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作者:陈磊张庆芬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07期摘要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因其生产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经济效益突出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优势以及液体培养技术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关键词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发展现状;优势;发展前景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7-0157-02食用菌液体培养又称深层发酵或液体发酵。
主要原理是在发酵罐或三角瓶中加入液体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以增加培养基中溶氧含量,提供食用菌菌丝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加以搅拌或振荡,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等,使菌体在液体深处繁殖发育,获得大量菌丝体或代谢产物[1-2]。
目前,国外食用菌深层发酵研究主要是获取风味物质(食品)和特殊代谢产物(医药、饲料),国内研究则集中在液体菌种生产及提取代谢产物等方面[3-4]。
本文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生产食用菌菌种的优势及其在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等加以介绍。
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发展现状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是在抗生素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947年美国的汉姆非特(Humfeld H)首先提出了液体培养法生产蘑菇菌丝体。
1953年美国布洛克博士(S.S.Block)用废柑汁深层培养出了野生蘑菇。
1958年沙克斯(Szuecs J)第1个在发酵罐内培养出羊肚菌菌丝球。
日本的杉森恒武等于1977年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组成液体培养基,取得大量香菇菌丝体。
从此,食用菌的培植开始从农业生产跨入了工业生产的领域[5]。
我国是在1958年开始研究蘑菇、侧耳深层发酵。
至1963年,已经能进行羊肚菌的工业化商品生产。
食用菌产品的获得开始由简单的农业种植而转入工业发酵生产。
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已能大规模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食用菌,主要研究单位有四川抗生素研究所、三明真菌研究所、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上海新型发酵厂等。
阐述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以及该技术的相关运用
阐述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以及该技术的相关运用【摘要】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由于具有生产周期较短、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正在社会上被广泛的推广运用,其中医疗保健、食品加工制造等行业更是该技术重点运用的对象之一。
食用菌发酵技术是多学科混合应用技术,其技术实用性高、发展前景良好。
【关键词】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经济性;菌种前言:传统食用菌培养方法弊端比较突出,其大量的消耗人力资源、成活率低等缺点已经被社会所摒弃。
所以,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的出现,有效的弥补了传统培养方法的不足及弊端,有效的为食用菌的食用、使用推广等奠定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一、对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的论述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在特别制定的生化反应器中放入相关培养基,然后通入没有细菌的空气,通过搅拌等方式对外部条件进行控制等,让菌体在培养基中得到生长繁衍,并对其反应的菌丝与代谢产物进行应用。
在整个发酵的过程中,培养基内部的温度、PH值等相关影响因素都会影响该技术操作的最终效果。
整个发酵工艺一般采用逐步递增模式,首先为试管斜面菌种、其次是一级摇瓶培养菌种、接着是二级培养小型发酵堆及大型发酵罐。
该技术使用的最终目标是获得液体菌种与菌丝的代谢产物,这也是当前我国食用菌深层发酵研究的重点方向。
二、食用菌深层发酵的一些特点2.1培育周期短且产量高整个技术采用人工操作实施,相关发酵条件也是人工实际控制,通过人工的控制的方式为菌丝细胞调整出最佳的生长环境。
通过合理的培育,一般在3~10天内就会产生大量的菌丝以及食用菌代谢产物。
并且,该技术还具有不受季节限制的优点,可以广泛推广使用,从而提高了营养成分利用的有效率;在引进自动化生产的基础上,更是提高了实际食用菌产量。
2.2活性物质可以产生的更多通过数据研究发现,基于深层发酵技术获得的菌丝体在营养成分及功能上与野生子实体更加接近,其营养价值甚至还高出野生的一等。
比如说荷叶离褶伞菌丝体的蛋白质含量就高达28.3,而野生的才21.4%。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领域的应用现状
1 食药用真菌发酵常见品种
近年来,根据目的产物不同,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食药用真菌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提升
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或者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发酵产物主要作为二级菌种(液体菌种);另一类是
由于子实体生产工艺不够成熟,生产上必须采用菌丝体发酵方式,以获得菌丝体,生产其衍生产品。发
酵常见品种见表 1。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2019,27(6):366~369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领域的应用现状
李尽哲 1, 2 耿 立 3 黄雅琴 1, 2 马俊义 1, 2
(1. 信阳农林学院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2. 信阳市食药用真菌选育与深加工重点实验室, 河南 信阳 464000;3. 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和分离提取方面。以生产菌种为主的食药用真菌液体生物发酵,其最终目标是获得大量活性强的菌丝体。
因此,在发酵过程
中需要控制其菌丝
体处于对数期到稳
定期的过程,以保
证接种后能迅速发
菌。以获得菌丝体
为主的食药用真菌
生物发酵的最终目
标是获得大量富含
药用成分的菌丝体。
其发酵过程需要考
虑菌丝体中有效成
图 1 食药用真菌固体发酵工艺流程
竹荪 Dictyophora inausiata 菌丝体为主
白灵菇 Pleurotus nebrodensis 菌种为主
长根菇 Oudemansiella radicata 菌种为主
羊肚菌 Morchella esculenta 菌丝体为主
…
…
…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公关项目(182102110373);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20B180012) 第一作者:李尽哲(1982—), 男,2009 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制药。E-mail: xynz1688@。
生物发酵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
生物发酵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发酵技术被应用在药品的生产中。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能力,生物发酵技术实现了大规模、高效、低成本的药品生产。
本文将从制备抗生素、维生素以及制药中间体的角度,介绍生物发酵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应用。
一、生物发酵技术在制备抗生素中的应用抗生素作为一类具有特殊作用的药物,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
生物发酵技术在制备抗生素中的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1、青霉素的生产青霉素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抗生素之一,由青霉菌生产,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
生产青霉素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培养基,传统的生产方法难以满足制造业的需求。
其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链霉素的生产链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广谱抗菌药物,其生产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制造成本。
同时,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优化菌株,提高菌株的产量和菌株的纯度。
