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可开采量名词解释
地下水 名词解释
1.起调埋深:潜水层在正常开采条件下,为保证农作物高产稳产、防止土壤沼泽盐渍化、避免土地沙化、维持生态平衡所应保持的潜水埋深
2.井群的布置:直线型布置、三角形和环形布置
3.井网的布置:梅花形井网(等边三角形)
4.地下水超采:一定地域内多年平均地下水实际开采量超过该地域的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造成地下水水位多年持续下降的现象
5.井管类型:钢管、铸铁管、石棉水泥井管、塑料井管、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井管
6.大口井的组成:井台、井筒、进水部分
7.允许开采量:指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建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水量和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生产,不发生危害性工程地质现象的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水文地质单元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8.可开采量: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供开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量。
9.地下水资源概念:地下水资源是指对人类生产与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地下水,它属于地球上水资源的一部分。
10.潜水含水层:它是指位于地面以下第一个相对稳定(连续分布)的隔水层以上并且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
11.承压含水层:它是指位于两个相对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具有静水压力的含水层。
12.降落漏斗:通常是水井中水位下降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的下降区,称为下降漏斗。
13影响半径:机井在抽水时,水位下降,井周围附近含水层的水向井内流动,形成一个以抽水井为中心的水位下降漏斗,这个水位下降漏斗的半径就叫影响半径。
14.土壤盐渍化:是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
15.土壤的碱化: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饱和度逐渐增高的过程。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薄膜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作物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 棉花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D.净灌水流量5、()宜采用畦灌。
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三)问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容有哪些?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7、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8、什么叫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有哪些基本类型?第三章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2、地下水3、灌溉设计保证率3、抗旱天数4、无坝取水(二)问答题1、灌溉水源包括哪几种类型?2、灌溉水质包括哪几方面容?3、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4、简述以河流为水源的取水方式类型。
地下水科学概论[整理版]
《地下水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
第一章地下水分布1. 地下水:分布在地下岩石空隙之中的水。
2.岩石的透水性:岩石允许水透过的能力。
3. 结合水:由于固体颗粒表面的静电作用而吸附在颗粒表面的水。
4. 重力水:重力对它的影响大于固体表面对它的吸引力,因而能在自身重力作影响下运动的那部分水。
5. ★☆毛细水:在毛细力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着细小空隙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一个毛细水带6. 支持毛细水:由于毛细力的作用,水从地下水面沿孔隙上升形成一个毛细水带,此带中的毛细水下部有地下水面支持。
7.孔角毛细水:在包气带中颗粒接点上由毛细力作用而保持的水。
8. 悬挂毛细水:由于上下弯液面毛细力的作用,在细土层会保留与地下水面不相联接的毛细水。
9. 空隙:地下岩石中没有被固体颗粒或固体骨架占据的那一部分空间。
10. 多孔介质:含有空隙的固体称为多孔介质。
11.孔隙:松散的(或未固结的)固体颗粒之间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
12.★孔隙度:某一体积的孔隙介质中孔隙体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3. ★孔隙比:某一体积孔隙介质内孔隙体积与固体颗粒体积之比14. 有效空隙:相互连通而能使水流通过的孔隙称为有效空隙。
15. 孔隙介质的比表面积:一定体积的孔隙介质中所有颗粒的总面积与孔隙介质体积之比。
16.裂隙:固结的和坚硬的岩石在成岩过程中或成岩以后由于受到一些地质营力的作用而形成的沿一定平面方向展布的空隙。
17.★裂隙率:一定体积的裂隙介质内裂隙的体积与裂隙介质体积之比。
18.溶穴:可溶的沉积岩在地下水溶蚀下产生的空洞。
19.岩溶率:一定体积的岩溶介质内溶穴的体积与岩溶介质体积之比。
20. ☆容水度:一定体积的多孔介质完全被水饱和时所能容纳的水的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
