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经,教学,其他论文文档]试论财经教学如何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浅析我国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的供需问题
从 大 学生 总体 的就 业情况 来看,财经 类大学生的就 业状况相对较 好。以我国5 所财经类211高校(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 经 大 学 、对外 经 济贸易大 学 、中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西 南财经大 学)为 例,这5所 院 校 2014年至2016年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 其 毕业 生 就 业率 均高达 9 5% 以 上,远 远 高 于我国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整体就业率。 但 是,高 就 业率并不意 味 着 就 业问题 的解 决,高 就 业率 背后 隐 藏 着 诸 多 的问 题,例 如 就 业 行 业、就 业岗位、能力不 匹 配等方 面的问题。
生 应 该 对自己有一 个客观 的 评 价,对自己 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各方面 能力进行 客观 评 价,充分 考虑 家 庭 状况、 行 业 发 展情况等客观因素,选 择 合 适的就 业 方向。在 充分分析就 业 的主客观 因素的 基础上,财经类大学生应该摒弃追随大众 的就 业 观 念,选 择 适合自己的就 业行 业、 岗位和地域。
总体 来看,我 国财经类 大 学 生 的 供 需 规 模 数 量相 对平 衡,其就 业 难问题 不是由 于供需数量差距过大造成的。财经类大学 生 的就 业 难问题,也 就 是说 财经类 大学生 的不充分就 业,即部 分财经类 毕业 生 处于
8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其 次,用 人单位 树 立 科 学 的用 人 理 念。用人单位 应该 建 立科 学合 理 的人力资 源管 理制度,设 置合 理 的人 才 招 聘、培训 计 划,为用人单位 的 长 远 发 展 储 备人 才。 科 学合 理 的人 力资源管 理制度,不 仅 能 够 使 企 业 能 够更合 理 的 设 置岗位,吸引优秀 的人才;同时,用人单位重视培训,培养用 人单位 需 要 的人 才,也 为财经类 大 学 生 提 供 更 多 合 适 的岗位 。此 外,用 人单位与 高 校 合 作,开展 各种 比 赛,发 掘 高 校 学 生 的 潜能。用人单位为高校优秀贫困学生提供 奖 学金 资助,提 高用人单位在 财经类 大 学 生 的形 象,吸引更 多的优秀人 才,建 立“人 才储备库”。
新时代财经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 教育文档
新时代财经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及应对策略研究迈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结构全面升级、经济增速逐步换档、经济驱动快速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的升级换代,与此对应的是就业市场岗位的调整,这无疑给本身就业压力较大的大学毕业生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
产业的调整升级换代既能带来机遇,又增加了新的挑战。
据教育部的数据显示,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其中财经类专业的大学生占了不小的比重,当然这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人才缺口较大息息相关,但随着全国各大高校纷纷开始财经类专业,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财经专业的追捧已经稍显过热了。
毫无疑义,在新时代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大背景下,每年大量的财经类毕业生必然给我国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困扰,新时代我国财经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更加严峻,因而探究该群体的就业策略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与有效途径。
本文立足于新时代财经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分析,重点探究促进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具体策略,以期提升大学生整体就业水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财经类专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一)就业的综合能力偏弱,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激烈众所周知,财经类专业是就业市场的万金油专业,但万金油专业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财经类专业虽然覆盖面广,但是也容易造成财经类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不专、不深的被动局面。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常见的财经类专业包括市场营销、财务会计、工商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等,但是由于现代经济体系已处于高度发达的阶段,单凭某一财经专业的知识难以解决在实际业务处理中的复杂问题,由此使得高校培育的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就业市场需求的财经类人才综合素质出现错位。
可以说,知识结构不完善、整体素质不高、综合竞争力不强已成为我国财经类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普遍性问题,由此也导致了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的被动局面。
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探究(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经类专业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实践教学作为财经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财经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探讨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旨在为提高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一、引言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是财经类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经类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对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财经专业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等。