二、生物发酵技术在生产维生素中的应用维生素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生物发酵技术在生产维生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1、维生素C的生产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身体的免疫力、维持组织骨骼的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发酵技术在大规模生产维生素C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其生产模式主要是采用底物预处理、菌株异源表达等方法,使得维生素C的产率与纯度得到了提高。
2、维生素B的生产维生素B是多种维生素的总称,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泛酸、烟酸等。
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生物合成能力,大规模生产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成分。
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降低维生素B类药物的成本,从而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三、生物发酵技术在制药中间体的生产中的应用制药中间体是指通过化学或者生物反应方法制备活性药物的一类基础化学原料。
生物发酵技术在制药中间体的生产中也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1、磷酸盐缓冲剂的生产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通过合成抗生素中产生的有机酸或使用死菌体等方法生产磷酸盐缓冲剂,这些缓冲剂是药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料。
(精选)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与应用
--来源:互联网点击数:847 更新时刻:2020年03月06日【字体:大中小】液体发酵技术属于现代生物技术之一。
深层发酵技术直接生产食用菌菌体,同时取得富含氨基酸等营养成份的发酵液。
深层发酵培育基的选择一、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培育基。
不同食用菌要用不同的培育基进行培育,因此,培育基的选择与配制是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的关键。
食用菌的深层液体发酵生产主若是采纳了抗生素生产的工艺和设备,其工艺大致是:母种-一级种子-二级种子-发酵罐深层发酵。
依照培育基组成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育基和合成培育基。
天然培育基的组成均为天然有机物,合成培育基那么是采纳一些已知化合成份的营养物质作为培育基,不管哪一种培育基,其组成都离不开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生长素等。
二、选择培育基时应注意的问题(1) 氮源过量会引发菌丝生长过于旺盛,无益于代谢产物的积存。
碳源不足,又容易引发菌体衰老和自溶,碳、氮比不妥,会阻碍菌丝按比例地吸收营养物质。
(2) 同一种原料因产地不同其营养成份有不同,这在氮源表现得较明显,如大豆、玉米浆、蛋白陈等,必需记下每一种原料的产地、批号、生产厂等,并对原料进行化学成份分析。
(3) 水质对发酵生产的阻碍也专门大,自来水、地表水、河水、并水、雪水等,其中所含溶解氧、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均有不同。
另外,有的水中还含有较多的氯离了。
因此应付水质进行化学分析。
(4) 高温(或高压)灭菌会引发某些营养成份的破坏,专门是还原糖、氨基酸和肽类等一起加热时,会形成与—羟甲基糠醛及类黑精等物质。
赖氨酸最容易与糖发生反映,形成棕色物。
这些在选择培育基及灭菌时都应预先想到。
食用菌的摇瓶培育将食用菌的试管母种接人已灭菌的三角瓶培育液中,然后置于摇床上振荡培育,这种培育方式即为摇瓶培育。
通过摇瓶培育的菌丝体呈球状、絮状等多种形态。
培育液可呈糊状,消液状等状态,有或无清香味及其他异味。
菌液中有菌株发酵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呈不同的颜色。
科技成果——食用菌(金针菇、香菇)深层液体发酵与多糖的提取
科技成果——食用菌(金针菇、香菇)深层液体发酵与多糖的提取技术开发单位北京大学成果简介金针菇和香菇均属于能形成子实体的大型真菌类食用菌,它们都有较高的营养和医药价值,是人类可以利用的宝贵自然资源;但由于它的栽培周期长,限制了对此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
为此以深层液体发酵,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菌丝、微生物蛋白、多糖类物质为代表的功能食品,在医药的开发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本项目为大型食用真菌、深层发酵法工业规模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并取得其多糖,然后以多糖为基础,研究其在营养品、医学方面的应用。
技术优势金针菇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其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均高于一般菇类,其中赖氨酸及精氨酸特别丰富,能促进儿童智力发育,健康成长。
金针菇还含有“朴菇素”,具有明显的抗癌和预防高血压及治疗胃溃荡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
在国际市场上仅次于蘑菇、香菇而成为第三位的主要食用菇。
香菇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B1、B2、D,微量元素钙、钠、磷等外,还含有香菇腺嘌呤和酶氨酸转化酶,能降低人的血压,降低胆固醇,防止肝硬化。
香菇对干扰素的生成具有诱导作用,因香菇中含干扰素抑制作用剂,即诱导剂,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干扰素起了抗癌作用,特别是香菇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
综上所述,开发金针菇、香菇的工业规模的生产,以发酵法获得菌丝,进一步提取多糖,研制其各种功能食品,市场上需求量大,前景看好。
本技术的优势在于以液体深层发酵法来生产金针菇、香菇菌丝,提取其多糖,不受季节和土地的限制,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项目所处阶段本项目属小试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开发制取功能食品和药品。
投资估算主要设备:种子罐、发酵罐、空气过滤系统、压力为2kg/cm2的蒸汽锅炉、离心机、蒸馏塔、真空浓缩设备、100千伏安/小时的电力系统,供给量为0.5-1吨/小时。
主要原料:黄豆粉、玉米粉和无机盐等。
投资估算:约150万元。
接产条件1、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的工人,大专以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及熟悉发酵知识的技术人员。
食用菌发酵液中功能性成分研究及应用实践
食用菌发酵液中功能性成分研究及应用实践摘要:食用菌作为一种药食两用的新型食品,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和药理作用。
食用菌中的有效成分,如多糖类、甾醇类、氨基酸、蛋白质和多种酶等,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如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疲劳、抗氧化等。
食用菌发酵液可以用于改善营养,提高食品质量;可以用于抗氧化,保护细胞膜;可以用于抗衰老,延长寿命。
食用菌提取物在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我国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关键词:食用菌发酵液;功能性成分;应用实践食用菌发酵液是指以新鲜或干制食用菌为原料,经一定条件进行菌种培养及发酵过程而产生的液体培养物。
它既是一种生物反应体系,也是一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其主要成分包括:菌丝体代谢产物(多糖、氨基酸、蛋白质和酶),子实体代谢产物(多酚、黄酮和多糖类化合物),培养基代谢产物(多糖和多酚类化合物)。
食用菌发酵液中含有丰富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多肽(蛋白质和多肽类)、有机酸(有机酸和酚酸)、多糖(多糖和多糖类化合物)以及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等。
本文对食用菌发酵液中功能性成分的种类及提取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食用菌发酵液在食品、医药及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1.多肽多肽是一种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它们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或酶法合成得到。
多肽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免疫系统、降血压、抗氧化、抗肿瘤等。
食用菌发酵液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多肽类,尤其是菌丝体产生的多糖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食用菌发酵液中多肽含量很高,大约占发酵液干重的40%~50%。
多肽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降血压、降血糖、抗疲劳等。
有研究表明,多肽可以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来预防和治疗炎症。
食用菌发酵液中富含的活性多肽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且具有很好的抗疲劳作用。
