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学重点
中医外科学重点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1:《山海经》: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石针切开排脓。
2:甲骨文有最早外科病名的记载。
《内经》最早提出用截趾手术治疗脱疽。
3:《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医书4:《周礼·天官》最早记载“疡医”,即指外科医生。
5:汪机《外科理例》“以消为贵,以托为畏”首创玉真散治疗破伤风。
6:华佗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他第一个应用麻沸散座为全身麻醉剂 7:《金疮瘐纵方》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
8:《刘涓子鬼遗方》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
首创用水银膏治疗皮肤病、波动感辨脓。
9:《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免疫疗法治疗狂犬病。
10:《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
脏器疗法:适用动物肝脏能够治疗夜盲症。
11:陈司成《霉疮秘录》我国第一部梅毒专著,砷、汞治疗。
学派:1:“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该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体现了明以前外科学的主要成就,被后世医家评价为“列症最详,论治最精”,对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其重视脾胃,指出:“盖脾胃盛则多食而易饥,其人多肥,气血亦壮;脾胃弱,则少食而难化,其人多瘦,气血亦衰。
故外科尤以调理脾胃为要。
”主张应用外治法和进行外科手术,外治法有熏、洗、熨、照、湿敷等,并记载手术方法14种。
2:“全身派”:清·王维德《外科全身集》。
“阴虚阳实”论,创立了外科证治中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指出:“红肿乃阳实之证,气血热而毒沸;白疽乃阴虚之证,气血寒而凝。
”对阴疽的治疗提出“阳和通腠,温补气血”法则,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创立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小金丹。
3:“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
“外疡实从内出”论,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指出“夫外疡之发,不外乎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气血、标本,与内证异流而同源也。
”将温病学说引入外科病证治,用三焦辨证揭示了外科病因与发病部位的规律,指出“疡科之证,在上部者,属风温风热,风性上行故也(牛蒡解肌汤);在中部者,属气郁、火郁,气火俱发于中也(柴胡清肝散);在下部者,属湿火湿热,湿性下趋故也(萆薢胜湿饮)”。
中医外科学病因病机
思考题
1、试述中医外科常见病因? 2、中医外科发病机理?
怒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火气血凝滞, 阻于肌肤
郁怒日久气滞血淤, 肌肤失养
致病因素
五、饮食不节 (一)范围:食用膏粱 厚味、辛辣醇酒。 (二)特点: 1、损伤脾胃,外发体表-疮疡、 痔、肛裂、肛痈等 2 、是皮肤病常见病因或促发因 素。 3 、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致病因素
六、劳伤虚损 (一)范围:劳力、 劳神、房室等。 (二)特点:多为 慢性过程;多为 虚、阴证;病位 较深,多在肝肾、 筋骨关节。
致病因素
三、外来伤害 (一)范围:高温、电、化学物品、放射性、 寒冷、金刃损伤、跌打损伤等。 (二)特点: 1、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血肿、烧 伤、冻伤等。 2、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感染; 3、伤口可感受风毒-破伤风等。
致病因素
(一)机理:精神刺激、 创伤-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 (二)特点: 是乳疾、甲状腺疾病等的常见病因病机; 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基础; 常发于肝经所循行的部位; 是导致血淤、痰凝的常见因素。
发病机理
3、经络阻塞: 生理-运行气血。 病理-传导病邪。 《医宗金鉴》: “痈疽原是火毒生。” 4、脏腑失和: 人体是统一整体: 脏腑失调可引起疮疡发 生、发展。 脏腑内部病变可反映于体表-带状疱疹; 体表毒邪通过经络传脏腑-走黄,内陷。
小结:
直接 致 病 因 间接 素 作 用 于 人 体 脏 气血凝滞 腑 营卫不从 功 能 经络阻塞 失 调 阳证 阴证
七、病因与病位的关系
(一)人体上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与风温、风热有关。 2、机理:风性向上。 3、常用治法:疏散风温、风热。 (二)人体中部的外科疾病 1、病因关系:多由气郁、火郁引起。 2、机理:气火发于中。 3、常用治法:疏肝清火。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六淫邪毒、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以及痰饮瘀血等因素。
1.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
它们通过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进而产生外科疾病。
2.外来伤害:如跌仆损伤、沸水、火焰、寒冻及金刃竹木创伤等物理和化学因素,可直接伤害人体,导致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等,从而产生淤血流注、水火烫伤、冻伤、外伤染毒等外伤性疾病。
3.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虫毒、蛇毒、疯犬毒、药毒、食物毒等,以及疫毒。
这些因素可引起特殊的外科疾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疫疔等。
4.情志内伤:情志是指人体的内在精神活动,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
长期的精神刺激或突然受到剧烈的精神创伤,可导致体内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5.饮食不节:饮食不规律、偏食、暴饮暴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可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职,湿热内生,下注于肌肤,从而产生外科疾病。
6.劳伤虚损:过度劳累、房事损伤等因素,可导致肾精亏损、气血不足,使肌肤失养,进而发生外科疾病。