因此,对财经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经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财经专业实践教学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操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处理实际问题,掌握专业知识,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面对各种挑战,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财经专业实践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今后在职场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 促进专业教育与市场需求接轨实践教学使财经专业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同时,企业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财经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1.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1)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将实践教学融入专业课程,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2)优化实践教学环节。
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阶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财经类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财经类专业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热门专业,在很多人眼里,财经类专业和金钱有着必然的联系,很多毕业生也都希望毕业以后能够进入高薪的经济领域工作。
如果在大学生资源紧缺的以前,这些希望或许还有可能实现,但今天,人数激增的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同样也要面临就业难的问题。
现在,独之秀职业参谋就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展一下分析。
财经类专业现状和前景预测财经类专业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常见的专业包括市场营销、会计、人力资源管理、金融、国际贸易、企业管理、统计、财税等,是近几年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门行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开展,对财经类各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都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即使是大学生人数激增、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今天,财经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明显的要比其他专业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排行榜上,财经类专业中的市场营销、财会、管理一直处于领先。
据调查结果显示,社会对财经类专业毕业生需求意愿较强,九成单位有长期需求。
另外,有关专家预测,未来十大热门职业分别是理财规划师、系统集成工程师、律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环境工程师,精算师、医药销售中西医师、管理咨询师。
其中,理财规划师、物流师、注册会计师、营销师、精算师、管理咨询师六个专业都属于财经类行业。
财经类专业的就业优、劣势:和其他专业相比拟,财经类专业具有以下两个明显优势:一、财经类专业就业方向比拟广。
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无论是大型国有、三资企业还是小型民营公司都不同数量的需要财经类毕业生,而且受行业构造调整变化的影响也较小。
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越来越宽。
比方财经类报刊杂志的不断涌现,一些非专业的综合性报刊在财经问题上的大做文章,都需要大批的财经记者,这就为财经类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
其他像学校、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财经类专业的就业途径。
二、市场需求量比拟大、稳定。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开展,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一直居高不下,在市场的需求上连续位居前三位。
财务会计教育中的就业与创业指导
财务会计教育中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财务会计教育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应该提供就业与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和创业环境。
本文将探讨财务会计教育中的就业与创业指导,并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财务会计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趋势。
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
因此,学校应该与企业合作,了解当前市场对财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
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就业前景,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向和技能。
其次,财务会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实践能力同样不可或缺。
学校应该提供实践机会,如实习和实训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真实的财务会计工作。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项目,如财务分析案例竞赛,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第三,财务会计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
职业规划对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计划。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成功的财务会计从业者来校分享经验,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启示。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最后,财务会计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业是一种勇气和智慧的结合,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
