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主义文论

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节波伏娃、肖瓦尔特、克里斯蒂娃概述20世纪中叶以来,整个世界发生了深刻转变。

后工业社会的到来,科学技术的革新,消费文化的形成,极大地改变了西方社会和文化。

第三世界国家反帝、反殖民和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以青年、女性、少数族裔为主体的民权文化运动席卷欧美,一大批青年学者加入大学和研究机构,他们不满“富裕”社会的种种弊端,反对越南战争,抗议性别、阶级与种族歧视,向资本主义体制发起挑战。

在这样的条件下,尤其是在后结构主义的诸多观念的引领下,催生了许多具有鲜明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激进思想。

这就是所谓的“后现代转向”。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争取妇女权益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包括性别歧视、女性写作、女性阅读与女性文学史等。

关于后现代转向,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一种观点认为,“后”(post)意味着批判、超越与反思,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有某种剧烈的断裂。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源于现代主义运动的弊端和问题,所以后现代主义是与现代主义尖锐对立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是正在来临的时代的现代性,它不过是现代精神长久地、审慎地和清醒地注视自身而已。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是一种宽泛的说法,是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一部分,是后现代主义理论在文学理论领域的具体表现。

开始从性别、族裔、种族、文化冲突、历史真实、生态危机等层面切入文学,由此便产生了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文化研究和生态批评等文学理论流派。

理论背景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争取妇女权益的女性主义运动,这一理论的研究主题包括性别歧视、女性写作、女性阅读与女性文学史等。

其代表人物有波伏娃(1908-1986)、肖瓦尔特(1941-)、克里斯蒂娃(1941—)等。

一、“第二性”法国女作家波伏娃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 ,又译做西蒙·波娃),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规范和结构进行颠覆和重构,强调个体感知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主张紧扣现实、反映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文学形式。

它对传统文学规范进行挑战,拒绝线性故事叙述,而是采用碎片化、拼贴化的手法,破坏了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连续性。

二、主要特征1. 语言实验:后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语言的约束,采用流畅的句子、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创新的语言形式,旨在通过语言呈现复杂的现代社会和人类经验。

2. 反叙事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传统线性故事叙述,倾向于以非线性、循环、多线索的方式组织故事,使读者对时间、空间和情节的认知产生迷惑和混乱。

3. 混沌和矛盾:后现代主义文学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混乱和矛盾。

它以多元的视角和观点揭示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探讨现代性与传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

4. 元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将幻觉、梦境和现实融为一体,使人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模糊性和无常性,进而质问现实和真实的界限。

5. 反正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反叛的姿态,对权威和传统进行关切和反思,重新建构文学的制度与规范。

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使作家们更加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也让读者对文学的理解和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和结构复杂性,读者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解码才能理解作品的内涵。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批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作家。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突破传统文学的边界,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实验、反叙事性、混沌和矛盾、元现实主义以及对正统的反叛,成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文学领域的重要流派。

它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和艺术理论流派,涉及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产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试图理解和解释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主题,同时也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和术语包括:脱离线性叙事、拒绝大故事和大理论、重视语言和符号的玩弄、对现实和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权威和权力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文论认为现代主义的探索和实验已经走到尽头,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和批判,试图挑战现有的文学和艺术形式和观念,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可能性。

在后现代主义文论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包括:超验现实主义、模拟现实、断裂、混杂、伦理关怀、超文本、去中心化、多重视角、多重叙事、游戏性等等。

这些名词都是用来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特征和主题。

例如,超验现实主义指的是在文学和艺术中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模拟现实则是指模拟和模仿现实的方式等等。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出现对于理解和解释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语言来分析后现代主义作品,还帮助我们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通过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后现代主义作品,并深入思考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和挑
战。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在今天的文论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最常见的一个术语。

由于它包括了从麦当娜到元叙述、从后福特主义到色情小说的几乎一切事物,所以也可能被某些人认为毫无意义。

但无论如何,后现代主义是今天无法回避的一个术语。

这里应该首先说明一下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和后现代性的区别。

在国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有些人将这三个术语混为一谈,而实际上它们表示三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这三个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简单地说,后现代是个时间概念,指后期资本主义,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跨国资本时期,亦即现代化之后的时代。

后现代性是个社会学概念,指后现代时期的社会特征,涉及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历史和哲学含义。

后现代主义是个风格概念,指后现代时期文化艺术表现的特点,包括建筑、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电视等各个门类。

在这三个概念中,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

后现代性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富于更多的社会历史和哲学意义;而后现代主义则比较狭隘,侧重于文化和美学特征。

就真理、理性、科学、进步和普遍解放等宏大叙事而言,由于它们被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思想的基本特征,所以后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

对后现代性来说,那些期望不仅历史地受到怀疑,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幻觉,因为它们使种种历史的可能性陷入了观念的束缚。

这种现代性的“专制体系”粗暴地破坏真实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情地取消差异,将所有的“他性”变成沉闷的同一性,还常常表现出一种极权政治。