7.痰饮瘀血:痰饮瘀血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它们能作用于某些器官,导致新的病理变化,产生继发病症。
在外科疾病中,痰饮瘀血常作为致病因素之一,与其他病因共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气血凝滞、经络阻塞和脏腑失和。
当人体受到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时,会破坏气血的正常运行,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和经络阻塞。
同时,脏腑功能也可能受到损害,导致脏腑失和。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人体发生外科疾病。
在治疗上,中医外科注重辨病、阴阳辨证、部位辨证(上部、中部、下部)、经络辨证以及局部辨证(辨肿、肿块和结节、痛、痒、脓、溃疡、出血)等。
治疗方法包括内治和外治,其中内治主要通过调整脏腑功能、气血平衡等来治疗疾病;外治则包括药物疗法、手术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如针灸、拔罐等。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习题
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A1型题1.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部位是(B)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2.由毒而致病的特点是(A)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3.风邪的致病特点(A)A.痛无定处,走窜甚速B.痛有定处,得暖则减C.多夹湿,热甚则痛D.易侵下位,重浊黏腻E.发病迅速,来势凶猛4.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B)A.风、湿B.热、火C.寒、湿D.暑、火E.风、热5.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B)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导致脏腑气血受损E.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6.饮食不节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B)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B.脾胃功能失调,湿热火毒内生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7.下列关于痰饮瘀血的叙述,正确的是(B)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D.常痰饮单独为病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8.下列各项中不属外科疾病发病机理的是(D)A.邪正盛衰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脏腑失和9.下列各项中不属病因特殊之毒的是(C)A.虫毒B.蛇毒C.冻伤D.疯犬毒E.疫毒10.下列各项中不属外来伤害致病的是(C)A.跌仆损伤B.沸水烫伤C.食物毒D.火焰伤E.金刃创伤11.下列各项中不属劳伤虚损的是(B)A.过度劳力B.食伤C.过度劳神D.过度劳心E.房事过度12.下列各项中不属痰邪为病的是(C)A.瘰疬B.乳核C.疫病D.肢体结节肿块E.流痰13.下列各项中不是典型血瘀为病的是(D)A.白庀B.痈肿C.脱疽D.漆疮E.肾岩B1型题A.瘰疬B.肢体结节肿块C.白庀、瓜藤缠、药毒D.痈肿、疮疡E.恶脉、胸痹1.营气不从,逆于肉里引起的外科疾病是(D)2.瘀阻皮肤引起的外科疾病是(C)2.正确答案:CA.皮、肉B.筋、骨C.皮下、关节D.皮里膜外E.皮肤、筋脉、关节3.因火而致的疮疡好发部位是(A)4.因痰而致的疮疡好发部位是(D)。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
外科疾病的病机是指导致外科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内在规律。
中医认为,外科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气血瘀滞、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外科疾病的病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邪气侵袭:外邪如风、寒、湿、热、燥、火等,侵入人体后,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风寒湿邪侵袭关节,可导致关节炎;湿热邪气侵袭皮肤,可导致疮疖等。
2. 气血瘀滞: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局部的气血瘀滞,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跌打损伤后,局部气血瘀滞,可导致疼痛、肿胀等症状。
3. 脏腑功能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肝郁气滞,可导致乳腺疾病;脾虚湿盛,可导致湿疹等。
4. 阴阳失衡:阴阳失衡,可导致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阴虚火旺,可导致痈肿;阳虚寒凝,可导致痹证等。
5. 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互结,可导致局部的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引发外科疾病。
如痰瘀互结于乳腺,可导致乳腺增生;痰瘀互结于经络,可导致痛风等。
6. 虚实夹杂:虚实夹杂是指外科疾病中既有实证的表现,又有虚
证的表现。
如痈肿初起时为实证,但若治疗不当,可转化为虚证;疮疖愈合后为虚证,但若护理不当,可转化为实证。
总之,外科疾病的病机多种多样,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练习题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一、A11、下列各项中不属劳伤虚损的是A、过度劳力B、食伤C、过度劳神D、妇女生育过多E、房事过度2、外科疾病的发生,最常见的是A、风、湿B、热、火C、寒、湿D、暑、火E、风、热3、风邪的致病特点A、痛无定处,走注甚速B、痛有定处,得暖则减C、多夹湿,热甚则痛D、易侵下位,重浊黏腻E、发病迅速,来势凶猛4、下列各项中不属外来伤害致病的是A、跌仆损伤B、沸水烫伤C、食物不节D、火焰伤E、金刃创伤5、下列各项中不属病因特殊之毒的是A、虫毒B、蛇毒C、冻伤D、疯犬毒E、疫毒6、下列各项中不属外科疾病发病机理的是A、邪正盛衰B、气血凝滞C、经络阻塞D、痰饮瘀血E、脏腑失和7、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部位是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8、由特殊之毒而致病的特点是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9、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E、以上都不正确10、饮食不节可导致A、经络阻塞,气血凝滞B、脾胃功能失调,胸腹饱胀C、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D、局部气血凝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E、阴液受损,咽喉干燥11、有关痰饮瘀血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仅是病理产物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D、常常痰饮单独为病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气 血盛者,即使外感六淫邪毒、内伤七情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则易 发病。