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合集下载

心理学什么是安全感,如何获得安全感

心理学什么是安全感,如何获得安全感

引言概述安全感是指个体在感知到自身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感状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安全感对个体的情绪、行为和大脑功能有着深远影响。

获得安全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并且对于人际关系、情感健康和自我发展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中对安全感的定义和解释,以及如何获得安全感的相关策略。

正文内容一、什么是安全感1.定义:安全感是个体对于自身和周围环境的一种信任和放心的感觉。

在安全感的状态下,个体认为自己受到保护和支持,不会受到威胁或伤害。

2.形成:安全感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与早期亲密关系的质量有关。

婴儿期的关爱和依恋经验对于安全感的建立起着重要作用。

亲密关系中的安全依恋和收到恰当的关怀都可以促进安全感的发展。

3.特点:安全感表现为个体对于自身和他人的信任感、安全感和稳定感。

个体在感受到安全感时,会表现出情绪稳定、积极乐观、自信和社交能力强等特点。

二、如何获得安全感1.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了解并接受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将焦点放在自身的积极方面。

通过自我认识和积极思考,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2.培养稳定的人际关系:寻求亲密、支持性的人际关系,与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的他人建立良好的互相依赖关系。

3.打造安全的生活环境:创造一个稳定、安全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不受控制的因素和压力源。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个体在获得安全感方面遇到困难,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或治疗的帮助。

心理专家可以提供相关的技巧和策略,帮助个体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5.培养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个体应对挑战和压力的关键能力。

通过培养适应能力,个体可以更好地处理不确定性和变化,从而增强安全感。

三、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性1.对情绪健康的影响:安全感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水平。

个体在感到安全的环境中,更容易保持平衡的情绪状态。

2.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获得安全感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体在感到安全时,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互动和连接。

孩子粘人、不自信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孩子粘人、不自信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孩子粘人、不自信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导言:一个人出生的头三年往往决定了他三年之后的成长轨迹。

因此,父母需要在这三年里十分尽心照顾孩子。

请看看下面的文章,反思一下自己尽心了吗?“粘人”很多人在很多地方都提到过这个词。

现代人,多将它用在男女情感中。

不过,我们今天要讲的,是孩子的安全感问题。

一、为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第一个要讲的课题,更是避不开的一个题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将孩子的早期发展(0-6岁)分为了三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和学龄初期。

其中第一个阶段“婴儿期”,孩子的心理成长主题就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千万不要以为婴儿期的孩子只是什么都不懂得的小东西,只要喂饱了就行。

事实上,这时孩子开始认识人、体验周围这个世界了。

光溜溜地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后,如何适应、相信这个世界是孩子面对的第一大课题。

当孩子哭闹时,父母是否出现、及时给予回应,是孩子能够建立基本信任感的基础。

所以,要解决婴儿期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父母能否与孩子之间建立好的安全依恋关系至关重要。

父母这种爱与情感上的及时满足,就将内化为孩子的安全感,会帮孩子更好地走向未来的世界。

二、什么是安全感?安全感是个体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时的有力与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好的安全感,有助于提升孩子对他人和世界的信任,是自由探索、及建立自信、自尊的基础。

说通俗一点,安全感就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起着关键作用的心理状态,是一种确定感和可控感。

安全感建立的好的孩子,是一个在任何环境里都感到自在的孩子。

他们在面对任何问题的时候,都能够明白地告诉自己:我确定我能做好,同时确定事情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现在的人们聊天,会比较频繁地提到一个说法,即“我特别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会觉得自己是被拒绝的,容易焦虑,连同人际交往也会受到影响。

前不久,中科院高文斌研究员在业内的科学早教高峰论坛上有过一个更加好懂的表达:什么是安全感?觉得外部世界靠谱,就是安全感,表现出来就是自在。

没有安全感人生很悲催!宝宝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4个月到三岁,重要!

没有安全感人生很悲催!宝宝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4个月到三岁,重要!

没有安全感人生很悲催!宝宝安全感形成的关键期4个月到三岁,重要!没有安全感人生很悲催!宝宝4个月-3岁安全感形成最最关键期!回顾上篇:0-3个月是个非常短暂的时间,绝大多数新手妈妈并不明白它的重要意义,本能驱动着完成着自己的使命。

林文采老师帮你揭开里面的规律以后,是不是感到自己干了一件超牛B的事业~无条件的接纳了一个小生命,让他有归属感,让他知道港湾能提供他所需一切。

在妈妈的世界里,宝宝最重要。

小家伙从母体分娩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逐渐离开的过程,先是肉体分离,然后是心理上走向独立。

4个月到3岁最最重要的心理营养就是安全感。

小宝宝的能力在飞速发展,他开始尝试接触这个世界,但同时也极度依赖于妈妈,渴望得到保护,就在这种分离和保护的平衡中获得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人,生命中充满灰暗~典型症状就是焦虑和缺乏自信。

