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二)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简单的数据统计》教学反思

《简单的数据统计》教学反思在《简单的数据统计》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等活动,掌握数据统计的基本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反思:亮点:1.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我通过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统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例如,我让学生统计班级里同学们的身高、体重等数据,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据统计的方法。
2.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我采用了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感。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巩固练习中,我设计了多个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的环节,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知识的学习水到渠成。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不足之处:1.部分学生对于数据统计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讲解数据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知识点。
2.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存在困难。
这可能与我对学生的实践指导不够细致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技巧。
综上所述,《简单的数据统计》的教学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优点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同时,我也希望能够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经历数据收集、整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
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进一步体验统计表必要性。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经历“复式统计表”产生的过程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教学准备动画课件,小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导学:(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师生交流: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很丰富,老师这里有六个活动项目(相机出示情境图中的六项活动)提出问题:你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生畅谈教师提出问题:老师特别想知道我们全班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该怎么办呢?生调查教师提问: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调查呢?群学1.自主调查收集整理数据调查活动要求:先对男生做调查。
(1)找两名女同学到前面来,两个任务,第一全部负责统计数据,第二一个负责调查,一个负责记录。
与老师比赛,看谁统计的又快又好。
(2)男同学在心中选好自己喜欢的活动,当调查员说出你心中的活动时,请高高举起你的右手,不准动,(每人限举一次)(3)在统计是全体同学保持安静,全部做好,同时其他同学同坐进行监督看有没有多举情况。
用同样的方法调查女同学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2、分析数据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合并成一个表格4、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学反思(共5篇)

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学反思(共5篇)第一篇: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学反思简单的数据分析的教学反思今天这节数学课总体上讲是比较成功的,这是我们组三位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每一次这样的组内活动,我们总是坐在一起反复的研究。
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听取他人的意见。
前两位老师上完课后,我们会针对各自上课的具体情况找出优点和不足。
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在课前做到心中有数。
这节课上的比较轻松,是因为有两位老师前面的基础。
一、成功之处:1、找准知识的切如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
知识不是简单的灌输,学生的学习也不是简单地传授,教学就是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和知识背景中提炼出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挑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以此来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分析事物,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树立学生看待问题的新观念。
《简单的数据分析》是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目标的要求,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例子——销售矿泉水,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表现的领域和机会,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在新问题和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
再运用启发、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2、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索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每天都有两个大课间的活动时间,老师想想问问大家,你们最喜欢什么体育活动?师:这可让老师为难了,我怎么才能知道咱们班的同学最喜欢哪种体育活动呢?我们可以用学过的哪种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统计)师:真聪明,瞧,这是课前老师统计的同学们最喜欢的体育活动统计表,利用表中的这些数据我们就可以分析解决问题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数据分析。
(板书)其实这种简单的数据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应用非常广泛。
二、探究新知(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夏天快要到了!你们喜欢喝什么品牌的矿泉水呢?师:是的,市场上有这么多品牌的矿泉水,超市的李叔叔也统计了4月5日~12日的几种矿泉水销售情况。
师:说说,你从统计表中获得了那些信息?师:你能将这些信息制成纵向条形统计图吗?(请同学们自己制作统计图)在纵向条形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一格表示多少?你们还有什么疑问?统一矿泉水的销售量是多少?统一矿泉水的销售量是65箱。
你能将统一矿泉水的数据填入统计图中吗?(格子不够)(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交流讨论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一下)(比较各种不同的方法,引出横向条形统计图)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矿泉水卖出的数量,纵轴变成表示各种不同品牌的矿泉水。
自主探究,完成统计图学生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横轴、纵轴、每一小格表示的意思。
全班学生完成没画完的横向统计图。
横向条形统计图与我们以前学的纵向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师:其实,只是有时候上下的空间不够画出纵向的条形统计图,才把它画成横向的条形统计图,只是横轴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练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传播信息。
教学重点: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教学准备:网络教室,多媒体网页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同学们,在一、二年级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关于统计的知识,请看下面这些统计图
学生在网页上浏览学过的一些统计图,并简要地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评价。
二、过程
第一阶段:教师引导分析。
打开网页上的“我会调查”栏目,参与喜欢的牛奶口味调查,全部提交后,出示两种形式的统计图:竖向统计图和横向统计图,并向
学生介绍横向统计图,与竖向统计图作简单的比较。
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你从这个统计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全班交流讨论结果,体会数据分析在生活中的作用。
小结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一看,二想,三议第二阶段:小组合作分析
提供两个分析的统计图并配有帮助分析的问题:
(1)从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
些信息?
