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十一大心理学效应解读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大象小时候被细绳栓在木桩上,拼命用力都无法挣脱,渐渐的,就认命了,即使长大了,依旧被那根细绳所束缚,这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厉害之处……1、鸟笼逻辑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3、责任分散效应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 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心理学著名的几大效应

心理学著名的几大效应
在心理学中,存在许多著名的效应。
其中,与“十大心理效应”有关的说法如下:
1. 鸟笼逻辑:人类难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应”之一,指的是人们往往会在拥有了一件物品之后,继续购买与之相关的物品。
2. 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3. 责任分散效应:在许多情况下,当一件事情的责任分散到许多人身上时,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的责任变小。
4. 帕金森定律:描述了人们在工作中的惰性,即当一个人拥有充足的时间和资源来完成某项任务时,他往往会将时间浪费掉。
5. 晕轮效应: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也即常常以偏概全。
6. 霍桑效应:当人们在被关注的情况下,会表现出更好的表现和更高的效率。
7. 习得性无助实验:当人们反复经历失败和挫折时,他们可能会放弃努力,认为自己无法控制或改变自己的处境。
8. 证人的记忆:人们容易受到暗示和引导的影响,导致他们的记忆出现偏差。
9. 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鼓励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10. 虚假同感偏差:人们倾向于高估自己对某个话题或行为的看法与大多数人相同,而实际上并非如此。
另外还有“蝴蝶效应”、“木桶效应”、“羊群效应”、“鲶鱼效应”、“第一印象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名人效应”、“角色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等著名的心理效应。
除了上述心理效应外,还有“钟摆效应”、“白熊效应”、“手表定律”、“嗑瓜子效应”和“泡菜效应”等也是常见的心理现象。
如需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可以查阅心理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心理学家。
人类无法抗拒十大的心理学效应

人类无法抗拒十大的心理学效应詹森效应因为得失心过重,而导致表现失常有一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赛场上却接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
不难看出这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
因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有些人平时战绩彪炳,众星捧月,无形中就造成了一种心理定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而赛场上的特殊性,社会、国家、家庭等方面的期望,容易加剧患得患失的心理,就容易造成比赛状态失常。
而另一方面也可能缺乏自信心,产生怯场心理,束缚了自己水平的发挥。
丹·詹森本人经过八次失利后终于摆脱赛场魔咒,职业生涯最终获得七枚世界锦标赛奖牌,打破过七项世界纪录,最终以一枚奥运金牌为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画下圆满句号。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未完成的事,总是让人念念不忘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心理学家蔡格尼克,通过一项记忆实验发现了这种心理现象。
她让参与者做22件事,但是其中有些在完成前就会被打断。
之后让参与者回忆自己所做的,结果更多的人想起的是那些未完成的事情。
这主要是因为未完成的事,所引起的心理紧张系统还没有得到解除,所以人们会对此耿耿于怀。
很多人有与生俱来的完成欲,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会有较强的意愿和动机去继续完成。
要做的事一日不完结,则一日不得解脱。
对大多数人来说,蔡格尼克记忆效应是推动他们完成工作的重要驱动力。
但有些人会走向极端:一种是过分自我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甚至偏执地将其他任何人事物置身事外;另一种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啰嗦,时常半途而废,永远无法彻底地完成一件事情。
这两种人都需要调整自己的「完成驱动力」。
踢猫效应坏情绪会随着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是什么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是什么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的想知道,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是什么,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1心理学上的效应是什么1.蝴蝶效应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在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提出:亚马逊雨林一只蝴蝶翅膀偶尔振动,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其含义是:任何微小的初始变化,经不断放大都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影响。
2.鳄鱼法则:其原意是假定一只鳄鱼咬住你的脚,如果你用手去试图挣脱你的脚,鳄鱼便会同时咬住你的脚与手。
你愈挣扎,就被咬住得越多。
所以,万一鳄鱼咬住你的脚,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一只脚。
譬如在股市中,鳄鱼法则就是:当你发现自己的交易背离了市场的方向,必须立即止损,不得有任何延误,不得存有任何侥幸。
3.鲇鱼效应: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
但是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
时间久了人们发现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