这种焦虑是常态式伴随,每当遇到不确定状况发生,焦虑情绪总是占据一切成为主旋律,影响着主人公的身心,让他的内分泌始终处于这种高度紧张的状态中。

缺乏自信心的人可能表面不容易发现,他总是在面对重要选择时犹豫退缩,总是希望取悦于所有人,同时,又非常非常在意别人一丁点儿的非议。

总是使自己沉浸在别人怎么看的胡思乱想中,这就是悲剧的起点~林文采老师指出4个月到3岁的小宝宝,如果得到充足的心理营养,那么就能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否则就将终生寻找,焦虑和缺乏自信可能会长期相伴了。

怎样做到给予宝宝安全感哪,林文采老师给出两大招~第一招:夫妻关系和谐稳定,相亲相爱。

看到没,那些家里闹小三,鸡飞狗跳想离婚的,首先这条就做的不好了吧~这条就是给孩子奠定安全感的第一大招~这个阶段孩子的世界里面只有粑粑麻麻,如果粑粑麻麻是相亲相爱的,爱的能量向洪水一样滔滔不绝,那孩子就会感到幸福,获得安全感。

相反,粑粑麻麻相互指责,吵架对骂,还以为孩子小听不懂,可笑,可笑,宝宝根本不需要听懂,宝宝感受到的是刺骨的负能量,让宝宝的神经紧缩,恐惧害怕,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安全感了~第二招:妈妈的情绪要稳定。

性格形成的五个阶段

性格形成的五个阶段
我有我的存在方式,我要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做些准备,处于求知与尝试的状态,并渴望得以验证。
发现我的存在方式不只是个体、还可以是团队、还发现:团队力量更大,生命可能变成更有意义。
意识模式
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
形成自我意识的关键期
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期
素质提升的关键期
使命感形成的朦胧期
空间感
我们

你、我、他
合一、心量广大、自如
负责情绪
疑心、同感心、恐惧、分离感
缺爱、憎狠、嫉妒、私心、无德
无力感、自卑、抱怨、分别心
我见、我执、自满傲慢、迷幻、境界、完美拓化领袖化最佳培养期
0-8个月
8-20个月
20-36个月
36-56个月
56-80个月
形成原因
从母体出来,认为我还是被呵护的,母亲是与我在一起的,又对外界充满好奇,处于敏感的接受状态。
意识初步形成,想法与欲望开始外求,以自我为中心,其它的都是生命的延伸。
知道世界许多个体的存在,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的存在方式,我只是其中一个而已。
意识模式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的关键期形成自我意识的关形成正确世界观的关键期素质提升的关键期使命感形成的朦胧空间感我们精深博大精深素质形成信任安全感同感自我意识eq理解人尊重人合作精神iq创造力突破力钻研精神aq领导力控制力全局观口号跟党走听我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性格形成的五个阶段
五个阶段
一体化
中心化
独立化
精深
博大精深
素质形成
信任、安全感,同感心
自我意识
EQ、理解人、尊重人、合作精神
IQ、创造力、突破力、钻研精神
AQ、领导力、控制力、全局观
口号
跟党走
听我的

一个人的安全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一个人的安全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一个人的安全感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安全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能够在各种环境下感到安全和保护的信心和感觉。

它是一个人发展和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安全感的形成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一个人的安全感是在何时形成的。

1. 早期婴儿期安全感的形成从婴儿期就开始,一个人从出生起就开始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

在早期婴儿期,婴儿对物体的感知和反应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对于婴儿来说,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是其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的关爱和照顾。

母亲提供的温暖、喂养和抚摸等行为对婴儿的情感发展和安全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幼儿期在幼儿期,一个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和探索能力逐渐增强。

这时,从家庭、社会环境及家庭成员中获得的安全感变得更为重要。

一个稳定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充满爱和关怀的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安全感具有重要影响。

在幼儿期,孩子更多地接触到其他人和事物。

社交互动和游戏活动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他人建立联系和发展信任的能力。

通过与同伴互动,孩子可以学习合作、分享和解决冲突的技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3. 学龄期和青少年期进入学龄期和青少年期,一个人的安全感不仅与家庭关系密切相关,还与学校、同龄人关系以及社交活动等因素有关。

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和社交的场所,对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的安全感至关重要。

一个友善、支持和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信心的培养。

同时,同龄人关系也对个体的安全感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友谊和社交网络可以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感,有助于个体建立自我认同和自尊心。

与此相反,欺凌、排斥和孤立等负面经历可能会对个体的安全感产生负面影响。

4. 成年期及以后随着个体逐渐进入成年期,他们的安全感主要依赖于自我认知、自信和社会支持等因素。

一个人的工作环境、家庭关系和社会参与等都与其安全感息息相关。

在成年期及以后,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的发展对安全感的形成至关重要。

个体对自身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认知影响着他们对自身安全的看法和感受。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标题: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引言概述: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特定时期内发生的对他们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影响的时间段。

在这些关键期内,儿童的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发展都会经历重要的变化和发展。

了解并重视这些关键期对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一、生理发展的关键期1.1 婴儿期:从出生到2岁是婴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生长最快的时期,身体各器官和系统都在迅速发育。