食用菌发酵液中含有多种活性多肽,包括小分子肽和大分子肽。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在食用菌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在食用菌方面的应用及进展摘要:食用菌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食用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就使食用菌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传统的固体培养生产食用菌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随着发酵技术的日趋成熟,菌丝体发酵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发酵罐发酵生产为菌丝体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优点较多包括培养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有利于规模化,接种方便,菌丝体生长一致等。
液体深层发酵法能较有效提高产量和效益,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茵丝体开发出来的产品也已进入市场,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近年来,我国食用菌生产迅猛发展,传统的食用菌制种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食用菌日益发展的需要。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比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液体深层培养中,菌丝细胞能在反应器内处于最适温度、酸碱度、氧气和碳氮比等条件下生长,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代谢废气又能及时排放,因此新陈代谢旺盛,菌丝生长分裂迅速,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菌丝体(菌种)。
并且液体菌种接入固体培养料时,又具有流动快,易分散,萌发快,发菌点多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袋栽食用菌在接种过程中易污染的问题。
因此,发展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技术前景广阔[1]。
液体探层发酵技术属于生物工程内容之一,这一概念是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抗生素工业的兴起而开始的,并由当时的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生化工程专家lEmerL.Gaden,rJ设计出培养各种抗菌素的微生物系统的机械搅拌和通气的生物反应器,成为该项技术的发言人和权威。
这一技术应用在食用菌方面的研究,据资料报道,最早的是1948年美国的H.Humfedl等对蘑菇进行的深层发酵研究。
国内较早的报道是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的陈美聿等人于1960年进行的香菇深层发酵研究。
1979年杨庆尧开始研究香菇等的深层发酵,并研究了液体培养基的粘度与菌球的关系。
80年代后,国内外纷纷开展了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探讨[1]。
食用菌深层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G U O S h a n g , WA N G H u i - j u a n (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i b l e F u n 百 , S h a n x i A c a d e m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o e s , T m y u a n 0 3 0 0 0 6 , C h i n a )
山西 农 业 科 学 2 0 1 3 , 4 1 ( 8 ) : 8 8 5 — 8 8 8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4 8 1 . 2 0 1 3 . 0 8 . 3 2
J o u r n a l o fS h a n  ̄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Ab s t r a c t : S u b me r g e d  ̄r me n t ti a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e d i b l e f u n g u s i s wi d e l y s t u d i e d a n d a p p i f e d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s a l i e n t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s h o r t p r o d u c t i o n c y c l e , l a r g e o u t p u t , h i g h q u li a t y a n d c o s t - e f e c t i v e . I t c o u l d b e u s e d i n wi d e r a n g e o f t h e l i q u i d s t r a i n s p r e p ra a t i o n o f e d i — b l e f u n us g , me d i c i n e a n d h e lt a h c a r e , f o o d i n d u s t r y , n e ma t o d e c o n t r o l a n d a n t i b a c t e r i l a a n t i s e p t i c . I n t h i s p a p e r s u b me r g e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液体发酵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
糖 醛 酸 , 免 了酸水 解法成 分 易破坏 的不 足 , 著 提 避 显
定的不断发展 , 研究发现真菌的液体发酵技术简易 可行 , 过对 中药 进行 液体 培养 , 通 除能够 大量 增殖 菌
高了中药甘草的有效成分含量 。殷红等 对产生小
梁红娟 , 新 燕 , 季 李
津, 常瑞 华 , 刘亚 明
( 山西 中 医学 院 , 西 太 原 0 0 2 ) 山 3 04
关键词
液 体 发 酵 ; 药 ; 物 量 中 生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1 05 (0 2 0 — 0 5 0 1 7 — 2 8 2 1 )4 0 7 — 4
中 图分 类 号 : 2 5 R 8
还 多肽 、 生物 碱 、 液体发酵法是将营养物质溶解在液体 中作为培 丝或孢 子 , 可在发 酵液 中得 到 多糖 、 养基 , 然后 接入 菌种 , 通过 一段 时间培 养得 到 目的产 萜类 化合 物 、 甾醇 、 、 酶 核酸 、 氨基 酸 、 生素 、 物激 维 植 物。 液体 发 酵 的优 点 是规模 大 , 以进行 工业 化 连续 素等 多种 具有 生理 活性 的物 质 , 些物 质具有 抗 癌 、 可 这 生产 , 产量 高 , 生产 效率 高 , 于机 械 化 和 自动 化 生 抗 炎 、 菌 、 适 抗 抗溃 疡 和抗衰 老 等功效 。我 国药用 真 菌
对 冬 虫 夏 草 、 杏 、 豆 杉 等 多 种 名 贵 中 药 进 行 了 银 红
中药 中含 有 的 化学 活 性 成 分 有 挥发 油 、生 物 碱 、 苷 类 、 醌类 、 皂 蒽 萜类 、 黄酮 类 等 , 高 中药 有 效 提 成分 的含 量 , 中药 能最 大 限度地 发挥 作用 , 中药 使 是 现代提 取研 究 的一个 重要 方 面 。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医学技术也不断发展,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可以大大提高药品的产量和纯度,同时能够降低药品的成本,并且生产出的产品更符合人体生理学要求。
本文将从药品生产、医学用品、疾病治疗等方面来介绍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一、药品生产1.抗癌药物抗癌药物的生产是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医疗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
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可以使得生产抗癌药物的细胞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进行不断培养,从而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药物制剂。
例如,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替尼泊苷(Imatinib)制造商GLEEVEC成功将其生产成了高质量的药物。
2.抗生素抗生素是医学上最普遍的药物之一,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治疗感染、预防感染等等。
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大量的抗生素,从而大大提高抗生素的产量和纯度。
例如,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盘尼西林(Penicillin)等抗生素制剂的产量得到了大大提高。
二、医学用品1.血液制品血液制品是医学上广泛使用的血液衍生物,包括血浆、白蛋白、凝血因子等。
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在血液制品的生产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血因子系列药物Humatrope和Hemofil-A均是通过生物发酵工程技术获得的。
2.医用胶医用胶被广泛应用于手术止血、外科缝合和修复、组织黏合等方面。
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可以生产出含有天然水凝胶的生物医用胶,比如凝血因子胶、骨胶原胶等。
