬淡平和,说明诗人是名利比较淡薄的人。

第三,从身多疾病想回家隐居又舍不得俸钱,可是拿着俸钱,而自己管辖的地方内百姓还在流亡,又不能不感到惭愧,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个有良心的地方官。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九丶十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九丶十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九丶十集第九集千秋诗圣(上篇)杜甫字子美,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

唐代是中国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

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

这条分界线,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头是仰着的,看到的是无尽的蓝天、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因而心胸开阔,歌声豪放;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头是低着的,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深沟的阴暗,因而忧心忡忡,歌声凄苦。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盛唐过去以后,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痛斥祸乱,关心人民,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

【由于影响大,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

他出生在河南巩县,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

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曾“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

安史之乱中,他逃往四川避难,路过甘肃成县时,曾停留一段时间,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

他在成都住了将近四年,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也是人所熟知的。

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经湖北转入湖南,两年后死在这里,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

】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根本无法和李白相比。

五代时韦觳编选的《才调集》,选唐诗一千首,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

可见在当时,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

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得诗名赫赫,到明、清时期,他才被尊为诗圣。

杜甫死后大约半个世纪,中唐诗人元稹在一篇文章中说,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已来,未有如子美者。

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

品唐诗之韵悟国学之美作者:邹艺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18年第09期记得我还是孩童时,妈妈常带我去看望双目失明的老外祖父。

每一次去都见他躺在一张老摇椅上饶有兴味地吟唱唐诗。

听到我的声音,老外祖父便樂呵呵地叫着:“艺妹仔,快来学唐诗喽!”我赶紧乐呵呵地跑到老外公身边……每逢假日,一老一少总是亲亲热热地相依相偎,或摇头晃脑地长吟短叹,或手舞足蹈地引吭高歌……这大概就是老外祖父给我的唐诗启蒙了吧!《唐诗三百首》我有空就读,从浮光掠影到融会贯通,唐诗给了我不少人生启迪,并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帮助。

唐诗中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数不胜数,我特别喜欢李白和王维的山水诗,每当诵读《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汉江临泛》等诗时,眼前总会闪现出一幅幅水墨丹青画——或波澜壮阔,或清逸秀丽……于是我迷上了游山玩水,双休日常和丈夫兴趣盎然地带着孩子到城郊景区爬山,看瀑布,观奇景。

在空寂的山谷中,我会高歌“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何等的怡然自得!走在山脚的田埂上,片片金色的稻田中,不时惊起几只白鹭,悠然婉转鸟鸣声声,我情不自禁地唱起:“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此时再精彩的描写又岂可与诗中意境同日而语!四季轮回,唐诗的美妙无处不有:春季——“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夏季——“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秋季——“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此等娇媚、明丽,叫人既不伤春,也不悲秋,更无年华似水之感慨了。

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面对坎坷的奋力抗争,对生命的不懈追求,都真实而生动地铸进了诗的高歌之中,令我心潮澎湃,深受启发。

师范毕业,走入工作岗位时,我满脑子装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信念,立下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目标。

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我会用李白的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勉励自己。

《唐之韵》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唐之韵》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

《唐之韵》好看吗经典观后感锦集《唐之韵》是一部由康健宁执导,电影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梳理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借此机会对大家能有帮助。

《唐之韵》精选点评:●选修课看的。

选修课有一个很好较多想想的男孩子。

●篇篇锦绣,字字珠玑。

唐风遗韵,真是光焰万古长了。

●高中前一天老师给看的,令我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音乐绝美,文案用词精准又有激情(旁白读得也特好),后来一查才发现请的都是著名人士。