21.★持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中反抗重力而保持于岩石空隙中的水量。
22. ★☆给水度:一定体积的饱水多孔介质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的水体积与多孔介质体积之比(重力给水度:地下水位下降一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面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
灌溉排水--名词解释
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名词解释管悬着水。
力(或土壤基质势)为纵坐标,以土壤含水量为横坐标,这样的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境中能取得高产潜力的条件下为满足植株蒸腾、棵间蒸发、组成植株体所需要的水量。
组成植株体的水分只占总需水量中很微小的一部分,将此部分忽略不计,认为作物需水量就等于植株蒸腾量和棵间蒸发量之和,即所谓的“蒸发蒸腾量”。
度为12cm,表面阻力为70s/m,反射率为0.23,非常类似于表面开阔、高度一致、生长旺盛、完全遮盖地面而不缺水的绿色草地。
通常把一段时间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 C与参考作物的蒸发蒸腾量ET0之比称为作物系数。
用于关联实际作物耗水量与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的因子。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所制订的向农田灌水的方案。
包括作物播种前(或水稻栽秧前)及全生育期内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
m3/hm2或mm 表示。
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针对水资源紧与用水效率低下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
灌水量不能完全满足作物的生长发育全过程需水量的灌溉。
将有限的水科学合理(非足额)安排在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并能产生较高经济价值的水分临界期供水。
非充分灌溉不以追求传统的单产最高为目标,而是求得高效用水条件下的净效益最大或费用目标最小。
l00hm2计)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q d又称灌水模数。
常把对缺水最敏感、缺水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临界期或需水关键期。
第二章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名词解释或田间土壤的形式。
输水至末级管道上的特殊灌水器,使水和溶于水中的化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而又经常地、缓慢地湿润作物根系区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地表下土壤。
洒装置(即喷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细小的水滴,象天然降雨一样降落到地面,主要借毛细管力和重力作用渗入土壤灌溉作物的灌水方法。
mm/h表示。
6.灌水均匀度:应用灌水方法、灌水技术实施灌水后,田间灌溉水湿润作物根系土壤区的均匀程度,或者田间灌溉水---下渗---湿润作物的计划湿润土层深度---的均匀程度。
水文水资源专业术语
水文水资源的专业名词解释水资源: 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统称为水资源。
它们三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的。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淡水资源,就是指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为人类利用的河川径流量。
淡水湖泊量及可开采的地下水量。
水能资源: 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
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狭义的水能资源指河流的水能资源。
水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见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
到20世纪90年代初,河流水能是人类大规模利用的水能资源;潮汐水能也得到了较成功的利用;波浪能和海流能资源则正在进行开发研究。
流域: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分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两类。
如果地面集水区和地下集水区相重合,称为闭合流域;如果不重合,则称为非闭合流域。
平时所称的流域,一般都指地面集水区。
流域面积:亦称受水面积或集水面积。
者流域周围分水线与河口(或坝、闸址)断面之间所包围的面积,习惯上往往指地表水的集水面积,其单位以km2计。
在水文地理研究中,流域面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数据。
自然条件相似的两个或多个地区,一般是流域面积越大的地区,该地区河流的水量也越丰富。
河床:河谷中平水期水流所占据的谷底部分。
又称河槽。
河床横剖面呈一低洼的槽形。
纵剖面,在山区较陡,深槽与浅滩交替,多跌水、瀑布;平原区坡度较缓,微有起伏。
平面形态:山区河床多狭窄顺直,岸线因山嘴突出而呈犬牙交错;平原区河床多弯曲或分汊。
河床纵剖面是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
该纵剖面的发展,受河流侵蚀基准面的控制。
河流的下切面是无止境的,往往受某一基面控制,河流下切到接近这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向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河流侵蚀基准面。
