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名词解释
东北抗日联军名词解释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在二战期间用来反抗日本侵略的军队。
因为在那段痛苦的历史中,东北抗日联军坚持奋勇抵抗侵略者,他们让自己成为历史上最壮丽的壮士,是中华民族西北部击退侵略者最具力量的军队。
本文就以“东北抗日联军名词解释”为题,论述东北抗日联军的早期历史、建设和战斗等内容,让我们深入了解东北抗日联军的杰出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2年。
日本的侵略已经开始在中国的东北,夹在日本和苏联之间的东北,受到日本侵略者的破坏和抢劫,社会秩序动荡不安,生活艰难。
当时,东北英雄袁世凯出任满洲国临时大总统,勾结日本,期望能用日本人的帮助保住自己的统治,但事实上,日本压迫越严重,满洲国的人民的日子越难过。
为此,中国的一些爱国人士决定组织抗日军队,在东北反抗日本侵略者。
1932年7月,英雄联军在东北响起,自此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开始了。
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不同政党和团体联合组织而成,由袁世凯组织的满洲国政府,国民党和蒋介石组织的国民革命军,黄兴组织的全国民主联盟军,以及绿山军、小红军和红山军在内的八大联军。
联军旨在整合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力量,共同击败袁世凯政府,以此来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自由。
东北抗日联军不仅在武装斗争方面做出了出色的贡献,还在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为民族新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在经济方面决定了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例如中国的石油、钢铁、机械和化学等产业,以及东北地区的林业、畜牧业和农业等产业,都是由东北抗日联军发展起来的。
他们还努力改善东北地区的文化和教育,建立文学社团、报刊社等机构,加强文学艺术著作,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大力发展东北的教育事业,为东北的科技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和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他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得不到任何援助的情况下,以自己的血肉和生命坚持武装斗争、反抗日本侵略者,取得了重大的战略成果。
这里不得不提1937年3月宣传部主任冯英真和部队指挥官李家洙等人发起的“三八行动”,他们在日本抗议者带头下,在中华民族伟大的日子,引发抗日意识,在全中国掀起一股抗日的联合战争的狂潮,这个行动被视为反抗日本侵略的象征。
抗日战争著名抗日军队-东北抗日联军
抗⽇战争著名抗⽇军队-东北抗⽇联军 东北抗⽇联军,简称东北抗联,其前⾝是东北抗⽇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游击队和东北⼈民⾰命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民抗⽇军队。
这⽀武装在中华民族的危急时刻,在极端艰难困苦的岁⽉⾥,独⽴坚持游击战争14年之久,牵制了数⼗万⽇伪军,涌现出杨靖宇、赵⼀曼、赵尚志等⼀⼤批可歌可泣的英模⼈物,为中国⼈民抗⽇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贡献。
下⾯⼩编给⼤家讲⼀讲抗⽇战争著名抗⽇军队-东北抗⽇联军。
14年浴⾎奋战⽃凶顽 东北抗联的产⽣、发展和⽃争历程,是⼀部悲壮惨烈、可歌可泣的史诗。
在5000多个殊死搏⽃的⽇⽇夜夜,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在敌强我弱、环境极端恶劣的条件下,浴⾎奋战、周旋苦⽃。
在冬季零下三四⼗摄⽒度的极度严寒中作战,抗联官兵竟仅穿着有窟窿的单⾐;在雪地⾥宿营、⾏军,有的官兵脚趾竟被冻掉;没有粮⾷,树⽪、草根竟成为官兵的“美味佳肴”……东北抗联作战环境之恶劣、条件之艰苦、战⽃之惨烈,⽆法⽤⼀个“艰苦卓绝”来说尽。
惨烈的作战,使抗联部队从最多时三万多⼈锐减到最少时不⾜两千⼈。
各级指挥员⾝先⼠卒,冲锋在前,军以上领导⼲部牺牲40多位,师级⼲部牺牲100多位。
但官兵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举抗⽇旗帜,团结东北各族⼈民,前赴后继,不屈不挠,以英勇顽强的⼤⽆畏⾰命精神,与⽇本侵略者进⾏着殊死⽃争。
据统计,东北抗联14年共出击20多万次。
从战争到和平,从⾰命到建设,融⼊东北抗联红⾊⾎脉的陆军第38集团军某机步师,始终秉承“忠勇善战、创新争先”的优良传统,不断谱写着新的辉煌。
解放战争时期,这个师参加了四战四平、三下江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
在抗美援朝⼆次战役中,⼀夜急⾏军145华⾥,双腿赛过敌⼈的车轮,穿插三所⾥、阻击龙源⾥,为扭转朝鲜战局作出重⼤贡献。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得知消息后,亲笔拟电嘉奖,并欣然写道:“中国⼈民志愿军万岁!”“三⼗⼋军万岁!”⽑泽东主席亲⾃批转电⽂转发全军。
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东北抗日联军是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作者:崔艳波曲晓溪来源:《奋斗》2017年第15期东北抗日联军是党直接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创建那天起,东北抗联就同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一样,始终如一地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坚持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坚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为人民军队增光添彩,始终保持着人民军队革命本色。
时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回顾和总结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东北抗联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军的根本原则。
作为人民军队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抗日联军,从组建之日起,就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创建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方针。
中央和东北党组织派出大批干部到义勇军和绿林武装中开展工作,或独立创建反日游击队。
除原在抗日义勇军工作的周保中、李延禄等人外,派出满洲省委軍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满洲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满洲省委巡视员冯仲云到汤原组建抗日武装。
他们依靠当地党组织,发动农民开展反日斗争,在斗争中培养工人、农民、知识分子骨干,夺取敌人武器,武装自己。
先后创立党领导下的十几支反日游击队,成为东北抗日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抗联部队遵循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原则,游击队时就建立了党支部,很多游击队员都是共产党员;人民革命军时健全了政治委员制度;抗联时期在军师团设立党委,连队上建立党支部,保证东北抗联始终在党的领导之下。
东北抗联的主要领导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既是党一级组织的重要领导者,又是抗联部队军事指挥员。
实行的一肩两职体制,确保了党委重要战略部署的贯彻和执行。
在14年抗战中,党领导抗联部队创建了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开展了游击战争,消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
