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25页,9个标准子系统)
智慧城管九大子系统为基础的全面城管方案
什么是数字/智慧城管
数字城管应用整合计算机、3G通信、光纤通信、视频监控、电子地理信息等 十几项现代数字技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再造城市 管理流程。努力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明确责任,第一时间处理解决问 题,做到管理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 。
场硬地件
网软络件
数据库 GIS软件 操作系统 防病毒软件
城管数据
城管数据,是城管平台中加载的各种数据,通过数据普查进行建设,主要包括城 市部件数据、实景三维数据,以及基于电子地图的网格划分和地理编码,其中电子 地图由业主提供。
地理编码划分(规范 编制、分类)、网格划分
部件普查、确权, 数据处理、入库,
联通网络+终端
手机构成城市物联 感知网络的移动感 应终端
场地、网络、大屏
监督指挥中心 办公场地 会议室 机房
场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
网网络络
机房与监督指挥中心 网络 公安视频监控专线
移动通信接入网
电子政务网
大屏与大呼屏叫与中呼心叫系中统心
46寸LED显示单元
呼叫中心系统
软硬件设施
服务器 存储、备份 网络设备 网络安全设备
• 全民城管APP上报 • 微信关注
公众参与
市场背景 xxxx解决方案及功能介绍 业务部署模式 实际案例
智慧城管产品模式
模式一 自建
模式二 代建
模式三 服务外包
政府投资,建设系统,招 总集成商,提供无线网络、 有线网络、无线终端等服 务。
政府投资,委托建设、集 成,提供系统软硬件平台、 总集成服务、有线、无线 网络、无线终端、视频、 机房托管等服务。设备产 权归政府所有。
互联网+智慧城管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智慧城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7
02
智慧城管解决方案
1234解决方案
02
互联网+智慧城管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互联网+智慧城管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依照国家住建部行业标准,以“9+X”模式进行系统快速部署 和搭建。同时采取城市大数据管理信息化的方法,以3S技术为基础,借助社会热点技术,结合城市网格化管 理概念,实现了城市职能部门在“管理、服务与应急”上的三维一体,体现了城市管理的“高位指挥、高位 监督”能力,拓宽了政府“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的沟通渠道,提升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改善了市民的生 活和工作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02
实景三维智慧城管信息管理平台
本系统还可与政府门户、政务微博等关联起来,提供市民报案免费下载的客户端软件,让市民在实 景地图上标注案事件位置,将案事件信息上报给坐席员,以便派单处置,从而能够更好地让市民参与到城 市管理中来,减轻城管部门压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3
02
智慧城管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运行模式
该平台可将城市管理服务内容统一部署在云端,并将城管系统建设中的所有软件、数据、硬件打包成 服务的方式提供给市、县、区各级城管部门,实现市县城管一体化管理,降低数字城管项目建设和运维成 本,提升城市管理运行效率。
14
02
智慧城管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特点:管理集中高效
城管云模式让城管人员只需关注业务内容,呈现管理效能最大化。
11
02
实景三维智慧城管信息管理平台
系统适用于各级城管业务部门,以网 格化城市管理模式为运行基础,运用信息 化方式,解决城市管理工作存在的困难和 问题,实现对各种城市管理问题的快速发 现、精确定位、及时处置和有效监督等功 能。为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实施的 需要,本系统包括9大基本子模块,并可 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扩展其他业务子模块。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4)1.1 项目背景 (4)1.2 建设目标 (4)1.3 建设原则 (4)1.4 项目实施范围 (5)1.4.1 地域范围 (5)1.4.2 对象范围 (5)1.4.3 处置部门范围 (6)第2章项目建设内容 (6)2.1 体制机制建设 (6)2.1.1 运行机构建设 (6)2.1.2 监督指挥体系建设 (7)2.1.3 管理职能划分 (7)2.1.4 工作流程制定 (7)2.1.5 考评体系设计 (8)2.1.6 监督员队伍建设 (8)2.2 数据建设 (8)2.2.1 基础数据资源建设 (9)2.2.2 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9)2.2.3 城市部件数据 (10)2.2.4 城市管理业务数据 (10)2.2.5 综合评价数据 (10)2.3 运行环境建设 (10)2.3.1 基础硬件平台 (10)2.3.1.1 主机及存储 (10)2.3.1.2 大屏幕系统 (11)2.3.1.3 无线采集终端 (11)2.3.1.4 呼叫中心系统 (12)2.3.2 基础软件平台 (12)2.3.2.1 操作系统 (12)2.3.2.2 数据库平台 (12)2.3.2.3 地理信息平台 (12)2.3.2.4 工作流平台 (13)2.3.2.5 中间件平台 (13)2.3.2.6 备份软件 (13)2.3.2.7 防病毒软件 (13)2.3.3 网络环境 (14)2.3.4 场地建设 (14)2.4 数字城管软件系统建设 (14)2.4.1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14)2.4.2 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16)2.4.3 协同工作子系统 (17)2.4.4 地理编码子系统 (19)2.4.