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五篇】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五篇】

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五篇】【导语】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样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情势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它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上册期末物理复习资料【五篇】,仅供大家查阅。

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产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由于本来发出的声音仍在连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蔼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蔼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消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样情形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情势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运算公式是v=;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进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窄房间声音变大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发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进程中任何部位产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显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样不同,因此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定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人耳感遭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2、动物的听觉范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换,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阻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招生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2024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4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理学概述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和规律的学科,包括力学、光学、热学、电磁学等多个分支。

物理学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的方式来解释自然现象,并寻找物理规律。

2. 位置、位移与路程位置指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移量,路程指物体的实际走过的距离。

位移是矢量量,与方向有关,而路程是标量量,与方向无关。

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每秒(m/s)。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4.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直线上的运动,可以是匀速直线运动或者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恒定,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会随时间变化。

5. 力与运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有惯性,即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6. 牛顿定律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因此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²)。

7.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合成和分解要根据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进行计算。

8. 阻力与摩擦力阻力是物体运动中受到的一种抵抗力,它与速度有关。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力,包括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9. 重力与弹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引力。

弹力是一种弹性体发生形变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常见于弹簧、橡皮筋等。

10. 杠杆与杠杆原理杠杆是指由杆和支点组成的简单机械装置,利用杠杆原理可以实现力的放大或方向的改变。

1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它以直线的形式在空气、真空或者透明介质中传播。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梳理及常考题型巩固练习)(基础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全册)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

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力和压强1. 力的定义与计算:力的概念,力的单位,力的合成与分解;2. 重力:质量、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的计算,自由落体运动;3. 压强:压强的定义与计算公式,压强的应用。

二、机械能1. 动能:动能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动能的转化,动能守恒定律;2. 重力势能:重力势能的概念与计算公式,重力势能的转化,重力势能守恒定律;3.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与计算公式,弹性势能的转化,弹性势能守恒定律;4.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换关系。

三、运动的描述与图像1. 位移、速度、加速度:位移的概念与计算,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2. 速度-时间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在速度-时间图象上的表示,速度-时间图象的垂直距离代表了位移,速度-时间图象的斜率代表了加速度。

四、力的作用和效果1.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和特点,牛顿第三定律;2. 惯性:惯性的概念和种类,牛顿第一定律;3. 摩擦力:摩擦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减小摩擦力的方法;4. 空气阻力:空气阻力的性质和影响因素,减小空气阻力的方法;5. 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和应用,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五、流体的特性和压强1. 流体的压强:流体的概念,压强的概念与计算,流体压强的应用;2. 浮力: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浮力的性质与应用;3. 压强传递:压强传递的原理和公式,帕斯卡定律。

六、空气中的运动和声音的产生1. 空气中的运动:暖空气的特性,冷空气的特性,暖空气和冷空气的运动与天气变化;2.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振动特性,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频率与音调、音量的关系。

以上是初二物理上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涵盖了力和压强、机械能、运动的描述与图像、力的作用和效果、流体的特性和压强、空气中的运动和声音的产生等多个方面。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备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备考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复习备考重点知识点第一章、 机械运动1、知道长度的国际制单位:米(m ), 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能结合生活经验粗略地估测物体的长度。

2、会规范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 (包括正确读数)3、知道时间的国际制单位:秒(s ),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会读停表的示数)4、理解误差的概念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5、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6、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理解速度的定义及其数学表达式v=s t,知道其单位m/s 、km/h 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定义和简单的计算等)7、知道“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第二章、 声现象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知道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速度上的差异。

2、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包括音调、响度分别与振动的频率和振幅有关等)3、能根据频率的高低对声音进行分类,能举例说明超声和次声在实际中的应用4、知道三种乐器的发声原理,以及如何改变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5、知道声音既可以传递信息,又可以传递能量。

6、知道噪声的含义和噪声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噪声。

第三章、 物态变化1、知道温度的概念和单位。

2、知道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即(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3、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包括正确读数)。

4、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和吸、放热情况;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和条件。

5、知道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吸、放热情况;知道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知道液体沸腾的特点和条凝华的概念和吸、放热情况;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6、能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冰、雾、露、霜、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

第四章、 光现象1、能举例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并能运用这一知识对有关的自然现象进行解释。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览2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览2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览学好物理,关键问题是要尽快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否则,就会“坐飞机”,云里雾里,穷于应付,失去学习主动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初二上册物理期末知识点1、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帕斯卡(Pa):1Pa=1N/m2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