抗联部队的重大军事决策部署均由党的会议讨论决定,始终按照党的会议决议贯彻落实。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励中华志,传中华魂在这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纪念日将要来临的时候,一部抗日战争的历史诗《东北抗日联军》正在央视一套热播。
这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史实,真实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 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史,堪称抗日剧的新标杆。
《东北抗日联军》让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残忍暴虐、穷凶极恶的日寇,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斗争。
可以说,《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在我们党领导下,献身反法西斯战争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我们民族先烈抗击日寇彪炳史册的英雄伟绩,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
观之,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
《东北抗日联军》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采取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团结一心、驱除日寇、光复河山的史实,是一部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
抗联队伍中的共产党员,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过硬作风和人格魅力凝聚人心,赢得拥戴,在14 年间对日寇作战10 余万次,牵制日军60 余万人。
正如杨靖宇将军所说,"抗联斗争,使侵华日军抽不出兵力派往关内,就是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应当说,《东北抗日联军》有力驳斥了一些宣称国民党军队才是抗战主力,是最大功臣的"杂音".如果不是国民党的不抵抗,日寇不可能轻松侵占我们东北,也不可能建成所谓的.如果不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牵制日军,将使后来的抗日正面战场承受更多攻击而溃败更甚。
因此,个别人以消灭日寇人数来评判抗战主力和功臣的言论,既违背客观事实,歪曲史实,更影响团结,忘记了民族团结奋进才是赢得胜利之本,实不应该。
事实上,《东北抗日联军》真实展示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着力刻画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一批抗日英雄,这些抗日英雄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民族解放的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和历史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和历史贡献作者:马杰来源:《世纪桥》2013年第08期摘要:近代以来,东北人民抵御俄、日等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战斗,创造了长期寒地敌后抗战的经验,钳制了日军全面侵华进程,在夺取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中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后,东北抗联在创建东北根据地和夺取全国解放战争事业中做出重要贡献。
东北抗联艰苦斗争和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值得后世继承和弘扬。
关键词:东北抗联;抗战精神;抗联精神;东北抗战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我国东北的战争,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很快就沦于敌手,东北3 000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民族危亡的紧要时刻,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号召领导广大民众进行抗日救国斗争,拉开了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帷幕。
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是全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人民抗日武装,是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坚力量。
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国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全民族抗战先锋——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历程东北抗日联军的形成和发展是由东北抗日斗争的形势发展决定的,主要经历了反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斗争中国共产党从1923年开始派人到东北地区开展工作,建立党团组织。
1927年10月成立了中共满洲临时省委。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出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而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却采取对日妥协的不抵抗政策。
中共满洲省委及时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及《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号召广大民众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
论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贡献
论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贡献作者:刘迪贾书梅张磊来源:《世纪桥》2016年第04期摘要:在中国人民反外敌侵略斗争史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日时间最早、历时最久的抗日部队。
这支军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牵制了大量敌军的兵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时牵制了日本的“北进”战略部署,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东北抗日联军为东北和全中国的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关键词:东北抗联;历史;贡献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4-0007-02在现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上,开辟抗日战场最早,坚持抗日斗争时间最长,牵制敌人兵力之众多,经历的艰苦和所作出的牺牲之重大,要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这支人民武装。
一、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历史阶段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分别为:东北义勇军、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
