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模电感资料

合集下载

共模电感小知识

共模电感小知识

一、初识共模电感共模电感(Common mode Choke),也叫共模扼流圈,常用于电脑的开关电源中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

在板卡设计中,共模电感也是起EMI滤波的作用,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

图1 各种CMC小知识:EMI(Electro Magnetic Interference,电磁干扰)计算机内部的主板上混合了各种高频电路、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它们工作时会产生大量高频电磁波互相干扰,这就是EMI。

EMI还会通过主板布线或外接线缆向外发射,造成电磁辐射污染,不但影响其它的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还对人体有害。

PC板卡上的芯片在工作过程中既是一个电磁干扰对象,也是一个电磁干扰源。

总的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些电磁干扰分成两类:串模干扰(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接地干扰)。

以主板上的两条PCB走线(连接主板各组件的导线)为例,所谓串模干扰,指的是两条走线之间的干扰;而共模干扰则是两条走线和PCB地线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干扰。

串模干扰电流作用于两条信号线间,其传导方向与波形和信号电流一致;共模干扰电流作用在信号线路和地线之间,干扰电流在两条信号线上各流过二分之一且同向,并以地线为公共回路,如图1-1所示。

图2是我们常见的共模电感的内部电路示意图,在实际电路设计中,还可以采用多级共模电路来更好地滤除电磁干扰。

此外,在主板上我们也能看到一种贴片式的共模电感(图3),其结构和功能与直立式共模电感几乎是一样的。

图4 贴片CMC二、从工作原理看共模电感为什么共模电感能防EMI?要弄清楚这点,我们需要从共模电感的结构开始分析。

图5 共模电感滤波电路图4是包含共模电感的滤波电路,La和Lb就是共模电感线圈。

这两个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匝数和相位都相同(绕制反向)。

这样,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信号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和少量因漏感造成的阻尼);当有共模电流流经线圈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波的目的。

共模电感资料

共模电感资料

Q/DNXXXX-2005前言本规范是总规范GJB 1435-92《开关电源变压器总规范》的相关详细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北京德恩电子有限公司起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审核人:质量:工艺:本规范标准化人:本规范批准人:Q/DNXXXX-2005XXXXX型共模电感器详细规范1 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XXXXX型共模电感器(以下简称“共模电感器”)的详细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试验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XXXXX型共模电感器的生产和试验。

1.3 分类1.3.1 型号规格本规范规定的共模电感器型号规格为XXXXX型。

1.3.2类别由于本规范所参照及引用的GJB 1435-92是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总规范,按照总规范应规定变压器的类别,XXXXX型是共模电感器,因此未在本规范中规定类别,凡是涉及到与类别有关的试验,均按GJB 1435-92 中有关8类的规定执行。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面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JB 360A—96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 1435—92 开关电源变压器总规范GJB 4027-2000 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3 要求3.1 总则共模电感器应符合本规范和GJB 1435-92总规范的规定。

本规范的要求与总规范不一致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3.2 材料制造共模电感器的磁芯应符合“XXXX”的有关规定,其它材料要求见附录A(补充件)。

3.3 设计和结构3.3.1 外形尺寸结构共模电感器的外形构见图1,引出线端的引出方向及结构应与图1相一致,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规定,单位为毫米。

图1电原理图见图2,线径和匝数见表234图23.3.3 重量最大重量: XXg ; 3.4 工作温度范围-55℃~+105℃ 3.5工作电压、电流、频率V , A , kHz 。

共模电感的原理与作用

共模电感的原理与作用

共模电感的原理与作用1. 引言共模电感(Common Mode Inductor)是一种用于抑制电路中共模干扰的电感元件。

在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存在各种干扰源,如电源波动、地线干扰、电磁辐射等,共模电感能够有效地抑制这些共模干扰,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信号完整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共模电感的原理、结构和作用。

2. 共模干扰的产生和特点共模干扰是指在信号传输过程中,由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信号的共模部分受到干扰而发生变化。

共模干扰通常具有以下特点:•共模干扰信号与被干扰信号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位;•共模干扰信号的幅值较大,且较难被滤除;•共模干扰信号对系统性能和信号完整性有较大影响。

