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标准
康复医学科康复诊疗标准一、康复医治标准康复医治的时刻开展得越早结局越好。
原那么上讲,只要生命体征平稳,就能够够开展康复医治。
一样的脑梗死,当天能够开展康复预防医治大面积脑梗死、较严峻的脑出血,有脑水肿、高颅压,踊跃操纵颅压和脑水肿,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进展康复预防医治,一样在2周内,多于3~10天开场康复预防医治开展康复医治晚,康复结局差,归并症多。
一样说,3月内,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半年后仍有恢复,1年后恢复变慢,但康复医治仍有利处。
二、康复住院时限轻症患者不超过1个月、中症患者不超过3个月;重症患者不超过6个月。
如患者已抵达出院时刻,但仍有较大康复价值或显现并发症需住院医治,经申请批准后能够适当延长住院时刻。
三、临床检查标准〔一〕一样检查一、三大常规检查。
二、常规血液生化检查。
3、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检查。
4、胸片及相关部位X线检查。
五、梅毒血清学、艾滋病HIV病毒抗体、肝炎标志物测定。
〔二〕选择性检查一、脑脊液检查。
适应征:疑有颅内感染、颅内高/低压或脑脊液循环障碍等情形,需了解脑脊液理化性质、观看颅内压力转变时。
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适应征:需了解是不是有颅内血管狭小、闭塞、畸形、硬化、动脉瘤、血液供给情形时及颅内压增高的探测等。
3、脑电图、脑电地形图检查。
适应征;①需明确癫痫诊断时;②需协助其它颅内占位及颅内感染诊断时;③显现意识障碍时;④需协助辨别器质性精神障碍或功能性精神障碍时。
4、头颅CT、磁共振〔MRI〕检查适应征:①入院时需进一步明确诊断;②病情发生转变,有加重迹象时;③归并有脑积水、肿瘤、感染等迹象时;④其它情形需要进展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时。
五、诱发电位检查。
适应征:需辨别诊断及判定预后时。
六、心脏彩色B超、颈部彩色B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7、心、肺功能检查。
适应征:疑有心、肺功能消退,需了解患者运动负荷情形,以指导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脑病科优势病种(2018修订版)
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诊疗方案(2018年修订版)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的患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1)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5)脑CT或MRI提示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2.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四)证候诊断1.中经络(1)风阳上扰: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
(2)风痰入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3)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
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4)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
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2.中脏腑(1) 痰热腑实: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
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伴腹胀,便秘,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脑梗死恢复期临床路径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一、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西医诊断:脑梗死(ICD-10:I63.900)(二)诊断依据:中医诊断依据:根据《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发病特点:(1)起病急剧,病情复杂:如矢石之中人,骤然而至。
(2)多发生在中年以上,老年尤多。
(3)未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
2.临床表现:神识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西医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意识障碍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 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他: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
脑梗死及治疗
(三)、分期治疗
加减: a 大便燥实、秘结不通,加芒硝10g(烊化)。 b 痰多者加白芥子15g。 c 肝阳上亢者加羚羊粉1g(冲服),天麻15g,生石决明30g。 中成药: 清开灵注射液40ml加入NS或5%GS250ml静点、每日一次、 丹红注射液20毫升加入NS或5%GS250ml静点,每日一次。
加减:
(三)、分期治疗
a 肝阳上亢者,加天麻12g,羚羊粉1g,冲服,生石决明30g。 b 大便秘结者,加大黄5-15g。 c 气虚或进入恢复期者加生黄芪30-120g、丹参30g、全蝎10g。 d 肢体拘挛、肌张力较高者,加木瓜30g、白芍30g、全蝎10g、蜈蚣2 条。 e 肢体肿胀疼痛较甚者,加细辛5g,炮附子10g f 头痛者,合四物汤养血活血。 g 肢体浮肿沉重瘫痪者,加麻黄5-10g、桂枝10g。 H 心烦失眠,卧起不安者,加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珍珠30g。 I 患肢功能恢复迟缓,加制马钱子1g、麻黄5-10g。 J 血脂较高者加决明子30g、杏仁10g。 K 糖尿病加片姜黄15g,鬼箭羽10g。 L 吞咽障碍,饮水呛咳者加僵蚕30 g,白芥子15 g,蝉蜕30 g。
(三)、分期治疗
2)中脏腑 ①风火上扰清窍症。 临床表现:神识恍惚或迷蒙,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便干便秘, 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滑大数。 治法:清热熄风,开窍醒神。
