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用橡皮筋作动力(学习课资)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小学五年级学科: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知道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来源。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1. 橡皮筋的性质和特点。
2. 橡皮筋作为动力来源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橡皮筋的动力原理。
2. 利用橡皮筋制作动力装置。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2. 教具:橡皮筋、剪刀、胶带、尺子、铅笔、彩色笔。
3.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根橡皮筋、剪刀、胶带、尺子、铅笔、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橡皮筋玩具,引发学生对橡皮筋的兴趣,提问:“你们玩过这样的玩具吗?知道它是怎么动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橡皮筋的动力原理。
”2. 探究橡皮筋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橡皮筋,提问:“橡皮筋有什么特点?它为什么可以作为动力来源?”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橡皮筋具有弹性,当它被拉伸时,储存了能量,当它恢复原状时,释放能量,这就是橡皮筋的动力原理。
”3. 动手制作动力装置教师发放学具,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的装置。
学生讨论后,教师邀请几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设计。
教师点评后,学生开始动手制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完成制作后,邀请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其他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橡皮筋动力原理。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橡皮筋动力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橡皮筋动力比赛,看谁制作的装置跑得远。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改进装置,使其跑得更远。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橡皮筋驱动的玩具、橡皮筋发条等。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及反思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尺、实验用车一辆(上有串着一根橡皮筋)、钩码盒橡皮筋、排球、弹簧;教师准备:实验用车、橡皮筋、弹簧、球、自动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玩橡皮筋弹橡皮擦游戏,你怎样弹起来的?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我们手中的橡皮筋做动力使小车动起来。
(板书课题:用橡皮筋作动力)二、橡皮筋力的产生原因1.橡皮筋的里是怎么产生的?我们先来感受下。
2.出示橡皮筋、弹簧、排球,橡皮筋可以拉一拉,弹簧?排球?请每个同学体验下。
3.试验中,它们有什么变化?生……4.师:这说明它们都变?/什么变了?5.你用力使它们变形时,你有什么感受?6.当我们放手后它们又会?7.出示弹力概念8.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弹力的例子吗?出示图片和实物。
三、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出示小车,我们这节课要利用橡皮筋的弹力让小车动起来。
老师已经给它装上了橡皮筋。
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
2.出示图片介绍车的前后,橡皮筋缠绕的这一端为后面,固定的这一端为前面。
3.大家试试,看看谁有办法用橡皮筋作动力让小车自己动起来?注意小车运动的方向和缠绕的方向。
4.生尝试,找出小车运动的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的关系。
5.请同学让你的小车向前行驶。
四、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刚才你们的小车运动的距离一样远吗?你推测影响小车前进距离的因素有哪些?(板书)2.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板书擦去其他因素)那我们来预测一下,圈数多,距离越远,圈数少,距离近?板书并打上问号。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和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3. 实验操作和观察4. 解决实际问题5.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四、教学准备:1. 橡皮筋2. 实验器材(如尺子、剪刀等)3. 教学课件4. 小组合作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引起学生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探讨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3. 实践:学生根据探讨的方法,进行实验操作,验证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4.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用橡皮筋作动力的装置。
5. 总结:学生展示小组成果,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实验经验和收获。
6.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应用到生活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7.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8.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橡皮筋弹性特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评价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2. 教师应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难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2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第2课用橡皮筋作动力
左下插图是电力机车,是用电作动力的火车头。