影响河床纵剖面发展的因素有气候、构造、岩性及环境变迁等。
河长:指从河口到河源(河流上游最初具有表面水流形态的地点)的河道水面中心线的距离。
在工程设计上所指的河长,常是某一河段的距离。
水利专业重要名词解释
水利专业重要名词解释源自《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根据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有关文献资料。
水资源: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
水资源承载能力:指在一定的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工业、农业、社会、人民生活等),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
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的,同时,它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
各地的经济发展要根据水资源状况去确定发展什么,发展多大规模,多快的发展速度。
各地需下功夫研究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
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在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城市和工业做到零排放,一方面节水,用水量零增长,另一方面对污水处理做到零排放。
有的国家提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即水环境承载能力等于水体自净能力。
降水量:从空中降落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气凝结的露、霜等的总数量。
以mm计。
是雪、雹等应化成水的深度。
按时段统计有:以降水起止时计算的一次降水量,以一日、一月及一年计算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及年降水量。
由于降水的主要部分是雨或全部是雨,因此降水量又叫做降雨量。
一股所说某地年降雨量若干毫米,是包括了所有各种形式的降水。
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
水文工作中常需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
蒸发:水或冰雪变成水汽的一种物理过程。
在水文气象观测中,蒸发是指水分由地表的水面、土壤、植物体逸入空中的自然现象。
蒸发的水量以水层深度毫米数计。
它是气象、水文的重要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密切。
蒸发能力: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可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
水面蒸发:指水面不断向大气蒸发水分的过程。
地下水名词解释
河川径流量是指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全部水流数量,包括大气降水转化为地表水的部分,地下水出露(出渗)形成地表水的部分,并扣除沿途蒸发、河流渗漏流失的水量,其多年平均值表征了该流域从外界获得补给量的平均水平。
河川径流量往往以流域作为计算单元,计算方法包括实测法、水量平衡分析法和水文比拟法。
实测法一般采用水文站长期实测流量资料直接计算;水量平衡分析法是利用水文观测站的降水、径流和蒸发等实测资料,绘制多年平均降水量、蒸发量和径流深等值线图,内插法估算;水文比拟法主要用于短缺水文实测资料的地区,选择一个气候、下垫面条件与研究流域相似的参证流域,把参证流域的水文特征值移用于研究流域的一种方法。
河流径流量具有随降水变化而波动的特点,年内降水不均匀使其具有季节性变化,年际间也有丰水、平水、枯水年份的区别.[
、
河川基流量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即河道对地下水的排泄量
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但在一定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也会引起沼泽化、盐渍化、滑坡、地面沉降等不利自然现象。
地表水(surface water),是指存在于地壳表面,暴露于大气的水,是河流、冰川、湖泊、沼泽四种水体的总称,亦称“陆地水”。
它是人类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各国水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水利名词解释
水利名词解释水利名词解释(一)水闸工程指建在河道、湖泊、渠道、海堤上或水库岸边,具有挡水和泄(引)水功能的调整水位、控制流量的低水头水工建造物。
(二)泵站工程指由泵和其它机电设备、泵房以及进出水建造物组成,建在河道、湖泊、渠道上或水库岸边,可以将低处的水提升到所需的高度,用于排水、浇灌、城镇生活和工业供水等的水利工程。
(三)堤防工程指沿江、河、湖、海等岸边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边缘修筑的挡水建造物。
(四)农村供水工程亦称村镇供水工程,指向广阔农村的镇区、村庄等居民点和簇拥农户供水,以满足村镇居民、企事业单位日常用水需要为主的供水工程,主要包括集中式供水工程和簇拥式供水工程。
集中式供水指以村镇为单位,从水源集中取水,输水、净水通过输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集中供水点的供水系统,包括自建设施供水。
集中式供水工程为集中供水人口在20人以上,且有输配水管网的供水工程。
集中式供水工程包括城镇管网延长工程、联村工程和单村工程。
簇拥式供水工程指除集中式供水工程以外的,单户或联户为单元的供水工程。
簇拥式供水工程主要包括簇拥供水井、引泉供水、雨水集蓄供水工程和无设施供水。
(五)河道外用水河道外用水指用水户直接从水源(如河流、水库、湖泊、地下水等)提引或从供水企业输水管道中猎取并用于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水量。