方药:
天麻10g 山栀10g 钩 藤30g 生石决明30g 川 牛 膝10g 黄芩10g 丹皮10g 天竺黄10g
生大黄6g
闭塞率3.3%,无症状性出血转化3.3%,症状性出血转化为0。值得临床
推广。
(三)、分期治疗
(6)适应症: ①年龄<75—80岁。 ②无意识障碍,但对于基底动脉脑血栓形成者,由于预后极 差,即使昏迷较深,也不禁忌。 ③CT排除颅内出血,且无明显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相对应低密 度阴影。 ④发病6小时以内,但若为进展性脑卒中,可延长至12小时。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脑梗死恢复期康复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00)(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运动功能障碍(3)感觉功能障碍(4)言语功能障碍(5)吞咽功能障碍(6)认知功能障碍(7)精神、情感、心理障碍(8)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9)日常生活功能障碍(10)脑神经麻痹2.影像学检查:CT、MRI发现的相应脑病病变(三)康复评定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情况。
包括生命体征,睡眠和大小便等基本情况,注意评定患者的意识状态。
了解患者总体治疗情况。
2.康复专科评定。
分别于入院后1~3天进行初期康复评定,入院后10~14天进行中期康复评定,出院前进行末期康复评定,评定具体内容如下:(1)意识障碍的评定(2)运动功能的评定(3)感觉功能的评定(4)言语功能的评定(5)吞咽功能的评定(6)认知功能的评定(7)精神、情感、心理状态的评定(8)膀胱及直肠功能的评定(9)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四)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康复医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临床常规治疗。
2.康复治疗。
(1)体位摆放与处理(2)意识障碍处理(3)运动治疗(4)作业治疗(5)物理因子治疗(6)认知功能训练(7)言语治疗(8)吞咽治疗(9)矫形器具及其他辅助器具装配与训练(10)心理行为治疗(11)中医治疗(12)痉挛处理3.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的治疗(2)深静脉血栓的治疗(3)压疮的治疗(4)异位骨化的治疗(5)其他:如骨质疏松、关节挛缩等。
(五)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21-28天。
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
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诊疗指南(2018年修订)一、脑梗死康复诊断(一)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版)。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
(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
(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临床检查规(1)一般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2、常规血液生化检查、降钙素原、心梗三项、白介素、血乳酸、凝血常规、血栓弹力图、微量元素。
3、心电图检查、头颅CT、头颈部MRA+SWI、经颅多普勒(TCD)检查。
(2)选择性检查1、心脏彩超、颈部彩超检查。
适应征:脑卒中疑为心血管疾病引发时。
临床治疗规(一)临床常规治疗1、基础病治疗:高血压、高脂症、糖尿病、心脏病等治疗。
常规使用药物为坎地沙坦、乐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普罗布考、瑞舒伐他汀钙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美托洛尔片。
2、延续性临床治疗:抗凝、抗聚、改善脑供血、脑神经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等。
常规使用药物为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脑心通、奥拉西坦胶囊、胞磷胆碱钠胶囊、艾地苯醌、脑得生、鼠神经生长因子。
3、中医中药治疗针灸及口服中药,针灸取穴三阴交、手三里、手吴丽、曲池、阴陵泉、阳陵泉、血海、足三里、丰隆、肩井、下廉等穴位,中药以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加减。
4、高压氧治疗。
常见并发症的处理1、感染:包括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等感染的防治。
常用药物为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左氧氟沙星、氨溴索、溴己新、肺力咳、羧甲司坦口服液等。
2、痉挛:去除诱因;各类抗痉挛口服药,常用药物巴氯芬。
3、精神障碍:选用精神药物及行为心理治疗等。
氟西汀、黛力新、氟哌啶醇、氯普噻吨等4、压疮:体位处理、换药,必要时手术治疗等。
脑梗塞分期的最新标准
脑梗塞分期的最新标准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脑梗塞的分期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脑梗塞分期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分期的最新标准,希望能够对临床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一、急性期。
脑梗塞的急性期是指发病后的头几天内,病情最为严重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如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
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急性期可以分为轻、中、重三个级别。
轻度急性期患者症状较轻,中度急性期患者症状较为严重,重度急性期患者症状十分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二、亚急性期。
