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研究引言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是20世纪末以来逐渐兴起并逐渐发展的一个学科领域,它将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女性主义理论相结合,探讨女性在后现代社会的地位、身份和权力关系。

这一研究领域旨在挑战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并探索女性主体性的重构与解放。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主要研究方向和对文学理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介绍和分析。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当时女性主义者开始对传统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批判,并寻求新的理论框架来解释女性的经历和问题。

与此同时,后现代主义理论也兴起,提出了对中心主义、稳定性和固定性的质疑,强调权力、身份和主体性的流动性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将这两种理论相结合,试图重新审视和重构女性主体性的概念和话语。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主要研究方向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的研究方向包括语言与话语、身份与主体性、权力与社会关系等方面。

以下将对其中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进行介绍。

语言与话语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语言是权力运作的工具,并且存在着性别化的话语结构。

她们批判男性主导的文化话语,并试图挑战和改变这种话语结构。

她们在文学、哲学和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著作中,以女性视角重新解读和重构经典作品,并探索女性话语的可能性。

身份与主体性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关注女性的身份认同和主体性,认为女性的身份建构是一个多样化的过程。

她们试图打破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批判以性别作为身份认同的唯一标准,并探索女性的身份认同与其他身份因素的交织关系。

权力与社会关系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者研究女性在后现代社会中的权力关系,关注女性的社会地位、职业发展和家庭生活等方面。

她们批判女性的结构性暴力和男性主导的权力关系,并寻求解放女性的可能途径。

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对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文学史的重新解读和经典文学作品的批评,使女性的声音和观点得以被听见和认可。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

戏剧影视文学中的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戏剧影视文学是一门独特而又充满艺术创造力的学科,它融合了文学、戏剧和影视的元素,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故事和情感,吸引着观众的注意。

在戏剧影视文学的创作和研究中,文学理论与批评方法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一些在戏剧影视文学中常见的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

一、结构主义理论结构主义理论是戏剧影视文学中常用的一种理论,它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意义。

结构主义认为作品是一个系统,由各种元素相互关联和交互作用而构成。

在戏剧影视文学中,结构主义理论可以用来分析角色关系、情节发展以及象征意义等方面。

二、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是近年来在戏剧影视文学中备受关注的一种理论,它打破了传统文学观念和语言表达方式的束缚。

后现代主义理论认为戏剧影视作品应该是多元、流动和模糊的,注重对权力、性别和身份等议题的反思。

在文学理论上,后现代主义强调了语言的重要性,并主张通过语言的玩味和多义来表达作品的意义。

三、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是关注女性在戏剧影视文学中地位和形象的一种方法。

女性主义批评方法通过分析和探讨女性角色的形象和性别意义,来揭示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歧视、压迫和解放。

在戏剧影视文学中,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于探讨和强调女性主题和视角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文化批评方法文化批评方法是对戏剧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因素进行分析和解读的方法。

它强调作品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以及作品对于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反映。

文化批评方法可以应用于戏剧影视文学中的各个方面,如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对历史事件的再现等。

通过文化批评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戏剧影视文学作品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五、心理学分析方法心理学分析方法是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读和分析戏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行为和心理状态。

通过运用心理学分析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感冲突的表达。

心理学分析方法可以从认知、情感和动机等方面对戏剧影视文学进行深入的研究。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作者:邢建昌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01期[摘要]后现代语境,既是一种看待问题方式的转变,又是与现代性语境的一种新的关系。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有赖于三个维度的彰显:首先,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文学的事实是文学理论作为一门知识得以建立和展开自身的前提和保障,而价值评判和价值追求,则体现文学理论的创造品格和人文气象。

两者的结合是文学理论知识形态的基本规定;其次,实证与思辨的统一。

实证与思辨的统一根源于作为研究方法的实证与思辨应用于文学理论知识生产过程中各自的优长与局限,实践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第三,揭示本质,慎谈规律。

关键是要对本质采取一种科学的符合对象自性的方式,而不是将本质凝固化、主义化。

文学理论还要破除对发现规律的执迷,还文学研究以地方性的、语境化了的知识叙述。

[关键词]后现代语境;事实;价值;实证;思辨;本质;规律可以从多个层面进入后现代语境。

在笔者看来,后现代语境与其说是对我们所置身的时代状况的描述,不如说是一种看待问题方式的转变。

后现代语境提供了我们进入问题的新的参照、新的框架、新的知识型。

然而,后现代语境与现代性语境又不是彼此对立、水火不容,而是呈现既彼此解构,又相互依赖的关系。

讨论后现代语境下的种种问题,不能无视它与现代性语境的张力关系。

本文提出的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正是在吸纳了现代性知识叙述的有效成分,又保持了对后现代知识叙述的自觉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事实与价值的统一西方哲学对事实与价值关系问题的思考由来已久。