(六)经济社会用水分为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和生态环境用水3大类:居民生活用水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包括农业用水(耕地浇灌用水、非耕地浇灌用水、畜禽用水)、工业用水(供水业、火核电业、高用水工业、普通工业)、建造业用水及第三产业用水(住宿和餐饮业、其他第三产业);生态环境用水包括城镇环境用水和河湖补水。
(七)毛用水量毛用水量指用水户从各种水源提引的并用于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水量,包括从取水水源到进入该用水户之前的输水损失。
对于用水户直接从河流、水库、湖泊、地下水等水源提引的水量,毛用水量按其水源取水口的水量计算;对于由供水企业供应水量的用水户,输水损失计入供水企业中,此时毛用水量等于净用水量,均按入户水表计量。
地下水利用题(考题)
地下水利用题(考题)地下水利用题一、名词解释1、潜水含水层:降落漏斗在含水层内部扩展,即随着漏斗的扩展,其渗流过水断面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2、承压含水层:承压水井的水位下降不低于含水层层顶板,其降落漏斗不在含水层内部发展,即不会产生含水层被疏干,只能形成承压水头的下降区,就是说承压含水层随着漏斗的扩展,只发生水压的变化,其渗流过水断面则是不变的。
3、降落漏斗:是水井中水位下降较大,离井越远水位下降越小,形成漏斗状的下降区,称为降落漏斗。
4、土壤的盐渍化:——是指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逐渐积累的过程。
5、土壤的碱化——是指土壤胶体上交换性钠离子的饱和度逐渐增高的过程。
二、填空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性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给水度μ、贮水系数μ*、压力(水位)传导系数a、隔水系数B等。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野外抽水试验、开采资料和动态观测资料、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量、排泄量、储存量。
7、储存量是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H.A普洛特尼可夫将地下水储量分为:静储量、动储量、调节储量和开采储量四种。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水质评价和水量评价。
11、总矿化度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ppm。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钠吸附比)、pHc、SAR*(准确的钠吸附比)、K (综合危害系数)、Ka(灌溉系数)、RSC(残余碳酸钠)、SSP(钠化率)。
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的主要方法有碱度、盐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
地下水科学概论练习题
地下水科学概论练习题一、填空题1. 地下水是存在于地下孔隙介质中的_________。
2. 地下水的运动形式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3. 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研究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方面。
4.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二、选择题A. 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岩溶水B. 浅层地下水、中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C. 饮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D. 潜水、承压水、自流水A. pH值B. 水位C. 渗透系数D. 水温A. 生活污水排放B. 工业废水排放C. 农药和化肥施用D. 地震三、判断题1. 地下水流动速度与孔隙度成正比。
()2.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3. 地下水质量标准主要依据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制定。
()四、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循环过程。
2.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3. 地下水超采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五、案例分析题某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
请你分析可能导致该地区地下水资源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六、计算题1. 已知某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为10^3 cm/s,含水层厚度为20m,地下水流速为0.5 m/d,求该含水层的渗透率。
2. 某潜水含水层面积为100 km²,水位降深为5m,给水度为0.2,求该含水层在一年内的可开采地下水量(假设一年内水位降深均匀)。
3. 已知某井的静水位深度为10m,动水位深度为15m,求该井的涌水量(假设井的半径为0.5m,渗透系数为10^4 m/s)。
七、名词解释1. 潜水2. 承压水3. 地下水动态4. 地下水脆弱性八、论述题1. 论述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分析我国地下水资源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3. 阐述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原则和技术措施。
地下水名词解释