亚急性期是指急性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患者的症状逐渐减轻,神经功能逐渐恢复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以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根据症状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亚急性期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
三、慢性期。
慢性期是指脑梗塞发病后的长期恢复和康复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和药物治疗,以维持和改善神经功能。
慢性期的标准主要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来划分,分为良好、一般和差三个级别。
脑梗塞分期的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能够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病情分期,能够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康复的速度。
总之,脑梗塞分期的最新标准对于临床医生和患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脑梗塞的治疗和康复水平能够得到进一步提高,让更多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返健康的生活。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后遗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中医康复科 2019年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后遗症(ICD 编码:I69.300)。
一、诊断依据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呛咳、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好发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2010 年)。
急性发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3.病期诊断标准:(1)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1 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 1个月以上。
4.中医证类诊断:(1)中经络: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识昏蒙者。
(2)中腑: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
(3)中脏:必有神昏或昏愦,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神志清醒后,多有舌强语謇或不语者。
5.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1)风痰阻络证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眩,痰多而粘,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气虚血瘀证:症状:半身不遂, 偏身麻木, 口眼斜, 言语赛涩, 面色恍白, 气短乏力, 口流涎, 自汗出, 心悸便溏, 手足肿胀, 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㈠.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编码:I63)㈡.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⑴.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⑵.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010年)。
2.疾病分期⑴.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⑵.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⑶.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见附件)。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⑴.风火上扰证⑵.痰瘀阻络证⑶.痰热腑实证⑷.阴虚风动证⑸.气虚血瘀证㈢.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㈣.标准住院日为≤28天。
㈤.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编码:BNG080)脑梗死(ICD-10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既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㈥.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㈦.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⑴.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⑵.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⑶.凝血功能。
⑷.心电图。
⑸.胸部透视或X线片。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3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9 痴呆(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路径.......................................14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17)肝豆状核变性中医临床路径 (21)头痛(偏头痛)中医临床路径 (25)假性延髓麻痹中医临床路径 (34)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 2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方案”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元气败脱证风火上扰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阴虚风动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方案”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