4、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显示薄膜受到的压强大小5、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7、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9、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初二上册期末物理知识点第二章光的传播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总复习知识点考点总结【四篇】第一章声现象知识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物理《凸透镜成像》期末必考点梳理

1.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图甲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凸透镜;图乙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应该是凹透镜。

4.三条特殊的光线
5.下图中凸透镜的焦距有10cm.(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6.凸透镜成像规律
技巧: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内反变化。

换焦距大的透镜,物距不变时,像变大。

补充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凸透镜焦距以及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有关,做这类型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变量。

7.凸透镜的应用
8.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9.近视眼和远视眼。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知识点在物理学中,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八年级上册,学生将会学习关于物理学的不同方面,包括力学、热学、光学以及电学。

以下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的知识点:
1. 力学(Mechanics)
- 描述运动: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 牛顿第二定律: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 动量:p=mv
- 动能: K=1/2mv²
- 力的垂直成分与水平成分
- 斜面运动
2. 热学(Thermodynamics)
- 温度与单位:摄氏、华氏、开氏
- 热量:单位、计算
- 物体的热传递: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 热机:Carnot循环
- 热功等效性
3. 光学(Optics)
- 光的速度:常数c
- 光的特性:反射、折射、散射、干涉、衍射、偏振- 成像:平面镜、球面镜、透镜
4. 电学(Electrical)
- 电荷:正、负
- 电场:电场力、电场线、电场强度
- 电势差:电势差线、电势能、电势
-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 戴维南-普西定理
- 交流电与直流电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要背的知识点,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并且理解它们背后的原理,那么将更容易理解物理知识的深层次和进一步的应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提纲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期期末复习提纲

一、力和运动1.力的概念和种类2.牛顿第一、二、三定律3.示例题: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的大小和方向4.弹簧弹力的计算5.重力和重力的计算6.示例题: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7.地球引力和行星运动8.示例题:计算地球和月球的引力差异二、机械能和能量转换1.动能和势能的概念2.机械能守恒定律3.示例题:计算物体的动能、势能和机械能4.功和功率的概念5.公式计算功和功率6.示例题:计算物体做功和功率7.能源和能量转换8.示例题:能量转换的计算三、声音和声波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点:音调、音量、音速3.示例题:计算声音的频率、波长和速度4.声音的传播的影响因素:温度、介质、距离5.声波的反射、折射和干涉现象6.示范实验:声波的传播、反射和折射7.声音与噪音的区别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环保减少噪音的方法四、光的传播和光学器件1.光的传播和光线的传播特点2.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示例题:计算光线的反射和折射角度4.光的分散:光的波长和折射率的关系5.粉丝实验:白光的分散现象和原理6.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7.构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8.实际生活中光的利用和应用五、电学基础1.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2.伏特定律和欧姆定律3.示例题:计算电流、电压、电阻4.明线和暗线的区别和应用5.示范实验:伏特定律和欧姆定律的实验6.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公式7.示范实验: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实验8.电功和功率的计算六、磁学基础1.磁场的产生和磁力线的方向2.电流在磁场中的作用:洛伦兹力3.绕线规则和右手螺旋定则4.示例题:计算洛伦兹力的大小和方向5.电流感应磁场:电磁铁6.示范实验:电流感应磁场的实验7.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和使用七、物理实验1.温度的测量实验2.弹簧的拉伸实验3.木块的平衡实验4.镜子的反射实验5.电压和电流的实验6.物理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7.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8.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以上为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根据各个章节的内容,可适当加入实例和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和实际操作练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力和压力1.力:力的定义和性质2.力的计算: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3.积累力及其特点4.弹力的定义和性质5.弹性变形和胡克定律6.压力和压强的定义及公式7.压强的计算和应用:液体压强、气体压强和活塞装置8.面积对压力的影响二、力的作用效果1.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条件2.力矩的计算和应用:杠杆原理、平衡条件的实际应用3.物体平衡的类型:平衡、不平衡和静力平衡4.物体平衡的稳定条件和不稳定条件三、运动的描写和测量1.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对运动和参照系2.运动状态的描写: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3.运动图象的绘制:位移-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4.运动的测量:距离、时间、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四、力与加速度1.速度变化的原因:力的作用和质量的影响2.牛顿第一定律:使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3.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5.物体的惯性和质量的计算五、力的分析与力的合成1.力的分解:力的平行分解和垂直分解2.平行力的合成:平行力合成定理公式3.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定理和共点力合成定理的计算4.合力的性质和计算:合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5.工具的原理和应用:滑轮、劈木和抬重6.摩擦力和减摩装置的原理和应用六、能量与功1.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功的定义和计算方法2.功率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量的概念和分类:动能、势能和机械能4.动能的计算和转化: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转换5.重力势能的计算和转化:重力势能的定义、计算公式和转换6.功和能量的关系:功的大小和能量的变化七、简单机械和杠杆原理1.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杠杆的定义和特点3.杠杆原理和杠杆的分类4.杠杆的力矩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5.常用杠杆的原理和应用以上只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的一部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每个知识点都应该理解其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验来巩固这些知识,同时要注重培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和物理思维的培养。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全面总结,所有考点全在这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全面总结,所有考点全在这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全面总结,所有考点全在这了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提纲!全面总结,所有考点全在这了!
八上物理-复习提纲教科版
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一、光的传播:
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三者位置)、小孔成像(倒立实像,与孔形状无关)。