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19)2.4.6 综合评价子系统 (20)2.4.7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22)2.4.8 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22)2.4.9 数据交换子系统 (23)第3章项目建设实施、管理与效益 (24)3.1 项目建设计划 (24)3.2 项目质量管理 (25)3.3 项目效益分析 (25)3.3.1 经济效益分析 (25)3.3.2 社会效益分析 (26)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为信息收集渠道,以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一口受理、统一调度、实时监督”为形式,创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数字化城市管理实施方案篇一: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推进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水平,实现人性化、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形成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文明和谐、清新净美的新邹城,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城管综合信息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围绕人性化服务、精细化作业、标准化管理的城市管理要求,在全市建立作业、管理、执法、监督、评价有机衔接的城市数字化管理系统,推进城市管理运作模式和工作机制的转变,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建设目标及原则(一)建设目标通过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充分利用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平台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推进城市管理资源的优化整合,发挥市、镇街两级政府及专业管理部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起沟通快捷、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和处置机制,确保有效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水平及整体质量,实现城市管理区域网格化、内容数字化、部件和事件处置精细化,推进我市城市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基本原则以人为本,服务民生。
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广大市民创造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发现、及时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统筹协调,整合资源。
要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精神,充分挖掘、整合、利用城市现有数字化资源,对设备、信息进行整合,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
相关镇街及公安、住建、城管、国土、规划等单位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
统一标准,全面实施。
要统一按照建设部颁布的有关行业标准,认真做好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建设、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的制定等。
湖北省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
湖北省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2012年7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湖北省数字化城市管理(以下简称“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有效保障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效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建城〔2009〕119号)、《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系列行业标准与相关国家标准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工作的通知》(鄂政发[2011]5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建厅<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鄂政办发[2011]41号)等文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运行、管理与验收,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指导全省数字化城管工作,组织对市、县数字化城管实施方案的评审和系统运行验收,负责市级城市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效果的绩效考核。
设区的市城市管理部门指导所辖县(市、区)数字化城管工作,负责本辖区范围内数字化城管工作方案的审核,参与县(市、区)数字化城管系统实施方案的评审,负责县(市、区)数字化城管系统运行效果的绩效考核等工作。
第二章工作方案第四条市、县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制定数字化城管工作方案。
设区的市城市管理部门应指导所辖县(市)制定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方案。
第五条工作方案应坚持统一标准、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厉行节约,创新求实、科学评价的原则。
第六条工作方案应充分体现城市管理体制创新,体现监管分离原则,构建相对独立、高位监督的数字化城管监督中心和各级指挥中心,确保监督指挥中心的权威性;明确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职能、编制、资金保障、实施范围、管理内容等,确保数字化城管机构运行规范;构建管理流程,实行闭环管理,确保系统运行科学高效。
第七条为确保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集约高效,市(州)数字化城管工作方案须报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核同意。