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才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
由于鲶鱼以鱼为主要食物,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
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
启示: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青蛙现象十九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
实验内容为:1.沸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并安然落地。
2.温水煮青蛙:当青蛙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缓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等后来感到热度难忍时已经来不及了。
启示:居安思危。
舒适的环境就是最危险的时刻。
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就是你最危险的生活方式,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而且相信任何事都有再改善的地方羊群效应: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
心理学十大效应定律

心理学十大效应定律
1.帕累托效应:少数人产生了大部分结果,即80/20原则。
2. 达尼尔效应:人们更容易相信那些在他们支持的观点上的证据,而忽略反对观点的证据。
3. 费曼效应:通过将知识教给别人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 杰出效应:对于一个人的印象,人们更容易记住极端特征而不是中间特征。
5. 光环效应:对于一个人或物品的印象,人们更容易在一个方面的积极体验影响他们对整体的看法。
6. 羊群效应:人们倾向于跟随多数人的行为或意见。
7. 田纳西山效应:人们通常认为较晚提出的观点比较早的观点更可信。
8. 波卡效应:人们在记住一些信息时,会更容易记住与其相关联的信息。
9. 妈妈效应:人们更愿意相信他们的母亲的观点,而不是别人的观点。
10. 锚定效应:人们在做决定时,倾向于受到他们最初接触到的信息的影响。
- 1 -。
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

1、鸟笼逻辑买一个鸟笼回来,过几天会有两个选择:①把鸟笼扔掉,②买一只鸟放到鸟笼里。
原因:人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2、破窗效应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奇妙地被人打破。
3、责任分散效应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有别人去救”的心理。
4、帕金森定律诺斯古德·帕金森《帕金森定律》: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
第一,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
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的工作。
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二不可选,因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
只有第三最合适,因此建立一个机构,从最开始就要慎用不称职的人。
5、晕轮效应在人际交往中,人身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饰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
6、霍桑效应当人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
7、习得性无助效应经过训练的狗,可以越多屏障或从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
但是如果狗从前受到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但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
而且狗还表现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8、证人的记忆人们对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但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
因此,当有人在对你描述某件事的时候,你不能仅因为他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或细节的展示多少就更相信他。
9、罗森塔尔效应警钟:你放弃的往往是最需要帮助的人,自己被别人忽略的时候更不能自暴自弃。
10、虚假同感偏差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
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
常识积累 常考十大心理学效应

常识积累| 常考十大心理学效应1、蘑菇定律蘑菇定律的说法,是20世纪70年代,由国外的一批年轻电脑程序员总结出来的。
它的原意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又没有肥料,常面临着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的时候,才被人们关注。
蘑菇定律被用来指初入世者,常常会被置于阴暗的角落,不受重视或打杂跑腿,接受各种无端的批评、指责、得不到必要的指导和提携,处于自生自灭过程中。
但是,蘑菇生长必须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的成长也肯定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这就是蘑菇定律,或叫萌发定律。
2、安泰效应安泰效应是,一旦脱离相应条件,就失去某种能力的现象。
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寓意就是没有群众的支持,都是软弱无力的。
水失鱼,犹为水;鱼无水,不成鱼。
也就是常言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才能开大船」。
3、杜根定律强者不一定是胜利者,但胜利迟早都属于有信心的人。
自信并勤于实践,让你永远手握坐票。
换句话说,你若仅仅接受最好的,你最后得到的常常也就是最好的,只要你有自信。
一个人胜任一件事,85%取决于态度,15%取决于智力。
所以一个人的成败,取决于他是否自信。
假如这个人是自卑的,那自卑就会扼杀他的聪明才智,消磨他的意志。
4、比伦定律比伦定律是指,若是你在一年中不曾有过失败的记载,你就未曾勇于尝试,和应该把握的机会。
万象世界,成败相依。