此外,气血的盛衰直接关系着外科疮疡的起发、破溃、收 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气血充足,外科疮 疡不仅易于起发、破溃,而且也易于生肌长肉而愈合;如气虚则 难于起发、破溃;血虚则难以生肌收口;气虚下陷可致脱肛;血 虚不润可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可见气血的盛衰对外科疾病 的预后和治疗都有着密切关系。
5.燥
秋季多燥,燥有凉燥与温燥之分。秋风初凉,西风肃杀,感之 者多病凉燥;若久旱无雨,天时风热过胜,感之者多为温燥,在 外科疾病中以属温燥者居多。燥邪易致皮肤干燥辍裂,外邪乘机 侵袭,易致生痈或引起手足部疔疮等病。燥邪易伤人体阴液,侵 犯皮肤,致患部干燥、枯槁、戦裂、脱屑等,常伴口干唇燥、咽 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
而且由于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 较之单由外邪所弓I起的更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有头疽。内痔的 发生也与饮食不节有关,故《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肠辭为痔。"皮肤病中的粉刺、酒船鼻的发生,多与 过食醇酒炙煙、辛辣刺激之品有关,也属发病因素之一。若纳少 食差,气血化生不足,正气亏虚,则外邪易袭。
外科疾病过程中,邪正盛衰的变化受治疗用药的影响较大。如 阳证疮疡初期,一味地内服大剂量寒凉克伐药物,常使正气内伤, 气血凝滞而毒聚不散;又如疮疡脓成,无论阳证、阴证,不用托 法,或溃后排泄不畅,不及时切开引流,均可致毒留肌肤、筋骨, 甚而内攻脏腑。重症或久病伤正之后,或热毒伤阴,或脓泄大伤 气血,阳证实证可转为阴证虚证,从而导致正邪关系的本质发生 动态变化。
发病后正气旺盛,临床多为阳证、实证,发展顺利,预后良好。 全身症状有高热、烦躁、便结、洩赤、苔黄、舌红、脉实有力等; 局部症状因病而异,如邪实正盛的阳证疮疡,局部高肿根束,域 热灼痛,脓出稠厚,易溃易敛。正气不足则表现为阴证、虚证, 正虚邪实或正虚邪恋则容易逆变,预后不良。全身症状见面黄神 倦,或潮热盗汗,舌红或淡,脉虚无力等;局部多见患处色白、 平塌或坚硬结肿,不红不热,不痛或微痛,溃后脓水清稀淋漓, 久不收口,迁延难愈,或毒盛内陷脏腑而为败证。
中医外科学试题
中医外科学试题—B卷课程代码:2021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2分) 1.丹毒 2.肉瘿 3.脱疽二、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每题1分,共15分) 1.外科成为独立的专科是在( ) A.周代B.春秋战国时期C.汉代D.晋代 2.以下哪项不是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 A.气血凝滞B.经络阻塞C.五气过极D.脏腑失与 3.痈初期内治代表方剂为( ) A.龙胆泻肝汤B.清营汤C.黄连解毒汤D.仙方活命饮4.丹毒的治疗原那么为( ) A.清热解毒活血通络B.凉血清热解毒化瘀C.与营托毒清热利湿D.清热解毒与营化湿 5.检查乳房时间选择最好在( ) A.月经前7~10天 B.月经期 C.月经后7~10天 D.以上均可 6.关于气瘿的论述,错误的选项是( ) A.外因为饮食中含碘缺乏B.内因为气血亏虚C.颈部弥漫性肿大D.好发于青年,女多于男 7.不能归于五脏所属的肿瘤是( ) A.骨瘤 B.气瘤 C.脂瘤D.血瘤 8.溶液类外用药适用于( ) A.渗出较多或脓性分泌物较多的急性皮肤病 B.无渗液性的急性或亚急性的皮炎 C.一切慢性皮肤病D.手癣、足癣、体癣、神经性皮炎 9.下面哪种皮肤病没有传染性?( ) A.疥疮 B.脓疱疮C.肥疮D.牛皮癣 10.不是肛管直肠环的组成局部的是( ) A.内括约肌 B.外括约肌的皮下部 C.直肠纵肌 D.耻骨直肠肌 11.不是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原因的是( ) A.风B.湿 C.虫 D.气虚 12.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是( ) A.肛门旁皮下脓肿B.坐骨直肠窝脓肿C.骨盆直肠间隙脓肿D.直肠后间隙脓肿 13.将肛门两侧的坐骨结节划一条横线,当瘘管外口在横线之前距离肛缘( )厘米以内,内口在齿线处及外口位置相对,其管道多为直行。
A.4 B.6 C.8 D.10 14.子之系(精索)属( ) A.肝 B.肾 C.小肠 D.脾 15.子痈,湿热下注证治疗用( ) A.橘核丸 B.透脓散 C.八正散 D.枸橘汤三、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中医外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名词解释➢泛指:泛指切脉时指下有脉的跳动感。
2.疮疡辩脓扪诊法之一。
➢疮疡:疮疡是指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一切体表化脓性疾病。
➢火陷:指津液不足,火毒炽盛,复因挤压疮口,或治疗不当或失时,以致正不胜邪,毒邪客于营血,内犯➢脏腑而成的危急重症。
➢丘疹:丘疹是黏膜或皮肤的实体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
基底为圆形或椭圆形,顶端可呈➢尖、圆、扁等形状。
颜色呈红色或灰白色。
➢走黄:走黄是疔疮火毒炽盛,早期失治,毒势未能及时控制,走散入营,内攻脏腑而引起的一种全➢身性危急疾病。
➢癣:传染性皮肤病。
由霉菌感染引起。
侵入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患处常发痒。
分白癣、黄癣等。
➢有头疽:有头疽是指发生在肌、肤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风团:为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时隐时现,退后不留痕迹。
➢➢(二)问答题阴证阳证1.发病缓急:急性发作的病属阳;慢性发作的病属阴。
2.病位深浅:病发于皮肉的属阳;发于筋骨的属阴。
3.皮肤颜色:红活掀赤的属阳;紫暗或皮色不变的属阴。
4.皮肤温度:灼热的属阳;不热或微热的属阴5.肿形高度:高起的属阳;平坦下陷的属阴。
6.肿胀范围:根脚收束的属阳;根脚散漫的属阴。
7.肿块硬度:软硬适度,溃后渐消的属阳;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的属阴。
8.疼痛感觉:疼痛剧烈属阳;不痛、隐痛、酸痛或抽痛属阴。
9.脓液稀稠:溃后稠厚属阳;稀薄或纯血水属阴。
