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赵憙传》答案详解与翻译
(word完整版)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word完整版)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4620ca97375a417866f8fdc.png)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cóngxiōng。
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
“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
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
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
“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
)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回头。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谓仇曰:“尔曹(你们。
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若健,远相我。
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很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吴地。
)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独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后汉书·赵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后汉书·赵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83becd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b.png)
《后汉书·赵憙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8226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 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 信义著名 /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 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 /孙熹信义著名 /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 /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 /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 /孙熹信义著名 /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挖空练习—赵熹(附:答案译文+文学常识)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挖空练习—赵熹(附:答案译文+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97efe70da38376baf1faedf.png)
)。
其年,迁(
)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
),斩其渠帅(
),
余党当坐(
)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
)止其身,可一切(
)徙京师(
)
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
)颍川、陈留。于是(
)擢举(
)义行(
),
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
),侵入平原界辄(
)死,岁屡有年(
),百姓歌
(
)之。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爵位,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如“五爵”,分“公、侯、
日照海曲高中 高三语文限时训练
2、信义长者——赵憙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
)。从兄(
)为人所( )杀,无
子,憙年十五,常思报(
)之。乃挟兵( )结客(
),后遂往(
)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 )距(
)者(仁
者(
)心,且释(
)之而去。顾(
)谓仇曰:“尔曹(
),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
),即穷诘(
)
其奸,收考(
)(李)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
)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
王(刘)良疾病将终,车驾(
)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
),
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
),律不可枉(
)也,更(
)
道它( )所欲(
)。”王无复言(
)若健( ),
远相(
)避也。”
更始(
)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 )李氏拥(
)城不下(
),
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 )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0c5110177232f60ddcca1f8.png)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cóngxiōng。
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
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
“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
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
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
“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
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
“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
“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
)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回头。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谓仇曰:“尔曹(你们。
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若健,远相我。
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
《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
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向他学习询问知识的人很多,他的名声悄悄地传遍了吴地。
