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课件:《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
![《我爱这土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4001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82.png)
《我爱这土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领会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学会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我爱这土地》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深层次情感的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艾青及其作品《我爱这土地》。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祖国土地,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诗歌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实践活动:(1)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爱国诗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作业布置:1. 抄写并背诵诗歌《我爱这土地》。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我爱这土地》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有所提高,对作业的布置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思考深度。
2. 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诗歌的背诵、抄写和创作能力,以及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0d5887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e.png)
•••••••••••••••••《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诗中暴风雨,土地,河流,黎明等意象的象征意义。
技能目标:能有感情,节奏正确流利的朗读。
情感目标:反复朗读中理解诗中所表达对祖国深沉的爱。
二、教学重点:能有感情,节奏正确的朗读。
理解几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所包含的强烈的思想感情;三、教学方法:朗读指导、诗歌品味、熟读成诵。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查资料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歌表现的意境。
四、教具:多媒体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步骤:一、导入:了解预习情况:请学生谈谈所了解诗人的有关情况、。
写作背景等。
二、根据学过的诗歌欣赏的四个步骤来共同学习探讨这首诗歌“读、品、诵、谈”。
三、进入学习的第一层次“读”:自读,听读、自读。
四、学生通过自读讲、归纳朗读要求或注意方面。
《我爱这土地》教案篇2【重难点】《我爱这土地》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学习这首诗歌,重在体验意象美,情感美,诵读是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无论是知识积累,还是情感熏陶,都要在学生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实现,吟诵以感其情,吟诵以会其意,吟诵以领其韵,直至产生共鸣。
也就是说,以语言为落脚点,通过反复诵读,把握作者寄予的思想感情,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学会鉴赏诗歌。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关注诗中饱含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与思想意蕴。
⑵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学习现代诗的朗诵基本技巧,学会把握节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诵。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抒发的恋土深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完美版】PPT课件
![《我爱这土地》【完美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d3cd6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0.png)
诗歌第二节能否删掉?为什么?
不能。如果说第一节是对“爱土地(祖国)” 主题的抒情性的铺陈描述,短小精悍的第二节则 可看作是对主题的高度概括。若去掉第二节,诗 意就得不到提炼、强化,情感就得不到升华。
结构梳理
鸟——诗人自己
我 爱
第一节 土地——祖国大地
意象朴实
河流、风——抗争精神 意蕴深远
至热反
鸣声像“不如归去”,诗人常将它用
杜鹃,又名 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 子规、杜宇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它的叫声清脆婉转,诗人常借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达喜悦之情。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鹂,又名黄莺。
——杜甫《绝句》
一课一得
学习仿写诗歌
今日的祖国,欣欣向荣,发展迅猛。假如你是
[参考答案]
意象
象征
土地 遭受日寇践踏的国土
河流 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悲愤
风
人民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黎明 独立自由的曙光
诗人借助这些意象抒写了人民对侵略者的悲愤, 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甘愿为之献身的精神。
返回
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 前加上长长的修饰语有什么作用?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课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文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 读 出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 后 我 死 了 ,
节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PPT完美版课件
![《我爱这土地》PPT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7b0b4e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9.png)
鲜明个性化语言风格
真挚而深情的语言表达
诗中“我爱这土地”反复出现,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土地的深厚感情。
强烈的主观色彩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历史事件的回顾,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 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个人印记。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和拟人
诗人将土地比作母亲,赋予其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
除了《我爱这土地》外,他的代 表作还有《大堰河——我的保 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等。
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我爱这土地》是中国现代诗 歌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传颂 和解读。
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中国现代爱国诗歌的 代表作之一。
诗歌中表达的对祖国的热爱和 对民族命运的关切,激励着无 数读者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 力奋斗。
