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反思《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学反思范文今天晚上翻看了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这本书,看到第95页上所讲的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时,感受颇深,感觉说到自己的心里去了。
是的,由于领会不深,有的学生只会套用公式来算(当然,大部分教师已经不再让学生死记公式了),这在后面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周长得到了验证。
特别是当学生学习完长方形的面积时,概念不清的同学更是混为一潭。
因此周长的概念的清晰掌握就尤为重要。
个人认为可以有以下的对策:一、活动操作,领会概念。
先教学度量周长。
从不规则的图形入手,如绕着花坛走一圈;几个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图形;用线围出树叶的周长再拉直来量。
或用小棒围图形;用一根铁丝围成各种各样的图形,再比比周长,在这些活动中领悟周长的概念,明确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二、实验记录,探索规律新鲜的、未知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兴趣,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规律。
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在理解了周长的概念后,让学生做实验,观察黑板上的三个长方形,自己想办法求出他们的周长(每个格子都是1厘米),并记录结果。
交流时发现,学生在算了前面两个长方形的周长之后,再也不用将第三个图形再四个边都量了,大部分的同学都只量出一个长和一个宽,于是算法就出来了,四条边相加求和;算出一个长和一个宽的和再乘2;两个长加两个宽。
由于学生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来找算法的,算法的规律显而易见。
还有明知道这里有比较简便的求法,但在这里不要特意的优化算法,因为学生是有差异的,不要奢求所有学生都一样。
否则就会出现背公式的现象。
他的后果,相信所有的一线老师可能都品尝过。
反思后的收获:作为教师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要改变教师讲多做少的习惯,让学生多做数学实验,经历知识的获得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的将复杂的、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事实。
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数学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长方形周长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学生在初学数学时通常需要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和基本的推导过程。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问题及原因分析1. 缺乏实际应用背景的讲解在讲解长方形周长时,我通常会从定义和公式入手,把重点放在计算方法上。
但是,学生常常缺乏对为什么要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实际应用的理解。
他们可能只是死记公式和方法,而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样的问题主要源于教学内容的安排。
在传授计算方法之前,我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先体验一下长方形周长的应用,才能更好地理解计算方法的意义和作用。
2. 缺乏足够的练习和巩固机会在课堂上,我通常会通过示范和讲解的方式教授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然而,我发现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经常出现错误和困惑。
这主要是因为课堂上的练习过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巩固所学的知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增加课堂上的练习环节,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运用所学的知识。
并且,在布置作业时,我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来让学生练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3. 缺乏启发式教学的引导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中,我通常将重点放在计算方法和公式上,较少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缺乏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解题思路的引导。
为了改进这个问题,我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和思考活动,让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长方形周长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总结计算长方形周长的规律和方法。
二、反思与改进在认识到以上问题后,我意识到在长方形周长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为此,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引入实际应用背景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我将引入一些与长方形周长相关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长方形周长的应用意义。
例如,可以让学生计算教室的周长,或者计算长方形草坪的周长等。
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三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周长的定义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模型、多媒体课件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长方形周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 操练: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进行验证。
4. 应用: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周长的定义2.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 长方形周长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长方形的周长2. 提高题:计算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比值3. 拓展题:探究其他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掌握较好,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长方形周长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本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1刚拿到这堂课,心中一阵窃喜,我在四年前曾经研究过这节课,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细看了起来,又认真进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诞生了,在进行完试讲后,觉得学生虽然也在这堂课上认识了周长,但是认识的程度不够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层上,而我的设计也没有体现学生对周长的深层理解,与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不相吻合。
试讲完后,杨主任给我们进行说课,她指出我应该在教案里体现周和长,这使我为之一颤,我讲过了一遍,居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光顾着把周长的概念通过多种活动给学生,只要让孩子们知道周长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长度的就把这个概念轻松解决了,我真是愚笨啊!我觉得本节课另外一个令我有感触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周长是有长度的,就给学生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想办法真正的动手去量一量这个三角形的长度,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真的想不到要让学生动手去算一算,而且给出了一个等边三角形,也让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长,比如量一量再计算、用绳子围一围,再量出绳子的长度,在计算周长时,可以一边一边的相加求出总的周长,也可以量出一边的长度再乘以三,这样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而用绳子量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化曲为直的思想。
