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考招生改革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进教育均衡、公平、健康的发展
――中考招生改革之拙见
重庆市忠县中学校陈家富
重庆市中考招生政策、考试组织、录取方式等已经实行了很多年啦,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的进步,中招工作理所应当应该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的中考无外乎两个功能,即就是升学和学历认定。学历认定的功能逐渐被人们淡化,而升学功能正在被人们强化。如何有效地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考的功能,本人谈点粗浅的看法,旨在推动中招工作更大地发展。
一、加大中考升学试题比例
重庆市的中考形式是毕业考与升学考合一(两考合一),这种中考采用两考合一形式,其弊端是整卷中升学考部分所占的比重较小,不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的选拔或分流。加之命题要兼顾毕业和升学两头,难度把握比较困难。从现实高中学生学习来看,不少学生中考成绩较高,而进入高中学习成绩就落伍了。当然如果中考采用两考分离形式更好,可以让两考各司其职,用毕业考认定学生的学力,用升学考选拔或分流学生,命题有较强的针对性。从目前发展形势看两考分离会逐步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发达地区的一些省份或省会省市(如北京、上海、江苏、广州等地)已经相继把以前的两考合一改为两考分离,便充分体现了这种发展趋势。
二、考试科目及设置可以作微调
重庆市中考的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理化、政史,还有体育。义务教育阶段本身就是学生成长,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必须让学生从小掌握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技能。如果能将考试科目比照高考的形式考试,那么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困难相对会小一些。也就是说,语数外三科单独考试,而再设置理综(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文综(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就目前高中教学来看,学生的生物、地理基础差,对高中教学分科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综的政治、历史以前为合堂开卷考试,如果改为闭卷考试,让学生在初中时期多背点政治、历史知识无论是对自身的成长还是对高中阶段的学习都是有益无害的。
三、将中考命题权下放到区县
由于各区县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不平衡,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区县可根据本地特点、人文精神并结合本地学生实际,自主命题,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下放中考命题权将成为今后中考命题方式改革的主要趋势。当然下放命题权后市里要切实抓好命题质量的监管工作,放权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市教委应
加强宏观的调控,提出命题的基本的规范要求,完善对中考的评价制度,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四、扩大高中招生指标,取消择校生
高完中如果要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多方面的人才,招生的生涯质量至关重要。进一步深化优质高中部分中招计划分配到初中校工作,为一般初中校学生升入优质高中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加体现了教育政策的公平性和导向性,减轻了“小升初”择校压力,让更多的初中毕业生有机会享受优质高中教育,有利于促进一般初中的良性发展,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有利于坚持以增量推进改革的思路,不影响优质高中初中部学生和远郊区县初中学
生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有利于保障优质高中生源更加多元化,推动优质高中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消择校生招生,这有利于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真正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当然,这就要求各区县必须扩大高完中规模,极大地满足学生读高中的需求。有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普及高中教育。
五、生源原则划片,不允许买卖生源
为了保证各招生片区的教育均衡发展,各区县生涯原则上不允许非招生片区学校介入,尤其是主城区学校不要凭错其办学条件优厚,师资雄厚到区县挖取生源。对此,教委必须要有硬的措施。要让主城区学校就本地生涯培养出来才是真功夫,要让那些靠挖各区县生源来扩大影响的学校受到相应的约束。不能出现让主城区的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紧张,而区县优质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相对过剩的现象。这有利于城乡均衡发展的相关政策。各区县可以让本地的生源报名坚持自愿原则。对于考生来说,可以让在本区县优质高中中如高考一样有第一自愿和第二自愿,让他们增加了升入优质高中的机会。区县优质高中可以按照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照志愿顺序,择优录取。
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让初中和高中“两评合一”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行“两评合一”,综合素质的最后评价结果,既用于初中毕业也用于高中招生。由一个评价小组来做出,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可以是高中老师和初中老师以及一部分“专家”,全县分几个这样的小组对全部初中学生进行评价,这样,评价结果就不需要区分初中学校还是高中学校做出的,也就没有必要初中评价一次,高中再评价一次,搞“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