1.2 幼儿期:3岁到6岁是幼儿期,这个阶段是儿童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认知能力都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

1.3 学龄前期:7岁到12岁是学龄前期,这个时期是儿童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对儿童的长高和体格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智力发展的关键期2.1 语言发展:0到3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所以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

2.2 认知发展:3岁到6岁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形成基本认知结构的时期,所以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启蒙教育。

2.3 学习能力:7岁到12岁是学龄前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和老师应该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三、情感发展的关键期3.1 安全依恋:0到2岁是安全依恋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时期,父母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关爱和呵护。

3.2 自我认同:3岁到6岁是儿童自我认同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形成自我概念和自尊心的时期,家长应该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支持。

3.3 社交技能:7岁到12岁是儿童社交技能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是儿童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建立友谊的时期,家长应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社会发展的关键期4.1 家庭环境:0到3岁是儿童家庭环境对其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时期,家庭是儿童最初的社会化环境,家长应该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4.2 学校环境:3岁到6岁是儿童学校环境对其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时期,学校是儿童接触社会的重要场所,老师应该给予他们良好的教育和引导。

婴幼儿各阶段关键期

婴幼儿各阶段关键期

关键期2~3个月抬头敏感期3个月左右开始建立安全感0~4个月听觉敏感期3-4个月翻身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开始学习翻身,但是自主翻身能力很差,需要父母给予帮助和训练。

也是身体协调性和腰、臂力量,双手、双脚力量,初级平衡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时期。

0~6个月视觉敏感期,哭闹敏感期;3~6个月咿呀学语敏感期;4--6个月吞咽咀嚼的关键期5-6个月双手协作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开始学习双手递物品或协作拿取或抱持物品,这个时期对于培养婴儿双手的不同分工合作能力非常重要。

6个月左右起坐敏感期;出现分离焦虑期。

7个月左右翻滚敏感期4~8个月味觉敏感期7-8个月爬行能力、单手抓住多物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开始学习爬行,但自主爬行能力很差。

开始学习单手同时抓握两个或多个物品,一般是较大的物品,如核桃等。

这个时期是训练婴儿手指的握力和灵活性,以及手指控制物品,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

7~9个月认物敏感期8-9个月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1~10个月动手敏感期6~10个月嗅觉敏感期,8~11个月称呼敏感期;10-11个月独自站立和放物入孔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开始学习独自站立,逐渐摆脱了成人扶持和扶物站立的阶段,同时四肢的协调配合能力也进一步获得发展。

还开始学习把一些小物品放到能容下它们的孔中,如把小糖放入瓶中,把铅笔放入笔筒中等。

0~12个月触觉敏感期。

1—12个月依恋感情形成的关键期11-12个月独自行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已能独自行走,逐渐摆脱了成人扶持和扶物行走的阶段,是身体平衡能力、身体与四肢协调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时期。

12-13个月双手控制物品运动能力产生发展的关键期。

开始学习用手控制物品运动(单手为主,发展好的婴儿可以双手同时控制),如学会摇拨浪鼓,牵着带绳的汽车往前走动等。

16-17个月垒叠平衡能力发生发展的关键期。

开始学习把握自身的平衡和物体的平衡,并懂得利用手边的物体创造平衡。

例如可以搭3-4块积木,把书立在桌子上,把筷子架在筷子架上等。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探索人类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和需求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探索人类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和需求

心理学与人类发展:探索人类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和需求导语: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它对人类的发展和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探讨人类不同阶段的心理发展和需求,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理的特点和发展。

一、幼儿期(0-2岁)1.1 拥抱与安全感:幼儿期是人类生命最早的阶段,此时,婴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拥抱,以建立安全感。

1.2 认知和感知:幼儿期的大脑开始发育,他们通过感官认知世界,学会形成对物体的认知和感知。

1.3 感情的发展:幼儿期的孩子会慢慢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开始建立社交关系。

二、儿童期(3-12岁)2.1 身体和情感的发展:儿童期是身体发展迅速的阶段,他们需要体验多种运动和感觉,以促进身体和感官的发展。

2.2 认知和智力的发展:儿童期是儿童认知能力迅速提升的阶段,他们开始学习语言、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

2.3 自我的建立:儿童期的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的身份和自我意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三、青少年期(13-18岁)3.1 身体和性别认同:青少年期是身体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身份。

3.2 社交和同伴关系:青少年渴望与同伴建立亲密的关系,以满足自我认同和社交需求。

3.3 身份和自我实现:青少年期的孩子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和生涯规划,追求个人的成就和价值。

四、成年期(19-65岁)4.1 爱与亲密关系:成年期的人们渴望建立稳定的爱情和亲密关系,通过关系满足安全感和归属感。

4.2 职业发展和成就感:成年期的人们关注自身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就,追求成功和满足感。

4.3 自我认同和幸福感:成年期的人需要通过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来获得幸福感和自我认同。