三、疾病治疗1.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药物是一类新型生物制品,其研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可以快速生产大量的基因工程药物,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有效治疗。
例如,利用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制造出的拓扑蛋白(Topotecan)被广泛应用于肺癌、卵巢癌、颈癌等疾病的治疗上。
2.细胞疗法细胞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医学疗法,其核心在于将治疗的细胞项体内输入,通过治愈或改善细胞的状态来进行治疗。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在医药方面的应用食用菌在深层发酵过程中,其发酵产品作为药品,如口服液、软饮料等已被人们接受。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糖、多肽、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甙类、酶、核酸、氨基酸、微生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有对人体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等人体器官的防病治病作用以及抗癌、抗炎、抗衰老、抗菌、抗溃疡等功效。
近30年来已有一些产品投放市场,如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香菇多糖片(注射液)、猴菇菌片、蜜环菌片、香云片、云芝糖肽胶囊等。
下面简单介绍下食用菌的液态发酵过程(1)香菇多糖的生产:1)工艺流程:26℃26℃26℃,8天斜面母种————→一级摇瓶种子——————→二级摇瓶种子—————→三级15天静置12~15天60-80转/分26℃,12~15天26℃,5~6天罐压39~59千帕摇瓶种子———————→种子罐—————————————→60~80转/分1米3发酵液通人1米3/分空气2)培养基:①斜面培养基(%):葡萄糖2.0,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l,7水硫酸镁0.1,琼脂2.0,pH值自然。
②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蛋白胨0.12,酵母膏0.12,磷酸二氢钾0.15,7水硫酸镁0.05,微量元素液0.1,pH值7.00。
③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0,蛋白胨0.25,酵母膏0.25,氯化钙0.05,磷酸二氢钾0.25,7水硫酸镁0.05,微量元素液0.2,pH值7.0。
一般情况下,8天菌龄时香菇多糖产生最多。
用水浸提浓缩即可生产香菇多糖粉剂。
若要生产饮料,则可在发酵液中加入0.06%~0.1%的柠檬酸,调pH值为5.5,加热至45—55℃,保持5~6小时,再升温至75℃,30分灭酶活,板框过滤,取滤液加入30%白糖液,加柠檬酸调pH值为5.0,加入0.01%山梨酸钾。
此液滤后即为香菇保健饮料。
(2)银耳孢子的发酵:1)生产工艺:28℃28℃,2天28℃,3天斜面菌种———→一级摇瓶种子——————→二级摇瓶种子—————→发酵罐4天220转/分220转/分28℃,60~68小时—————————————————————→280~330转/分,1米3发酵液通入1米3/分空气2)培养基:①斜面菌种:PDA。
生物发酵技术在制药行业中应用研究
生物发酵技术在制药行业中应用研究随着现代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制药工艺、药物研发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生物发酵技术,作为目前最重要的制药技术之一,其优越性越发显得突出。
下文将探讨生物发酵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应用研究。
一、生物发酵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生物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进行生产的技术。
在制药行业中,生物发酵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中,尤其是抗生素、激素、酶类、维生素等方面。
例如,青霉素就是一种利用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的抗生素,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合成方法相比,不仅具有成本低、环保等优点,而且减少了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了药品的纯度和质量。
还有一些复杂的蛋白质药物需要通过生物发酵得以生产。
这些药物一般无法通过化学合成进行生产,因此生物发酵技术成了这些药物的唯一可行途径。
当然,生物发酵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在药物生产上,还包括对于制剂的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
二、传统制药工艺与生物发酵技术的比较传统制药工艺,也就是化学合成方法,其在药物生产上曾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其速度快、成本低。
而生物发酵技术则相比之下显得笨重、速度慢,成本也相对较高。
但是,随着生物发酵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技术在很多方面已经可以与传统制药工艺相媲美。
首先,生物发酵技术可以高度自动化、集成化,生产效率也要远高于传统方法。
其次,在药物纯度和质量方面,生物发酵技术更具优势,药物中的杂质可以得到更细致的控制,从而稳定药物品质。
此外,生物发酵技术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危害,降低废气、废水等的排放量,从而实现清洁生产。
三、发酵工艺过程及其优化生物发酵技术的核心在于生物体的代谢过程,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代谢产物的生产、代谢产物的排泄以及代谢终产物的生成。
其中代谢产物的生产是整个发酵过程的关键。
这一步骤的成功离不开营养、温度、酸碱度、氧气等因素的控制。
在实际应用中,针对每种要生产的产品,都需要进行一定的发酵条件优化,同时逐步调整策略、提高发酵产量。
发酵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发酵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的话题——发酵工程!别担心,咱不讲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把它说得轻松又有趣。
你知道吗,其实发酵工程可不仅仅是用来做酸奶和啤酒的,它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简直就像是“神兵天降”,帮助我们攻克不少医疗难题。
2. 发酵工程的基础2.1 什么是发酵工程?首先,咱得弄清楚发酵工程到底是个啥。
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微生物(比如细菌、酵母等)在缺氧的环境中,把某些原料转化成我们想要的产物。
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就像一位厨师,把简单的食材变成一顿丰盛的美餐一样。
它可以用来生产各种各样的药物、维生素,甚至疫苗。
2.2 发酵的“神奇之处”你可别小看发酵的力量!发酵不仅能增加药物的产量,还能改善药物的效果。
很多新药的开发过程中,发酵技术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个个都说他是个“齐天大圣”,但要真打起来,他的金箍棒才是他最大的法宝。
发酵就是药物开发中的“金箍棒”!3. 医药领域的实际应用3.1 抗生素的生产说到发酵工程,首先就得提提抗生素。
大家都知道青霉素吧?它可是用发酵法生产的!没错,当年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室里发现了青霉菌,后来通过发酵技术大规模生产青霉素,这才让我们在抗击细菌感染上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想想看,如果没有青霉素,我们可能在打喷嚏的时候就要小心翼翼,生怕感染上什么可怕的细菌。
3.2 生物制药的崛起再来聊聊生物制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发酵技术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药物生产,现代生物制药如胰岛素、单克隆抗体等,都离不开发酵工程的支持。
这些药物的背后,都是微生物在辛勤工作,像是在进行一场看不见的“生产赛”。
不夸张地说,这简直就是医疗界的“黑科技”!4. 发酵工程的未来4.1 持续创新未来,发酵工程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只会越来越广泛。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新的微生物,以期能够生产出更多种类的药物。
就像玩拼图,一块一块地拼起来,最后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发酵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发酵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进行生物转化的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工等领域。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发酵技术被引入到医药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为药物研发和生产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发酵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首先,发酵技术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前景广阔。
药物研发一直是医药领域的核心任务,而发酵技术可以提供一种高效、经济、可持续的药物生产方法。
