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诗歌

合集下载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7、《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中国古代诗歌之先秦两汉

中国古代诗歌之先秦两汉

• 名篇:《上邪》《陌上桑》《东门行》 《妇病行》《孔雀东南飞》
• 名句:
•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君无绝衰。山 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 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 “耕者忘其梨,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 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 “指如削葱根,口若含朱丹。纤纤无细步, 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
•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五、南北朝诗坛
• 谢灵运:大力写作山水诗的第一人 • 鲍照:出身寒门的大诗人 ,创制了七言歌
行体 • 沈约:注重声律和对偶 • 谢朓:大力发展山水诗 • 庾信:南北朝诗歌集大成者
南北朝诗人名句
• 池塘生春草,禽鸟变鸣禽。 • ——谢灵运《登池上楼》
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名句:
•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故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 ——《涉江采芙蓉》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 札扎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面乱世,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1.曹操
• 沉雄悲凉,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表露了诗人渴 望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蒿里行》 《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 ——《短歌行》 •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
• ——《七哀》
二、正始之音、太康诗风
• 代表诗人: •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大》)并称“高岑”。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离骚》为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唐代诗歌:“初唐四杰”、“李杜”、“王孟”田园诗、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田园诗派 陶渊明 闲适冲淡
李白
陇西人。字太白。自称青莲居士。 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 难》《将进酒》《行路难》《望庐山 瀑布》《静夜思》等。 地位:诗作雄奇豪迈,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巅峰。世称“诗仙”。
邻。 《无衣》《伐檀》《硕鼠》等。
南朝乐府:现实主义诗歌,主要表现爱情生活。 代表作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楚辞:屈原所创新诗体。
贺知章:《回乡偶书》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仿作。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李商隐:《锦瑟》《无题》等。 ★正始文学 竹林七贤 阮籍、嵇康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脍炙人口。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第一讲
中国古代 诗歌常识
起源
人类的劳动与生活。 一般把《诗经》作为中 国诗歌史的起点。
古体诗(古风)
中 国
诗 唐以前诗歌及唐以后诗人 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
典 诗
词(五代宋) 小令

散曲

套曲
(元) 剧曲
古代诗歌分类
• 古体诗:又称古风,写法自由,句 数、字数没有严格规定,除押 韵外不受平仄和对偶的限制。 有四言、五言、七言。
小令(五十八字以内)
词 中调(五十九字至九十字)
又称 “诗 余”“ 长短句”
长调(九十一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中国古代诗史
先秦诗歌:《诗经》《楚辞》 两汉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背诵篇目(先秦至两汉)

中国古代文学重点背诵篇目(先秦至两汉)

背诵篇目(先秦部分)诗歌:《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邶风•新台》新台有泚,河水弥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

四牡有骄,朱幩镳镳,翟茀以朝。

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古诗文300篇--先秦两汉诗

古诗文300篇--先秦两汉诗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注释】壤:据论是古代儿童玩具,以木做成,前宽后窄,长一尺多,形如鞋。

玩时,先将一壤置于地,然后在三四十步远处,以另一壤击之,中者为胜。

作:劳动。

息:休息。

帝力句:一说为“帝何德与我哉”。

帝力:尧帝的力量。

何有:有什么(影响)。

如果是“何德”,那就是有什么(恩惠)。

【译文】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

凿一眼井就可以有水喝,种出庄稼就不会饿肚皮。

这样的日子有何不自在,谁还去羡慕帝王的权力。

【赏析】这首歌谣大约流传于距今4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是一首淳朴的民谣。

也许是中国歌曲之祖。

据《帝王世纪》记载:“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

有八九十老人,击壤而歌。

”这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所歌的歌词就是《击壤歌》。

1.桃夭【先秦】【佚名】桃之夭夭,灼[zhuó]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华:同“花”。

之子:这位姑娘。

于归:姑娘出嫁。

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

于:去,往。

宜:和顺、亲善。

蕡(fén):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有蕡即蕡蕡。

蓁(zhēn):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

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

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

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赏析】各章的前两句,是全诗的兴句,分别以桃树的枝、花、叶、实比兴男女盛年,及时嫁娶。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这种意象被后世的诗人反复使用。