共模干扰会造成信号质量下降、误码率增加、系统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在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需要采取一定的干扰抑制措施,其中共模电感是一种常用的抑制共模干扰的元件。

3. 共模电感的原理共模电感是一种特殊结构的电感元件,它通过利用电感线圈的自感作用来抑制共模干扰信号。

其基本原理如下:•当两个信号线圈(L1和L2)串联在一起时,它们会形成一个共模电感回路,共同产生自感作用;•当通过这个共模电感回路的信号中存在共模干扰时,共模干扰信号会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这个感应电流会产生一个反向的磁场,通过自感作用抵消掉共模干扰信号,从而实现对共模干扰的抑制。

4. 共模电感的结构和参数共模电感通常由两个同轴线圈组成,线圈之间通过铁芯或磁性材料连接。

常见的共模电感结构包括:•磁环式共模电感:线圈绕制在一个磁环上,通过磁芯的磁导率提高自感效果;•多层线圈式共模电感:多个线圈叠加在一起,通过线圈之间的互感提高抑制效果;•平面印制电感式共模电感:线圈绕制在印制电路板上,结构简单,适用于集成电路和高频电路。

共模电感的参数主要包括自感、互感和电阻:•自感(L):共模电感的线圈自感,与线圈的匝数、线圈的材料和结构有关,决定了共模电感的抗干扰能力;•互感(M):共模电感的线圈之间的互感,决定了共模电感的抑制效果;•电阻(R):共模电感的线圈内部电阻,影响共模电感的功率损耗和频率特性。

共模电感参数解读

共模电感参数解读

共模电感参数解读引言共模电感是电路中常用的电感元件之一,它在减小电路中的共模干扰和提高信号传输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共模电感的参数及其解读,很多人可能感到困惑,本文将对共模电感的参数进行解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共模电感的基本概念共模电感是指两个磁性元器件之间的磁性耦合系数的比值,它对于电路中的共模信号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共模电感通常由两个彼此紧密平行的线圈组成,当它们通以相等的电流时,产生的磁场方向也是相同的,即共模电感的方向。

而当它们通以反向电流时,产生的磁场方向则相反。

这种特性使得共模电感可以对共模信号进行有效的抑制。

2. 共模电感的参数共模电感有许多参数,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感值:共模电感的感值指的是在单位电流条件下,两个线圈之间的磁性耦合系数。

感值越高,说明两个线圈的磁性耦合越好,共模电感的抑制效果也越好。

- 额定电流:共模电感可以承受的最大电流称为额定电流。

在设计电路时,需要根据实际的电流大小选择合适的额定电流,以确保共模电感的正常工作。

- 电感漏值:电感漏值是指在共模电感中,由于线圈之间的耦合不完美而引起的漏磁现象。

电感漏值越小,表示共模电感的抑制效果越好。

3. 解读共模电感的参数对于共模电感的参数,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解读,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电路中。

- 感值对于共模电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感值越高,共模电感的抑制效果越好,能够更好地抑制共模干扰,提高信号传输的质量。

- 额定电流是共模电感工作的重要参考参数,需要根据实际的电路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额定电流。

选择过小的额定电流会导致共模电感在工作中过载,从而影响其使用寿命和性能。

- 电感漏值虽然是共模电感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在实际电路设计中不容易直接测量。

通常可以通过选择优质的共模电感来降低电感漏值,从而提高共模电感的抑制效果。

4. 共模电感的应用共模电感在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数据通信领域,共模电感用于抑制电信号传输中的共模干扰,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稳定性。

线路 共模电感

线路 共模电感

线路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是一种电子元件,它的作用是抑制电路中的共模干扰信号。

共模干扰信号是指同时出现在电路两个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它们的幅度和相位都相同,因此很难通过差模方式消除。

共模电感的作用就是通过电感的自感和互感作用,将共模干扰信号转化为差模信号,从而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

共模电感通常由两个线圈组成,它们分别绕在同一磁芯上,但是方向相反。

当共模干扰信号通过电路时,它们会同时作用于两个线圈上,从而产生一个互感电势,这个电势会抵消掉共模干扰信号的一部分。

同时,由于两个线圈的方向相反,它们的自感电势也会相互抵消,从而不会对差模信号产生影响。

共模电感的参数包括电感值、直流电阻和最大电流等。

电感值越大,共模抑制效果越好,但是也会增加电路的成本和体积。

直流电阻越小,共模电感的损耗就越小,但是也会影响共模抑制效果。

最大电流是指共模电感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值,如果超过这个值,就会导致共模电感烧毁或者失效。