应用:激光准直、站队成直线、射击时“三点一线”、木工检测木料表面是否平滑。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
3)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空气和真空中的速度接近。

在水中和玻璃中依次减小。

6)物体密度的测量:
固体密度的测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b.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c.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d.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ρ=m/(v2-v1)。

液体密度的测量:a.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d.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声现象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听到声音过程: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骨传道:声波—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4) 双耳效应: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间和强弱不同通过双耳效应可以辨别声音的方向,产生立体感。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1)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反映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就越大。

(2)音调的高低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低。

人的听觉是20Hz---------20000 Hz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1)振幅是物体振动的幅度。

(2)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发声体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响度就越小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重点知识期末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重点知识期末复习提纲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复习提纲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时间和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

秒表(实验室用)单位:s min h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速度的单位是:m/s;km/h。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停表的使用:第一次按下时,表针开始转动(启动);第二次按下时,表针停止转动(停止);第三次按下时,表针弹回零点(回表)。

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2、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 = s t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及常考点提纲(复习必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及常考点提纲(复习必备)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及常考点提纲<复习必备>第一部分:复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3)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3)二、运动的描述 (3)三、运动的快慢 (3)四、测量平均速度 (4)第二章声现象 (4)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4)二、声音的特性 (5)三、声的利用 (5)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5)第三章物态变化 (6)一、温度 (6)二、熔化和凝固 (7)三、汽化和液化 (7)四、升华和凝华 (8)第四章光现象 (8)一、光的直线传播 (8)二、光的反射 (9)三、平面镜成像 (10)四、光的折射 (10)五、光的色散 (11)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12)一、透镜 (12)二、生活中的透镜 (12)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4)四、眼睛和眼镜 (15)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5)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15)一、质量 (15)二、密度 (16)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7)第二部分:复习常考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17)第二章:声现象 (18)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18)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9)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20)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20)五、声的利用 (21)第三章:物态变化 (21)一、温度 (21)二、物态变化 (21)第四章:光现象 (23)一、光的直线传播 (23)二、光的反射 (24)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26)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26)一、光的折射 (26)二、透镜 (27)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7)四、眼睛和眼镜 (28)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2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29)一、质量: (29)二、密度: (30)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梳理初二物理期末复习知识点第1节力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包括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物体速度的大小、方向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物理学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3、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有时还在力的示意图旁边用数值和单位标出力的大小。

4、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

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第2节弹力1、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弹性。

物体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塑性。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结构:弹簧、挂构、指针、刻度牌、外壳。

弹簧测力计使用:使用前:①观察它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它上面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

②观察分度值,即认清它的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

③检查它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测量时:注意防止弹簧指针卡住,沿轴线方向用力。

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第3节重力1、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地球上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通常叫做重量。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转眼间,八年级的物理上册学习已经接近尾声,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涉及的知识点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无论你是准备期末考试还是想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都可仔细阅读本文。

