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与文字教学设计
字与画教学设计 字与画说课稿

字与画教学设计字与画说课稿《字与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象形字,感知汉字表意的特点,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2.利用图画,认识17个汉字,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并进行扩词练习。
3.用正确的姿势读书。
4.教学时间:3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从汉字特点入手,选择了最有汉字特点的常用的象形文字,让学生在最初接触语文的时候,产生对汉字的浓厚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面对初入学的新生,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姿势)。
本课图文并茂,因此,应利用图片、投影或自制课件使教学变得生动、直观、高效。
教学中倡导学生观察图画、大胆猜想、合作讨论、发表个人看法。
以此体现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基本理念。
采取各种方式的认读活动及识字游戏,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学习正确的读书姿势1.出示投影片1(金钥匙图标),师配解说:小朋友,大家好!我是大家的学习伙伴丁丁。
瞧,我手中拿着一把金钥匙,你知道这把金钥匙代表什么吗?(生讨论后,师总结:金钥匙能帮助我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2.金钥匙今天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出示投影片2(读书姿势图;句子:读书一定要姿势正确)。
指导学生观察投影片,想一想,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两手拿书,身子挺直,书稍向后倾斜,课本与眼睛保持一尺的距离。
)(二)实练导入,认识课题1.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第7页,学习丁丁的样子,做好读书的姿势。
认识第1单元题:字与画。
2.小朋友,读了单元题,你想知道什么呢?(三)指导看图,认识汉字1.出示图1,请同学们观察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中间是太阳,右上方是古代人写的汉字。
)古时候的文字和图上的实物很像,我们叫它“象形字”。
今天的汉字就是由象形字演变来的。
2.你们知道太阳还有一个名字是什么吗?(日)(1)出示生字卡片“日”;谁能大声地读出这个字?(指名读,“开火车”读)(2)这个日字和图上的太阳有什么相似的地方?(3)教顺口溜帮助记忆字形:一圈光芒围四方,只把火球横中央。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装饰自己的名字》人教新课标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3课《装饰自己的名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装饰美化自己的名字。
2.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用绘画的形式对自己的名字进行创造性的装饰和美化。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名字的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装饰自己的名字。
教具准备:教师:教材、课件、名字装饰画、彩色笔、卡纸、马克笔。
学生:卡纸、彩色笔、铅笔、橡皮擦、教材。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领域。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了解了很多汉字的有关知识,初步掌握了画画的一些基本方法。
本课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以装饰美化自己的名字为主题进行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对自己的名字进行创造性的装饰和美化,表达自己独一无二的个性特点,并呈现出造型新颖的名字,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装饰表现力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一、看图猜字:PPT出示图片,指名猜字。
二、初步了解文字与图画之间的关系1、有趣的文字出示几个装饰了的汉字,指导观察你最喜欢哪个字?为什么?引导学生了解装饰美化文字的一些基本方法:(1)根据字义来装饰汉字(2)用实物替代笔画或部件(3)将汉字进行夸张和变形2、揭题:今天,我们就像这样将名字变成图画,来装饰自己的名字,使我们的名字变得更有趣!”出示课题:装饰自己的名字三、师生合作,初步尝试装饰文字,进一步感知装饰文字的方法。
1、老师作自我介绍2、师生合作:(1)交流:如何装饰老师的姓氏“刘”字。
(2)指名上台装饰“刘”字,师生评议,进一步了解装饰文字的方法。
3、了解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装饰名字的方法(1)小游戏:“百宝箱找宝”①老师示范:从百宝箱中找到能代表自己兴趣爱好的物品。
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装饰自己的名字。
②指名上台参与“百宝箱找宝”游戏交流:根据挑选的物品,猜猜他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上台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
美术教学设计 图画与文字