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分期治疗(个体化治疗)原则近年来,由于CT、MRI、DSA、SPECT、TCD等技术的发明和临床应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已经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虽然新疗法不断问世,新药物不断涌现,但治疗方面还没有重大突破,尤其重症脑梗死,经过多年的探索还未能证明至今所有的治疗方法有显著的疗效。
一、急性脑梗死治疗理论的进展绝大多数脑梗死是由于血栓堵塞脑供血动脉引起的,而脑细胞是人体最娇嫩的细胞,血流一旦完全阻断,持续8~l0分钟神经元就发生不可逆损害。
大量研究证明,要挽救脑组织就必须在不可逆损害发生前的短短时间内恢复血流供应。
1、缺血阈与半暗带:正常情况下脑血流量为50ml/l00g/分,当下降至30ml/l00g/分以下时,病人出现症状;当下降至20ml/l00g/分以下时,神经元电活动衰竭(电衰竭),传导功能丧失;当下降至l5ml/100g/分以下时,神经细胞膜离子泵衰竭(膜衰竭),细胞进入不可逆损害;当下降至l0ml/l00g/分以下时,细胞膜去极化,钙离子内流,细胞最终进入死亡。
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血流并未完全中断,梗死灶中心区周围存在一个缺血边缘区,这一区域内神经元处于电衰竭状态,称为半暗带(Penumbra)。
如血流马上恢复,功能可恢复正常;若缺血加重细胞进入膜衰竭,成为梗死扩大部分。
缺血阈与半暗带理论为早期溶栓复流治疗急性脑梗死带来希望,临床治疗的目的就是抢救半暗带。
目前认为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是最基本、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大量的研究证明:血管闭塞3~6个小时内恢复血流,脑梗死还可能挽救,超过这段时间后恢复血流,不但难于挽救脑细胞,还可能引起再灌流损伤,继发出血、脑水肿,这段时间称为复流治疗时间窗(Time window)。
2、缺血瀑布理论:近年发现脑缺血、缺氧造成的能量代谢障碍—兴奋性神经介质释放—钙过量内流—自由基反应—细胞死亡等一系列缺血性连锁反应,是导致缺血性脑损害的中心环节,称之为缺血瀑布。
脑梗死的诊疗规范标准
脑梗死的诊疗常规一、概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 CI)是缺血性卒中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指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而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
本病应属祖国医学“中风病”围。
在脑血管病中最常见,占60%〜90%。
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颅或颅外动脉中发生闭塞性病变而未能建立及时、充分的侧支循环,使局部脑组织的代需要与可能得到的血液供应之间发生超过一定限度的供不应求现象。
根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脑梗死的年发病率为93/10万,患病率459/10万。
省流行病调查表明,中风发病率高达1.7%,约为66.3万人。
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二、临床表现(一)一般表现多数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TIA或中风的病史。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常在安静或睡眠中发病。
起病较缓,症状在数小时或1〜2天发展达高峰,脑栓塞可在数秒钟达高峰,且局灶性神经缺失症状与栓塞动脉的供血区的功能对应,具明显的定位症状和体征,可在24小时至3天逐渐加重。
脑栓塞还有原发病的表现。
脑梗死多数无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少数起病即有昏迷、抽搐、类似脑出血,多为脑干梗死。
腔隙性梗死往往不引起症状,或部分渐进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仅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病灶。
其特点为症状较轻,体征单一,多无头痛、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预后良好。
脑的局灶性症状根据受累血管而异,常见的各型脑动脉病变表现分述如下。
1、颈动脉闭塞综合征主要出现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部分或全部症状。
可有视力减退或失明、一过性黑蒙(特征性表现)、Homer综合征;病变对侧偏瘫(面部、上肢重于下肢)、皮质感觉障碍;优势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失读、失写和失认。
2、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主干闭塞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即病变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优势半球病变伴失语。
主干闭塞易出现脑水肿,引起死亡。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单一、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单纯脑梗死无合并症或合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1、曾有脑梗塞病史,遗留肢体偏瘫或者智能障碍,可近期加重。
2、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部分可有头痛、头晕、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
3、头颅CT提示MRI提示有老年脑改变,或者多发性脑梗塞(陈旧性),腔隙性脑梗塞。
(三)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疾病分期:急性期:发病 2 周以内;恢复期:发病 2 周至 6 个月;后遗症期:发病 6 个月以上2、无意识障碍(四)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2、有各种类型意识障碍3, 进展型(五)治疗常规1、内科综合支持治疗,应特别注意血压调控2、抗血小板,调脂治疗3、改善脑循环4、神经保护治疗5、中药活血化瘀治疗6、康复治疗(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 )血常规、尿液分析( 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 )头颅CT 、胸片、心电图。