比如,通过发酵技术可以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激素、疫苗等药物,有效应对传染病、慢性疾病等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通过利用发酵技术还可以生产更多的天然产物类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丰富药物的种类和来源,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其次,发酵技术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也非常广泛。
传统的药物生产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化学合成,存在成本高、生产周期长、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发酵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天然代谢能力,直接生产出所需的药物。
这种生产方式具有高效、可控和环保的特点。
例如,利用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单克隆抗体,该类药物在肿瘤治疗、自身免疫疾病治疗等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此外,发酵技术还可以生产重组蛋白、多肽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在医学中广泛应用,比如生长因子、阿司匹林等。
另外,发酵技术在新药研发方面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资源的逐渐发掘和深入研究,许多新的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被发现具有很强的药物活性。
通过发酵技术提取、分离和纯化这些天然产物,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新型药物。
例如,利用发酵技术从海洋微生物中发现了一类新型的抗生素标靶分子,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为解决抗生素耐药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此外,发酵技术在药物传输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生的纳米颗粒可以作为载体来传输药物,具有精确控释、靶向传输等优势。
这一技术在癌症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利用发酵纳米颗粒可以将药物直接输送到肿瘤细胞内部,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伤。
食用菌在医药上的应用
食用菌在医药上的应用工企医刊2007年第2O卷第6期疤痕形成也很重要.应保护创面不受摩擦,以防新的毛细血管网受损和出血.换药时,手法要轻,涂药要少,以少量多次均匀涂药为原则.涂药厚度为lmm,间隔时间为4~6小时,也可根据创面恢复情况增减涂药量及次数.有时患者会主诉创面瘙痒.应为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告知这是创面恢复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说明创面就要痊愈了,提醒病人不要用手搔抓,以免引起感染或疤痕.新愈合的皮肤角化脱屑时,局部涂MEBO可达到润滑及减少摩擦作用l】.一般创面刚愈合时, 即可使用弹力绷带压迫创面,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瘢痕增生和挛缩.尽早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关节活动.长期卧床的病人开始锻炼时,有人担心会增加疼痛或把伤口裂开,造成恐惧心理,不敢下地.应告诉病人锻炼的重要意义,解释功能锻炼也是防治瘢痕增生的重要内容.有的病人因卧床时间太长,开始下地时有头重脚轻的感觉,在下床之前应帮助病人做一些被动运动,先让病人坐在床边,下肢着地,无不适之后慢慢活动,根据病人锻炼情况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国内郭振荣等提出了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概念l】.而用MEBT/MEB0疗法的病人,也可待肉芽再生修复达到新鲜后行自体皮移植.植皮的病人要经常观察创面情况,保持创面干净,在植皮区周围正常皮肤用75的酒精擦拭,每日2次.对于供皮区术后要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及末梢血运情况,如有渗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术后3~5天打开敷料行暴露疗法,尽量保持干燥,防止用手抓挠供皮区创面.总之,MEBT/MEB0方法首先是在湿润的环境中,烧伤创面中间生态组织能向好的方向转变,避免了创面的进一步加深[1.而传统的用纱布等敷料包裹创面,无法保持创面湿润,创面愈合延迟ll.MEBT/MEBO根据其基础理论确定了把烧伤创面立体式地暴露在生理湿润的环境中,保护好创面残存皮肤组织并促使它生理性愈合和自然性再生修复的基本治疗原则.为了达到这一治疗原则的要求,护理的重点就是设法保护创面,使创面保持湿润,根据病情变化的不同时期,调整MEBO的用量和涂药的间隔,直至创面完全愈合[1.同时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既要勤观察,勤涂药,勤清理创面,使局部营养得到纠正,促进创面恢复,减少并发症和预后瘢痕的发生,还要做好休克期护理,基础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无菌操作,有利于烧伤患者安全渡过休克期和感染期,促进患者康复,使其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能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根据病情,做出各种护理诊断,针对不同的护理问题,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使病人得到身心全面的护理,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尹朝奇.罗成群.贺全勇.烧伤血清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TNT—q的规律.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7,19(2):103~1O6.2葛文新.毛秀清.同时救治与护理3例严重烧伤病人的体会.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7,19(2):155~157.3陈超.烧伤病人的护理.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5):6~73i.4杜J1I.毕磊,王时龙.MEBT/MEBO治疗面颈部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7.19(2):l18~ll9.5丁杰.宁振刚.MEBO与SD--Ag治疗面颈部烧伤的疗效分析.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7.19(2):121~123.6Fiddian—GreenKG.HaglundF.GutierrezGeta1.Goalsforthe resuscitationofshock.CriticalCareMedicine.1993,21:S25—31.7GarrisonJL,THomasF.CunninghamP.Improvedlargerburn therapywithreducedmortalityfollowingonassociatedseptic challengebyearlyexcisionandskinallograftingusingdonor——specifictolerance.Tansplant~Proc.1995,27:1416~1423.8王益钟,池继荣.朱金刚.MEBO治疗Ⅱ度烧伤86例临床观察.中国烧伤疮疡杂志,1998,3(O).9黎鳌主编.烧伤治疗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84~86.144~152.179.2O4,264~266.1o罗利达,陈斌.传统包扎与MEBT/MEBO治疗移植皮片脱落创面对比分析.中国烧伤疮疡杂志.1999,4(o).1l南秀荣,刘慧.夏占娥.深Ⅱ度烧伤的瘢痕防治与护理措施.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2.14(3):161~164.12GdoZR.ShengCY.DiaoLeta1.Extensivewoundexcisionin theacuteshockstageinpatientswithmajorburns,Burns,1995,21139~142.13戴新明,苏顺清,陈永羽中.MEBT/MEBO在中小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7,19(2):ll6~ll8.14PieoneL.Montek,ShannonReta1.Woundhealingunderocclu—sionandnon——occlusioninfull——andpartial——thick——hess woundsinswine.Wounds,1990,2:74~81.15魏大河.湿润疗法在大面积烧伤皮肤再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中国烧伤疮疡杂志,2003,15(4):29O~292.(2007一ll—O5收稿)食用菌在医药上的应用孙皎月(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药剂科,350025)1食用菌简介1.1简介食用菌是长寿保健,许多古藉都有记载.如《吕氏春秋》中列举的美味佳肴中的食用菌.北魏《齐民要术》中介绍的有关食用菌的制作方法,明朝李时珍《本草纲木》和清朝薛玉辰《寿食说略》等记载的食用菌的保健作用.经常食用食用菌,有利于滋补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有利于防治身体的各种疾病,有利于健康长寿.1.2食用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含量丰富.蛋白质是食物中的主要营养,是人体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其中蘑菇为36.19,草菇为3O,金针菇为16.2%,猴头菇为26.3%.