02 图画与文字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表现象形文字,培养孩子对甲骨、钟鼎、石刻书法的感情,加深理解,养成以金石书法为坐标的审美眼光。
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无法估计的巨大作用。
学生情况:许多儿童水墨画在追求物形和水墨效果中,忽视了用笔的法度,使笔法正轨消失于物形的轮廓和水墨的渗化中,殊不知笔法是传统书画的精神和灵魂。
“书画同源”的“画”字,其着眼点是放在渐被人们淡忘的笔法上,并从书画最基本的环节入手,旨在恢复中国画的笔法基础。
教学方式、手段:中国古代的视觉造型形式一种是书写、铭文和符号,另一种是图画、纹饰和雕塑。
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关注介于两者间又有重叠的视觉造型──“图形文字”。
弥漫着无穷魅力的几千年前的图形文字是远古时代宗教信仰、礼乐制度、艺术风尚的载体,也是几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积淀、发展、创新的结晶。
运用大量的欣赏图片以及涂鸦式的绘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与爱好。
教师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学生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接触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来表现象形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古老的传统再次让人看到充满生命力的笔墨,使孩子们踏上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旅程。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来描绘象形文字,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走近文字1.思考画与字之间的有趣联系2. 象形文字的简单特征 1. 演示《人的故事》课件(从具象的画意到抽象的字形),启发学生对象形字造字方法的理解2.了解文字 1. 了解字体变化过程2.思考文字为什么要变,自己喜欢哪种字体? 1. 老师写“人”、“马”字的字体变化过程2. 讲解文字的变化规律3.欣赏文字 1. 感悟文字之美2. 思考文字美表现的特点 1. 通过书法分析,欣赏文字的形式、线条、点画的美4.表现文字 1. 在素材基础上进行简单表现2. 对作业作出评价1. 揭示简单、有趣造型文字一、二字作为素材,表现性书写“云雨雷电”“马鹿虎兔”。
绘本小怪兽教学设计

绘本小怪兽教学设计引言:绘本教育是一种以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让孩子们阅读绘本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小怪兽是孩子们喜爱的题材之一,他们神秘、有趣又可爱。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绘本小怪兽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幼儿扩展词汇、培养想象力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小怪兽故事的兴趣和阅读习惯;2. 扩展幼儿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其创造力;4. 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故事复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绘本小怪兽故事书;2. 黑板、彩色粉笔;3. 词汇卡片或贴纸;4. 幼儿角色扮演道具;5. 彩色纸和文具。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看一本绘本小怪兽故事书,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然后,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小怪兽有什么特点?”“他们住在哪里?”等等,引导孩子们主动参与讨论。
2. 词汇学习(15分钟):老师将教室里的一些常见物品(椅子、桌子、书本等)贴上词汇卡片或贴纸,然后与孩子们一起读词,并让他们模仿读。
接下来,老师与孩子们一起翻阅小怪兽故事书,寻找故事中出现的词汇,并利用示意图和配有动作手势的方式教授这些词汇。
最后,老师与孩子们分组进行诵读练习。
3. 语言表达活动(20分钟):孩子们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本绘本小怪兽故事书。
要求他们根据故事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怪兽故事,并在故事中使用刚刚学到的词汇。
然后,让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讲述他们编写的故事,其他组员用英语提问和评论故事。
4. 观察和想象活动(20分钟):老师给每个孩子发放彩色纸和文具,让他们依照自己的想象,绘制一只属于自己的小怪兽,并给这只小怪兽起个名字。
孩子们可以画出任何形态和特点各异的小怪兽。
然后,让孩子们依次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用英语介绍它们。
同时,老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如“这只小怪兽住在哪里?”“它有什么特点?”等等。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2课图画与文字|苏少版

一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2课图画与文字|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画和文字的关系,理解它们在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进行创意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图画和文字,提高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画与文字的概念及关系。
2. 图画与文字在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3. 创意表达:运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画与文字的关系,能够运用图画和文字进行创意表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图画和文字有机结合,提高创作水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绘画纸、画笔、彩色笔等。
2. 学具:绘画纸、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图画和文字结合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图画与文字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图画与文字的概念及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在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的图画与文字结合的作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4. 创作指导:讲解如何将图画和文字有机结合,进行创意表达。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图画与文字作品。
5.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意表达的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大胆运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图画与文字的关系2. 图画与文字的作用3. 创意表达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作品。
2. 观察生活中的图画和文字,分析它们的关系及作用,写下自己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它们在传达信息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在创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图画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意表达,作品具有个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图画与文字-苏少版