然而休谟的“惊讶”却建立了一个关于事实与价值分离观念的最初的思想前提。

休谟在《人性论》里曾经谈到:“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中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通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

文学理论的当代发展与演进

文学理论的当代发展与演进

文学理论的当代发展与演进引言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解读和评价的体系化理论体系。

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发展和演进,不断丰富和拓展着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在当代社会中,随着新的科技、思想和文化的涌现,文学理论也不断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文学理论的当代发展与演进,并分析其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哲学、文化和艺术领域中出现的一种思潮,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后现代主义批判了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唯物主义观念,强调叙事的多元性、相对性和分裂性。

在文学理论中,后现代主义提出了“散文化”和“自我意识”的概念,打破了传统的文学创作和解读方式。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1. 反叙事和模糊性后现代主义强调叙事的多元性和模糊性,否认单一的真相和确定性。

这对传统的文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使人们思考文学作品中隐含的多重叙事和解读可能性。

例如,美国作家托马斯·品钦的小说《重返故乡》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使读者感到困惑和迷茫,进而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

2. 反意识形态和权威后现代主义批判了传统意识形态和权威的观念,认为它们是对个体自由和多元性的压制。

这对文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使人们更加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权力关系和政治意义。

例如,法国作家米歇尔·福柯的《监狱的诞生》揭示了权力与知识的关系,并提出了“规范化社会”的概念,引发了对现代社会中权力运作方式的深思。

3. 全球化和跨文化后现代主义强调全球化和跨文化的重要性,批判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文化霸权。

这对文学理论提出了挑战,促使人们关注非西方文化的表达和解读。

例如,印度作家阿鲁恩达蒂·罗伊的小说《好吧,不再告诉你》通过描述印度社会中的种族和阶级冲突,呼吁人们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不公正。

二、环境批评与文学理论环境批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文学理论方法,它关注文学作品与环境、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节波伏娃、肖瓦尔特、克里斯蒂娃概述20世纪中叶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转变。

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革新,消费文化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社会和文化。

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以青年、女性、少数族裔为主体的民权文化运动席卷欧美,一大批青年学者加入大学和研究机构,他们不满“富裕”社会的种种弊端,反对越南战争,抗议性别、阶级与种族歧视,向资本主义体制发起挑战。

在这样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后结构主义的诸多观念的引领下,催生了许多具有鲜明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激进思想。

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争取妇女权益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包括性别歧视、女性写作、女性阅读与女性文学史等。

关于后现代转向,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后”(post)意味着批判、超越与反思,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有某种剧烈的断裂。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源于现代主义运动的弊端和问题,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尖锐对立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是正在来临的时代的现代性,它不过是现代精神长久地、审慎地和清醒地注视自身而已。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是一种宽泛的说法,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文学理论领域的具体表现。

开始从性别、族裔、种族、文化冲突、历史真实、生态危机等层面切入文学,由此便产生了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和生态批评等文学理论流派。

理论背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争取妇女权益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包括性别歧视、女性写作、女性阅读与女性文学史等。

其代表人物有波伏娃(1908-1986)、肖瓦尔特(1941-)、克里斯蒂娃(1941—)等。

一、“第二性”法国女作家波伏娃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又译做西蒙·波娃),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艺术本质、规律和价值的理论体系。

它囊括了诸多重要的概念和名词,这些名词对于理解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对一些常见的文学理论名词进行解释。

1. 传统现实主义(Traditional Realism):传统现实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和艺术风格,它致力于真实、客观地再现日常生活。

传统现实主义笔下的人物形象常常是普通人,作品内容通常涉及社会问题,注重社会生活的真实细节。

2. 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是一种通过文字再现人类思维过程和意识流动的文学技巧。

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思想、感受和记忆,作者可以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读者带入人物的意识世界。

3.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批判和延续,强调对话性、多元性和相对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拼贴化的形式呈现,打破了传统的叙事结构,追求对真理的怀疑和对现实的反思。