它们是些“捉摸不定”的东西,通过在人们眼前晃动可能的理想,分散人们对政治变化的注意。

它们包含危险的绝对主义信念,相信变化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能够基于某种终极的、无可怀疑的单一的原则:理性或历史规律,技术或生产方式,政治乌托邦或普遍的人性。

与现代性相反,对于“反基础论”的后现代性,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不确定的,由纯粹的文化成规和传统形成,没有可以认同的始源或宏伟的目标;而所谓的“理论”,大部分只是说明这些继承下来的习惯和机制的一种浮夸方式。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潮流,源于20世纪中叶,对现代主义进行了一系列根本性的反思和颠覆。

它打破了现代主义追求的清晰界限和严谨结构,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文学表达方式。

后现代文学的特征在于其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解构和对多样化风格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拘泥于单一的叙事视角或线性结构,而是通过多重视角和非线性叙事来呈现复杂的现实。

作品中的叙事者往往是自我反省的,甚至会直接打破第四面墙,揭示文学作品的虚构性质。

这种自我意识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叙事方式,还引发了对真实与虚构界限的重新思考。

此外,后现代主义强调互文性,即作品之间的相互引用和交织。

后现代作品常常通过对经典文本、流行文化以及历史事件的引用和重新解读,来表现其对文化和历史的独特见解。

这种互文性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也使得读者在解读过程中需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思考。

后现代文学还广泛采用拼贴和拼接的手法,将不同的文本片段和风格进行组合,以此来创造新的意义。

这种方法挑战了传统的文本统一性,反映了后现代对多元文化和多样性表达的重视。

同时,后现代主义也对作者身份和文学创作的传统观念提出了质疑。

在后现代文学中,作者的权威性被削弱,读者的解读和解释获得了更大的权力。

这种变化使得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开放的文本,允许各种可能的解读和意义的生成。

总体而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通过对传统文学规则的打破和重建,挑战了我们对文学本质和叙事方式的固有认知。

在这一过程中,后现代文学不仅丰富了文学表现的可能性,也推动了对文化、历史和自我的深刻反思。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涉及了对现实、时间和叙述的重新思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约束,以新颖的手法和形式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人类经验和存在的认知。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文本内部的自指性和异质性、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等。

核心特征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将故事线索不按照传统的时间线性发展,而是以跳跃式的方式呈现。

这种叙事手法能够在读者中引起思考和想象,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规范,使得文本更加丰富和复杂。

自指性和异质性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自指性和异质性的特点。

自指性是指文本中包含对其自身的讨论和评论,使读者对文本的真实性和意义产生怀疑;而异质性则意味着文本中包含多种不同风格和元素,使得文本充满了矛盾和多样性。

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后现代主义文学往往通过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来呈现故事。

这种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层次,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思考,使得文本更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典型代表作品《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在时间、空间和现实之间穿插交织,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女苏菲在接受一系列神秘信件和课程的启发下,逐渐理解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知识领域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该小说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自指性的叙述方式,探讨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和探索。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天地。

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自指性和异质性、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等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通俗化,使得文学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末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文学领域展现了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后现代主义文学强调对传统文学规范和结构的颠覆和颇有,通过采用多样的叙述手法和混合多种文体来展现对现实的重新解释和对故事的复杂性探索。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读者被引导进入一个充满模糊、复杂和多义的文学世界,挑战其对线性故事叙述和固有规则的认知。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1. 破碎性叙事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破碎性的叙事结构,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通过碎片化的故事片段和不连贯的结构展现散乱的叙事。

这种叙事手法使作品充满错综复杂的情节和事件,需要读者自行拼凑、解码,参与更为积极的阅读体验。

2. 元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常常出现元小说(metafiction),指小说自觉地揭示自己的虚构性质,引导读者对小说的构成、叙事方式及虚构性进行反思。

这种自我意识的叙事手法让读者置身于一个充满意识形态挑战和自我解构的世界中。

3. 各种文体的融合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倾向于将不同的文体、语言和体裁进行混合,并在作品中展现出多元的文化元素和风格,扭曲传统文学的分类和归属。

这种混合与融合不仅表现出作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呼应了当代多元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学探索。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为当代文学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拓展了文学创作的空间和想象力。

它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和结构,让人们重新审视故事叙述的可能性和观念固化的限制,激发了对文学语言、形式和意义的思考和实验。

结语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个多样化和引人深思的文学流派,它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创新为文学发展带来了新的视野和前景。

通过破碎性叙事、元小说和文体融合等手法,后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了故事背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读者和作家提供了更为开放和富有挑战的文学空间。