最令我开阔思路的是本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给学生一些不同长度的小棒,让学生同桌合作随意拼摆图形,然后画出所想拼摆图形的示意图,然后再计算所画图形的周长,我觉得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加巩固周长的定义,而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求的了图形一周的长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们就再拼拼摆摆中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了巩固和练习。
通过本环节还可以通过学生们摆出的的长方形,让学生们在汇报时能够体会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不同算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只可惜最后一个环节我没有处理好,我看到孩子画出的示意图有问题,一边的总高是3厘米,相对边的高度是2厘米,而学生画的连接线居然是平行的,为了订正这个问题,我就把剩下的时间用在了研究这道题上,当时脑子一热,就顺便把移补的思想讲给了孩子们,其实课后冷静下来一想,我连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还没来得及探讨,移补完却要让孩子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真是……看来我的课堂驾驭能力还得练啊!《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2《长方形周长计算》这节课,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了“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学生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之后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也为今后学校其它图形的周长奠定基础,因而正确理解周长的概念非常重要,所以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化计算方法。
整节课我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以下两点:1、注重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
本次教学中我借助为贺卡设计漂亮花边这一活动,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先让学生交流中发现需要花边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然后动手测量算出长度,这样就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然后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在动手操作后,很容易理解并掌握利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学生很容易自己推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不过,这节课我并没有把公式硬推给学生,允许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我想这才是教学最需要的。
2、注重学生课堂的主人翁地位。
改变传统的教师一味的教,学生听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发现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所以,课堂上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索的意识。
在理解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时,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分工合作,每个学生都参与学习,并小组讨论计算方法,在全班交流、汇报后,才得出长方形的周长的化公式。
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
综观整节课,我和学生都在一种宽松、平等的氛围中一起学习,学生乐于学,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理念。
但在教学中由于时间的关系没能给每个学生都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的情况了解也不足,没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与帮助,今后我会多加注意的。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要求同学自主探究,从而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新课标指出,教学应当向同学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
依据课标的要求,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注意让同学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动脑思索,动手验证,突出同学主体性。
在探究过程中,让同学成为主动的行动者、主动的参加者和合。
课上让同学思索、实践、沟通,并用所得学问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学习的内在需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在学习中,更应当让数学学问与身边生活相联系,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
二、主动自主,经受探究与思索学习者有了探究问题的需要、爱好、主动愉悦的心情之后,敏捷有效的思维、自主的讨论,是使探究具有实际价值的保证。
在长方形周长的探究活动中,同学有的利用方格纸〔每个小方格边长为1厘米〕进行讨论,在方格纸上,数出或者计算出图片的周长;还有的用尺子量出各个边的长度然后相加;还有的只量出长方形的一组长和宽,只量出正方形的一条边的边长,然后依据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的特点进行相关的计算。
亲身的经受使同学清楚地理解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为总结周长公式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总结方法,提升学习力量。
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
在数学学习中,老师应引导同学积累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力量,这一点在老师评价同学的学习成果的时候应当作为一个重要评价方面。
我引导同学们回顾:在刚刚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把自己探究的方法和大家沟通,然后选择最简洁的方法,最终依据这个最简洁的方法再总结出周长公式。
随后,孩子们用这个学习方法小组总结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同学的学习效率高,效果非常抱负。
可以预见,在同学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此类的学习任务,他们肯定也能选择这种方法进行学习,并且,假如同学有了积累学习方法的意识,并在不断的积累中,他们的学习力量将得到大步的提升。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模版(四篇)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模版教了十几年数学,我觉得自己对教材和学生都掌握得很好,但今年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感觉是错误的。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们开始分组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
很快,一只只小手接连不断的举起来了。
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9+7+9+7=32(厘米)!”“9+7+9+7=32(厘米)!”……没有出现我的预设效果。
我只好进一步鼓励说:“谁有更好的方法?”“9+9+7+7(厘米)!”一个平时表现很好的学生站起来发言。
我心里有点失望,可是还鼓励说:“不错!谁还有更好的方法!”没有同学再举手了。
我说:“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
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看到学生自己归纳不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我急了,只好硬往公式上引导:我说:“长方形两条长,那么9+9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9_2。
宽用乘法算式表示为7_2。
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_2+宽_2。
也可以先算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再_2。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_2。
”接下来是课堂练习,我出示了三个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周长。
全班只有一半左右学生用我的公式方法计算,还有一半学生是用加法做的。
这堂课上完后陷入了沉思:以往自己是怎样教的?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
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