第一部分: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教科书提出的问题,一个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小车动力来自橡皮筋的弹力。
另一个是引导学生知道橡皮筋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行驶的方向是有关的,在以下的实验中会按正确方向缠绕橡皮筋。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希望学生能观察到橡皮筋缠绕1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小;缠绕多圈时,产生的弹力较大。
橡皮筋缠绕1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这是个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创造的火花,把探究引向深入。
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另做拴橡皮筋的支点),想办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并排安装两根橡皮筋),如果弹力大了轮子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重量……这是拓展性内容,教学中可灵活处理。
第三部分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课文资料的要点是,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性质是要恢复原来形状的一种力;弹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本课只要求学生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就可以了。
用橡皮筋作动力
4-2 用橡皮筋作动力陆陈杰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弹力在人们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2.感受到橡皮筋弹力是作用在车轴上,通过车轮的转动让小车运动的。
3.通过实验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1.用能顺利使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让小车运动起来,同时能避免车轮打滑。
2.亲历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并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认真实验、收集数据的重要性,认同实验结论的得出必须以证据和事实说话。
2.体验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重要性,感受和他人分享经验的乐趣。
3.感受到科学课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弹力的概念及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远近关系的实验。
难点:把橡皮筋安装到小车上,并能使小车顺利向前运动。
器材准备学生小组:实验用小车一辆,橡皮筋一根,小车跑道一块教师自备:实验用小车,PPT课件,铁架台,钩码,橡皮筋、弹簧、铁夹子、海绵等有弹性的物品。
一、导入师出示本届科技节比赛用的八戒飞机师:同学们,老师手上有一架本届科技节比赛用的飞机,现在老师把螺旋桨转动起来,当老师放手后,请你们观察螺旋桨。
(教师转动螺旋桨,然后放手)师:同学们,当老师放手后,你们看到螺旋桨还在?生:转动。
师:那么,是靠什么作动力,让这个螺旋桨转动起来的?(一般情况下,学生应该能想到橡皮筋上去)师:是啊,橡皮筋虽小,但是它却能驱动很多的物体,今天这节课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让橡皮筋驱动小车。
(PPT出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二、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教师出示学具袋里的小车,一头已经绑上了橡皮筋)师:这是一辆小车,下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上来安装完成橡皮筋小车,并使小车能动起来。
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如果举手的学生多,随机点一名学生在投影仪下演示安装;如果无人举手,教师自己示范并讲解注意事项)分发材料,学生安装小车,教师PPT出示温馨提示:(1)完成后,试一试车轮能转吗?小车能在地上前进吗?(2)思考: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和小车的前进方向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三、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师:下面,老师再邀请两位同学带着他们小组的小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看看他们的小车真的能动起来吗?随机抽取两组的学生上来试一试(如果上课场地有空,就让学生在地上比,给他们划上一条线)师:刚才这两位同学的小车运动了起来,但是细心的同学应该也发现了,这两辆小车,一辆跑的距离远,一辆跑的距离近。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的教案教案标题: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1. 了解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
2. 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能够利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
2. 设计和制作能够利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教学准备:1. 橡皮筋、木材或卡纸、轮子、胶水、剪刀等制作小车所需材料。
2. 实验室或教室中的平坦地面。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引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探究活动:2. 分发橡皮筋、木材或卡纸、轮子、胶水、剪刀等材料给学生。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和制作能够利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4. 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和制作小车,并记录下设计过程和所使用的材料。
实践活动:5. 学生使用橡皮筋将小车的轮子与车身连接,确保橡皮筋能提供足够的动力。
6. 学生在平坦地面上放置小车,用手拉动橡皮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7. 学生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拉力下的行进距离和速度。
讨论和总结:8. 学生讨论小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分享彼此的经验和观察结果。