学校可以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创业项目的支持,如创业基金、创业导师等,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提供就业与创业指导。
学校应该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鼓励学生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高校适应就业市场
高校适应就业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适应就业市场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高校适应就业市场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就业市场需求的变化随着经济结构的转换和技术的革新,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行业逐渐萎缩,而新兴的行业和职业快速崛起。
高校需要积极了解就业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方向,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
二、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在就业市场中,实践能力往往是雇主的首要需求。
高校应该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置,增加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锻炼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三、提供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很多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对就业市场缺乏了解,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高校应该加强职业指导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就业技巧等方面的帮助,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四、加强实用技能的培养在就业市场中,实用技能是就业的基础。
高校应该根据就业市场的需求,加强实用技能的培养,例如编程、外语口语等。
通过开设相应的课程、培训学生的实用技能,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五、培养创新和创业意识就业市场的需求不仅仅是对雇员的需求,也对创新和创业者有更高的期望。
高校应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创新和创业不仅可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六、加强就业市场和高校之间的合作高校与就业市场之间的合作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行业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了解市场需求,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通过合作,高校可以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做好准备。
七、加强就业市场信息的传递就业市场信息对学生的就业决策起着关键作用。
高校应该加强就业市场信息的传递,提供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校大学 生提供 的就业 岗位增 幅不断 减 标容 易导致就 业 困难增 加 ; 再次 , 还 有 信 息 的发 布 、组织 大学生 双选会 等方
少; 另一方 面高校供给 的财经类毕业 生
一
些毕业生一味追求高福利 、 高工资 的 面 , 对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的培养与提
并 没有 对 自己的能力 进行正确 的 升没有起 到关键性 的作用 。 而且对 于财 数量有增无减 , 导致 了财经类高 校大学 工作 ,
一
二、 财 经 类 高 校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工
及适应社会发展 的需要 , 不仅是 国家对 会 发展对 财经类人 才培 养的具 体要求 作 中存在的问题
大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可 以 帮 助 财 经 类 社 会 的生 存 能 力 , 目前 我 国财 经 类 高 校 ( 二) 财 经类 高校 大学 生就 业 目标 不 高校 大学生提 升就业 能力 和培养 面 向
百
家 争
鸣
F A Z H A N ・ B A I J I A Z H E N G M I N G
财经 类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棵析
口 宋 俊 秀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
从 需求 方面来看 , 社会对财经类 高 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水平相 比其他
活动中最重要 的资源 , 可以有效拉动经 校大学生的需求结构 发生转变。 财经类 类专业要高一些 , 大部分学 生在 临近毕
轻定量 ” 的教育倾 向。 由于过于注重 专业甚 至为非财经类专业 。 由于财经类 限制 、行业门槛 以及 资源禀赋等差异 , 性、
通过市 场 自发调 节人力 资本 的配置存 学 生 对 课 堂 知 识 的 掌 握 , 而 忽视 了 对 学 专业 口径相对较广 ,故择业 面较宽 , 但 最终导致培 养出来的财 专业性不强 。 一方 面表现在行业 内跨专 在一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 , 从而导致 部 生能力 的培养 , 如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从事 了国际 贸 分高校 出现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情况 , 其 经类专业人才存在专业 口径窄 、 社会适 业 , 中财 经类高校 大学生就 业 问题尤为 突 应 性 差 的弊 病 。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增 速 易行业 ; 另一方面表现在跨行业选择工 出。 随着财经类高校的不断扩招 , 加剧了 放 缓 , 就业压力变 大 , 在激烈 的人才 市 作 , 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从事 了电子 财经类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 因此在 场 的竞争 中, 只擅 长理论 方面知识 的财 行业工作。虽然跨专业 、 跨行业择业提
基于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的思考
基于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的思考
经济教育和就业需求是相互关联并且相互依存的。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就业需求也会相应增长,这将进一步助推经济增长。
与此同时,经济教育也必须随之变化来适应新的就业需求和技能要求。
因此,在经济教育和就业需求之间建立联系和协调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教育应该强调学生的实际技能,并且此类技能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现代社会的知识和技能不仅包含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技能的掌握。