以上是关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些思考和观点,希望能够带给读者新的启发和思考。

第8讲---后现代主义文论

第8讲---后现代主义文论

法国当代
著名哲学家、
后现代思潮 理论家让— 弗郎索瓦·利 奥塔(1924— 1998)。
2.知识的商品化:“以前的那种知识的获取与 精神、甚至与人本身的形成(教育)密不可分的 原则已经过时”;就是那种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去 改造与利用自然的态度也已显得过于浪漫。在后 现代语境里,知识的性质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 知识的传授与获取都变成了一种商业交换行为, 因而,“知识为了出售而被生产,为了在新的生 产中增值而被消费:它在这两种情形中都是为了 交换。”在商业原则作用下,知识与知识的的区 别仅仅象货币一样表现为‘用于支付的知识’和 ‘用于投资的知识’。”
6.后现代是一种精神与价值模式:
现代是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如果想成为现代的作品,必须先是后现 代的才行”。
后现代的精神实质:消解、去中心、非同 一性、多元论、解元话语、解元叙事、不 满现状、不屈服权威、不对既定制度发出 赞叹、不对已有成规加以沿袭。
(二)哈贝马斯对后现主义的批判: 1.现代性是一项尚未完成的工程,它永远指向未
(三)后现代主义的特征:
1.整体特征: (1)哲学上的虚无主义:后现代主义核心是虚
无主义,它拒绝中心,拒绝本质,拒绝深度。 杰姆逊认为,由深度模式走向平面感(削平
深度模式),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本质区 别之一。在现象与本质、边缘与中心、能指与所 指、虚构(文本)与真实(历史)的二元对立中, 后现代主义总是用前者去消解后者。
启蒙的姿态。现代主义文学仍然以启蒙的姿态面 对大众,保持着强烈的精英意识。
作家的中心地位:在现代主义文学那里不是被削 弱,而是被进一步强调了。
先锋性。现代主义作家总是坚守着自己的先锋性, 与大众文化保持着足够的距离,并试图以自己的先 锋性去影响社会,使大众向自己靠拢。

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推崇精英文学,纯文学//模糊精英文学、纯文学 与大众文学的界限;
6
2024/8/22
7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 不确定性
主题的不确定性
如《法国中尉的女人》三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维多利亚时代的选择——嘲弄 式愿式的 浪漫结局
第三个结局:超越时代的结局——存在主义
这些具有启蒙功能的“宏大叙事”进行
开战的话语体系。
2
存在的土壤和氛围 :后工业社会、工业科技向 信息科技过渡
表征:平面感、断裂感、零散化、复制、迁就 个人经验、“对一切元叙事的怀疑和解构”、 “不确定性”
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狭义的现代主义
3
后现代主义思潮
20世纪下半期的欧美占主流意识,并影 响到全世界的社会和文化思潮。它以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叙事策 略、叙述话语、文化品格、文学艺术、 生存智慧等诸种形式呈现出后现代性。 这种后现代性是以认识论和本体论怀疑 为主旨的,即怀疑认识的明晰性、意义 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 永恒性。
最典型的是中国
5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对文学形式进行内部革新——象征、夸张、变形、 意识流、荒诞//对文学这一形式本身质疑,解构 形式,不要形式;
讲究技巧、情境、结构、语言//模糊文体界限、 破坏叙述常规、文体杂糅;
追寻意义,但意义荒诞//解构意义,没有意义, 只有语言游戏,没有界限;
——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
10
2.解构性与卑琐性 宏大叙事的社会语境:英雄圣贤、拯救解
放、伟大胜利、统统被消解了,“英雄” 变成凡人,伟大的“主题”被“小型叙 事”取而代之 。
3.艺术手法:元小说、互文性、戏仿、 短路与并置 、拼贴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手法,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多元性、反传统性和解构性,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与20世纪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在这个时期,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的推进以及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人们对于传统价值观和认知方式产生了质疑。

后现代主义文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试图打破传统的文学规范,寻求更为自由、多元的表达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现实的解构。

它不再追求对现实的客观再现,而是通过语言的游戏、叙事的断裂和意义的模糊,来揭示现实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解构手法,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强烈的反讽性和批判性,对传统价值观和权威进行了挑战。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语言的创新和实验。

它摒弃了传统的叙事结构,采用非线性、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叙事,使得作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互动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大量运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以丰富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它过于强调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游戏,忽视了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

但不可否认的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审视现实,思考人生。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是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独特的方式,对传统文学进行了反思和颠覆,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