一年级下美术教学设计——《图画与文字》——苏少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理解在美术作品中文字的运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图画与文字结合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美好事物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以一年级下册学生为主体,结合苏少版美术教材,以“图画与文字”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了解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学会在美术作品中运用文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图画与文字的相互关系,学会在美术作品中运用文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美术元素表现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字,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2.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示例,分析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三)课堂讲解与示范(15分钟)1. 教师针对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巧。
2.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如何创作一幅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四)实践环节(1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想象,创作一幅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心得。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

习作二:《看图画,写一写》课型:习作【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1.能按一定的顺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合理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能根据意见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的体验活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1.教师导入:清明前后,晴空碧净,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放飞风筝,在我国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
从古到今,放风筝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文娱活动。
你看,古人将放风筝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多媒体出示古诗《村居》)预设:生齐读古诗。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有没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4.出示习作话题:看图话,写一写教师过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
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相机板书(看图画,写一写)(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将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主题,观察图画1.教师提要求:看图写话首先要认真观察,看是写的前提,画面上有什么不要错过一个地方,同学们说一说,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预设:各式各样的风筝,蓝天、白云,绿油油的草地,放风筝的小朋友还有大人。
2.面对这样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我们有没有观察的好方法呀?老师今天就介绍一种观察的方法:整体—局部—整体。
相机板书(整体局部整体)观察图画首先要对图画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观察相机板书(时间天气人物干什么)3.试着用上面的整体观察法,说说图画的内容。
预设:今天星期六,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人们来到郊外的一片空地上放风筝。
汉字教学设计

汉字教学设计汉字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随着大班幼儿求知欲的增长,也开始认识了常见的、简单的汉字,如:大、小、日、月、水等,并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活动从汉字的起源、象形文字等抽象又具体的问题入手,通过民间小故事《仓颉造字》,使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活动目标:1.理解民间故事的内容,了解汉字的由来与作用,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能根据图画、象形字认读相对应的汉字。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愿意参与前识字活动,对汉字感兴趣。
活动准备:物质准备:故事录音《仓颉造字》,象形字挂图一张,幼儿常见汉字人手一本带汉字的图画书。
经验准备:寻找自己认识的汉字。
活动过程:一、观看常见的汉字和象形字,进行猜认,对汉字的起源产生兴趣。
1.出示常见的汉字,请幼儿读一读。
2.出示象形字,请幼儿看一看像什么,猜一猜是什么宇。
二、欣赏故事《仓颉造字》,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汉字的由来与作用。
师:古代人们是用什么记录事情的?这样记录好吗?仓颉是怎样造字的?他是怎样想到用图画符号表示事物的?汉字给人们带来哪些方便?小结:汉字是由符号慢慢演变而来的,变成文字之后人们的交流方便了很多。
三、欣赏挂图,探索、认读象形文字和现代文字。
1.引导幼儿观察仓颉创造的火、口、山等图画部分和象形字,提问:你是怎么认出这些汉字来的?2.介绍汉字来历: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它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四、寻找认识的汉字,引导幼儿参与前识字活动,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关注。
1.请幼儿说—说自己认识的汉字,教师书写;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发音。
2.尝试看图书识字,尝试前识字活动,鼓励同伴间互相讨论、交流。
汉字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汉字的特点及其价值,初步认识汉字文化,加深对悠久丰富的中华文明的情感,通过汉字的欣赏,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字的演变过程难点: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手绘图片【教学安排】10月底——第七次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天天书写汉字,天天阅读汉字排印的书报,但你知道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吗?知道汉字有哪几种字体吗?知道商朝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秦始皇用什么文字批阅奏章公文吗?师:我国的汉字从她的出现到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显示出了神奇的智慧。
2021年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学案