因此,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就业市场中立即获得就业机会,并缩短学生向设想的职业转型所需的时间。
此外,为了实现就业的助推,他们需要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改变。
这可以包括建立良好的行业联系及部门联系,通过采用一系列创新策略来提高课程内容和教育质量。
另一个重要的考量是关注趋势和新兴领域。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中,新行业快速涌现。
因此,大学需要密切关注这些领域的趋势,并努力牵头组织培训计划和引导学生在创新型新行业中展开学习和实践。
最后,对于就业市场中已有的需求,教育应该激励学生【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和工作成就。
大多数就业机会基于人才和职业技能的匹配。
然而,教育系统却不应仅仅将自己局限于此,其应该也关注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实现和高效工作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成为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才。
结论:基于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的思考,教育应聚焦于就业领域的趋势与创新,注重引导学生在实机标准下获得足够的实践技能,并期望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能够具有自我实现和高效工作的能力,进而在为社会做出贡献方面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谈财经类学生就业形势
也 越 来 越 高 ,很 多 的 毕 业 生 在 就 业 中 , 对 自己 的能 力 和 水 平 过 分 的 高 估 或 低 估 , 自
我定位不准确 , 导致 在 求 职 中显 得 有 些 消
理机制 、 培 养 模 式 却 没 有 跟 上大 众 化 教 育 的步 伐 ,依 然 停 留在 精 英 化 的 教 育 阶 段 。
十 大 热 门专 业 统 计 显示 , 目前 的用 人 单 位
比较 青 睐 经 济 类 专 业 的 复合 型 人 才 , 有关 的数 据 推 测 , 人 才 市 场 需 求 高 居 榜 首 的是 市场营销类职位。 所 以, 目前 来 看 , 销 售 类
虽 然 符 合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趋 势 和经 济 发 展 规 律 。但 由于 各 种 原 因 的 存在 , 导 致 对 高 职财经类毕业生的需求趋于减少。另外 ,
置 没 有 依 照 行 业 的 岗位 设 置 和 典 型 工 作
任 务来进行 , 与企业需求 严重脱节 , 使 得
的 。 根 据 自己 的 兴 趣 、 气质 、 性 格 和 能 力 等 , 进 行全面分 析 , 认 识 到 自己 的 优 势 和
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 学 生 找 不 到 满 意 的 工 作 ,导 致 毕 业 生 的 对 口就 业 率 低
下 。
劣势 , 为 自己提 前 制 定 合 适 的 职业 生 涯 规
划 , 并为之奋斗。
三、 提 高 财经 类 高校 毕 业 生 的就 业 竞 争 力
关键词 : 财经 类; 毕业 生; 就业 ; 自 身素质
据 媒体 报道 , 2 0 1 2年 高 校 毕 业 生 人 数为 6 8 0万 , 2 0 1 3年将 要 毕 业 生 达 到 6 9 9 万人, 比去 年 又 有 新 增 加 , 再 加 上 往 届 已 经 毕业 但 没 有 就 业 的人 员 , 高校 毕 业 生 的 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 财 经 类 专 业是 改革 开放 以来 的热 门专 业 ,在 很 多 人 眼 里 , 财
基于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的思考
基于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的思考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工作岗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提高就业竞争力,需要对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
本文将就此话题展开一些思考。
经济教育应该更加贴近就业需求。
传统的经济教育往往偏重理论知识,而在实际就业中,并不是所有理论知识都能够派上用场。
经济教育需要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注重实践性教学。
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同时接触真实的经济工作场景,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实际需求,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经济教育应该更加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外,企业对员工的综合素质也有较高的要求,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学校在经济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专门的课程或项目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可以开设团队项目,让学生从中学会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这些对于将来就业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经济教育还应该更加关注行业趋势和前沿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行业都在不断变革和更新,原有的知识技能往往不能适应新的就业需求。
经济教育应该更加关注行业趋势和前沿知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更新知识体系,确保学生毕业后具备符合市场需求的就业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相关行业的专家来进行讲座或交流,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学习方向。
学校、企业和政府都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对接。
学校需要与企业紧密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企业需要向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政府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学校开展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的对接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解市场的最新需求,才能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帮助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目标。
财经类大学生的就业动机分析以及对策
财经类大学生的就业动机分析以及对策财经类大学生的就业动机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物质需求:财经类大学生往往希望通过工作获得高薪水,并能够生活得更加富裕。
