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筋动力小车

合集下载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作文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作文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作文篇一《神奇的橡皮筋小车》我一直觉得科学小玩意儿特别有趣,这次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经历更是让我乐在其中。

我先找来制作小车的材料,都是些简单的东西,像几个硬纸板、几根小木棍,还有最重要的——橡皮筋。

那橡皮筋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就像我们平时扎头发用的,你可别小瞧它,它可是小车的动力来源呢。

我按照在网上看到的教程,开始组装我的小车。

把小木棍用胶水粘在硬纸板上做车架,这个过程可不太顺利,不是木棍粘歪了,就是粘不牢。

我急得一头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不过最后总算是把车架弄好了。

接下来是关键的部分,给小车装上橡皮筋动力装置。

我把橡皮筋绕在车轴上,一边绕一边想:这细细的橡皮筋能让小车跑起来吗?看起来有点悬啊。

绕好后,我把小车放在地板上,小心翼翼地松开手。

你猜怎么着?小车像个喝醉了酒的小老头,歪歪斜斜地往前挪了一小段,然后就停住了。

我看着它那滑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我开始研究哪里出了问题。

我盯着小车看了半天,又把橡皮筋重新绕了绕,还调整了一下车轴的位置。

再一次把小车放在地上,这次就不一样了,小车欢快地跑了出去,虽然速度不是很快,但也能跑出好长一段距离呢。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就像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这个小小的橡皮筋小车,让我体会到了一种独特的快乐,也让我明白了有时候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却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大作用。

篇二《趣味橡皮筋小车之旅》说起我做橡皮筋驱动小车这事儿呀,那可真是充满了各种意外和惊喜。

刚开始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我就是觉得好玩。

就在家里到处搜罗材料,翻箱倒柜的,把老妈都吓到了。

那些废旧的硬纸盒,被压在箱底的小木棍,被我一股脑儿地揪了出来。

至于橡皮筋,可是费了我一番功夫。

我把家里能找到橡皮筋的地方都找了个遍,最后在一个小角落里发现了几根旧的。

当时心里那个兴奋啊,就像挖到了宝藏一样。

我开始动手制作,由于我没有多少经验,动作显得很笨拙。

在剪硬纸板做车身的时候,手一滑,那剪刀就跑偏了,好好的一块纸板被我剪出了一个大口子。

四年级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四年级3.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1.橡皮筋缠绕方向与小 车运动方向相反。
2.圈数越多,小车运动 越远。
关于弹力:
物体形状改变时产生的要回复到原来形状的 力叫做弹力。 1.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弹力的例子吗?
生活中的弹力:
生活中的弹力:
海绵
让橡皮筋产生大小不同的力:
思考:如果一直加钩 码会如何?
缠绕橡皮筋的方法:
想让小车向前运动,橡皮筋应该怎样缠绕? 橡皮筋向后缠绕 是什么力驱动小车运动的? 橡皮筋的弹力
弹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运动的距离吗?
起点线
终点线
橡皮筋的
圈数
序号
小车运动 的距离
中间值
我们的发现
1
3
2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8
2
3
1
13
2
橡皮筋圈 数越多, 拉得越长, 弹力越大, 小车运动 越远
3
小结: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聚 焦 : 我们拉一拉橡皮筋会有什么感觉?
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 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 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实验前思考:
怎样用橡皮筋做动 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车身
车轴套




缠绕橡皮筋的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橡皮筋的缠绕方向和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可以用橡皮做的科学小实验

可以用橡皮做的科学小实验

可以用橡皮做的科学小实验
可以用橡皮做的科学小实验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橡皮筋动力车:这个实验可以使用橡皮筋作为动力源,制作一个简单的动力车。

将橡皮筋绕在一个纸筒或塑料筒上,然后将纸筒或塑料筒固定在一块小木板上,再将小木板放在两个轮子之间,使轮子能够转动。

当松开橡皮筋时,它会迅速收缩并驱动小车前进。

2.橡皮擦电实验:这个实验可以展示静电现象。

将一块橡皮擦在头发或毛衣上摩擦几次,然后将其悬挂在细绳上,再用另一个带电的物体(如气球或另一个摩擦过的橡皮擦)靠近它,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橡皮泥浮沉实验:这个实验可以探究物体的浮沉原理。

将一块实心橡皮泥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

然后,将橡皮泥捏成船形或其他形状,再次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浮沉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形状的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可以探究物体的浮沉原理。

这些实验简单易行,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能力。

但是,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过于危险或不合适的材料。

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原理介绍作文

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原理介绍作文

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原理介绍作文嘿,说起来橡皮筋动力小车,那个真是童年里的美好回忆呀!还
记得小时候,我总是缠着爸爸帮我做这样一个小车。