诗中运用重章迭句,反复赞咏,更与新婚时的气氛相融合,与新婚夫妇美满的生活相映衬,既体现了歌谣的风格,又体现了农村的物侯特征。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嘿,你知道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那可真是太精彩啦!就
好像是一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一旦打开,就会让你惊叹不已!
先秦时期的诗歌,那是古老而神秘的。

就像是那个时代的生活画卷,里面有爱情的甜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不就是咱生活中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嘛!还有劳动的欢乐,“采采芣苢,薄言采之”,多生动啊!这就好比我们现在努力工作时的充实感。

到了两汉,乐府诗来了!那气势,那情感,真的太震撼啦!“唧唧
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的勇敢和坚毅,难道不像是我们生活中那
些勇往直前的人吗?她替父从军,多了不起啊!
再看看魏晋南北朝,那更是诗歌的一个高峰期啊!陶渊明的田园诗,那简直就是在描绘一个让人向往的世外桃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哇,这是多么惬意的生活呀,这不就像我们有时候渴望逃离喧嚣,去找个安静的地方放松一样吗?
曹植的诗呢,充满了才情和壮志,“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
是多么豪迈的情怀啊!就好像我们为了梦想而拼搏时的那种坚定。

这些诗歌,不只是文字,它们是那个时代的记忆,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它们能让我们感受到千年前的喜怒哀乐,能让我们在其中找到共鸣。

难道你不想去好好领略一番吗?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就是
这样独特而迷人,它们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永远值得我们去品味和珍惜!
我的观点就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我们应该认真去欣赏和研究它们,从这些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绽放光彩。

先秦至两汉诗歌

先秦至两汉诗歌

先秦至两汉诗歌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就是先秦至两汉时期的诗歌。

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因为在这个时期,诗歌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和发展,才有了后来的辉煌。

先秦至两汉诗歌不仅在形式上独具匠心,而且在内容上也显示出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在先秦时期,主要以诗经为代表,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百科全书"。

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人民的心声和情感。

诗经以"风"、"雅"、"颂"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的"风"主要描绘了人们的生活和伦理道德,"雅"则表现了高雅的文化与礼仪,"颂"则是对周王朝的歌颂和赞美。

诗经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到了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诗歌也开始发生了一些改变。

汉朝的文人墨客开始追求"风雅",提倡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在这个时期,诗歌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流派,还有了"乐府"和"琴诗"等新的形式。

乐府是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诗人们在其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关怀;琴诗则是以琴曲为伴奏,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在先秦至两汉时期的诗歌中,不仅有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形式,而且在内容上也表现出了对社会、人民和自然的关怀。

诗人们以纯净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融合,创作出了许多经典之作。

例如,屈原的《离骚》表达了他对国家沉沦的忧虑和对重建家园的渴望;刘向的《世说新语》则是对人性和世事的深入思考。

先秦至两汉诗歌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不仅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成为了后人学习的典范。