时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兴起到1936年成军,发展历经五年左右。
(一)东北义勇军阶段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对我国东北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由于蒋介石对日实行“不抵抗”政策,导致日军在几天内占领沈阳、长春、吉林等重要城市,而后在五个月内迅速占领东北三省境内绝大部分领土。
九一八事变后,在民族存亡危机的重要时刻,东北各族人民及东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官兵自发的组织起来抗日武装力量,这支义勇军由东北地方不同阶层所组成,甚至是土匪山林队都自发的站在爱国反帝的旗帜下,在全东北境内开展积极的反日游击斗争。
东北抗日义勇军是在东北抗日游击战场上最早兴起的抗日武装力量。
参加义勇军行列的有中国共产党人和东北军的爱国官兵,有工人、农民和学生,也有地方官吏和士绅,而且还有东北各地的绿林队伍和民间团体等等。
东北抗日义勇军参加阶层之广泛,发展速度之迅猛,在整个东北史上都是空前的。
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概况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雄部队。
“九一八”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由部分原东北军,农民暴动武装,义勇军等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七十六万日军,消灭侵略的敌人十八万,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英勇不屈的精神,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据黑龙江省抗日战争研究会统计,东北抗日联军对日作战次数约10余万次。
据日伪统计机关统计:1935年39105次,1936年3617次,1938年13110次,1939年6547次,1940年3667次;日伪军伤亡人数,据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推算:1931——1937年抗联歼敌103500人,1937——1945年歼敌82700人,共计186200人,牵制日军兵力:1937年20万,1940年40万,1941年为76万。
东北抗日联军共有11个军,人数最多时有4万多人,其中,第一、二、三、六、七等军是在反日游击抗联战士抗击日军队(共产党领导)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四、五两军是在王德林的救国军、李杜的抗日自卫军余部的基础上建立的;第八、九、十、十一军是在义勇军余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
1936年7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由原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改编成立,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李学忠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
1936年7月末,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成立,由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二军编成。
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
1936年3月,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由原东北抗日同盟第四军改编成立,李延禄任军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
下辖4个师3个游击团。
1936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由原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改编成立,周保中任军长,柴世荣任副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
934年东北抗日联军英雄解说
934年东北抗日联军英雄解说1934年11月,东北大地已经一篇冰天雪地,狂风如刀,路上行人寥寥无几,而此时,一个健硕高大的身影,急匆匆地前往中共满洲省委。
他,就是刚刚被中共党组织营救出狱的杨靖宇。
此前,他因涉嫌共产党案被捕入狱,此时,他被救出狱,而东北已经沦陷,日伪当道。
1934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总兵力不足两万的日本关东军长驱直入,仅用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中国东北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在东北,仍然有虎胆英雄领导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其中,领导人中有“南杨北赵”之称,南杨,指的便是杨靖宇。
杨靖宇,原名马尚德,1905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家湾村一个农民的家庭。
当时的中国风雨飘摇,百姓生活困苦,在这小小的村落里,杨靖宇和其他农村孩子一样下地干活,补贴家用。
幸运的是,他有一个深明大义的母亲,在杨靖宇幼年的时候,识字不多的母亲张君常常给他讲古代的英雄侠士的故事,其中岳飞的故事最让杨靖宇心折,岳飞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和英勇的抗金事迹让他久久沉吟。
母亲还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读书,他考入了河南省开封工业学校,杨靖宇和同伴常常来到学校后院的一座宋代的点将台游览,相传这里是岳飞当年抗击金兀术,点兵派将的地方,杨靖宇站在点将台上,常常和同学们谈论英雄人物的事迹,为国为民建功立业的信念在他心中扎下了根。
生活的磨砺让这个纯朴的少年树立了志向,要为国家做些事情。
1927年,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日军占领东北后,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大地各种势力纷纷组织抗日武装,包括地方山林队,土匪武装,以及张学良东北军残部等等。
其中,百姓因受到地方军阀、日本侵略者等的盘剥,生活困苦。
一些贫苦的农民不得不揭竿而起,聚啸山林,被称为“山林队”。
杨靖宇来到东北后,他了解到这些情况,根据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他在抗联活动中积极联合山林队等民间抗日地方武装,以能形成更强大的抗日力量。
杨靖宇为了联合更多的山林队共同抗日,经常出入山林队,可是当时山林队各自为战,并不团结,他们也并不了解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
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的艰苦抗战
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作者:陈玫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1年第07期东北抗日联军诞生于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入侵中国东北、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她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创建和领导的由东北各民族和各阶层的爱国人士组成的抗日武装。
在十余年的艰苦抗战中,东北抗联将士一面与凶残强大的日本侵略军血战,一面与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
生生死死,顽强不息。
以满腔的对民族、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奏响了一曲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撼人心魄的英雄赞歌。