县(市)数字化城管工作方案须报设区的市城市管理部门初审后、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审核同意。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第1章概述 (5)1.1项目名称 (5)1.2建设单位 (5)1.3建设背景 (5)1.4建设目标 (6)1.5建设原则 (6)1.6建设依据 (7)第2章现状和需求分析 (9)2.1现状介绍 (9)2.2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9)2.2.1项目实施范围 (9)2.2.2基础数据资源需求 (9)2.2.3应用软件功能需求 (10)2.2.4工作流程需求 (10)2.2.5系统软件选型 (10)2.3配套设施需求分析 (11)2.3.1网络现状 (11)2.3.2机房需求 (11)2.3.3办公场地需求 (11)2.3.4呼叫中心需求 (11)2.3.5大屏幕显示系统需求 (12)2.3.6智能移动终端需求 (12)2.3.7车载GPS终端需求 (12)2.3.8个人定位终端需求 (12)2.4其它需求 (12)2.4.1数据要求的需求 (12)2.4.2编码标准化需求 (13)2.4.3系统性能需求 (13)2.4.4应用安全需求 (14)2.4.5平台总体性能需求 (15)第3章项目总体规划 (17)3.1总体设计架构 (17)3.2分期规划 (17)3.2.1第一期 (17)3.2.2第二期 (18)3.3系统技术路线 (18)3.3.1GIS (19)3.3.2J2EE (20)3.3.3WebService (20)3.4其它关键技术 (21)3.4.1计算机网络技术 (21)3.4.2移动通信技术 (21)3.4.3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 (21)3.4.4空间信息技术 (22)3.4.5数据库技术 (22)3.4.6智能客户端技术 (23)3.4.7协同处理技术 (23)3.4.8数据挖掘技术 (23)3.4.9自定义表单技术 (23)第4章项目建设内容 (24)4.1组织机构建设 (24)4.1.1数字城管办公室 (24)4.1.2监督指挥中心 (24)4.1.3专业部门专员队伍 (27)4.2标准管理规范建设 (27)4.2.1标准规范建设的目的 (28)4.2.2标准规范框架 (28)4.2.3标准规范建设内容 (28)4.3业务流程建设 (32)4.3.1信息收集 (32)4.3.2案卷建立 (33)4.3.3任务派遣 (33)4.3.4任务处理 (33)4.3.5处理反馈 (33)4.3.6核查结案 (33)4.3.7综合评价 (34)4.4基础数据库建设 (34)4.4.1单元网格划分 (34)4.4.2城市部件分类及编码 (36)4.4.3城市事件分类及编码 (38)4.5网络硬件平台建设 (40)4.5.1办公场地建设 (41)4.5.2呼叫中心建设 (41)4.5.3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 (42)4.5.4主机存储与备份系统建设 (43)4.5.5网络及安全建设 (48)4.5.6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51)4.5.7移动终端建设 (52)4.5.8其他配套设备 (52)4.6应用软件建设 (52)4.6.1数字城管基础应用子系统 (53)4.6.2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 (126)4.7系统软件建设 (161)4.7.1操作系统 (161)4.7.2数据库软件 (162)4.7.3应用中间件 (162)4.7.4GIS软件 (162)4.7.5备份软件 (162)第5章项目实施方案 (163)5.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原则 (163)5.1.1项目实施过程 (163)5.1.2需求分析方案细化阶段 (163)5.1.3系统建设阶段 (164)5.1.4试运行阶段 (165)5.1.5项目的关键路径 (166)5.2项目进度计划表 (166)第6章软硬件配置清单 (169)6.1应用软件清单 (169)6.1.1数字城管基础应用子系统 (169)6.1.2数字城管拓展应用子系统 (171)6.2硬件配置清单 (173)第1章概述1.1 项目名称某某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
数字化城市建设
数字化城市建设数字化城市是拉动经济的新的增长点,会带来新一轮的投资、就业与商业开发的巨大商机。
本文围绕数字化城市建设进行了讨论,对其概念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标签:数字化;城市建设;建议引言:数字城市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公安消防等各种领域的管理,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数字城市建设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数字城市还将更好地体现出现代城市“信息集散地”的功能。
城市功能全面实现信息化,将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数字化城市建设概念数字化城市,也称为网络城市、智能城市、信息城市。
“数字城市”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通过宽带网络的链接,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的仿真——虚拟化技术,如城市进行多分辨率的数字城市,多尺度,多空间,时间和多品种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网络上的所有内容,数字化虚拟实现。
它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
2、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意义2.1、有利于提高现代化程度城市现代化程度是与城市建设、管理、规划与服务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城市建设不但提高了城市建设、管理、规划与服务的水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实施城市数字化工程,可提供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行业全新的服务手段,提高城市建设、规划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规范化;提高政府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民主化程度。
2.2、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显著提升加快了数字化城管系统扩容与完善工作,编制完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扩容完善建设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了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信息收集和总体数据分析,依托考核评价系统对责任单位案件处置情况进行科学、综合、量化的评价;加强对县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的指导、协调工作,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应用,使城市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数字城管建设方案
城市运营管理核心应用建设方案建设单位:X年X月X日目录1. 建设原则 (3)2. 总体设计 (3)3. 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4)4. 监督受理子系统 (5)5. 协同工作子系统 (6)6. 地理编码子系统 (6)7.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7)8. 综合评价子系统 (8)9. 应用维护子系统 (9)10.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9)11. 数据交换子系统。