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风俗民情、思想观念和人生哲学。

它不仅是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窗口。

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先秦两汉名作精选 诗经《诗经 大雅 生民》素材

高中语文 课外阅读之先秦两汉名作精选 诗经《诗经 大雅 生民》素材

《诗经·大雅·生民》诗经厥初生民,时维姜嫄。

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不拆不副,无菑无害。

以赫厥灵。

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

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

以就口食。

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

茀厥丰草,种之黄茂。

实方实苞,实种实褎。

实发实秀,实坚实好。

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

恒之秬秠,是获是亩。

恒之穈芑,是任是负。

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

载谋载惟。

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

其香始升,上帝居歆。

胡臭亶时。

后稷肇祀。

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注释]1、禋(yīn):升烟以祭,古代祭天的典礼。

2、弗无:不无,有也。

3、履:践,踏。

4、帝:上帝。

5、武:迹。

6、敏:拇。

脚拇指。

7、歆:欣然。

8、攸介攸止:别居而独处。

9、震:娠。

10、夙:肃戒。

一说胎动。

11、弥:终。

指怀胎足月。

12、达:羊子。

13、不:一说语词。

14、坼(chè):分裂。

15、副(bì):分离。

16、菑:灾的古字。

17、赫:显示;显耀。

18、腓:庇护。

19、字:哺乳。

20、实:是。

21、覃:长。

22、訏:大。

23、载:充满。

24、岐:知意也。

25、嶷(ní):识也。

26、蓺:同艺。

种植。

27、荏(rěn):通戎。

大。

28、旆旆(音配):长。

29、役:列。

一说谷穗。

30、穟穟(suí):禾苗美好。

31、幪幪(měng):茂盛貌。

32、唪唪(bēng):多实貌。

33、有相之道:观地择土有办法。

34、茀(fú):治。

35、黄:嘉谷。

36、茂:美。

37、方:始。

《两汉诗歌》课件

《两汉诗歌》课件

拓展题材领域
当代诗歌在继承两汉诗歌 传统的同时,也应积极拓 展新的题材领域,反映时 代变迁和社会发展。
05
CATALOGUE
两汉诗歌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弘扬民族文化
两汉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能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心,推动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和传承。
倡导和谐社会
两汉诗歌所蕴含的儒家思想、人文 精神等,有助于引导现代人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
风格与特点
风格
两汉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豁达的壮丽诗篇,也有婉约细腻的抒情佳作。
特点
两汉诗歌注重意境的创造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 。同时,两汉诗歌还具有浓郁的儒家思想色彩,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伦理道德观 念。
02
CATALOGUE
两汉诗歌的主题
政治与社会
总结词
两汉诗歌中有很多作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状况,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看法 和态度。
弘扬正能量
两汉诗歌中的积极向上、奋发向前 的精神,能够激励现代人在面对困 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对现代文学的借鉴
丰富文学表达手法
两汉诗歌在表达手法上具有独特 之处,如象征、隐喻等,可以为 现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灵感。
拓展文学题材
两汉诗歌涵盖了社会、历史、人 生等多个领域,可以为现代文学 提供更广泛的创作素材和视角。
《两汉诗歌》ppt课件
CATALOGUE
目 录
• 两汉诗歌概述 • 两汉诗歌的主题 • 两汉诗歌的艺术手法 • 两汉诗歌的影响与评价 • 两汉诗歌的现代意义
01
CATALOGUE
两汉诗歌概述
起源与背景
起源

中国诗词发展源流: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国诗词发展源流:两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国诗词发展源流:两汉魏晋南北朝诗1、两汉乐府民歌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几乎没有诗歌留下来。

继秦以后的两汉(西汉、东汉)存在约400年,留下了价值很高的诗歌遗产,首先是乐府民歌。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建立的音乐机关,为宫廷制作乐章和训练演员,同时也采集民间歌曲供宫廷和贵族娱乐。

《汉书·艺文志》里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

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其实当时采诗的地区不止代、赵、秦、楚四个地区,范围还要大得多。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等话,是说这些歌谣是百姓苦乐的真实表现,都有针对性,统治者可以从中观察民情和了解政教的得失。

这些民歌因乐府机关搜集整理得以保存,统称“乐府诗”。

以后各代常常把入乐能唱的诗词称为“乐府”,已不是汉代音乐机关的涵义了。

汉代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感情真挚,句式长短不一,表现手法灵活,富有艺术感染力,是古代诗歌中值得珍贵的一部分。

先看一首《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

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

”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这是一场恶战后的战场,尸体无人掩埋,只能让乌鸦去啄食。