4.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结构主义是一种关注文本结构和语言结构的文学理论方法。

结构主义认为文本中的意义是通过结构和符号系统来构建的,强调在文本中寻找潜在的隐喻和规律。

5. 敘事者(Narrator):敘事者是文学作品中负责讲述故事的人或人物。

敘事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敘事者,以自己的视角来讲述故事,也可以是第三人称敘事者,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来讲述故事。

6. 拟人化(Personification):拟人化是一种修辞手法,将非人物化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

通过拟人化,作家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或非生物的物体具备生命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7. 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是一种将事物转化为象征或符号来表示深层含义的文学运动。

在象征主义作品中,一些具体的形象或物体可以代表更深层的意义或情感。

8. 批评学(Criticism):批评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理论和方法。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与他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姆逊是美国当代最有影响、著述最丰富的文学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也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最富活力、最雄心勃勃、最多产和系统的实践者。

他对西方后工业时代的文化做了深入、精湛的分析,尤其是他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的描述已经成为经典。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书是人们根据他在北大演讲的讲稿整理而成。

一.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提出与界定在北大的这次演讲中,杰姆逊在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资本主义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和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

与这三个阶段对应的分别视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并把后现代主义作为晚期资本主义的主导文化形式来加以阐释。

这部著作跨越了诸多界限,从建筑、美术、音乐、文学、摄影、电影、电视等不同的领域选取了不同的作品加以分析,以感性的方式揭示后现代主义的特性。

有趣的是,杰姆逊并非单刀直入,从理论层面对后现代的概念与特质加以直接限定,而是在与现代主义的联系与比照中,在对不同作品的分析中缓缓行进,娓娓道来,既揭示了后现代与现代的区别,又显现出二者之间的深层联系,在并且揭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所发生的三个转向:二.后现代主义的文化三个转向:1. 文化大众化杰姆逊指出:在19世纪,文化还被理解为只是听高雅的音乐、欣赏绘画或看歌剧,文化仍然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方法。

到了后现代主义阶段,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后现代主义文化已经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开始与市场社会相联系,并通过日常生活本身被消费,从而出现了消费文化。

他指出后现代社会中,出现了文化工业。

文化工业打破了文化与商品的界限。

不仅商品化的形式遍布于文化之中,而且伴随着文化的彻底大众化,艺术作品及美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等也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商品。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

05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影响与意义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与颠覆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挑战传统文学
观念
01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性
后现代主义与 解构主义文学 颠覆传统文学
创作手法
02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 结构 • 强调拼贴和混杂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03
解构主义文学的特点与表现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与风格
01
解构主义文学的主题多样
• 强调个体主义和自由意志 • 探讨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 反映社会现实和文化矛盾
02
解构主义文学的风格独特
• 强调反讽和戏谑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 体现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解构主义文学的语言与修辞
解构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后现代主义与解构主义文学的比较分析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都是反传统的 文化运动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都强调多元性和不确定

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 在文学中的表现
• 反对现代主义的立场和价值观 • 质疑普遍真理和客观价值
• 强调文本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 质疑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叙事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修辞手法丰富
• 使用隐喻、象征和寓言等修辞手法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后现代多样
• 强调拼贴和混杂 • 使用非线性叙事和元小说技巧 • 融合多种文学流派和手法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技巧独特
• 创造多层次的文本结构 • 质疑传统的阅读和理解方式 • 强调读者的参与和文本的互动

符号对文学要素的颠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考察与反思

符号对文学要素的颠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考察与反思

键 何 在 ?结 合 2 0世 纪 美 学 的 语 言 论 转 向 的 学 术 背 景 可 以 探 知 , 号 学 考 察 显 然 是 解 决 此 美 学 问 符
所指 结 合 而成 的统一 体 , 德 里 达针 锋 相 对 地指 但
出二 者 之 间 的关 系远 非 和谐 对 称 。 他指 出 , 由于
题 的 理 想 途 径 。作 为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想 学 术 灵 魂 的
大 师 如雅 克 ・ 康 、 歇 尔 ・ 柯 、 兰 ・ 特 和雅 拉 米 福 罗 巴
“ 构 ”范 畴 依 赖 于 索 绪 尔 提 出 的 语 言 和 符 号 的 结
差 异 性 原则 , 语 言 符 号 的能 指 与所 指 的联结 是 即
“ 种 中 心 的 ‘ ’从 来 都 不 是 它 自 己 , 总 是 已 这 在 它
品 、 术 家 、 者 等 文 学 要 素 所 包 含 的传 统 文 学 艺 读
内 涵 正 是 在 符 号 裂 变 的 过 程 中被 消 解 的 。