(10)1.建设原则统一标准:根据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统一信息系统建设、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地理编码指定,实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整合资源:本着节俭、务实、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管理资源,对设备和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节省投资。
信息共享: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并与城市其他监管系统相互衔接,实现技术数据共享、相互移植。
功能先进:采用最新推出的较为先进的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搭建性能优越的基础网络平台,提供更加完善的业务功能,制定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系统扩展:提高设备性能,预留系统接口,方便系统扩容。
2.总体设计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九个基础平台子系统: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和数据交换子系统。
拓展子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领导督办子系统、部件补查更新子系统等。
系统总体架构建筑在层次模型之上,底层是基础平台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硬件、软件平台;数据资源层包含了本系统的所有基础数据库;业务支撑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支撑中间件;应用系统层实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面向信息采集员、监督受理科、指挥协调科、各专业单位、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系统设计方案书
满足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资源,新添置的设备以满足使用为原则。并做好与现有某市电子政务平台已建成系统的接口,将数字化城管系统纳入到某市电子政务的整体框架之中。
1.4
一般而言,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容包括:管理机构设置、信息系统开发、基础数据建设、配套设施建设和管理咨询服务等五大部分。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某市的经济、文化以及人民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更高、更新前所未有的要求。
某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将借鉴全国其他城市管理经验,以国家建设部和省建设厅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某市城市管理实际情况,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城市管理中,实现城市长效管理目标。
搭建某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搭建某市区两级数字化城市管理数据交换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统一某市市区二级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接口标准实现某市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
4.4网络平台设计57
4.4.1建设目标57
4.4.2设计原则57
5工程预算58
5.1硬件部分58
5.2软件部分59
1
1.1
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经济、社会、生态、人文、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管理对象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涉及到的管理部门的数量也比较多,管理部门横向包括市政、城管、环卫、绿化、交通等部门,纵向涉及区级政府部门、街道、社区等;管理的行为包括执法、治理、养护、保洁等,迫切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支持。
2总体体系结构11
2.1系统逻辑框架11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
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方案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xxx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集约型模式建设方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xxx分公司2011年12月目录1项目建设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1项目建设背景xxx位于重庆南部,素有“重庆南大门”之称,全县幅员面积2182平方公里,人口95万,辖3个街道、17个镇。
xxx是重庆主城的卫星城市.xxx位于重庆“1小时经济圈”内,县城处在重庆“二环”与“三环”之间,是重庆南部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重庆近郊休闲避暑养生的最佳目的地;是重庆最重要的煤化工、机械、冶金、能源和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是渝湛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目前,xxx市政府坚持高标准、大手笔、大气魄做好城市规划,着力把xxx建设成为45平方公里、50万人口的“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山城特色、水城神韵”的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全力打造重庆主城卫星城。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管理模式和理念却显得落伍和滞后,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脱节的矛盾在许多城市普遍存在并日益突出,相关业务处理部门权责不明、方式粗暴等现象日渐凸显,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造成人与人、人与城市直接的和谐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城市发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和制约,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xxx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1.2项目建设必要性根据国家建设部批复的《关于在远郊区县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示范建设的请示》(渝市政委交[2008]120号)文件的指示,并在重庆市市政委的数字城市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要求,xxx县可以通过建立集约型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整合xxx县各种城市管理资源,与市级平台对接,创新城市管理手段与模式,转变政府职能的。