2. 职业发展:大多数财经类大学生希望通过工作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和职业发展的机会。
3. 社会地位:在中国社会中,从事金融、财经类职业往往被认为是比较高端的职业,因此许多财经类大学生希望通过就业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对于财经类大学生的就业动机,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1. 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在招聘和管理过程中,企业可提供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满足财经类大学生对职业发展的需求。
2. 建立良好的薪资及福利体系:透明的薪资体系、高额的薪资福利及其他福利措施,都能够提高财经类大学生的薪资期望和职位满意度。
3. 优化企业文化和管理:企业文化和管理对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动力非常重要,优化企业文化和管理,让财经类大学生感受到企业对于员工的关注和支持。
4. 与大学合作:企业可以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并与大学教授合作建立管理和经济学科的课程。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可以吸引优秀的财经类大学生,提高员工素质及业务水平。
提升财经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力研究
提升财经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力研究简介经济发展的需求越来越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
在这个需求下,财经类专业逐渐成为了求职者的热门选择。
然而,随着就业市场的日益竞争,本科毕业生们又面临着就业困难的问题。
因此,提升财经类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力愈加显得重要。
本文将探讨提升财经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力的方法和手段。
就业市场现状就业市场上,财经类专业仍然处于较高的就业竞争压力下。
从就业率上,财经类专业的本科生就业率位于较高的位置。
但是,就业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上升。
打个比方,一家公司招聘俩个财务人才,但投递简历的求职者可能会有几十甚至上百个,只能选择最符合公司要求的人才。
提升就业力的方法与手段增强实习经历的含金量实习是毕业生就业的“敲门砖”。
在学校期间可以尽可能的去参加校内或者外部的实习机会。
并注重实习经验的积累,同时在实习过程中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学会从失败中获得经验。
在实习期间要学会与同事相处,增加人脉资源,学会扩大个人圈子,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
提高英语水平因为现代企业破国界而战,英语已走进各行各业。
英语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商用语言。
此时提高英语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学校中可参加英语角、选修一些英语语法或口语等课程,此外可参与一些国际性的比赛,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阅读大赛”等。
注意金融技能和社交技巧的提高现代企业更是强调“多面手”,建议参加一些金融或者财务等相关证书的考试,如ACCA、CFA等。
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社交技巧,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要善于交际,学会如何利用社交工具与人沟通(如微信公众号、博客、微博等)。
重视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一个企业对于职员的最基本的要求。
职业道德包括严谨的态度,守信用,守秩序等。
毕业生要学会遵守职业规范,尊重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实际上,企业更加注重应聘者的“三观”,如:“用人单位认为应聘者有合理、公正、诚实信用、憧憬未来的职业观念。
”个人总结本文从提升财经类本科毕业生就业力的方法和手段入手,探究了多方面的策略以实现就业竞争中的成功。
财经专业学生适应多岗位就业能力的培养分析
、
以发现其具 有两个 明显 的特征 : 其一 , 它相对来 说 比较稳定 , 不 随环境的变化而消解 , 反 而会 因环境的改变 而更加鲜 明 , 已成 为 人不可或缺 的一部分能力 ; 其二, 其适应性 极强 , 能够 引导学生 快速适应新 的职业环境 , 对财经专业学生意义重大 。
3 . 综合能力需求层面 细化 “ 财经 专业学生适 应多 岗位 就业 能力 ” 这一 内容 , 并适 当扩大 ̄J ' l - 延范畴 , 便可 以发 现此能力还具备 四项基本子 能力 ,
生涯 的变 迁过程 中 , 专业技能 、 知识经验会不断积累 、 不 断增 长 , 此时 的他 们可能会重新选 择工作岗位 ,自然就需要过硬的职业
二 、多角度 据 实研究 财经 专 业学 生适应 多 岗位就 业 能力
的培养渠道
1 . 完备 就业 推荐机制 , 切实提升学生专业技 能水平 发展能 力来 支撑 ; 第三, 对于 财经专业 的学生来说 , 其 职业 发展 现如今 ,各专业学生毕业之前 的单位实习 已经成 为一项必 需求对其 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深远,所以学生应在不断学习的 备的学 习活动 , 一方面是让学生提前感受 职场的标准要求 、 工作 过程 中锻炼 、 提高 。 气氛 , 一方面是监督学生将课本理论应用 予社会 实践 , 完成知识 2 . 就 业竞争需求层 面 层面 的转换 , 同时实习活动也是验证学生就业 能力的一大途 径 , 就业 竞争似 乎是一种无处不在 的物质 。 不仅表现在不 同行业 中 。 所以学校和企业双方都较为赞许此项 活动 。 但是 , 学生在实 习过
能够迅 速在此 岗位上收获一定效 益 , 进而推进学生立 足于社会 发展 自我 的进程 。 为 了更加清楚的 阐释与分析“ 财经专业 学生适 应多 岗位就 业能力” 这一概念的详尽 内涵 , 现从 以下几方 面进行
新时代财经素养培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对策探究
新时代财经素养培育对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对策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中,财经素养已然成为了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财经素养不仅与经济金融相关,更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下财经素养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探究。
一、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需求二、财经素养对大学生社会适应的重要性1. 提高社会生存能力大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离不开经济基础。
而财经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经济形势,具备独立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而提高其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