( 界 ) 现 实 的 文 本 化 和 仿 像 化 — — 文 世
克 ・ 里 达 展 开理 论 的一 个 重要 举 措 是 割 裂符 号 德 与 世 界 、 指 与 所 指 的关 系 , 而 动 摇 了传 统 哲 能 从
学 和 文 学理 论 的语 言 学 基 础 。世 界 ( 实 )、 现 作
任 意 的 、 定 俗 成 的 , 号 意 义 的确 定 依 赖 于它 约 符 和 共 时 系 统 中 其 他 成 份 的 差 异 关 系 , 所 以 ,“ 结 构 ”或 中 心 本 身 也 必 定 与 其 他 符 号 一 样 , 意 义 其 在 无 休 止 的差 异 游 戏 中 被 推 移 、延 宕 和 悬 置 了 。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一、引言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产生背景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与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哲学和艺术的思潮,对于定义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然而,从文学角度出发,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关注多元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拒绝统一性和确定性的权威性观念。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非线性和混合多种文学风格的形式表达。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还包括追求游戏性、反传统和反理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一种不断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特质,突显了人类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三、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研究的高峰期。

当时,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的颠覆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这些变革使得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如托马斯·品钦的《受批评谱系》,以及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四、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拓展了文学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线性叙事被打破,碎片化的结构和多元的叙事方式成为了主流。

其次,后现代主义关注主观性和个体经验的表达,突出个体和现实的碰撞。

再次,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游戏性和阅读的主体性,引导读者参与到文学创作中。

五、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罗兰·巴特、吉尔伯特·达林和朱迪斯·巴特勒等人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六、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争议与批评虽然后现代主义研究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四个基本特征对后现代主义理论内涵的考察与对后现代主义发生时间的确定密切联系在一起。

对后现代主义发生时间的争论大致如下:艾布拉姆斯说:“后现代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的文学艺术作品。

”“’`1P97’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里则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通常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

瑞士汉斯·昆则提出了更晚的概念:“后现代主义则是指在八十年代开始的,其本身价值得到承认的,但概念尚不明确的符号。

”`2,`州’荷兰的佛克马则认为:“文学中的后现代主义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一直延伸到八十年代。

”13’`95P’法国的利奥塔认为后现代主义则是指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战争和技术科学繁荣的结果。

荷兰学者伯顿斯把后现代主义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1934一1964是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出现并内涵扩散的时期;60年代中期具有美国反文化运动的性质;60年代末后现代主义作为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叛力量具有了新的含义;1972一1976它发展成为存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70年代末期,后现代主义日益综合,“从多种后现代主义到一种后现代主义””〕`P,’-38’。

美国学者哈桑则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日期是不确定的。

至于有些理论家把后现代主义的发展一直追溯到浪漫主义,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则为我们思考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内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从以上纷繁的争论中,我们大致可以肯定,后现代主义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的一种文学思潮,即二战之后文学发展的新趋向是我们思考后现代主义理论内涵的一个重要维度。

考察后现代主义各理论家的观点,我们大致可以得出后现代主义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一、宏伟叙事的消失与深度模式的削平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经历了诸如奥斯维辛集中营事件这样巨大的悲剧之后,人们很难再相信上帝拯救人类以及真善美在与假恶丑的搏斗中始终处于不可怀疑的绝对优势,也就是说人类很难再相信自身,很难再相信思想家为人类生存所设想的各种美好而不可企及愿望的合理性,每一个人都必须重新探讨人生的终极意义,为自身存在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
【1 l】任静 生. 也谈 中菜与主食 的英译 问题 [ 冲 国翻译, J ] 余富林 . 6 】 英汉・汉英饮食菜肴词典[ . 化学工业 M】 北京:
出版 社 .0 6 20.
【 7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 室,北京市旅 游局 共同编
制. 中文菜单 英文译法【】 z. : 0 . 北京 2 8 0
【】陈宏薇 . 8 汉英翻译基础 【 . M】 上海: 上海外语教 育 出版,
T a saa it n ta s tb l ay i o i eeDih s r n ltbl ya dUn r n l a it An ls f i a i y s Chn s s e
社.9 2 19 .
【】叶 子南. 9 高级英汉翻译理 论与 实践[ . M] 北京: 清华大
学出版社, 0 . 2 1 0
【】Y 2. 音韵【 . 5 - 汉语 - M】 北京: 中华书局,0 3 20.
【0 H TM , 1 】 A I B MAS N I O .话语与译者【 . 文斌, M] 王 译. 北京:外语教 学与研究 出版社,0 5 20.
c n e t n l y s h i s u c n u g o c p o e p e so x l i h a g tln u g o c p . i i a o c p d awa su e t er o r e l g a e c n e t x r s re p an t e tr e g a e c n e t T s s a a t a h
76
Ju a o S C( o il ce c s dt n F b2 ,o. , . or lf n UE T S c i e io ) e .0 V 1 No1 aS n E i 1 O 1 2