这首体现着中华儿女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壮烈史诗,最后化作了不朽的抗联精神,留存于历史,留传于后世。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931年9月18日,野心勃勃的日本军国主义经过长期精心的谋划和准备,对中国东北发动了侵略战争。
由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驻守东北的军队不战自退,结果,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东北的主要城镇及交通要道被敌寇占领。
3000万东北同胞沦为亡国奴。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深刻,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在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即发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宣言,号召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
由东北军爱国官兵和各阶层人士组成的东北抗日义勇军最早以武力投入到反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
中国共产党积极给予支持和帮助,但由于敌人的强大和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影响,及义勇军自身的弱点,一年多以后,人数曾达30余万的义勇军便相继瓦解、溃散。
面对日本侵略军对中国国土的践踏和对广大同胞的蹂躏,中国共产党在号召中华民族奋起抗战和协助义勇军抗战的同时,于1932年明确提出在东北建立自己的武装。
之后,中共满洲省委及关内的党组织陆续派出党团员和干部到农村中去,到义勇军中去,发动武装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从1932年春到1934年,在东北的南满、东满、北满和吉东地区先后建立了磐石、海龙、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安图、巴彦、珠河、汤原、海伦、宁安、密山、饶河及救国游击军和绥宁反日同盟军等十余支反日游击队。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
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回顾韩光1931年至1945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省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伪满洲国统治,独立坚持14年游击战争,写下了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敌入侵史的伟大一页。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老战士,更加怀念这段难忘的历史。
一、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1931年9月18日,驻中国东北沈阳市的日本关东军突然向驻沈阳的东北军发动进攻。
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组织下,中国人民拉开了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的序幕。
9月20日、22日和30日,中共中央连续发表宣言和决议,提出在东北加紧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10月12日,中共中央又发出关于建立游击队、开辟游击区的指示。
中共满洲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精神,从1931年10月开始,陆续派出省委、省军委及有关方面的负责人杨林、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童长荣、冯仲云、夏云杰、王德泰等,还有部分朝鲜共产主义者,赴南满、东满和北满等地组织了10余支抗日游击队,开展游击战争。
东北各族人民和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号召的影响和推动下,纷纷组成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共约50余万人,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在东北各地抵抗日军侵略。
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抗日游击队的领导,1933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指示满洲省委要加强党的领导,克服“左”倾关门主义、建立反日统一战线,扩大游击战争。
中共满洲省委据此于5月16日做出决定,以游击队为基础,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
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初,相继成立了7个军:第1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治委员;第2军,王德泰任军长,魏拯民任政治委员;第3军,赵尚志任军长,冯仲云任政治部主任;第4军(东北抗日同盟军),李延禄任军长,何忠国任政治部主任;第5军(东北反日联盟军),周保中任军长,胡仁任政治部主任;第6军,夏云杰任军长,李兆麟任政治部主任;第8军,汪亚臣任军长。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历程(上)
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历程(上)作者:来源:《世纪桥·纪实版》2013年第03期提起东北抗日联军,人们并不陌生。
但由于这段历史已过去70多年了,人们对它的记忆也许有些模糊,但这支由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最早与日军进行武装斗争,坚持斗争达14年之久的人民军队。
在当时异常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东北抗联用手中简陋的武器与强大凶残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并一直高举抗日的大旗直至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
在14年的英勇奋战中,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同数十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展开浴血奋战,成千上万的抗日志士血洒疆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以至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东北抗联的人和事,至今谈来,仍栩栩如生,催人泪下,令人感奋。
他们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东北抗联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不畏艰险、勇于奋进。
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历程曲折,大体经过了抗日游击队、人民革命军和抗日联军三个发展时期。
一、创建抗日游击队人们都知道,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罪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企图把中国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的侵略战争。
在强敌大举进攻面前,中国人民展现了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精神。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呼声和迫切要求,可是蒋介石政府却提出“以和平对野蛮,以公理对强权”,实行“不抵抗”政策,并将数十倍于日军的东北军官兵调往关内“围剿”中国工农红军,而留在东北的军队一部分参加抗日救国的行列,另一部分则投靠了日本侵略者。