哎呀,那感觉就
像是现在手里有一根魔法橡皮筋,可以让小车动起来似的。

这橡皮筋动力小车嘛,其实原理还挺简单的。

想象一下,把橡皮
筋绕在棍子上,然后一拉,橡皮筋就储存了能量。

嘿,就像你拉紧弹
簧一样,弹簧等着被释放呢。

把小车车轮安装在棍子上,橡皮筋放松
的时候,能量就转化成动能,小车就往前跑啦!
哟,但是啊,要想让小车跑得快,可都得讲究方法。

得找一根有
力量的橡皮筋,还得调整好车轮的大小和角度。

有时候,你拉得太猛,小车反而跑不快,因为橡皮筋的力量太大了,车轮的阻力也大。

这就
得慢慢来,找到那个平衡点。

每一次小车跑起来,我都会追着它跑,唉呦,那种兴奋的感觉,现在想想都觉得自己小时候太傻了,哈哈。

但是,那份快乐和简单,现在很难再感受到了。

而且啊,做橡皮筋动力小车,还是个锻炼动手能力和想象力的过程呢。

你得自己动手制作小车,还得想办法让它跑得又快又稳。

咦,这就是成长的滋味吗?
橡皮筋动力小车,就是个充满乐趣的小发明。

它让我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快乐。

这就是我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也是对那个简单时代的留恋。

嘿,你说呢?。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

《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内容,教材中提供了多个递进的探究活动,从组装橡皮筋小车到设计实验探究小车行驶距离与橡皮筋缠绕圈数的关系,最后让学生了解弹力和弹力的运用。

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进阶和核心素养落地,围绕核心问题“用橡皮筋驱动小车”来统摄本节课所有学习活动,用“让橡皮筋小车精准到站”的实践活动架构一个知识条件化的情境,构建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有关“橡皮筋具有弹性”此类丰富的感性经验,对于弹力有着较为粗浅的认识,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了物体需要有力才能运动,但是尚未使用科学方法对于“橡皮筋弹力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进行过系统的探究,并未构建对于“弹力”这一力学模型的理解。

本节课以此为起点,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租住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与小车运动状态的关系,自主构建对于“弹力”这个力学的实质性理解。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拉一拉橡皮筋”的体验和“用橡皮筋驱动小车”的实验,知道橡皮筋具有弹力,能给小车提供动力,知道橡皮筋产生的动力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距离,并能应用这个规律探索精准到达的小车。

科学思维利用比较、归纳、分析和演绎的方法,能够理解和应用橡皮筋小车基本原理。

探究实践会安装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探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能收集数据作为证据对小车的距离做出解释。

态度责任培养进一步用小车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在实验活动中保持严谨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研讨——归纳总结的过程,探究橡皮筋缠绕圈数和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难点:利用本节课所得到的结果,制作精准到达的小车。

【教学准备】学生小组准备:载重小车1辆、橡皮筋1根、小车跑道。

教师准备:课件、弓箭1套、小组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体验射箭,玩橡皮筋。

一、聚焦:拉一拉橡皮筋,感受弹力,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的主角是橡皮筋!刚才在体验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2.小结:当我们拉伸橡皮筋时,橡皮筋形状会发生变化,松手后,会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橡皮筋在形状改变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科技小发明——简易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做法

科技小发明——简易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做法

科技小发明简易橡皮
筋动力小车的做法
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制作,不管跑起来怎么样,至少看起
来很不错\(5〜喜欢的小伙伴和可吉一起来学着做吧〜
如果觉得橡皮筋动力不过瘾,可以想办法把电动机安装
上去,应该也不会太难
材料准备:保鲜膜筒、光盘、木扣、一次性筷子、皮筋、纽扣、吸管、回形针。

把木扣和光盘粘贴在一起
另一面粘贴上纽扣
四个光盘全部这么做好
给保鲜膜筒刷上颜色,然后打孔
借助于皮筋的帮忙,在保鲜膜筒前后打出四个对称的
孔。

插入一次性筷子
把吸管剪短
套到筷子上。

再安装上光盘做的轮胎
四个轮胎都这么安装好
如果轮胎有点松动,可以在木扣里加点胶水
0准备好合适长度的皮筋。

从保鲜膜筒里套到筷子上。

这么绑
抽紧皮筋
皮筋的另一头套上回形针
然后让回形针带着皮筋穿过保鲜膜筒O
从保鲜膜筒的另一头出来
将回形针卡到保鲜膜筒壁上
一个橡皮筋动力小车就完成了
转动轮胎,把皮筋缠绕到筷子上,再松开就可以带动小车跑起来啦〜。