第四章 后现代文论

第四章  后现代文论

一、后现代文论史话
西方学界对“后现代”(postmodern)之“后” (post)的理解有两种,集中体现在对“现代性” 的态度上。
第一:“后现代”是指“非现代”(not-modern), 即强调后现代要与现代的理论和文化实践、与现代的意识 形态和艺术风格彻底决裂。这个意义上的后现代显然是反 现代性的。
解构即对结构的拆解。具体来看,德里达对结 构的解构,主要采取的是颠覆二元对立的模式。
一、后现代文论史话
解构术语 “异延”(difference) “播撒” (dissemination)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 文艺理论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1.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成功,西欧各国 的革命却全部失败。西欧马克思主义者纷纷从理论上进 行反思 。 1932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文手 稿被发现并公开发表,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法西斯主义思潮猖獗,引 起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科学技术 和资本主义管理方式的发展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 阶级进行激进政治变革的希望更加渺茫,于是西方马克 思主义者更加注重从西方各种传统哲学和现代哲学中吸 取思想资源,展开对资本主义的文化批判。
2.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发展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奠基时期,即以卢卡契、 葛兰西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多元开展时期,即法 兰克福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存在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文论(以萨特等为代表)、阿尔 都塞学派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后现代时期,主要有 法兰克福的第二代领袖哈贝马斯、当代英国 新左派马克思主义的伊格尔顿、美国新马克 思主义批评家詹姆逊等。

文学理论资料之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批评后现代

文学理论资料之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批评后现代

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和批评:后现代(post-modern)据米歇尔.科勒的考察,这一术语的最早用法可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菲德理科.德.奥尼兹(1934)、达德利.费兹(1942)、阿诺德.汤因比(1947)等人的著述中,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欧文.豪和哈利.列文开始用这个术语来描述现代主义运动的令人沮丧的衰落,自此,批评论争逐渐展开。

到了70年代后期,“尽管对究竟是什么东西构成了这一领域的特征还争论不休,但‘后现代’这个术语此时已一般地适用于二次大战以来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了,这种现象预示了某种情感和态度的变化,从而使得当前成了一个‘现代之后’的时代”。

(《“后现代主义”:一种历史观念的概括》)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和斯蒂文.贝斯特说:“正如我们下面将要看到的那样,并不存在什么统一的后现代理论,甚至各种立场之间连基本的一致性也没有。

相反,通常被笼统地归并到一起的各种‘后现代’理论与后现代立场──它们彼此之间经常是冲突的──之间的差异,足以使人震惊。

在那些接受了‘后现代’或被归属为‘后现代’的理论中,对‘后现代’概念的纷乱使用以及理论上的薄弱,也同样使人震惊。

”(《后现代理论》)尽管如此,理论家们还是从不同的角度阐说或描述了后现代。

凯尔纳、贝斯特认为“后现代”这个术语不可避免地会引出“时代化”(periodization)的理解,也就是作为历史断代或历史分期的术语来理解。

他们指出,前缀“后”(post)本身就意指一种历史顺序,在此顺序中先前的事件被替代,因此在最初的例证中其功能是用作历史分期的术语(参见贝斯特、凯尔纳《后现代转向》);也就是说“所有的‘后’(post)字都是一种序列符号,表明那些事物是处在现代之后并接现代之踵而来”。