日军在数日内就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等重要城市,不到4个月的时间,东北三省的主要城镇和绝大部分领土即被日军侵占。
1932年3月,日本侵略者迫不急待地制造了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占领地,从此中国东北的3000万同胞陷入到水深火热之中。
在民族存亡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共满洲省委义不容辞地领导人民进行了抗日救国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难的环境里
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艰难的环境里,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37年以来,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不断往东北增兵。
到1938年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已达八个师团,并有伪军和警察大队数万人。
日伪当局以强大兵力对抗联部队进行连续不断地“讨伐”;同时极力强化它在城乡的法西斯统治。
在城镇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爱国者,摧毁抗日救国组织,严密控制人民活动;在农村加紧推行“集团部落”政策,把分散居住的农户强行迁到它控制的“部落”中去,实行保甲制、连坐法;在抗日游击区,割断抗联部队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断绝抗联部队的给养来源,抗联部队在敌人重兵“讨伐”,军需给养无源,又难以得到群众支持的极端困难和险恶的环境里转战各地,英勇奋战,坚持游击战争。
奋战在东南满的抗联第一路军,自1938年以来,处境日益艰难。
当年年初,由于日伪军疯狂进攻和“集团部落”、“三光政策”的推行,南满游击区遭严重破坏,抗联第一军直属部队,不得不离开本溪、宽甸、桓仁游击区,向辑安老岭山区转移。
同年5月,魏拯民率二军一部自临江转进辑安,在老岭山区五道沟与杨靖宇部队会合。
杨靖宇、魏拯民指挥部队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于6月12日在辑安蚊子沟外围伏击敌军,一举歼灭号称“满洲剿匪之花”的伪军索(景清)旅1个营,缴获机枪7挺,步枪百余支、手枪十余支。
这一胜利的取得,给东南满抗日军民以鼓舞。
但是总的形势仍然很困难。
尤其是程斌叛变,向敌人供出了一路军的行动计划,更使困难加剧。
适应形势变化,一路军领导人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取消一、二军番号,编成3个方面军、1个警卫旅,实行分区作战。
各部指战员不畏艰险,主动出击,以巧妙的战术打击敌人。
取得了许多胜利。
据不完全统计,仅杨靖宇直接指挥的警卫旅和第一方面军的一部分部队,在1939年下半年,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就达23次,歼灭了大量日伪军676人,俘虏341人。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中全会给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义勇军和东北同胞发来慰问电,称赞东北抗日联军“在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
东北抗日联军的抗日斗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号召人民武装抗日。
东北各阶层人民和国民党在东北的一部分爱国军队相继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等各种名义的抗日义勇军。
抗日义勇军由于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和国民党政府的破坏与限制,以及自身存在的弱点,到1932年底基本瓦解。
从1932年初开始,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南满、东满、吉东和北满先后组织了十几支抗日游击队,坚持抗日游击战争。
从1933年秋起,各地方游击队发展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反日联合军等抗日武装。
1935年6月3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策略原则,以王明、康生的名义,写了《给东北负责同志的秘密信》,提出扩大游击运动和联合一切反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问题。
1936年2月10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提出《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
2月20日,东北人民革命军负责人杨靖宇(1905-1940)、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谢文东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东北各抗日武装改组建制为东北抗日联军。
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东北抗日联军编成10个军。
第一军,1936年7月编成,军长兼政治委员杨靖宇,政治部主任宋铁岩,参谋长安光勋,下辖3个师,2个教导团,共3000余人,活动于南满地区。
第二军,1936年3月编成。
军长王德泰,政治委员魏拯民,政治部主任李学忠,参谋长刘汉兴,下辖3个师,1个教导团,共2000余人,活动于东满地区。
第三军,1936年8月编成,军长赵尚志,政治部主任张寿?(李兆麟),下辖10个师,共6000人,活动于北满哈尔滨以东地区。
第四军,1936年3月编成,军长李延禄,政治部主任黄玉清,下辖3个师,共2000余人,活动于吉东(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密山、勃利一带。
第五军,1936年2月编成,军长周保中,副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胡仁,参谋长张建东,下辖2个师,共700余人,活动于吉东绥芬河、宁安地区。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
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东北抗日联军>观后感(一)时值抗战胜利70 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一部抗日战争史诗《东北抗日联军》正在央视一套热播。
这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白山黑水间,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史实,真实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14 年艰苦卓越的斗争史,堪称抗日剧的新标杆。
《东北抗日联军》让我们穿越时空,真切感受到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面对残忍暴虐、穷凶极恶的日寇,为了救亡图存,展开的艰苦卓绝斗争。
可以说,《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人民在我们党领导下,献身反法西斯战争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我们民族先烈抗击日寇彪炳史册的英雄伟绩,他们在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表现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英勇的牺牲精神。
观之,令人动容,激荡灵魂,坚定信仰,倍增为祖国富强、民族复兴实干创业的精神动力。
《东北抗日联军》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军队采取不抵抗政策、退出东北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残酷、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团结一心、驱除日寇、光复河山的史实,是一部生动感人的历史教材。