比伦定律辩证地认知「失败」,把失败看做是成功的前奏,失败也是一种机会。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机会无处不在。
但机会又是稍纵即逝的,你不可能在做好所有的准备后再去把握。
这就要求我们有一种试错精神。
即使最后证明自己错了,也不会后悔。
因为你把握了机会,而且至少知道了,你先前把握机会的方式是行不通的。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一笔财富,正是此意。
5、鲁尼恩定律赛跑时不一定快的赢,打架时不一定弱的输。
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赢家。
发展快自然不是一件坏事,但没有质量的快,肯定是一件坏事。
神奇的心理学效应

神奇的心理学效应1、12秒效应。
人对某件事引起暴怒的时间只有12秒,过了这12秒,人就会恢复往日的平静,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呢,都会被这12秒控制,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
2、潘多拉效应。
人性当中有一种越禁越为的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让我看,我越是想看。
3、鸟笼效应。
越是拥有,越不满足,当你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就一定会给他配置与其相适的物品比如你买了双鞋就会再买一套衣服与之相配。
4、吊桥效应。
有喜欢的对象,可以带她去某一个地方,然后告诉她,这是属于我们的秘密基地,这会急速的拉近你们的情感距离,让她更加重视这段关系。
5、富兰克林效应。
那些你曾经帮过的人,未必会报答你,但是那些曾经帮过你的人,往往会更乐意再帮你一次。
6、杯子效应。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就约他出来喝杯奶茶然后交谈时不断缩短两个杯子之间的距离,如果他没有反应,很可能他也喜欢你,如果他挪开了杯子,说明他心存戒备。
7、罗森塔尔效应。
如果你性格内向,比较社恐。
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面对陌生人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时,给自己贴上外向的标签,因为人的行为会被意识所支配。
8、登门槛效应。
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你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就有可能接受你提出的更大请求。
9、生成效应。
学习既有的东西远不如实际操作学得快。
只有你自己实际的操作过,才能够真正的知道该怎么做。
10、禁果效应。
生活中啊,当你越想隐瞒自己的某个缺点别人反而就越会更加关注,比如发际线后移。
11、峰终定律。
一个人做了99件好事,但只要做了一次坏事他就是个坏人,反之,如果他做了99件坏事但只要做了一件好事,别人就会把他当成好人!12、近因效应。
当一群人在汇报工作时,最后一个发言的人往往更容易被人信服,这也是领导为什么总是后讲话。
13、酸葡萄效应。
骨子里越是自卑的人,往往越希望看到别人出丑,对强者越是奉承的人,对弱者越容易暴躁易怒。
比如在外面越是一事无成的男人在家里越容易窝里横。
14、破窗效应。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都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了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的丢垃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
「人类心灵深处,有许多沉睡的力量;唤醒这些人们从未梦想过的力量,巧妙运用,便能彻底改变一生。
」——澳瑞森·梅伦
一个人的个性与成长经历和接受的教育以及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更是深远的。
没有人在世界上是一座孤岛,在人际交往中,心理学将大有用处。
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人不能忽视的问题,无论是个人心理疏导、原生家庭教育、职场人际关系…都应该尝试运用心理学去介入及疗愈。
心理学不仅让人更认识自己,更了解人性,更帮助人际交往有困惑的人。
因此,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有助于自处、与他人相处,更能运用它们分析社会现象及个人性情背后的原因。
从而帮助自己在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时,能拥有智慧的判断。
本期特别推荐,人类无法抗拒的十大心理学效应,每一个都发人深省。
懂心理学的人,更懂世界。
01
帕金森定律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曾长期调查研究,写出一本名叫《帕金森定律》的书。
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种选择:
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
自己只需发号施令,他们也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
两个助手若无能,就会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02
破窗效应
心理学将一种现象叫「破窗效应」:一个房子若窗户破了,无人修补,隔不久,其它窗户也会莫名其妙被人打破;一面墙,若出现一些涂鸦没清洗掉,很快墙上就布满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正如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会不好意思丢垃圾。
若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人就会毫不犹疑
地也丢,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
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就会自暴自弃任由坏到底。
任何坏事,若最初没及时阻拦,形成风气后就难改了。
就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03
鸟笼效应
当你挂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一定会做出以下两个选择之一:一是把鸟笼扔掉,二是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效应。
原因在于,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没养过鸟。
」人们会问:「那你这鸟笼干嘛用?」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在生活中,这样无意识被操控的情况,正是鸟笼效应的体现。
人们常常为了凑单买的衣服或物品,却需要再花金钱和精力,为了搭配而大费周折。
04
1964年某日凌晨3点,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她绝望地喊叫,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窗户,凶手吓跑了。
