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安全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

从宝山区居民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发现了不同因素对公众安全感的不同影响,从模型路径系数我们可以看出居住地治安对居民公众安全感的影响是最大的,系数为1.15;其次是110警察工作评价和居住地警察工作评价,系数分别为-0.28和0.25;再次是居住地以外地区的治安,系数是-0.21;最后是居民的自我防范意识,系数为-0.10。下面我们从各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顺序,来给出对提升公众安全感给出建议和对策。

1、对居住地治安提出的建议

从宝山区居民公众安全感影响因素模型可以看出,居住地治安对居民公众安全感的影响最大,呈正相关,搞好居住地治安是提升公众安全感的基础和根本。

转变居住地治安管理理念

传统意义上的居住地治安主要是指居民在居住地范围内能得到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保障,其关注的主要方向是预防和处置犯罪,工作机制主要依靠公安部门。但在当今日益变化的新形势下,居住地治安还涉及居住社区冲突(主要是指居民因自身利益而与相关机构、群体发生的纷争)、居住社区灾害(主要是指自然灾害、疾病流行等影响居民正常工作生活秩序的事件)等矛盾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社区“大安全观”,我们要:①树立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居住地治安管理观念。居住地治安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财产切身利益的大事,一旦发生治安事件,影响较大。因此,对影响社区安全的刑事治安事件以及违法行为要予以严厉查处。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强化社区对上述案件、事件的防范工作,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建立发现、报告和预防、处置等工作制度,确保防患于未然。②树立“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的管理理念。传统的居住地社区管理对象相对固定的多,比如说户籍人口、常住居民等,但在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动的社会新态势中,再以静态方式进行管理,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社会管理的需要,而必须向动态管理转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管理策略和有关规定,切实维护社区治安。

强化居住地治安管理措施

要认真分析居住地治安管理的现状,推进居住地社区管理体制创新,健全社区党工委领导、街道行政负责、社会组织协同、社区公众参与的社区管理格局。建立社区统一信息系统,建立可供社区管理部门使用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管理和服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及工作协同,形成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居住人口”管理新机制,构建“房、户、人”三位一体的数据信息平台,逐步形成数据实时更新机制,实现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全覆盖。加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丰富便捷的服务,创造和谐的社区环境。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知法守法意识,树立“社区平安,人人有责”的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治安防范、灾害事故防范等知识、技能宣传,不断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能力。

深化居住地治安法规

居住地治安管理涉及面广,涉及问题深,涵盖了体制、机制和法规、制度建设等内容。在执行政府所下达的新政策同时,也需要加强和深化与之配套的法规、制度,从而为提高居住地治安管理水平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对110警察提出的建议

110警察的工作评价在5个因素中,影响程度位居第二。模型中,110警察工作的满意程度与公众安全感呈负相关,由于问卷中110工作评价部分的问题是感知

题目,FG访谈中也曾有很多居民表示“报110就是治安不好的一种体现”,因此,这可能与110在居民心目中是“不好的”感知有关。也有可能,受访者中存在的没有报过110的居民,这些居民可能对110印象不好,但是自己的总体安全感还是较高,也会出现这种负相关。而受访者中那些报过110的,尽管对110

的工作比较满意,但是因为出现治安问题的事件才会报110,因此自己的总体安全感还是较低的。

公安机关的110系统,就像是企业中的客服部门,产品出了问题才会找客服,因此我们并不会因为客服服务态度好而对这个产品的印象变好,下次还买这个产品。提高公众安全感的根本还是需要居住地警察提高对违法犯罪案件的预防能力,从而降低公众打110的几率。

但这并不代表110警察可以不管自己的工作质量,不理会大众对自己的工作评价,110作为公安机关的快速反映机制,公安机关快速反映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提高,对犯罪分子是能够产生一定震慑效应的。但是,在做FG访谈的时候,有很多居民反应对110的处理结果很不满意,有位居民就反映,“报了110,来得倒是很快,可是来了以后光问我问题和记录而不去抓小偷,那我报110干什么?!我还不如自己抓。”

因此,值得110警察注意和反思的是在保持快出警速度的同时还应该加强自己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处理能力,切实地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排除险难,从而增加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3、对居住地警察提出的建议

居住地警察的工作评价在5个因素的影响程度中位居第三,与公众安全感呈负相关。我们知道公安机关是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公安机关为老百姓服务的态度、质量和水平,不仅会直接影响群众度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也会影响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提高公众安全感,公安机关应该:

(1)全面推进服务型公安机关建设

一个地方如果警民关系比较融洽,即使在合理范围内发案数多一些、破案率低一点,群众也能够承受与理解,他们会把对公安机关的好感转移到对社会治安的感受上。因此,公安机关要增强为民服务、保民平安的意识,把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改善治安环境的过程中改善警民关系。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介绍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工作情况,介绍公安民警为维护治安稳定作出的巨大牺牲以及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和先进事迹,弘扬社会正气,激发广大群众的见义勇为精神。公安民警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注意在日常工作中改善民警与群众、群众与群众的关系,增进警民之间的信任和理解,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社会风气,促进公众安全感的改善。

(2)规范民警执法行为,深化警务公开,提高破案效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法律、规章陆续出台,对民警执法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靠民警自身收集、整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显然是难以办到,因此,必须统一规范其执法行为。一是建立民警执法守则,明确不同警种的民警应该遵守的各自不同的专门执法守则,以提高民警公正执法意识。二是要将各种不同案件的规定、流程和细则细化分解。三是建立疑难案件的集体研究制度,有些敏感案件单靠行政领导负责制把关很难抵挡关系网的进攻,建立经常性的集体研究审查制度有利于缓解领导个人和办案民警的压力,更有益于对案件进行充分分析论证,提高执法裁决的准确性,式这一制度成为公正执法的有力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