虽然它面临着一些争议,但正是这种争议,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丰富和多元。

在未来的文学发展中,后现代主义文学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

萨特的《恶心》和加缪 的《局外人》(1942年) 是存在主义最经典的两 部小说,它们描绘了一 个令人厌恶的荒诞的世 界,生活在其中的都是 些忧虑的、彷徨无主的 “多余人物”。
萨特
1964年作品《苍蝇》 获诺贝尔文学奖 。 获奖理由:“因为他 那思想丰富、充满自 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 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 发生了深远影响”
人们放弃了偏执的信仰和绝对的社会目标, 不愿再承担政治家、哲学家的重任。西方 社会形成了多元的生活准则,价值的变异, 自由的变态,各种解放运动的风行,全球 范围的分裂和派系倾轧,恐怖主义肆意嚣 张,虚无主义、无政府主义盛行,构成了 一幅没有权威,丧失中心,处于分解状态 的世界图景。社会心理的随意性和多样性, 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他人就是地狱
地狱里没有刑具、烈火,唯一折磨 和约束他们的便是他们互相的关系。
加尔散力图要证明自己不是懦夫,他想通过他人的目光 来使自己得到解脱。在艾丝黛尔那里,他得不到真心诚 意的回答,因此他试图通过说服伊内丝来完成自己的解 放。艾丝黛尔在没有镜子的情况下惶惑不安,“怀疑自 己是否真的还存在。”作为色情狂的她,只能从男人那 里证明自己的魅力和存在。因此,唯一的男士加尔散就 成了她的救命稻草。而伊内丝则与这两人有所不同。如 果说这两人是心甘情愿受别人目光的支配,那么伊内丝 则是热衷于以自己的目光来支配别人。她一方面把艾丝 黛尔视为猎物,要求后者把她当成镜子,当成自我评判 的标准;一方面又冷酷地揭示加尔散的懦夫面目,不让 他获得安宁,进而也要挟他不让艾丝黛尔获得安宁。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 在欧美各国出现的各种文化潮流的总 称。后现代主义文学主要是指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来,对现代主义文学继承 发展,同时又悖离和超越的文学现象。 它在70─80年代达到高潮。后现代 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有:存在主义文 学、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垮掉的 一代、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等。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分析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分析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分析引言后现代主义小说作为20世纪后半叶文学界的一股重要潮流,以其新颖的叙事方式、复杂的结构和多元的文化观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就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学理论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探讨其特点、主要代表作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但其核心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炼。

这一时期,社会政治变革、科技进步以及跨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促使作家对传统叙事模式的质疑,并探索新的表达方式。

此时期的一些重要作家如托马斯·品钦斯基、胡里奥·科塞尔等,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2.1 反传统叙事模式后现代主义小说对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提出了挑战,其叙事结构常常呈现出碎片化、非线性、多重声音等特点。

作家通过交叉剪辑、跳跃式叙事等手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跳跃感和迷失感。

2.2 玩味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边界后现代主义小说常常模糊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通过使用幻想、梦境、嵌套叙事等手法,使读者难以分辨故事的真实程度,从而激发读者对现实的思考和探索。

2.3 多元文化的融合后现代主义小说关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作家通过不同的文化视角和语言风格,呈现出世界各地不同群体的生活,扩展了文学的边界,为读者带来了更多的阅读选择和体验。

2.4 反思历史与权力后现代主义小说对历史和权力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揭示了历史记忆的片段化、主体性的断裂和权力的滥用。

作家通过对历史事件和权力结构的重新审视,使读者对社会存在和个人经验产生了新的思考。

三、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品3.1 托马斯·品钦斯基的《虚无的瞬间》托马斯·品钦斯基的《虚无的瞬间》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该作品通过多层叙事和碎片化的结构,呈现出现代人的迷茫和无力感,对现实和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一、引言后现代主义是二十世纪后半叶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现象和思维方式。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对于文学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研究进行探讨,分析其特点、产生背景以及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的定义与特点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哲学和艺术的思潮,对于定义后现代主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然而,从文学角度出发,后现代主义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对现代主义的回应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关注多元性、不确定性和相对性,拒绝统一性和确定性的权威性观念。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以碎片化、非线性和混合多种文学风格的形式表达。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还包括追求游戏性、反传统和反理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呈现出一种不断流动的、变幻莫测的特质,突显了人类存在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三、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历史背景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是后现代主义研究的高峰期。

当时,社会变革和意识形态的颠覆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这些变革使得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出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作品,如托马斯·品钦的《受批评谱系》,以及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等。

四、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后现代主义拓展了文学的表达方式。

传统的线性叙事被打破,碎片化的结构和多元的叙事方式成为了主流。

其次,后现代主义关注主观性和个体经验的表达,突出个体和现实的碰撞。

再次,后现代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游戏性和阅读的主体性,引导读者参与到文学创作中。

五、后现代主义在文学理论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后现代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其中,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罗兰·巴特、吉尔伯特·达林和朱迪斯·巴特勒等人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六、后现代主义研究的争议与批评虽然后现代主义研究在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批评和争议。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一、引言在文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不仅使文学由传统的写实取向转向了更为多元和自由的创作方式,而且对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在文学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

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亦称后现代主义小说,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流派。

相较于传统的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更加注重叙事的多元性、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对现实问题的多维度的探索。

后现代主义文学追求突破传统的文学形式,试图通过破坏和重组语言和叙事结构来表达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思想内容。

三、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文学理论中的地位1. 对传统文学理论的挑战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对传统的文学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传统的文学理论强调写实主义、线性叙事和主题的连贯性等要素,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却打破了这些传统的观念。

后现代主义文学带来了对文学形式的新探索,使得传统的文学理论在面对后现代主义文学时无法完全适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迫使文学理论反思自身,重新审视文学的定义和本质。

2. 对叙事结构的重构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而闻名。

后现代主义文学将线性叙事打破,采用了非线性、重叠、碎片化的叙事方式。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无法通过传统的线性结构进行故事的理解和解读,而需要更多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叙事结构的重构,使得文学理论需要重新审视叙事的本质和功能。