五、老年期(65岁以上)5.1 健康和生活满足:老年期的人们更关注健康问题和生活满足感,保持身心健康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5.2 社交和家庭关系:老年人需要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并与家人共度晚年,以满足社交和安全感的需求。

婴儿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婴儿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

婴儿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性及方法研究引言婴儿的安全感是指婴儿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信任和依赖感。

建立良好的安全感对于婴儿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婴儿期的安全感与日后的社交互动、情感表达、智力发展等方面密切相关。

因此,掌握婴儿安全感建立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方法是每位父母亲和照顾者应该重视的问题。

安全感的重要性影响婴儿心理发展婴儿期是人类情感和社交发展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安全感有助于婴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同、培养正面情绪和探索世界的勇气。

相反,缺乏安全感会导致婴儿情绪不稳定,对新环境感到恐惧和不安,抑制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甚至影响他们的日后情感和社交发展。

培养亲子关系建立安全感是亲子关系发展的基础。

当婴儿感到安全和受到关爱时,他们会建立起父母或照顾者的信任感,并发展出对亲密关系的需求。

这有助于孩子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情感连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成长。

增强应对能力拥有安全感的婴儿更容易面对挑战和压力。

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应对困难,对环境的变化和新经验更具适应性。

这对于他们未来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日常挑战和困难至关重要。

建立婴儿安全感的方法提供稳定和经常的安抚婴儿需要稳定和经常的关爱和安抚来建立安全感。

这可以通过及时响应他们的需求、给予温暖的拥抱和肢体接触、安抚他们的情绪等方式实现。

这些行为会让婴儿感到被重视和重要,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建立日常规律和可预测性婴儿需要稳定和可预测的日常生活,这样他们可以建立起安全感。

父母或照顾者可以在喂养、入睡、起床和洗澡等方面建立规律,使婴儿能够准确预测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这种可预测性有助于婴儿形成对环境的信任和安全感。

创造安全的环境提供安全和有利于探索的环境是建立婴儿安全感的重要因素。

父母或照顾者应该确保家庭环境干净、整洁、安全,并提供适合婴儿年龄的玩具和游戏,让婴儿能够自由地探索和学习。

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婴儿积极探索和发展信心,从而建立起安全感。

建立亲子互动和情感连接亲子互动和情感连接对于建立婴儿的安全感至关重要。

心理发展:儿童心理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儿童心理的关键期

心理发展:儿童心理的关键期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关键期指的是在特定年龄阶段,儿童对于某些能力和技能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敏感和易受影响的时期。

心理学家们认为,这些关键期的经历对于儿童日后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最著名的心理发展关键期之一是语言习得期。

在出生后的头几年里,儿童大脑对语言学习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

在这个阶段,他们能够轻松地学习并掌握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则,而且这种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弱。

因此,父母和教育者在这段时间内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和积极的语言刺激,对于儿童未来的语言能力发展至关重要。

此外,社交和情感发展也在早期的关键期内得到推动。

在婴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建立与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紧密联系,并逐渐发展出情感依恋的基础。

这种早期的依恋安全感对于儿童后续的情感调节和社交互动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如果在这个关键期内缺乏温暖和安全感的环境,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发展关键期是认知能力的发展阶段。

在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儿童开始积极探索和理解周围世界的方式。

这时期的经验和学习对于发展记忆、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推理至关重要。

例如,通过与物体的互动和观察,儿童能够逐步建立起物体的持久性和数量的概念。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不仅仅限于早期儿童时期,也涵盖了青少年时期的一些重要阶段。

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迅速的时期,对于身份认同的建立和自我概念的形成尤为关键。

青少年时期的经历和环境影响,可以深刻塑造个体未来的价值观、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

总之,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内,在特定年龄段内对于某些能力和技能发展特别敏感和易受影响的时期。

理解和利用这些关键期对于提升儿童的发展潜力和促进其全面成长至关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儿童创造一个支持性和充满机遇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与注意事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与注意事项

儿童心理发展的三个关键期与注意事项每个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而很多家长用着同一套教育逻辑面对自己孩子0-18岁的每个阶段,这当然是行不通的。

以下内容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相关内容。

(1) 语言关键期(0 —6岁)。

从出生到18个月,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这期间,儿童的听力越来越灵敏,发音器官越来越成熟,能够辨认、理解、记忆、模仿周围人的语音、语调,获得生命最初的词汇。

18 —20个月,是儿童获得词汇的关键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有强烈的模仿愿望和模仿行为,掌握的词汇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因此被称作“语言爆炸期”。

(2) 感知觉关键期(0 —7岁)。

研究表明,2 —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3 —5岁是音乐和听觉发展的关键期,4 —5岁是记忆流畅性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数量知觉发展的关键期,6 —7岁是运动知觉速度和灵敏度发展的关键期。

(3) 运动关键期(0 —3岁)。

研究表明,0 —6个月是平衡感发展的关键期,7 —10个月是学习爬的关键期,10 —12个月是学习站立行走的关键期,1.5 —3岁是发展手指精细动作(如抓、握、捏、提等)的关键期。

总之,教育要立足于一个基点,即教育要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突出强调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揭示了儿童的成长规律,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对此应加以重视。