2. 培养理性消费观念现代社会中,消费观念成为了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良好的财经素养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性消费观念,避免盲目消费、浪费资源,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生活节奏。
3. 增强风险意识财经素养还能够帮助大学生增强风险意识,避免盲目从事高风险投资活动,降低经济风险,保障个人财产安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创新创业已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而具备良好的财经素养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创新创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财经素养对大学生社会适应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培养大学生的财经素养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探究1. 加强财经素养教育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教育,采取多方面的教育手段,包括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财经素养培训、引导学生参与经济金融实践活动等,提高大学生的财经素养水平,为其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2. 实践与实习结合学校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经济金融知识的应用,并培养其财经素养。
3. 合理规划教育课程学校应合理规划经济金融等相关课程,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形势和发展需求,开设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
基于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的思考
基于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对接的思考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对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和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
如何使经济教育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经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经济教育是培养学生在经济领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应该加大对经济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改善教育条件和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要加强经济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经济学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单纯的理论学习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
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与就业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就业市场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只有与之相结合,才能做到教育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了解市场需求,调整教育内容和形式,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还可以通过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直接接触实际工作,提前适应就业环境。
第四,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经济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各种就业环境和工作要求。
要建立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就业信息、职业规划等服务。
还可以通过与就业市场的联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就业见习等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和行业需求。
经济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对接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只有在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合作的基础上,才能使经济教育更好地满足就业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经济人才。
浅析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的结构性调研分析与对策
论文关键词:结构性就业率供求关系论文摘要: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粉巨大就业压力,特别是金触危机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形响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的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质出发,系统地分析了街形势下,高校时经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力求从解决市场供求的性矛质方面寻找解决矛质的忍路和办法。
1全国财经类岗位的提供情况和财经类就业市场的情况对比进行分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上世纪情况来看,高校财经类大学毕业生一直是社会上最枪手的人才之一,需求最热时有的专业需求比例高达40:1,然而,近年来财经类专业毕业生的供求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国际金融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加人WTO,对高校财经类毕业生的就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本科院校中,开设财经类专业的约500所;从1991年到199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增长不到26%,而经济、管理类毕业生增幅达101.7%.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整体上供大于求的形势很明显,目前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和数量都出了矛盾,财经类毕业生的数量以每年10%的增幅,人数大量增加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今年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供求关系结构性失衡、整体上供大于求的形势十分明显,毕业生中,博士生、硕士生与本专科生比例失衡,财经类毕业生就业难更多地表现为专科生就业难。