地下水名词解释地下水是指地下岩土中的水体,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之一。
地下水是雨水、河水等降水经过土壤的渗透后进入地下,集聚在含水岩层或孔隙中所形成的水体。
以下是对地下水相关名词的解释。
1. 含水层:地下岩土中具有含水能力的岩石层或岩石体,可以储存和运动地下水。
2. 地下水位:储存在地下的水体与地下岩土之间的界面高度,通常用井水面的高度表示。
3. 地下水埋深:地下水位与地表之间的垂直距离。
4. 饮用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适宜供人们饮用的地下水。
5. 地下水源地:供水系统中的地下水水源的位置,可以是井的地点或特定的地下水区域。
6. 地下水补给:指从降水和其他水源通过渗透、渗流等方式进入地下水体的过程。
7. 地下水流:地下水在地下岩土中的移动过程,通常是由高处往低处流动。
8. 地下水文:研究地下水及其运动、分布和利用等方面的学科,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9. 地下水移动速度:地下水流动的速度,通常取决于含水岩层的渗透能力和坡度等因素。
10. 地下水补给量:指单位时间内进入地下水体的水量,主要来自降雨、河水和湖水对地下水的渗入。
11. 地下水资源量:特定区域或地底下河流、湖泊等储存的地下水总量。
12. 地下水质:地下水中含有的氧气、硫化氢、重金属等物质的浓度和性质,对地下水的利用和饮用有重要影响。
13. 地下水污染:指地下水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使地下水质量下降或无法满足饮用、农业等用水需求的现象。
14. 岩溶水:通过溶洞、裂隙等地下通道流动的地下水。
15. 地下水虹吸现象:在地下水渗流过程中,当地下含水层和渗透基岩之间的水头差过大时,会发生一种现象,即地下水在管道中形成虹吸。
16. 地下水模型:用于模拟和预测地下水流动和补给过程的数学或物理模型,可以帮助科学家和工程师研究和管理地下水资源。
以上是对地下水相关名词的解释,地下水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影响,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灌溉与管理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答案解读
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吸湿水又称吸着水。
在土壤颗粒的分子引力作用下,土颗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在其表面,成为吸湿水。
2、薄膜水薄膜水是指在水蒸汽凝结时形成的水或者是滴状液体水(重力水)离去后遗留在岩石中的水,在岩石微粒上围绕吸着水的薄膜形成较厚的薄膜水。
3、吸湿系数当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100%时,土壤的吸湿量达最大值,称为吸湿水量或吸湿系数。
4、作物需水量作物全生长期的田间耗水量称为该种作物的需水量或总需水量。
5、灌溉制度按作物需水要求和不同灌水方法制定的灌水次数、每次灌水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以及灌溉定额的总称。
6、灌水率(灌水模数)单位灌溉面积上的灌溉净流量,也称灌水模数。
(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B )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D)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作物需水量指(D)A.叶面蒸腾量B. 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 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 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5、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C)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棉花6、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C)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D.净灌水流量(三)问答题1、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主要有四种:质量百分数,以水分质量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表示;体积百分数,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体积的百分数表示,或以土壤水分体积占土壤孔隙体积的百分数表示;相对含水率,以土壤实际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表示;水层厚度,将某一土层所含的水量折算成水层厚度,以mm计。
2、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水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和数垦多少的性质。
地下水开发利用复习资料
地下水开发利用复习资料及试题一.填空题1.地下水按其埋藏条件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
2.由于水井凿入含水层的深度不同,可分为(完整井)和(非完整井)。
3.水文地质参数是(表征含水层水理特征)的定量指标。
4.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常用的水文地质参数有(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给水度)、(储水系数)、(压力(或水位)传导系数)。
5.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方法主要有( 抽水试验),(动态数据),(室内试验)。
6.以水均衡法为基础,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补给水),(排泄量和储存量)。