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思路

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思路

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思路一、橡皮筋动力小车的原理橡皮筋动力小车是一种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转化为机械能,从而驱动小车运动的玩具。

其原理是将橡皮筋绕在车轴上,当释放橡皮筋时,橡皮筋的弹性能量会驱动车轴转动,进而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二、所需材料和工具•橡皮筋•木板•轮子•轴承•螺丝•螺母•锉刀•钻孔机•锉刀•锉刀•锉刀三、制作步骤1. 制作车身1.使用锉刀将木板锉成所需的车身形状,可以选择长方形或者其他形状。

2.使用钻孔机在车身上钻孔,用于固定轮子和轴承。

2. 安装轮子和轴承1.将轮子装入轴承中。

2.将轴承固定在车身上的钻孔中,使用螺丝和螺母进行固定。

3. 安装橡皮筋驱动装置1.在车身的一端钻孔,用于安装橡皮筋。

2.将橡皮筋穿过钻孔,并将其两端固定在车身上。

4. 调试和测试1.确保橡皮筋能够顺利地绕在车轴上,并且有足够的弹性能量。

2.测试小车是否能够利用橡皮筋的弹性能量驱动车轴转动,并推动小车向前运动。

四、注意事项1.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时造成伤害。

2.确保车身结构稳固,轮子和轴承安装牢固,以保证小车的正常运行。

3.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进行改进和创新,例如增加刹车装置、改变车身形状等。

五、总结橡皮筋动力小车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只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和工具,按照步骤进行制作即可。

通过这个制作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了解橡皮筋的弹性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

制作完成后,可以通过调试和测试来提高小车的性能和稳定性,让它能够更好地运行。

希望这个制作思路能够帮助到对橡皮筋动力小车感兴趣的朋友们。

小学科学精品课件:花式玩转橡皮筋动力小车

小学科学精品课件:花式玩转橡皮筋动力小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节课的重点是借助小车进行弹力的研究 改进为学生感兴趣的多个弹力小实验
不仅能更好的得出结论,更重要的是不断拓 展学生的思维
• 以前的五年级知识放到现在的四上进行教 学,难度更大。所以我们要想办法降低难 度,从多方面让学生进行体验
安装小车
1.把橡皮筋圈连接起来,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另一端固定在车轴上。
2.转动车轮,让橡皮筋在车轴上缠绕,松开手,车轮就会转动了
缺点:这个弹力会瞬间爆发,很难控制其释 放——容易出现打滑的现象 打滑 小车经常跑偏,给测量增加干扰 橡皮筋固定和缠绕比较困难
已有的改进
增加轮和地面的摩擦力,增加车身的重量等
花式玩转橡皮筋动力小车
内容: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 单元第三课《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原教材中的实验设计
1.组装用橡皮筋驱动的小车
2.研究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
(目的是明确“弹力”的概念)
• 知道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运动的动力来 源于橡皮筋的弹力,弹力的大小决定小车
运动的距离,进而明白为什么橡皮筋的圈 数越多小车能运动越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橡皮筋动力小车
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竞赛活动报告
针对学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能想办法解决的现实,寒假里,“今腾科技社团”组织了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

给学生提供一次动手机会,和自我展示的机会。

其中四年级命题制作,自制“橡皮筋动力车”真正体现了研究活动。

活动要求: “橡皮筋动力车,用硬纸片剪制车轮,用竹签、金属丝等作车轴,橡皮筋作动力。

用瓶子、纸盒等材料作车壳。


我作为辅导教师,布置完任务后,我逐个班级进行了“选择材料,介绍原理”等必要的辅导。

寒假期间我也进行了尝试性制作,比想象中要难~问题一,车做好后,车轮原地打转,车子不向前走。

学生返校的日子里,学生也提出这样的问题。

开学后,我组织科技社团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原因:我们用的是橡皮筋的弹性,橡皮筋绕在车轴上,在其弹性的作用下,释放弹力的速度比较快而有力,车身轻,车轮与地面摩擦力小,而车轮原地自转。

在讨论中,找到了一种改进方法:加重车身重量,增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在同学们的实验中,车身加重到200——500克不等,原地打转的现象被克服了,车子能走了,但距离很近。

问题二,前进一段距离后,车子会倒退,达不到理想的前进距离。

在第二次组织学生分析研究时,我组织学生分析了原因:橡皮筋一端固定在车轴上,车子前进时橡皮筋释放完后,车子由于惯性继续前进,橡皮筋反方向被绕在车轴上,产生反弹力,使车子后退。