9.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优点和限制,并与学生一起思考如何改进小车的设计以提高性能。
拓展活动:10.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小车的设计和材料,比如调整橡皮筋的长度、使用不同形状的车身等,观察这些改变对小车性能的影响。
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对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理解程度。
3. 评估学生对小车性能改进的思考和实践能力。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实验或项目,如橡皮筋飞机、橡皮筋弹射器等。
2. 学生可以将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原理和应用与其他动力源进行比较和讨论。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确保他们在制作和操作小车时的安全。
五上4-2《用橡皮筋作动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通过前面1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小车的运动需要受到力的作用,感受了用重力转化为拉力拉动小车的过程。
在本课中用橡皮筋作动力带动小车轮子转动,通过轮子的转动带动小车的前进,这种运动方式叫轮驱动。
在实际生活中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的方式前进的,了解了轮驱动就了解了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为后面的学习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力打下基础。
这种依靠橡皮筋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形变而形成的力叫弹力。
当橡皮筋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消失了。
本课共分为三个活动:活动一通过组装小车,让学生在不断动手动脑中初步体验用橡皮筋弹力作动力来驱动小车,直观地了解使车轮转动的力来自于哪里,并在不断试误中改进安装方案。
活动二,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产生的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
并引导鼓励学生探索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倍数关系,启迪学生思考“怎样能使我们的小车行驶得更远”,认真记录。
活动三,了解橡皮筋的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通过实际感受弹力的存在,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弹力及其作用。
最后回归生活找找生活中的利用弹力的例子。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与探究素养,具备有一定的独立操作能力。
在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时要注意让学生在不断的试误中正确地安装,例如小车太轻怎么办?橡皮筋缠绕圈数怎么定义?五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都能得出橡皮筋缠绕圈数越多,弹力越大,小车行驶距离越远的结论,但是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解释。
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多从得到的实际数据出发来进行探究比较,从更深层次地探究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安装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
2.通过实验了解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用橡皮筋作动力驱动小车表现出探究兴趣。
用橡皮筋作动力小学科学教案
用橡皮筋作动力小学科学教案
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间隔越远。
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间隔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展解释的重要性。
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
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
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
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
学生讨论
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
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
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
学生比赛
(1)、起点、终点不固定
(2)、橡皮筋绕断了
(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
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
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
(1)学生解释
(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
(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橡皮筋做动力
用橡皮筋做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1.小组准备:盘子里有皮尺、实验用车一辆(上有串着两根橡皮筋);2.教师准备:铁架台、橡皮筋、钩码、实验用车、铁架台、横铁、橡皮筋;有关弹力应用(球、钓鱼竿、弹簧玩具、弓箭)的影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今天老师邀请了一位小伙伴跟我们一起学习,是谁呢?橡皮筋,玩过吗?你是怎么玩的?2.(图片出示弹弓)这是弹弓,知道怎么玩吗?3.(出示小车)看来大家都橡皮筋还是比较熟悉的,那么你们能用橡皮筋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吗?(板书课题)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1.(演示)我们可以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这端作为车头——就是前,然后把橡皮筋的另一端绕在后面的车轴上,注意:绕的时候先把橡皮筋卡在后面小轮子上,再转动车轴,然后“自然”把手松开,不要推,看看小车能运动起来吗?2.我们生活中的车能前进也能倒车,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做一回驾驶员:使小车往前开,再使小车往后开。
——生活动。