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
01
02
03
强调国家意识
在PPT中突出国家意识, 引导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 。
彰显民族自豪感
通过展示中华民族在土地 上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倡导报国情怀
鼓励学生树立报国之志, 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 己的力量。
当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 信和文化认同感。
诗人艾青在这一时期经历了许多磨难和挫折,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
《我爱这土地》正是创作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深情厚爱。
作者艾青生平与成就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 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中国
现代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以深沉、激昂、富有感 染力而著称,被誉为“诗坛泰斗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ppt课件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470d36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9.png)
分享交流
分享个人最喜欢的艾青诗歌,并阐述理由。
倾听他人分享,了解不同人对艾青诗歌的喜好和感受。
2024/1/26
通过分享交流,增进对艾青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25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艾青其他代表作品
推荐阅读艾青的《大堰河—— 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 土地上》等代表作品。
2024/1/26
了解艾青诗歌的创作背景和风 格特点,加深对艾青诗歌的理 解和认识。
2024/1/26
5
时代背景与诗歌主题
2024/1/26
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正遭受着 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
诗歌主题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在现代诗 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以 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 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6
02
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2024/1/26
7
诗歌内容概述
描绘祖国大地的苦难 与抗争
展现诗人独特的艺术 风格和诗歌魅力
2024/1/26
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 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8
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
运用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如 “土地”、“河流”、“风”等 ,传达内心深沉的情感和对祖国
大地的眷恋。
采用自由诗体,不受传统诗歌格 律限制,以散文式的自由抒写展
现诗歌的自然美和内在韵律。
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光明的 追求。
22
06
课堂互动与拓展延伸
2024/1/26
23
分组讨论:如何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
分组讨论,每组4-5人,围绕“如何 理解诗歌中的爱国情怀”展开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全班 互动交流。
2024/1/26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a53544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d.png)
《我爱这土地》教案4篇《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设计说明这是一首蕴含着深沉而真挚的爱国之情的好诗,也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学的第一首现代诗,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后面几首诗的学习。
因此,教学应根据文体特点,通过诵读法、探究欣赏法、比较阅读法,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节奏美,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探究诗歌形象的象征含义及诗歌的主题,在比较中掌握学习诗歌的门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土地,万物生灵的根基。
曾有人掠夺它而百般蹂躏,曾有人捍卫它而披肝沥胆。
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眷恋情结。
谁不钟爱自己的土地,谁不爱恋大地母亲,让我们深情吟唱艾青诗人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激情。
(板书:我爱这土地)(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第一步:听录音范读;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步;指名学生朗读第四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1、学生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找出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并谈谈理由。
2、诗中是通过什么形象来表达出这样的爱国激情的?请你把相关诗句找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3、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学生再次朗读,体会表达效果,并尝试背诵。
4、思考: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课件(共24张PPT)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课件(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4d323c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10.png)
写作训练
0 1
(1)我眼中的 祖国:描述自 己对祖国的独 特理解和感受, 可以从自然风 光、历史文化、 人民精神等方
面展开。
0
0
3
2
(3)祖国的未
(2)我的祖 来:展望祖国
国情:表达自 的未来发展,
己对祖国的深 表达自己对祖
情厚意,可以 国的期望和愿
通过描写家乡、 景,鼓励学生
亲人、朋友等 积极思考和表
03
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爱这土地》这篇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旨, 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04
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培 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 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05
说教法与学法
五、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课采用情感教育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通过情 感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 情;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提高学 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06
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0 1. 教师展示一些美丽的祖国风景图片,如大 1 自然的壮丽山河、繁华的城市景象等。