)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独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文言文专题后汉书·赵憙传
![文言文专题后汉书·赵憙传](https://img.taocdn.com/s3/m/f707538810661ed9ad51f3ed.png)
译文
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赵憙一向和邓奉处 得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 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等邓 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 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原文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 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 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 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 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 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 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
• 4、遗书:投书;寄信。 • 5、切责:严厉责备。 • 6、谗者:进谗言的人。 • 7、方:正在。 • 8、长者:指有德行的人。
• 【课文回放】 •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 • 1、<副>平素;一向。 •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
为之下。”
• 2、<形>朴素;不加修饰的。 • 《陋室铭》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3、<名>白色的生绢。 • 《孔雀东南飞》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 4、<形>白色。《三峡》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
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 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 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 1、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 2父、”从指兄父:亲堂的兄兄。弟“,从即”伯表父示或堂叔房父亲。属。“从弟”即堂弟。“从 • 3、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 • 4、距:通“拒”,抵御,抵抗。 • 5、因:趁着。 • 6、仁者:指有德行的人。 • 7、去:离开。 • 8、顾谓:回头看着说。 • 9、尔曹:你们。曹,辈。
《后汉书·赵憙传》-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
![《后汉书·赵憙传》-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a1641233687e21ae45a941.png)
《后汉书·赵憙传》|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言文阅读题在线测试(附答案)《后汉书·赵憙传》|附译文翻译_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言文阅读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插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南阳郡宛人。
从小就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死,无子,赵憙时年十五岁,一心想着为兄报仇。
于是操练兵器,结交宾客,后来就去复仇。
而仇家都生病了,无人抵抗他。
赵憙以为因病报仇把人杀死,不是仁者想法,暂且放弃而离去。
回头对仇者说:“你们如果病愈,应远远避开我。
”更始即位,舞阴县城大姓李氏拥城不降。
更始派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李氏,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信守节义,非常著名,愿向他投降。
赵憙传 详解与翻译
![赵憙传 详解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53615e850e2524de5187e5e.png)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赵憙传》答案详解与翻译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堂兄)(被)杀,无子,憙年十五,之。
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去)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拒”,抵抗)。
(释放)之而去。
【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
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把守)城不下(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宛(地名,宛县)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为\向……投降)之。
更征(召见)憙。
憙年未二十,经,……之后)引见,即(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使(省略“之”,他)降。
光武破寻、邑(王寻、王邑)有战劳,任命)中郎将,封勇功侯。
【参考译文】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
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后置,在南阳)wèi,送信)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信),乃惊曰:“赵憙真也。
”。
【参考译文】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
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前【参考译文】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
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
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
许许 2017高考语文全国二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
![许许 2017高考语文全国二卷文言文精读注释版](https://img.taocdn.com/s3/m/6e3d64f5b8f67c1cfad6b8f1.png)
后汉书赵憙传(2017年高考真题)【原文】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堂兄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一件事:赵憙为兄报仇)【注释】1、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2、从兄:堂兄。