废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1. 运动和力学一、直线运动:1.1 运动的描述1.2 运动的变化趋势1.3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1.4 加速度的概念1.5 等加速度直线运动1.6 反比例函数1.7 计算机模拟二、力和牛顿运动定律:2.1 力的概念2.2 牛顿第一定律2.3 牛顿第二定律2.4 牛顿第三定律2.5 惯性2.6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2.7 法向加速度2.8 斜面上的物体运动三、能量和能量转化:3.1 能量的定义和单位3.2 动能和动能定理3.3 功和功率3.4 动能的转化和保存3.5 势能和弹性势能3.6 转化效率2. 光学一、光的基本概念:1.1 光的传播特性1.2 光的波粒二象性1.3 光的折射现象1.4 光的反射现象1.5 麦克斯韦—妙尔定理二、光学仪器:2.1 显微镜2.2 望远镜2.3 凸透镜2.4 凹透镜2.5 透镜成像原理三、光的颜色:3.1 光的颜色3.2 颜色的三基色理论3.3 彩虹的形成3.4 光线的反射和折射4. 电学一、电路分析:1.1 电流和电量1.2 电路中的电压和电阻1.3 电路的基本元件1.4 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1.5 安全用电二、静电场:2.1 静电场的概念2.2 电场强度2.3 静电场的性质2.4 静电场变化的电磁感应三、电力和电磁感应:3.1 电功和电功率3.2 感生电动势3.3 感应电流3.4 磁场和磁场的性质以上便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所包含的全部知识点,除了以上内容外,同学们还需要掌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多做一些练习题,并且可以参考一些专业的辅导资料以及题目分类汇总来对知识点进行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掌握。

八年级的学习生涯即将结束,希望大家在物理学科上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和学习的勇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XX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
知识点汇总
政治八年级的考点会有哪些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考政治八年级考点汇总,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一)
基本概念
1、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单位:帕斯卡(Pa):1 Pa=1 N/m2
3、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具有流动性。

4、测量液体压强的仪器:压强计
通过U形管中液面高度差显示薄膜受到的压强大小
5、根据液体压强公式:
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6、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7、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 8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8、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9、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0、连通器
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原理:连通器里装同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基本公式
1、压强通用公式:P=F/S
2、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基本规律
1、液体压强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2、增大压强方法:
①S不变,F↑ ②F不变,S↓ ③同时把F↑,S↓
2/ 8
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3、液体压强主要类型
4、沸点与气压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
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升力
原理: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上凸下平,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
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强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二)
1、实验方案
①原理:F浮= F向上-F向下
②器材:溢水杯、小桶、弹簧测力计、
③步骤:
㈠测出物体重力G
㈡测出小桶的重力G0
㈢把物体浸入水中,测出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和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
3/ 8
2、计算物体的浮力进行验证:
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 G-F
排开液体重力:G排= G1-G0
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汇总(三)
基本概念
1、杠杆
①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②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③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⑤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⑥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2、定滑轮
①定义:轴固定不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②原理: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
①定义:轴可以随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②原理: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滑轮直径D)为阻力臂(滑轮的
4/ 8
半径R)2倍的杠杆。

动滑轮省一半力。

4、滑轮组
①定义:由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叫滑轮组。

②原理:既利用了动滑轮省一半力又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动力的方向。

③承担物重的绳子有几段,所用拉力为物重的几分之一。

5、机械功(J)
①功的初步概念: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了一段距离,
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②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
③功的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为J。

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功的单位就是N·m
6、功率(W)
①功率的概念: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②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功/时间,
③功率的单位:功率的单位是J/s瓦特。

简称瓦,符号W。

5/ 8
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功率的单位就是J/s。

7、机械效率(η)
①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公式:η=W有用/W总×100%
②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

③注意机械效率跟功率的区别
机械效率和功率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机械性能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功率大的机器不一定效率高。

8、动能和势能
①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②势能:势能可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③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9、能和势能的转化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基本公式
1、杠杆的平衡条件:
6/ 8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 F2·L2
2、功的计算:W=Fs
3、功率的计算:P=W/t
4、滑轮组拉的大小:F=G/n
5、滑轮组机械效率:
基本实验
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实验方案
①原理:
②器材: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③步骤:
㈠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提升重物,测量绳子移动距离s、物体上升高度h
㈡测出拉力F、物体重力G
㈢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实验结论
①滑轮组中动滑轮个数越多越省力,但机械效率越低;
②同一机械,提升的重物越多,机械效率越高
③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基本规律
7/ 8
1、杠杆分类
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起子、扳手、撬棍、铡刀等。

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镊子、钓鱼杆,赛艇的船浆等。

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

例如:天平。

特点:省力杠杆省力,但费距离(动力移动的距离较大),费力杠杆费力,但省距离。

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是不存在的。

2、功的原理
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3、常见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①有力无距:如搬而未起,推而未动;
②有距无力: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力距垂直: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由于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垂直,故重力不做功。

4、功的注意事项:
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在方向上必须一致,力与物体移动的距离必须对应于同一物体且同一段时间。

8/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