《我爱这土地》 说课稿
目录
01. 说教材
02. 说学情
03. 说教学目标 04. 说教学重难点
05. 说教法与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板书设计 08. 说教学反思
敬爱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我爱这土地》PPT教学课件【优秀课件PPT】
![《我爱这土地》PPT教学课件【优秀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d1c7d12f31b765ce04081429.png)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美丽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富饶
Hale Waihona Puke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繁荣昌盛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文化灿烂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强大无比
我爱这土地—因 为它历史悠久
有时候,人太清醒反而觉得累,觉得不快乐,但是想要学会装糊涂还真是难。不要等到人生垂暮,才想起俯拾朝花,且行且珍 面前一文不值,却在另一个人面前是无价之宝。谨记自己的价值所在。路再远,也有尽头;苦再深,也会结束,只要不放弃, 漫漫的长途中跋涉,在深深的痛苦中挣扎,我们常常为环境所迫,被困难所迷惑,放弃了希望,厌倦了生活,觉得路越走越窄 窄的不是路,是思想与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与心情,路边是路,苦中有甜,看得是你自己。许多人,不是擦肩,就是 事,不是无能,就是无情,总是无缘。人生,就是一次艰辛的旅行,得意时,顿生许多豪情,期盼着,浏览更多美好的风景 心,渴望着,走出困境摆脱愁情。人生所有的一切,得意也好,失意也罢,圆满很少,完美不多,人如此,事这样,如意很少 好多人或事,明明喜欢,偏偏不能;明明热爱,恰恰不能;生活,有许多无能,好多事情,明明讨厌,常常不做不行;明明厌倦, 的不能,想说的不行;不愿做的,却又不能,不想说的,就是不行。我们就是这样无奈,无能。何时,能随心如愿,给心身最大 这个世界有两件事我们不能不做:一是赶路,二是停下来看看自己是否拥有一份好心态。好心态是人们一生中的好伴侣,让人 悟:要有阳光般的心态。没有爱的生活就像一片荒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会爱别人,其实就是爱自己”,让爱如同午后阳 房。人生感悟:学会爱别人多去尊重理解别人,常怀宽容和感激之心,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海纳百川才有了海的广 是他们给了你帮助:感激你的敌人,是让你变得坚强。人生感悟:懂得宽容和感恩。管好自己的嘴,讲话不要只顾一时痛快 三冬暖,伤人一语六月寒”说话要用脑子。不扬人恶,自然能化敌为友。人生感悟:切记祸从口出!人情、人情,人之常情, 往,“平时多烧香,急时有人帮”,所以,“人情要多储存,就像银行存款,存的越多,时间越长,红利就越大。人生感悟:多储 躁!不要急于下结论特别是生气的时候做决断,要学会换位思考,或者等一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复杂的事情尽量简单 单的事情复杂化。人生感悟:遇事莫急躁!真正学会知足。人生最大的烦恼是从没有意义的比较开始,大千世界总有比如你 我哭泣没鞋穿的时候,我发现有人却没脚”。人生感悟:真正学会知足。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有胜他的把握,根本 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它一口吗?人生感悟:不和小人生气计较。别把工作当负担,既 没有更好的选择,与其生气埋怨,不如积极快乐的去面对。当你把工作当做生活和艺术时,你就会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人生感 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更多的遗憾。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 舒坦,心也舒坦。人生感悟:珍惜自己的生活。1.人生就像蒲公英,看似自由,却往往身不由己。生活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就好。有的人像WIFI热点,即使远了,但是只要你没改密码,再相见的时候也会自动连上,只是改不改密码,也是人家的事了 人生,要么没心每肺扮傻到底,别让自己活成了那种,懂得很多道理却过不好这一生的人。成大事的人,往往做小事也认真, 往往也做不成大事。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已的修养不够。人生在世,顺少逆多,一辈子不容易,千万不要总是跟别人过不 不去。如果是一堆苹果,有好有坏,你就应该先吃好的,把坏的扔掉,如果你先吃坏的,好的也会变坏,你将永远吃不到好的 总爱跟别人比较,看看有谁比自己好,又有谁比不上自己。而其实,为你的烦恼和忧伤垫底的,从来不是别人的不幸和痛苦, 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 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劳动教养了身体,学习教养了心灵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 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励志语录未来幸福就在于此。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必须记住我们学习的时间有限的。时间有限,不只由于人生短促,更由于人事纷繁 手勤脑勤,就可以成为有学问的人。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所谓天才,实际上是依靠学习。天才不能使人不必工作, 展天才,必须长时间地学习和高度紧张地工作。人越有天才,他面临的任务也就越复杂,越重要。诺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 12、要建设,就必须有知识,必须掌握科学。而要有知识,就必须学习,顽强地耐心地学习。向所有的人学习,不论向敌人或 是向敌人学习。学习专看文学书,也是不好的。先前的文学青年,往往厌恶数学理化史地生物学,以为这些都无足轻重,后来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游手好闲地 手好闲好。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 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课件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a69b437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99.png)
艾青的诗歌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后 来的诗人和作家。他的诗歌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激励着 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02
《我爱这土地》诗歌赏 析
诗歌的创作背景与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当时的祖国大地正遭受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作者艾 青和广大爱国青年一样,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满怀眷恋与热爱,对侵略者满怀切齿 痛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艾青写下了这首抒发爱国情感的著名诗篇。
河流、风、黎明
这些自然意象代表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和广袤,同时也暗示了民族危机和民众苦难。河流“ 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风“永远吹刮着我们的羞辱”,黎明则象征着民族解放和光明 的未来。
鸟
诗歌中的“鸟”意象代表了广大人民,诗人借鸟之口喊出了“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 地里面”的心声,表达了人民与祖国生死难离的深厚情感。
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现手法
要点一
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 法
诗歌中运用了比喻、象征、拟人等多 种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生动、形象 ,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要点二
运用了自由体诗的形 式
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采用了自由体诗的形式,打破了传 统格律诗的束缚,使诗歌更加自由、 奔放,有利于表达诗人深沉的爱国情 感。