片尾特有意境。

“渭城朝雨浥轻尘”~~●剧情很平淡。

无高潮●最近突然想起来了,找来出来让我妹妹也看看●当年我买的哪家盗版经营商的SB碟啊。

画质那个差的。

●满满的回忆啊,当年初中语文晚自习就看这个,因为当时的老师,因为这个片子更爱散文诗新诗了。

●吕弗克老师给看的。

●高中下午自修课在屏幕上公放的东西●语文课的噩梦。

《唐之韵》观后感(一):余所恨余所恨,落花流水。

余所恨,美人薄命。

余所恨,英雄迟暮。

余所恨,诗人之短命。

使王勃、李贺能有五十载,未必无太白、少陵之成就。

使太白、少陵能有白居易、刘禹锡之高龄,文史不知添几何千古之作,有高于《将进酒》《秋兴八首》者也未可知也!余所痛恨者,天命也!余所痛恨,多少诗,多少王之涣被遗弃历史的风尘中。

余所痛恨者,广陵散绝矣。

余所痛恨者,冷月葬诗魂。

余所痛恨者,逝者如斯夫!余所痛恨者,暮年曹操吟《短歌》!人间绝唱,人间绝美。

人间几回闻?歌于斯,哭于斯。

人间之大感人至深如此?如此!《唐之韵》观后感(二):迟来十五年的评论好吧,我的评论晚了,晚了15年。

第一次看这个片子是2001年,当时我的儿子只有三岁,他每天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晚饭播放后等在电视机前在看中央十台播出的唐之韵。

那里的唐诗有很多首他都会背的,所以每次都看得兴奋不已,碰见他自己会背的诗,就跟着一起大声的背出来。

他有很多次甚至告诉我说,妈妈等我长大了,就做一个写唐诗的人。

感谢唐之韵,把中国的古典文化用唯美的画面与表现出来,而且对每一个诗人的生平经历也有介绍,这是我最近这些年来看过的最好的文化纪录片。

《唐之韵》解说

《唐之韵》解说

唐之韵有哪个王朝当得起“诗的王朝”之名呢?无论是帝王与布衣,文人雅士与贩夫走卒,抑或闺中女子与沙场男儿,都或嘹亮或低沉地歌唱着,只有唐朝才拉得出这么一支庞大的诗人队伍。

就连盗贼遇上了诗人,也礼让三分。

居然连唐朝的盗贼都是这么风雅?到今天虽然曾经伫立在长安的雄伟宫殿已然烟消云散,但这个王朝的诗却并未终结。

在今天校园里的读书声,在孩童呀呀学语的声音中,在人们悠扬的诵读声中,它们一直在延续……(图片一)让我们跟着唐诗的脚步,探寻她的踪迹。

唐代的诗歌大致分为四个时期,那就是(图片二)一、余韵唐初的诗坛,仍有着六朝时的锦色。

华丽的词藻,清婉的声韵,娇媚而又轻柔。

诗中不乏的,是华丽的高阁,满园的花树,艳妆的美人。

这是宫体诗的特点,又称“齐梁之风”。

(图片三)二、初成唐初的宫廷诗,上官仪把它发挥到了极致,甚至自成一体——上官体,这是唐朝第一个以诗人命名的诗体。

上官仪成就了宫廷诗,却也为宫廷所累,他被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

(图片四)(图片五)于是,四个天才少年意气风发地走来了。

他们的诗…………让我们带着崇敬,欣赏其中的两首代表性的诗篇(图片六、七)几十年后杜甫仍怀想着“初唐四杰”。

(图片八)……天才似乎生来就是为了经受磨难的洗礼,而四杰又格外地饱受磨难。

四人中,王勃渡海堕水,惊悸而死;卢照邻不堪忍受病痛折磨,投水而逝;骆宾王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不知下落;只有杨炯得善终。

有了四杰树起的孤高一代的旗帜,唐诗终于告别了六朝文风,真正地踏上了自己慷慨激昂的道路。

(图片九)真正廓清梁陈诗风影响的,是武后时期的陈子昂。

他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

诗如其人,在陈子昂栩栩如生的动人诗篇中,喷薄出一片忧国忧民之心。

凛然站在幽州台上的他,迎风而立,不加雕琢地吟唱出一首《登幽州台歌》,使后世的文人志士们,随之泪下,随之感慨,更为之唏嘘。

唐诗之成熟,还表现在这时产生了一种新体——律诗。

这就不能不提宋之问、沈佺期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其他题材诗中,也有一些佳作。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 第十集 千秋诗圣(下)(杜甫)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唐之韵》解说词 第十集 千秋诗圣(下)(杜甫)

