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
如何提高群众安全感
如何提高群众安全感安全感作为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我们的生活中,群众的安全感受往往是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
因此,如何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多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建立全方位的公共安全制度公共安全制度是保障全民安全的重要基础。
齐全完善的公共安全制度可以提供安全、稳定和公正的社会环境。
同时,它也是提高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手段。
公共安全制度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警察、消防、交通管理、监察等安全维护机构等。
建立全方位的公共安全制度,能够有效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减少社会危险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提高基层社区警务和民警工作质量基层社区是公共安全工作的最前沿。
提升基层社区警务水平对于提高群众安全感至关重要。
如今社会安全问题越来越多元化,各种新型犯罪层出不穷,因此,基层社区需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民警和警务工作人员。
提高警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培养警务人员的从业精神有助于加强基层社区的治安维稳工作,并且有助于建立强有力的基层防控网,让民众能够安全、和平地生活。
三、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提高群众安全感的必然选择。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共教育以及社区公共服务等方面。
通过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可以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例如,加强公共交通的管理和服务,能够让群众出行更加便利,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加强公共卫生设施建设,能够加强疾病防治,避免疫情的发生;同时,加强教育、文艺、文化等方面设施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文化素质,增强公众意识与责任感,构筑社会共治共建的实践体系。
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信用体系是现代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进社会信用建设,可以有效减少社会危险因素的产生,提高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和公信力。
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高度重视社会道德伦理建设,让道德感、文明素质融入日常生活,使人们高度敬重司法和执法机关,同时,也促进了公民间互信互助,健全了社会治理机制,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
关于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升群众安全感与满意度的几点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是政府的一项根本任务,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提高公共安全能力。
公共安全是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政府应当加强公共安全领域的投入,提高公共安全综合防控系统的建设,加强技术设备更新和运用,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在社会治安方面,应加强警务力量的配备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在自然灾害方面,应加强预警体系和防灾减灾工作,提高抗灾能力;在食品药品安全方面,应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加强监管和检测,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其次,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关键在于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在教育方面,应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待遇的改善,提高教育质量;在医疗方面,应加强医院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态度;在社会保障方面,应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提升保障水平。
同时,政府还应科学规划和合理分配资源,避免发生资源浪费和不公正现象。
第三,加强权益保护和信任建设。
权益保护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加强对人民群众财产权益的保护。
同时,要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度。
第四,加强社会治理和民主参与。
社会治理是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健全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等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鼓励民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增加居民自治的权力,形成政府、社会、个人的合力。
政府还应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最后,推进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的建立。
监督和问责是推动政府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和问责制度,加强对公共服务质量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群众安全感经验交流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群众安全感的经验。
在我国,群众安全感是衡量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升群众安全感,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强化组织领导,确保群众安全感工作落到实处1. 成立群众安全感工作领导小组。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群众安全感工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 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群众安全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将群众安全感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3. 强化督导检查。
定期开展群众安全感工作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治安防控,维护社会安定1. 深入开展“平安建设”活动。
以“平安社区、平安单位、平安家庭”为载体,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高群众安全感。
2. 强化巡逻防控。
加大巡逻力度,提高见警率,确保群众在关键时刻能够得到及时帮助。
3. 打击违法犯罪。
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群众满意度1.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打击电信诈骗等专项行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
2. 优化公共服务。
加大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3. 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
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作用,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1. 普及安全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2.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
引导群众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诈骗。
3. 强化交通安全宣传。