对生命的珍视与对未来的希望
生命尊严
艾青在诗歌中强调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呼吁人们珍视生命, 追求美好的生活。
未来希望
诗歌展现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相信在共同努力下,土地和 人民将迎来美好的未来。这种希望体现了艾青的人道主义精 神和理想主义情怀。
04
拓展思考与比较阅读
艾青其他诗歌作品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
![《我爱这土地》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38c1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3e.png)
诗歌中的人文关怀也是其重要主题之一,通过对 祖国和人民的关注和关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 文情怀。
生命意义
这首诗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对土地和人民的献身精神,体现了生命的真 谛和意义。
04
CATALOGUE
《我爱这土地》的艺术特色
语言表达
诗意语言
作品采用富有诗意的语言 ,表达了作者对土地的热 爱和眷恋之情,语言优美 、生动,富有感染力。
在教材中的地位与影响
重要篇目
这首诗在各级各类教材 中均被选为重要篇目, 是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之一。
培养审美意识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 可以培养审美意识,提 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 力和审美水平。
传承民族精神
这首诗作为传承民族精 神的重要载体,对于弘 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 民族凝聚力具有积极意 义。
06
目的
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 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我爱这土地》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感悟对 家乡和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意义
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为培养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奠定基础。同时,通过这一主题的 探讨,也可以促进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了解和认识,激发他 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现代诗歌的发展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诗歌 发展迅速,《我爱这土地》作为 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国现代 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象征主义的影响
象征主义是《我爱这土地》所采 用的创作手法之一,通过象征手 法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爱和对民
族未来的期望。
土地意象的运用
在诗歌中,“土地”作为重要的 意象,代表了祖国和民族,通过 土地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
2023年《我爱这土地》教案3篇
![2023年《我爱这土地》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75359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9.png)
2023年《我爱这土地》教案3篇《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2)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诗歌主题。
培养爱国情结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理解关键诗句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象征的表现手法和诗歌描写对象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方式:1、诵读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把握诗歌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2、认真体味诗歌蕴涵的深沉情感。
3、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四、教学课型:新授课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内容在家自学部分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艾青的有关简介和代表作品。
二、读准下列字词音嘶哑汹涌刮着腐烂四、预习课文,思考问题: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如何理解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在校教学部分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一直对一句歌词很感兴趣,那就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我昂起头,深情常望土”,这描写的是风雨中昂头向前的英雄形象,之所以能勇敢地昂首向前,原因在于有一片海阔天空,更因为有一方实实在在的土地。
土地给了人们许许多多的感触,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的是《我爱这土地》。
(板书课题:《我爱这土地》)2、解题:师:题目中包含哪些事物?生:我、土地师:他们是以什么为纽带联系在一起的?生:以爱为纽带,所以全诗的主题就是爱,题目突出全诗的主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深爱着这土地,整首诗的感情应该怎样表达出来呢?我们来听一下录音朗读,(第一遍要求听准词句的读音,再听要求把握本诗的感情基调,深沉和悲,第三次听要求停住停顿。
学生齐读一次,分男女生各读一次)2、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老师补充《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已经到了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e52e08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58.png)
象征手法的作用: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 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 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 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 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象征的应用:奥运五环的颜色就带有象征意
义:“蓝、黄、黑、绿、红五环代表以奥林匹克精神 参赛的五大洲。此外,这6种颜色(包括白的底色)毫 无例外地包含了世界各国的国旗颜色。黄色和蓝色代 表瑞典,蓝色和白色代表希腊、法国,英国、美国、 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匈牙利的三色尽在其中;黄 色和红色代表西班牙,巴西、澳大利亚、日本、中国 的颜色也包括在其中。它显然是一种国际性的标志。
我爱这土地
——艾青
• 学习目标 :
•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 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 3.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
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
学习重点:
• 1、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会象征含义。 • 2、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感情。
我爱这土地
一、回眸抗战 结识作者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
我爱这土地
一、回眸抗战 结识作者
除非我们死,我们绝不回来!