(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
你认为应该怎样购买?
1、打开“我会分析”栏目,
小组合作分析;
2、全班交流分析结果,小组互相评价。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简单的数据分析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教学难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
四、教学具准备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纵向条形统计图出示图片:我带你们看一个地方,你们知道这是哪吗?(水立方)这是哪?(鸟巢)师:北京为了筹备第29 届奥运会除了新建了这两个标志建筑以外,还改建了一些原有的体育馆,比如工人体育馆和首都体育馆。
知道它们分别可以容纳多少名观众吗?【课件演示】:奥运会场馆情况统计图1.这是一份?(板书:统计图)这份统计图和我们二年级学过的有什么不同?2.我们看看工体的座位情况,它有多少座位啊?怎么知道的?师:如果按我们以前学过的统计图那样,每个小格代表2或者5行不行?小结:得按照数据的大小来决定单位格代表多少。
3.首体呢?在什么范围?怎么看的?(出示:18000)师:观察这张统计图,如果去掉竖线,你还认识吗?4.水立方里可以容纳多少人呢?为什么?5.鸟巢的座位数占9个格多一点,你猜猜鸟巢有多少座位?为什么都估计90000多?看来单位格表示多少特别重要。
(出示91000人)师:我们都知道开幕式在鸟巢进行,为什么?(场馆大,容人多。
)你是通过什么猜的?(板书:数据)师:如果把这张图改变方向,你还认识吗?(二)横向条形统计图师:绿色奥运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一起看看北京用水的情况是怎样的。
【课件演示】1.这张统计图和我们之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横向)2.课件:这是哪里?(北海)知道北海有多少水吗?(出示:60 )怎么知道的?师:这是一家洗浴中心,现在北京大街上的洗浴中心越来越多了,北京市所有洗浴中心的年用水量是(出示:条形)你们为什么表示惊奇?师:谁来指一指大概在数轴上的什么位置?猜猜是多少?(出示:132)如果把图中的竖线都去掉你还会看吗?(去掉竖线)师:还有一项日常消费的用水量是348万吨(出示:348)。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2(精品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情感目标: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例1用:每人一张空白的统计图(纵向),四人小组一张空白的格子图。
例2用:师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1小格分别表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的空白统计图。
)相关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收集数据。
师:同学们,今天有位动画片制作组的播放员带来了他们新制作的几部动画片,想给我们班的同学免费播放一部,你们说他应该为我们放哪部呢?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动画片?课件出示:生:高兴地说出动画片片名。
师:每部都喜欢看,但播放人员只能为我们免费放一部,怎么办?生:统计一下,我们班的同学爱看哪部动画片的人最多,就可以了。
师:这主意不错呀,那好吧,咱们就来统计一下,课件出示统计表A B C动画片名称(编号)人数(人)师:怎样可以很快看出喜爱看哪部动画片的人数最多?拿出老师给你们小组准备的两张格子纸,选择合适你的纸张画一画吧!生:画竖、横式的条形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初步体验横式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1.学生小组设计横向、竖式的条形统计图。
2.展示作品,发表意见,说说横向条形统计图的好处。
3.说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每格代表多少?4.学习从横向条形统计图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
5.学习课本例1的条形统计图,并把宏观世界补充完整。