格塞尔提出了一种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论,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这无疑具有较大价值。

1•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切勿超前学习。

孩子的发展受成熟机制的制约,与其年龄相适应。

因此,父母和教师应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依据规律去养育他们。

此外,还应当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他们尚未发展成熟之前,要耐心等待,切勿过度焦虑,更不能揠苗助长。

孩子的成长有其天然的内在进度表,人为地通过训练加速孩子的发展,可能暂时能让孩子,但实际上却存在对知识理解不透彻、掌握不扎实的隐患,甚至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反而不利于长期的发展。

人类心理发展中的关键阶段

人类心理发展中的关键阶段

人类心理发展中的关键阶段人类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经历了许多关键阶段,这些阶段对于塑造个体的人格、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人类心理发展中的五个关键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并分析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发展中的重要任务。

1. 婴儿期:婴儿期是人类心理发展的最早阶段,在出生后一岁之前。

在此期间,婴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缺乏语言和思维的能力来表达自己。

他们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探索环境,从而获得自信和满足感。

此外,婴儿期也是建立父母关系和情感依附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和满足基本需求,如食物、安全和保护。

2. 幼儿期:幼儿期是从一岁到三岁的阶段。

在幼儿期,儿童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并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此外,幼儿期还是社交能力和自我控制的发展阶段。

儿童开始学会与同龄人相处,并学会分享和解决冲突。

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培养自理能力和建立自我控制能力。

3. 儿童期:儿童期是从三岁到十二岁的阶段。

在儿童期,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学会抽象思维,如解决问题和推理。

此外,儿童期还是对外界影响产生强烈兴趣和模仿的时期。

他们开始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发展良好的社交技能和建立对自己和他人的基本价值观。

4. 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从十二岁到二十岁左右的阶段。

在青少年期,人们经历了生理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

此时,他们的身体开始发生性成熟和生殖能力的变化,也开始面临更多的自我探索和身份建立的挑战。

此外,青少年期还是对未来有更多规划和决策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康的身份认同、发展个人价值观和培养适应社会的独立能力。

5. 成年期:成年期是从二十岁开始的阶段,直到结束人类的心理发展。

儿童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四个关键期

儿童社会性心理发展的四个关键期
孩子开始更加关注社会,对社会问题产生浓厚兴趣;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渴望参与社会 活动,贡献自己的力量。
社会责任感内涵与重要性
内涵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所应承担 的社会职责和义务的自觉意识,它要 求个人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要充 分考虑社会整体利益和其他社会成员 的利益。
重要性
培养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 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有助于提 高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 力;有助于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 价值的统一。
自我认同概念与影响因素
自我认同概念
自我认同是指个体对自我身份和价值的认知和确认。它涉及 到对自己的了解、评价和接纳程度,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影响因素
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人经历都会对儿童的 自我认同产生影响。例如,家庭氛围是否和谐、父母的教育 方式、学校的教育理念、同伴关系等都会对孩子的自我认同 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完善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关注特殊儿童群体
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为有需 要的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和治疗 。
加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和帮助,如留守 儿童、流动儿童等,确保其获得平等的成长 机会和资源。
THANKS
家长示范引导及实践机会创造
家长示范引导
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履行自己的社会 责任,为孩子树立榜样;要关注孩子的 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及时给予指导和 纠正;要引导孩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VS
实践机会创造
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 愿服务、环保活动等;要支持孩子参加学 校组织的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活动;要 利用家庭资源,为孩子提供接触社会的机 会,如参观博物馆、参与公益募捐等。

_育儿须知宝宝多大开始跟妈妈分开睡

_育儿须知宝宝多大开始跟妈妈分开睡

育儿须知:宝宝多大开始跟妈妈分开睡?最新育儿知识是尽量让孩子自己去睡觉,但很多妈妈还是不太清楚,究竟什么时候跟宝宝分床睡最好呢?孩子从小跟谁一起睡,自然就会跟那个人更亲一些,这陪宝宝睡觉的问题可大可小,长久下来还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格,为什么这么说呢?孩子都有超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

平时跟谁多一些,那么自然模仿那个人的机会就多一些受到那人性格影响也会更大,尤其是3岁以前!3岁之前,是构建安全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建立自我意识的关键期,获得更多安全感,孩子性格更优秀,妈妈跟孩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上都有着天然的联系,从孕期开始就如此了,当孩子还是胎宝时,蜷缩在妈妈的子宫里子宫内的温暖以及羊水的包围,都能让ta 感到安全。

脱离子宫后,妈妈的抚摸、拥抱、肌肤接触等也能让ta重新获得安全感,而喂奶、陪伴入睡的过程就是最佳的情感交流时机,安全感对孩子的将来,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不仅会让ta变得自信、乐观,还能让ta更好地融入集体,与人交流。

不就是睡个觉嘛,有那么严重吗?当然!父母陪孩子睡觉,睡前可以玩很多小游戏,可以读读书,可以让孩子讲一讲今天的事儿,这些对孩子智力发育,语言发育等等都有很大的作用。