通过集约型数字城市管理平台,利用部件普查数据,结合城管通终端,以监督指挥中心为轴心,对各种城管事件进行有效处理,大大提高城市管理工作的运行效率,最终实现政府机构对城市的“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
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1.项目背景“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通过使用区政务云方式统一部署,为区智慧城市管理各个应用系统提供统一、安全、可信的技术运行及支撑环境,形成满足区城管局13个行政管理科室、7个事业单位的未来三至五年业务发展需要的计算存储资源服务、支撑平台服务、数据资源服务和业务应用服务,同时提供相应的运维、安全等保障服务;也为镇街城管部门提供部分支撑平台服务和业务应用服务。
2.项目目标“智慧城管”将成为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的强大引擎。
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建设总体目标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推进物联、感知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不同业务部门、不同区域的多类城市管理基础资源的集约整合、按需分配和共享服务;为已有待迁移、在建、待建的各类应用系统,提供高可靠、可持续的开发服务;构建统一化、规范化的智慧城管数据中心,提高全区城管行业数据资源共享水平,提升城市管理数据综合分析与利用能力,完善数据标准化服务支撑;整合市、区两级信息系统,形成一个统一、安全、可控智慧城管综合管理平台并连接镇街城市管理部门,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智慧应用,加强互联网与行业管理结合应用,构建扁平化工作机制;建立城市管理用数据说话;数据决策、数据管理和数据创新与日常的业务管理紧密联动,实现城市管理要素、过程、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智慧化。
3.建设内容内容如下:4.系统设计4.1.总体框架智慧城管根据前端物联感知设备对城市管理各个环境的数据采集,通过互联网、行业专网、政务内外网、物联网等多种网络传输,实现数据存储、数据计算,建立专业业务库、城市部件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城市管理事件库等多种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数据抽取等运算,提供城市管理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城市管理信息管理服务等多项服务同时将城市管理中环境卫生、燃气设施、违建巡查、园林绿化、监察执法等多种综合业务智慧应用。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09•【字号】渝办发[2007]89号•【施行日期】2007.04.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07〕89号)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四月九日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总体方案为有效推进重庆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按照建设部《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推进意见》(建城〔2005〕121号)、《关于加快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7〕42号)和市政府《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市政府专题会议纪要2006―191)有关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和意义直辖十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管理落后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重庆是中西部地区惟一的直辖市,要实现城市管理的现代化,更新城市管理理念,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信息化建设,努力把城市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的讲话精神,解决我市城市管理方式粗放、信息滞后、处置被动、管理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我市根据建设部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要求,经反复调研、论证,制订了本方案。
目的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城市管理手段,建立和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尽快改善我市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运行水平,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宜居城市”、“数字重庆”、“和谐重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编制依据(一)建设部《关于推广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意见》(建城〔2005〕121号)。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建城[2009]119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重庆市政管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天津市市容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自2005年建设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城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一些非试点城市也主动加入到试点行列,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各地还将数字城管向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延伸,采取服务外包等城市化运作方式,改善了城市环境,创造了就业机会,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