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五、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共建共享平安家园1. 深化警民共建。
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发挥群众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
2024年群众安全感工作总结
2024年群众安全感工作总结一、工作回顾2024年,是我市群众安全感工作取得重要成果的一年。
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安全为宗旨,我市按照“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分类治理”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强社会治安和生态环境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全市人民创造了安全、和谐、幸福的社会环境。
二、重点工作1. 强化基础建设今年,我们重点加强了社会治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提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安全防范设施等建设水平,有效提高了社会治安综合防控能力。
同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应急救援系统,提高了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水平,为群众提供了更加安全的应急救援服务。
2. 加强警务力量建设我们深入推进警务力量建设,加强了人员培训和装备更新,提升了警务能力。
特别是在技术手段方面,我们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警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发挥了科技手段在打击犯罪、防范治安事件中的作用。
3. 创新智慧安全管理我们不断创新智慧安全管理方式,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中运用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对治安情况的精准监测和预警,有效预防了潜在风险的发生。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社会治安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完善的信息化平台,提高了办案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
4. 打击犯罪行为今年,我们更加注重打击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打击黑恶势力专项斗争。
通过多部门联合行动,我们成功打掉了一批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有效遏制了黑恶势力的蔓延势头。
同时,我们加强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侵财犯罪等新型犯罪的力度,切实保护了群众的财产安全。
三、亮点工作1. 社区安全稳定我们积极开展社区安全稳定活动,完善了社区治安巡逻体系,加强了社区警务宣传,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通过建立社区安全治理联盟,实现了社区治安问题的快速反应和及时处理,有效地维护了社区的安宁和稳定。
2. 家庭安全教育我们注重加强家庭安全教育,广泛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了家庭成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提升群众安全感工作措施
提升群众安全感工作措施提升群众安全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群众安全感的提升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本文将分析提升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性,探讨实施的工作措施,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说明。
一、提升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性群众安全感是指人们对自身和社会安全的信任和感受。
一个社会的群众安全感程度,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社会秩序、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能力的认同程度,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提升群众安全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当人们感到安全时,社会中的不稳定因素和焦虑情绪会相对减少,这有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
相反,如果群众安全感低下,社会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动荡,容易引发社会不满情绪和不稳定因素。
其次,提升群众安全感有利于促进公共服务的提供和有效治理的实施。
当人们对社会秩序和治安水平有较高的认可度时,将更加愿意参与社会活动,主动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公共事务。
这将有效推动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并加强社会治理的有效性。
最后,提升群众安全感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人们感到安全时,他们更愿意投资和创业,推动经济增长;同时,安全感的提升还能提高社会的幸福指数,增进人们的幸福感。
二、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工作措施为了提升群众的安全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工作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设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通过制定和修改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加强对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惩处力度。
同时,加强法律知识教育和宣传,增加公众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度和遵守度。
2. 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加强警务力量和社区警务系统的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大对社会治安问题的预警分析和研判力度,提前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
同时,加强对群众个人和财产安全的保护,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 加强社会心理健康教育。
提升人们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正确面对社会风险和挫折,增强应对危机和压力的能力。
群众安全感意见和建议
群众安全感意见和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群众安全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现实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群众的安全感。
针对这一问题,我有几点意见和建议。
首先,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
公共安全设施是维护社会安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安全设施的投入,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地区,例如学校、医院、商场等地方,要加强视频监控、警报装置、消防设施等的建设,以及加强人员巡逻,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另外,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共安全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其次,加强犯罪预防和打击工作。
犯罪是最直接威胁人民群众安全的因素之一。
要加强对各类犯罪的预防和打击,特别是一些严重侵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行为,如抢劫、杀人、强奸等。
要提高执法机关的效能和公信力,加强警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培训,提高立案侦查的能力和质量,确保犯罪分子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打击。