“从”表示堂房亲属。
“从弟”即堂弟。
“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3、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
4、距:通“拒”,抵御,抵抗。
5、因:趁着。
6、仁者:指有德行的人。
7、去:离开。
8、顾谓:回头看着说。
9、尔曹:你们。
曹,辈。
【课文回放】*顾1、<动>回头;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
”2、<动>视;看。
《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3、<动>看望;拜访。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副>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5、<副>但;却;反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原文】(省略“之”而李氏遂降。
(第二件事-----赵憙降李氏)【注释】1、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
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
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
2、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
3、拥城不下:占据城池不肯投降。
4、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可译为“劝降”。
5、征:征召。
6、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
7、除:授予官职。
8、行……事:做……工作。
9、诣:到……去;前往。
【课文回放】*征1、<动>征召。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2、<动>征伐;征讨。
《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
”*除1、<动>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赵憙传》答案详解与翻译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赵憙传》答案详解与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da11a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2.png)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赵憙传》答案详解与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闻其二孙杀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亲临王,问所欲言。
曰:“素与李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解(2017全国卷Ⅱ)
![高考文言文真题详解(2017全国卷Ⅱ)](https://img.taocdn.com/s3/m/7e9c2bf969dc5022aaea00aa.png)
【2017全国卷Ⅱ】《后汉书·赵憙传》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气节,操行)。
从兄(堂兄)为人所(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
乃挟兵(带着兵器)结客(约上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抵抗)者。
憙以(认为)因(趁着)疾报杀,非仁者(有德行的人)心,且释之而去。
顾(回头)谓仇曰:“尔曹(你们,曹,辈)若健(康复),远相(我)避也。
”(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能够向……投降)之更始乃(于是)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为(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行……事:做……工作),使(省略之)诣(到……去,前往)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遭受)创,有战劳(战功),还拜(授予官职)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ei4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
”后拜怀令(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汉时诸侯王国的实际执政者,相当于郡太守),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土地),为人所(被)患(憎恶,讨厌)。
憙下车..(官吏到任)......,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穷诘(深究问责)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省略“之”)请者数十,终不..(拘捕拷问)听(被允许)。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帝王所乘的车,指帝王皇帝)..............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其年,迁(升职调动,重新任命)憙平原太守。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8a4e6ede58f5f61fb73666bb.png)
一、赵憙详细注释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堂兄(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通“拒”避也。
”军事,使(省略“之”好)(wèi,送信),乃惊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文言文赵憙传翻译
![文言文赵憙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1fe6fe9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4.png)
赵憙,字子昭,吴郡吴人也。
生而聪颖,好学不倦。
年十五,通《五经》,能属文。
及长,博通群籍,尤精《春秋》之学。
憙性宽厚,仁爱为本,与人交往,以诚为本。
憙仕于汉,历官至尚书郎。
其在位,政事简静,清操自守,不以权势徇私。
每有疑狱,必亲临决断,务求公平。
时人称为“赵青天”,其公正无私,人皆信服。
憙尝上书言事,切中时弊。
帝嘉其直,擢为侍中。
憙以侍中,益励清操,凡所荐举,皆以德行为先。
时有宦官恃宠弄权,憙屡进直言,虽触怒权贵,终不改其志。
憙尝从帝巡幸上党,时值岁歉,百姓饥馑。
憙见此,心忧如焚,遂上疏请帝减膳省用,以赈济灾民。
帝深纳其言,遂下令赈灾,憙亲任其事,救活无数。
憙居官数十年,历仕四朝,虽屡经风波,而始终不失其节。
憙虽不擅权谋,然每遇大事,总能以德服人,以理服众。
其公正无私,清正廉洁,实为当时之良臣。
憙晚岁,以疾辞官,归隐山林。
虽退居草庐,然憙仍心系天下,忧国忧民。
每有灾异,憙必上疏,陈言时政得失,虽屡遭贬谪,憙志不移。
憙卒,年八十有二。
遗言子孙,务必勤学,以德立身,勿为浮华之事。
憙之子孙,谨遵遗训,代代相传,家声益隆。
憙之德行,可谓后世之楷模。
其公正无私,清正廉洁,实为一代名臣。
憙虽已逝,然其精神永存,照耀千古。
噫!赵憙者,真可谓一代之贤也。
译文:赵憙,字子昭,是吴郡吴地人。
自幼聪慧,好学不倦。
十五岁时,通晓《五经》,能撰写文章。
长大后,博学多才,尤其精通《春秋》之学。
赵憙性格宽厚,以仁爱为本,与人交往,以真诚为本。