(凯尔纳、贝斯特《后现代理论》)让-弗朗索瓦.利奥塔是不赞同这种理解方式的,他说:“‘后现代’或许是一个非常糟糕的词汇,因为它表达了一种‘历史划分’的思想,然而,‘划分历史时期’仍然是一种‘古典的’或‘现代的’理想。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作者:陆扬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09期一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你不说我还大体清楚,你越说我越发糊涂的东西。

自从1979年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刊行,宣布后现代时代的到来,各路豪杰争先恐后在尝试将它定义下来。

结果无非是消解中心、消解宏大叙事、浅尝辄止、支离破粹、南辕北辙、刻舟求剑,终究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涉及文学,则更叫人迷糊。

当年美国已故批评家卡林内斯库畅销国内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最后一副面孔就是后现代主义。

这幅姗姗来迟、后来居上的新面孔,作者给它的定位是,后现代主义最早用于文学是在20 世纪40 年代,表示对T.S.艾略特等人现代主义的反动。

诗歌上它包括黑山派诗人如查尔斯·奥尔森、垮掉派如艾伦·金斯堡、“旧金山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如格里·施奈德、纽约派成员如约翰·阿什伯里。

小说上则有约翰·巴斯、托马斯·品钦、威廉·加迪斯、罗伯特·库弗等一应人众。

我们马上发现,这个名单中的不少人其实是当年现代派文学的中坚人物。

再追溯上去,塞缪尔·贝克特、詹姆斯·乔伊斯,乃至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也都当仁不让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人物。

他们原本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人物,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里,先锋也好,颓废也好,媚俗也好,他们可不都是游刃有余斡旋其中!这样来看,现代性的面孔再是形形色色,终究是在后现代主义当中殊途同归?后来居上的后现代主义,终究是将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统一了过去?我们今天大致可以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起点定位在196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结构主义会议。

虽然是时文学理论界尚不解后现代主义为何物,但是到场的10位法国明星:罗兰·巴特、德里达、拉康、吉拉德(RenéGirard)、希波利特、戈德曼(LucienGoldmann)、莫哈泽(CharlesMorazé)、普莱(GeorgesPoulet)、托多洛夫和韦尔南(J.P.Vernant),日后大都成为了后现代文论的灵感来源。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

后现代语境下文学理论知识生产的三个维度
第 3 9卷第 1 期 20 0 9年 1 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J 人
J u n l f hja gUnv ri { ma i e a dS c l ce cs o r a o ei i st Hu nt s n o i in e ) Z n e y i aS
Vo . 9 1 3 。No I .
Jn 20 a. 09
DOI 0 3 8 /.s n 1 0 —4 X. 0 9 0 . 0 :1 . 7 5 jis . 0 89 2 2 0 . 1 0 2
后现 代语 境 下文 学理 论 知识 生产 的学 院 ,河 北 石 家 庄 0 0 1 ) 河 5 0 6

根 源 于 作 为研 究方 法 的 实 证 与 思 辨 应用 于 文 学 理 论 知识 生 产 过 程 中各 自的 优 长 与 局 限 , 践 需 要 将 两 实
者 结 合 起 来 ; 三 , 示 本 质 , 谈 规律 。关 键 是 要 对 本 质 采 取 一 种 科 学 的 符 合 对 象 自性 的 方 式 , 不 是 第 揭 慎 而 将 本质 凝 固 化 、 主义 化 。文学 理 论 还 要 破 除 对 发 现规 律 的 执 迷 , 文 学 研 究 以地 方 性 的 、 境 化 了的 知 识 还 语
kn w l d lt r r t ore . Se on y, de on ta i n nd pe u a i n r i u t o e ge of ie a y he is c dl m s r to a s c l to a e n niy, whih c r s ls r m t ne d o p tng t e t t e he e u t fo he e f uti h wo og t r, f r t y r o he a e, a r s a c m e ho s, s e e rh t d