成功之处:教师设计的这节作文指导课《看图画,写一写》,指导孩子们学会细致观察图画,并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出来。
让孩子们学会图画,按照一定顺序,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和语言描写。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放风筝的过程,这节习作课我重点是引导孩子按照顺序,把放风筝描述得生动,具体条理清楚。
不足之处:学生能回答的,教师一定不能代为回答,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做教学的主人。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1.能按一定的顺观察图画,准确把握图意,合理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能根据意见修改习作。
【课前准备】学生进行一次放风筝的体验活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围绕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式展开想象,细致刻画人物的动作、心理、语言等,把事情写具体、清楚、完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1.教师导入:清明前后,晴空碧净,鸟语花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
放飞风筝,在我国已有2500年的历史了。
从古到今,放风筝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项文娱活动。
你看,古人将放风筝的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多媒体出示古诗《村居》)预设:生齐读古诗。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还记得当时的情景吗?有没有什么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3.学生自由交流,教师指名说一说放风筝带来的乐趣。
4.出示习作话题:看图话,写一写教师过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一群小朋友也在放风筝。
他们是怎样放风筝的?他们的心情如何?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放风筝的文章。
同学们都放过风筝,一定有体会,也一定能把作文写好。
相机板书(看图画,写一写)出示课件1.2.3.4.5.6:(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将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班幼儿绘画图文结合教案

小班幼儿绘画图文结合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颜料、画笔、画纸等。
2. 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绘画技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幼儿认识绘画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培养他们的绘画兴趣和想象力。
难点,如何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幼儿学会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
1. 准备各种颜色的颜料、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2. 准备一些图文故事书籍,如《小熊画画》、《小猫学画画》等。
3. 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物、植物等图片,作为绘画的参考对象。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绘画工具和材料,并向他们介绍这些工具和材料的用途和特点。
然后,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图文故事书籍,让幼儿通过观看图文故事,了解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绘画实践。
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图文故事或图片,用颜料和画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绘画对象的形状、颜色和特点,帮助他们提高绘画的技能和水平。
3. 绘画展示。
绘画完成后,教师让幼儿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绘画经验和感受。
同时,教师可以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绘画技巧。
4. 活动总结。
教师和幼儿一起回顾今天的绘画活动,总结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鼓励幼儿继续练习和探索绘画的乐趣。
五、教学反思。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习到绘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分享和展示作品,还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因此,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幼儿的绘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加以推广和应用。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19图画文字》教学设计

苏少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19图画文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9图画文字》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图画文字的历史和特点,培养学生用图画来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能力。
教材通过展示不同的图画文字,引导学生发现图画文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作自己的图画文字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图画文字的知识介绍,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图画有天然的兴趣,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能够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故事。
然而,学生对图画文字的了解可能较少,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图画文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创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图画文字的历史和特点。
2.培养学生用图画来表达情感和故事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图画文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作自己的图画文字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图画文字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图画文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创作自己的图画文字作品。
2.教学难点:发现图画文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图画文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创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和相关资料。
2.准备画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3.准备图画文字的示例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画文字的示例作品,引导学生对图画文字产生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图画文字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图画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图画文字的基本构成和表达方式。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发现图画文字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创作。
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示例作品,然后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些简单的图画文字作品。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展示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从而巩固所学的内容。
图画文字(二)教学设计

《图画文字(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相对独立的一课。
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的智慧和进步。
本课展示了很多文字,都有着不同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学生其中,可以领略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文字的演变,欣赏到不同材质上的古文字,立体化地去理解文字,感受到汉字的魅力,使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学情分析:现在的孩子,对古老文字的感情单薄。
不清楚文字的来源和演变,更不懂欣赏古老文字的美感,本课鼓励学生用探索的目光去追寻象形文字背后的文化和趣味性的书写方式,可以唤起他们对古老文字的尊重与欣赏。
教师准备:PPT课件、水墨画工具。
学生准备:水墨画工具。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象形文字的悠久历史及演变过程,初步感受相信文字的美感。
技能目标:用水墨的方法画出象形文字和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使之既有文字的形式又有画面的美感。
情感目标:感受汉字的魅力,让学生更加喜爱汉字、珍惜汉字,激励学生学好汉字。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用水墨形式表现象形文字。
教学难点:象形文字的美感及学生敢于创造象形文字组合的画面。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水墨画工具学生准备:水墨画工具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欣赏视频,师提出观看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活跃课堂气氛。
拉近学生和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
二、揭示学习内容1、引导:刚刚视频中的文字,你认识吗?会写吗?跟我们平时写的字有什么不同呢?生仔细观察,找出视频中文字的不同。
2、揭示学习内容(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视频,再由教师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观察,自主学习,找出视频中文字的不同之处。
三、了解文字的历史1、引导:我们的祖先在没有发明汉字的时候是怎么记录和表达信息的呢?(1)在文字发明以前,人们用在绳上打结的方式记录一些事情,渐渐地,人们发现用一些简易的符号记事更形象一些,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图画记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图片,学生说说这个时期的文字的特点:简化。
《给图画添加文字》教学设计2篇