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新课改提倡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课本上不是也没有像以前那样注明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吗?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他们会摘取数学皇冠的明珠呢!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模版(二)一、深入学生,选择素材,创设情境。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味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采集的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希翼对大家有所匡助。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1《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教材第五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份教材是在学生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以学生熟悉的学校篮球场为题材,提出了计算篮球场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联系场地的形状,探索、交流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在交流的基础上确认或者逐步完善。
对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则安排在”试一试”中让学生独立探究、计算,再通过交流发现规律、掌握方法,这样就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
教学时先让学生根据篮球场的形状提出求周长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对周长的认识先自己想想猜猜,再算算试试,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思量进行计算,接着,让他们汇报各自的算法,引导学生去体味和理解不同的算法,把握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
再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等等。
在练习巩固中,”想想做做”从直接看图计算,量一量获取有关数据再计算,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最后在图形的拼摆中关注图形周长的变化,这样由浅入深,既巩固了周长的计算方法,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味到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纵观整节的教学,我都努力为学生的探索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不足的是本节的练习量少了一些,自己的教学驾驭能力还不足,学生的开辟能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地展示。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 2一是知识的形成不应是赋予,而应是探索获取。
以前教学这个内容好像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及课后随笔
三年级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及课后随笔学校数学《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李彩虹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后,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有几点体会颇深。
整堂课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一是探究思索: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课伊始,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块长方形菜地:①让同学观测并说一说这块菜地一周的长度都含有哪些边?请你边说边用手比划一下;请你闭上眼睛悄悄地想一想。
②请将这块长方形的菜地画在纸上。
这一过程,同学经受了“看、想、说、画”,完成了知识构建的“感知、建模、内悟”,形成了空间与图形学习的“由形象到详细到再抽象”的思维过程。
最终认识了“长方形的周长”。
二是探究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1、假如分别用6cm、4cm表示你刚才所画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你将会怎样计算它的周长?〔要求:想清晰,再说一说,先别写。
〕2、放手让同学去计算。
至此,同学们都已经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心中有数,特别清晰了,所以都很顺当,兴致也极高了。
他们在相互探究、思索、争论并写一写的过程之中都有了各自的体会与理解,大致有以下的四种状况:①6+4+6+4=20〔厘米〕〔按顺次把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②6+6+4+4=20〔厘米〕〔先用长加长、宽加宽,再加起来〕③6×2+4×2=20〔厘米〕〔6×2表示长方形的两条长,4×2表示两条宽,算出它们的和,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周长〕④〔6+4〕×2=20〔厘米〕〔6+4是表示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是这个长方形周长的一半,乘于2是整个长方形的的周长〕三是探究优化计算方法:请同学们认真的观测,仔细地对比,看看你是否对这四种方法都有所理解,再想想自己最喜爱哪一种方法,以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喜爱哪一种方法就选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
四是拓展练习。
〔略〕我的体会:一是知识的形成不应是予以,而应是探究猎取。
以前教学这个内容似乎是先告知同学公式,再引导同学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现在提倡同学自主探讨知识。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知道了它们的特征,了解了周长概念,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求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安排了以下四个问题:第一,量一量,算出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是本节课新知的起点,学生在探究中体会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构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让学生从中体会正方形的特殊性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第三,对比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发现共性与不同;第四,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应用,建立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个问题编排层次分明,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合作交流,优化方法,自主构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由于该阶段的学生主要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学生对抽象的周长概念理解比较困难,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多样的互动环节,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判断、做出选择。
三、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方法的多样性。
3.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提高创新能力,增强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能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六、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前探究单、知识大闯关。
七、教学过程:课前小讲:“找找”周长。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由课前小讲师带来关于“桌布的花边有多长?”这一疑惑引入课题。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对四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很直观和形象地描述出一个平面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在编排上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因此本节课在教学设计的思路上给学生充分提供了多角度的数学活动(动脑思考,动眼观察,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分析、观察和交流,感受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并对后面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重要铺垫。