我爱这土地
一、回眸抗战 结识作者
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 澄,浙江金华人。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 《黎明的通知》等,其诗歌以 土地和太阳为主要意象,表达 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我爱这土地
四、竞读诗歌 激发豪情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朗诵一首诗要注意把握诗的感情色彩和 声调,节奏分清,重音读准。本诗感情 真挚、丰富,所以节奏要放慢,找准每 句话的重点,突出重音。咱们再听一遍 录音,注意重音和节奏。音)
关于《我爱这土地》教案三篇
![关于《我爱这土地》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316701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8.png)
关于《我爱这土地》教案三篇《我爱这土地》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朗诵诗歌。
2.识记有关艾青的.文学常识,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3.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
4.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1.关键诗句的理解2.理解饱含着诗人感情的具体形象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一、二两节诗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1.朗读教学法2.讨论法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板书:我爱这土地艾青)二、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现代著名诗人。
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深沉忧郁。
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
建国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成名作为《大堰河──我的保姆》。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享有声誉,19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三、解题,背景介绍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
“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
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其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吹号者”,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诗篇。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课件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7d0886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0.png)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以及诗歌的表达技巧。
THANKS
感谢观看
《向太阳》
这首诗以太阳为象征,表现了诗人对 光明和自由的向往。
02
《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
艾青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这首 诗,表达了对祖国和土地的热爱 。
民族危机
当时中国正面临民族危机,国土 遭受侵略和蹂躏,这首诗反映了 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不屈精神。
个人背景
艾青的人生经历
艾青在年轻时曾经历过牢狱之灾,这 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反 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详细描述
在《我爱这土地》中,艾青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性意象,如“土地”、“河流”、“风”、“黎明”等,这些意象 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忧虑。此外,诗人还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意象巧妙地 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诗歌更加形象生动。
情感表达
总结词
深沉热烈、真挚感人
详细描述
艾青的爱国情怀
艾青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 关注。
诗歌主题
01
02
03
土地的象征
这首诗中的“土地”象征 着祖国和人民,表达了诗 人对他们的深深眷恋。
人民的力量
诗歌中通过描绘土地上的 人民,展现了他们坚韧不 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
诗人的使命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 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他 希望通过自己的诗歌唤醒 更多人的爱国情怀。
艾青《我爱这土地》优秀课件
• 艾青简介 • 《我爱这土地》的创作背景 • 《我爱这土地》的诗歌赏析 • 《我爱这土地》的影响与评价 • 《我爱这土地》的朗诵技巧 • 《我爱这土地》的教案设计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3张PPT)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447b3f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7.png)
第一节: 第二节:
土地
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 祖国大地
河流 象
风
征
中国人民不屈不 挠的反抗精神
黎明
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歌 唱 “土 地 ” ,表 赤 子 忠 心。
——然后我死了,进入新的层次。表达了作者对 土地的眷恋,隐含了愿为祖国献身之意。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考点 把握诗歌情感
[常见的考查形式]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本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主旨归 纳
课后小练
D
1.答案:D 解析:本题省略号前列举了“歌唱”的各种内容,因不能一一列举,所以加以省略。故该省略 号的作用属于列举的省略。
课后小练
课后小练
D
3.答案:D 解析:这里的“我”,既指喻体“鸟”,又指诗人自己。
课后小练
B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作者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的长诗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ài
yì
jiǎ
意为“事物正在兴起、发展, 一时不会终止” 指悔恨
jià
假如我是一只鸟, 第一节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第二节
主要流派有“新月派”“七月派”“九叶诗派”“朦胧诗派”等。
从形式上看,新诗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限制,运用白话,生动活 泼,与古诗相比,虽都为感物而作,都是心灵的映现,但其完全突 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奔放和直 率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7张ppt)
![第3课《我爱这土地》课件(共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60043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9.png)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艾青 1937年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我也曾经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上 我曾经为被凌辱的人们歌唱 我曾经为受欺压的人们歌唱 我歌唱抗争,我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
为什么我的心里常存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纯粹……
小结
无论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土地上,无论我 们的祖国经历着什么,我们永远有一颗拳拳爱 国心。让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大声向祖国表白:
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
艾青 1978年 《光的赞歌》
活动三:用心地写作
任务:仿写诗歌,歌唱祖国
我们如今生活在什么样的土地上? 你热爱这片土地吗?