共模电感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特别是在高速数据传输和高频电路中。

例如,USB接口、以太网接口、HDMI接口等都会使用共模电感来抑制共模干扰信号。

此外,共模电感还可以用于电源滤波、EMI抑制、医疗设备等领域。

共模电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子元件,它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信号,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共模电感,并且合理设计电路布局,以达到最佳的共模抑制效果。

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共模电感是滤除电磁干扰的有效的器件,下面首先了解下电磁干扰的总类。

电磁干扰分类电磁干扰分成两类:串模干扰(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接地干扰)。

以主板上的两条PCB走线(连接主板各元件的导线)为例,所谓串模干扰,指的是两条走线之间的干扰;而共模干扰则是两条走线和PCB地线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干扰。

串模干扰电流作用于两条信号线间,其传导方向与波形和信号电流一致;共模干扰电流作用在信号线路和地线之间,干扰电流在两条信号线上各流过二分之一且同向,并以地线为公共回路.如果板卡产生的共模电流不经过衰减过滤(尤其是像USB和HDMI接口这种高速接口走线上的共模电流),那么共模干扰电流就很容易通过接口数据线产生电磁辐射——在线缆中因共模电流而产生的共模辐射。

美国FCC、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的CISPR22以及我国的GB9254等标准规范等都对信息技术设备通信端口的共模传导干扰和辐射发射有相关的限制要求。

为了消除信号线上输入的干扰信号及感应的各种干扰,我们必须合理安排滤波电路来过滤共模和串模的干扰,共模电感就是滤波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共模电感原理共模电感是一个以铁氧体为磁芯的共模干扰抑制器件,它由两个尺寸相同,匝数相同的线圈对称地绕制在同一个铁氧体环形磁芯上,线圈的绕制方向反向,形成一个四端器件,要对于共模信号呈现出大电感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差模信号呈现出很小的漏电感几乎不起作用。

原理是流过共模电流时磁环中的磁通相互叠加,从而具有相当大的电感量,线圈即呈现出高阻抗,产生很强的阻尼效果,达到对共模电流起到抑制作用,而当两线圈流过差模电流时,产生两个相互抵消的磁场H1、H2 ,此时工作电流主要受线圈欧姆电阻以及可忽略不计的工作频率下小漏电感的阻尼,所以差模电流可以无衰减地通过。

因此共模电感在平衡线路中能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信号,而对线路正常传输的差模信号无影响。

共模电感实质上是一个双向滤波器:一方面要滤除信号线上共模电磁干扰,另一方面又要抑制本身不向外发出电磁干扰,避免影响同一电磁环境下其他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

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
选用的重点参考。 2) Rated Current 表示器件应用时候的最大额定电流。在选用的时候,这个参数作为此重点,电路
工作电流一定要小于或等于器件额定工作电流80%,不然容易烧毁器件。 3) 共模电感功能以抑制共模干扰为准,但是由于存在一定的漏感,对于差模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所以特别提示:在选用共模电感作为抑制高速信号共模抑制器件时,就应当特别注意器件规格 中标识的差模阻抗(NORMAL MODE)。比如要抑制HDMI 信号的共模干扰,那么就应该特别 的选择专门的共模电感抑制;如果选用一般的共模电感则会影响到HDMI的功能。USB 接口也 有相应的专用滤波共模电感。
GND SS RX+
8 7 6 5
SS RX-
VB US D-
1 2 3
D+ GND
4
UE A1112C-4HK1-4H
USB3.0
DGND
2
4 L1 WCM20132HS-900T
1
2
4 L2 WCM20132HS-900T
1
2
4
3
1
2
L3 WCM2012HS-900T
2
2
2
2
2
2
D1 D2 D3 D4 D5 D6
D7 BV 05C
1
1
1
1
1
1
1
DGND
SS TX1+ SS TX1SS RX1+ SS RX1US BHP1US BHP1+
FBMA-11-160808-601A30T
+5V_DP1 FB1
+5V
21
FB600 2A/0603
+