《唐之韵》解说词:第十集-千秋诗圣(下)(杜甫)《唐之韵》解说词:第十集-千秋诗圣(下)(杜甫)在古代,忠君也就是爱国,而忠君爱国,就要关心人民疾苦。

杜甫的忠君爱国是真心实意的。

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家》)声时,再怎么穷途潦倒也要为百姓的疾苦呼吁,也要像葵花向日一样忠于唐王朝。

他一生,踏踏实实就是这么实践的。

《兵车行》是给杜甫后期诗作定基调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年间,即八世纪四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维持着表面繁荣的唐王朝,已经危机四伏,统治者都视若无睹,还在对土蕃进行战争。

这首诗就是写对西北边境用兵给老百姓带为的痛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尘土飞扬,哭声震天,“爷娘妻子走相送”,壮丁被征发到西北边境去送死,这是多么惊心动魄的惨景!诗人还用镜头切换的手法,把“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与“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叠映在一起,用强烈的对比,来加强刺激效果。

在小农社会里,从来都重男轻女,诗人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儿子是养老送钟的依靠,现在都战死了,自然还不如生女孩子好,嫁在近处总算还有个可指望的。

对农民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悲惨的。

在安史这乱和以后的几年混战中,杜甫描绘了一幅幅老百姓求生无望求死无门的悲惨图象,使后世能如见如闻地了解到,公元八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到门十年代末,老百姓是怎样在水深火热中翻滚,怎样命贱得跟蚂蚁一样默无声息地载进死亡。

像著名的《石壕吏》,写了诗人“暮投石壕村”,正碰上“有吏夜捉人”去充当伎子。

结果“老翁逾墙走”,总算逃脱了,剩下老妇人硬着头皮出来应付。

老妇人说,她三个儿子都当兵去了: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高一诵读篇目之《唐之韵》解说词

高一诵读篇目之《唐之韵》解说词

高一诵读篇目之二——《唐之韵——唐诗》解说词第一集千古唐诗这是陕西醴泉县的昭陵,埋在这里的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这个少年英雄,十九岁起兵反隋,骑着这昭陵六骏,手握风雷,驰骋华夏,“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建立了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大的唐王朝。

二十九岁时,他从父亲唐高祖李渊手中接过皇帝的权柄,中国历史上于是开始了令后人无限向往的贞观之治。

李氏家庭虽属汉族,但祖籍陇西,从四世纪初起就一直为少数民族所统治,到唐王朝建立,已经四百年了。

四百年,要改变一个家庭思想感情的遗传基因是绰绰有余的。

因而李氏家族成了一个深度胡化的家族。

他们又自认是古代哲学家老子李耳的后裔,因而对老庄道家十分推崇。

对魏晋南北朝以来勃兴的佛教,他们也不存任何芥蒂。

有了这样一个不带成见不存偏见的政治核心,加上国力强大,生产力的发展也达到了小农社会的最高水平,于是唐朝人信心十足,对什么都敢用微笑来接纳。

在李氏集团统治的二百九十年内,没有因文字触犯忌讳而被判罪的,更没有被杀头的,即便是讽刺了皇帝,揭了皇帝的短,也就只算小事一桩。

在封建制度下,这是唯一一个政治气氛如此宽松大度的朝代。

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黄河,以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华民族的国土。

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

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术刚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呢?唐代实行科举,进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视。

考进士要考诗赋,诗做得好就有飞黄腾达的可能,读书人谁不想到这擂台上一试身手?流风所及,连和尚、道士、妓女等稍有些文化修养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来赋诗一首,有不少人甚至还留有诗集。

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一、引言《唐之韵》是一部以唐朝为背景的文学作品,描绘了唐朝的繁荣与辉煌,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