我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
车轴上安装挂钩,挂住橡皮筋的一端,当绕在车轴上的橡皮筋释放完成后,橡皮筋会从挂钩上自动脱落,就不会产生是车子后退的现象了。

我指导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共同实验、改进,车子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利用惯性还能前进一段距离,结果令人满意,不会出现倒退的现象了。

问题三,橡皮筋动力车因橡皮筋的长度有限,在车轴上绕多少圈,决定了车子前进的距离——依据车轮的大小,大约1米2米左右。

“难道只能走这么短的距离吗,”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社团活动中,我带领学生分析了橡皮筋在小车内产生动力的方式(弹力:车轴缠绕橡皮筋是橡皮筋逐渐拉紧,利用的是橡皮筋在弹性范围内产生的弹力拉动车轴转动带动车轮转动,是车子前进。

我们可以试用一下橡皮筋的扭力。

) 拉线玩具“小老鼠”的启发(如图):
拉动“小老鼠”线绳,使其悬空,其中的轮子在重力作用下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动,橡皮
筋在轮子转动的作用下产生扭力,松开“小老鼠”的线绳,把它放到地上,小老鼠在橡皮筋扭
力作用下就会向前跑。

能把这个原理能用在小车上吗,
我们对小车进行了改进:做一个小轮子放在橡皮筋的中间连好(如图),
我们称之为“绕线轮”。

轮子上缠绕足量的线。

线的一端与车轴相接。

转动车轮车轴随之转动,线缠绕在车轴上,逐渐使橡皮筋产生扭力,可以带动车子前进。

优点:一、有了绕线轮,可以储存更多的动力源,车子可以跑得更远(实验中约行使10米——15米左右)。

二、绕线轮起到了一个变速器的作用,是一个费力轮
轴,可以缓解橡皮筋快速、有力释放弹力的特性,避免了车轮原地打转。

三、不用给车增加更多的配重了,减轻了车身重量。

缺点:绕线轮放在橡皮筋中间在转动时很不稳定,容易把线绕在橡皮筋上,使车子无法动。

改进方法:加装一个固定绕线方向的装置。

(如图)
思考:由于绕线轮放在橡皮筋中间,橡皮筋的扭力只用了一半,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橡筋小直升机”引发的。

“橡筋小直升机”(如图)螺旋桨在橡皮筋的一端,可以转动250圈左右。

小车中的绕线轮能不能也放在一端,充分利用橡皮筋产生的能量,
经过我们的设计与改进,把原来的螺旋桨部分变成了绕线轮。

终于实现了“充分利用橡皮筋产生的能量”这个目标。

(如图)
车轮的转数比原来提高了一倍多。

行驶的距离也同样提高了一倍。

橡皮筋动力车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问题与思考得到了解决,从学生到教师都有一种成就感。

如何使这个活动推广起来是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活动。

我对制作的“材料”和“工艺”进行了必要的筛选。

最后确定了四年级学生每人都能制作的——“超级橡筋动力车的制作方法”:
工具:剪刀、圆规、小锥子、小钳子等。

材料:橡皮筋1到6根,硬纸片,纸,曲别针一个,竹签3根。

胶水,502,砂纸,空瓶等。

方法:
1、做车轮:用圆规在硬纸片上画同样的圆4个,用剪刀剪下,用砂纸加以打磨,作为车轮用。

(如图)
2、做绕线轮:
(1)用圆规在硬纸片上画同样的圆2个,用剪刀剪下。

(2)用小钳子把曲别针弯成(如图)。

(3)剪1厘米宽的纸条数个。

(4)把曲别针弯好的轮轴两端各穿入一个小圆硬纸片。

中间用纸条缠绕,直径约1厘米左右。

3、做车身:用小锥子加热,在空瓶适当部位扎出轴孔,装绕线的孔。

4、组装:(如图)
经过不断的研究改进,最终达到了四年级水平的学生人人能够制作的目标,今年三月,四年级橡皮筋动力车比赛中,学生参与率达到了90%~四(1)班的何成城同学创造了23、5米的成绩。

九月份比赛中五(1)张山创造了26、7米的成绩。

算得上是超级橡筋动力车了。

当然,制作活动中还有很多细微的问题存在,比如:不能走直线的问题等。

这些制作技术的要求比较高,目前学生水平不能达到,有待于学生水平提高后改进。

活动启事: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发明创造,——创造起源于实践活动,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这就是一个研究过程。

用了别人没有想到的办法,就是一种创造。

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