《给图画添加文字》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adding words to pictures《给图画添加文字》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信息技术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本教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给图画添加文字》教学设计2、篇章2:第14课给图画添加文字”教学设计篇章1:《给图画添加文字》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设计者:小学b组徐勤教学内容分析:《给图画添加文字》这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几方面知识:1、在“画图”窗口中找出“文字”工具,给图画添上文字。
2、单击“查看(v)”菜单中的“文字工具栏(e)”命令,选择字体、字号、颜色。
3、移动文字框到图中适当位置。
通过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为图画添加文字的方法,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文字编辑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绘图板的操作方法,知道添加文字的作用,掌握在图片中添加文字的方法,并能通过改变字体、字号以及字体颜色的操作来美化图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审美创新意识,在操作中不断学生丰富求新的思想和协作创新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重点:“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文字工具栏”命令和汉字的输入及美化。
教学策略:教学设计时,首先熟悉教学内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充分考虑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适当加以辅导及时鼓励,教学中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教案

汉字的创意与设计教案汉字的创意与设计教材分析: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起源于记事图画,它是用来传达信息,记录思想的一种媒体。
本课通过文字的创意设计,从基本技巧、构成法则及结构、比例、平衡、节奏、韵律、点画笔调,均匀与重新以及文字设计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方面,创作出有个性,有强烈的视觉震憾力的字体,并将设计出来的字体根据主题进行编排和变化,从而构成最美的设计效果。
带有装饰性的文字并不是现代的产物,早在3000多年前就已出现,并且形态优美,如鸟书、蝌蚪文、凤尾书、芝金篆、金剪书等,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懂得了博采众美,将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融为一体,从汉字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注入了美。
本课所涉及的领域很广,应包括中国古老的汉字文化和现代美术字的欣赏,基本美术字体的了解与练,字的创意和设计应用。
本课时选取字的创意和设计应用这一节的内容,注重文字的形象创意方法,又加入文字图形化的设计,从而拓展文字的表现空间。
本课涉及到“设计·应用”研究领域,通过突出字形的创意设计应将字的涵义全部或局部用画形式表现的活动,培养学生初浅的设计意识。
作业以学生选择和切身关系最为密切的自己的姓名或最感兴趣的词语进行创意设计,能让学生充分的表现自我特色。
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二年级上来,对美术的兴趣非常浓,也能够大胆的表现,所表现的内容不会很精细,因此对于写美术字来说会觉得比较枯燥。
但创意的设计又是他们喜欢的,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应从对媒材的感官入手,看看,想想,画画,做做,尝试有目的的设计,去除基本美术字的练,改为以绘画形式的创意,使学生把对研究美术产生的浓厚兴趣保持下去。
教学思路:本课为“设计·应用”研究领域,在教学方案中应注重学生的设计指导以及开拓思路,鼓励学生大胆的创造,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
本课的知识点明确,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
在处理教材时,应着重思考本课知识的定位在何种位置状态,教学显得更有意义,通过何种教学形式、方法来引导学生了解创意规律。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9课 图画文字(二)》教学设计3