本文将对《唐之韵》进行详细解说。

二、背景介绍1·唐朝的历史背景在唐朝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之一。

2·《唐之韵》的创作背景《唐之韵》是由著名作家张三岛创作的长篇小说,通过描写唐朝的各个方面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情感生活。

三、主要人物介绍1·唐明皇唐朝的皇帝,聪明睿智,为了国家的繁荣努力奋斗。

2·杨贵妃唐明皇的宠妃,美丽动人,与唐明皇之间有一段动人的爱情故事。

3·李白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成为了唐朝文化的瑰宝,被誉为“诗仙”。

四、故事情节1·描写唐明皇的治国策略和对内政外交的处理。

2·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曲折经历。

3·描写唐明皇的文化事业,包括诗歌、音乐、绘画等艺术的繁荣。

4·描写唐明皇的战争征讨和国家的边疆防御。

五、《唐之韵》的艺术特色1·多元化的人物形象塑造,在表现唐朝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同时,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人格特征。

2·优美的语言风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感人的对白,给读者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3·精彩的情节设置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发展,使读者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冲击。

六、本文档涉及附件1·附件1:《唐之韵》原文电子版2·附件2:《唐之韵》人物关系图示附录: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著作权是指对文学、艺术、科学及其他作品享有的权利。

2·文化遗产保护法:文化遗产保护法是保护和管理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3·景观保护法:景观保护法是保护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法律法规。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六七八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六七八集

《唐之韵——唐诗》解说词六七八集第六集山水诗人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因此也称王孟诗派。

这些诗人用开阔的胸怀,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山水风景的优美壮丽,歌咏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盛唐时期社会的安定,农民的安居乐业和时代精神的开朗乐观。

以前对山水诗评价过低,认为是远离时代的。

其实不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也是山水诗,只因为是在乱世,诗人才那么心情沉重。

那么,在太平时期,王维歌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也正符合时代的要求么!最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是王维。

据记载,王维九岁就能写诗。

像那首脍炙人口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精通音乐,擅长草书和隶书,绘画的成就尤其突出,以至宋代大诗人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以这种全面的艺术修养为基础的。

三十七岁时,王维曾出使凉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中部,途中做了一首《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当时就有人谱曲,称为《阳关三叠》,成为流传广远的送别歌词,用最普通的词组成最普通的句子,一看就懂。

但是情意又那么深长,音调又那么响亮,使人感到正是自己要说的话,只是没说出来罢了。

“谓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开元末年,也就是公元八世纪四十年代初,口蜜腹剑的奸臣李林甫开始得势,把兢兢业业治理国家的著名宰相张九龄挤出朝廷,这意味着政治局势即将发生重大的变化。

王维为了逃避可能会有的意外,就开始过一种半隐半仕的生活。

这是政治局势变化对他的影响。

其实,王维在封闭状态的生活中越陷越深,更主要的还是他自己立身处世的原则造成的。

他母亲长期奉佛,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他来说自然是不可抗拒的。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唐之韵》解说词第一章绪论一、背景介绍《唐之韵》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以唐诗为主要研究对象。

本文旨在对《唐之韵》进行详细解说,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之宝。

二、《唐之韵》的起源《唐之韵》最早是由唐代文人编纂,记录了当时唐诗的韵文特点及其用法。

后世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整理和研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版本。

此书对于研究唐代诗歌的音韵体系、韵律规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本文的结构本文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唐之韵》的主要内容解读、韵律规则解说和研究成果总结。

第二章《唐之韵》的主要内容解读一、总体概述本节对《唐之韵》的总体内容进行概述,包括韵书的篇目、作者、编纂方法等。

还将介绍每个章节的具体内容简介,以便读者能够对《唐之韵》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二、各个章节的详细解读在本节中,将详细解读《唐之韵》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如韵书的各个部分、诗歌韵律的分类和解释等。