10.病程长短:阳证的病程较短;阴证的病程较长。
11.全身症状:阳证初起常伴有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症状逐渐消失;阴证初起一般无明显症状。
酿脓期常有骨蒸潮热、颧红,或面色光白、神疲、自汗、盗汗等症状,溃脓后更甚。
12.预后顺逆阳证易消,易溃,易敛,预后良好),证难消,难溃,难敛,预后(不良)有头疽的症状:初期红肿结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四周扩大,脓头增多,色红灼热,高肿疼痛。
伴发热恶寒、头痛纳差。
溃脓期肿块进一步增大,疮面渐渐腐烂,形似蜂窝,肿块范围常超过10cm,甚至大于30cm。
中医外科学考试重点
1.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
2.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3.内治法的三个总则:消法(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方药,使初起的肿疡得到消散,不使邪毒结聚成脓)、托法(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辅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扩散和内陷的治疗法则,适用于中期)、补法(用补养的药物,恢复其正气,助养其新生,使疮口早日愈合)。
4.皮肤外用药物使用原则:根据皮损的表现来选择适当的剂型和药物:1)要根据病情阶段用药:急性阶段:无渗液—洗剂、粉剂、乳剂;亚急性阶段—油剂为宜;慢性阶段—软膏为主。
2)注意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儿童、女性及面部、阴部慎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浓:急性—温和安抚;顽固性—刺激性强、浓度较高。
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一旦出现应立即停止、及时处理。
6)外用软膏时需注意—不可用汽油、肥皂、热水擦洗。
5.原发性皮损:皮肤病在其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有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等。
6.继发性皮损: 是原发性皮损经过搔抓、感染、治疗处理和在损害修复过程中演变而成的皮损,有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疤痕、色素沉着、皮肤萎缩等。
7.辨脓的操作方法:接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B超8.如何辨别疮疡的顺证和逆证:顺证:按着顺序出现应有的症状。
逆证:不以顺序而出现不良的症状。
顺证:初起疮顶高突,红肿疼痛,根脚不散;脓成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溃后脓稠色鲜,腐肉易脱,肿消痛减;收口期疮面红活,新肉易生,疮口易敛。
逆证:初起疮顶乎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脓成疮顶软陷,肿硬紫暗,不脓不腐;溃后皮烂肉坚无脓,时流血水,肿痛不减;收口期脓稀淋漓,新肉不生,色败臭秽,疮口难敛。
9.气血在外科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外科疾病的发生与否与人体的气血盛衰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外科病因病机
题型:单选题题目:风为( )选项:A.阳邪B.阴邪C.内生之邪D.特殊之毒E.外来伤害答案:A难易:易要求:掌握分析: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发病迅速,多为阳证题目:寒为( )选项:A.阳邪B.阴邪C.特殊之毒D.内生之邪E.外来伤害答案:B难易:易要求:掌握分析:寒为阴邪主收引,寒胜则痛题目:暑多( )选项:A.夹湿B.夹寒C.夹痰D.夹瘀E.夹风答案:A难易:易要求:掌握分析:暑为热邪,行于盛夏,发病多夹湿邪。
题目: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于人体( ) 选项: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答案:B难易:易要求:掌握分析:湿性下趋,故生于下半身的外科疾病,多与湿邪有关。
题目:燥邪易伤人体( )选项:A.阴液B.阳气C.气D.血E.精答案:A难易:易要求:掌握分析:燥为阳邪,易伤阴液,多致皮肤干燥皲裂题目:外科疾病火邪为患大多由( )选项:A.内生火热B.直接感受温热之邪C.他经传变D.过食辛辣之品E.过食辛热药品答案:B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火邪属热,热为火之轻,火为热之重,两者仅在程度上有差别,其患病大多由于直接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
题目:由毒而致病的特点是( )选项:A.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B.多侵犯人体上部C.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D.好发于身体下部E.易伤人体阴液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由毒而致病的特点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风多侵犯人体上部;寒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湿好发于身体下部;燥易伤人体阴液题目:情志内伤所致外科疾病的特点是( )选项:A.可直接伤害人体,引起局部气血凝滞B.常有循行肝经部位夹郁夹痰的表现C.一般发病迅速,有的可具有传染性D.导致脏腑气血受损E.大多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答案:B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由情志内伤所致的外科疾病,大多发生在乳房、胸胁、颈的两侧等肝经循行部位,患处肿胀,或软如馒,或坚硬如石,常皮色不变,疼痛剧烈,或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喉间梗塞等症状。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1)
中医外科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5分。