氨基酸含量丰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组成蛋白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比例有很大关系.已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其中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74从食物中取得食用菌中含有氨基酸种类较多,其中猴头菇含有16种氨基酸,有7种是必需氨基酸I7].且氨基酸的含量丰富,最高达9.5.维生素含量丰富.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化合物.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内若缺少必要的维生素,还会引发各种疾病发生.如缺少维生素B会引起脚气病;缺少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缺少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缺少维生素B,会引起贫血,惊厥,减少抗体等口].食用菌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如鲜蘑菇每100g含维生素B11.1mg,维生素B25mg,维生素C81.9mg,维生素PP557mg.鲜金针菇每100g中含维生素B16.1mg,维生素B25.2mg,维生素C46.3mg.维生素PP106.5mg.无机盐含量丰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人体内不能合成无机盐,必须从食物中吸取.人体缺少无机盐,会降低免疫机能,导致某些疾病发生.食用菌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如金针菇每100g中分别含钙10mg,磷278mg,铁1lmg,钠lmg,钾278mg.鲜平菇每100g中分别含钙33mg,鳞1348mg,铁15mg,钠2mg,钾837mg.干草菇每100g含钙71mg,鳞677mg,铁17mg,钠2mg,钾37.4rag.2食用菌在医药上的应用2.1具有抗肿瘤作用癌症是危害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癌症不仅难括,而且后期十分痛苦.据科学研究,食用菌是较理想的抗癌食品,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机能,抑制癌症细胞生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糖类生理活性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且还具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用移植了肿瘤S一180的小鼠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香菇多糖具有明显的抑制肿瘤作用.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实验结果表明:灵芝多糖精粉与环磷酰胺合用时, 对小鼠Lewis肺癌和H22肝癌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多吃喉头菇,对治疗胃癌,贲门癌,食道癌有较好疗效,并有助于消化,有利于心脏和各种胃病,神经衰弱的治疗].食用菌中可对肉瘤的抑制率达8O~9O以上的有100余种.其中香菇多糖,灵芝多糖I2],姬松茸多糖,猪芩多糖均在临床上得以应用,疗效显着.2.2增加人体免疫功能食用菌多糖具活性成分,有活化人体细胞免疫,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并能激活T细胞与B 细胞,如:香菇,姬松茸,灰树花.食用菌还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如:云芝,灵芝,小刺猴头.它还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如:喉头r3],黑木耳,茯苓多糖.2.3增强体液免疫功能增强人体体液免疫作用.补体是组极为复杂的血清蛋白(人体共有补体9种成分)[.如香菇,云芝能促补体活性作用.灵芝多糖对实验小鼠的T淋巴细胞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而香菇多糖对实验小鼠的B淋巴细胞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香菇多糖和灵芝多糖等3种多糖对实验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异物功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上述从菌丝体中分离提取的高分子多糖生理活性物质对实验小鼠吞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功能有明显增强作工企医刊2007年第2O卷第6期用,提示香菇和灵芝等食用菌确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2.4能抗病毒作用(流感等)细菌是人体生病的主要病源.抗生素能有效消灭细菌,防治疾病.食用菌中含有较多抗生素,多吃食用菌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分枝杆菌,噬体菌等均有抗菌活性,对胆囊炎,急性肝炎和迁移性肝炎都有一定疗效,对各种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食用菌中还可分离出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的物质,该物质经分析为双链RNA.它能刺激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的增殖,为抗流感病毒新的药性物质.2.5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食(药)/fl菌具有调节心脏功能.改善心脏血液流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缺血等功能.降血脂作用.在食用菌中的银耳,黑木耳,毛木耳,猴头],香菇,冬虫夏草都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银耳多糖可明显降低高血脂症,甘油三脂,B一脂蛋白的含量.香菇有降血脂的功能,是因为在香菇中的香菇嘌呤里含有一种降脂很强的腺嘌呤衍生物.长根菇的发酵物中分离出长根素有降血脂作用[63.有降血压作用的还有灵芝, 蘑菇,草菇,金针菇,银耳,黑木耳,毛木耳,松菇,长柄侧耳据日本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发现,从香菇中分离提取蘑菇,香菇,金针菇,木耳,毛木耳,银耳和滑菇等9种食用菌的子实体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53.其中,金针菇,蘑菇和木耳具有与香菇几乎相同的降低胆固醇作用,尤其以金针菇为最强.贝叶多孔菌(Grifolafrondosa,又名灰树花)的子实体干燥粉末,对6周龄Wistar系自发性高血压症雄性小鼠血压升高有抑制作用.实验小鼠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浓度降低,甘油三酸脂显着降低.2.6保肝解毒作用灵芝与香菇以降低四氯化碳,硫代乙酰胺,强的松等药物对肝损伤,并引起的GPT的升高,同时还可提高四氯化碳肝损伤所引起的肝糖含量,说明灵芝,香姑有保肝作用I6].云芝水提物对治疗乙肝有效,亮菌对胆囊炎,急,慢性肝炎有较好疗效.茯苓有渗湿利尿,健脾安神之功能,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肝炎.2.7具健胃养胃作用猴头菇可利五脏,助消化,其药理表明对治疗消化不良,消化道恶性肿瘤,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有较好疗效【4].平菇有益气杀虫作用,对肝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尿道结石,胆结石有防治作用.金针菇子实体中富含精氨酸,能预防和治疗肝脏,胃溃疡等疾病.2.8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镇定作用灵芝浓缩液有镇静作用,蜜环菌,灵芝,安络小皮伞,冬虫夏草有明显镇静作用,可治疗神经衰弱与失眠[8].天麻与蜜环菌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对头晕,肢麻,失眠等症有效,具镇痛作用的有安络小皮伞,灵芝,竹黄等[7].竹黄菌含有竹红菌甲素,有改善镇痛,抗炎,消肿作用,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跌打损伤,筋骨酸痛等2.9降低血糖与抗放射作用不少食用菌可降低血糖值.工企医刊2007年第2O卷第6期银耳孢子多糖对糖尿病有明显预防作用.冬虫夏草有促进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值降低[9].贝叶多孔菌(又名灰树花)对糖尿病小鼠口服,可显着地改善其耐糖能力,减少尿糖和尿量等,使糖尿病的症状得以改善.灵芝多糖B和灵芝多糖C 有明显降血糖作用和抗放射作用.2.1O清除自由基抗衰老延年益寿作用近代的科学研究证明:灵芝的菌丝体和子实体中含有的高分子多糖类生理活性物质除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肿瘤生长的活性外, 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自由基是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它能诱导氧化反应,使生物膜中多种不饱和脂类发生超氧化变性,形成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器官组织的损伤,灵芝热水提取物,灵芝多糖均具有清除自由基活性,如清除自由基和羟自由基(一0H)的作用.黑木耳多糖,银耳多糖能明显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具延缓衰老作用.食用菌中的黑木耳多糖与银耳多糖对果蝇脂质有明显降低作用,并使小鼠心肌脂质含量明显下降,起延长寿命的作用.2.11预防爱滋病作用目前法国方面已注意到利用灰树花多糖的RBM功能,使T细胞有重建恢复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这对预防和征服艾滋病有一定的作用.已引起医药界密切注意.目前正深入研究.