为规范数字城管推广工作,针对试点工作中系统建设兼容性差、运行时效低、盲目超前、资金浪费等问题,我部组织编写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
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编辑本段前言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探索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创建了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个适应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机制的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为更好地推广数字城管的基本经验,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数字城管建设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导则,以指导和规范各地数字城管建设工作。
编辑本段1. 总则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各地要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数字城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为实现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文件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前言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探索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创建了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个适应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机制的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为更好地推广数字城管的基本经验,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数字城管建设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导则,以指导和规范各地数字城管建设工作。
1.总则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各地要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数字城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为实现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标准、循序渐进。
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需要,贯彻执行部颁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南,合理确定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城管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城市可从最基础城市管理做起,重点理顺机制、体制,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数字城管软硬件系统,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管理领域,建设适应当地发展水平、经济实用的数字城管。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创新。
数字城管在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的同时,需要加大处置资源的数量,提升处置资源的质量,在提升问题处置能力上求实效;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必须重视推动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监督和管理分开、问题发现及时、处置标准明确、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城市管理机制。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群众参与,科学评价。
要将市长公开电话和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城管有机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运用系统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数字化城市管理
精心整理“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以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部件和事件信息,促进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交通流的通畅与协调。
换句话说,就是把像井盖、路灯、邮筒、果皮箱、停车场、电话亭等城市元素都纳入城市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给每样公物配上一个“身份证”,如果街道上的?(2013-04-2510:56:15)转载分类:?数字城管标签:?数字城管文化1、什么是数字城管????数字城管又叫“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指用信息化手段和移动通信技术手段来处理、分析和管理整个城市的所有城管部件和城管事件信息,促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的信息化措施。
2、数字城管的作用及优势????通过数字城管执法系统,城管执法人员可以对城管重点单位信息、销售摊点信息、非法建筑信息、违规人员信息和法律法规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城管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照片和相关图片的传输应用,不但可以解决协查、堵截、搜查等一线城管人员现场执法问题,而且通过GIS系统为一线提供区域向导图,使执法人员可以迅速的对区域内的现状做出判断、减少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近年来,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全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各个地市、县区纷纷采用这种模式来提升辖区的管理水平。