”据一项不完全统计,全国平均十名高校毕业生中,就有一到两名学财会的。
这种发展态势在当前的需求形势下显然是难免导致出现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财经类毕业生就业形势近几年又有好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和健全,随着我国加人WTO,允许和鼓励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进人我国进行经营,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成为吸收财经类毕业生是主体单位;其次,随着目前大学生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财经类大学生不再一直盯着金融机构这一个方向,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而这些企业也迫切的需要懂财经知识的高素质毕业生的加盟,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中小企业也成为吸纳和接受财经类高校毕业生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
浅析中职财经教学如何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浅析中职财经教学如何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经济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因此促进了大量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推动了国际金融与市场的剧烈变化,人才竞争也成为了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不仅是国内各行各业的企业对财经类人才大包大揽,国际上财经类的人才也是供不应求。
因此,我国人才市场中财经类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财经类职业的就业前景还是相当美好的。
为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明确中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调查现在经济体制下省内外中小企业内部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中职财经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了新的认识和目标定位,用以针对专业改革。
关键词:中职财经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一、调研背景随着知识和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财经类的人才需求也正在增加,随着众多国际企业和国际公司将注意力转移到中国市场,我国本土企业也逐渐与世界接轨,发展为国际企业。
我国国内当前企业众多,为了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变化趋势,便于广大中职生选择就读和就业方向,我们对于财经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如何、财经类人才本身的质量和水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我国财经人才市场需求与供给现状分析1.人才需求量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由于四川省经济平稳发展,一直需要较多的是会计类专业人才,财会类专业一直处于各地的招聘职位需求的前列。
2.学历需求情况。
针对企业招聘人才的学历等级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逐步趋于理智,在招聘财会人员时不再以学历作为唯一的准绳,公司更为看重的是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与工作能力。
按调查表显示,高职高专财会技术人才从业的主体是社会上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所以,中职生的学历提升又应运而生。
3.岗位需求情况。
按照用人单位的类型,会计岗位群的分布构成一般如下:(1)第一类:大中型企业(包括企业集团、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公司等):①财务总监;②财务主管;②核算会计;③出纳;④审计主管及审计人员。
(2)第二类:中小型企业:①财务经理;②会计核算;③出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财经教学如何适应就业市场需求
”
论文摘要:在新形势下,旧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财经类教育目标应倾向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要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整体素质,去迎接新的挑战。
论文关键词:高级财经专业人才;国际化;教学相长;联合机制
近年来,知识与经济己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加入WTO不仅对我国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对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财经类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量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也逐渐迈向世界,对精通国际经济与贸易规则、精通国际会计惯例,掌握国际商业规则,外语水平优异,具有创新性、综合素质高的高级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几何基数增长。
这就要求我们努力培养一大批国际化财经类专业人才。
一、目前就业市场状况
可是,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全方位。
此外,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形体素质方面的要求也不乏有之调查数据显示,有39.1%单位对体质
有要求,12.1%的单位要求相貌出众等。
可以看出现在企业在抓效率,追求利润的同时
也很注重企业形象塑造。
还有数据表明,11.7%的用人单位看中财经人才的交际能力,1 3.6%的看中其沟通能力,11.7%的看中其文学能力,6.3%看中的是综合能力。
由此
可见,我国财经类人才存在以下不足:
1、大部分受过财经类专业教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但缺乏实际应用与综合实践能力。
财经人才只擅长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动手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财经人才的团队协调与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要想充分发挥财会人员管理职能,作为一
名财经问题企化者、决策者,并不能靠个人来完成,他的团队与合作能力将是关键。
3、财经类人才创新性不高,55.6%财经人才在工作中缺乏创新。
其中编制报表方面都比较擅长,可是在融资审计,纳税申报,税务会计,投资与资本运营等相关工作方面就少有成效。
4、真正国际化人才紧缺。
我国目前具有全球化视野,又热爱国际化运作的财经类专业人
才少得可怜,真正国际化人才的严重缺乏是我国与国际跨国公司相互竞争的最大劣势所在。