3.谁能给大家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使小车前进的方法?橡皮筋怎样缠绕?——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前进;橡皮筋往前绕,小车后退。
4.通过刚才小车行驶的方向和他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小车行驶方向与橡皮筋的缠绕方向相反。
5(1)使小车运动的力来自哪里?说说你的理由。
——橡皮筋,橡皮筋有弹性。
6.我们发现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就朝前开。
那怎么能够使小车朝前开,开得更远呢?你有什么办法?——绕多一点。
三、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1.你觉得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可能与什么有关呢?(板书:距离圈数?)2.小车行驶距离的远近,真的和橡皮筋的圈数有关吗?你们准备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推测呢?——改变的条件:橡皮筋圈数——不变的条件:小车,缠绕的位置等。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学会使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制作简单的动力装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 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3. 橡皮筋动力装置的测试与优化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和测试优化。
2. 教学难点:橡皮筋动力装置的测试与优化。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橡皮筋、剪刀、尺子、钉子、木板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橡皮筋动力装置制作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橡皮筋玩具,引发学生对橡皮筋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让学生观察橡皮筋的形变和恢复过程,探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3. 制作橡皮筋动力装置: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橡皮筋动力装置,并在制作过程中思考如何提高装置的动力效果。
4. 测试与优化:让学生测试自己制作的橡皮筋动力装置,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改进。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橡皮筋应用实例。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探究、制作和测试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制作的橡皮筋动力装置的创意、实用性和稳定性。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以改进今后的教学。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学成果和不足之处。
2. 学生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学习效果和进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
3. 教学改进: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八、课后作业1. 学生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和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在肯定范围内,橡皮筋的形状变化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
2、过程与方法:会利用橡皮筋给纸飞机和小车作动力;会做探究橡皮筋的伸长量与弹力大小关系的实验。
3、感情、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搜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认识弹力概念,利用弹力为我们做更多的事情。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了解弹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理解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
(教学打算)教师演示:纸飞机2架、橡皮筋1个、弹簧、铁架台、钩码、轨道、课件等。
分组实验:每组:纸飞机4架、橡皮筋4个、燕尾夹1个、海绵1块、拉簧或压簧1个、橡皮泥1块、小旗子1面、铁架台1副、钩码1套、小车1辆、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1.课件出示飞机、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图片。
提问:你们了解这些交通工具是用什么作动力的吗?学生答复。
2.出示纸飞机,提问:这里有架纸飞机,你有方法让它飞起来吗?学生答复。
示范:拉橡皮筋使飞机飞起来。
3.分发纸飞机,让学生自己用橡皮筋把纸飞机飞起来。
提问: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吗?引导学生认识到橡皮筋是可以作为动力的。
4.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橡皮筋。
〔板书:橡皮筋〕。
二:橡皮筋可以产生力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下橡皮筋。
想想怎样做才能使橡皮筋产生力?学生商量、思考并动手活动。
2.请一位同学演示他的方法。
3.分析:你是怎么做的、橡皮筋发送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答复:被拉长了。
引导:橡皮筋什么发生了变化?得出形状变化〔板书:形状变化〕。
师:感觉到力了吗?生:感觉到了。
师:这个力是谁产生的?生:橡皮筋。
〔板书:产生力〕大家一起来试试吧!〔这一环节,使学生认识到弹力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形状变化。
〕三、感受物体的弹力1.提问:橡皮筋形状发生变化可以产生力,那么其他物体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分发海绵、燕尾夹、弹簧和橡皮泥。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科学是一门探究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通过让学生用橡皮筋作动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橡皮筋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和交流能力。
第二章:橡皮筋的性质2.1 橡皮筋的定义橡皮筋是一种具有弹性的橡胶制品,通常呈条状,可以用来束缚物品或作为弹力玩具等。