此外,加强网络安全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网络犯罪的威胁涉及到个人隐私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
政府应该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网络安全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提高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安全感。
最后,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
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组织各类安全知识讲座、宣传片等形式,向广大民众普及安全知识,提醒人们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不随意外出、出入偏僻地带等。
同时,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安全意识教育,将安全意识融入学校教育、企事业单位等场所,共同促进社会安全环境的改善。
综上所述,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强犯罪预防和打击工作、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以及加强安全意识教育,是提高群众安全感的重要途径。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努力,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人民群众能够安心生活、幸福生活。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内容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内容1. 引言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希望生活得安安心心,踏踏实实的。
想想看,走在大街上,谁不想感觉到安全?不过,现实生活中,安全感的缺失可真让人心里五味杂陈。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这个话题其实并不那么高深,咱们轻松一点,简单易懂,看看这其中的奥秘。
2. 安全感是什么?2.1 定义安全感那么,什么是安全感呢?简单来说,就是心里有底儿,知道身边的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不管是夜晚回家的路上,还是在公共场所,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如同“小猫咪”般,安心地窝在自己舒适的小窝里。
2.2 安全感的来源安全感的来源五花八门,有的是来自于周围环境的安全,比如说监控摄像头、警察巡逻;有的则来自于心理上的认同,比如朋友之间的信任感。
老话说得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一旦经历过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心里的阴影可不是一朝一夕能消散的。
3. 群众满意度调查的重要性3.1 了解群众心声为了更好地提升安全感,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至关重要。
听听老百姓的心声,看看他们在安全问题上最关注的是什么。
比如,有的人可能对交通安全很在意,觉得红绿灯不够明亮;还有的人则可能觉得小区的门卫太不靠谱,根本就不靠谱。
3.2 改进措施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就能摸清群众的脉搏,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比如,社区可以加强巡逻,安装更好的监控设备,或者组织一些安全知识讲座,普及一些自我防护的技巧。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提前做好准备,才能让大家心里更有底。
4. 安全感提升的策略4.1 加强宣传首先,加强安全宣传非常重要。
大家可以通过社区公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了解一些安全小常识,比如如何在拥挤的地方保护好自己的财物,或者在公共场合遇到突发情况该怎么办。
这些小知识,能够在关键时刻派上用场,让大家倍感安心。
4.2 社区活动其次,组织一些社区活动也是提升安全感的好办法。
比如,举办“安全知识大赛”,或者组织邻里之间的交流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
毕竟,邻里和睦,大家的安全感就更强。
群众安全感工作措施和方法
群众安全感工作措施和方法群众安全感工作措施和方法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民群众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提升群众的安全感,维护社会的稳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群众安全感工作的重要性,总结和分析当前群众安全感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提升群众的安全感。
二、群众安全感工作的重要性群众的安全感是一个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
如果人民群众不安全感增加,社会将面临一系列问题,如治安恶化、社会矛盾加剧、犯罪行为增多等。
因此,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举措。
三、当前群众安全感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社会中,尽管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防范措施不够到位。
在维护群众安全感方面,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应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要部门的警戒,加强对重要人员的保护,提高防控能力。
2.宣传力度不足。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群众安全感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加安全知识的普及,提高群众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应急救援机制有待完善。
在灾害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受灾群众的应急救援能力有待提升。
应建立完善的救援体系和机制,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装备。
四、提升群众安全感的工作措施和方法为了提升群众的安全感,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1)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安全知识,提高群众安全意识;(2)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开展消防知识培训、自我防护技巧教育等;(3)发布相关安全预警信息,让群众及时了解安全风险和防范措施。
2. 健全法律法规和制度(1)加强对刑法和民法方面的修改和完善,提高法律的及时性和适应性;(2)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3)建立健全政府和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责任的追究。
群众安全感典型发言材料
群众安全感典型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群众安全感的一些想法。
安全感,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包含丰富内涵的词汇。
它关乎每个人的生活,关乎社会的稳定,关乎国家的发展。
今天,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性。
群众安全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
一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而社会的稳定又离不开群众的安全感。
只有当人民群众感到安全,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发挥出他们的创造力和活力。
正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而人民的安全感,正是我们创造历史的重要力量。
群众安全感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上。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越高,说明我们的治理体系越完善,治理能力越强。
提高群众安全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提高群众安全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那么,如何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呢?一是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我们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二是要推进依法治国。