3. 对真实性的质疑后现代主义文学对真实性的质疑是其重要特征之一。

后现代主义文学认为现实并非一个确定的概念,而是由个体的主观构建和社会的权力关系所决定。

后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真实性的质疑,使得文学理论需要重新审视真实与虚构、事实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兴起,使得文学理论也开始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真实性和意义。

四、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的方法和意义1. 解构主义的影响解构主义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颠覆。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的一种新的转向,它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首先,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形式上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与传统文学相比,后现代主义文学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叙事结构和语言风格,而是采用多种叙事手法和语言技巧,创造出一种多元化、开放性的叙事空间。

这种叙事方式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加自由地参与到文本的解读中,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多元化解读。

其次,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上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和反权威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作家通过对传统价值观、历史观念和社会规范的解构,揭示了现代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他们以一种批判的眼光审视现实,挑战权威,质疑真理,从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角度。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在思想上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倾向。

后现代主义作家认为,世界并非单一的、固定的,而是由多种可能性和选择构成的。

他们强调个体的主观性和多样性,反对任何形式的绝对化和一元化。

这种思想观念使得后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和主题上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然而,后现代主义文学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

有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文学过于强调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反传统,导致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有所欠缺。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相对主义和多元主义倾向,也使得一些作品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显得模糊不清。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它在形式、内容和思想上都呈现出与传统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

虽然它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批评,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出现无疑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可能性,丰富了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产生的一种思潮,其对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文学观念的框架,打破了线性叙事的规范,拆解了权威性的叙述结构,并提出了一系列以超现实、多层次和断裂性为特征的文学表达方式。

本文将探讨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理论的影响,并从不同角度论述其深远的意义。

首先,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叙事方式进行了颠覆和重构。

传统文学往往依托于线性叙述的结构,故事情节由A到B,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发展。

但是后现代主义作品中,时间的线性性被打破,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更为复杂和混乱的时间感。

比如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作品《抛光养魔云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个作品中,时间和空间的错位使得故事更加迷雾,具有强烈的异化和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其次,后现代主义强调了对权威性叙述结构的批判。

传统的文学作品往往由权威性的叙述者掌控,他们决定了故事的走向、人物的命运和故事的真相。

然而,后现代主义作品中常常出现多个叙事者或者叙述角度的变换,这破坏了故事的一元性,令读者置身于多重视角的迷雾之中。

这种批判性的叙述结构的转变,使得读者对真相和权威性产生怀疑,反思了语言和叙述的能力。

此外,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对语言和符号系统的探索。

作为一种后现代思潮,后现代主义对语言的本质进行了深入审视。

他们质疑了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符号的稳定性,认为语言无法完全捕捉到真实的存在。

在法国作家安东尼·阿尔托的作品中,以及英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的戏剧作品中,常常出现语言的断层和意义的涣散。

他们通过拆解和重新组合语言符号,使得读者对文字本身的力量和局限性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最后,后现代主义还强调了对文化多元性和身份认同的关注。

后现代主义作品通常涉及多种文化元素和多个身份的融合。

它们通过表达和探索不同文化的碰撞和冲突,批判性地反思了主流文化中的权力结构和偏见。

通过这种文化上的多元性,后现代主义作品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开放和宽广的文化视野,促使人们重新审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

它不仅改变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国家,其核心思想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超越。

现代主义文学强调理性、逻辑和客观性,而后现代主义则主张多元、相对和主观性。

它认为,世界并非单一的、固定的,而是多元的、变化的。

这种思想观念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非线性叙事、碎片化结构、语言游戏等。

这些手法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使作品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多元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揭示出隐藏在现实背后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矛盾。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传统文学中,作者被视为作品的创造者和权威,而读者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然而,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地位趋于平等,作品的意义不再由作者单方面决定,而是需要读者的参与和解读。

这种观念强调了文学作品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文学成为一种更为开放和多元的交流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反思,不仅体现在其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其思想观念上。

它对现代主义的理性、客观和权威进行了质疑,提倡多元、相对和主观的观念。

这种思想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鼓励人们以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视角看待世界,对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

总之,后现代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流派,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观念,对传统文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挑战。

它不仅改变了文学的表现形式,更对文学的内涵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

在当今社会中,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观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

现代文学的后现代主义在现代文学的长河中,后现代主义如同一股激流,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同时也为文学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中叶,是对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思和超越,它以一种反传统、反理性、反叙事的姿态,对文学的本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其对叙事结构的解构。

在这种文学中,传统的线性叙事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非线性的叙事方式。

作家们不再追求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通过跳跃、断裂、重复等手法,创造出一种开放性的文本,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自行构建意义。

这种叙事方式不仅挑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也使得文学作品的意义变得更加多元和开放。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还强调了语言的不确定性和相对性。

在这种文学中,语言不再是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种游戏,一种表达作者和读者之间互动的方式。