苏少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19课图画文字(二)》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图画文字(二)》这一课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图画文字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图画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提高美术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图画文字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图画文字,对图画文字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在图画文字的表现技巧和创意方面,学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图画文字的发展历程,掌握图画文字的表现方法,灵活运用图画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美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图画文字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图画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画纸、画笔、参考资料等。
2.学生准备:带齐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对新课程产生期待。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图画文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图画文字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图画文字的表达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如何创作图画文字,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幅图画文字作品。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图画文字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尝试自己创作。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看图画,写一写》教学方案习作指导【教学目标】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重点】运用准确的词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与家长或同学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留心观察放风筝时的情景,收集班级同学放风筝的照片,为本次习作做好准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习作导入1.情境导入:(出示学生与家长、同学放风筝的照片)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能跟同学们说说自己放风筝的经历吗?2.学生自由说,教师点拨:放风筝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怡情养性。
放风筝时的欢乐场面也令我们回味无穷,你能不能把看到的放风筝场景描写下来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图画,写一写放风筝的经历。
(板书——习作:看图画,写一写)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置身于放风筝的欢乐场景中,让学生去感受运动的乐趣,并在积极交流中激活原有的经验与认知。
二、习作要求1.引导: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内容,你了解到本次的写作内容是什么吗?(出示图片、文字)请你写一段话,把上面这幅图画的内容介绍给大家。
写之前,先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写的时候,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学生自由交流。
预设1:我了解到这次习作的内容是先看图画再写作文。
预设2:看图画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点拨:要是不能直接从图画中看出来怎么办?预设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小结:同学们很棒,找到了本次习作的要求,要写一段话把图画里的内容清楚地介绍给大家。
(板书:写清楚)3.继续出示教材内容,引导:请你读一读,勾画出本次习作中要注意的地方。
写完后,跟同学交换习作读一读,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不是介绍清楚了?有没有错别字?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图画字典幼儿园教案

图画字典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建立图画字典的概念;2.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图画、图案,并简单描述它们;3.学生能够认识并简单表述一些物品的名称。
二、教学内容1.图画字典的概念;2.图画、图案及物品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建立图画字典的概念;2.学生能够识别简单的图画、图案,并简单描述它们。
四、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认识并简单表述一些物品的名称。
五、教学方法1.词语解说法:通过对各种图画、图案的解说,使幼儿掌握物品的词汇;2.观察法:通过观察各种图画来建立图画字典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图画、图案,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主题。
2. 学习新知1.教师为学生讲解图画字典的概念,让学生明白图画字典的作用和意义;2.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图画、图案,并解说其特点,引导学生逐渐认识这些图画、图案所代表的物品名称;3.教师运用图画字典的方法,逐渐扩大学生的认知范围。
3. 拓展应用1.教师为学生出示各种新的图画、图案,鼓励学生自主认知、自己动手画出与之对应的图案;2.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自由交流,提高彼此之间的认知能力。
七、教学评价1.在学习新知的课程中,学生能够坚定自信,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2.在拓展应用中,学生有很好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展示;八、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案,增加学生的创造性;2.观察法是图画字典掌握的重要方法,也是理解图画字典必不可少的途径,教师要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力。
七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像的冲突

