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优质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优质教案五篇三年级语文教案1《小河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利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
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
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1.老师准备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
收集XX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关于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一)导入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
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身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二)通读识字1.自由读课文,把自身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
一类字让学生自身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
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
如“哺灌”。
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
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身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统编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包括课文、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等)第一单元教学设计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
会写“晨、汉”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资料袋中的图片)瞧,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人,他们分别是哪个民族的,让他们自我介绍一下吧!安排几位学生戴上相关民族的头饰,学生简单介绍这些民族的资料。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2.初读课文清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着朝阳,踩着露珠,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地朝同一个地方走去,他们要去哪呀?(大青树下的小学)对,那可是一个充满欢笑,美丽而可爱的地方,今天咱们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证你们去了就舍不得离开。
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精选-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分析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连续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这是一所美丽的学校:美得很有特点,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装点得绚丽多彩:古老的铜牌,还有凤尾竹,更增添了学校的乡村气息和民族特色。
课文层次清楚,先写上学路上和来到学校时的情景;再写课上和课下,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感情点题。
教学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了个字,会写"早晨,穿戴"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家画面。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能借助提出,说出自己学校生活的某个场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难点: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引入新课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2.引导交流请同学们说说找到有关不同民族的图片,介绍你们了解到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3.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4.教师导入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和睦相处(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大青树下的小学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所小学,去认识一下来自不同民族的孩子,去感受这所小学的魅力吧!1.学生自读课文(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画出不认识的字,根据注音拼读,反复读几遍。
2.学习词语坪坝汉族鲜艳打扮飘扬朗读摔跤凤尾竹洁白(1)多种方法认读(2)找出你认为易读错或难读的词语并反复读。
(3)有关民族的词语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3.理解词语(1)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教学目标: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3.学习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身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三.分小组先汇报自身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学会修改自身的。
教学过程: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习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身的。
五.作业抄写改后的。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一.完成“我的发现”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近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习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拼音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拼读所学的声母、韵母和音节。
2.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进行简单的读写活动。
教学内容1. 声母:b, p, m, f, d, t, n, l2. 韵母:a, o, e, i, u, ü3. 音节:ba, pa, ma, fa, da, ta, na, la教学步骤1. 教学声母:通过图片和动作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手指比划字母形状,让学生模仿。
2. 教学韵母: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如用图片展示相应的口型和舌位。
3. 教学音节:将声母和韵母组合成音节,让学生拼读。
4. 书写练:让学生在四线三格里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二单元:识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和读准本单元的生字。
2. 学生能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教学内容1. 生字:人、大、上、个、中、下、一、二、三2. 生字词:人名、大人、上下、个头、中国、一下、二天、三岁教学步骤1. 教学生字: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如用手指指着生字,让学生跟读。
2. 教学生字词:让学生组词,如用生字组成“人名”、“大人”等词语。
3. 书写练:让学生在田字格里书写生字,注意笔顺和占格。
第三单元:课文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生能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教学内容1. 课文:《小池》、《雪地里的小画家》、《秋天的雨》2. 重点词语:小池、雪地里、小画家、秋天的雨教学步骤1. 教学课文:让学生跟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语气。
2. 理解课文:通过图片、动作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回答问题:让学生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如“小画家是谁?”、“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的?”第四单元:口语交际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所学的词语进行口语交际。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智能目标).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标).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三,四为技能目标)二、教案设计(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这样可为后续学习营造氛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明确目标,尝试学习.1,尝试学习,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理解能独立学懂的知识,并发现疑难.2,展开想像与联想,会把文字信息转化为画面,初步进入意境,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三)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A—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4,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这样扶着学生,其目的是为了在方法上教学生如何学.)B—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碧水东流至此回又反过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汹涌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观.一个回字,翻滚抛掷,变化无穷境界全出.如果说上一句是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那么这一句则是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C—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上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和诗人的淋漓兴会.诗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个地方遥望天门山,他望的立脚点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当孤舟顺流而下,远处的天门两山扑进眼帘,显现出愈来愈清晰的身姿时,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行过程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感.青山既然对远客如此有情,远客自当更加兴味十足.孤帆一片日边来传神地描绘出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的情景和诗人欣睹名山胜景,目接神驰的情状.D—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诗句的.意思.《望天门山》一句一个画面.在诗人笔下,山,灵秀;水,矫健;帆,潇洒,无须刻意修饰,全天然巧成.这种白描的手法使这首诗清新,明丽.更令人称奇的是此诗题为望天门山,而在诗中却无一个望字.但你去慢慢揣摩,细细体味,就会发现每句诗中都隐含望的神韵.(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读训练的前提,是古诗教学的关键.)1.紧扣词句.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2.想象画面法.提示:在舟中望天门山.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进一步强化了词义句意的理解,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让学生在品味词句,想象漫游中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五)指导诵读诗句.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a—读出节奏感.b—分辨重音区别语调划分节奏3.改变形式,反复诵读.(范读—→齐读—→个别读—→小组读—→背诵)2、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望天门山》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体会诗句含义。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篇

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精选2篇〔一〕小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方案1、继续培养和稳固学生的语言听、说、读、写才能,使学生到达“三会一遵守”〔会说、会听,会读,会写;遵守语言标准〕。
2、加强语言才能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在语境中自由交流,逐步进步说话、听懂、阅读、写作的程度.3、通过学习课文和理论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扬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
1、语文根本技能的教学:听、说、读、写、诗歌鉴赏和口语表达,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才能,进步语言意识和表达才能.10、第九单元:孔子和他的主张1、语音、语调的发音和模拟才能的培养,认知汉字和拼音的才能的培养,调节语言节奏的掌握。
2、对古诗文的鉴赏和理解,对于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考虑和表达掌握语言表达技能与解决问题的才能.3、意义组合的掌握和运用,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理解课文的主旨,并归纳总结出对生活、学习的启示和帮助。
1、观察方法:观察自然和社会环境,提升学生的感知才能和发现才能。
2、体验方法:通过有趣的故事、兴趣的游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教学有兴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和动手才能。
3、归纳方法:通过综合性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才能,理解词义,掌握语言语调和节奏,结合理论,帮助学生发现语言本质。
4、交往方法:进展小组讨论、互相考虑、彼此分析和交流语言习惯和经历,以共同进步为主要目的。
1、课件:采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的刺激中感受到知识的乐趣。
2、电子板书:学生可以在板书的根底上自己进展笔记和补充。
3、配合教材的实物、实景及实验教学方法,通过体验和亲身感受来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
第一单元:认识汉字和发音〔共6课时〕第二单元:我的家〔共9课时〕第三单元:我的家乡〔共10课时〕第四单元:小蝌蚪找妈妈〔共10课时〕第五单元:春天来了〔共8课时〕第六单元:小白菜〔共9课时〕第七单元:你会下棋吗〔共10课时〕第八单元:大自然中的声音〔共9课时〕第九单元:孔子和他的主张〔共8课时〕1、课堂测试,考察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文后习题的完成情况。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作业、备课素材)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自然风光”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和《美丽的小兴安岭》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阅读,学会课文围绕一个意思去写的方法,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1)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很多片段都有关键句,根据这个句子可以理解课文大致内容。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全文的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是一个段的关键句。
《海滨小城》中“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更美”都是段落的关键句。
《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就是全文的关键句。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去把握文章的内容。
(2)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去写。
学会文章中关键句的作用,学会在关键句的引领下,写作。
这样的关键句可以是整个文章的中心句,也可以是一个段落的中心句。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7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