做这些事不仅能让孩子建立安全感、信任感,还能让ta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

有一些母婴关系不良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内心孤独冷漠,对父母的信赖不足,对家的憧憬不高,对他人缺乏信任,疑心也会比较重,到底该不该早点分床分房睡?其实,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宝宝能安心睡个好觉。

如果宝宝一个人睡婴儿床没有,那可以从小让他自己睡,如果宝宝比较胆小或者敏感,比较难入睡,又或者容易哭闹,那在ta还小的时候就不建议分床分房睡,试想一下,一个不满3岁的宝宝,完全没有独立生存能力,这个时候还缺乏母亲的陪伴,是一件多么让人害怕的事。

有些妈妈担心宝宝一直跟自己睡,以后会难以分床,怎么办?其实,孩子一般长到3岁时,就知道可以跟妈妈分开睡,分开睡也不会见不到妈妈,这时他们的独立性会变得更强,要说分房睡的话。

爱子有方主动学习81期观后感

爱子有方主动学习81期观后感

爱子有方主动学习81期观后感今天聆听了邢台市教育局《爱子有方》栏目第81期《让孩子主动学习,有策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少年生涯规划指导师张军格为大家详细讲授孩子幼儿期和小学时的孩童发展特点。

0-14岁是人生的成长阶段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时期,3-6岁是孩子好奇心培养的关键期,家长要重视孩子的高质量陪伴,这个时期的孩子爱问为什么.只有家长在身边陪伴,与孩子互动交流,才能不断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

如果家长嫌烦、没有耐心去陪伴,或孩子长期缺少陪伴与关爱.孩子很可能不敢去问问题,不敢去创新。

我们要理解孩子做每件事行为背后的动机与心理需求,发现孩子的头趣点,重视并培养,可能会成为孩子的一技之长,如果家长在童年时经常否定孩子的行为,或为某些行为生气.怒吼,这样不仅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创造力,还会使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不利于有长为创新型与复合型人才。

在小学阶段,我们要注重孩子的自我能力与自我认知、兴趣的尝试与培养、责任感的培养三个方面。

自我认知是自我能力的体现,优势的体现,是孩子的自我肯定。

我在三年级上心理课时,有个心理游戏《别人眼中的你》,先让孩子说说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再让同学们说说自己是怎样的人,对自我有正确的认知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自我认知会延伸到交往,通过认识自己,孩子们发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

在交往中,我们要引导孩子认识,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观念和想法,这样孩子就会更平和了,不至于出现问题后与别人争执或大吼大叫,正确认识自我的孩子就不会出现执拗,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不能接受别人等现象。

让孩子在小学时就正确认识自我,这样就可以接受不同的小朋友,讨论不同的话题,有不同的看法时接受别人,接受自我有问题时及时调整。

在小学阶段有必要为孩子上一节情绪管理课来引导学生做情绪调整.引导孩子用绘画与描述的方式让孩子表达:你和小朋友有没有冲突你是怎么解决的?如果情绪不稳定,你是怎么解决的?有什么好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在孩子的兴趣方面要多注重让孩子体验,多尝试一些兴趣,找到最擅长与喜欢的坚持下去,就可以培养一些特长。

《1 3岁宝宝的关键教养(3册套装)》读书笔记模板

《1 3岁宝宝的关键教养(3册套装)》读书笔记模板

帮助别人——3岁幼儿友爱感的培养 有一说一——3岁幼儿的原则性培养 感受“别人”的情绪——同理心的培养 孤僻性格早缓解 前暴躁固执性格“修正”
说与唱——3岁幼儿的简单英语 填色与画线条——3岁幼儿的绘画练习 3岁幼儿喜欢机智的小故事 背诵儿歌和诗歌 抽象逻辑思维的开发
吃饭就像“打仗” 3岁孩子的“牛脾气” 就是不去幼儿园 背好的诗怎么总忘记 离不开妈妈/爸爸
1-3岁宝宝的关键教养(3册套装)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精彩摘录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读书笔记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宝宝
培养
关键
婴儿
安全感
性格
语言
套装
天使
天堂 幼儿
教养
宝宝
孩子
生活Biblioteka 宝宝动作游戏相处
内容摘要
《1岁宝宝的关键教养:1岁,安全感建立关键期》1岁宝宝,他是从天堂掉下来的天使,他第一次感受到疼、 感受到无力、感受到无助,他那么害怕,以至于不能忍受你一秒钟的缺席,他那么依赖,想要全心全意和你在一 起,这就是1岁的婴儿,他正在通过你的爱感受这个世界,在漫长的1岁,你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角色扮演 视觉——空间智能游戏 急救游戏 时装表演游戏 3岁幼儿的小“Party” 和3岁幼儿玩的美工游戏
读书笔记
这是《1-3岁宝宝的关键教养(3册套装)》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1-3岁宝宝的关键教养(3册套装)》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CHAPTER 06婴儿也 “难缠”——1岁幼 儿最令人头疼的教养 难题
CHAPTER 07以感官 为主的练习性游戏— —1岁孩子玩的益智 游戏