七年级语文教案:让学生了解文字与图像的冲突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与文字和图像有关的冲突问题。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会遇到这种冲突,比如看到一张照片或多媒体素材时,我们先看到的是图像,印象十分深刻;但如果这张照片或素材的内容与我们所知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有所不同,那我们就会感到非常迷惑和困惑。
这时,文字的作用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文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图像,以及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背景知识,从而使我们理解和接受这些图像。
比如,我们看到一张照片中的某个人物头戴红色帽子,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人,但是当我们读到文本内容时,才会发现这个人物实际上是一位在工地上干苦力的工人,而红色的帽子则是他的安全帽。
这就说明了,当我们只依靠图像本身进行理解时,往往会产生偏差甚至错误的认知,而文字则可以更加全面准确地展示事实的真相。
另一方面,如果文字和图像之间存在冲突,那么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反差和困惑。
举个例子,当我们看到一张别墅式的房子图片时,我们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高档的住宅区,而当我们了解到这是一幢监狱的围墙和监狱宿舍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思议!”。
这种冲突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广告与实际产品之间的冲突。
很多广告通过夸大、虚构或修饰产品特点来吸引消费者注意,这样一来,当我们购买了这些产品后,往往会感到失望和不满意,从而产生消费者的不信任和负面评价。
这也提醒我们,作为消费者,我们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陷入广告的陷阱中。
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冲突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文字和图像,以避免出现上述的冲突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教育手段和课程设计,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联和特点,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使他们具备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在日后的生活和职业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谢谢大家的聆听!。
小学信息技术《重点文字图说话(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9 课重点文字图说话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在文字中插人图片的各项操作,包括调整大小、设定位置和环绕方式等。
2、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任务中,初步探索插人图片、应用图片样式的基本操作,体验把生活中的各种美好设计在Word 中呈现出来,培养运用电脑技术描绘美好事物的能力。
3、通过对文章中插人图片并进行处理,提高图文并茂地表达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当下流行的网络媒体、自媒体都使用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内容,图片和文字互相陪衬、相得益彰。
这样引入能够让学生从生活出发,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进而产生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任务驱动:1、能够根据文字插人合适的图片。
2、学会图片环绕方式和样式的设置方法。
3、通过图文搭配,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学习探究: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
1、图文并茂更生动。
向文章中插入图片的操作本身并不复杂,关键是规划和设计图片的大小和布局。
只要掌握了简单的方法和技巧,很快就能做出图文并茂的作品。
同时,通过这活动,引领学生自主发现操作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并鼓励其相互分享学习。
比如,如何确保调整大小时图片不变形?什么样的布局设置才能确保“图随文动”?教学内容不要求多、求全,只要从简单的应用人手即可。
待学生对软件产生初步印象后,自然会在不同的场景中加以灵活应用,逐步加深理解。
由于不同的任务素材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也会有所不同。
规划设计好练习的任务,并鼓励学生分享交流,这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2、图片样式扮美丽。
这一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基本掌握“插人图片”并调整图片位置和大小的基础上,通过“快速样式”中现成的样式快速实现各种艺术效果,如透视、映像、投影等,让学生充分体验艺术之美。
实际教学可根据情况与活动学生已完成的作品结合进行,也可以结合当下学校的活动、热点事件来灵活把握和设计任务,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积极健康的内容即可,不必做过多的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画与文字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
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表现象形文字,培养孩子对甲骨、钟鼎、石刻书法的感情,加深理解,养成以金石书法为坐标的审美眼光。
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有着无法估计的巨大作用。
学生情况:
许多儿童水墨画在追求物形和水墨效果中,忽视了用笔的法度,使笔法正轨消失于物形的轮廓和水墨的渗化中,殊不知笔法是传统书画的精神和灵魂。
“书画同源”的“画”字,其着眼点是放在渐被人们淡忘的笔法上,并从书画最基本的环节入手,旨在恢复中国画的笔法基础。
教学方式、手段:
中国古代的视觉造型形式一种是书写、铭文和符号,另一种是图画、纹饰和雕塑。