7.储存量是指储存在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该量可分为 (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
8.以分析补给资源为主,一般把地下水资源分为 (补给资源)和(开采资源)。
9.地下水资源最基本的三个特点是 (可恢复性)、(调蓄性)、(转化性)。
10.地下水资源评价主要任务是 (水质评价)和(水量平价)。
11总矿化的表示方法有电导率,g/L和PPM三种。
12地下水资源水质评价参数主要有SAR,PHC SAR* ,K ,K0 ,RSC, SSP.13国内外常用的地下水资源水质的评价,主要方法有盐度、碱度、矿化度法,综合危害系数法,灌溉系数法,水土综合评价法,判别公式法五种。
14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计算与评价,包括补给量计算,排泄量计算和允许开采量三个方面。
其中允许开采量计算最为重要。
15地下水资源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方法主要为单井抽水试验法,开采试验法,水均衡法及相关分析法。
16地下水流计算常用的数值方法有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FEM),边界有限差分法(FDM),有限单元法(元法(BEM),配置法(COM)和特征线法(CHM)等。
17用以集取地下水的工程建筑物的型式,综合归纳可概括为垂直系统,水平系统,联合系统和引泉工程。
18坎儿井的供水系统一般由坚井,廊道,明渠及涝坝四大部分组成。
19管井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井头,井身,进水系统和沉砂管四部分。
专门水文地质学
专门⽔⽂地质学《专门⽔⽂地质学》⼀、名词解释1)地下⽔允许开采量:是指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并在整个开采期内出⽔量不会减少,动⽔位不超过设计要求,⽔质和⽔温在允许范围之内变化,不影响已建⽔源地正常开采,不发⽣危害性环境地质问题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系统或取⽔地段开采含⽔层中可以取得的⽔量,常⽤单位为3/m d 或3/m a 。
简⾔之,允许开采量就是⽤合理的取⽔⼯程,单位时间内能从含⽔系统或取⽔地段取出来,并且不发⽣⼀切不良后果的最⼤出⽔量。
2)地下⽔系统:由边界围限的、具有统⼀⽔⼒联系的含⽔地质体,是地下⽔资源评价的基本单位,包括地下⽔含⽔系统和地下⽔流动系统。
3)抽⽔试验:通过从钻孔或⽔井中抽⽔,定量评价含⽔层富⽔性,测定含⽔层⽔⽂地质参数和判断某些⽔⽂地质条件的⼀种野外试验⼯作⽅法。
4)综合⽔⽂地质图:把区域地下⽔调查⼯作中所获得的各种⽔⽂地质现象和资料,⽤各种代表符号的⽅式,反映在按⼀定⽐例尺缩⼩的图纸上所编制的⼀种具综合内容的地质⼀⽔⽂地质图件。
5)⽔动⼒弥散系数:(D)是表征地下⽔中溶质迁移的重要⽔⽂地质参数,是表征在⼀定流速下,多孔介质对某种溶解物质弥散能⼒的参数6)地下⽔资源评价:对地下⽔资源的质量、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条件作出科学的、全⾯的分析和估计,称为地下⽔资源评价。
地下⽔资源评价包括⽔质评价和⽔量评价,⽔质评价是⽔量评价的前提,⽔量评价是地下⽔资源评价的核⼼。
7)矿床充⽔因素:矿体尤其是围岩中赋存有地下⽔的现象称矿床充⽔。
这些地下⽔及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源,在开采状态下造成矿坑的持续涌⽔。
把⽔源进⼈矿坑的途径称为充⽔通道。
⽔源与通道构成了矿床充⽔的基本条件,其他各种因素只是通过对⽔源和通道的作⽤来影响矿坑涌⽔量的⼤⼩,称为充⽔强度影响因素。
⽔源、通道、充⽔强度影响因素统称为矿床充⽔因素,它们在充⽔过程中的不同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充⽔条件。
其中,充⽔⽔源的规模、充⽔通道的导⽔性以及导致采矿后发⽣变化的采矿因素,是矿床充⽔因素分析的重点。
水文地质学试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水文地质学: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地下水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在时空上的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兴利避害,为人类服务。
2、地下水:地下水是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
二、填空题1、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
它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地下水水量和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
2、地下水的功能主要包括:资源、地质营力、致灾因子、生态环境因子、和信息载体。
三、问答题1、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答:(1)地下水赋存条件;(2)地下水资源形成条件及运动特征;(3)地下水的水质;(4)地下水动态规律;(5)地下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6)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一、名词解释:1、水文循环:发生于大气水、地表水和地壳浅表地下水之间的水文交换。
水文循环的速度较快,途径较短,转换交替比较迅速。
2、地质循环:发生于大气圈到地幔之间的水分交换3、径流:降落到地表的降水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
4、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海陆内部的循环称为小循环。
二、填空1、自然界的水循环按其循环途径长短、循环速度的快慢以及涉及圈层的范围,分为水文循环和地质循环。
2、太阳辐射和重力水循环是水文循环的一对驱动力,以蒸发、降水和径流等方式周而复始进行的。
3、主要气象要素有气温、气压、湿度、蒸发、降水。