对于特定章节中的重要内容,将进行重点阐述和分析。

第三章韵律规则解说一、唐代诗歌的韵律规律本节将重点介绍唐代诗歌的韵律规律,包括平仄、声调、韵脚等要素的解释和运用规则。

通过对《唐之韵》的解读,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唐诗的音韵特点和构成规则。

二、韵律规则在唐代诗歌中的应用在本节中,将通过具体的诗歌例子,解析《唐之韵》中的韵律规则在唐代诗歌中的应用。

包括不同韵律规则的变化和合理运用,以及其对诗歌的音韵美感的影响。

第四章研究成果总结一、对《唐之韵》的实证研究本节将对近年来针对《唐之韵》进行的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包括对韵书主要内容的验证、对唐代诗歌韵律规则的深入分析等。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读者将了解到关于《唐之韵》的最新研究动态。

二、对《唐之韵》的评价和启示本节将对《唐之韵》的价值和作用进行评价,同时探讨《唐之韵》对后世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启示。

通过对该文献的深入研究,对读者的文学素养和研究能力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结束语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唐之韵》完整文本。

《唐 之 韵》解说词范文精简版

《唐 之 韵》解说词范文精简版

《唐之韵》解说词
唐之韵解说词
引言
背景
《唐之韵》是一部由中国作曲家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

这部作品灵感来源于唐代,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化的巅峰之作。

曲目
《唐之韵》共有五个曲目,它们分别是:
1. 第一乐章:《繁华之都》
2. 第二乐章:《青山绿水》
3. 第三乐章:《星辰之夜》
4. 第四乐章:《诗词之旅》
5. 第五乐章:《皇宫往事》
每个曲目都展现了唐代的独特风貌和文化内涵。

艺术特点
《唐之韵》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古典音乐的特点,充
分展现了唐代的繁华与美丽。

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旋律优美:《唐之韵》的每一个曲目都有独特的旋律,充
满了东方的神秘与魅力。

通过音乐的起伏和流畅的旋律线条,表达
出了唐代的豪放和韵律之美。

2. 器乐协奏:作曲家在创作《唐之韵》时,注重使用各种古
典乐器进行协奏。

在曲目的过程中,传统的古乐器与现代乐器巧妙
地结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色和和声效果。

3. 文化融合:《唐之韵》通过音乐表达了唐代的文化特点,
融合了唐代的古典文学、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在作曲中,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将唐代的文化内涵透过
音乐展示给观众。

4. 情感表达:每一个曲目都表达了不同的情感状态,从喜悦到
伤感,从慷慨激昂到温柔恬静,情感跌宕起伏,触动人心。

感谢大家的阅读!。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第五集)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第五集)

二十集大型文化系列片《唐之韵》解说词(第五集)第五集吴中四士唐诗经过近百年的酝酿,终于迎来了它的鼎盛期。

盛唐诗于是挽起狂风,掀起巨浪,鼓动着磅礴于天地的雄浑,登上了中国诗坛的制高点,中国古代诗坛上这颗最红最亮最热最有吸引力的太阳升起来了。

在这段跨度最小,才只有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多少开宗立派的人物,都从时代的风云中涌现出来。

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这些称雄一世的诗人,都与诗坛上独绝千古的巨人李白比肩而立,相视而笑,以各自斑斓的色彩装点着盛唐的百花园。

贺知章、张旭、张若虚和包融,都是江浙一带人。

这一带古代属吴郡,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他们在当时也都是光芒四射,只是由于被时代的尘埃遮掩,才暗淡下来了,但除包融以外,都有一两首脍炙人口的诗。

在听盛唐诸大家的英雄交响曲和田园交响乐之前,读读这些诗人的诗,就像听小夜曲,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贺知章字季真,爱饮酒,爱聊天,爱开玩笑。

他是宰相级的大官,晚年却又忽发奇想,出家当了道士。

唐玄宗曾把绍兴这里的鉴湖一角赐给他补贴家用,他晚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由于狂放不羁,因而自称是四明狂客。

他和李白是忘年交。

李白在《对酒忆贺监》诗中说:“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李白是个狂人,而在李白眼中,贺知章也是个狂得可爱的人物,这就可以想象他的为人了。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题袁氏别业》)看到人家园子里林泉优美,尽管不相识,竟然大模大样进去玩;还声言口袋里带了买酒的钱,请主人不必为如何款待而发愁。