6.巩固运用知识。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收集数据。
老师以记者的身份采访抽查第一单元月考成绩情况,其他学生帮作好记录。
1.你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上面同学的考试成绩吗?你打算每格代表多少个单位最合适?2.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一、学习目标1. 进一步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 让学生根据统计图进行初步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3. 通过数学活动体验与同伴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统计知识对于生活的指导作用。
二、学习重点认识不同的条形统计图法。
三、学习难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学前准备电脑课件。
五、学习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 (一)纵向条形统计图1.出示书本主题图1.在某商场的柜台上,老板正在跟销售员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2.老板为什么要了解上周的销售情况呢?对,经理询问上周的销售情况是要进行市场分析,他要知道哪一种品牌的矿泉水最受欢迎。
哪一种品牌的矿泉水不受欢迎,然后做出决策。
然后决定接下来怎么进货,哪种多进,哪种少进。
3.那售货员是怎么做的呢?4.出示销售记录。
原来是一张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从中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呢?5.如果通过这张统计表来绘制一张统计图的话,你准备用横轴表示什么?竖轴表示什么?6.你们认为一格表示多少箱比较合适呢?请大家先讨论讨论。
7.请学生一一回答。
8.你们认为一格表示5箱比较合适吗?就用一格表示5箱。
9.出示统计图,同学们请看,老师这里已经画好一张统计图,按你们的设计,是这样吗?(二)横向条形统计图1.有时为了版面需要,我们也可以画成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将纵向条形统计图中的横轴和竖轴调换,用横轴表示数量,竖轴表示品牌。
这样画出的条形统计图它的条形就是横向的。
2.按这样的方案一起来画一画。
演示A品牌的画法,并请学生说说这种横向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3.把书翻开38页,选择合适的颜色,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4.把刚才画的作业互相检查一下。
5.评价一下对方画的统计图。
6.我们知道,统计图非常直观,如果你是那位商场老板,看到这统计图你会发现什么?又会想到些什么呢?7.那么你们认为哪一种品牌的矿泉水进得最多呢?那你们还想到了些什么呢?(三)巩固并讲解锯齿形统计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02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

巩固训练
一、课堂练习
40页2
41页3、5
巩固练习所学知识
10分
二、课堂检测
二次梳理
板书
设计
简单的数据统计
姓名
李明
王芳
赵兰
刘玉
李琴
身高/厘米
141
138
139
143
142
反思
以及
改进
措施
3分
新知探索
探索新知
1、制作身高统计图:
我们即要使每个同学的身高情况,看得很清楚,又不至于把图画得太大,教师建议大家0-137厘米这一段的长度用一格子表示。那画的时候,第一格不能画成线段,而应画成波浪线,意思表示我们中间省略许多小格。
出示示意图,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图。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学生动手制作,然后教师出示示意图讲评。
让学生在制作中体会做法的优越性。通过数据分析使学生体会学习数据统计的必要性和条形统计图的直观性。
25分
2、制作体重统计图:
你能根据刚才的身高统计图制作一张体重条形统计图吗?
3、看书了解: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提问:根据前两张的统计图和这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有什么合理的建议?