)1.外科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气血盛衰B.脏腑功能失调C.阴阳失调D.经络阻塞2.下列除()外,均正确反映了脏腑功能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A.脾胃湿热,火毒蕴结可以发为疮疡B.诸痛痒疮皆属于心C.体表疮疡可以影响脏腑而发生病变D."五善七恶"是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3.下列哪项不是辨心恶的症状()A.神志昏糊B.惊悸时作C.疮色紫黑D.言语呢喃4.辨肿块时,如肿硬似馒,有囊性感属()A.寒B.湿C.痰D.气5.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身热乏力,面色少华,脉数乏力,治宜()A.内托法B.补法C.透脓法D.补托法6.下面哪一项不宜用药线引流()A.创孔小,不宜排脓B.脓腔深,流出浅黄色粘稠液体C.创孔内有坏死组织D.怀疑附骨疽创口内骨质已破坏7.溃疡脓出不畅,有少量带脓者,宜选()A.内服清热解毒的B.扩创法C.垫棉法D.外用升丹提脓8.手掌肿胀,失去正常凹陷,疼痛剧烈者为()A.蛇肚疔B.托盘疔C.蛇头疔D.蛀节疔9.颈后皮肤初起如粟米样丘疹,继而增大坚硬,肿胀作痛,脓头多个,状如蜂窝,诊断应为()A.疔B.痈C.有头疽D.发10.诊断附骨疽,X线摄片最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A.发病1-2天内B.发病一周时C.发病10-14天D.发病四周时11.溃后脓出黄稠,后稀薄,髋关节畸形,僵硬,诊断考试为()A.附骨疽B.环跳疽C.历节风D.流痰12.流痰除由风寒痰浊凝聚而形成外,还与哪脏亏损有关()A.肝B.脾C.肺D.肾13.一男青年,右侧大腿疼痛彻骨,肿胀,皮色不红,近膝关节处显著压痛,伴恶寒发热,应诊断为()A.附骨疽B.骨肉瘤C.流注D.历节风14.疔疮走黄的内治原则是()A.凉血清热解毒B.疏风清热解毒C.滋阴清热解毒D.宣肺泄热解毒15.乳痈郁乳期内治的方法和方剂是()A.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仙方活命饮B.疏肝清胃,通乳散结--瓜蒌牛蒡汤C.清肝泻胃,通乳散结--龙胆泻肝汤D.清热解毒,和营消肿--柴胡疏肝汤16.以往有肉瘿病史,突然肿块增大,质地坚硬如石,推之不移,应考虑为()A.失荣B.石瘿C.瘿痈D.肉瘿17.不能归于五脏的肿瘤是()A.气瘤B.血瘤C.脂瘤D.肉瘤18.诊断乳癌的首要症状是()A.乳房内可扪及硬而孤立的肿块B.乳头下陷或抬高C.乳头有血性分泌物D.肿块皮肤桔皮样改变19.多形性红斑粘膜糜烂者宜选用()A.三黄洗剂外搽B.青黛膏外涂C.青吹口油膏外涂D.白玉膏外涂20.酒查皮鼻初起表现为()A.暂时性阵发性红斑B.明显的毛细血管扩张C.脓疱D.鼻部组织肥厚21.白庀的别名为()A.摄颌疮B.松皮癣C.白屑风D.神经性皮炎22.结节性红斑是()A.生于两小腿伸侧的红色或紫红色的结节性皮肤病B.以红斑为主、兼有丘疹、水疱等急性炎症性皮肤病C.好发于面、胸背及四肢的红色结节,晚期颜面满布大小不等结节D.生于小腿屈侧的暗红色结节性皮肤病23.肛门病不可忽视的检查方法是()A.肛门视诊B.肛门指诊C.乙状结肠镜检查D.钡剂灌肠X片24.鉴别痔疮、脱肛、息肉痔常用体位是()A.侧卧位B.胸膝位C.蹲位D.倒置位25.一肛瘘患者,外口位于截石位5点,距肛门缘约6厘米,其肛瘘内口大致在肛内什么方位?()A.截石位5点B.截石位6点C.截石位9点D.截石位12点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中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中医外科学总论
心得派学术思想: 1、揭示了外科病因普通规律,在上部多 风温、风热,中部多气郁、火郁,下部 多湿热、寒湿。 2、将温病学说融汇于外科辨证治疗之中, 主张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
中医外科学总论
16/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决》 近代张山雷《疡科纲要》内容简明,而且
中医外科学总论
9/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是我国最早一 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记载了食动物肝 脏治疗夜盲症、食牛羊乳治疗脚气病、 食猪靥羊靥治疗甲状腺肿,都是后世已 证实了成功经验,提出了用葱管导尿, 是世界上最早导尿术,比法国用橡皮管 导尿早了1200余年。
中医外科学总论
中医外科学总论
29/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六、房室损伤 主要是房劳过分,以及早婚、生育过多造成
肾精耗伤,肾气亏损,冲任失调;或小儿先 天不足,肾精不充,这些原因均能造成身体 虚弱,易被外邪侵犯,产生外科疾病。 特点:1、慢性。2、迁延性。3、合并冲任 不调与月经相关 。
中医外科学总论
30/116
衰竭。 顺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按着次序出现应有症状者称顺证。 逆证: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以次序而出现不良症状称逆证。
中医外科学总论
23/116
外科疾病致病原因
一、外感六淫邪毒(风寒暑湿燥火,热毒火毒)
致病特点: 1、六淫邪毒均能直接或间接地侵犯人体致病。 2、六淫邪毒只能在抗病力低下时致病。 3、六淫邪毒致病大多有季节性。 4、六淫邪毒致病含有一定部位。
中医外科学总论
11/116
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
金元时期
朱震亨《外科精要发挥》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这是一本创伤
中医外科学
1987年获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的烧伤膏,为全国医学界瞩目。用于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通塞脉”、“清脉791”,注射治疗各期内痔均有效的“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多种皮肤病的“五妙水仙膏”等,都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卫生部科技成果奖。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毒蛇咬伤等,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近年来,对男性病的临床研究蓬勃兴起,开拓了男性病治疗的前景。电子计算机在中医临床运用中的研究,为整理外科医著、总结外科经验,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以部位命名者,如颈痈、脐痈、颧疗、乳痈、背疽、手发背;
以穴位命名者,如人中疗、委中毒、环跳疽;
以脏腑命名者,如肠痈、肺痈;
以病因命名者,如冻疮、水火烫伤、破伤风、毒蛇咬伤、漆疮;
宋代外科已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在病机分析上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治疗上注重扶正与祛邪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太平圣惠方》提出应鉴别“五善七恶”,同时总结了内消、托里等内治方法。其他如用砒剂治疗痔疮,蟾酥酒止血止痛,烧灼法消毒手术器械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经验总结。公元1227年魏岘的《魏氏家藏方》已载有在痔核周围先涂膏剂,以免灼痛,使枯痔疗法更为完善。宋代外科专著亦日益增多,其中《卫济宝书》专论痈疽,并记载了很多医疗器械,如灸板、消息子、炼刀、竹刀、小钩等的用法。李迅著《集验背疽方》,对背疽病因、症状、治疗作了全面论述。陈自明撰《外科精要》,强调痈疽应辨证施治,区分寒热虚实,重视整体疗法,载有托里排脓多个方药,至今仍在临床中应用。