示例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轻脆的喉咙歌唱: 这被阳光所沐浴着的大树, 这永远洗涤着我们的心灵的甘露, 这无声的缠绵着的温暖的风, 和那来自天堂的无比璀璨的光芒…… ——然后我笑了 整个世间都沐浴着阳光。
活动一:深情地朗读
朗读训练1:读准字音
嘶哑( sī )( yǎ ) 喉咙( hóu )( lónɡ ) 汹涌(xiōng )(yǒng ) 悲愤( bēi )( fèn ) 吹刮( ɡuā ) 腐烂( fǔ )
朗读训练2:读出节奏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
![《我爱这土地》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7c6190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a.png)
文本研读
4、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 者为何要将自己假设为鸟?如何理解这只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这是一只愿意将生命耗尽,将全身投入土地的怀抱,与它所 挚爱的土地融为一体的鸟。作者将自己假设为鸟,借鸟儿与土地 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 浑然一体。而假设为鸟后,一开篇便说“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声音,但当时悲壮 的时代氛围(抗战初期)、作者特殊的个性与气质以及作者特殊的 表达需要,共同作用于鸟儿,使其变成了以嘶哑喉咙歌唱的悲凉 意象,以此表现出作者对土地的爱是如此执着、坚贞和顽强。
朗读感悟
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说说该如何理解文本中的“深沉 ”一词。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作为诗人的艾青,亲见了自己 生存的土地被侵略者肆意践踏的过程,怀着对侵略者的 痛恨与对家国的热爱写下了这首诗。因此,“深沉”一 词中既包含着对这片土地深切的喜爱,又包含着对这片 土地遭受兵燹之灾的沉痛。
文本研读
拓展延伸
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用 《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要欢快的歌唱 这个养育中华儿女的家园 这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土地 这个被太阳照亮的前程 和那东方雄鸡崛起的时代…… ——然后,我的青春开始褪色 为什么我仍面带微笑,心含希望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作者所表达的主题是热爱中华民族,热爱自己的家国。因此,选 用“土地”意象象征自己的家国最为适宜。“河流”“风”“黎明” 等景象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大地的画卷,已有动荡之势,当作者再 配以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它们便更加鲜活地组织在一起,具 有了深刻的象征意义。也可以尝试用其他的意象,如“那滂沱不绝的 沉重雨滴”等。
《我爱这土地》课件完美版pptx
![《我爱这土地》课件完美版pptx](https://img.taocdn.com/s3/m/2f0cd82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29.png)
时代背景:抗日战争时期
01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 最为艰难的时刻之一,全国
人民奋起抵抗日本侵略。
02
艾青的诗歌创作风格在这一 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早 期的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
03
《我爱这土地》表达了艾青 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同 时也展现了他对战争和苦难
的深刻反思。
02
诗歌内容与结构分析
整体结构梳理
结尾部分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 在土地里面”表达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和献 身精神,展现其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03
艺术手法与特色探讨
象征手法运用
土地的象征
在诗中,“土地”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代表祖国,也代表人民,还代 表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运。
河流、风、黎明等自然元素的象征
这些元素在诗中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河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历史的 进程,风象征着时代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黎明则象征着希望和解放。
《我爱这土地》课件完美版 pptx
目录
•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 诗歌内容与结构分析 • 艺术手法与特色探讨 • 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 知识拓展:相关文学作品欣赏 • 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
01
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
艾青生平及代表作品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曾用笔名 莪加、克阿、林壁等。
音乐美、绘画美体现
音乐美
诗人通过押韵、节奏等音乐元素,使诗歌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全诗以“的”字为 韵脚,构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旋律,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同时,诗人还通过长短 句的运用,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强烈。
绘画美
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鲜明的画面,如“这被暴风雨 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等,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 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我爱这土地》教学课件PPT课件
![《我爱这土地》教学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cb8ed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c.png)