2. 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心肌酶谱、双颈动脉加双椎动脉彩超。
(七)选择用药。
1. 降压药物:收缩压大于180mmHg 或舒张压大于110mmHg 时,可选用依那普利、赖诺普利.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缓释片等。
2.抗血小板治疗: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 调脂药物:如他汀类。
4. 中药治疗。
(八)标准住院日:7-10 天(九)出院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十)变异及原因分析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4、患者拒绝出院脑梗塞后遗症临床路径表患者姓名: ________ 性别:______ 年龄:____ 门诊号:_________ 住院号:____________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天时间阶段住院第1天(住院日)住院第2天住院第3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完善病历□医患沟通,交待病情□检测并管理血压(必要时降压)□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及应用各类药物□主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帅查房记录□评估辅助检查结果□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继续康复治疗□主任医师查房,书写上级医帅查房记录□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继续康复治疗重要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护理级别O—级护理O二级护理□饮食O低盐低脂饮食O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陪护□监测末梢血糖◎指尖血糖*5次◎指尖血糖*7次O测血压根据病情选择◎测血压bid◎测血压qdO心电监护O病重O吸氧O鼻饲O降压药(酌情选择:):O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O非洛地平5mg qdO卡托普利12.5mg bidO赖诺普利20mg qdO缬沙坦80mg qdO氢氯噻嗪12.5mg bidO抗血小板药物O阿司匹林0.1 po qdO氯吡格雷75mg po qdO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钙20mg qd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护理级别O—级护理O二级护理□饮食O低盐低脂饮食O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陪护□监测末梢血糖◎指尖血糖*5次◎指尖血糖*7次O测血压根据病情选择◎测血压bid◎测血压qdO心电监护O病重O吸氧O鼻饲O降压药(酌情选择:):O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O非洛地平5mg qdO卡托普利12.5mg bidO赖诺普利20mg qdO缬沙坦80mg qdO氢氯噻嗪12.5mg bidO抗血小板药物O阿司匹林0.1 po qdO氯吡格雷75mg po qdO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钙20mg qd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护理级别O—级护理O二级护理□饮食O低盐低脂饮食O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陪护□监测末梢血糖◎指尖血糖*5次◎指尖血糖*7次O测血压根据病情选择◎测血压bid◎测血压qdO心电监护O病重O吸氧O鼻饲O降压药(酌情选择:):O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O非洛地平5mg qdO卡托普利12.5mg bidO赖诺普利20mg qdO缬沙坦80mg qdO氢氯噻嗪12.5mg bidO抗血小板药物O阿司匹林0.1 po qdO氯吡格雷75mg po qdO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钙20mg qd□神经保护治疗(酌情选择:)O吡拉西坦100ml ivtt qdO NS250ml+胞磷胆碱1.0 ivttqdO活血化瘀治疗(酌情选择1-2种):O NS250ml+艮杏达莫30ml ivtt qd O NS250ml+长春西汀30mg ivtt qd O NS250ml+灯盏花素50mg ivtt qd O NS250ml+丹参0.4g ivtt qd临时医嘱:□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大便常规□大便隐血□肝功能A□肾功能□血糖□血脂分析A□电解质O心肌酶谱□凝血常规O糖化血红蛋白O血流变□心电图O常规心电图O床边心电图O头颅CTO胸片O胸部CTO颈部血管超□神经保护治疗(酌情选择:)O吡拉西坦100ml ivtt qdO NS250ml+胞磷胆碱1.0 ivtt qdO活血化瘀治疗(酌情选择1-2 种):O NS250ml+银杏达莫30ml ivttqdO NS250ml+长春西汀30mg ivttqdO NS250ml+灯盏花素50mg ivttqdO NS250ml+丹参0.4g ivtt qd□神经保护治疗(酌情选择:)O吡拉西坦100ml ivtt qdO NS250ml+胞磷胆碱1.0 ivtt qdO活血化瘀治疗(酌情选择1-2 种):O NS250ml+银杏达莫30ml ivttqdO NS250ml+长春西汀30mg ivttqdO NS250ml+灯盏花素50mg ivttqdO NS250ml+丹参0.4g ivtt qd主要护理工作□内科护理常规□住院诊查□健康咨询□入院告知□戴腕带□入院护理评估□卫牛处置□ 