战死的鬼魂对乌鸦说:“你在吃我之前,先为我嚎(豪)叫几声,追悼一下。

战死在野地不会有人来埋葬,我们的烂肉早晚是你口中餐。

”战场旁湍急的流水和无边的蒲苇也都被悲怆的气氛笼罩。

骏马冲锋战死,劣马徘徊鸣叫。

桥(梁)上筑了工事,南北怎么通过?壮丁都战死,无人收获庄稼,人们吃什么?在战乱中想当个好百姓(良臣)也办不到。

想起那些好人哪,他们实在可怜:早晨出去打仗,晚上便没有归来!在战乱不断的历史上,这首民歌具有典型意义。

下面这首《悲歌》写了社会离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悲歌可以当泣,遥望可以当归。

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导语】先秦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远古⼈类产⽣时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六国为⽌。

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

两汉是西汉和东汉。

下⾯是分享的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1.先秦两汉古诗名篇精选 离骚 屈原〔先秦〕 帝⾼阳之苗裔兮,朕皇考⽈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正则兮,字余⽈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兰兮,⼣揽洲之宿莽。

⽇⽉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之零落兮,恐美⼈之迟暮。

(惟通:唯) 不抚壮⽽弃*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得路。

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

惟夫党⼈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

⽈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改路! 初既与余成⾔兮,后悔遁⽽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树蕙之百亩。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

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

羌内恕⼰以量⼈兮,各兴⼼⽽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余⼼之所急。

⽼冉冉其将⾄兮,恐修名之不⽴。

朝饮⽊兰之坠露兮,⼣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世俗之所服。

虽不周于今之⼈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申之以揽茝。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辞典说到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哇,那真是个宝藏!这时期的诗歌啊,简直就像一碗热腾腾的饺子,里面包着各种馅儿,咬一口满嘴都是惊喜。

古人可真会玩,情感丰富得不得了,像李白那种洒脱的,喝酒时一首《将进酒》,那简直是要把整个酒席都唱翻了。

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登楼的瞬间,简直能把你瞬间带到那种高处的感觉,视野开阔,心情也瞬间飞起来。

那时候的诗歌不仅仅是写景,更是把心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想象一下,魏晋时期的士人,一个个都是风流倜傥,白衣飘飘,走在街上都是一幅风景画。

陶渊明的《饮酒》里,那种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感觉,让人好想跟着他一起去种田,来杯美酒,聊聊人生。

多好啊,这样的生活,简单而又充实。

你看看那时候的人,诗歌写得那么好,却也没有什么压力,没事就聚在一起吟诗作对,整个氛围就像是今天的咖啡馆,轻松自在,笑声不断。

南北朝的诗歌又是一番风味,像是吃到了一道酸甜可口的菜。

你看谢灵运的山水诗,那画面感真是绝了,写的山水如同身临其境。

就像我现在跟你聊这些,心里也想着那青山绿水,偶尔飘来几朵白云,真想在那儿待一天,不用着急回家。

诗歌的美就在于它能把情绪化作文字,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的心跳和呼吸。

这就像是现代人发微信,文字背后传递的情感,古人的诗歌也是这样,让人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再说说那段风华绝代的魏晋时期,文人们的聚会就像今天的Party,大家都爱玩,谁都不甘示弱,斗诗成风。

像阮籍这种个性鲜明的人,他的《咏怀》简直就是那种“我就是我,不怕谁”的态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用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纠结与困惑,那种心情啊,现如今听起来还是那么贴切,仿佛隔了千年依然能够共鸣。

这种感情的表达,真是让人心头一震,像是感同身受。

北朝的诗人们则更有气势,豪放派的代表可得数一数,像是高适、岑参,他们的诗歌像是一阵风,吹散了那些繁琐的事,让人心胸开阔,眼界大开。

尤其是岑参的边塞诗,那种对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描绘,简直让人忍不住想跟着他去一趟西域,感受那种广阔无垠的自由。

旧体诗大全

旧体诗大全

旧体诗大全
旧体诗,又称古体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了从先秦两汉到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诗歌。

旧体诗的形式多样,包括五言、七言、杂言等,其中又以五言和七言最为常见。

旧体诗的内容丰富,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事件、哲理思考、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