从这首诗就可以看出他的狂放。

他最为传诵的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回乡偶书二首》)小孩子敢“笑问客从何处来”,凑到跟前来起哄,说明诗人自己也是乐呵呵的。

他“少小离家”,“近来人事半消磨”,只剩下镜湖水还是老样子,却没有一点哀伤。

唐之韵宋之韵读书笔记

唐之韵宋之韵读书笔记

唐之韵宋之韵读书笔记这周在网上看了《唐之韵》,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教片。

它以精彩的画面、精确生动的解说,将唐代有代表性的117位诗人及代表作一一介绍给了读者。

其朗诵声情并茂,诠释独具慧眼,描绘得惟妙惟肖。

它不仅在文学的层面上对“唐诗”进行鉴赏,它更注重在文化的层面上,把“唐诗”看作一个时代的声音,在喧闹的电视屏幕上,它将让人感到一种千古幽香的书卷气,使我们领略到真正优秀的中国人的胸襟和气度。

此片在第三集讲到张若虚。

他的生平事迹都不可考,只知道是扬州人。

他只流传下两首诗,但《春江花月夜》却是古今传诵的名篇,也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一篇。

《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花摇情满江树。

诗人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唐之韵第五集概括

唐之韵第五集概括

唐之韵第五集概括
一、节目背景介绍
唐之韵第五集,以唐代诗歌为线索,为广大观众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

节目通过详实的历史背景、生动的人物描绘、优美的诗歌朗诵,让观众深入了解了唐代诗歌的繁荣与魅力。

二、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代(618-907年)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期间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和独具匠心的诗人。

从初唐时期的陈子昂、王勃等诗人,到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文学巨匠,再到中晚唐时期的李商隐、杜牧等才子,唐诗的发展历程可谓是群星璀璨。

三、唐诗的韵味特点
唐诗以其优美的韵味、丰富的意蕴、独特的风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唐诗的韵味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韵优美:唐诗注重音韵的搭配,押韵和谐,富有音乐性。

2.语言凝练:唐诗用词考究,语言精炼,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3.意境深远:唐诗擅长抒发诗人的意境,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4.情感真挚:唐诗表达诗人真挚的情感,如友情、亲情、爱情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四、唐诗中的名家名篇
唐诗中涌现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代表作。

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
送别》等,都是唐诗的瑰宝。

五、唐诗的文化价值传承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其文化价值传承至今。

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唐诗已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深入人心,传承不息。

通过唐之韵第五集,我们得以领略了唐代诗歌的韵味和魅力,深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 之 韵》解说词

唐之韵-唐朝唐朝,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和辉煌的一个时代。

它的开篇自唐高祖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唐朝,直至公元907年唐昭宗死亡为止,共经历了三百余年的时间。

唐朝时期,国力强盛,国土辽阔,经济繁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被称为“盛世”。

唐诗唐朝的文化繁荣也使得唐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

唐诗以其精炼的语言、深远的意境和多样的题材成为世人瞩目的文化瑰宝。

唐诗不拘一格,有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也有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田园诗,更有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渗透其中的诗歌作品。

无论是杜甫的豪放激昂,还是李白的豪情壮志,都成为世人所赞誉的经典之作。

唐之韵本解说词,将带您领略唐朝文化的魅力,体验唐诗的独特之处。

我们将从历史背景、文化氛围、诗歌风格等方面为您展示唐之韵。

历史背景唐朝的建立,标志着折断了隋朝长达30年的统治链条,带给中国一个全新的政权。

唐高祖李渊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良好的政策取得了统一中原的胜利。

之后,李渊的儿子李世民接续父亲的事业,开创了一个极其辉煌的时期。

唐朝立国之初,国土广阔,经济繁荣,商业贸易发达,外交交往频繁。

这样的历史背景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文化氛围唐朝被誉为“盛世”,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当时的社会对文化和艺术非常重视,文人雅士辈出,书院成为文化交流和学术活动的中心。