元代的外科著作,有朱丹溪的《外科精要发挥》、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等。齐德之著的《外科精义》总结了元以前各种方书的经验,从整体出发,指出外科病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治疗疮疡应辨别阴阳虚实,反对。治其外而不治其内,治其末而不治其本”的方法,提倡内治与外治相结合。《世医得效方》是一本创伤外科专著,在正骨方面有精确记述,对麻醉药的组方、适应证、剂量均有具体说明,对伤科的发展有很大贡献。
中医外科总结
伤虚损、感受特殊之毒、痰饮瘀血等七方面
手少阳经:柴胡、连翘;足少阳经:柴胡、青皮、
六淫致病总的特点:季节性;疾病性质与病邪性质相关;常 手太阴经:桂枝、升麻;足太阴经:升麻、苍术;
相兼致病;以“火毒”、“热毒”最为常见;常侵犯相关部位
手厥阴经:柴胡、丹皮;足厥阴经:柴胡、青皮
二、发病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有头疽: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西医的痈。
(一)起源: 原始社会 ——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
无头疽:是指发于骨骼或关节间等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
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
=西医的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伤口止血等。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
根盘:指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
不净,新肉未生的阶段,均宜使用。
(2)阴证: 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 用法:(升丹因药性太猛,须加石膏等赋形药使用,根据石膏与
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
升丹比例分为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
(3)蚀破疮头: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
胬肉:疮疡溃破后,出现过度生长高突于疮面或暴翻于疮口之外 6、脏腑败坏:身体浮肿,呕吐呃逆,肠鸣泄泻,口糜满布
的腐肉,称为胬肉。
7、气血衰竭:疮陷色暗,时流污水,汗出肢冷,嗜卧低语
第 1 页 共 10 页
中医外科
第三章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手太阳经:黄柏、藁本;足太阳经:羌活;
一、致病因素:外感六淫,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来伤害、劳 手阳明经:升麻、石膏;足阳明经:白芷、升麻;
中医外科学重点(2) (1)
名词解释:疮疡:疔:一种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热疮:指发热后或高热过程中在皮肤黏膜交界处所发生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痈: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乳癖:指发生于乳腺组织的一种良性增生性疾病。
蛇串疮: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肛裂:指肛管皮肤全层开裂并感染所形成的溃疡。
淋病:是一种通过性传染的由淋病双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股肿:指血液在深静脉血管中发生异常凝固而引起静脉阻塞、血液回流障碍的疾病。
脱疽:指发生于四肢末端的疼痛、坏疽,甚者指趾节脱落的一种慢性周围血管疾病。
委中毒:指发生于腘窝委中穴部位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接触性皮炎:指因皮肤或黏膜接触某些外界物质或药物后,在接触部位因过敏或强烈刺激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
白疪:是一种以红斑脱白色鳞屑为特征的慢性易复发性的皮肤病。
乳岩:乳房部的恶性肿瘤,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湿疮:湿疮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瘙痒、糜烂、流滋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简答题:1、手足疔疮的诊断要点:2、锁肛痔的临床表现:1、最早的症状是便血,大便次数的增多,里急后重,粪便中有黏液脓血,呈暗红色;2、男性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3、晚期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全身衰弱无力、贫血、极度消瘦;3、乳癖的临床表现:1、好发于中青年妇女2、肿块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多个形态不规则肿块,呈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或颗粒状,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活动好3、与月经周期有关,疼痛以胀痛为主;4、内痔的分期:一期:只有便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二期:痔核较大,排便时痔核可脱出肛外,便后自行回纳;三期:痔核更大,脱出后不能自然复位;5、热疮的临床特点:1、发疹前常有发热病史2、好发于皮肤黏膜的交界处3、皮损初期为红斑,继而形成针头大小簇集成群的水疱,愈后留有轻微色素沉着4、易反复发作,一般无全身症状6、烧伤深度的分度:一度:深度在表皮角质层,红肿热痛;浅二度:深度在真皮浅层,有水疱、基底部红色;深二度:达真皮深层,基底苍白,有瘢痕;三度:达皮肤全层,创面如皮革样,蜡白焦黄或炭化,植皮才能愈合;7、皮肤病外用药物的使用原则:1、根据病情阶段选择剂型2、控制感染3、用药宜先温和后强烈4、用药浓度宜先低后高5、随时注意药敏反应8、白疮的临床特点:9、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症状:便血、肿痛、脱垂、流脓、便秘、分泌物10、蛇串疮的临床特点:春秋季节多见,好发于成人;皮损为红斑上出现簇集性水疱,沿人体一侧神经呈带状分布,剧烈疼痛如火燎;11、破伤风的临床表现:1、肌肉强直性痉挛从头面部开始2、初感咀嚼不便3、面肌强直性痉挛,张口困难4、颈项肌痉挛,颈项强直5、四肢肌肉收缩6、膈肌和肋间肌痉挛,出现呼吸困难7、神志清醒上篇第一章中医外科历史悠久:1、起源于原始社会 2、最早的外科治疗方法 3、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针) 4、最早的文字记载(甲骨文)中医外科在周代成为独立的专科《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文献《金创瘈疭方》是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已失传《刘涓子鬼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外科专著《太平圣惠方》首提“五善七恶”学说明清时期外科出现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术流派: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代表人物分别是:陈实功,王维德,高秉钧第二章外科疾病的命名:以形态命名:蛇头疔、鹅掌风;以疾病的特征命名:留注、烂疔;以范围大小命名:小者为疖,大者为痈,更大者为发;以病程长短命名:千日疮;第三章外科疾病的致病原因:外感六淫(季节性、区域性、相互转化,相互兼挟)火毒、热毒之邪是外科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感受特殊之毒,包括蛇毒、疯犬毒、漆毒、药毒、食物毒及疫疠之毒饮食不节,膏粱之变,足生大丁--出自《素问》情志内伤,所致病大多发生在颈之两侧、胸胁、乳房等肝胆经循行部位。