我们要加强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三是要关注民生。
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在基层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五是要强化宣传教育。
我们要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让人民群众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如何防范风险。
六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我们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廉洁自律,严明党纪国法,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群众安全感是指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和安全感程度。
一个社会的安全感水平是衡量社会稳定和治安环境的重要指标,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密切相关。
在现代社会中,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是国家、政府、社区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目标。
然而,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中,人民群众对安全感的满意度不够高。
首先,社会治安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
尽管国家一直在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但是目前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治安问题,如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现象屡见不鲜。
这些犯罪行为使得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到担忧和恐惧,降低了他们的安全感。
其次,公共安全设施不完善也是造成人民群众安全感不够满意的原因之一。
公共安全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监控摄像头、报警器等,它们的存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行为。
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或者存在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这就导致了人民群众在公共场所的安全感不足。
此外,社会信任度的缺失也是造成人民群众安全感不够满意的重要原因之一。
社会信任度是指人们对社会其他成员的行为和意图的预测能力和倚赖程度。
如果社会信任度低,人们就会不太相信周围的人,对其他人的行为产生怀疑和防备心理,这就会降低人们的安全感。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小偷小摸、欺诈骗术等行为,这就进一步削弱了人们对社会的信任和安全感。
要提高群众安全感的满意度,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大对治安问题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用实际行动证明法律的权威。
其次,要加强公共安全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确保设施的完善和有效运行。
此外,还需要加强社会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
最重要的是建立和谐、信任的社会环境,提高人们的社会信任度,增加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帮助,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提高群众安全感的满意度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它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提高人们的安全感。
群众安全感工作措施
群众安全感工作措施群众安全感是指人民群众对自身和社会安全的感受或评价。
保障群众安全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保障。
为了提高群众安全感,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措施。
首先,加强公共安全力量建设。
公共安全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公安、消防、武警、边防等多个部门。
要加强对公共安全力量的培训和装备投入,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和有效执行任务的能力。
同时,加强各个公共安全力量之间的协作和联动,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的安全。
其次,加强社会治安管理。
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最直接关心的问题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要加强对治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司法的公正。
同时,积极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巡逻、防范和预警工作,提高社会治安的整体水平。
第三,完善法律制度与法治环境。
法律是治理社会的基础,只有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环境,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要积极推动法律的公平、公正和高效实施,加强对法律的宣传和普及,让人民群众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加强执法力量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确保法律的有效执行。
第四,加强应急管理与灾害防治。
应急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
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各级应急预案和处置方案,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加强对灾害的预防和防治,加强对群众的安全教育和灾害知识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第五,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
当前,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
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监管和管理,推进网络安全法制建设,加强对网络犯罪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确保人民群众的个人信息安全。
最后,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和民主参与。
社会治理是全社会的事,需要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
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社会安定的风向标
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社会安定的风向标
摘要:
1.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社会安定的反映
2.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衡量社会安全的晴雨表
3.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正文: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是社会安全的晴雨表。
一个国家的安定和安全,最终的评判标准在于人民的感受。
如果人民感到安全,那么这个社会就是安全的;如果人民感到不安全,那么这个社会就存在安全隐患。
首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社会安定的反映。
一个社会安定,人民生活稳定,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那么人民就会感到安全。
反之,如果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无法得到保障,那么人民就会感到不安全。
因此,人民的安全感是社会安定的直接反映,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
其次,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衡量社会安全的晴雨表。
一个社会安全,人民能够自由行动,不受到威胁和恐吓,那么人民就会感到安全。