学情分析1.本节课是在掌握长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来探究其周长的。
估计学生对四条边相加的方法求周长和长乘2加宽乘2的方法求周长易于探究和掌握,而对(长+宽)×2的方法求周长不一定能探究出来,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这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学生探究时,师应注重引导和指导,注重学生对其方法的理解,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才会灵活运用。
2.作业和练习时,学生在运用公式时易犯的错误就是忘乘2,因此,教学时注重指导,加强学生理解,引起学生注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张扬学生的个性,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通过抽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与抽象。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共9篇)
篇一: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水屯营学校王禄云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础特征,并初步理解周长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一、让学生通过猜想激发学习兴趣。
我首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接着让学生猜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那一个图形周长长一些,最后要让学生探讨用最好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的正确性。
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
周长的计算方法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获得解题方法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因为有了前面周长的认识,学生自主探索并不困难,关键是对各种算法的沟通、比较和理解。
在学生交流算法时,我一方面让学生适当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始终抓住问题的本质——不管怎样列式,都是求围成长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的总和。
几种方法中,长加宽的和乘2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利用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但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老师的组织作用不能忽视。
学生自主交流时间还不够充分,交流不彻底。
三、练习设计开放有层次。
本节课的另一重点是通过测量和计算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图形的周长与边之间的关系。
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长和宽,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边长。
因此基本练习没有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让学生自己在量的过程中体验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边长。
让学生巩固一下基本方法。
栅栏题,比较灵活比较开放,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第一个问题应该先让学生做一做,再做一边靠墙的情况,效果会更好些。
整节课上下来,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学生掌握的还是不够扎实,有点急于求成,从练习中发现学生还是习惯用原来的计算方法。
二是对于有难度的习题,给学生探讨时间短。
今后的教学要注意了解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水平,该扶则扶,该放则放。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简短(六篇)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简短(六篇)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简短篇一和云同感,在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时,学生基本出现的是:方法一:长*2+宽*2;方法二:(长+宽)*2。
在这两种方法中,需不需要优化?想想还是需要优化的,因为(长+宽)*2这种方法对于以后逆向思考的题目作用非常大。
比如已知周长,求长和宽,就需要这种方法作基础。
那么在优化的时候,如何进行优化呢?怎样优化才能水到渠成?还是没有很好的方法。
课中我让学生通过用手势表示(长+宽)*2,使学生理解(长+宽)是一份,长方形的周长有这样的两份。
加深学生对这种算法的理解。
那么是否在练习中设计一题:如已知长和宽的和是6cm,那么长方形的周长?此时学生可能会感受到用(长+宽)*2这种方法具有普遍性。
而用另外一种方法长*2+宽*2就有了它的局限性,不知是否可以?在学生得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或长*2+宽*2后,进行了几道的尝试练习,我觉得需要进行小结。
问:为什么求长方形的周长要用上面的方法去做呢?目的想要使学生体会到长方形的周长就是求四条边的和,所以不管是怎样的长方形,都可以这样去求周长。
但是学生的回答却是:长和长一样,宽和宽一样。
却不能回到我的设计意图上,课中自己就去引学生思考这个方面。
那么问题该怎么问呢?这样问是否可行。
长方形周长教学反思简短篇二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和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为后面学习继续学习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我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再配以电教媒体的动态演示,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所以,在教学中我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教学的: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老师。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小动物沿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比赛,看谁最先跑到终点的场景,两个小动物认为都认为自己的路程长?到底谁的长呢?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情商”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以高昂的激情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精选范文3篇)
关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精选范文3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3篇第1篇: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反思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周长与面积,使学生能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2、正确运用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意识不是很强,好奇心强,探索意识强烈。
本节课建立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周长与面积的含义,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基础上,对于周长和面积存在一定的混淆意识。
四、教学重点:正确区分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六、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A4纸、剪刀、彩笔、练习纸七、教学过程设计:(一)、回顾、复习1、复习计算公式和面积、周长的含义。
(1)出示学校篮球场的平面图,计算篮球场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后集体说明,课件出示正确答案(2)请同学指一指篮球场的周长和面积,并说一说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3)小组活动,讨论周长和面积的区别,完成表格,小组展示说明(4)巩固练习:判断在生活中遇到的情况属于周长还是面积(二)、引入生活情境,解决问题、(1)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用绳子围出了周长是32米的正方形区域给女同学踢毽子,女同学踢毽子区域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师: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师:知道正方形周长怎么求面积?总结知道正方形周长求面积,先根据周长求出边长,再求面积(三)、动手操作、自主发现师:学校举办了纸飞机大赛,小亮想从下面的A4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叠飞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剩下图形是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大?让学生用A4纸同学之间合作剪一剪,尝试怎么剪才能得到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观察剩下的图形,完成表格请小组展示并作总结师:从一个长方形中剪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以长方形的宽作为正方形的边长,剪下的正方形最大,剩下的图形是一个长方形(四)、理解概念,拓展延伸在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纸中,剪去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的周长》优秀教学设计附教学反思《长方形的周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8页。