三、问答题1、简述水文循环的驱动力及其基本循环过程?水文循环的驱动力是太阳辐射和重力。
地表水、包气带水及饱水带中浅层水通过蒸发和植物蒸腾而变为水蒸气进入大气圈。
水汽随风飘移,在适宜条件下形成降水。
落到陆地的降水,部分汇聚于江河湖沼形成地表水,部分渗入地下,部分滞留于包气带中,其余部分渗入饱水带岩石空隙之中,成为地下水。
地表水与地下水有的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圈,有的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返回海洋。
2、水循环对于保障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发展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不断转换水质得以净化。
水文水资源知识点汇总
水文水资源专业技术知识整理专题1:名词解释1.1 水文类(1)实测径流系列:(2 )天然径流系列:(3)可能蒸发: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一定的气温和环流条件下的蒸发能力,实际蒸发量是测量得到的具体数据。
(4 )最大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5)参考作物蒸发:(6)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生的原因是同期的降水量大于同期植物截留量、填洼量、雨期蒸发量及下渗量等的总和,多余出来的水量产生了地面径流。
(7)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
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
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8)释水系数: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放(或贮存)的水量。
(9)给水度: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或岩石的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
它是表征土或岩石给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10 ) 持水度:饱和岩石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1 ) 容水度:岩石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12 ) 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3 ) 感热: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4 ) 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5 ) 可能最大降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16 ) 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1 / 30下的那部分量。
也叫做有效降雨。
净雨量就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
地下水利用题库及复习资料大全
_孔隙_、坚硬岩石中的_裂隙_及可溶性岩石中的_溶隙__。
2、岩石中空隙中的液态水根据水分子受力状况可分为 结合水 、 毛细水 、
重力水 。
3、自然界水分的转化是通过水循环实现的,而在水循环过程中 降水 、 蒸 发 、 径流 是三个
主要环节,称为水分循环的三要素。
4、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间的含水层中,具有 静水压力 的重力水。如未充满水则称为 无压层
线 ,当W=0 时则为
抛物线 。
二、判断题
1、空隙度与颗粒大小无关。
(√ )
2、分选性愈差,大小愈悬殊,孔隙度愈小
(√)
3、表征岩土容水状况的水分指标,除容水度外,还有饱和度和饱和差。( √ )
4、决定地下水流向的是位置的高低。( × )
5、某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很大,故可以说该含水层的出水能力很大。( √ )
7.水平系统:是指集取地下水的主要建筑物的延伸方向与地表面平行。 8.工作透水性:是指滤水管与其相适应的含水层接触,并正常工作时的透水性。 9.开采资源:是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可
供开采的多年平均地下水量。。 10.承压水:充满于两个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并承担一定压力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11.开采资源:是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和不造成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及其他不良后果条件下
乙河处含水层厚度为: h2=50.12-10.12=39.60m
用裘布依公式求单宽流量
q K h12 h22 10 40.302 39.602
2l
2 500
=0.56m2/d
潜水位标高 H=40.14+10.52+=50.66m
x 2
农田水利学期末复习题
第一章农田水分与土壤水运动规律(一)名词解释1、吸湿水2、薄膜水3、吸湿系数4、凋萎系数5、田间持水率(二)选择题1、土壤水分中与作物关系最密切的是()A.膜状水B.毛管水C.重力水D.吸湿水2、作物因缺水而产生凋萎,当作物产生永久性凋萎时的土壤含水率称()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最大分子持水率D.凋萎系数3、吸湿水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吸湿系数B.田间持水率C.毛管持水率D.凋萎系数4、悬着毛管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之为()A.最大分子持水率B.毛管持水量C.田间持水率D.饱和含水率5、土壤吸力小于( )的那部分称为可被作物吸收利用,称为有效水。