由于旧体诗的历史悠久,数量庞大,因此很难在这里列出全部的旧体诗。

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著名的诗人和他们的作品来了解旧体诗的概貌。

以下是一些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旧体诗人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1.先秦时期:
孔子:《论语》中包含了一些古体诗。

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

2.汉代:
乐府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文人诗:如曹操的《观沧海》。

3.魏晋南北朝:
陶渊明:《归园田居》系列、《饮酒》系列等。

谢灵运:山水诗代表,如《登池上楼》。

4.唐代:
李白:《将进酒》、《庐山谣》等。

杜甫:《春望》、《登高》等。

王维:山水诗代表,如《山居秋暝》。

5.宋代:
苏轼:《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李清照:《如梦令》、《声声慢》等。

6.元明清: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等。

明代:唐寅、文徵明等人的诗歌。

清代:纳兰性德、袁枚等人的诗歌。

这些诗人和他们的作品只是中国旧体诗的冰山一角,实际上,每个朝代都有大量的诗人留下了丰富的诗歌遗产。

要全面了解旧体诗,需要阅读更多的诗歌选集、诗集和研究资料。

「先秦两汉诗歌」《长歌行》赏析

「先秦两汉诗歌」《长歌行》赏析

「先秦两汉诗歌」《长歌行》赏析摘要:一、引言1.介绍《长歌行》所属的文学时期和背景2.阐述《长歌行》的主题和价值二、诗歌内容分析1.诗句的主题和寓意2.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诗篇的结构和韵律三、诗歌风格和艺术价值1.汉乐府的特点和影响2.《长歌行》在汉乐府中的地位3.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启示四、结论1.《长歌行》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2.对当代文学和生活的启示和影响正文:【引言】《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诗,属于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

这首诗歌诞生于先秦两汉时期,历经千年仍然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诗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旨在劝诫世人珍惜时光,努力进取。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内容分析、风格和艺术价值等方面,详细赏析这首千年古韵。

【诗歌内容分析】《长歌行》以时节变换和光阴流逝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青年时代的珍贵和短暂。

诗中运用了许多寓意深刻的诗句,如“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抓住时光,努力奋斗。

整首诗篇共五十六字,分为四句,每句均为七个字。

诗歌结构紧凑,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在修辞手法方面,诗人运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风格和艺术价值】汉乐府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强调现实主义精神,关注民生和社会问题。

《长歌行》正是这种风格的典型代表。

诗篇通过讲述个人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为汉乐府中的佳作,《长歌行》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的主题思想和艺术手法,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同时,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智慧,至今仍对人们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结论】《长歌行》作为先秦两汉时期的一首优秀诗歌,不仅展现了汉乐府诗歌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和人民的生活。

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不容忽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首诗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珍惜时光,努力奋斗,为实现个人价值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上古——口头歌谣先秦——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1。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魏晋南北朝1、建安文学:三曹(曹操?、曹植、曹丕?)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3、两晋文学:西晋:左思?????????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代表作《西洲曲》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具体介绍: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体制:“风、雅`、颂”三部分“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中国浪漫主义——楚辞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

古代文学总绪论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日月清后,皇朝至此完。

“三古、七段说”:上古期:先秦两汉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中国文学史可以分为三古、七段。

具体划分如下:一、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第一段:先秦第二段:秦汉二、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三、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三古、七段说主要着眼于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体现文学本身发展变化所呈现的阶段性,而将其他的条件如社会制度的变化、王朝的更替等视为文学发展变化的背景。

一、上古期:先秦、两汉1.文学创作起源于生产劳动说2.鲁迅说:“(我们的祖先)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大家也要佩服,……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3.巫术发生说、宗教发生说、游戏发生说第一段:先秦一是文、史、哲不分先秦文学作品、史学作品,哲学作品三者并没有明确的划分界限,并非纯文学。

二是诗、乐、舞一体。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吕氏春秋·古乐》) 第二段:秦汉这个时期文学出现了一些新变化。

大汉帝国,国土辽阔,国力强盛,此时就出现了适足与之相匹配文学。

如汉代的赋,以大为美,出现了很多鸿篇巨制,如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等等,洋洋洒洒,富丽堂皇,足以匹配大汉王朝的宏大气象。