共模电感经典资料Ppt讲课文档

共模电感经典资料Ppt讲课文档
第二十八页,共五十页。
电感磁芯的选用
铁粉磁芯:不易饱和、导磁率低,作差模扼流圈的磁芯
铁氧体:最常用
锰锌:r = 500 ~ 10000,R = 0.1~100m
镍锌:r = 10 ~ 100,R = 1k ~ 1Mm
超微晶:r > 10000,做大电感量共模扼流圈的磁心
第二十九页,共五十页。
电感量与饱和电流的计算
• 上紧螺纹时扭矩不能过大
第二十四页,共五十页。
线路板上使用馈通滤波器
上面 底面
线路板地线面
第二十五页,共五十页。
磁芯对电感寄生电容的影响
铁粉芯
C = 4.28pf
铁氧体(锰锌) C = 49pf
C = 3.48pf
19%
C = 51pf
4%
第二十六页,共五十页。
减小电感寄生电容的方法
如果磁芯是导体,首先:
S
饱和电流:
电感量
Imax = Bmax S (D1-D2)/2L
D1
D2
厂家手册给出
电感量:
L (nH)= 0.2 N2 r S(mm) ln (D1/D2)
厂家经常给出每匝的电感量“AL”,则 L (nH)= AL N2
第三十页,共五十页。
干扰抑制用铁氧体
Z = jL + R
L
R(f)
Z
R
1MHz
电感寄生电容的来源
每圈之间的电容 CTT 导线与磁芯之间的电容CTC
磁芯为导体时,CTC为主要因素,
磁芯为非导体时,CTT为主要因素。
第十七页,共五十页。
克服电容非理想性的方法
大容量
衰减
大电容
小容量

8054共模电感

8054共模电感

8054共模电感是一种电子元器件,通常用于抑制差模干扰信号,提高差模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它是一种磁芯电感器件,由铁芯、绕组和外壳组成。

8054共模电感通常用于数字电路中,如微处理器、DSP、FPGA等。

在数字电路中,由于信号传输的特性,会产生差模和共模两种干扰信号。

共模干扰信号是指两个或多个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干扰,而差模干扰信号则是指只有一个信号受到干扰。

为了减小共模干扰信号,可以在数字电路中加入8054共模电感。

它的作用是将共模干扰信号引入电感器内部,使其在电感器内部产生磁场,从而产生感应电势,抵消共模干扰信号。

这样,差模信号就可以不受干扰地传输,提高了整个数字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8054共模电感通常有不同的电感值和额定电流,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型号。

同时,在使用8054共模电感时,需要注意其封装形式、引脚定义等参数,以确保正确连接和使用。

线路 共模电感

线路 共模电感

线路共模电感共模电感是指在共模模式下对信号进行滤波的电感元件。

在电路中,共模信号是指同时作用于两个输入端口的信号,其电压相等且同向。

共模电感的作用是通过对共模信号的滤波,减小或抑制共模干扰,提高信号的纯净度和可靠性。

我们来了解一下共模信号的产生和特点。

在实际电路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电源噪声、地线干扰、电磁辐射等,会导致信号中同样的干扰信号出现在两个输入端口上,形成共模信号。

共模信号具有以下特点:1) 共模信号的频率范围通常较低,一般在几十Hz 到几百kHz之间;2) 共模信号的幅度较大,通常是差模信号的几倍甚至更高。

为了对共模信号进行滤波,降低共模干扰,我们可以使用共模电感。

共模电感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电感元件,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与普通电感有所不同。

共模电感通常由两个绕组组成,一个是差模绕组,用于传输差模信号,另一个是共模绕组,用于滤除共模信号。

共模电感的差模绕组和共模绕组之间通过磁耦合或电容耦合的方式连接。

在差模信号通过差模绕组传输时,共模绕组对其几乎没有影响;而在共模信号通过共模绕组传输时,差模绕组对其几乎没有影响。

这样,通过共模电感的设计和连接,可以实现对差模信号的传输和共模信号的滤波。

共模电感的滤波效果主要通过其频率响应特性来实现。

在差模模式下,共模电感对差模信号几乎没有阻抗,可以将其传输到下一个电路中;而在共模模式下,共模电感对共模信号具有较高的阻抗,可以将其滤除或减小。

这样,通过共模电感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共模干扰,提高信号的质量和可靠性。

除了滤除共模信号,共模电感还可以起到隔离信号的作用。

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为了保证信号的独立性和可靠性,需要对信号进行隔离。

共模电感可以通过差模绕组和共模绕组之间的磁耦合或电容耦合来实现信号的隔离,从而避免信号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干扰。