小组合作完成,评价交流。
板书课题
二、确立目标:
本节课你们想学会哪些知识
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评价。
引导梳理目标:
1.会看统计图
2.会画统计图
通过问题出示给学生造成冲突。因为如果按以前的制作方法用时间太多。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修改画图方法向学生渗透思想引导行动的意识同时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学生教师是引导者。从而也进行方法优化教育。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简单的数据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会看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
3.正确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教师出示课件)。
教师出示情境图,下面记录了某班一次自然测验成绩:(1)让学生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根据学生的统计填入数据:(2)根据这些数据,引导学生独立画出纵向条形统计图。
(3)师提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教师带领学生画出条形统计图。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师:画出条形统计图,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出成绩的分布情况。
但是,有时候纸的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这样横轴就变成表示各成绩分布区间段的人数,纵轴变成成绩分布区间。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例题1(1)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设计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交流汇报展示四人小组的作品。
学生自己介绍本组设计的条形统计图。
(3)师肯定学生的设计,并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4)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统计图。
(5)分析例1的数据,解决问题:根据横向统计图上的数据,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让学生根据完成的统计图,分析下一步的进货计划,并说明理由)总结:统计图不仅可以让我们快速的分析数据,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帮我们决策。
(二)、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2)》教案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简单的数据分析(2)》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39页例2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1、会看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2、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3、能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各种不同的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分析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一些不同单位的空白统计图。
教学流程:一、引入1、你知道你的身高和体重吗?2、比一比你们小组谁最高,谁最重?二、自学交流1、统计小组内同学的身高、体重,完成统计表。
姓名身高/厘米体重/千克2、讨论学习(1)如果把以上统计表制成纵向统计图,你准备每格表示几厘米?(2)能不能用最简洁、明白的方法,根据这组数据绘制统计图。
3、出示(每格代表10厘米、5厘米的条形统计图)分析: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每格代表1厘米、2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能不能明显反映数据间的差异?哪一种太长?(1)重点观察:每格代表2厘米、1厘米的条形统计图,要从这张图看出学生身高的差距只要哪些部分?(底下的名字与0,上面的一部分)那中间一部分怎么办?(2)折叠的部分在图中怎样表示?(3)出示制好的折叠式统计图:仔细观察,那一部分是折叠的,表示多少?与过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在什么范围?4、小结:什么时候要用折叠式条形统计图(数据比较大、数据相差比较小)5、试一试,用这种简洁明白的方法制作以上同学体重统计图。
(1)从上面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2)(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正常值)比较:你能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下,哪些是在正常值以上?三、展现提升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倾听,及时补充,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达标测评1、独立完成数学书P40页练习十第2题(1)你得到哪些信息?(2)图书室要购买一批新书,你认为应怎样购买?2、完成数学书P41页第3题(1)把统计图补充完整。
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他们中谁最有可能入选校游泳队?五、全课总结要练说,得练看。
最新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数据分析(二)优质课教案

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课时1课时班级三编写者一、教材内容分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39例2,练习十第3~5题。
例2通过一个服饰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教材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
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获得新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计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法:引导学习与引导探究相结合学法:尝试学习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空白纵向条形统计图。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出示班级座位图。
师:我们学校非常关心我们同学的健康,经常要了解我们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课件出示班级座位图。
)师:如果老师要了解我们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情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眼就看明白?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不错,如果我们是利用统计图的方法,你们能完成吗?(课件出示几个空白条形)生可能回答:①用统计数据②用统计图个别学生汇报。
生可能回答: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合适。
创设学生有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统计表,分析数据。
师:同学们,观察这个统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年级下数学听课反思简单的数据分析邓老师执教的《简略的数据剖析》一课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成长,重视学生的主动到场,学生能根据西席的导、积极主动地学。
邓老师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各有自身的偏重点、突破口,,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的传授目标。
有以下特点:一开头的引入,邓老师是以统计本班同砚体育活动来创设情形,贴近同砚生活。
接着,又引导学生统计矿泉水的统计确实迅速地把同砚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
师生交流自然,同砚争着公布自身的想法,兴致极高,邓老师也乘机掌握住他们情绪的偏向盘。
同砚说得正欢时,邓老师设疑:要是这个统计图的纵轴较短怎么办?在同砚兴致最高的时刻发起标题,主要是想让同砚积极思虑,寻求要领,从而初步感知当把一个统计图绘制在一个又长又细的纸上,且偏向不能改变时需要交换横轴和纵轴的数据。
果然不出所料,同砚特殊活跃。
就这样,邓老师将同砚引进预先设好的骗局中。
之后,因势发问:这两个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为下面统计活动的顺利举行作铺垫,也为传授的放开提供稳固的基础。
第二在本节课中小组活动占有举足轻重的身分,充分变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第一,同砚在小组长的领导下有序地举行数据收集,能诱产生生之间的团体看法、互助物质,使他们在活动中获得与伙伴合作交流的优良体验;第二,同砚议决实践切身到场了统计数据收集的全历程,不只表现了“新课标”中的“数学学习应当是实际的、有意义的、宽裕挑衅性的”理念,还为同砚的自主探究提供了场所,使其获得一定的数学活动阅历。
第三,这个数学活动的开展,为下一环节提供了素材,实现了各环节间的相互衔接。
从讲堂现场看来,同砚充沛发挥了主体作用,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
回顾整节课,邓老师设计的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各有自身的偏重点、突破口,又精密地围绕在“统计”这一传授核心周围,为其办事;而同砚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形中,随同着猛烈的求知欲望,一路走来,思维异常活跃;他们还体验了合作交流,观察实践,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历程,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明白了简略的条形统计图,顺利完成了课程范例中对应的传授目标;别的,讲堂上各种优良意识的渗透,让同砚受益非浅,体验了胜利,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关联,实现了课改的要求。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简单的数据分析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简单的数据分析人教版新课标1、找准知识的切如点,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简单的数据分析》是在学生已有的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横向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通过这些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例子——销售矿泉水,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的兴趣。