全齐: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男1: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女1: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男2: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女2: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全齐: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男1女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全齐: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谢谢观看 艾青
朗读诗歌 揣摩意象
深 情 诵 读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
回望历史——彼时的土地:时代背景
抗战初期的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 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 抗日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 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 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艾青
学习目标:
壹 了解诗人艾青及诗歌的时代背景。 贰 深情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叁 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这土地》教案学科:语文授课教师:同头课教师:【课题】我爱这土地【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明确诗歌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节奏正确地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诗的内在旋律,感受诗的节奏美,在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基础上背诵诗歌。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通过讨论理解本诗主要意象“土地、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潜涌在诗歌文字之下的深沉情怀。
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本诗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诵读技巧。
【教学方法与手段】诵读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与教具】ppt【教学过程】一、导入放课前音乐并展示地球卫星图。
大家看这张图片,看得出来是什么吗?对,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地球,这里是中国,“雄鸡一唱天下白”,这个白色的小块呢?是我们中国的宝岛——台湾。
2003年,温家宝总理应邀访美,在当地的华人华侨见面会上,温总理深情地说:“台湾问题让我辗转难眠。
台湾是我的乡愁,是最大的国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一席话激起了在场所有人热烈的掌声,甚至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报导的醒目标题。
是啊,这诗一样美好动情的语言触动了人们心底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被媒体争相转载的诗句,却并非温总理原创,它早在1938年就唱响中国大地,它来自一首情诗,一首献给土地、献给祖国的情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它,去迎接一次灵魂的冲击和洗礼吧!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
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
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诵读诗歌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这首诗。
教师简评:同学们都能把诗歌的字词句读对,但是还无法把一些朗读的技巧恰当地用上去,例如读重音、语速的急缓变化、语调的上扬下降、语音的延长等等。
刚才的朗诵有些地方不到位,这也与同学们对诗歌情感的理解不深有关系。
三、背景与作者简介1.这首诗发表于1938年,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历史,想想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到了1938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2.有谁知道诗人艾青,请进行简要的介绍。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1910年出生在浙江一个中等地主家里。
由于艾青出生时是难产,算命先生说艾青命里克父母。
于是,父亲把艾青送往同村一个贫苦妇女大叶荷的家中哺乳寄养。
艾青在大叶荷的家中被寄养了五年,塑造了他朴实、正直、善良的性格。
最初艾青在法国学习绘画,回国后因用画笔抨击黑暗现实,反映劳苦大众疾苦而被捕。
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诞生在狱中。
从此,诗人踏入到了为我们民族的命运歌唱与呐喊的行列,写下了大量的诅咒黑暗,向往光明,歌唱土地和人民的诗歌。
他的诗鼓舞和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走向为民族事业而战的革命道路。
主要诗集有《大堰河》、《火把》等。
他的诗作《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都很有名。
诗人曾自称为“悲哀的诗人”。
四、研习课文(一)整体赏读,初步感知1.老师范读,把学生带进诗的氛围,同学们注意用心体会,初步感受诗的韵味。
古人云:“诗言志。
”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而诵读则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
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表达的,他的痛苦从何而来,他的希冀存于何方,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2.学生自由诵读2--3分钟,注意把感情体现出来。
3.请几个学生分别单独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为什么我们的朗诵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大家对诗歌内容以及感情的理解不同,现在就让我们共同走入诗歌所营造的情感世界,仔细品味作者的所要抒发的感情。
(二)具体研习,落实重点,突破难点1.解读意象要解读诗歌的深刻内涵,就必须了解诗歌的意象。
⑴了解什么是诗歌意象。
明确:“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情思的客观物象。
这个所谓的“象”就是客观的事物,“意”就是作者的感情。