但是各个城市基于市面上已有的一些产品实施本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时,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导致许多项目不能得到顺利的实施,使得用户方对开发商不满。
大部分问题是由于已有产品所隐含的管理模式不能与各个城市的具体情况完全贴合造成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对案件的管理流程不同有的城市采用标准的“双轴制”的案件管理模式,有的城市则要采用“二级双轴制”,还有的城市要采用“高位监管的二级双轴制”;管理模式的不同,导致了案件处???????????图5.地理信息&图层控制四、基于数据仓库实现联机数据分析(OLAP),提供案件发生区域、时间、处理部门、处理岗位等等多维度的数据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方案北京慧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2014年目录第1章项目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建设目标 (4)1.3建设原则 (4)1.4项目实施范围 (5)1.4.1地域范围 (5)1.4.2对象范围 (5)1.4.3处置部门范围 (6)第2章项目建设内容 (6)2.1体制机制建设 (6)2.1.1运行机构建设 (6)2.1.2监督指挥体系建设 (7)2.1.3管理职能划分 (7)2.1.4工作流程制定 (7)2.1.5考评体系设计 (8)2.1.6监督员队伍建设 (8)2.2数据建设 (8)2.2.1基础数据资源建设 (9)2.2.2单元网格数据建设 (9)2.2.3城市部件数据 (10)2.2.4城市管理业务数据 (10)2.2.5综合评价数据 (10)2.3运行环境建设 (10)2.3.1基础硬件平台 (10)2.3.1.1主机及存储 (10)2.3.1.2大屏幕系统 (11)2.3.1.3无线采集终端 (11)2.3.1.4呼叫中心系统 (12)2.3.2基础软件平台 (12)2.3.2.1操作系统 (12)2.3.2.2数据库平台 (12)2.3.2.3地理信息平台 (12)2.3.2.4工作流平台 (13)2.3.2.5中间件平台 (13)2.3.2.6备份软件 (13)2.3.2.7防病毒软件 (13)2.3.3网络环境 (14)2.3.4场地建设 (14)2.4数字城管软件系统建设 (14)2.4.1无线数据采集子系统 (14)2.4.2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 (16)2.4.3协同工作子系统 (17)2.4.4地理编码子系统 (19)2.4.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19)2.4.6综合评价子系统 (20)2.4.7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22)2.4.8构建与维护子系统 (22)2.4.9数据交换子系统 (23)第3章项目建设实施、管理与效益 (24)3.1项目建设计划 (24)3.2项目质量管理 (25)3.3项目效益分析 (25)3.3.1经济效益分析 (25)3.3.2社会效益分析 (26)第1章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简称“数字城管”)是综合运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以数字地图和单元网格划分为基础,集成基础地理、地理编码、市政及社区服务部件事件的多种数据资源,以城市监管员和市民服务热线为信息收集渠道,以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一口受理、统一调度、实时监督”为形式,创建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全面提高城市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率,提升城市品位,逐步创建和形成本地特色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借鉴全国各地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经验,结合本市城市管理实际,制定本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1.2 建设目标围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公司、园林绿化、城市秩序等城市公共管理领域,根据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职责的划分,建立起主动及时全面完善的信息采集机制,快速精准职责明晰的问题处理机制、精确长效奖惩有力的综合评价机制。
1.3 建设原则1、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我市数字城管的建设将充分考虑市政府职能调整中“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要求,采用两级监督、两级指挥的管理模式,县级平台建立完善、独立运行的监督和指挥职能,市级平台建立纵深全市的监督、考评职能。
2、统一标准,规范建设按照集成建设模式,由市平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开发软件,统一网络划分,统一事件部件编码,统一信息交换和接口要求,统一业务流程,统一规范化建设,各区(县)按照要求统一接入市级平台。
3、资源共享,精简节约充分整合利用市、区(县)的信息化基础,通过整合现有的视频监控资源、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电子政务网络资源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发挥综合统效,降低建设成本。
4、先进适用,科学合理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保持系统的适用性、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合理规划,实现快速上线实施运行.5、权责明晰,科学评价遵循权责明晰,主体唯一,按照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明确界定各类部件、事件的责任主体;建立市区(县)两级综合考评机制,为提高长效管理水平提供保障;最终实现两级管理联动,责任明确,处置快速的数字城管核心管理目标。
1.4 项目实施范围1.4.1 地域范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的原则,一期实施市核心城区范围为面积约为XX 平方公里,二期扩展实施到面积共约XX平方公里。
1.4.2 对象范围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对象,以住建部颁布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中城镇建设行业标准确定的六大类部件(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他有关设施)和五大类事件(包括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为基础,完成对现有管辖对象范围的数字化管理。