孩子在幼儿园最常遇到的5个难题

孩子在幼儿园最常遇到的5个难题

孩子在幼儿园最常遇到的5个难题1要不要送孩子上幼儿园?何时送?当然要送,3岁以后,社会化是孩子发展的迫切需求。

假如条件允许,建议父母最好在3岁之后再送孩子上幼儿园。

3岁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这期间妈妈的陪伴很重要,最好能在家安然度过。

3岁后孩子的迫切需求是社会化,而幼儿园是孩子社会化过程的最正确场所。

这是由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所决定的。

幼儿园不同于家里,一位老师需要照顾多位孩子,难免会有所疏忽;二是孩子太小,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或实行基本的生活自理,如自己动手吃饭、按时午觉、有事主动告诉大人等;三是有的地方的幼儿园教育过于学校化、知识化,偏重于教育而非保育。

若不得不送3岁之前的孩子上幼儿园,妈妈需要做好几点:一是在家多培养孩子的自理水平,如引导孩子自己好好吃饭,主动上厕所,有需要即时告诉大人或请大人帮助。

二是多跟孩子分享在幼儿园的好玩的事情,引导孩子多说一些幼儿园的事,多表扬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赞扬,会激励孩子更喜欢幼儿园。

平日里,父母要多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多跟孩子实行身体接触,如亲亲、抱抱;尽可能满足孩子对你的依恋,那都是她的正常需求。

孩子只有内心有充足的安全感,才可能慢慢对外界发生兴趣。

三是做好孩子与老师沟通的桥梁。

多与老师沟通,即时将孩子的情况告诉老师,并从老师那里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玩耍学习的情况。

2每次送孩子去学校,孩子都哭哭啼啼?分离焦虑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刚上幼儿园的孩子通常会出现分离焦虑反应。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反应,这是孩子的本能反应——通过哭闹等方式向大人表达恐惧和焦虑情绪。

这是孩子成长中不得不经历的过程,哭闹也是暂时的,大都会自动消失,父母不要过度紧张,最好能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

害怕孩子哭闹就不送并不是好主意,孩子很可能会形成“哭闹就可不去”的观点,再送时反而会加长孩子适合的时间,无异于让孩子再受一次罪。

不同的孩子出现分离焦虑的时间长短不一:有的一两个星期,有的需要一两个月,有的可能长达半年左右。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口诀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口诀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口诀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正如孩子们的身体在成长发育一样,他们的心理也在慢慢变化和成熟。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用口诀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婴儿期乱七八糟处处突喜怒哭笑烦恼齐身心合一需抚养亲子互动促成长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此时的孩子们处于一个全新的环境中,一切都是陌生的。

他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需要父母的抚养和关怀来稳定情绪,建立安全感。

在这个阶段,亲子之间的互动非常重要,能够促进婴儿的身心发展。

二、幼儿期好奇心旺盛处到处模仿学习喜欢乐自我意识逐渐生社交技能需培养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非常强烈。

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言行举止,并通过观察学习来逐渐建立自我意识。

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三、儿童期认知发展步步进思维灵活好好奇自我意识日渐强情感发展需引导儿童期是儿童认知和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展现出更为独立和自主的特点。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儿童更多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认知。

在这个阶段,情感发展尤为重要,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关爱。

四、青少年期独立自主心激荡自我认同观塑造社会压力应适应自我管理要自律青少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孩子们在这个阶段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困扰。

他们开始追求独立和自主,建立自己的自我认同观,并逐渐适应社会的压力。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青少年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自我管理意识。

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渐进且连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耐心和关爱。

只有了解和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成为有品德、有智慧的未来社会栋梁。

让我们一起为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成长而努力吧!第二篇示例: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口诀,是帮助家长和老师更好地了解儿童心理成长规律的一种简单方式。

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

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1)婴儿前期(0-1.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1.5-3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3-6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6-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6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6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我们主要来谈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成长心理发展部分普遍规律: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第一个阶段,0-1.5岁,婴儿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需求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简单来讲,也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孩子0-1.5岁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重心放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上,让孩子充满基本信任感。

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因素是妈妈的有效陪伴。

安全感好的孩子,会有爱的归属感,知道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值得被爱的。

孩子自尊、自信水平相对高、愿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往往较好。

二、婴儿后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1.5-3岁阶段主要特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自己和其他人也是分离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会产生探索的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一、教学目的:适度的安全感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础,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基础。

家长应该充分注意到安全感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从自己平时与孩子相处的点滴行为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支持的、安全的心理氛围。

二、教学方法:采访对话式、案例分析式、教师演讲式
三、教学过程:
亲爱的家长同志们:哄骗可以在短时间内安抚幼儿的情绪,但家长如果经常使用这种带有欺骗性质的方法,有可能使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感,进而逐渐丧失对外在世界的一般安全感。

那么什么是安全感呢?
(一)何谓安全感: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

作为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安全感最早见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理论研究中,虽历经百年的争论和探讨,但至今仍未形成统一的概念。