2.2 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的弹性是指它在受到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弹性的强弱与橡皮筋的材质、直径和长度有关。
2.3 橡皮筋的用途橡皮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绑头发、制作弹弓、作为玩具等。
第三章:用橡皮筋作动力3.1 基本方法(1)将橡皮筋固定在两个支点之间,使之一端短一端长;(2)拉伸短端,使其超过支点,释放后,橡皮筋的弹性使其回弹,带动长端运动;(3)利用橡皮筋的回弹力,实现物体的运动。
3.2 应用实例(1)制作弹弓:将橡皮筋固定在木棍两端,拉伸后释放,可以发射小石子;(2)制作简易吊车:将橡皮筋固定在支架上,利用其弹性提升重物;(3)制作橡皮筋动力车:将橡皮筋固定在车轮轴上,利用其回弹力驱动车辆行驶。
第四章:实验与观察4.1 实验一:探究橡皮筋的弹性材料:橡皮筋、尺子、铅笔。
步骤:(1)测量橡皮筋的自然长度;(2)拉伸橡皮筋至一定长度,记录长度;(3)释放橡皮筋,观察其回弹程度;(4)分析弹性与长度的关系。
4.2 实验二:探究橡皮筋的动力作用材料:橡皮筋、小车、绳子。
步骤:(1)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轴上;(2)拉伸橡皮筋,使小车前进;(3)观察橡皮筋的回弹情况;(4)分析橡皮筋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橡皮筋的性质、用途和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基本方法。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用橡皮筋作动力优秀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橡皮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橡皮筋的外貌和性质。
2. 让学生举例说明橡皮筋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教学活动:1. 展示不同颜色的橡皮筋,引导学生观察其外观和弹性。
2. 让学生bring their own橡皮筋,并分享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是否能够产生动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的观察和描述。
2. 记录学生举例的橡皮筋用途。
第二章:探索橡皮筋的弹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橡皮筋的弹性。
教学内容:1. 介绍橡皮筋的弹性概念。
2. 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的弹性。
1. 解释橡皮筋的弹性是指其能够恢复原状的能力。
2. 提供不同长度的橡皮筋,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其弹性。
3. 学生记录橡皮筋的伸长长度和恢复原状的时间。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弹性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的数据和分析。
第三章: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橡皮筋可以作为动力来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教学内容:1. 解释橡皮筋作为动力来源的原理。
2. 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橡皮筋作动力的效果。
教学活动:1. 解释橡皮筋在拉伸时储存能量,释放时产生动力。
2. 提供简单的机械装置,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橡皮筋作动力的效果。
3.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分析橡皮筋作动力的原理。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对橡皮筋作动力原理的理解。
2. 检查学生实验记录的结果和分析。
第四章:创意橡皮筋动力项目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通过橡皮筋动力项目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让学生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橡皮筋动力项目。
教学活动:1. 提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橡皮筋动力解决方案。
小学科学:反思:用橡皮筋作动力
【教学反思】用橡皮筋作动力《用橡皮筋作动力》这一课,我在自己学校试上了5次,每次都感觉很不满意,尤其是时间上把控不住。
在松阳实验小学上课的前一个晚上,还在大动作的修改。
终于上完这课了,一下子感觉很轻松,但随之而来的是课后更多的思考,为什么我的课堂还是拖堂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分组问题本着人人有事做,大家都动手的想法,在自己学校试上的时候,一直坚持小小组合作,相信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会大大提高。
在松阳上课时学生人数多了,虽然之前已经了解,但我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决定两人一组。
我的分组形式似乎有点冒险,遇上组内两人都不擅长实验操作的时候,完成相同的实验所需的时间会比其他组至少多6-8分钟。
全班分了20组,每组2人的时候,我们的实验该怎样有效的指导?2.实验材料的分发问题原先设计一直都是把材料放抽屉,分批领取,既可以节省时间,又比较有序。
当天因担心“地毯式软尺”卷后打开会出现褶皱,就临时改成了平铺在地,由学生自己领取,结果出现不乐观的情况。
因为我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在平时实验课时有没有很好的领材料的规范有序的习惯,加上自己也没有很清楚的说明领材料的秩序。
虽然在自己班级没问题,但这样的突发事件警示我,在借班上课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之前习惯问题,自己要多方面考虑,把各种可能性要预设到心里,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3.实验活动的主次问题一节课的实验活动不能太多,当出现多个活动时要有主次之分,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主要探究实验,在本节课中的技术性问题——安装小车,要精简环节和缩短时间。
可以通过直接演示或微视频让学生快速进入组装小车活动,而我在这方面把控不到位,总想让学生能人人熟练的组装小车,导致活动时间过多。
后面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小车行驶的距离和橡皮筋缠绕的圈数有关所用时间比较充足,基本等20个组都结束实验了,才开始数据分析和反馈,这样的处理方式也造成了时间把控不严谨。
建议自己下次组织学生实验活动时,要规定有限时,或许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加快实验节奏。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