1.4.3 处置部门范围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处置部门包括市直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区(县)政府、街道及区(县)下属城市管理相关职能部门。
第2章项目建设内容2.1 体制机制建设2.1.1 运行机构建设根据住建部【2009】119号《关于印发数字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要求及我市数字城管的定位,建设成立市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和区县级分中心,分别为市(区、县)城市管理主管部门直属的二级机构,根据市政府城市管理相关职责的划分,履行分级监督,标准化管理和量化考评职能。
2.1.2 监督指挥体系建设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结合住建部七大类部件和六大类事件管理规范,划分市职能部门与区(县)政府的管理职能,构架“两级指挥,两级监督,三级响应,四级网络”的市区(县)两级监督指挥体系。
监督中心是调度指挥中心、呼叫中心、城管监督员、专业部门工作绩效的监督和评价中心。
一是通过审核对专业部门完成交办事项是否可以结案;二是依托数字城管平台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对城市管理的各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通过考核评价各专业部门、各区县的立案数、办结率、及时办结率、重复发案率,促进各个部门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同时,将考核结果报市、区(县)两级政府,作为部门目标考核的指标内容。
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工作的指挥调度派遣中心,对信息进行分析立卷,根据问题的属性派遣到专业部门,由专业部门进行处理,同时负责协调紧急问题、复杂问题的多部门处理。
2.1.3 管理职能划分根据市政府相关文件规定,明确市区(县)两级管理职责分工如下:1)市级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对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进行监督、沟通协调,市级平台负责对区(县)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履职情况进行考评。
2)区(县)级监督指挥中心:负责将有关工作职责进行分解,并落实区(县)级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负责对区(县)级职能部门、街道(乡镇)、社区(村)进行监督、协调、考评工作。
2.1.4 工作流程制定改造城市管理流程,分别在市区(县)两级中心,建立“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案件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综合评价”的数字化城管闭环流程管理体系,在市区(县)两级中心,根据案卷处置需要增加市区(县)两级案卷协调流程。
2.1.5 考评体系设计利用数字城管平台技术手段,采用系统量化考评、随机抽取考评等方式,基于指挥手册中关于问题处置标准、处置时间、结案标准的相关描述,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市直有关部门、区(县)政府、区(县)直有关部门进行量化考评,对其结案率、处置及时率、复发率等多种指标进行自动计算,其考评成绩纳入市、区(县)政府行政效能考评体系。
市区(县)两级中心的考评范畴分别是:1)市级中心对市直部门的问题处置效率、处置结果进行综合考评,通过随机抽取对区(县)政府(区县级中心)的工作效率进行抽查考评;2)区(县)级中心对区(县)直部门、街道社区的问题处置效率、处置结果进行综合考评。
市级考评的方法是随机抽查考评,即市级中心将城市管理的对象、重点区域作为样本点,采用随机抽查区域和样本点、随机安排考评员的形式,确保考评工作的公平、公正,通过信息化手段,确保考评成绩的真实、有效。
2.1.6 监督员队伍建设组建监督员队伍,监督信息员每人配备一套“城管通”,对全市范围内进行按照“定人、定管理区域、定时间”的要求,明确各自监管的巡查区域及工作职责,通过GPS定位实时了解巡查人员的位置和工作情况,及时掌握城市管理的动态和信息,及时向监督指挥信息中心上报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核实处理情况。
2.2 数据建设系统运行所需的数据包括城区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大比例尺影像数据、城市管理部件数据、社区单元网格数据等。
2.2.1 基础数据资源建设1、基础地形数据基础地形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道路、水系、建筑物等图层)、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
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数字城管平台建设的基础。
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
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
为达到良好的使用效果,建议使用1:500比例尺的基础地形图。
2、正射影像数据栅格影像数据将作为地形图的补充,用于直观反映城市地形和地貌,满足数字化城市管理位置定位的需要。
栅格影像数据一般包括正摄影像数据和卫星影像数据,正摄影像数据一般采用航拍方式获得,精度较高。
2.2.2 单元网格数据建设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
1、单元网格的划分原则根据建设部的有关标准(CJ/T213-2005),网格划分有以下几个原则:法定基础原则、属地管理原则、地理布局原则、现状管理原则、方便管理原则、负载均衡原则、无缝拼接原则、相对稳定原则等。
2、单元网格的编码规则单元网格的编码应保证时间和空间上的唯一性,单元网格变更时,原代码不应占用,变更后的单元网格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代码,3位社区代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
区县码、街道办事处码、社区码均应按照《行政区划名称与代码(JB002-2004)》执行。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流水编码,单元网格变更调整时,涉及变化的单元网格顺序码递增,并按此原则扩展。
2.2.3 城市部件数据通过城市部件普查,由专业测绘公司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每个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基础地形图上,并赋予其唯一的身份标识编码,通过采集的部件管理属性明确每一个部件的管理部门,明确其处置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