又据最新报道,服用灵芝与姬松茸也具有提高爱滋病病人的免疫功能].3结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经常食用各类食用菌对增进身体健康,避免各种疾病是有好处的.当前,正是各种疾病(包括癌症)肆虐的时代,防重于治这决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人们应当十分重视在日常生活中的营养结构的多样化与它的合理的配比,并制作出各种各样菇类的美味佳肴,供给人们选择与制作.食用菌不仅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多种生物(生理)活性成分,是一种天然的,具有医疗保健功能的"健康食品".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分析检测手段的日益改进,食用菌的生物(生理)活性成分和医疗保健功能将会被人们进一步发现n.为了增强人们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使人民健康长寿,食用菌这种"健康食品"生产的持续发展将会受到人们的更加重视.参考文献1黄年来.中国最有开发前景的主要药用真菌.食用菌.2005.1:3~4.2徐新等.灵芝多糖对人脐血LAK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中国实验临床免疫学杂志.1996,8(1):19~21.3刘梅森.陈海曼.孙红斌.猴头菌的药用价值概述.中国食用菌. 1999,18:24.4聂继盛.祝寿芬.猴头多糖抗肿瘤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山西医药杂志.2003,21:85~86.5庄毅.中国药用真菌概述.中国食用菌.2000,20:3~5.6应建渐.卯晓岚.马启明.中国药用真菌图鉴[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71.757陈士瑜.菌类保健食品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中国食菌.1995.14 (2):7~9.8黄年来.中国食用菌百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147. 9徐锦堂.中国药用真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7.10陈士瑜.菌类保健食品生产现状和发展策略(a).中国食用菌. 1995.14(1).(2007—11—07收稿)明清时期医书的特点及新成就研究毛军(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150040)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阶段,也是医书演变的关键阶段.在秉承宋金元传统文化的同时,吸纳了西方的文明成果,医书从内容到形式,从编辑到刊刻.从体例到装帧都发生了许多变化,有一些是革新性的变化.《明史?艺文志》杂艺小品类收明代医书68种,《清史稿?艺文志》医家类收医书235种,《国史经籍志》医家类收历代医书794种.明清两代中医书籍无论种类,数量,影响都大大超过历代,从而构成现存中医书籍的主体.据《中国分省医籍考》统计,明代医书1275种,清代医书5089种,共6364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明清时期医书呈现出了许多特点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1经典医书全面整理明清时期虽然没有出现类似宋代由官方组织大规模整理医书的局面,但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医界尊经之风盛行,出现了许多注释名家,如明代的马莳,张介宾,吴昆,清代的张志聪等.注释的结果是加深了对经典医书的理解,充实了基础理论的内容,特别是清代,由于受朴学的影响,借助校勘学,音韵学等知识,对经文的注释,校勘,考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明清加强了对《难经》的注释,如明代熊宗立撰《勿听子俗解八十一难经》,张世贤撰《图注八十一难经》;清代徐大椿撰《难经经释》,廖平撰《难经经释补证》,丁锦撰《古本难经阐注》,叶霖撰《难经正义》等.对《内经》的注释方法多种多样,有全文注释,全文类编注释,节注,摘要类编,如明代马莳撰《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吴昆撰《黄帝经内素问吴注》,张介宾撰《类经》,《类经图翼》,王九达撰《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类》,李中梓撰《内经知要》;清代张志聪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高世械撰《黄帝素问直解》,黄元御撰《素问悬解》,《灵枢悬解》,《素灵微蕴》,汪昂撰《素问灵枢类纂约注》等.在《伤寒论》,《金匮要略》研究方面突破了宋金元时期侧重临床应用的倾向,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表现为原文注释,删改重编注释,摘要重编注释,类编注释,校订注释,类方类证,综合论述和经方应用等.注释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体裁。
细菌发酵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细菌发酵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细菌发酵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合成的技术,已经成为生物制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细菌发酵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基础研究到工业生产都有涉及。
本文将重点介绍细菌发酵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该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细菌发酵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蛋白质表达与纯化、药物合成、疫苗生产和基因工程。
首先,细菌发酵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中被广泛用于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通过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将目标蛋白的基因导入到细菌中,使其具备表达该蛋白的能力。
细菌的繁殖速度较快,容易培养,并且具有较低的生产成本,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级蛋白质生产。
其中一种常用的细菌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它可以高效、大规模地表达多种重组蛋白。
通过发酵技术,可以将大肠杆菌进行扩增培养,使蛋白的产量得到提高,从而满足生物制药领域对大量蛋白质的需求。
此外,发酵后的细菌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纯化步骤,去除杂质,并得到纯净的重组蛋白,以保证蛋白质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其次,细菌发酵技术还被广泛用于药物的合成。
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可以通过细菌发酵合成。
细菌可以作为工厂来生产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培养条件来提高产量和纯度。
例如,链霉菌(Streptomyces)是一种常见的用于抗生素合成的细菌,它可以通过发酵技术大规模地合成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和四环素等。
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调节发酵菌株和质量控制等手段,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的药物合成过程。
第三,细菌发酵技术在疫苗生产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细菌发酵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疫苗中的抗原。
抗原是疫苗中诱导免疫反应的关键成分,通过将抗原基因导入到细菌中,可以实现对抗原的大规模合成。
例如,乙型肝炎疫苗和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就是利用细菌发酵技术生产的。
这种生产方式高效、可靠,并且可以满足疫苗的临床需求。
最后,细菌发酵技术在基因工程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摘要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因其生产周期短、产量大、质量高、经济效益突出等优势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食用菌液体菌种技术的优势以及液体培养技术在食品、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前景作了综述。
关键词食用菌液体培养;发展状况;优势;应用前景食用菌液体培养又称深层发酵或液体发酵。
主要原理是在发酵罐或三角瓶中加入液体培养基,通入无菌空气以增加培养基中溶氧含量,提供食用菌菌丝体呼吸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同时加以搅拌或振荡,并控制适宜的外界条件等,使菌体在液体深处繁殖发育,获得大量的菌丝体或代谢产物。
目前,国外的食用菌深层发酵研究主要是获取风味物质(食品)和特殊代谢产物(医药、饲料),国内研究则集中在液体菌种的生产及提取代谢产物等[1,2]。
本文对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液体培养技术生产食用菌菌种的优势及其在食品、生物医药等行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等加以介绍。
1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发展状况1.1食用菌液体培养法的起源与发展食用菌的液体发酵是在抗生素发酵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7年美国的汉姆非特(Humfeld H)首先提出了液体培养法生产蘑菇菌丝体。