总结起来,共模电感是一种用于滤除共模干扰和隔离信号的电感元件。

通过其特殊的设计和连接方式,共模电感可以实现对差模信号的传输和共模信号的滤波,提高信号的纯净度和可靠性。

共模电感 参数

共模电感 参数

共模电感参数
共模电感是一种电感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电路中的共模干扰信号。

共模干扰信号是指同时出现在电路中两个信号线上的干扰信号,这种信号会对电路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抑制。

共模电感的参数包括电感值、电流容量、频率响应等。

其中,电感值是指共模电感器件的电感大小,通常用亨利(H)作为单位。

电感值越大,共模电感器件对共模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越强。

电流容量是指共模电感器件能够承受的最大电流,通常用安培(A)作为单位。

电流容量越大,共模电感器件的使用范围越广。

频率响应是指共模电感器件对不同频率的共模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通常用dB (分贝)作为单位。

频率响应越平坦,共模电感器件对不同频率的共模干扰信号的抑制能力越均衡。

在实际应用中,共模电感器件通常被用于电源滤波、信号隔离、电磁兼容等方面。

例如,在电源滤波中,共模电感器件可以用来抑制电源中的共模干扰信号,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信号隔离中,共模电感器件可以用来隔离不同信号线之间的共模干扰信号,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在电磁兼容方面,共模电感器件可以用来抑制电路中的电磁干扰信号,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共模电感器件是一种重要的电子元器件,它可以有效地抑制电路中的共模干扰信号,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需
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共模电感器件,并合理设计电路,以达到最佳的抑制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DNXXXX-2005前言本规范是总规范GJB 1435-92《开关电源变压器总规范》的相关详细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北京德恩电子有限公司起草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本规范审核人:质量:工艺:本规范标准化人:本规范批准人:Q/DNXXXX-2005XXXXX型共模电感器详细规范1 范围1.1 主题内容本规范规定了XXXXX型共模电感器(以下简称“共模电感器”)的详细要求、质量保证规定和试验方法。

1.2 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XXXXX型共模电感器的生产和试验。

1.3 分类1.3.1 型号规格本规范规定的共模电感器型号规格为XXXXX型。

1.3.2类别由于本规范所参照及引用的GJB 1435-92是开关电源变压器的总规范,按照总规范应规定变压器的类别,XXXXX型是共模电感器,因此未在本规范中规定类别,凡是涉及到与类别有关的试验,均按GJB 1435-92 中有关8类的规定执行。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于本规范,但提倡使用本规范的各方面探讨使用其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凡不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GJB 360A—96 电子及电气元件试验方法GJB 1435—92 开关电源变压器总规范GJB 4027-2000 军用电子元器件破坏性物理分析方法3 要求3.1 总则共模电感器应符合本规范和GJB 1435-92总规范的规定。

本规范的要求与总规范不一致时,应以本规范为准。

3.2 材料制造共模电感器的磁芯应符合“XXXX”的有关规定,其它材料要求见附录A(补充件)。

3.3 设计和结构3.3.1 外形尺寸结构共模电感器的外形构见图1,引出线端的引出方向及结构应与图1相一致,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规定,单位为毫米。

图1电原理图见图2,线径和匝数见表234图23.3.3 重量最大重量: XXg ; 3.4 工作温度范围-55℃~+105℃ 3.5工作电压、电流、频率V , A , kHz 。

3.6可焊性符合总规范3.5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总规范4.6.2.1,蒸汽1h 老化。

3.7 老化符合总规范3.7的规定。

试验后应无物理和机械损伤,应符合3.10.1、3.12、3.13的规定,并应采用如下细则:a )温度:低温为-55 0-3℃,高温为+85+3 0℃;b )高温老化电流规定:电感器均是2、3短接,在1、4端输入直流电流,XXXXX 施加DC ×(1±10%)A ;c )恢复:试验后将电感器从烘箱内取出,在常温下至少放置4h ,然后再进行规定电性能的测试。