在教学中,注意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提供学生表现的领域和机会,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手,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用原有统计图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在新问题和旧知识的相互碰撞中,激发学生的思维,亲自探索事物、主动地发现知识。
再运用启发、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2、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条形统计图的知识基础,教学时我就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在教学的主要环节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交流的机会。
我在教学时,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小组绘制统计图,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而且学生会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出符合或不符合;规范或不规范的各种统计图。
这时我让学生在组内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设计的。
通过多媒体的辅助作用,让学生自己说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这样以来,所有的新知识都是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感悟,最后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一节课的教学结束了,这节课让我在反思中体会到了很多。
1、不足的地方:在教学的时候没有更多的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这节课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
2、学生在对两种统计图进行对比的时候,教师急于让学生说出答案而包办代替。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

人教版小学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6篇人教版小学三班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一)学问技能:1、在实在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把握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1、经过探究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觉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自动思考、积极发表本身的看法,培育同学认真、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挂念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把握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把握商中心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1、口算:48+00﹢2532—00×93×02、出示:0÷5=?设置悬念3、引入课题板书:有0的除法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喜好,引入主题图小伙伴们,还记得上次李老师给你们讲过猪八戒分西瓜的那个故事吗?今日李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
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
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
”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
”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断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
孙悟空和沙僧特别生气,孙悟空生气地说:“啊?你全吃光了,我们3人怎么分呀!”小伙伴们,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吗?(猪八戒你太贪吃了,你应当分给大家吃。
我们要学会挂念他人,帮忙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共享,不要只顾本身舒适而不管别人的感受。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简单的数据分析_人教新课标-精选学习文档

三年级下数学教学反思-简单的数据分析人教新课标《简单的数据分析》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让学生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一、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中的数学”是新课程理念之一,小学生学习的数学应是生活中的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因此教学中,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例子——销售矿泉水,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兴趣。
从原有纵向条形统计图入手,创设情景,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
再运用讨论等学习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和表现欲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自我表现,让学生感受到每种条形统计图都是因为生活、统计的需要而产生的。
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迁移类推,由于学生对条形统计图已经有了基础,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较高。
教学时,我利用课件,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统计图由纵向变为横向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了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逐步升华,应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并且通过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三、提供施展个性才华的空间,体验成功的数学通过学习统计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了解整理数据,收集数据,利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处理数据,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知识。
四、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不同统计图的优点,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并能联系实际说说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条形统计图。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
课时1课时班级三编写者
一、教材内容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P39例2,练习十第3~5题。
例2通过一个服饰统计表提供了某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的数据,让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条形统计图,教材提供了一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以前学生所见的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的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都是相同的。
但在这两个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起始格和其他格表示的数量是不同的。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统计图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通过分析数据获得新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经历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分析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全面地看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统计知识,会看统计图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估计能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法:引导学习与引导探究相结合
学法:尝试学习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空白纵向条形统计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导入,出示班级座位
图。
师:我们学校非常关心我
们同学的健康,经常要了解我
们同学的身高、体重等。
(课
件出示班级座位图。
)
师:如果老师要了解我们
班第一组6位同学的身高情
况,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一
眼就看明白?