抗联队伍中的共产党员,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过硬作风和人格魅力凝聚人心,赢得拥戴,在14 年间对日寇作战10 余万次,牵制日军60 余万人。
正如杨靖宇将军所说,'抗联斗争,使侵华日军抽不出兵力派往关内,就是支援了全国抗日战争'.应当说,《东北抗日联军》有力驳斥了一些宣称国民党军队才是抗战主力,是最大功臣的'杂音'.如果不是国民党的不抵抗,日寇不可能轻松侵占我们东北,也不可能建成所谓的'满州国'.如果不是我们共产党领导下的抗联牵制日军,将使后来的抗日正面战场承受更多攻击而溃败更甚。
因此,个别人以消灭日寇人数来评判抗战主力和功臣的言论,既违背客观事实,歪曲史实,更影响团结,忘记了民族团结奋进才是赢得胜利之本,实不应该。
事实上,《东北抗日联军》真实展示了抗联的生活战斗全貌,着力刻画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李兆麟等一批抗日英雄,这些抗日英雄在身后无援、粮弹两无、恶劣天气下,爬冰卧雪,竭尽忠诚,进行的既是为民族解放的信念之战,也是为后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更是表现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的尊严之战。
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八路军 新四军 东北抗日联军对日寇战役
本统计起至时间为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并不包括1945年8月15日以后,八路军新四军对拒绝投降之日军伪军所作的攻击。
为避免无谓争论,本统计亦不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攻之反击,如皖南事变,黄桥战役等均不在内。
规模以上战斗指日伪军攻击兵力在万人以上,或八路军新四军毙伤俘敌军数目在千人以上之战役战斗。
另如战役战斗确有特殊战略意义,则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仍可能收录。
另:东北抗日联军由于所处环境极为恶劣,兵力均不充裕,故对抗联之战役战斗,标准适当降低。
本统计各项包括:战役战斗起止时间,命名,,战役战斗简短介绍,八路军新四军参战部队,日寇部队(包括日军、伪军),战役战斗之后果(包括歼敌数目,我军损失,战役意义)。
限于个人掌握资料有限,某些战役战斗部分资料缺失。
本统计以战役战斗发起时间为序,本统计难免有疏漏或考据不精之处,敬请见谅,并请以确切之史实补充更正。
本统计资料均来源于公开资料。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9月,平型关战斗中国八路军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第343旅、第344旅日寇部队:第5师团第21旅团战果:歼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七亘村战斗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29师一部,在山西省平定县七亘村二次对日军的伏击战斗。
参战部队: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日寇部队:第20师团后方辎重部队战果:连续两日在同一位置设伏,共歼敌500余人,八路军仅伤亡不足百人。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25日-11月7日,广阳战役在太原会战中,中国八路军第115师和第129师各一部在山西省昔阳以西广阳地区伏击日军的战斗。
参战部队:第115师师长林彪率师部和第343旅,第129师主力第769、第771、第772团日寇部队:日军第20师团先头第40旅团战果:毙、伤日军1300余人.迟滞了日军对太原的行动,掩护了国民党军的撤退,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1月至12月,晋察冀军区反八路围攻战役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离队粉碎日伪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首次围攻的战役。
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摘要】本文以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为抗战歌曲传播发展以及时代意义和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斗争中的作用与贡献重点介绍。
先分析了抗战歌曲产生、东北地区抗战歌曲传播主要作用,其次从为抗战吹响胜利号角创作歌曲内容、歌曲创作产生激进作用、代表了此时期歌曲创作素材这几点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的在于提升东北抗日联军歌曲在抗日联军斗争中价值,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东北抗日联军歌曲;东北抗日联军斗争;激进作用;创作素材引言:回顾我国历史,发现我国东北抗日联军斗争中歌曲具有一定价值和作用,并且在歌曲的带动下使得人们斗志更加高昂,取得了一定成就,做出了一定贡献。
抗战歌曲是全国抗日救亡图存时期出现的,是我国抗战历史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九一八事变”,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时期,东北地区战争历经了长达十四年的战斗。
此时期民间抗战歌谣一直发展到抗战歌曲的内容,始终激励我国人民胜利的信心。
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地区便出现了抗战歌谣,鼓舞人心,从而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
1.抗战歌曲产生以及传播作用1.1抗战歌曲产生从“九一八事件”之后,日本便开始对我国东北地区进行殖民统治,为巩固自身力量,在政治上对我国民族之间友好进行挑拨,大力宣传“日伪亲善”、“东北是满蒙等民居住地区”等各种口号,推行“以华治华”对策。
1931年11月份,在日本策划下,侵略从天津地区转移到东北地区,成立了东北行政委员会,并发表了脱离中国的宣言。
一次次侵华战争,使得我国人民遭受各种苦难,不利于我国发展。
并且那时我国东北日本侵略人员四处安插各种特务、警察等,我国抗战团队以及外围组织等进行全面破坏,对所有抗日武装力量造成严重迫害影响。
而对于人民群众的压榨更加突出,使得我国人民群众不得不支援侵华战争。
日兵在我国四处搜刮钱财,强制征兵,使用我国人民力量修建铁路和电站等,此种野蛮霸权主义给我国人民带来非常多的苦难。
东北抗日联军名词解释
东北抗日联军名词解释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最早发起的抗日军队,于1932年5月25日成立于吉林省通榆县抗日正面军总司令部。
其前身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东北铁路脆弱的铁路损害事件中,义勇军英雄李学仕率军反抗日本侵略者而发起的祖国抗战。
东北抗日联军是以革命军事团体为主体组成,其他成员有被日军击败的吉林义勇军、延边义勇军、辽沈抗日联军,以及沪宁路线、之后增派的南京抗日联军、江苏抗日联军和湘抗日联军,总共组成了十三大联军。
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所派出的毛泽东,他在吉林省的领导班子中,团结各方力量,彻底扫荡了日本在东北的侵略。
他指挥着军队从实际出发,大胆、勇敢和依法行事,精确把握市场规律,在军事斗争中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推动了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和发展,打造了一支拥有顽强战斗力的抗日军队。
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任务是打击日本军队,他们为抗击侵略精心策划了大型军事行动。
他们派出多个部队渗透到日军的控制范围内,以挑衅的方式,不断向日本军队发起反抗。
当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力开始越来越强时,日军开始采取报复行动,打击抗日力量,但他们最终都是失败的,他们没有能力支配东北地区,也没有能力彻底击败东北抗日联军。
在其发展历史中,东北抗日联军利用几乎完全的自军援,靠着极大的勇气和团结,向日本侵略者发起猛烈的反抗。