2、《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学习认识了长方形,了解了长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3、使学生会测量长方形的周长,并会计算周长学情分析1、通过课前预习,做练习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掌握情况及问卷调查学生对长方形的知识了解情况。
2、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摸课本,等面的边线,量长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3、学生对长方形对边相等不太掌握。
教学目标1.动手操作,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同时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长方形的周长概念2、学会了周长的计算方法(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出示目标:(二)、活动一:量一量,算一算。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先来计算这张长方行卡片的周长吧!给每名学生都准备长方行的卡片,请学生用学生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再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
(给学生准备的长方形卡片和老师的是一样规格的)(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三、展示交流,合作探究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
)生1:我先量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然后用5+5+3+3算出周长是16厘米。
5+5+3+3=16(厘米)生2:我量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也是5厘米和3厘米。
我用5×2算出两个长边的长度,然后用3×2算出两个宽边的长度,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10+6,也等于16厘米。
5×2+3×2=16(厘米)生3:我先算出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就是5+3=8厘米,因为另一组长边和宽边的长度和这一组是相等的,所以再乘2就可以了,也就是8×2=16厘米。
《长方形周长》课后教学反思
《长方形周长》课后教学反思引言本文是针对《长方形周长》课程进行的反思和总结,通过回顾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反馈,对课程进行评估和改进。
一、教学过程回顾1. 教学目标设定在本节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应用长方形周长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资源准备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我们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 - 幻灯片:用于呈现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周长计算方法; - 实际长方形示例:用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 - 作业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应用。
3. 教学方法选择在本节课中,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 讲解法:通过幻灯片演示长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周长计算方法。
- 演示法:通过实际长方形示例让学生进行测量和计算。
-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
4.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使用幻灯片讲解了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周长的计算方法。
然后,我们通过实际长方形示例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自测量和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最后,我们进行了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二、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评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和互动式教学的组合是比较有效的。
讲解法能够系统地向学生介绍知识,并提供清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演示法则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应用知识;互动式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增强学习效果。
2. 学生学习问题总结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 理解不清楚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 难以准确测量长方形的边长; - 周长计算步骤和公式不熟悉;- 缺乏实践应用的机会,对实际问题解决能力较弱。
3. 教学改进建议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内容,我们提出以下教学改进建议: - 在讲解长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时,采用更具体、生动的例子来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 在实际演示中,引导学生注意测量的准确性,提供更多的测量工具和技巧; - 强化周长计算步骤和公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掌握; - 增加实际应用的练习和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形的周长》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计算》这节课是在教学完周长的概念后进行教学的。
《数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我在本节课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在探索交流中获得新知,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我在课堂上大胆地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索长方形周长的各种解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再引导学生比较,哪几种想法是一样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大家都一致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比较方便。
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动画演示分别标出两组长和宽,非常的直观、形象,学生一看就知道有两个长和宽,对为什么要乘2,学生也很好的理解了,长方形的周长其实就是两个长和宽的和。
直观的演示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教学方法,从教学效果上看,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学生们都掌握了求长方形的周长的方法,而且还会合理地选择简便的运算方法。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在练习中我发现学生们在求长方形的周长时,有部分学生在算的时候只是用长和宽加起来就不再去乘2了。
我反思了一下,觉得有可能是经过比较后,一些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也想采用那种公认的方法做,但做的时候又不仔细思考,也不是很理解,所以出错率就比较高了。
在教学时,我也应该强调一下,要用自己容易理解的方法去做,公式不一定最好,自己喜欢的才更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但是只要多加练习,多多利用公式我相信学生会用的。
另外学生的
计算也很马虎,不细心,部分学生总是出错,以后也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