我们的教学是让孩子关注介于两者间又有重叠的视觉造型──“图形文字”。
弥漫着无穷魅力的几千年前的图形文字是远古时代宗教信仰、礼乐制度、艺术风尚的载体,也是几千年史前文化孕育、积淀、发展、创新的结晶。
运用大量的欣赏图片以及涂鸦式的绘画方法来引导孩子们对古代文字的兴趣与爱好。
教师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
学生准备:水墨作画工具(笔墨纸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文字的象形性,让学生接触了解文字的构成与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学生能运用水墨工具和绘画方法来表现象形文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古老的传统再次让人看到充满生命力的笔墨,使孩子们踏上了生机勃勃的生命旅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文字的形式美、线条美、点画美。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水墨画的多种表现方法来描绘象形文字,体验创造乐趣。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
师:今天我们的课程要从一块神秘的岩壁开始(出示岩壁范画)。
岩壁上画了许多动物的形象,比比看,谁的眼力好,能从中找到“鹿”“兔子”和“大象”?(出示三种动物的图片)
(生判断寻找)
师:(鼓励,问)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一下就找到了这三种动物。
那么你们是根据什么判断它们谁是谁的呢?
生:(思考回答)——引出:根据各自的特征判断,如:兔子的长耳朵、大象的长鼻子、鹿的角等等。
师:(肯定鼓励,加以引导)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画在这块岩壁上的动物形象和它们平时的样子不大一样,都是根据所要表现的动物特征,用简单的线条画出来的,更像一些图案似的符号。
它们就是——(揭题,板书)象形文字!
师:(问)你了解象形文字么?它们的特点是什么?你还认识哪些象形文字?同学们在预习作业的时候搜集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现在可以大胆地举手发言,把你知道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练,抓住想表达的重点)
生:(自由发言)
师:(抓住时机小结,举例)以我们刚才看到的那只大象为例,最初人们想纪录大象的时候是直接把整个大象的样子老老实实地画下来,(出示图案文字“象”)这就是我们最初的图案化文字。
但很快,人们就发现这样表示大象太麻烦,于是加以简化(出示象形文字“象”)。
再后来文字经过多年的演变从篆书变成了我们今天写的楷书。
(出示楷书“象”)
(问)在没有发明纸张的时代,我们的老祖先把这些象形文字纪录在什么东西上呢?
(出示:龟壳、兽骨、金属器皿的范画)
(问:你认识这些象形文字么吗?喜欢它们吗?这些古老的文字是不是比今天的文字更有趣呢?)——板书:有趣的
如果你觉得它们有趣的话不妨拿起笔来在纸上写一写!你认识哪个字,喜欢哪个字就写哪个字,注意:只写一个!写的时候动脑
筋想想:把这个字摆在什么位置,大小笔画怎么样才漂亮!(请三名学生上台写,分别用油画棒、毛笔和水彩笔)
(写完后请学生比较所写的字,进行点评,总结怎么写好看)——字要写得大,要摆放在画面正中显眼的位置,笔画要粗。
师:(启发,问)象形文字除了可以用不同的笔写出来,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做出来?(出示:拼贴法、撕纸法、剪纸法)我们可以为这些做好的象形文字选择一个合适的背景颜色。
(比较选择,颜色要有区别不能混淆,否则文字就不突出了)师:(再启发)画面上只有象形文字,是不是显得太孤单了?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把象形文字装饰起来呢?(出示“月”字为例子)
(生:思考回答)
师:只要我们发挥聪明才智,就能把象形文字变成一幅幅有趣的装饰画!
(出示师作)
老师的作品有哪些可以借鉴的地方?同学们不妨在自己的作业中思考体会一下,如果有好的方面就大胆地借鉴,用在自己的创作中!(提出作业要求)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个小组,相互合作共同来完成一幅象形文字的装饰画!你们最喜欢哪个字,就用哪个字!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有合作精神,完成的作品最快最好!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作业展示,评点。
(师在评点中把字装饰在自制的画框里,
使其真正成为一幅精美的象形文字装饰画)
(小结,拓展)除了把象形文字作成装饰画挂在居室里美化生活以外,我们还可以用这些有趣的象形文字来装饰什么?——装饰衣服,装饰皮包等等。
这些具有浓郁民族风味的服装和饰品大家一定都非常喜欢!(问)除了我们中国的,你还知道哪些国家有象形文字?
(生:回忆,回答)
师:对了,和我们中国一样同为四大文明古国的埃及也有象形文字,神秘的玛雅人也有象形文字,但是他们的这些象形文字没有能够最终流传下来,演变成今天人们还在使用的文字,这些文字只有借助于现在专业考古学家们的苦心研究才能勉强猜测出它们原本的意思。
只有我们的汉字由最初的象形文字开始一脉相承,演化至今!因为它们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哪怕是一个完全不认识字的人也能认识许多古老的文字!这怎么不让我们为聪明的老祖先,为我们的汉字感到由衷的骄傲呢?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把我们的汉字发扬光大,把我们的汉字用得更好!
教与学的评价
目前,少儿书画的教育从根本上讲,抛弃了对人的养成,更多的只是在追求表面的民族特色与肤浅的水墨技巧,甚至成了美术教育中的“应赛(比赛)教育”、“应展(展览)教育”、“应试(考级)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回归到教育的本体,回归到书画发展的自律性进程上去,就是要书画教育接上中国文化的血脉,接上“先器识而后文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真正能认同
经典文化、具备传统素养的新一代中国孩子来。
反思和总结
1. 现代社会的进程与改变,西方文化意识的主导,使我们忽略了中国传统书画的文化视野和价值。
2. 传统书画的文化背景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儒、道、佛哲学思想和诗、词、赋古典文学对作品意境的要求。
3. 在传统文化中,师承至为重要,因此中国书画创作时的理念不是“破旧立新”,不是“标新立异”,而在于怎样传承前人的经验,是“渊源流传”“承前启后”!
在我们书画教学中以怎样的眼光来对待传统,研究传统结合儿童心理生理特征,有选择、有批判地继承传统,发展出既有传统文化内涵,又有儿童自身特点的书画教学之路。
这也是一条孩子们赖以自我确立与自我独立之路。
让他们逐步感悟真正的优秀传统,并对其产生情感、价值认同以及对传统未来前景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