A.1.5MPaB.2MPaC.2.5MPaD.3MPa6、由于降雨过大或降雨连绵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土壤含水量过大,形成的灾害称()A.洪灾B.涝灾C.渍灾D.洪涝灾害(三)问答题1、简述农田土壤水分的存在形式。
2、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怎样?3、简述土壤水的有效性。
4、何谓旱灾、洪灾、涝灾和渍害?5、何谓凋萎系数和田间持水率?两者各有什么用途?6、何谓SPAC?第二章灌溉用水量与灌水方法(一)名词解释1、作物需水量2、作物系数3、灌溉制度4、灌水定额5、灌溉定额6、灌水率(灌水模数)(二)选择题1、影响作物田间需水量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A.土壤B.气象C.作物D.农技措施2、作物需水量指()。
A.叶面蒸腾量B.叶面蒸腾量+深层渗漏量C.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D.叶面蒸腾量+棵间蒸发量+深层渗漏量3、以水面蒸发量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一般适用于()作物需水量的估算。
A.小麦B.玉米C.水稻D.棉花4、灌区的灌水率是指灌区()过程线。
A.单位面积用水量B.单位面积灌水定额C.单位面积上的净灌水流量D.净灌水流量5、()宜采用畦灌。
A.水稻B.小麦C.玉米D.棉花(三)问答题1、农田水分消耗的途径有哪些?2、什么是作物需水临界期?了解作物需水临界期有何意义?3、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4、何谓需水模系数?有何作用?5、什么是灌溉制度?制定灌溉制度有内容有哪些?5、制定灌溉制度有哪些方法?7、为什么要对初拟灌水模数图作必要的修正?如何修正?8、什么叫地面灌溉?地面灌溉有哪些基本类型?第三章灌溉水源与灌溉工程水利计算(一)名词解释1、水资源2、地下水3、灌溉设计保证率3、抗旱天数4、无坝取水(二)问答题1、灌溉水源包括哪几种类型?2、灌溉水质包括哪几方面内容?3、灌溉设计标准有哪两种表示方式,各适用于什么情况?4、简述以河流为水源的取水方式类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复习题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供水保证率2、退水影响范围3、水体的纳污能力4、现状水平年5、地热水资源6、用水总量7、退水影响范围8、水体的纳污能力9、退水量10、节水潜力二、填空题1、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流域内批准取水的总耗水量不得超过本流域水资源。
2、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由具有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权的或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审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4、分析范围内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分析应有针对性,要相结合,加强比较,注意对问题的原因分析。
5、水功能区划的是分析建设项目取水和退水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6、根据水功能区划与管理原则,保护区内禁止与水资源保护无关的开发活动及人为污染,原则上。
7、由于对于水力发电项目,从审批取水许可角度讲,一般并不存在所谓的,因为它一般不耗水。
8、建设项目取水合理性是从分析取水的可行性,包括取水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和水资源配置规划及管理的要求等。
9、在做现状年分析范围内供水能力和供水量分析时,地表水源工程按四种类型分别统计。
10、取水许可应当首先满足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与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11、对于具有多年调节功能的蓄水工程,水资源论证工作深度为一级时可供水量计算要求进行算,深度为二级时可进行调节计算。
12、地表水取水水源论证工作深度为一级时要求进行供水可靠性分析,给出规划水平年不同保证率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深度为二级时给出规划水平年可供水量的可靠程度。
13、计算区域可供水量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先使用小工程的水,再使用大工程的水,先使用,再使用。
14、生态需水量预测包括和两类生态环境需水量。
15、水资源论证工作程序包括准备阶段、工作大纲阶段和阶段。
16、根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流域内批准取水的总耗水量不得超过本流域水资源。
1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由具有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审查权的或流域管理机构组织有关专家和单位进行审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可开采量名词解释
地下水可开采量(Exploitable Groundwater)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致引起生态环境恶化条件下允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地下水开采量是合理地设计值,它是根据下列一些条件形成的。
农田灌溉、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长期持续供水的,在以地下水源作为供水水源时,为使这些部门用水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开发利用地下水应以补偿恢复的部分为主,这部分资源主要取决于补给量。
进行区域总体评价时,以补给总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