3.8 耐焊接热符合总规范3.8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总规范4.6.5.1。

3.9 引出端强度符合总规范3.9的规定。

只做拉力试验,并按GJB 360A-96方法211,试验条件A进行,施加拉力10N。

3.10 介质耐电压符合总规范3.11的规定。

试验方法按总规范4.6.8。

其中试验电压按3.10.1、3.10.2、3.10.3进行。

3.10.1 大气压下绕组间,施加电压AC50Hz、1500Vrms施加时间为60s,漏电流均不大于0.5mA,无飞弧、闪络、绝缘击穿及其它损伤。

3.10.2 低气压下按GJB 360A-96方法105,试验条件E,绕组间,施加电压AC50Hz、1500Vrmss,施加时间为60s,漏电流不大于0.5mA,无飞弧、闪络、绝缘击穿及其它损伤。

3.10.3降低介质耐电压绕组间,施加电压AC50Hz、1125Vrms,施加时间60s,漏电流不大于0.5mA,无飞弧、闪络、绝缘击穿及其它损伤。

3.11 绕组连续性在进行本规范规定的所有试验后,每一绕组应无断路和绕组内部短路发生。

试验方法同测电阻的方法。

3.12 绝缘电阻符合总规范3.14规定。

试验方法见总规范4.6.11。

绕组间,施加DC500V,绝缘电阻Ri不小于1000MΩ。

3.13 电气性能若无另行规定,以下共模电感器电性能参数在标准大气条件下,环境温度20±5℃下测试。

试验方法见总规范4.6.12。

3.13.1 电感3.13.1.1 测试条件f = 1kHz,V = 0.3Vrms(施加在绕组上的电压)V = 0.3Vrms(施加在绕组上的电压),串联方式测试。

3.13.1.2在f = 1kHz,V = 0.3Vrms(施加在绕组上的电压)测试条件下的要求见表3。

3.13.2 直流电阻见表4表43.13.3极性短接2、3,测1、4电感,若L1-4>L1-2 ,则极性符合3.3.2的要求,极性正确。

3.13.3.1测试条件f = 1kHz,V = 0.3Vrms(施加在绕组上的电压)3.13.4绕组间电容(该项不做考核指标,仅供参考)3.13.4.1测试条件f = 100kHz,V = 0.3Vrms(仪表设定值)3.14 温升符合总规范3.16的规定,ΔT≤℃。

试验方法见4.4.1。

3.15寿命符合总规范3.17的规定,试验方法按4.4.2。

按4.4.2的规定进行试验时,应无由于电感出现断路或短路引起的物理损伤。

3.16 随机振动符合总规范3.19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4.4.3。

3.17 冲击符合总规范3.20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总规范4.6.17.1,试验条件为H。

3.18温度冲击符合总规范3.21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总规范4.6.18,但极限温度分别为-55 0-3℃和+105+3℃,极限温度保温时间30min,循环次数5次。

3.19 耐湿符合总规范3.23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总规范4.6.20,但应实施以下细则:a)极化电压不适用;b)最后检查:在最后一次循环结束后,电感从潮湿箱内取出,并置于85+3℃的试验箱内,放置24h。

在这段时间结束后,应检查电感有无泄露和其他明显损伤。

3.20 过负荷符合总规范3.24的规定。

试验方法见4.4.4。

3.21 外观和机械检查(试验后)符合总规范3.25的规定。

试验方法4.4.5。

3.22 加工质量按3.2、3.3的要求进行加工,应符合总规范3.29的规定。

3.23标志在引出端上用粘标签标记引出端编号,所有标记应保证与图1 外形结构及图2 电气性能要求相符合,每个共模电感器要有产品标志,至少包括:产品型号、批号单个共模电感器的系列号序列号。