二、我国财经教育现状
要想培养综合素质财经人才,我国目前的会计教育已不适应。
突出问题之一就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各层次之间界限不清,有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有的培养“会计师”,还有的是培养“管理者”。
而事实证明,不同的教育层次,要求培养目标不一致,导致学校输出人才与目前市场状况需求不匹配。
其次,传统的会计教学使财经类人员只能适应帐务的处理,资产评估等方面工作。
鲜有能力去分析、使用、帮助和参与经济决策。
目前在发达国家,如美国亚历桑那大学会计学毕业生有50%到咨询服务部工作,只有30%和20%分别到审计部门和企业工作。
第三,传统教学只注重理论的传授,学生动手能力差。
而市场却需要有经验的财经人员,这说明贝‘_经教学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大学毕业生就业前都要上职业学校培训技能,
然后才能上岗。
因此,增强实践性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在西方,比如美国,教学与就业接轨比较好,教育界与职业界形成良性循环,很值得我国教育界借鉴。
”
三、教学改革建议
在新形势下,旧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我国财经类敦育目标应倾向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科研能力、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与整体素质,去迎接新的挑战,应对新的局面。
因此,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新的教学机制是我们改革的必经之路。
(一)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需更科学化、合理化。
除公共基础课与会计专业课外,应以各种方式开设相关学科课程,如金融保险、法律、市场营销管理学原理、计算机软件、公共关系学等,以适应知识结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在教材内容上,采用职业界、教育界、学术业界联合编写教材,以适应市场需求。
(二)改革传统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
这种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分析判断能力,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思维能动性等。
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非教育者的独占。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双方是平等的,忽视或夸大任何一方的作用都会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学生是教师服务的“顾客”。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己经从传统的以产品质量为中心,演变成今天的“以顾客为上帝”,教育同样需要“以教师为中心”阶段过渡到“以学生为本”阶段,将学生需求作为提供教育服务的出发点。
“以学生为本”符合“平等教育”个性教育的观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富有想象力的吸收知识,有选择、有侧重、创造性的接受知识,从而到形成发散思维。
教师角色需转换,首先要明确教育的任务并不是尽可能创造出没有争议的成果,而应该尊重学生价值观和特质的自我形成,帮助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其次,教师要根据会计学科特点,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渠道,比如通过积极引进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先进手段,开展与实务联系紧密的会计案例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思考、加强合作、创造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可采用和尝试新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团队教学、模拟操作、小组辩论、文章研讨等会计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
选用。
可行的教学工具主要有:①教材和教案:基本会计流程教材由职业界、学术界和教育界联合统一编写,教材应重视理论讲解与分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通用性。
另外按实务应用再编写一套教材,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教案、习题集等其他教学资料这样既做到了课程体系的统一性又节省人力物力出精品,又兼顾了各学校的特色。
各学校教师可集中精力编创教案,而不必浪费太多精力重复编写教材,教案在教学中应起到主导作用,成为教学当中的主要教学工具。
②教学工具库:自行编制或收集习题集、案例、会计模拟核算资料、教学版会计软件、教学录像,形成一定规模的工具库,如:题库、案例库、软件库、录像库等,国外类似的教学工具也可引进编译。
另外要建立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的交换机制,以便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③实业界的经济资料:主要有经贸政策、财税法规、股市行情、经贸报刊杂志、企业财务报告等。
④考试方式:考试方式是由新型教学方法产生的,例如:撰写案例报告、案例讨论的课堂发言得分、会计模拟核算得分等方式。
对实业课程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在以上各种考核方式中选取合适的组合,综合进行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能力。
此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从“传授知识”转变为“传授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渐养成自我学习与不断更新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适应经济、科技、社会、文化发展的快速化、多样化和信息化的需要。
(三)在教学手段上,以计算机操作为主。
企业的财务与经营活动日趋复杂,业务量、信息量加大。
会计信息时效要求愈来愈大。
随着预测、决策型会计形成和发展,在会计领域必然建立大量预测、决策模型,并运用这些模型进行复杂的数字运算与分析。
其次,以电脑为载体的全国乃至全球性会计信息网络必将形成。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迅速获得和传递信息,以适应参与竞争、优化决策的需要,必须实现会计电算和电脑网络。
因此,除电算会计熟练掌握外,还应熟练操作相关软件,为会计工作效率提高打好基础。
(四)建立会计职业界和教育界的联系机制,应当尽可能利用第三方的优势,如政府、学术组织等,同时还应有职业界代表——会计民间职业团体,如注册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师协会等,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发挥民间职业团体在沟通与交流中的机能,如参与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的制定、调查企业的会计需求,组织研讨、交流等。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断纠正理论与实践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