赵憙在汉朝做官,历任尚书郎。
他在位期间,政事简约宁静,保持清正廉洁,不因权势而徇私。
每当遇到疑案,他必定亲自审理,力求公平。
当时人称他为“赵青天”,他的公正无私,人们都信服。
赵憙曾上书议论国事,切中时弊。
皇帝赞赏他的直率,提拔他为侍中。
赵憙担任侍中后,更加勉励自己保持清正,所推荐的人,都以德行为先。
当时有宦官依仗宠爱而擅权,赵憙屡次进言直谏,虽然触怒了权贵,但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志向。
赵憙曾随皇帝巡幸上党,当时正值年景歉收,百姓饥荒。
2017·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
![2017·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附答案详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6c2b816c85ec3a87c2c5ef.png)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2017·新课标II卷·T10-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0ed8700029bd64793e2cab.png)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 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 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 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 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 到 任) ,闻 其
/、
二孙杀人事
发
(被发现觉察,暴露,败露),即
穷
(
未(拘捕拷
觉
(为了)
诘
深
问)(李)子
究
春,二孙自
问
杀。京师
责
( 省 略
之”
他)
收 考
为
)其奸,
请者数十,终
不
听
f(被允许)。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
车 驾
( 皇 帝) 亲 临
(赵)王(刘良),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亲厚),今犯罪,
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
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也,更(重新)道它(其它) 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王无复 斩
其 判 罪
)
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d164aa8314791711cd79170e.png)
、赵憙详细注释赵憙[X 1 ]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堂兄)为人所(被)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为……报仇)之。
乃挟兵(依仗兵力)结客(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往(前去)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他)距(通“拒”,抵抗)者(……的人)。
憙以(认为)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释放)之而去。
顾(回头)谓仇曰:“I尔曹I (你们)若健(康复),远相(我)避更始(汉帝刘玄年号)即位舞阴(地名,属南阳郡)大姓李氏拥(环抱,也。
”把守)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说)闻(听说)宛之赵氏有孤孙憙,(省略“以”,因为)信义著名,愿得降(为向……头像)之。
更始乃(于是)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已经,……之后)引见,即除(授予官职,任命)为(担任)郎中,行偏将军事,使(省略“之”,他)诣(到)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遭受)创,有战劳,还拜(授予官职,任命)中郎将,圭寸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状语后置,在南阳),憙素(一向)与奉善(交好),数遗书(w e i,送信)切责(严词斥责)之,而谗者(进谗言的人)因(趁机)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信),乃惊曰:“赵憙真长者(德高望重的人)也。
”后拜怀令(县令)大姓李子春先为(做,担任)琅邪相,豪猾(强横狡诈不守法纪)|并兼|(合并、并吞),为人所(被)患(憎恶,讨厌,害怕)。
憙下车(到任),闻其请者数十,终不听(被允许)。
时赵王(刘)良疾病将终,车H (皇帝)亲临(赵)王(刘良),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I (亲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奉行或遵守法令),律不可[枉(弯曲,弯屈,引申为行为不合正道或违法曲断)也,更(重新)道它(其它)阿欲(想要的东西,想实现的愿望)。
”王无复言(说话)。
其年,迁(升职)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搜捕),斩其渠帅(首领,旧时统治阶级称武装反抗者的首领或部落酋长),余党当坐(判罪)者数千人。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2017全国语文高考课标二卷文言文赵憙重点词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12843cfba26925c52cc5bfc7.png)
一、赵憙详细注释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堂兄(结交宾客,常指结交豪侠之士),后遂军事,使(wèi,送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汉书·赵憙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后汉书·赵憙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f08c941804d2b160b4ec03a.png)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赵憙传》答案详解与翻译2017年全国卷2文言文《赵憙传》答案详解与翻译方伟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熹耿直磊落,为人光明正大。
他自小有节操,从兄被害,为给从兄报仇,他有备而往,但知道仇家患病后,不愿乘人之困,因而暂时放过仇家。
B.赵熹忠于朝廷,除恶得到支持。
他虽与邓奉友善,但屡次谴责邓谋反,最终受到皇上赞赏。
担任怀令时,坚持诛杀李子春,皇上也拒绝了赵王求情。
C.赵熹制止祸患,大力推崇义行。
他担任平原太守时,诛杀盗贼首领,但对待余党却能区别处理,只是将他们迁往异地,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
D.赵熹忠于职守,身后深享哀荣。
他官拜太尉时,南单于称臣,乌桓等来朝,于是受命对边事作长久规划。
他患病去世期间,皇上亲自前往慰问吊唁。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答案】10.A11.B12.C13.(1)皇上说:官吏奉行法典,律令是不可违犯的,再说说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话。