如果社会存在安全隐患,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威胁,那么人民就会感到不安全。
因此,人民的安全感是社会安全的晴雨表,它能够反映出社会的安全状态。
最后,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性。
如果人民感到安全,那么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推动社会的进步。
反之,如果人民感到不安全,那么他们就会产生恐惧和不信任,这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保障人民的安全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总的来说,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社会安定的风向标,是社会安全的晴雨
表。
它反映了社会的安全状态,衡量着社会的安定程度,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群众安全感会议领导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群众安全感会议,旨在进一步强化群众安全感,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此,我代表领导班子,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工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性。
群众安全感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群众安全感这一核心,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群众安全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了进一步提高群众安全感,我认为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
我们要始终把群众安全感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我市落地生根。
二、加强治安防控,严密防范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我们要充分发挥公安机关主力军作用,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深化社会治理,推进基层基础工作。
我们要深入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发挥群众自治作用,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四、强化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们要广泛开展群众安全感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全社会共同维护社会治安的良好氛围。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
我们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警纪警规,严明警风警纪,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公安铁军。
最后,我们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群众安全感这一核心,全力做好各项工作,为建设平安、和谐、美好的城市而努力奋斗。
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群众安全感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群众安全感工作。
三、要加大投入,保障群众安全感工作顺利开展。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措施
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存在问题:
1.沟通不畅: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有关群众安全
感的政策、措施等信息传递不及时、不准确。
2.安全保障不达标:在一些地区,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犯罪活
动频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3.应急处置能力有限: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的应急处置能
力有限,导致群众对安全问题缺乏信心。
4.社会服务不完善:群众在安全问题上的需求没有得到及时满足,相关服务不够完善,如报警处理不及时、拖延等。
下步措施:
1.加强沟通渠道建设:政府应加强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建设,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安全感。
2.加强安全保障力度:政府应加大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力度,
加强巡逻和打击犯罪力度,提高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水平。
3.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政府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应急预
案编制和演练,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增强群众对安全问题的信心。
4.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政府应加大投入,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提高群众的报警处理效率,及时满足群众在安全问题上的需求,增强群众对安全问题的满意度。
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社会安定的风向标
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晴雨表社会安定的风向标
【原创版】
目录
1.介绍社会安定的重要性
2.人民群众安全感作为社会安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的意义
3.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4.结论:加强社会安定,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的重要性
正文
社会安定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条件。
在社会安定的环境下,人们可以放心工作、学习和生活,社会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而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则是衡量社会安定程度的晴雨表和社会安定的风向标。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指人民对社会治安状况的满意度和对自身安全的信心。
一个社会安定的国家,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普遍较高,社会和谐稳定。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社会治安状况不佳,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就会下降,社会矛盾和问题也会随之增多。
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坚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再次,要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建设,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总的来说,加强社会安定,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是维护国家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
第1页共1页。
群众安全感工作总结
群众安全感工作总结一、工作情况概述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充分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人民安居乐业、人民安全感满满”的目标,认真落实各项任务,加强群众安全感工作。
通过有效的措施和创新的方法,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群众安全感提升情况1.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组织“平安巡防”行动,加强对社会治安问题的防控,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社会治安稳定。