论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性的消解

论后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对文学性的消解

[ 键 词 】 后 现 代 主 义 文 艺理 论 ; 解 ; 学性 关 消 文 [ 图 分 类 号 】10 中 26 [ 献标 识 码 】 文 A [ 章 编 号 】1 0 — 5 0( 0 9) 1 O 1 - 3 文 0 9 9 3 2 0 0 一 O 5- O
艾 布 拉 姆 斯 在 《 与灯 》 提 出文 学 四要 素 : 里 达 为 代 表 的后 结 构 主 义 则 进 一 步 区 分 能 指 和 所 镜 中 世 界 , 品 , 术 家 , 者 。 但 在 后 现 代 文 论 思 潮 的 冲 指 索 绪 尔 认 为 符 号 是 由 一 个 能 指 和 一 个 所 指 结 合 作 艺 读 击 下 . 学 四 要 素 所 包 含 的 传 统 文 学 观 念 遭 到 彻 底 而 成 的 统 一 体 . 德 里 达 针 锋 相 对 地 指 出 二 者 之 间 文 但 的 颠 覆 , 发 了 文 学 性 危 机 。 这 一 文 学 性 被 消 解 和 的 关 系 远 非 和 谐 对 称 。 他 指 出 . 于 “ 构 ” 畴 依 引 由 结 范 即 颠 覆 的 过 程 何 以 发 生 ?梳 理 问 题 的 关 键 何 在 ?结 合 赖 于 索 绪 尔 提 出 的 语 言 和 符 号 的 差 异 性 原 则 . 语 2 世 纪 美 学 的 语 言 论 转 向 的 学 术 背 景 可 以 探 知 . 言 符 号 的 能 指 与 所 指 的 联 结 是 任 意 的 、 约 定 俗 成 O 符 符 号 学 考 察 显 然 是 解 决 此 美 学 问 题 的 理 想 途 径 。 的 . 号 意 义 的 确 定 依 赖 于 它 和 共 时 系 统 中 其 他 成 作 为 后 现 代 主 义 思 想 学 术 灵 魂 的 大 师 如 雅 克 . 康 、 分 的 差 异 关 系 . 以 . 结 构 ” 中 心 本 身 也 必 定 与 拉 所 “ 或 其 米 歇 尔 . 柯 、 罗 兰 . 特 和 雅 克 . 里 达 展 开 理 论 其 他 符 号 一 样 . 意 义 在 无 休 止 的差 异 游 戏 中被 推 福 巴 德 延 “ 在 从 的 一 个 重 要 举 措 是 割 裂 符 号 与 世 界 、 指 与 所 指 的 移 、 宕 和 悬 置 了 , 这 种 中 心 的 ‘ ’ 来 都 不 是 它 能 关 系 . 而 动 摇 了 传 统 哲 学 和 文 学 理 论 的 语 言 学 基 自 己 . 总 是 已经 被 逐 出到 它 自身 以外 的 替 代 者 身 从 它 础 。 世 界 ( 实 ) 作 品 , 术 家 , 者 等 文 学 要 素 所 上 去 了 。 ”19 里 达 认 为 语 言 符 号 完 全 自 我 指 涉 . 现 , 艺 读 [4德 1 2 包 含 的 传 统 文 学 内 涵 正 是 在 符 号 裂 变 的 过 程 中 被 沉 湎 于 “ 指 的 游 戏 ” 不 但 消 解 了 的 索 绪 尔 的 能 能 . 消解 的。 指 一 指 、 语 一 言 深 度 模 式 , 削 解 了 亚 里 士 多 所 言 语 也

文学中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

文学中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

文学中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文学是一种通过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自古至今,文学一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演变和发展。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不同的作家和学者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用来探讨和解释文学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文学流派和文学理论。

第一部分:现实主义文学流派与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是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潮流。

它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通过具体的社会事实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类命运。

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美国的马克·吐温。

自然主义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的延伸和发展,它更加强调自然科学的观察和研究方法。

自然主义文学关注人类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生存和命运,通过描写人类的本能和欲望来展现人类的局限和悲剧。

著名的自然主义作家有法国的左拉和美国的杰克·伦敦。

第二部分:浪漫主义文学流派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潮流。

它强调个人的情感和想象力,追求超越现实世界的理想和梦幻。

浪漫主义文学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状态,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有英国的拜伦和德国的歌德。

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是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潮流。

它拒绝传统的文学形式和规范,试图打破常规,挑战读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的体验和个人的情感表达,著名的现代主义作家有美国的欧内斯特·海明威和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

第三部分:形式主义文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是20世纪初期在俄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

形式主义关注文学作品的形式和艺术构造,通过对诗歌和小说等文学形式的研究来探讨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形式主义理论强调作品的内在结构和语言的表达方式,著名的形式主义学者有俄国的克罗泡特金和托马斯·托德斯。