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代表霍尼(Karen Horney)认为儿童在早期有两种基本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当父母不能满足儿童这两种需要时,儿童就会产生焦虑。

即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儿童安全的需要(如父母不能向幼儿提供持续的、稳定的、持之以恒、前后一致的、合理的爱),幼儿就会缺乏安全感。

马斯洛在 1954年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需要层级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按照其出现的先后及力量的强弱可排列出等
级。

这些需要按照由强到弱、由先到后的顺序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安全需要在生理需要被大部分满足之后就会出现,具体是指对于稳定安全、秩序、受保护以及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的需要。

在对安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之上,马斯洛又指出:心理的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指的是“一种从恐惧和焦虑中脱离出来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觉,特别是满足一个人现在(和将来)各种需要的感觉”。

而我国学者则在结合本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

综合上述有关安全感的论述,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各派学者界定安全感概念的角度不同,但都认可个体具有基本的安全需要,这种需要既包括生理上的安全需要,也包括心理上的安全需要。

从这一共同点出发,我们可以将安全感简要地界定为人们对自己的安全需要被满足程度的一种认知或感觉。

我国学者认为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安全感的幼儿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积极挖掘自身的潜能。

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儿更多地会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更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的行为,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缺乏安全感也是多种心理疾病的隐患之一。

了解了概念之后,我大致明白了为什么恬恬最近那么渴望和妈妈
在一起。

凌晨四点半,发生了一件让我深思的事。

恬恬一个劲地喊着要尿尿。

恬爸感冒了,躺在那儿叫我。

我抱起恬去尿。

回来,她的举动实在可笑,居然趴在她爸爸身上。

我说妈妈抱你吧,按说白天那么粘我,晚上我抱着睡总可以吧。

可是她就是不愿意。

就这样趴在恬爸身上睡了一个小时。

(二)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E.H.Erikson)在1950年曾提出,在个体发展的早期,人格发展最主要的课题是建立对世界最初的信任感。

婴儿如果能受到父母或其他看护人的良好照顾,尤其是母亲,如能够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并且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婴儿就会觉得舒适与满足,进而会产生最初的安全感,会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

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呢?
(1)不对孩子撒谎
诚如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一样,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撒谎的出发点都是善意的。

而且由于家长自身也承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有时尽管家长明知对孩子撒谎不好,但还是会寻求这种看起来速效的方法来安抚孩子的情绪。

但无论如何,如果家长经常使用撒谎蒙骗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就会给幼儿人格的健全发展带来损害。

幼儿对世界最初的、基本的信任感主要来自对父母教养行为的感知。

如果幼儿感知到身边的父母是可信任的、安全的,那么幼儿就会将这种感知推及外在世界,推及他人。

如果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焦虑恐惧的
状态下(例如害怕打针的状况)发现即使是最信任的父母也会骗自己,也是不值得信任的,那么幼儿对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相应地受到损害。

(2)全身心地关注幼儿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一天24小时几乎都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就应该安全感十足了吧?其实未必。

度量幼儿安全感被满足的程度不能仅仅看家长和孩子呆在一起的时间总量,更应该看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质量。

事实上,我们总能发现有些家长虽然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但彼此仍能相互信赖,相处融洽。

决定家长和孩子相处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家长要全身心地关注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举动,了解这些举动后面的心理意义。

对孩子发出的每个信号都很敏感,这样的家长就会让孩子感到温暖、感到安全,亲子之间也会形成基于彼此信任的默契。

细心的母亲可以分辨出婴儿因为饥饿、困倦或疼痛所发出哭声的细微不同,进而准确地识别、满足婴儿的需要,获得婴儿对自己的信任。

而婴儿不管因何发出的哭声,在粗心的母亲耳朵里都是同一种声音,这样的母亲只能靠猜测来满足婴儿的需要,时间长了亲子之间就会缺少基于信任而形成的默契。

想要获得孩子的信任,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家长只需和孩子相处时把自己的眼睛、耳朵及其他所有的感官都用在孩子身上,全神贯注地对待孩子,就可以敏感地捕捉到孩子发出的信号。

(3)不拿幼儿当出气筒
如埃立克森所述,幼儿需要得到来自主要照料者的一贯的、可靠的爱,才会形成对外在世界的基本信任感和安全感。

但有些家长在处理幼儿顽皮行为时会习惯说:“你如果再……,我就不喜欢你了(我就不要你了)。

”这种方法的长久使用会使幼儿对家长给自己的爱产生怀疑,因为担心父母真的不要、不爱自己而感到焦虑,进而引发安全感的降低。

另外,家长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压力难免会积累一些负面情绪。

某些情况下,这些负面情绪就会有意无意地由家长传递给幼儿。

最常见的情况就是父母在自己心情不好时,拿孩子当出气筒。

在这种情况下,幼儿通常不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但就是惹得父母不高兴甚至还招来严厉的惩罚。

这种不确定性会让幼儿茫然失措,进而损害幼儿已经形成的对父母的安全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