产品标志分别在产品外部和内部进行标识,内部标识是用高温粘标签贴在磁芯表面绝缘层间,外部标志是用粘标签粘接到电感器的引出端1上。

内部标志在内部检查时应清晰可辨,在试验过程中和试验后,若发生有引线编号标签和外部标志的损坏或脱落情况要及时更换或重新粘相应标识。

3.24可追溯性每个产品的全部生产、试验过程(日期、人员、设备、材料、检验及测试数据等)都要有记录,可追踪。

每个产品要提供出厂检验数据。

4 质量保证规定4.1 鉴定检验4.1.1抽样符合总规范附录A的规定,采用固定抽样,抽取8只样品。

4.1.2 检验程序从8只样品中抽出4只进行第1组试验,第1组试验完成后所有8只样品做第2组试验,待第2组试验完成后,从中抽出2只做第3组试验,剩下的6只进行第4组试验。

鉴定检验的具体项目和顺序应符合表5的规定。

4.2筛选每一批次产品,制作完成后按3.7的规定和要求进行100%老化,然后按3.3.1、3.10.1、3.12和3.13的规定和要求进行100%筛选,剔除不合格品。

若合格率≤90%,或在进行3.10.1和3.12要求的试验时出现1只不合格品,则整批报废。

4.3 质量一致性检验4.3.1 逐批检验逐批检验分A组和B组。

4.3.1.1 A组检验A组检验按表6规定的项目和顺序进行检验。

4.3.1.1.1 抽样方案符合总规范4.5.1.2.1中关于2分组规定。

4.3.1.1.2 拒收批符合总规范4.5.1.2.2规定。

Q/DNXXXX-20054.3.1.2 B 组检验B 组检验按表7规定的项目和顺序进行检验。

表7 B 组检验 4.3.1.2.1 抽样方案符合总规范4.5.1.3.1规定。

4.3.1.2.2 拒收批符合总规范4.5.1.3.2规定。

4.3.1.2.3 样品的处理符合总规范4.5.1.3.3规定。

4.3.2 周期检验XXXXX 用产品不做周期检验,按单批鉴定交收。

若在鉴定试验完成之日起12个月内,再次定货则该批只做筛选试验和A 组、B 组检验。

4.4检验方法 4.4.1温升符合总规范4.6.13的规定,电路图如图3。

但应符合如下细则:a ) 施加电流:电感器均是把 2、3短接在1、4端输入直流电流,XXXXX 施加DC ×(1±10%);b )加电流工作时间:30min 。

4.4.2寿命符合总规范4.6.14.1的规定,电路图如图3但应采用下列细则和规定: a) 试验箱温度:+85+3 0℃;b ) 施加电流:电感器均是把 2、3短接在1、4端输入直流电流,XXXXX 施加 DC ×(1±10%)A ,;Q/DNXXXX-2005图34.4.3随机振动按GJB 360A-96方法214的规定进行试验。

且应采用下列细则和附加规定:a)安装:正常安装方式;b)试验条件:试验条件Ⅰ(E);c)试验时间:三个轴向,每轴向15min;d)振动后的检查:应检查有无泄漏和物理损伤。

4.4.4过负荷电路图如图3但应符合如下规定:a)试验时间:鉴定试验时应进行48h;b)试验温度:+ 85+3℃;c)加电流:电感器均是把 2、3短接在1、4端输入直流电流,XXXXX施加DC ×(1±10%)A;d)试验后的检查:检查所有的电感有无泄露和其他可见损伤,允许电感在标准大气条件下冷却8h,然后再做其它试验。

4.4.5外观和机械检查(试验后)4.4.5.1外部检查检查其材料、外部设计和结构、几何尺寸、标志和加工质量是否符合3.2、3.3、3.21、3.22、3.23的要求。

磁芯表面的绝缘膜应无破损。

4.4.5.2内部检查对共模电感器进行DPA检查,具体项目为外部目检和制样镜检,具体方法符合GJB 4027-2000的有关规定但要符合如下细则:a)外部目检失效判据符合GJB 4027-2000 0801电感器和变压器2.1.2 a、b、c条款的规定;b)制样镜检失效判据符合GJB 4027-2000 0801电感器和变压器2.4.3 a、e、h、i、t 条款的规定,其中对磁芯的检查时,判断是否失效,应与6.1条相对应的磁芯的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行检查(如果在6.1监制时,已经发生了本条所规定的失效情况,则本不判为失效,如果与原来相比后出现了与原来不同的情况并存在本条规定Q/DNXXXX-2005c)的失效,则判为失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