2.加强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更新改造各类公共安全设施,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各级应急救援部门的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4.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各类媒体宣传安全知识和防范措施,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公共安全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目前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存在滞后、区域覆盖不足、设备老化等问题,导致一些地区的公共安全水平较低。
2.群众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了解不足:虽然我们做了一些宣传工作,但仍有部分群众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知识了解不足,无法有效自救和互救。
3.社区防控力量薄弱:由于社区力量有限,社区的防控措施存在一定薄弱,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安全隐患。
四、解决对策1.加大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对公共安全设施的投入力度,及时更新、改造老化设施,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同时,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督,确保其安全达标。
2.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各级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其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确保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处置工作。
3.加强社区防控力量建设:加强对社区防控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提升其履职能力。
加强社区与公安、消防等部门的合作,形成联动机制,共同防控社区安全隐患。
五、工作计划1.继续加大公共安全设施建设力度,确保公共场所的安全。
加强对各类公共安全设施的监督和维护,及时进行老化设施的更新改造,提高公共安全水平。
2024年群众安全感工作总结
2024年群众安全感工作总结2024年,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在这一年里,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就总结2024年群众安全感工作,从宏观角度分析我国群众安全感的改善情况。
一、加大社会治安防控力度针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我国政府加大了社会治安防控力度。
通过提高警察力量的装备和技能水平,加强巡逻和防范措施,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全国各地加强了社区警务建设,推进科技与社会治安的融合,建立了更加高效的社会治安监控系统。
这些举措有效地遏制了犯罪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安全一直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
2024年,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强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
规范了食品和药品的生产流程,加大了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加强了食品和药品的质量检测,加强了食品和药品的追溯制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的饮食和用药安全。
三、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环境污染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造成了威胁。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2024年,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
加强了重点污染源治理,加强了工业废水和废气的处理,加大了对违法排污企业的处罚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四、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一直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2024年,我国政府继续加大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
通过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改善了人民群众就医环境。
加大了对医疗器械的监管和质量控制,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实施了医保制度的改革,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医疗保障水平。
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五、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
2024年,我国政府继续推进教育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
群众安全感交流发言材料
群众安全感交流发言材料1. 我们所说的群众安全感是指人民群众对自身生命财产安全的感知和信心。
现代社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群众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2. 社会治安问题是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主要因素之一。
频发的盗窃、抢劫案件以及恶性犯罪事件,都让人们感到恐慌和不安。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治安问题的关注和打击,以确保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3. 交通安全是我们关注的另一大问题。
随着车辆数量的增加和驾驶技术的不完善,道路交通事故频发。
政府和交警部门应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督,同时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增加群众的出行安全感。
4. 食品安全问题也是让人担忧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食品的信心。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
5. 灾害安全是人们关注的另一个方面。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的发生,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政府应提高预警和救援能力,加强灾害防范和应对,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灾害安全感。
6.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个人隐私泄露、网络诈骗等问题频频发生,给人们的网络安全感带来了威胁。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强网络安全防范和管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让人们能够更加放心地使用互联网。
7. 社会舆论对群众安全感也有着重要影响。
媒体曝光的负面事件和舆论引导,都会对人们的安全感产生影响。
我们应提倡正能量的传播,加强社会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增强群众的安全感。
注意:以上发言材料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从宝山区居民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了不同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不同影响,从模型路径系数我们可以看出居住地治安对居民公众安全感的影响是最大的,系数为1.15;其次是110警察工作评价和居住地警察工作评价,系数分别为-0.28和0.25;再次是居住地以外地区的治安,系数是-0.21;最后是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系数为-0.10。
下面我们从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来给出对提升公众安全感给出建议和对策。
1、对居住地治安提出的建议从宝山区居民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可以看出,居住地治安对居民公众安全感的影响最大,呈正相关,搞好居住地治安是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基础和根本。