小学科学42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实验教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实验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科学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本教案以橡皮筋为动力源,设计了一项有趣的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探究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和应用,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验目的:1.了解橡皮筋的弹性特性;2.探究橡皮筋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橡皮筋具有很好的弹性,当受力时可以存储能量并释放出来。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利用橡皮筋的弹性特性,探究其在机械运动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橡皮筋:一根;2.小木块:一个;3.细线:一段;4.尺子:一把;5.扳手:一个。
四、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2.将橡皮筋固定在小木块上,使其紧绷;3.将小木块与细线连接,形成悬挂装置;4.用扳手将橡皮筋扭紧,以储存能量;5.放手释放橡皮筋,观察小木块如何受力运动;6.反复进行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
五、实验结果和分析:1.观察实验现象:当橡皮筋被释放时,悬挂的小木块会被橡皮筋的弹力拉起,并呈现出上下振动运动。
2.实验现象的解释:实验现象的产生是由于橡皮筋的弹性特性。
当橡皮筋被扭紧时,储存了弹性势能,当释放时,橡皮筋的弹力会作用于小木块,使其受力上升,然后重力使其再次下降,如此往复,形成了上下振动的运动。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可以发现,橡皮筋的弹性特性可以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
在飞机模型、汽车玩具等玩具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橡皮筋作为动力源。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探究了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应用特性,加深了对橡皮筋弹性特性的理解。
橡皮筋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办公用品,还可以应用于机械装置中,将弹性势能转化为机械运动的动力。
这个实验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还促使我们运用科学原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拓展练习:1.为什么橡皮筋会有弹性?2.除了橡皮筋,还有哪些物体具有弹性特性?3.你还能想到哪些利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的实际应用?扩展练习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拓宽他们的科学视野。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生活中的各种机动车几乎都是用轮驱动方式前进的,即动力使车轮转动,轮子通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车身前进。
本课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动整个小车前进,这种方法就是轮驱动。
认识了橡皮筋动力小车的驱动特点,就了解了生活中机动车驱动的特点,更是为后面研究车辆的摩擦力,研究自行车的设计特点打下了基础。
用橡皮筋作动力也为学生认识弹力提供了条件。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安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这是下一个活动的准备。
这时,学生已经观察到“轮驱动”,但教科书始终都没有提出这个概念,这丝毫不影响学生接下来的研究,只会使活动更集中在安装和研究上。
第二,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这是换一种形式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会强化有关科学概念的建立。
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弹力,了解弹力的产生。
安排为第三个活动是先让学生通过动手做进行感知,再认识弹力概念。
这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突出了重点活动。
学情分析学生对橡皮筋很熟悉,对弹力物体也有生活经验,对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也有简单的朴素的感性认识。
然而,学生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是一个难点。
而探究皮筋圈数和小车距离的关系因为涉及到很多的外在影响因素,所以,如何处理是重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2.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过程与方法:1.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2.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弹力是物体改变形状时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
理解橡皮筋的弹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难点: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安装;用做“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解释。
评价任务1.会制作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做实验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之间的关系。
3.认识弹力的定义及作用。
用橡皮筋作动力
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旳关系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想方法增长橡皮筋长度(另 做拴橡皮筋旳支点),想方法增 大橡皮筋弹力(并排安装两根橡 皮筋),假如弹力大了轮子打滑, 能够合适增长小车重量……
①、要看准终点,用皮尺量出距离并及 时填好统计单。 ②、边试验边思索:橡皮筋缠绕一圈或 多圈时,产生旳力旳大小一样吗?橡皮 筋旳力作用在小车上旳时间一样吗?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阐明:橡皮筋圈数与小车行驶旳距离并不 成百分比。换句话说,绕4圈时小车行驶 旳距离并不是绕两圈时行驶距离旳两倍, 而是更远些,因为橡皮筋后绕上去旳两 圈弹力更大。但有旳小车也可能会近某 些,因为弹力大了轮子打滑。
了解橡皮筋旳弹力是怎样产生旳
橡皮筋旳弹力是怎样产生旳 ? 人们利用弹力做了哪些事情?