以皇帝和一些诸侯王为核心,在他们周围形成了作家群体,专门搞创作。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3、《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4、《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5、《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6、《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7、《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资料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资料

第一章《诗经》第一节关于《诗经》一、关于《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共收作品 305 篇。

其时代,上起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叶‎约500 年的历史,而“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不包括在内。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它们的创作年‎代很难一一具‎体确定,但从其形式与‎内容来看,可以大体认为‎:“周颂”全部、“大雅”的大部分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是西‎周末年的作品‎;“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的全部则是东‎迁以后至春秋‎中叶的作品。

二、《诗经》成书的年代汉代的学者有‎人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如司马迁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史记·孔子世家》)弦歌诗章可能‎是事实,但删诗说不可‎信。

因为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正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的本子。

又,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其时孔子才八‎岁,显然不可能删‎订《诗经》。

一般认为《诗经》最后编定成书‎时间,不会在孔子出‎生之后,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中叶。

三、《诗经》作品的收集《诗经》三百篇形式上‎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且有基本一致‎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所包括的地域‎又很广。

这样上下数百‎年、方圆数千里且‎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之所以能够收‎集起来,与周代朝廷对‎诗歌的重视并‎建立采诗、献诗的制度有‎关。

关于采诗制度‎,《汉书·食货志》载:“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先秦两汉诗歌一、复习提要本部分主要包括《诗经》、《楚辞》与“东汉乐府民歌”、“文人五言诗”四大部分,其中的精读,重点篇目甚多,自学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1、背诵部分重点篇目,能填写名言、名句。

2、在阅读诗歌时,做到会翻译、解释其中的句子与字词。

3、掌握每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其中《氓》、《君子于役》、《蒹葭》、《七月》、《离骚》、《哀郢》、《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迢迢牵牛星》等是重点篇目。

4、了解《诗经》的分类、成书经过,掌握屈原的生平思想与《楚辞》的重要注本;了解“乐府”、“古诗十九首”的概念等。

二、填空题1、先秦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口头到、从民间到、从集体歌唱到创作的过程。

2、被认为是比较原始的猎歌是存在于《吴越春秋》中《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

3、《》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诗歌从口头到书面形式的完成。

4、《诗经》所使用最多的艺术表现手法是、、。

5、《诗经》共首,全书按照的不同。

分为、、。

6、《诗经》的收集、来源一般有说和献诗说两种。

7、《诗经》流传到汉代,出现了齐、、、“四家诗”,今天流传的属于诗。

8、“,秋以为期”一语出自于《》一诗之中。

9、“所谓伊人,”一语出自于《》一诗中。

10、“万寿无疆”一语最早出自于《诗经·》一诗中。

11、《楚辞》骚体诗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

12、现存在的最早楚辞注本是东汉人王逸的《》。

13、《楚辞》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是与。

14、屈原的代表作品是《》。

15、先秦时代,《》与《》被视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双峰并立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座座标。