他们踏出了中国对日本侵略的抗战的第一步,完成了一次抗日历史任务,真正赢得了何等光荣!今天,随着历史的发展,东北抗日联军在我们国家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永恒的印记,它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者和维护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重要武器。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东北抗日联军所做的贡献,只有更加珍惜历史,才能为后人树立起光辉的历史角落。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抗战军队,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支群体队伍,也是中国最早发起抗日军队。
他们以果敢和献身精神,斗争到最后,他们把自己的牺牲奉献给了祖国,把挽救祖国命运的火炬传递给了后人,他们的事迹经久不衰,为抗战史立下汗马功劳。
东北抗日联军与苏联关系1936~1945述析
收稿日期:2017-03-08作者简介:张文杰(1994-),男,山西高平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张文杰东北抗日联军与苏联关系(1936~1945)述析摘要:东北抗联的抗日活动自始至终都与苏联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苏联对抗联给予了一定的援助,特别是接受抗联入苏整训,对保存和提高抗联的战斗力意义重大;但是也发生了损害抗联的事件,这与苏联的“肃反”和日苏谍战有关。
抗联配合苏军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光复中国东北,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八路军、新四军、中共中央东北局进入东北后,抗联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
关键词:东北抗联;苏联;抗日战争;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中苏关系中图分类号:K2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7)08-0091-04(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山东济南250100)学界对于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才逐渐形成热潮,研究的对象包括抗联史整体研究、人物研究、密营研究、抗联的历史地位、抗联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抗联有关问题进行更为深入地研究,并对苏联将越境求援的抗联将士扣押和流放的原因、抗联在苏联境内的整训提出新的观点。
一、援助与损害抗联的抗日游击战争是极端艰苦的,生活资料欠缺,武器弹药匮乏,伤病员得不到及时医治,抗联各部队之间的联系经常被切断。
为了保存和增强抗日力量,也为了通过苏联取得与中共中央的联系,抗联将士多次越境向苏求援。
对此,苏联确实给予了一定的物质支援,如1939年夏,东北抗联第七军参谋长崔石泉、王效明部经与苏远东军联络,曾得到少量日式械弹的补给。
这些援助虽然是少量、非常态、秘密进行的,但是对抗联的抗日事业毫无疑问是有积极影响的,应该肯定。
苏联的援助一方面体现了“工人阶级的祖国”的国际主义关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苏联国力的增强和双方在抗击日军方面存在共同利益。
但在1936-1938年也发生了数起损害抗联的事件,扣留了多名越境执行任务的抗联领导人和士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我党在东北没有武装力量。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余部、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产生和建立的。
以马占山为首的东北义勇军率先于1931年11月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多门师团和张海鹏伪军进行战斗,毙敌甚多,成为一时的抗日民族英雄。
从义勇军兴起,到1932年夏季,仅半年多的时间就发展到三十余万人。
从1932年初开始,中共满洲省委(1928年成立)陆续派省委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等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长荣到东满;省委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珠河;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进行创建抗日武装的工作,先后建立起十几支游击队等抗日组织。
从1933年9月到1936年2月,抗日游击队相继改编成6个军。
1934年2月21日,17支抗日义勇军代表参加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合军宣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选举杨靖宇为总指挥,以第1军独立师为中心,领导对日作战,参加联合作战的义勇军部队达5000余人。
1934年3月,由珠河游击队发起,召集了以“爱民”、“北来”、“好友”、“七省”为名的义勇军、山林队首脑会议,成立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部,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与东北党组织彻底失去了联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手东北党组织的指导工作。
抗联实际上受驻在共产国际的王明及康生指挥。
1937年冬,王明等人回到延安,抗联与党组织的联系彻底中断了。
更为严重的是,此前的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被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撤销,东北党组织和抗联各部长期处于分割状态,各自为战。
在此期间,王明等人给抗联各部的指示,由于领导机制的不畅,还在北满和吉东党委间造成了严重误解和矛盾。
实际上,抗联各部始终没有放弃与党中央恢复联络的努力。
1936年底,杨靖宇派出三师西征,最大的任务就是突入关内寻找党中央,可惜功败垂成。
1936年1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向中共满洲省委传达了关于撤销满洲省委,建立吉东、松江、东满、南满等四个省委和哈尔滨特委的指示。
同年6月18日,中共满洲省委的工作全部结束。
在这期间,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中共东南满、吉东和北满省委。
为适应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需要,东北抗日联军各军按照其活动区域,先后组成3个路军,划分为新成立的各省委领导。
新组建的3个路军即: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1、2军,于1936年7月组成。
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政治部主任,共6000余人,归南满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2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4、5、7、8、10军,以及救世军王荫武部、义勇军姚振山部,于1937年10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
周保中任总指挥,崔石泉(崔庸健、朝鲜国籍)任参谋长,归吉东省委;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下辖东北抗日联军第3、6、9、11军,于1939年5月组成并成立总指挥部。
张寿篯(李兆麟)任总指挥,冯仲云任政委(1940年4月任),许亨植(李熙山、朝鲜国籍)任总参谋长,归北满临时省委。
1936年至1937年,是东北抗日联军迅速发展的年代。
到1937年秋,已建成11个军,达30000余人,并开辟了东南满、吉东和北满3大游击区,并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第一次统一的称谓——东北抗日联军。