√
3、安装用橡皮筋驱动旳小车时皮筋绕在( C )轴上。
A、前轮 B、后轮 C、前、后轮都行
4、橡皮筋动力小车旳动力是由( )提供旳。
A、车轮
B、车身重力 CC、橡皮筋
用橡皮筋做动力
5、要使橡皮筋动力小车运动得更快,下列措施可行旳 是( A )。A、增长皮筋绕旳圈数 B、降低皮筋绕 旳圈数 C、降低皮筋旳根数 6、小车运动旳方向与橡皮筋在车轴上绕旳方向( )。
BA、相同 B、相反 C、无关 7、在一定程度内,橡皮筋下端挂旳错码越多,橡皮筋 产生旳弹力( )。
A、越大 AB、越小 C、不变
用橡皮筋做动力
1、橡皮筋能够无限拉长,拉得越长产生弹力越大。( × ) 2、没有拉开旳弹簧也有弹力。( × ) 3、被压弯旳木头也有弹力。( √ ) 4、小车行驶旳距离和橡皮筋绕旳圈数有关( √ ) 5、在绕橡皮筋旳时候,不能绕得过紧。( √ ) 6、小车运动旳方向都是向前旳,与绕橡皮筋旳方向无关。( ) 7、×我们旳教科书在变形后也会产生弹力。 ( )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
数学《用橡皮筋作动力》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橡皮筋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橡皮筋的动力特性,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重难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橡皮筋的动力,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章:橡皮筋的动力特性2.1 课程内容介绍橡皮筋的动力特性,包括橡皮筋的弹性系数、伸长量和力的关系等。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橡皮筋的动力特性。
2.3 教学活动第三章:用橡皮筋作动力计算3.1 课程内容学习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包括力的计算、距离的计算等。
3.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掌握用橡皮筋作动力的计算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解橡皮筋作动力计算的方法,分析案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应用橡皮筋作动力解决实际问题4.1 课程内容学习如何运用橡皮筋的动力特性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单的动力机械等。
4.2 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5.1 课程内容5.2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5.3 教学活动第六章:探索橡皮筋的动力特性6.1 课程内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橡皮筋的动力特性,包括弹性系数、伸长量和力的关系。
6.2 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观察和数据分析法。
6.3 教学活动进行橡皮筋动力特性实验,观察橡皮筋在不同伸长量下的力的变化,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
第七章:橡皮筋动力计算实例分析7.1 课程内容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橡皮筋的动力特性进行计算。
7.2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
7.3 教学活动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橡皮筋动力计算练习,巩固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资
13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公开课资
14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 怎样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想办法增加橡皮筋长度(另做拴橡皮筋的
支点),想办法增大橡皮筋弹力(并排 安装两根橡皮筋),如果弹力大了轮子 打滑,可以适当增加小车重量……
第二课 用橡皮筋作动力
公开课资
1
公开课资
2
复习
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 汽车 马车
公开课资
电池 内燃机 马 人力
3
我们的小缆车
1、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 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物体都有一个向下 的力,这就是 重力 。 2、在做小车实验中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越 快 。 3、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 垫圈个数有关。 4、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 垫圈的重力。
公开课资
7
本课用橡皮筋带动小车轮子转动,轮子再带 动整个小车前进,这种方法就是轮驱动。
公开课资
8
安装小车
• 1.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 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 上。
• 2.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 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了
公开课资
9
想一想:
• 要使小车向前运动,橡 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
公开课资
17
公开课资
18
公开课资资
15
在一定的范围内, 橡皮筋绕的圈数多,它的弹力大, 小车行驶得远; 橡皮筋绕的圈数少,它的弹力小, 小车行驶得近。
公开课资
16
橡皮筋的力是怎么产生的呢?
• 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 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 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 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当他 们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后,弹力就恢 复了。
公开课资
4
用橡皮筋作动力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 C )。
A、压力 B、浮力 C、重力
2、在缆车实验中,提供小缆车动力的是( C )。
A、车身 B、缆绳 C、缆绳一端的重物的重力
3、重力的方向总是( C )。
A、向上 B、向左 C、向下
4、当拉小车的重物越重,小车运动的速度( A )。
向应该怎么样?
公开课资
10
小车行驶方向和橡皮筋缠绕方向的关系
橡皮筋往后绕,小车前进; 橡皮筋往前绕,小车后退。
公开课资
11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 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 对二者关系进行推测 。 • 设计实验来检验推测。
公开课资
12
第二部分:研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 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 对二者关系进行推测 。(橡皮筋缠绕1圈 时,产生的弹力较小;缠绕多圈时,产 生的弹力较大。橡皮筋缠绕1圈时,弹力 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短;缠绕多圈时, 弹力作用在小车上的时间长。)
A、越快
B、越慢公开课资 C、不一定
5
用橡皮筋作动力
5、在拉力较大时,小缆车的运动速度( A )。 A、越来越快 B、越来越慢 C、保持不变
6、把小车放在斜坡上,小车滑下来,这是因为 ( A )。
A、小车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B、有一个力把小车往下推 C、是车轮的力使小车滑下来
公开课资
6
生活中的各种 机动车几乎都是 用轮驱动方式前 进的,即动力使 车轮转动,轮子 通过与地面的摩 擦力带动车身前 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