一次性病人用品□疾病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心电监护的监测□内科护理常规□心电监护的监测□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及瞳孔意识变化,及时向医生反应病情变化□协助患者完善相关检查□静脉采血(当天或次晨空腹),留取大小便标本□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遵医嘱执行中心静脉药物□内科护理常规□心电监护的监测□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与护理□遵医嘱执行中心静脉药物配置□患者及家属心理护理(必要时)□做好安全护理及患侧肢体康复锻炼指导时间住院第4天住院第5-6天住院第7天主要诊疗工作□各级查房及病历书写□评估辅助检查结果□评价神经功能状态□继续康复治疗□通知患者及家属明日岀院□向患者交代岀院后注意事项,预约复诊日期□如果患者不能出院,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原因和继续治疗的方案□再次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出院后治疗和家庭保健□患者办理出院手续,岀院重要医嘱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护理级别O—级护理O二级护理□饮食O低盐低脂饮食O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陪护□监测末梢血糖◎指尖血糖*5次◎指尖血糖*7次O测血压根据病情选择◎测血压bid◎测血压qdO心电监护O病重O吸氧O鼻饲O降压药(酌情选择:):O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O非洛地平5mg qdO卡托普利12.5mg bidO赖诺普利20mg qdO缬沙坦80mg qdO氢氯噻嗪12.5mg bidO抗血小板药物O阿司匹林0.1 po qdO氯吡格雷75mg po qdO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钙20mg qd□神经保护治疗(酌情选择:)O吡拉西坦100ml ivtt qdO NS250ml+胞磷胆碱1.0 ivtt qdO活血化瘀治疗(酌情选择1-2种):O NS250ml+艮杏达莫30ml ivttqdO NS250ml+长春西汀30mg ivtt qdO NS250ml+灯盏花素50mgivtt qdO NS250ml+丹参0.4g ivtt qd 临时医嘱:□血细胞分析长期医嘱:□内科护理常规□护理级别O—级护理O二级护理□饮食O低盐低脂饮食O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陪护□监测末梢血糖◎指尖血糖*5次◎指尖血糖*7次O测血压根据病情选择◎测血压bid◎测血压qdO心电监护O病重O吸氧O鼻饲O降压药(酌情选择:):O苯磺酸氨氯地平5mg qdO非洛地平5mg qdO卡托普利12.5mg bidO赖诺普利20mg qdO缬沙坦80mg qdO氢氯噻嗪12.5mg bidO抗血小板药物O阿司匹林0.1 po qdO氯吡格雷75mg po qdO他汀类药:◎辛伐他汀钙20mg qd□神经保护治疗(酌情选择:)O吡拉西坦100ml ivtt qdO NS250ml+胞磷胆碱1.0 ivtt qdO活血化瘀治疗(酌情选择1-2种):O NS250ml+银杏达莫30ml ivttqdO NS250ml+长春西汀30mg ivtt qdO NS250ml+灯盏花素50mg ivttqdO NS250ml+丹参0.4g ivtt qd今日出院□通知岀院O带药:O阿司匹林0.1 po qdO辛伐他汀10mg po qn。
脑梗死肌力分级
脑梗死肌力分级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会导致大脑部分区域的血液供应中断,从而引起肌力受损。
根据患者的肌力状况,医生会进行脑梗死肌力分级,以便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肌力是指人体肌肉对外界力量的抵抗能力,也是日常活动和运动的基础。
脑梗死会破坏脑部神经细胞,进而影响肌肉的运动功能。
根据肌力情况的不同,脑梗死肌力分级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一级:肌力完全恢复在这个等级中,患者的肌力完全恢复,可以进行正常的日常活动和运动。
他们可以自如地走路、举重或进行其他体力活动,没有任何困难或不适感。
2. 二级:肌力轻微受损这个等级下,患者的肌力受到轻微的影响。
他们可能能够自如地走路,但在进行一些较重的体力活动时会感到些许困难。
例如,举重时可能需要额外的努力,或者在上楼梯时会感到轻微的疲劳。
3. 三级:肌力中度受损在这个等级中,患者的肌力受到中度的影响。
他们可能能够独立行走,但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进行体力活动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明显的疲劳和不适。
4. 四级:肌力严重受损这个等级下,患者的肌力严重受损。
他们可能无法独立行走,需要依赖辅助工具或他人的帮助。
进行体力活动时,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力量和耐力。
5. 五级:肌力完全丧失这个等级下,患者的肌力完全丧失,无法进行任何体力活动。
他们需要全面依赖他人的帮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活动中也需要他人的支持和照料。
脑梗死肌力分级对于评估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肌力情况,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年龄、基础健康状况等,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康复训练、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措施。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患者的肌力有望得到改善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
脑梗死肌力分级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他们提供最合适的治疗和康复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期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才能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肌力,重新融入社会,过上健康、快乐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
脑梗死恢复期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1. 脑影像学检查:根据脑CT或MRI检查,判断脑梗死的大小、位置以及梗死的后遗症;
2. 脑功能检查:根据脑电图(EEG)、认知功能检查(如MMSE)等检查,判断脑梗死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
3. 生活自理能力评估:根据Barthel指数等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4. 语言能力评估:根据患者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理解能力等,评估患者的语言能力;
5. 行为改变评估:根据患者的行为变化情况,评估患者的行为改变情况;
6. 活动能力评估: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