1938年1月至1939年10月,这一时期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继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的时期。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军基本解体,第二、三军减员80%以上。
北满、吉东的第二、第三路军同样损失惨重,抗联的总人数只剩两千人左右。
不过,在1937年底,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带领6名警卫员进入苏联境内。
赵尚志曾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当时的苏联远东军区司令布留赫尔元帅曾在黄埔军校授过课。
有了这段师生之谊,赵尚志本来满怀希望能够得到布留赫尔的支援,没承想,他刚一入境就被缴械扣押。
原来,当时的布留赫尔正在接受审查。
他被怀疑为日本奸细,不久后因此而被处死。
赵尚志受此牵连,被关押了一年多。
和赵尚志相似的,还有抗日联军第六军军长戴洪宾。
赵尚志越境多日不归,戴洪宾率500名抗联战士进入苏联寻找赵尚志,结果被苏军缴械,绝大部分人被遣送新疆。
戴洪宾被苏军扣留,与赵尚志关在同一个狱室。
1939年,苏联远东军对抗联变得热情起来,他们派人主动联络抗联,并积极表示会给与抗联各方面支援。
:还有一件不为人所知的叛逃事件,让抗联成了苏联远东军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选择。
1937年至1938年间,苏联内部开展了血腥的“大清洗”:五名元帅杀了三名,十二名集团军司令一个不剩,六十七名军长杀了六十名……担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远东地区部长的留西柯夫成了惊弓之鸟,在获悉自己也可能被列为“清洗”对象之后,他于1938年偷越国境,逃至满洲里,向日本关东军投降。
留西柯夫的叛逃,直接导致苏联整个远东的对日情报网全盘瘫痪。
为了重建情报系统,苏联远东军从1939年开始对抗联频频主动示好。
他们指派了王新林作为抗联联络官,释放了赵尚志,给抗联提供食物、药品、武器的支援,对抗联部队过境也大开方便之门。
抗联领导干部召开的会议,都被安排到苏联境内的伯力。
然而,伯力会议上,根本没有中共代表来参加会议。
双方僵持不下,会议又拖延了一个月之久。
后来,一个名叫索尔金的苏军少将接替了王新林。
他还是被称作“王新林”,但是态度却有了根本转变。
苏方建立了两个驻屯所。
北野营(A营)和南野营(B营)。
1940年11月至1941年12月,因抗联部队损失严重,抗联第1路军、第2路军和第3路军大部,从1940年底相继越界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东北战场上只留下了少数小股抗联部队同敌人作战,进行游击活动。
从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取消后至1942年,东北党组织几乎与中共中央失去了一切联系,这一时期全国都在进行抗日斗争,处于极其艰苦的时期,东北的抗日斗争已成为局部的斗争。
1941年3月,抗联部队开始分批返回东北,继续抗日。
但是,回国行动很快被苏联远东军阻止了。
1941年4月,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
1942年8月1日,在苏联远东的北野营, 700多名指战员穿上了苏联军服,佩带苏军军衔,抗联教导旅(独立88旅)正式宣告成立。
1942年9月13日,教导旅召开全体党员大会,成立了“独立步兵旅中共东北党组织特别支部局”(亦称东北党委会)。
至此,东北地区党组织又重新实现了统一。
更为重要的是,苏联远东军终于同意了抗联回国作战的要求。
只不过为了避免过分刺激日本,教导旅不能大部队、成建制地回国,只能压缩成10人左右的游击小分队。
当然,游击小分队势单力孤,风险更大,先后有200多人在执行任务中牺牲、失踪,其中包括抗联核心领导人之一的赵尚志。
如空降兵、侦察兵(现在特种兵的前身)。
周保中的作战任务:一是挑选290人组成一支空降侦察部队,携带电台,执行侦察任务;二是派出340人作为先遣支队,分派到苏军先头部队,担任向导和突击队;三是教导旅大部队跟随苏军主力解放东北,维持战后秩序。
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150万苏军分三路对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击,抗联教导旅的先遣队担任着向导和突击队,冲锋在前。
根据周保中日记的记载,抗联教导旅共有700多名战士率先杀入国内,这是教导旅的主力,也是东北抗日联军最后的老底子。
最后回到国内的人数,周保中记下的数字是362人。
1945年9月10日,随同苏军司令部到达长春的周保中,接到了一封渴盼多年的电报:“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的先头部队曾克林已率三千人进驻沈阳。
”抗联终于和中央接上了关系。
9月18日,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人彭真、陈云等人到达沈阳。
20日,周保中等抗联领导也赶到了沈阳。
当晚直至23日清晨,周保中向东北局汇报了抗联的情况。
1945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决定:将由抗联队伍发展而来的东北人民自卫军和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部队一起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即日后的东北野战军(四野前身)。
<spanstyle="font-size:12.0pt;line-height:150%;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mso-ascii-theme-font:min or-latin;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mso-hansi-font-fa mily:Calibri;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至此,东北抗日联军完成了全部历史使命。
彭真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曾这样说:“我们共产党20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
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
”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打死日军不超过二万五千人作者:史义军(2015-07-27 )去年,吉林省李茂杰先生给我寄来一套由(日)满洲国史编篡刊行会编,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的《满洲国史(分论)》,在这套书的第741页中说,日俄战争期间“战死在满洲大地的官兵约8万人”。
到1942年9月战死在满洲的关东军军人与民间人士“11.3万人”。
也就是说减去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死亡人数8万人,1931年9月18日至1942年9月日本方面在满洲死亡人数大约为3.3万人,当然这个数不全是日军死亡人数,期中还包括一些民间人士。
以上死亡人员是供奉在各地的忠灵塔中的,每年伪满洲国皇帝春秋都是要祭拜的。
在本书同一页中还说“满洲国不论民族如何,自满洲事变以来,凡为满洲国而殉躯的英灵,均有国家祭祀。
为此目的,1940年8月,在新京南岭创建建国忠灵庙,奉祀男女48050位英灵”。
此数中肯定也包括日军死亡人数,因为“不论民族如何”。
周保中在《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慨况(草稿)》一文中说:“日寇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打击下,其死伤不下二十五万人,伪满军五万人,这还不包括日寇,反苏蒙边境战争的死伤。
”关于反苏蒙边境日军死伤人数,据百度资料显示:苏联方面在四个月的战事中,苏军投入约10万人、坦克500余辆及装甲车约350辆;苏联伤亡解密数据见克里沃舍夫准将(GF Krivosheev)的出版书籍。
英文版为《Soviet Casualties andCombat Losse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绝对减员: 阵亡伤死病死失踪合计诺门坎之战6472 1152 51 2028 9703 相对减员: 受伤疾病合计总损失合计诺门坎之战15251 701 15952 25655 苏军真正死亡失踪人数约9700人,另外约16000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