转变居住地治安管理理念传统意义上的居住地治安主要是指居民在居住地范围内能得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其关注的主要方向是预防和处置犯罪,工作机制主要依靠公安部门。
但在当今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下,居住地治安还涉及居住社区冲突(主要是指居民因自身利益而与相关机构、群体发生的纷争)、居住社区灾害(主要是指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影响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事件)等矛盾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社区“大安全观”,我们要:①树立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居住地治安管理观念。
居住地治安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财产切身利益的大事,一旦发生治安事件,影响较大。
因此,对影响社区安全的刑事治安事件以及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查处。
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强化社区对上述案件、事件的防范工作,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建立发现、报告和预防、处置等工作制度,确保防患于未然。
②树立“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管理理念。
传统的居住地社区管理对象相对固定的多,比如说户籍人口、常住居民等,但在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动的社会新态势中,再以静态方式进行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必须向动态管理转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有关规定,切实维护社区治安。
强化居住地治安管理措施要认真分析居住地治安管理的现状,推进居住地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社区党工委领导、街道行政负责、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
建立社区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可供社区管理部门使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及工作协同,形成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居住人口”管理新机制,构建“房、户、人”三位一体的数据信息平台,逐步形成数据实时更新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
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丰富便捷的服务,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
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知法守法意识,树立“社区平安,人人有责”的理念。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灾害事故防范等知识、技能宣传,不断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深化居住地治安法规居住地治安管理涉及面广,涉及问题深,涵盖了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建设等内容。
在执行政府所下达的新政策同时,也需要加强和深化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从而为提高居住地治安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对110警察提出的建议110警察的工作评价在5个因素中,影响程度位居第二。
模型中,110警察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公众安全感呈负相关,由于问卷中110工作评价部分的问题是感知题目,FG访谈中也曾有很多居民表示“报110就是治安不好的一种体现”,因此,这可能与110在居民心目中是“不好的”感知有关。
也有可能,受访者中存在的没有报过110的居民,这些居民可能对110印象不好,但是自己的总体安全感还是较高,也会出现这种负相关。
而受访者中那些报过110的,尽管对110的工作比较满意,但是因为出现治安问题的事件才会报110,因此自己的总体安全感还是较低的。
公安机关的110系统,就像是企业中的客服部门,产品出了问题才会找客服,因此我们并不会因为客服服务态度好而对这个产品的印象变好,下次还买这个产品。
提高公众安全感的根本还是需要居住地警察提高对违法犯罪案件的预防能力,从而降低公众打110的几率。
但这并不代表110警察可以不管自己的工作质量,不理会大众对自己的工作评价,110作为公安机关的快速反映机制,公安机关快速反映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对犯罪分子是能够产生一定震慑效应的。
但是,在做FG访谈的时候,有很多居民反应对110的处理结果很不满意,有位居民就反映,“报了110,来得倒是很快,可是来了以后光问我问题和记录而不去抓小偷,那我报110干什么?!我还不如自己抓。
”因此,值得110警察注意和反思的是在保持快出警速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理能力,切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排除险难,从而增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3、对居住地警察提出的建议居住地警察的工作评价在5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中位居第三,与公众安全感呈负相关。
我们知道公安机关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公安机关为老百姓服务的态度、质量和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群众度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也会影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提高公众安全感,公安机关应该:(1)全面推进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一个地方如果警民关系比较融洽,即使在合理范围内发案数多一些、破案率低一点,群众也能够承受与理解,他们会把对公安机关的好感转移到对社会治安的感受上。
因此,公安机关要增强为民服务、保民平安的意识,把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改善治安环境的过程中改善警民关系。
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介绍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介绍公安民警为维护治安稳定作出的巨大牺牲以及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激发广大群众的见义勇为精神。
公安民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意在日常工作中改善民警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关系,增进警民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风气,促进公众安全感的改善。
(2)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深化警务公开,提高破案效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法律、规章陆续出台,对民警执法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靠民警自身收集、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显然是难以办到,因此,必须统一规范其执法行为。
一是建立民警执法守则,明确不同警种的民警应该遵守的各自不同的专门执法守则,以提高民警公正执法意识。
二是要将各种不同案件的规定、流程和细则细化分解。
三是建立疑难案件的集体研究制度,有些敏感案件单靠行政领导负责制把关很难抵挡关系网的进攻,建立经常性的集体研究审查制度有利于缓解领导个人和办案民警的压力,更有益于对案件进行充分分析论证,提高执法裁决的准确性,式这一制度成为公正执法的有力保障。
另外,还要增加执法透明度,实行以公正促公正,做到持之以恒,落实到位,让人民群众知道真实的社会治安状况。
同时,要提高破案效率,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很多民众反映,警察能够破案的概率很低,报案也就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还有很多人担心遭到报复而不敢报案,这充分说明公安机关要想得到广大群众的信赖,还需要提高自己的破案效率,强化侦查破案部门工作。
(3)加强警风建设警风是指警察个人或警察机关处理警务工作或对待人民群众的一种基本态度,是民警个人或公安机关的基本精神状态、基本工作态度或生活态度的外部表现,是警察队伍的思想、工作状态的综合反映。