中医外科总结
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简史四大绝症:失荣、舌疳、乳岩、肾岩翻花——心得派创始人高秉钧提出(失荣—颈部淋巴结肿瘤,舌疳—舌癌,乳岩—乳腺癌,肾岩翻花—阴茎癌的晚期。
)(一)起源: 原始社会——周代,外科形成独立专科1、最初的外科治疗方法: 植物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等。
2、最早的外科手术器械——砭石、砭针(1)《五十二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2)《黄帝内经》奠定了外科疾病证治的理论基础“膏梁之变,足生大疔.”—最早提出截趾手术治疗脱疽“诸痛疡疮,皆属于心.”(二)、汉代(1)汉末华佗第一个应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剂,进行死骨剔除术、剖腹术等,堪称外科鼻祖。
(2)我国有记载的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瘈疭方》(三)两晋—金元时期(1)我国现存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龚庆宣(2)《肘后备急方》海藻治瘿,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含碘食物治疗甲状腺疾病的记载。
狂犬脑组织外敷伤口治疗狂犬咬伤,开创了用免疫法治疗狂犬病的先河。
(四)唐代:孙思邈《千金方》:葱管导尿治疗尿潴留的记载,脏器疗法:食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等(五)成熟:明清时期——形成学术流派1、“正宗派”—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列证最详,论治最精”学术思想:重视脾胃。
学术成就:外治法和手术方面比较突出。
2、“全生派”—清·王维德—《外科全生集》学术思想:阴虚阳实”论。
(阴疽的治疗,以“阳和通腠,温补气血”为法则。
并主张“以消为贵,以托为畏”,反对滥用刀针。
)学术贡献:创立了以阴阳为核心的辨证论治法则,(公开了阳和汤、阳和解凝膏、犀黄丸和小金丹等治疗阴疽名方。
)3、“心得派”—清·高锦庭—《疡科心得集》学术思想:“外疡实从内出论”,(指出:“夫外疡之发,…与内证异流而同源者也。
”)注重外证与内证的关系。
学术成就;创立外科三焦辨证善于应用治疗温病的犀角地黄汤、紫雪丹、至宝丹等治疗疔疮走黄。
另: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宋。
中医外科学(未检验)2022
中医外科学(标★题目为助理不考内容)★第一单元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1.因损伤致脉络瘀阻,气血运行失常筋脉失养而发生脱疽的致病因素是A.饮食不节致病B.外来伤害致病C.劳伤虚损致病D.感受特殊之毒E.痰饮瘀血致病★2.下列各项中,以病因命名的是A.人中疖B.破伤风C.臀痈D.丹毒E.蛇头疔★3.其病因属感受特殊之毒的是★4.其病因属外来伤害的是(3-4题共用备选答案)A.红丝疔B.失荣C.漆疮D.水火烫伤E.酒渣鼻★第二单元中医外科疾病辨证★1外科疾病发于身体下部者多与下列哪种外邪有关A.风邪B.湿邪C.火邪D.寒邪E.燥邪★2.十二经脉中,多血少气之经是A.足厥阴肝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阳明大肠经D.足少阳胆经E.手少阴心经★3.外科辨肿“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
”其成因属A.风B.虚C.火E.痰★4.多气多血的经脉是B.阳明经C.太阳经D.少阴经E.太阴经★5.透光法适用于A.手指甲下B.指、趾部脓液少C.组织深部D.关节部位E.胸部★6.下列属于脓已成的特点A.按之大软,指起即复B.局部按之灼热痛甚,拒按明显C.皮肤肿胀,皮薄光亮D.局部温度增高E.以上都是★7.风胜作痒的特点是A.皮肤瘾疹,焮红灼热作痒B.浸淫四窜,黄水淋漓C.走窜无定,遍体作痒D.皮肤变厚、干燥、脱屑E.糜烂滋水淋漓,结痂成片★8.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为A.热肿B.气肿C.风肿D.湿肿E.痰肿★9.痛而酸胀,肢体沉重,按之出现可凹水肿或见糜烂流滋。
其痛的原因是A.热B.寒C.风D.气E.湿★10.湿肿的特点是A.漫肿宣浮,游走不定,不红微热B.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C.肿势平塌,根盘散漫D.肿势胀急,色初暗褐,后转青紫E.肿而皮肉重垂胀急★11.外科疾病肿块皮紧内软,按之凹陷,复手即起,富有弹性,不红不热,多属A.寒肿B.风肿C.气肿E.瘀血肿★12.热胜作痒的特点是A.浸淫四窜,黄水淋漓B.走窜不定,遍体作痒,多为干性C.皮肤瘾疹,红灼热作痒D.瘙痒较剧,最易传染E.痒而脱屑,皮肤干燥★13.外科辨肿,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其成因是A.火B.风C.气D.郁结E.虚★14.阳证溃疡的表现是★15.阴证溃疡的表现是(14-15题共用备选答案)A.疮面腐肉已尽,而脓水灰薄,新肉不生,状如镜面B.疮面色泽灰暗,脓液清稀C.疮顶突然陷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D.色泽红活鲜润,疮面脓液稠厚黄E.创面边缘整齐,坚硬削直而如凿成第三单元中医外科疾病治法★1.调制箍围药,半阴半阳证,应选用A.醋B.葱C.鸡子清D.麻油E.丝瓜叶汁★2.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常用的腐蚀药是A.红灵丹B.白降丹C.七三丹D.八宝丹E.九黄丹★3.下列各项中,需用砭镰法治疗的是A.托盘疗B.颜面部疔C.红丝疗D.蛇眼疗E.蛀节疔4.适用于乳漏疮口漏乳不止,脓腐已脱尽后的外治法是A.腐蚀法C.切开法D.挂线法E.结扎法★5.挑治法适用于A.疮疡溃后水不净B.内痔出血C.赘疣出血D.腹腔手术后E.脓肿溃后有袋脓者6.肿疡溃后脓水稀少,坚肿不消,伴精神不振,而色无华,脉数无力者,宜用A.透托法B.补法C.透脓法D.补托法E.益气法7.关于切开引流的切口方向,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循经切开,刀头向上B.乳房部呈放射状切开C.面部沿皮纹切开D.手指宜侧面切开E.关节区宜纵行切开8.溃疡疮口过小,脓水不易排出者;或已成瘘管、窦道者的外治法是A.扩创引流B.药筒拔法C.药线引流D.导管引流E.溻渍法第四单元疮疡1.患者,男,28岁,背部、臀部疖肿此愈彼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感六淫