作家们通过戏仿、讽刺、夸张等手法,对语言进行了重新的诠释和创造,使得文学作品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同时也让读者对语言的本质有了更深的认识。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在这种文学中,现实不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一个被语言、文化、权力等构建的幻象。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的解构和重构,揭示了现实的虚假性和荒诞性,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作者和读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

作者不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叙述者,而是一个与读者平等的参与者。

读者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他们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解读、质疑和重构文本,从而与作者进行对话和交流。

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对传统文学的挑战和超越,它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文学的本质、语言的功能、现实的意义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在后现代主义文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学的无限可能性和创造力,也可以看到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这种文学不仅丰富了文学的内涵,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何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作者:陆扬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5年第09期一后现代主义是一个你不说我还大体清楚,你越说我越发糊涂的东西。

自从1979年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刊行,宣布后现代时代的到来,各路豪杰争先恐后在尝试将它定义下来。

结果无非是消解中心、消解宏大叙事、浅尝辄止、支离破粹、南辕北辙、刻舟求剑,终究是云里雾里,不得要领。

涉及文学,则更叫人迷糊。

当年美国已故批评家卡林内斯库畅销国内的《现代性的五副面孔》,最后一副面孔就是后现代主义。

这幅姗姗来迟、后来居上的新面孔,作者给它的定位是,后现代主义最早用于文学是在20 世纪40 年代,表示对T.S.艾略特等人现代主义的反动。

诗歌上它包括黑山派诗人如查尔斯·奥尔森、垮掉派如艾伦·金斯堡、“旧金山文艺复兴” 代表人物如格里·施奈德、纽约派成员如约翰·阿什伯里。

小说上则有约翰·巴斯、托马斯·品钦、威廉·加迪斯、罗伯特·库弗等一应人众。

我们马上发现,这个名单中的不少人其实是当年现代派文学的中坚人物。

再追溯上去,塞缪尔·贝克特、詹姆斯·乔伊斯,乃至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也都当仁不让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人物。

他们原本是现代主义的经典人物,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里,先锋也好,颓废也好,媚俗也好,他们可不都是游刃有余斡旋其中!这样来看,现代性的面孔再是形形色色,终究是在后现代主义当中殊途同归?后来居上的后现代主义,终究是将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统一了过去?我们今天大致可以将后现代主义文论的起点定位在196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结构主义会议。

虽然是时文学理论界尚不解后现代主义为何物,但是到场的10位法国明星:罗兰·巴特、德里达、拉康、吉拉德(RenéGirard)、希波利特、戈德曼(LucienGoldmann)、莫哈泽(CharlesMorazé)、普莱(GeorgesPoulet)、托多洛夫和韦尔南(J.P.Vernant),日后大都成为了后现代文论的灵感来源。

8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8第八章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




6、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认同,与90年代人文知 识分子内部的分化以及文化语境有关:文化新保守主义与 新左派的出场
三、新时期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




1、90年代的解构狂潮:王朔、韩东、朱文等的写作以及 对鲁迅的解构 解构(deconstruction)在德里达那里既有分解又带有创 造新结构的内涵,与破坏毫无关系;希利斯认为解构是对 阐释的阐释。 在西方,解构主义批评的基本精神在于“永不满足于一种 固有的方法”,对于分析的文本进行“无止境的质疑”, 以抵制“批评的垄断化和极权主义倾向”,打破西方理性 主义的乐观情绪。 中国当代文化和文学中的解构更多带有破坏性,任意性, 追求绝对虚无。



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集中体现, 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对“元叙事”(指具有合法化功 能的叙事,即权威话语、普遍真理等)的怀疑和否定。 詹明信(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症候 ,是对资本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后现代文化在表 现形式上的艰深晦涩、在性欲描写上的夸张渲染,在心理 刻画上的肮脏卑俗、以至于在发泄对社会、对政治的不满 时所持的那种明目张胆、单刀直入的态度——凡斯种种, 超越了现代主义在其巅峰时期所展示的最极端、最反叛、 最惊世骇俗的文化特征”(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 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9页)。 费耶阿本德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怎么都行”的彻底的相 对主义。


3、主要后现代理论介绍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 福柯和海登·怀特等的新历史主义 鲍德里亚关于消费主义批判 拉康的精神分析 赛义德等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鲍曼的后现代知识分子理论
4、后现代艺术的普遍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半身诗歌”是对诗歌乃至文学书写另 一种可能的探寻,在戏访与揶揄中对一些 文坛现象、社会现象进行了无情的解构与 嘲讽。对这些文本的解读与分析应超越文 字表层。
四、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演变


1、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文学的先锋意识,以消解的方式写作 王朔的“与其雅而假,不如痞而真”。人物之小,生活之实,精神之 浅,道德之低。 2、90年代中期以后:一是与商业化炒作联系在一起,文学日益呈现 大众文化特征;一是转向私语化写作,文学日益成为自言自语的私人 梦呓和自我欣赏。 后现代诗歌被谢冕斥责为“浅薄与贫乏”,被孙绍振斥责为是“艺术 的败家子”。