16、“鸟飞反故乡兮,”一语出自于《》一诗之中。

17、“路曼曼其修远兮,”是所作《》中的名句。

18、屈原名,字原,战国时期国人,一生经历了被疏与放逐的打击,其政治主张是和修明法度;外交上主张和统一六国。

19、屈原的《》是根据民间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再创作而成的。

20、屈原主要作品除《离骚》、《九歌》之外,还有《》、《》与《招魂》。

21、现存的保存中国乐府诗歌最完备的古代著作是宋代人编写的一部《》一书。

22、《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出自于陈朝人徐陵所编的《》一书。

23、《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主要反映了与的爱情悲剧。

三、单项选择题1、《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被称为“诗经”是:()A、春秋时代B、战国时代C、汉代D、南北朝时代2、《诗经》成书的时代是:()A、西周时代B、春秋时代C、秦代D、汉代3、《氓》这首诗,属于()A、卫风B、王风C、秦风D、周南4、“夙兴夜寐,靡有朝矣”一语出自于《诗经》中的:()A、《氓》B、《君子于役》C、《七月》D、《蒹葭》5、《君子于役》的主题思想是:()A、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的歌颂B、表现了人民踊跃参战的爱国主义精神C、表现被抛弃妇女的哀怨之情D、表现了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6、《国殇》中的“国殇”二字义为:()A、为国牺牲的将士B、死在外地的年青人C、国家中早夭的青壮年D、国祭7、认为“离骚”二字义为“离别的忧愁”的人是:()A、班固B、司马迁C、王逸D、朱熹8、《哀郢》选自于屈原的组诗:()A、《九歌》B、《九章》C、《天问》D、《招魂》9、《国殇》出自于屈原的:()A、《九歌》B、《九章》C、《离骚》D、《天问》10、宋玉最有代表性的楚辞体作品是:()A、《九歌》B、《九招》C、《九辩》D、《九叹》11、《文选》一书的编者是:()A、班固B、张衡C、司马迁D、萧统12、最早的一首文人五言诗作者是汉代人:()A、司马迁B、张衡C、班固D、蔡邕13、《四愁诗》在诗体上是:()A、七言诗B、骚体诗C、乐府诗D、文人五言诗14、《四愁诗》的作者是:()A、班固B、张衡C、王粲D、曹植15、“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一语出自于:()A、《迢迢牵牛星》B、《行行重行行》C、《西北有高楼》D、《陌上桑》16、《西北有高楼》主要写:()A、知音难遇的感伤B、得遇知音的喜悦C、仕途失意的惆怅D、爱情的不如意17、《迢迢牵牛星》主要表现:()A、知音难觅之感B、女子离别思念之情C、朋友的背叛D、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四、多项选择题1、《诗经》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A、四字句格式B、长短句交错运用,多以长名为主C、赋比兴手法的广泛运用D、文人独立歌唱,塑造了诗人自我形象。

E、重复歌唱的章法,和谐的韵律2、下列句子中,出自《哀郢》一文的主要有:()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B、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C、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

D、外承欢之约约兮,淇荏弱而难持。

3、下列句子属于比兴的有:()A、以尔车来,以吾贿迁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于嗟鸠兮,无食桑萁。

D、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E、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4、下列诗歌中,属东汉乐府民歌的主要有:()A、《四愁诗》B、《古诗为焦仲卿妻作》C、《东门行》D、《妇病行》E、《行行重行行》5、下列诗歌中,属东汉文人五言诗的主要有:()A、《陌上桑》B、《西北有高楼》C、《古诗为焦仲卿妻作》D、《迢迢牵牛星》E、《四愁诗》6、《四愁诗》:()A、班固所作B、骚体形式C、是我国诗歌史上较早的七言试作D、采用东南西北的铺写手法E、政治寄托之作7、《古诗十九首》:()A、最早出自于《汉书》之中B、为一个短时间内一人所作C、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D、刘勰评之为“五言之冠冕”E、大多为民间劳动人民所作五、判断题1、《诗经》中的主要句式是四字句式。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中的“匪”义与今天的“土匪”相同。

()3、《硕鼠》中的“硕鼠”以喻统治者。

()4、屈原,名原,楚国人。

()5、东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6、《陌上桑》中的女主人是罗敷。

()7、《东门行》一首反映东汉末年,人民不堪压迫,奋起抗争的诗歌。

()六、名词解释1、《诗经》2、楚辞3、乐府4、古诗十九首七、简答与论述题1、简述《氓》的艺术特色。

2、朱熹《诗集传》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

”请指出此说是不是有理。

3、论述《蒹葭》的艺术特色。

4、简述《七月》的思想内容。

5、简述《离骚》的思想内容6、简述《离骚》的艺术成就7、《国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8、《国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9、分析《陌上桑》的艺术手法10、简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艺术成就。