当一切恢复平静,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住户又亮起灯,凶手又逃跑了。
当她认为已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再次出现将其杀死在楼梯上。
整个过程中,每次呼救至少有38人到窗前观看,却无一人施救及报警。
事件引起纽约社会轰动,引起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思考,把这种众多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大量的实验调查发现: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是不同的。
当只有一人能提供帮助时,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若有许多人在场,帮助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
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
05
霍桑效应
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
20世纪20 - 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
实验第一阶段是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
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
另外试验了其他因素,均看不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的直接影响。
第二阶段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关系。
却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精神方面的变化。
参与试验的人因受到各方关注,觉得自己是工厂的重要部分,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说明,当人受到公众关注或注视时,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被重视时,学习等效率就会提升。
受到更多人关注和赞赏的人,会更不断地进步。
06
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效应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
实验表明,训练狗可越过屏障来逃避实验者的电击。
若狗曾受到不可预期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中断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即使之后有机会逃离电击,也变得无力逃离。
并且还表现出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
这是由于它们在实验中受到无助感侵袭。
认识到无论如何都不能控制终止电击,狗会意识自己无法改变外界控制而感到无助。
人若遇到习得性无助,会发展成深度绝望和悲哀。
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开阔眼光,客观看待真正决定事情的因素,避免陷入绝望。
也认识自己的习得性无助,勿用经验限制自己。
07
野马结局
非洲草原上有一种吸血蝙蝠,常叮在野马的腿上吸血,不少野马会被它们吸血后死掉。
动物学家表示:蝙蝠吸血量很少,远不足致死。
这些野马真正死因是暴怒和狂奔。
野马在被吸血后的剧烈情绪反应,是造成死亡的直接原因。
吸血蝙蝠对于野马只是外界挑战。
因小事而暴跳如雷,大动肝火,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会像这类野马一样,造成伤害自己的结局。
懂得管理情绪的人是智慧的,领先了容易情绪失控者一大步。
当事情不如意时,选择冷静总是没错的。
08
南风效应
法国作家拉·封丹写了这样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使出浑身解数,狂风呼啸,试图吹掉行人的衣服。
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寒冷,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而南风徐徐吹动,使天气温暖起来,行人因为觉得暖和,相继脱掉大衣。
这场比赛,南风获得了胜利。
这就是「南风效应」,说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旦方法错误,反而适得其反。
09
晕轮效应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吃了苦头。
他狂热爱上「莫斯科第一美人」娜坦丽,并与她结婚。
但她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
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读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
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一些豪华的晚会、舞会。
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陨落。
在普希金看来,漂亮女人也必然有非凡智慧和高贵品格。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一个人身上某方面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悄悄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10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在一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名单并非根据测验结果确定,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这样的大趋势理应给家长及教师敲响警钟。
教育实践表明:当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其抱较高期望,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关怀、爱护和鼓励,常会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学习。
会更自尊、自信、自爱、自强。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因「偏心」,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和学习。
会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要求,这些学生往往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