1948~1954年他们选出了适合液体培养的蘑菇菌株。
1953年美国人布洛克博士(S.S.Block)用废柑汁深层培养出了野生蘑菇。
1958年沙克斯(Szuecs J)第1个在发酵罐内培养出羊肚菌菌丝球。
日本的杉森恒武等于1977年用1%的有机酸和0.5%的酵母膏组成液体培养基,取得大量香菇菌丝体。
从此,食用菌的培植开始从农业生产跨入了工业生产的领域。
1.2我国食用菌液体培养技术的发展我国是在1958年开始研究蘑菇、侧耳深层发酵。
到1963年,已经能进行羊肚菌的工业化商品生产。
从此,食用菌产品的获得开始由简单的农业种植而转入工业发酵生产。
20世纪60年代末期,我国已能大规模采用深层发酵法生产食用菌,主要研究单位有四川抗生素研究所、三明真菌研究所、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上海新型发酵厂等。
液体发酵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_梁红娟
液体发酵法是将营养物质溶解在液体中作为培养基,然后接入菌种,通过一段时间培养得到目的产物。
液体发酵的优点是规模大,可以进行工业化连续生产,产量高,生产效率高,适于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是当前微生物发酵工业的主要生产方式。
实验室中的液体发酵可以使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获得大量的培养物。
液体发酵有静置培养和通气培养两种类型,静置培养适于厌氧菌发酵,如酒精、丙酮、丁醇、乳酸等发酵;通气发酵适于好氧菌发酵,如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发酵[1]。
液体发酵受物质浓度、接种量、培养基成分、温度、pH、需氧量、发酵时间等条件制约。
二战时期,由于成功创立了液态深层发酵技术,特别是通气搅拌液体发酵技术,使青霉素作为医治战伤感染的药物而迅速工业化生产,加之微生物代谢调控技术的应用和微生物发酵原料由过去单一性碳水化合物向非碳水化合物的变化,使发酵技术得以广泛地应用到工业、食品、药品等各个方面。
液体发酵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将中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于一定温度和湿度下,通过微生物的发酵达到提高中药药效、改变药性、降低毒副作用、扩大用药品种等目的。
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了利用微生物分解转化中药,特别依靠微生物对中药与中药药渣进行转化和再利用,对冬虫夏草、银杏、红豆杉等多种名贵中药进行了大规模的发酵实验,并对发酵后产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
随着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以及分离技术和结构鉴定的不断发展,研究发现真菌的液体发酵技术简易可行,通过对中药进行液体培养,除能够大量增殖菌丝或孢子,还可在发酵液中得到多糖、多肽、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酶、核酸、氨基酸、维生素、植物激素等多种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抗癌、抗炎、抗菌、抗溃疡和抗衰老等功效。
我国药用真菌的液体发酵技术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药用真菌的生产也由田间栽培发展到工业化发酵生产,这种方法周期短、规模大、效率高、质量稳定,且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提取活性成分。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领域的应用现状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领域的应用现状发布时间:2021-11-02T06:09:52.94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7月21期作者:张风云[导读] 生物发酵技术出现于1980年代,其主要内容是利用大型气体张风云伊犁川宁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伊宁市 835000摘要:生物发酵技术出现于1980年代,其主要内容是利用大型气体发酵设备生产大量菌丝体或其次生代谢产物。
最初主要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绿色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传统的食品和食药用真菌产业在生物发酵技术的带动下,不同程度地完善了产业模式、产业网络和产业优势。
生物发酵技术在食药用真菌生产及深加工中的应用,综合考虑食用菌的一般品种、一般养殖环境、工艺主流程、工艺主要控制点和食用菌应用方向关键词:生物发酵技术;真菌领域;应用现状 1.引言作为高科技产业,生物发酵产业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生产模式。
生物细胞或酶的生物催化功能是用于生产有价值产品的大规模材料,这是生物生产、加工和转化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与生物发酵相关的行业逐渐扩大,包括有机酸、氨基酸、淀粉糖、酶制剂、酵母、多元醇、多功能生物制剂、生物医药、造纸、新能源等。
2.生物发酵产业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全国生物发酵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创造了多个有名品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优化步伐加快,国际竞争力日益凸显,生物发酵产业随着国家的发展程度不断扩大,总体保持稳定的发展趋势。
基础生物发酵产品产量从2010年的1800万吨增加到2016年的2629万吨,年总产量从2000亿元增加到3000亿元以上。
生物发酵产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标,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提升,改变原有单一产品的模式,逐步形成多产品协调产业发展的模式。
以味精、赖氨酸、柠檬酸、结晶葡萄糖、麦芽糖浆、果葡糖浆等大宗产品为主体,小量氨基酸、功能性糖类、微生物低聚糖、多糖等高价值食品为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液体深层发酵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食用菌在深层发酵过程中,其发酵产品作为药品,如口服液、软饮料等已被人们接受。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多糖、多肽、生物碱、萜类化合物、甾醇、甙类、酶、核酸、氨基酸、微生素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有对人体心血管、肝脏、神经系统等人体器官的防病治病作用以及抗癌、抗炎、抗衰老、抗菌、抗溃疡等功效。
近30年来已有一些产品投放市场,如马来酸麦角新碱注射液、香菇多糖片(注射液)、猴菇菌片、蜜环菌片、香云片、云芝糖肽胶囊等。
下面简单介绍下食用菌的液态发酵过程
(1)香菇多糖的生产:
1)工艺流程:
26℃26℃26℃,8天斜面母种————→一级摇瓶种子——————→二级摇瓶种子—————→三级15天静置12~15天60-80转/分
26℃,12~15天26℃,5~6天罐压39~59千帕
摇瓶种子———————→种子罐—————————————→
60~80转/分1米3发酵液通人1米3/分空气
2)培养基:
①斜面培养基(%):葡萄糖2.0,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l,7水硫酸镁0.1,琼脂2.0,pH值自然。
②种子培养基(%):葡萄糖1.0,蛋白胨0.12,酵母膏0.12,磷酸二氢钾0.15,7水硫酸镁0.05,微量元素液0.1,pH值7.00。
③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0,蛋白胨0.25,酵母膏0.25,氯化钙0.05,磷酸二氢钾
0.25,7水硫酸镁0.05,微量元素液0.2,pH值7.0。
一般情况下,8天菌龄时香菇多糖产生最多。
用水浸提浓缩即可生产香菇多糖粉剂。
若要生产饮料,则可在发酵液中加入0.06%~0.1%的柠檬酸,调pH值为5.5,加热至45—55℃,保持5~6小时,再升温至75℃,30分灭酶活,板框过滤,取滤液加入30%白糖液,加柠檬酸调pH值为5.0,加入0.01%山梨酸钾。
此液滤后即为香菇保健饮料。
(2)银耳孢子的发酵:
1)生产工艺:
28℃28℃,2天28℃,3天
斜面菌种———→一级摇瓶种子——————→二级摇瓶种子—————→发酵罐4天220转/分220转/分
28℃,60~68小时
—————————————————————→
280~330转/分,1米3发酵液通入1米3/分空气
2)培养基:
①斜面菌种:PDA。
一级摇瓶种子:马铃薯20%,蔗糖2%,硫酸铵0.2%,pH自然。
二级摇瓶种子:同一级摇瓶种子。
②发酵罐培养基:可采用两者之一。
第一,马铃薯8%,蔗糖2%,玉米淀粉0.5%,蛋白胨0.4%,硫酸铵0.2%,pH自然。
第二,玉米粉10%,黄豆饼粉0.3%,花生饼粉1.2%,磷酸二氢钾0.225%,7水硫酸镁0.075%,豆油0.02%(用а-淀粉酶糖化后灭菌)。
银耳孢子深层发酵液经过滤,滤渣用5倍量热水煮沸提取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去渣,合并滤液并减压浓缩至孢子多糖4毫克/毫升(比重1.02),取浓缩液800毫升,加入蔗糖300克、尼泊金0.5克,加水至1000毫升。
煮沸溶解,装瓶灭菌。
(3)猴头菌的发酵生产:
1)工艺流程:
24~26℃24~26℃斜面菌种————→一级摇瓶种子————————→二级摇瓶种子—————→
200转/分,4-5天90转/分,3天
26~28℃
种子罐——————→发酵罐(26~28)l米3发酵液通人1米3/分空气,7天。
3天
2)培养基:
①斜面培养基:麦麸5%(煮沸30分过滤取滤液),葡萄糖1%,蛋白胨0.2%,磷酸二氢钾0.1%,7水硫酸镁0.075%,维生素B1微量,琼脂2%,pH值5~6。
②摇瓶培养基:同斜面培养基,但不加琼脂。
③种子罐培养基:葡萄糖2%,豆饼粉1%,蛋白胨或酵母浸膏0.1%,磷酸二氢钾0.15%,7水硫酸镁0.075%,pH值5.6。
④发酵罐培养基(%):蔗糖3,豆饼粉1.5,蛋白胨0.1,磷酸二氢钾0.3,7水硫酸镁0.15,pH值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