不论是贞观之治下的诗礼之邦,还是黄巢起义后的中兴之世,唐朝都不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他们以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为基础,创作出一幅幅优美动人的诗画。

唐诗的风格唐诗的风格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古乐府风格的骚体诗。

这种诗歌通常以抒发作者内心感情为主题,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形式,采用豪放、激昂的语言,表达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而田园诗则以描绘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除此之外,还有以写景抒怀为主的山水诗,以及以宫廷生活和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叙事诗。

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韵味,成为了唐诗的瑰宝。

唐之韵300字内容概括

唐之韵300字内容概括

唐之韵300字内容概括
唐之韵:千年古韵的回响与新解
唐朝,那个熠熠生辉的时代,以其独特的韵律与气度,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那“唐之韵”,犹如一曲华美的交响乐章,既有大气磅礴的盛世豪情,又有婉约细腻的人文关怀,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是唐诗中描绘的浪漫情境,展现了唐代生活的情感韵味;"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挥毫泼墨,以豪放不羁的诗句揭示了唐人胸怀壮志、追求自由的精神风貌。

每一首唐诗,每一段唐词,都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演绎着唐朝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和精神世界,尽显“唐之韵”的丰富多元。

穿越千年的时空隧道,“唐之韵”并未因岁月流逝而减色,反而在现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传承华夏文明,陶冶今人情操,引导我们探寻生活的深度与广度,体验人生百味。

无论是影视作品中的大唐风情再现,还是现代诗词创作对唐风的借鉴创新,都可见“唐之韵”的深远影响。

然而,“唐之韵”并非仅仅停留于诗歌辞赋之中,其内在的哲学智慧和人文精神更是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血脉里。

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情怀,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洒脱,都是“唐之韵”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

总而言之,“唐之韵”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共鸣,是一份流淌在民族血液里的历史记忆,是历代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纽带。

让我们在这悠扬的“唐之韵”中,感受那份深沉而又鲜活的历史脉动,以此砥砺前行,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之韵
说起诗歌,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

唐诗,是诗坛的最高峰。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唐诗之韵。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初唐的陈子昂以广阔的宇宙天地和沧桑的古今人事作背景,来衬托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像一声春雷,引起了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人士的共鸣,成为了诗人的集体哀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虚的这首《春江花月夜》,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形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意境。

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非边塞诗莫属,诗人们演奏着边塞英雄交响曲,展示着大唐强盛的国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诗家天子王江宁的《从军行》,展现出战士们不畏艰苦环境,轻身许国的豪情。

如果说边塞诗人是用英雄主义气概彰显盛唐气象,那么山水田园派诗人,就是用静谧的自然风光,安逸的田园生活来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大唐的气象。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这首山水诗,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终于,大唐的最强音李白横空出世了,《将进酒》是李白的名作,诗中强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奔放的气势、生动的语言,震撼了世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被尊为诗仙。

他怀着极度自信,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来到了长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他用天才之笔,写贵妃花容月貌之惊艳,自然使得龙颜大悦。

但是,赏名花、对妃子终究不是诗仙喜好。

明月见证了他的孤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他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潇洒离去。

盛唐的另外一个高峰就是杜甫。

与李白的豪放飘逸不同,杜甫的
诗沉郁顿挫,他的眼睛更多是关注民生,关注现实。

他用诗记录了安史之乱:“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诗人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现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的诗被称为“史诗”。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但是面对“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的窘境,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感动了无数人,杜甫被尊称为“诗圣”。

忧国忧民的诗人疲病交加,病逝于洞庭湖的一艘小船上。

盛唐的气象也灰飞烟灭。

唐王朝无可挽回地衰败了,但是中晚唐的诗人们,却不甘心就此沉寂,他们用才情将唐朝诗歌的余响,弹奏得比别的朝代还要响亮。

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刘禹锡等等,这中间任一个何人,在别的朝代都是一流的诗人,可是他们不幸生在了唐朝,光芒只能被掩盖,但是他们有幸生在唐朝,和初唐、盛唐的诗人们一起创造了诗歌的辉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