11、简答《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思想内容。

12、举例说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在塑造人物方面的艺术手法。

13、简答《迢迢牵牛星》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答案1、书面、宫廷、诗人2、弹歌3、诗经4、赋、比、兴5、305、音乐、风、雅、颂6、采诗7、鲁、韩、毛、毛8、将子无怒,《诗经·氓》9、在水一方,《诗经·蒹葭》10、七月11、诗人独立12、楚辞章句13、屈原、宋玉14、离骚15、原、诗经、楚辞16、狐死必首丘哀郢17、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18、平、楚、举贤授能、联齐抗秦19、九歌20、九章天问21、郭茂倩、乐府诗集22、玉台新咏23、刘兰芝、焦仲卿二、单项选择答案1、C2、B3、A4、A5、D6、A7、C8、B9、A 10、C 11、D 12、C 13、B 14、B 15、B 16、A 17、B三、多项选择答案1、A、C、E2、C、D、E3、B、C、E4、B、C、D5、B、D6、B、C、D、E7、C、D四、判断题1、√2、×3、√4、×5、√6、√7、√五、名词解释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书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主要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近五百年的社会状况。

成书于春秋中期。

在先秦,它只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人称为“诗经”。

2、楚辞是战国后期,以屈原和宋玉为代表的楚国人所创造的一种新诗体。

到了汉代,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一部书,也称“楚辞”。

3、乐府在汉代,是一种音乐机关的名称,它主要是收集乐歌,培训乐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为“乐府”,因而乐府便由一个音乐机关的名称变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诗歌的名称。

4、“古诗十九首”最早出自于梁人萧统所编的《文选》一书之中,他把十九首失去作者名字的古诗编在一起,题名为“古诗十九首”。

实际上,这些诗非一人一时一地所作,大约写作于东汉末年桓、灵之际。

它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六、简答与论述1、(1)叙事性。

(2)夹叙夹议的手法。

(3)比兴手法的运用2、朱氏所言“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是对的,此诗反映了女主人公的怨恨与悲愤。

但认为是“淫妇”,却是带有封建观念。

是轻视妇女,宣扬封建伦理的说法。

3、①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作者开头以“蒹葭”为背景,借秋天的凄凉气氛,表现自己的失意与惆怅情绪,以景写情,写景、抒情相结合。

②虚实相同的手法。

本诗中所写的“伊人”、来往徘徊等是虚,环境、河流等是实。

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创造了一种朦胧凄迷的艺术境界,若远若近,若即若离,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内心惆怅、苦闷、迷失的情绪。

③一唱三叹,重复歌唱的手法。

本诗有三段,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三段中,用个别字的变化,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意义也逐步加深,给人一种余音袅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觉。

4、①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农业生产状况,是现存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最古而详细的文字记录。

②它又是我国周代奴隶社会的生活画卷,展示了那个时代奴隶们的痛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剥削与压迫。

5、①《离骚》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离骚》表现了屈原的政治、外交主张,反映了他为这些主张,为真理和正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勇敢的探索精神。

③《离骚》反映了屈原对一批小人的抨击与批判,表现了他不愿与小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

6、①《离骚》为中国文学史塑造了第一个抒情主人公形象,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独立创作时期的到来。

②打破了《诗经》以来,四字句格式,句式参差不齐,便于表达丰富而复杂的内心情感与思想内容。

③继承与发展了《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扩大了赋、比、兴手法的运用范围与内涵。

④浪漫主义写作手法。

⑤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

7、①《国殇》歌颂了将土们为国杀敌的英勇气概和不屈的精。

②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感。

8、①动态描写与静态雕塑相结合。

②大场面描写与局部描写相结合。

③外部描写与内在精神描写结合。

9、①《陌上桑》采用了侧面烘托手法。

诗中不写罗敷如何美,而是从她的服饰,观者的反应与内在精神来写,这样写为读者留下更广阔的想象天地,比直接的外表描写更好。

②反衬与夸张手法。

10、①结构完整、紧凑。

全诗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焦、刘妇夫二人之间的关系,这是明线;另一条是刘、焦妇夫与焦母、刘兄之间的关系,这是暗线,两线平行发展,又互相交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