4、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湿为重浊之邪,以长夏感受者多。 湿性下趋,故生于下半身的外科疾病,多与湿邪有 关。 湿性粘滞,着而难去,为阴邪,致病每多缠绵难愈, 或反复发作。 湿邪致病,常与风、寒、暑、热兼夹为患,外科疾 病中以湿热、暑湿致病多见,如臁疮、下肢丹毒、湿疮、 囊痈、暑湿流注等。 湿邪致病特点:局部肿胀、起水疱、糜烂、渗液、 瘙痒,常伴纳差、胸闷腹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 苔厚腻、脉濡或缓等全身症状。
皮肤病中的粉刺、酒渣鼻的发生,与过食醇酒炙博、辛 辣刺激之物有关,也属发病因素之一。
饮食不节
特点 脾胃受损,湿热火毒内生,发为疮疡。由 饮食因素引起的疮疡较外邪引起者更重。 是痔疾、肛周脓肿等肛肠病的主要病因; 是皮肤病的常见病因或促发因素。 是急腹症发生的主要原因。
过劳损伤
主要指劳力、劳神、房室等因素,导致 脏腑、气血受损,阴阳失和使正气亏损 而发生疾病。 特点
饮食不节
膏粱厚味,醇酒辛辣。 醇酒—助火 辛辣—生热 厚味—生湿成痰
食膏粱厚味,醇酒炙博或辛辣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 失调,湿热火毒内生,同时感受外邪就易发生痈、有头疽、 疗疮等;
由饮食不节、脾胃火毒所致的痈、有头疽、疔疮等病, 较单由外邪所引起的更为严重,如消渴病合并有头疽。又 如内痔的发生,也与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有关。
中医外科学多媒体课件
湖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外科教研室
第四章 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目的与要求
掌握外科疾病发生的常见病因。 掌握外科疾病的发病机理。
第一节 致病因素
外感六淫 感受疫疠之毒 外来伤害 情志内伤 饮食不节 过劳损伤 痰凝瘀血
外感六淫
1、季节性 春温:旧患痼疾,复发加重。 夏热:易发疮疡。 秋燥:皮肤瘙痒症。 冬寒:脱疽。
外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淫
3、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夏季多暑热,暑多夹湿,由于暑热外受,蕴 蒸肌肤,汗出过多或不畅,致暑湿逗留,易发生 暑疖。同时皮肤处于潮湿环境中影响阳气通达于 体表,且降低局部抵抗力,更易为外邪所侵。
暑为阳邪,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熱盛 肉腐等特征,表现为:患部掀红、肿胀、灼热、 糜烂流脓,或伴滋水,或痒或痛,其痛遇冷则减, 常伴口渴、胸闷、神疲乏力等全身症状。
外感六淫
6、火热——主要的致病因素
“痈疽原是火毒生”(《医宗金鉴》) 阳证,发病迅速,来势猛急 壅阻肌肤:焮红、灼热、肿痛、溃腐、流脓 内攻脏腑:攻心—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灼肺—气粗喘息、吐咳脓血 伤肝胆—胁痛黄疸、痉挛抽痛 伤脾胃—烦渴、嗳气、纳差、腹胀 伤肾—血尿、尿闭、腰痛
外感六淫
总之,六淫邪毒均可成为外科疾病的致 病因素。
染毒等。
外来伤害
特点 可直接造成皮下淤血或伤口,如血肿 、烧伤等。 伤口可感受火热之毒,形成继发性感 染; 伤口可感受风毒,发生破伤风等。
情志内伤
机理 郁怒伤肝,肝气郁结,郁久生火;
肝郁伤脾,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以致气郁、火郁、痰湿 阻于经络,气血凝滞,结聚成块,形成痰核或引起疼痛。
又如肝主疏泄,能调节乳汁的分泌与排泄,若产妇精神过 度紧张,易致肝胃不和,使乳汁积滞,乳络不畅,邪热 蕴蒸,以致经络阻塞,气血凝滞,导致乳痈的发生。
外感六淫
2、地域性 北方高寒—多发脱疽。 南方低洼—多生湿疮。
3、协同性 合邪致病:痰火上结 湿热下注
外感六淫
4、六淫致病的先决条件 —抗病能力低、毒力强。
“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外感六淫
1、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发病迅速,多为 阳证。 风行上行,多侵犯人体的上部,如颈痈、 头面丹毒等。
在发病过程中,由于风、寒、暑、燥的 邪毒均能化热生火,所以外科疾病的发 生,尤以热毒、火毒最为常见,故《医 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说:“痈疽原是 火毒生”。
感受特殊之毒
天行时气:喉痧、痄腮 大风苛毒:麻风病、梅毒、艾滋病 疫死畜毒:疫疔
特点:具有强烈传染性; 发病迅速; 具较大危险性;
外来伤害
范围 跌打损伤、沸水、火焰、强酸、强碱;虫毒、 蛇毒、狂犬毒;药毒、漆毒、食物毒等。
致病特点:其肿宣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 发无定处,走注甚速,伴恶风、头痛等 全身症状。
外感六淫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寒主收引,寒盛则痛,且侵袭人体易导
局部气血凝滞,血脉运行失常,故易生冻疮、 脱疽、流痰。
寒为阴邪,其病为阴证,常袭筋骨关节, 患部特点为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 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恶寒、 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
1、外科疾病中,可因虫兽咬伤,感受特殊之毒而发 病,如毒蛇咬伤、狂犬病;
2、有因虫螯刺伤后引起的虫咬皮炎; 3、某些人由于禀性不耐,接触生漆后而发漆疮; 4、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后可引起一些过敏性皮肤
病,如药毒(药物性皮炎)、瘾疹(荨麻疹)等; 5、凡未能找到明确致病的病邪称为毒,如无名肿毒; 6、尚有金刃竹木创伤后所致的疮疡也属毒,如外伤
多为慢性过程;多为虚证;病位深, 多在肝肾、筋骨关节;多为阴证。
过劳损伤
房
肝肾亏虚,筋脉失养——脱疽
室 伤
骨髓空虚风寒痰浊乘隙入侵——流痰
肾
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灼津为痰,痰
火凝结——瘰疬
劳 倦
肾虚膀胱气化不利——淋证癃闭
损
劳则伤气—中气下陷—痔、疝、脱肛
伤
脾气不健,卫气不固——痈肿、臁疮
又如瘿病的发生,多由于忧思恚怒,情志内伤,以致肝脾 气逆,脏腑失和而生。
至于肿瘤的发病,更与情志内伤有关,朱丹溪认为乳岩是 由于“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所 致;失荣之病,《医宗金鉴》认为乃“忧思恚怒,气郁 血热与火凝结而成”。
部位
肝经循行部位:颈侧、胸胁、乳房、 阴器
情志内伤
特点 是肿块性疾病的病理基础; 常发生于肝胆经循行的部位; 是导致血瘀、痰凝的常见启动因素; 常伴精神抑郁、性情急躁易怒。
外感六淫
5、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燥邪为病,有凉燥与温燥之别,在外科的发病过 程中,以温燥者居多。
燥为阳邪,易伤阴液,多致皮肤干燥皲裂,外邪 乘机侵袭,易致生痈,或引起手足部疔疮等。
燥邪致病特点:易侵犯手足、皮肤、粘膜等部位, 出现患部干燥、枯槁、皲裂、脱屑等,常伴口干唇燥、 咽喉干燥或疼痛等全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