6、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认同,与90年代人文知 识分子内部的分化以及文化语境有关:文化新保守主义与 新左派的出场
三、新时期后现代主义文本的解读




1、90年代的解构狂潮:王朔、韩东、朱文等的写作以及 对鲁迅的解构 解构(deconstruction)在德里达那里既有分解又带有创 造新结构的内涵,与破坏毫无关系;希利斯认为解构是对 阐释的阐释。 在西方,解构主义批评的基本精神在于“永不满足于一种 固有的方法”,对于分析的文本进行“无止境的质疑”, 以抵制“批评的垄断化和极权主义倾向”,打破西方理性 主义的乐观情绪。 中国当代文化和文学中的解构更多带有破坏性,任意性, 追求绝对虚无。


3、主要后现代理论介绍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评 福柯和海登·怀特等的新历史主义 鲍德里亚关于消费主义批判 拉康的精神分析 赛义德等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鲍曼的后现代知识分子理论
4、后现代艺术的普遍特征

平面化——消解深度;断裂感——消解历 史意识;“空洞”悬置——消解主体精神 ;机械复制——消解审美距离 后现代艺术是在技术文明、大众文化、消 费欲望中催生的对传统艺术(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反叛的艺术形式, 它企图消解以往的意义和形式,力图构建 绝对世俗化的艺术。
《饿死诗人》· 伊沙


………… 诗人们已经吃饱了 一望无边的麦田 在他们腹中香气弥漫 城市中最伟大的懒汉 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 麦子 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 我呼吁:饿死他们 狗日的诗人 首先饿死我 一个用墨水污染土地的帮凶 一个艺术世界的杂种
《车过黄河》



列车正经过黄河/我正在厕所小便/我知道 这不该/我应该坐在窗前/或站在车门旁边/ 左手插腰/右手作眉檐/眺望 像个伟人/至 少像个诗人/想点河上的事情/或历史的陈 账/那时人们都在眺望/我在厕所里/时间很 长/现在这时间属于我/我等了一天一夜/只 一泡尿功夫/黄河已经远去
3、新世纪以后,网络写作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匿名性、世俗性、 自我中心、无意义性、机械复制、拼帖游戏、类型写作、恶搞等。





2、后现代主义



伽达默尔和德里达认为后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 60年代,是伴随现象学、分析哲学的式微和存在 主义、结构主义的衰落,以新解释学和解构哲学 兴起为标志而登上现代思想舞台的。 丹尼尔·贝尔认为后现代主义是随“后工业社会 ”的来临而兴起的,是社会形态在文化领域的反 映,后现代主义产生于60年代。 哈贝马斯认为后代主义兴起于二战之后,属于反 现代性的思潮。



利奥塔德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知识状况的集中体现, 后现代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对“元叙事”(指具有合法化功 能的叙事,即权威话语、普遍真理等)的怀疑和否定。 詹明信(詹姆逊)认为后现代主义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症候 ,是对资本主义深度模式的彻底反叛。“后现代文化在表 现形式上的艰深晦涩、在性欲描写上的夸张渲染,在心理 刻画上的肮脏卑俗、以至于在发泄对社会、对政治的不满 时所持的那种明目张胆、单刀直入的态度——凡斯种种, 超越了现代主义在其巅峰时期所展示的最极端、最反叛、 最惊世骇俗的文化特征”(詹明信:《晚期资本主义的文 化逻辑》,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429页)。 费耶阿本德认为后现代主义就是“怎么都行”的彻底的相 对主义。
于坚的《零档案》(1994年)



《卷一出生史》:和书写无关/ 他来自一位妇女在二十八岁的 阵痛 《卷二成长史》:那黑暗的 那混沌的 那朦胧的 那血肉模 糊的一团/清晰起来 明白起来 懂得了 进入一个个方 格 一页页稿纸/成为名词 虚词 音节 过去时 词组 被 动语态/词缀 成为意识 意义 定义 本义 引义 歧义/ 成为疑问句 陈述句 并列复合句 语言修辞学 语义标记 《卷三恋爱史》:恋与爱 个人问题 这是一个谈的过程 一 个一群人递减为几个人/ 递减为三个人 / 递减为两个人的过程 / 一个舌背接触硬愕的过程/ 一个软愕下垂/ 气流从鼻腔通过 的过程/ 一个下唇与上齿/ 接近或靠拢的过程/ 一个嘴唇前 伸/ 两唇构成圆形的过程/ 一个聚音对分散音/ 糙音对润音 / 浊音对清音/ 受阻对不受阻/ 突发音对延续音/ 紧张对 松弛 / 降调对升调/ 舌尖对撮口的过程
你见过大海
韩 东
你见过大海 你想象过 大海 你想象过大海 然后见到它 就是这样 你见过了大海 并想象过它 可你不是 一个水手
就是这样 你想象过大海 你见过大海 也许你还喜欢大海 顶多是这样 你见过大海 你也想象过大海 你不情愿 让海水给淹死 就是这样 人人都这样
白沙门
· 多多
台球桌对着残破的雕像,无人 巨型渔网架在断墙上,无人 自行车锁在石柱上,无人 柱上的天使已被射倒三个,无人 柏油大海很快涌到这里,无人 沙滩上还有一匹马,但是无人 你站到那里就被多了出来,无人 无人,无人把看守当家园——