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国内研究考察

琳达·哈琴的后现代文学理论国内研究考察
内相 关 研 究 所 取 得 的成 绩 和 存 在 的 不 足 , 分 析 哈 琴 带 给 我 并
们 的启示 。
二 、 介 和 传 播 过 程 译
比如 没能 区别 出“ 摹仿” “ 和 戏仿 ” 间的不 同。3 之 -
19 9 4年 , 赵伐 和郭 昌瑜合作 翻译 了哈琴 的《 加拿大后 现 代主义——加 拿大现代 英语 小说研究》 一书。这是第一部 以 完整面貌 出现的哈琴重要 著作 。该书是 一部 研究 加拿 大后 现代文学的批评专 著 , 展示 了哈琴 的后现代 理论在实 践上 的
者大众。 L 这场文化 转移 的深 层原 因暂且 不论 , ”l 我们 所 关 心的是 , 哈琴 正是 乘着 这股新的西学东渐之潮进人大陆 学者 视野 的。早在 19 90年之 前王 宁就和哈琴 有过 书信往来 , 讨 论 了后现代 主义思 潮的地域 疆界 问题 。哈琴 在 当时还认 为 后现代 主义“ 是一种西方 的模式”2。 L J

哈琴对 国际文学理论发展所做出的最大贡献 当属她 的后
现代 主义诗学思想。依据她在 后现代 主义建 筑领域 所得 到
的启 发为理论模型 , 再加上她从后结构主义和新历史 主义思 潮中汲取的营养 , 哈琴对整个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做 出了深 刻而又独特 的理论 阐释 。她对 历史书写 元小说 ( s r ga Hioi r. t o
piM t co , h e ffn也有编史元小说或历史编纂元小说等译 法 ) c a i i
的分析 与界定 、 对元小说 的叙事悖论 的揭示 、 当代文 化实 对
践 中 随处 可 见 的 反讽 和戏 仿 手 法 的积 极 辩 护 、 以及 对 后 现 代
19 9 2年 , 在王岳川先生和尚水 先生合编 的《 后现代 主义

《西方文学理论》 术语解释 18.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17.1-互文性

《西方文学理论》 术语解释 18.第十七章 后现代主义文论 17.1-互文性

术语解释库
第十七章后现代主义文论
==================================================================
互文性
在?符号学?中,通过阐释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克里斯蒂娃率先提出了“互文性〞概念。

巴赫金曾经指出:“任何一篇文本的写成都如同一幅语录彩图的拼成,任何一篇文本都吸收和转换了别的文本。

〞这种文本之间相互交错、彼此依赖的特性就是所谓的“互文性〞。

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运用、吸收和转化,从一个文本中抽取的语义成分,总是超越此文本而指向先前其他的文本。

这些文本将现在的话语置入了其不可分割的更大社会—历史文本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现代文学理论
在当代文学领域中,后现代文学理论是一种引人注目且备受争议的思潮。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文学理论的起源、主要理论观点以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后现代文学理论的起源
后现代文学理论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这一时期的文学界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学现象,包括实验性作品、毁灭性的叙事结构以及对传统文学形式的颠覆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者们开始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提出质疑,进而形成了后现代文学理论。

二、后现代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1. 文化相对论:后现代理论认为文化是相对的,不存在固定的真理和价值标准。

因此,后现代文学强调多元性和相对性,试图解构和拓展传统文学的框架,探索更多样化的文化形式。

2. 解构主义:后现代理论主张通过解构文本中的二元对立,达到揭示隐藏含义的目的。

解构主义强调语言和符号之间的关系,赋予文学作品更多的可能性。

3. 叙事结构的颠覆:后现代文学常常采取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形式,打破传统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以探索更富创造性和多元化的叙事方式。

三、后现代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后现代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其中的几个
方面:
1. 反传统:后现代文学挑战传统文学的规范和结构,鼓励作家打破
常规,从而创作出更具创新性和多样性的作品。

2. 语言和符号的多样化运用:后现代文学追求通过语言和符号的多
样化运用反映复杂的人类经验。

作家们可以通过断裂、重叠和隐喻等
手法,创造出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3. 反历史线性观:后现代文学抵制线性的历史叙事,主张以非线性、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历史的片段,呼应个体和团体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

总结:
后现代文学理论通过质疑传统的文学观念,提倡多样化和相对性,
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导作家们更加关注个体
的感受和现实的多元性,创造了更具有创新性和多样性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种具有革新性的文学思潮,后现代文学理论在当代文学领域中
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