警风建设对于建设一只人民满意的警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加强对各级警员、干部的培训力度,来提高警务人员的人员素质、业务能力、执法规范性和工作责任感。
4、对居住地以外地区治安提出的建议居住地以外地区主要是指单位/学校和公共场所,这些场所是居民可以自己选择的,这些场所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没有人愿意对治安状况不好的场所投资,也没有居民会选择去治安状况不好场所消费。
因此,提高居住地以外地区的治安需要广大民众和相关政府机关的共同努力。
(1)坚持严打方针,提高刑事执法效能从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组织开展了三次全国性集中严打整治斗争,公安部几乎每年都要组织开展旨在解决方面性突出治安问题的严打专项斗争,通过持续不断地集中打击整治,有效地维护了治安基本稳定的局面,收到了打击震慑犯罪、鼓舞安定民心的预期效果。
但是,这种“运动式执法”的效果能否“长效”,公安机关的重拳出击、重典治乱能坚持多久,还需要相关机关的不懈努力,使居民的“有安全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构筑现代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降低群众遭受违法犯罪侵害的风险“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严密有效的治安防范工作,能大大降低刑事法案的数量,这是增加群众对社会治安信心的重要渠道。
全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经在着手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对动态治安局势的控制能力。
(3)实施公安机关新闻发布会制度,提高广大群众对治安状况的参与权与知情权新闻发布制度的施行,有利于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正确判断社会治安形势,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杜绝各种弯曲事实的不实报导,帮助群众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但在新闻发布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坚持如实立案,群众要获得的安全感是应该建立在如实立案的基础上的真实安全感,而不是弄虚作假欺骗舆论的来的假印象。
二是要及时客观地像社会公开现行发生的重特大刑事案件和交通、火灾事故。
三是要加强群众自我防范的方法指导,增强广大群众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是要建立公安机关与群众信息互动,充分听取各界人士对社会治安的意见与反映,努力提高广大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
5、对居民提出的建议社会治安状况的根本改善和良性发展,不仅是相关机关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1)积极参加社区、政府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个人的法律意识,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的正义行为,抨击不法行为,配合政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灾害事故防范等知识、技能宣传活动,不断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3)增加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的理解和支持。
目前公安机关的警力、装备、经费不足与治安严峻形势形成反差,我们应该理解公安民警为此做出的艰辛努力和扎实工作,从而对社会治安状况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
(4)积极配合政府部门进行的各种民意调查活动,客观公正地回答各项问题,使相关部门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广大群众关注的社会治安热点问题,让他们的工作方向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同时还能客观的评估当地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的绩效,为更好的提高和改善当地治安治理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 张大为、张潘仕.关于安全感问题研究的综述和与构想[J].青少年犯罪与研究,1997(5)[2] 公安部公共安全研究所编著.你感觉安全吗?[M].群众出版社,1991:22-18[3] 罗文进、王小峰.安全感概念界定、形成过程和改善途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4(5)[4] 陶传谱.安全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J].中国健康教育,2004(3)[5] 丛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2)[6] Arion N. Pattakos, Do OPSC and Risk Management Mesh [M]. November,1999[7] 廖志恒. 公众安全感的治安评价[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5(3):42[8] 林荫茂.公众安全感及指标体系的构建[J].社会科学,2007(7)[9] Bollen, K.A. (1989). Structural equations with latent variables.NY: John Wiley & Sons.[10] Joreskog, K.G., & Sorbom, D. (1993). LISREL 8 user’s reference guide. Chicago, IL: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11] 陈明亮. 结构方程建模方法的改进及在CRM实证中的应用[J]. 科研管理, 2004(3):70-74[12] Marsh, H. W., K. T., Bella, J. R., Grayson, D. (1998). Is more ever too much: The number of indictors per factor in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Multivariate Behavioural Research, 33(2): 181-220[13] Marsh, H. W., Balla, J. R., & Hau, K.T. (1996). An evaluation of incremental fit indexes: A clarification of mathematical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In G. A. Marcoulides & R. E. Schumacker(Eds), Advanc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techniques pp:315-353[14] CLAES M, CASSEL P H, ANDERS H W. On measurement of intangible asseta study of partial least squares.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 2000, 11(7): 897-907[15] 曾五一,黄炳艺. 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分析.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5,20(6):11-15[16] 查金祥,王立生.网络购物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管理科学,2006,19(1):50-58[17] Steiger J H, Lind J M. Statistically-based tests for the number of common facto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Psychometrika Society Meeting, IowaCity, May, 1980[18] Browne M W, Cudeck R.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 In: Bollen K A, Long J S eds.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Newbury Park, CA: Sage,1993:136-162[19] Bozodogan H. Model selection and Skaike’s information cr iterion(AIC): The general theory and its analytical extension. Psychometrika,1987(52):345-370[20] 温忠麟,候杰泰,马什赫伯特.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拟合指数与卡方准则. 心理学报, 2004,36(2):18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