《我坚决不能容忍》 我坚决不能容忍 那些 在公共场所 的卫生间 大便后 不冲刷 便池 的人

下半身诗歌


对于‘下半身’诗人来说,所有问题都可 以归结为身体或性的焦虑,他们试图撕开 文化笼罩其上的面具,要把生活最本质的 问题在此聚集,把社会批判完全戏谑化, 用身体或性爱嘲弄了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场 。 尹丽川的《为什么不再舒服一点》到沈浩 波《干和搞》再到凸凹的《普遍真理,或 上或下》、徐乡愁的《用日字组词》,管 上的《让一部分人先硬起来》等



有关大雁塔 ·韩东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做一次英雄 也有的还来做第二次 或者更多 那些不得意的人们 那些发福的人们 统统爬上去 做一做英雄
然后下来 走进这条大街 转眼不见了 也有有种的往下跳 在台阶上开一朵红花 那就真的成了英雄 当代英雄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什么 我们爬上去 看看四周的风景 然后再下来





《卷四日常生活》: 进去 点头 嘴开 嘴闭 面部动 手动 脚动 头部动 眼球和眼皮动 站着 坐着 面部不动 走四步 走十米 递 接过来 打开 拿着 浏览 拍 推 拉 领取 点数 蹲下 出来 关上 喝 嚼 吐 量 刷 抄 弯着 东经35度北纬20度之间 半径两百米 海拔五百公尺 气温 22摄氏度 东南风三级 时间8点到12点 2点到6点 《卷五表格》: 姓名 横竖撇捺 性别 在南为阳 在北为阴 籍贯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家庭出身 老子英雄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职业 天生我才必有用 工资 小菜一碟 何足挂齿 文化程度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本人成分 肌肉30公斤 血5000CC 脂肪20公斤 骨头10公斤 毛200克眼球一对肝二叶手二只脚二只鼻子一个 政治面目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民族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
( 2004年归国后,在海南大学任教期间写的一首诗。 )
4、后现代的语言实践(伪诗?)



口语诗、圆桌诗、电脑诗、梨花体(口水诗)、下 半身、垃圾诗 口语化、日常化、随意化、反诗化 赵丽华的梨花体诗:
《我终于在一棵树下发现》:一只蚂蚁,/ 另一只蚂蚁,一群蚂蚁/可能还有更多的蚂蚁 《我发誓从现在开始不搭理你了》:我说到做到/再不反悔 《我爱你的寂寞如同你爱我的孤独》:赵又霖和刘又源/一个 是我侄子/七岁半/一个是我外甥/五岁/现在他们两个出去玩 了

伊格尔顿认为:“后现代主义并非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旨在超越现 代主义所进行的一系列尝试。在某种情境中,这意味着复活那被现代 主义摈弃的艺术风格,而在另一种情境中,它又意味着反对客体艺术 或包括你自己在内的东西。”
“后现代性是一种思想风格,它怀疑关于真理、理性、同一性和客观 性的经典概念,怀疑关于普遍进步和解放的观念,怀疑单一体系、大 叙事或者解释的最终根据。与这些启蒙主义规范相对立,它把世界看 作是偶然的没有根据的、多样的、易变的和不确定的,是一系列分离 的文化或者释义,这些文化或者释义孕育了对于真理、历史和规范的 客观性,天性的规定性和身份的一致性的一定程度的怀疑。”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无深度的、无中心的、无根 据的、自我反思的、游戏的、模拟的、折中主义的、多元主义的艺术 反映这个时代性变化的某些方面,这种艺术模糊了‘高雅’与‘大众 ’之间,以及艺术与日常经验之间的界限。”(伊格尔顿在《后现代 主义的幻像》)
2、叙述形式的试验:先锋小说


反逻辑,反意义、所指和能指的混乱 反文化、反价值、反语法、反阅读 文学变成了书写行为和书写事件
3、新潮诗(新生代)


1986年安徽《诗歌报》与《深圳青年报》联合推 出“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标志中 国新时期诗歌多元化群落的形成。也被称为“美 丽的混乱”。 如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新传统主义 、新感觉派、客观主义、莫名其妙派、撒娇派等 。以标新立异、任性骄纵、嘲笑时代、调侃他人 的反文化、反崇高、反传统著称。声称要彻底埋 葬朦胧诗。
第八章
新时期文学中的 后现代主义
一、关于“后现代”相关概念辨析

1、后现代
时间概念的现代之后:乔治·瑞泽尔《后现代社会理论》 中认为,“后现代指一个社会和政治的新时代,这个新时 代通常在一种历史的含义上被视为紧随在现代时期之后。 ” 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利奥塔说后现代并非时间意义上的, 而是对现代性的前提进行反思——对理性、真理、进步、 整体性等观念的怀疑与否弃。(《后现代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