(2)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2)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解析】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首先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然后依据表对话的词语云断开两处,再抓住句中的名词代词,明确句子结构,比如降之后面应断开,逐一进行分析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作为文言断句题,考生应依据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
然后抓住句中断句的标志。
比如句首词夫若夫然则然而等,句末语气词矣也焉邪等,表对话的词语云曰谓等,固定句式或短语何以是以是故所以等,对称的句式、顶真的手法等,专有名词、一般名词及代词等。
比如本题中就可以借助表对话的词语云以及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进行选择。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及文化知识的把握情况。
B项,然后再作考察错。
考是指拘捕拷问。
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类型的题目是必考点,首先考生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可以按照不同类型进行归类,比如官职升迁、国号年号、科举考试、人名称谓等。
然后应结合文本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辨析。
13.试题分析:将作余党迁往异地的是皇帝,是皇帝听从了赵熹的建议,才这样做的。
不是赵熹直接将他们迁往异地。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对于此类题目,考生可以在第一遍阅读完文本后,再带着选项进行第二遍阅读,此时便要依据时间、年号国号、地点、官职等找到对应的句子,比如本题中的邓奉怀令平原太守等内容。
最后把选项的内容与文中句子进行比对即可。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
第(1)句中,奉,奉行;枉,违犯;更,再;道,说说;它,其他;欲,要求;复,再。
第(2)句中,省略主语蝗虫;界,地域;辄,就;岁屡,连年;歌,歌颂。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
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参考译文: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
年轻时有节操。
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
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来终于前去寻仇。
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
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帝登位,舞阴大姓李氏占据县城不肯投降,更始帝派柱天将军李宝招降,不肯,说:听说宛县赵氏有个独孙子赵憙,讲信义很有名,我愿意向他投降。
更始帝就召见赵憙,赵憙年纪不满二十岁,被引见后,随即被任命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派他去舞阴,而李氏终于投降。
光武打败王寻、王邑时,赵憙受伤,有战功,回朝后被拜任为中郎将,封勇功侯。
当时邓奉在南阳反叛,趟憙一向和邓奉交好,多次送信严厉地责骂他,而那些说坏话的人就说赵憙和邓奉合谋,皇上怀疑这件事。
等邓奉失败,皇上得到赵憙的信,才吃惊地说:赵憙真是有道德的人。
后来赵憙被任命为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前任琅邪相,又奸又猾,百姓很怕他。
赵憙到任,听说他两个孙子杀人的事没有被揭发,立即追查其中的奸情,逮捕审讯李子春,他两个孙子自杀了。
京城中替李子春说情的几十起,他终究不听。
这时赵王刘良生病将死,皇上亲自看望赵王,问他想说什么。
赵王说:我一向和李子春交情深,如今他犯罪,怀县县令赵憙要杀他,我希望饶他一命。
皇上说:官吏守法,法律不可不遵。
再说说别的要求吧。
赵王不再说话。
这一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
当时平原有许多强盗,赵憙和各郡一起追捕,杀死他们的头领,其余党应判罪的有几千人。
赵憙上书称惩罚坏人仅限于其本人,可把其他人全搬迁到京城附近的郡。
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把那批人全部搬迁到颍川、陈留。
于是推荐提拔有善行的人,诛杀铲除坏人。
后来青州受大面积蝗灾,蝗虫侵入平原境内就死,连年丰收,百姓都歌颂他。
二十七年,拜任太尉,赐爵位为关内侯。
遣时南单于降服,乌桓、鲜卑一起来朝贡,皇上命令赵憙主管边疆事务,考虑作长远打算。
建初五年,赵憙病重,皇上亲自前去探视。
等他逝世,皇上前去祭吊。
这一年他八十四岁。
谧号正侯。
重点字词详解赵憙x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注释】1、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2、从兄:堂兄。
从表示堂房亲属。
从弟即堂弟。
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3、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
4、距:通拒,抵御,抵抗。
5、因:趁着。
6、仁者:指有德行的人。
7、去:离开。
8、顾谓:回头看着说。
9、尔曹:你们。
曹,辈。
【课文回放】*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1、动回头;回头看。
《荆轲刺秦王》:荆轲顾笑武阳。
2、动视;看。
《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
3、动看望;拜访。
《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副只是;不过。
《荆轲刺秦王》: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5、副但;却;反而。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不敢加兵于赵者。
【原文】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更始乃征憙。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注释】1、更始:指公元23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的更始政权,自称玄汉王朝。
消灭王莽政权后统治天下两年。
公元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都城长安,投降赤眉,更始政权告终。
2、大姓:指世家大族,人口众多的姓氏或某一地域人数众多、势力强大的姓氏。
3、拥城不下:占据城池不肯投降。
4、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可译为劝降。
5、征:征召。
6、引见:旧时皇帝接见臣下或外宾,须由官员引领,叫引见。
7、除:授予官职。
8、行……事:做……工作。
9、诣:到……去;前往。
【课文回放】*更始乃征憙。
1、动征召。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
2、动征伐;征讨。
《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
*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1、动任命,授职。
李密《陈情表》: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2、动清除,去掉。
《荆轲刺秦王》: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原文】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shu遗wi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