师:同学们提出的方法都
不错,如果我们是利用统计图
的方法,你们能完成吗?(课
件出示几个空白条形)
师:如果用条形统计图表
示这个小组学生的身高,每格
表示多少个单位比较合适
呢?
生可能回答:
①用统计数据
②用统计图
个别学生汇报。
生可能回答:10厘
米为一个单位比较
合适。
创设学生有兴趣的话
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统计表,分析数据。
师:同学们,观察这个统
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
2、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师: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
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
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
厘米?
师:拿出你们的空白统计
图,按照你们的方式,绘制一
个统计表吧!
(教师巡视,选择部分统计图
展示,并做比较。
)
师:我们展示了这么多位
同学的统计图,你们觉得他们
的统计图存在着什么样的问
题呢?
学生自由汇报统计
数据的信息。
生可能回答:
①一小格表示10厘
米。
②一小格表示5厘
米。
……
学生绘制统计图。
生可能回答:如果
每格表示较少的单
位,画出的条形会
很长,如果每格表
示10个或20个单
位,画的格数少了,
但是从图中很难直
观辨别出不同学生
身高差几厘米。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
考、小组讨论的方式
探索新知识,更好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学生参与的积极
性也较高。
师: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
个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吧!(揭示课题:简单的数据统计)
2、学会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师: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身高统计图,你们发现它和我们之前学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吗?(出示教材上的统计图)
师: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
师:你们觉得这样画有什么好处吗?
师:把其他两个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师:你们觉得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这种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在画统计图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了这个折线,来解决统计图中的过大数据,它可以帮我们更直观、更有效地观察数据。
师:我们再来看看体重的统计图,这个图中的起始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师:那把剩下的统计图补充完整吧!
(教师巡视,展示部分同学的统计图,并稍作点评)生个别汇报。
生可能回答:纵轴
的起始位置不是直
的,而是折线。
数
据不是从0到136,
而是直接跳到136
生可能回答:折线
代表136个单位,
其他格代表1个单
位。
生可能回答:这样
画可以节省空间,
还能突出反映数据
之间的差别。
生独立完成统计
图。
请个别学生汇报。
生可能回答:折线
代表27个单位,其
他每格表示1个单
位。
学生完成统计图
有意识引导学生观
察,发现不同统计图
的优点,让学生感受
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
计图的使用条件,并
能联系实际说说在什
么时候选择什么条形
统计图,培养学生应
用知识的能力,让学
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
有数学,数学与生活
紧密联系。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上面两个统计
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这是一个“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的统计表,从这个表格中,你觉得刚才那几位同学中,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一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
师:你们是如何看出他们在正常值以上还是在正常值以下?
师:那么在统计图中怎样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正常值以下或是正常值以上呢?
(课件演示,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比较。
)生自由汇报。
生个别汇报。
生可能回答:用数据比较,或者在统计图中标出正常值,进行对比。
生个别汇报。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
习。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
更好的学会看统计
图,从统计图中学会
读出相应的信息。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
有什么收获?
师:通过分析统计图表上
的数据,我们可以对统计结果
作出科学的预测和判断,获得
新的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所学
知识。
小结归纳,使知识更
加系统、完整。
培养
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良
好的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简单的数据分析(二)
折线代表多少个单位?
七、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着重渗透了比较、推理的数学思想。
在一张统计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项目所代表的长方形的长短,来推测不同项目之间的数据对比关系;在不同的统计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来比较出不同的统计图的优点和不足。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