意象是诗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客观的自然景物即“物象”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赋予它灵性,便成了浸透着主观意愿的“意象”。
意象对于诗人创造意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者进入诗歌意境总是先从感受意象开始,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感情的真切流露。
因此,鉴赏诗歌时反复揣摩、体味从而准确把握意象是进入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
⑵齐读诗歌,并且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什么?2.精彩研读,学生合作研讨。
(1)鸟在诗中的形象总是灵巧美丽的,形容鸟叫,也多用“清脆”、“嘹亮”、“珠圆玉润”之类,如“隔叶黄鹂空好音”、“自在娇莺恰恰啼”。
本诗中,诗人为何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明确: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像一只杜鹃,声声啼血,它充满着因沉重的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诗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
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这就是诗歌常采用的象征手法,鸟是诗人的象征,借鸟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结合时代特征,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明确:“土地”——被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是我们历史悠久而又灾难深重的祖国的象征。
“暴风雨打击”——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历史,这一百多年来我们这个古老民族所遭受的列强的入侵蹂躏。
(图片展示民族的苦难: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到抗日战争。
)“永远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和“无止息激怒的风”——“悲愤”“激怒”表现了反抗精神,“永远汹涌”、“无止息”这两个词能表现出我们这个民族对列强的抗争一直在进行着,一直没有停止过。
(图片展示民族的反抗:三元里抗英、中法战争、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义和团运动)“来自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黎明象征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解放区。
1938年祖国的现实状况已经不再是死水一潭,已经不是只有凄凉和苦难,人民在奋起,民族在觉醒。
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在抗争,尽管路还很长,很坎坷,但无比温柔的黎明已经可望了。
诗人既为祖国大地正在遭受的苦难而心情沉重,同时又为人民的觉醒和反抗,为黎明在远方的出现而兴奋,激动。
(图片展示延安、解放区军民)总结“土地”的形象——这是一块饱经列强凌辱的土地,这是一块永不气馁坚决反抗的土地,它有着勇敢顽强的人民,它是一个不断反抗不断进取、永远不会停止追求的民族,这又是一块成熟伟大、有着美好未来的土地,它是我们的家园。
所以诗人艾青才会深沉的爱这土地,爱得这样执著、毫无保留,最后,他唱道:(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明确:生前要歌唱这片土地,死后也要葬身这片土地。
我死了,我的肉,我的骨,我的血要埋在土地里面,我的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我的一切一切都要毫无保留地全部献给这片土地。
这是何等的执着而又深沉的爱啊。
如果说这是鸟对土地的挚爱,不如说这是诗人在借这只喉咙嘶哑的鸟,唱出对祖国的眷恋,对正在饱受苦难的祖国唱出最真挚最深沉最凝重的爱,唱出自己要为祖国献身的决心。
(4)“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这两句诗人还是采用象征手法吗?这“泪水”融入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读了这两句诗,你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明确:诗人不再采用象征手法,而是实实在在的写实,是直抒胸臆。
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就蕴涵在这朴实平易的两句诗中,它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声音,是诗人的心灵自白。
它象誓言一样的庄严,象鲜血一样的凝重。
虽然很平实,却有着惊天动地的震撼力。
今天的中国,迎来了建国六十周年,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热爱祖国似乎人人都能做到。
但那时我们的祖国残破、贫穷、落后,诗人还能义无反顾地去热爱她,把自己的一切毫无保留地奉献给她,不是更值得敬仰和歌颂吗。
这种对国土的挚爱之情正是串联起诗人和我们之间情感的链条,使我们与诗人产生了心灵的共鸣。
到这里,我们深刻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他在用心歌唱、用灵魂歌唱、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在歌唱。
歌唱我们神奇的土地,歌唱我们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民,歌唱祖国灿烂的未来。
这是一种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感,怎能不让我们眼里常含泪水?联想起今天的中国,它现在的一切变化和成就无不是和我们中华民族努力奋进的精神息息相关,经历了这么多的困难,我们的祖国仍然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这是一个怎样壮丽的民族!怎样伟大的国家!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能真正理解作者这种含泪的爱呢?五、回顾与升华1.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回顾一下中国一百多年来走过的历史,更深刻地感受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和这种带着泪水的爱!2.最后的图片:这一只鸟和我们前面看到的鸟有什么不同?(一只嘶哑鸣叫啼血而死,一只自由翱翔。
)通过人们的不懈努力,我们迎来了和平美好的今天。
今天是由无数个曲曲折折的昨天换来的,我们要认真过好每一天,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我们勇敢顽强的中国人民的致意,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致意!3.最后,全班再次诵读全诗。
六、拓展延伸朗读《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诗中浸透着的爱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