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

合集下载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用于探索和验证研究假设,并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数据和结论。

本文将介绍实验性研究设计的主要步骤和要素。

在确定研究目的时,研究者需要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所要达到的目标。

这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过程,并确定所需要的数据和实验设计。

制定研究假设是实验性研究设计中的关键步骤。

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的预测或猜想,它基于已有的理论或实证研究。

研究假设应该明确、具体和可操作,以便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选择研究样本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的重要环节。

研究样本是指被研究者的群体或个体,它应该代表整个目标群体,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选择样本的方法包括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

设计实验方案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的核心部分。

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处理或操作的设计、实验的时间和地点等。

实验方案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并考虑到可能的干扰因素。

进行实验操作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具体步骤。

在实验操作中,研究者需要按照预定的实验方案,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处理或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收集和分析数据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关键环节。

研究者需要收集和整理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和解释。

统计分析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方法,以验证或推翻研究假设,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得出结论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的结果和意义。

结论应该根据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客观的推理和解释,并与研究假设进行比较和讨论。

撰写报告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的最后一步。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假设和方法、实验结果和分析、结论和讨论等内容。

报告应该具有逻辑性和可读性,并符合学术写作的规范和要求。

综上所述,实验性研究设计是科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通过合理和可靠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分析,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和结论。

研究者应该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严谨和科学,以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

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1.引言1.1 概述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是一项关于教育领域的实验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系统性的实证研究方法来探究教育问题并找寻解决方案。

在教育领域,教学方法、教学材料和教育政策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探索和争议,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寻找最佳的教育实践。

本文将就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重要要素进行详细讨论,包括实验设计要点、实验参与者和实验过程。

在实验设计要点部分,将分析实验目标和实验假设,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者设定的假设。

在实验参与者部分,将介绍如何选取样本和分组实验,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过程部分,将详细阐述实验的步骤和数据收集方法,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深入了解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关键要素,并掌握如何设计和进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该文的结论部分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总结,为教育实验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启示。

总而言之,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旨在通过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为教育领域提供有效的探索和解决方案。

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读者将对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所要研究的教育实验进行简要介绍,说明本文的结构安排,以及论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第二部分为正文,主要是针对教育实验研究方案设计的要点进行详细阐述。

包括实验设计要点、实验参与者和实验过程。

在实验设计要点中,将明确实验的目标和假设,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实验参与者部分,将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并进行实验分组。

在实验过程中,将详细叙述实验的步骤和数据收集方法,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第三部分为结论,主要包括结果分析和实验总结。

在结果分析中,将对实验结果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以验证实验目标和假设。

在实验总结部分,将对整个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并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实验性研究设计

实验性研究设计

实验性研究设计【背景】假设您是一位心理学家,对光对人类注意力的影响感兴趣。

您想探索不同颜色光对人类注意力的影响,并比较短时间内不同颜色光对注意力的差异。

【研究问题】在红、蓝和绿三种颜色光照射下,不同颜色光对人类注意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实验假设】根据颜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我们假设红色光会增加注意力,蓝色光会减少注意力,而绿色光对于注意力没有显著影响。

【实验设计】1.参与者招募:招募30名18-35岁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实验参与者。

2.随机分组: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人。

每组接受不同颜色光的照射。

3.实验组设置:a.红色光组:参与者在一个安静的实验室里坐下,屏幕前方放置一个红色投射灯。

他们将被要求进行注意力任务,如在屏幕上显示的字母和数字中查找特定的字母。

b.蓝色光组:参与者在与红色光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不同之处在于投射灯的颜色被更换为蓝色。

c.绿色光组:参与者在与红色光组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不同之处在于投射灯的颜色被更换为绿色。

4.测量结果:使用专业的注意力测试工具记录参与者在完成任务时的准确性和反应时间。

5.数据分析:使用统计方法(如方差分析)分析参与者在不同组别下的注意力表现,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的显著性差异。

【预期结果】我们预计,红色光组的参与者将表现出更高的注意力水平,蓝色光组的参与者将表现出较低的注意力水平,而绿色光组的参与者将表现出与其他两组类似的注意力水平。

这将验证我们的研究假设。

【控制变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需要控制一些可能影响注意力的变量。

例如,实验前所有参与者需要保持同样的睡眠时间,不经历大的精神或情绪变化,不进行注意力训练等。

【伦理考虑】在进行实验之前,我们将征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向他们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机会提出问题。

我们将尊重参与者的隐私和自由,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讨论和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红色光对注意力有促进作用,蓝色光对注意力有抑制作用,而绿色光对注意力没有显著影响。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管理办法

学院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管理办法

为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推动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开发,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实验类型1.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学校将实验类型分为:演示性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

2.演示性实验是指主要由教师讲解和操作,学生通过听讲、观察与思考,来理解实验原理与方法,了解实验过程与结论。

3.验证性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主要由学生按指导书要求或按教师审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自行动手操作来完成全部实验过程,进而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了解实验原理和技术,验证实验过程及结论。

4.综合性实验是指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的操作和实验结果的后期处理等,以获得较为系统的综合实验训练。

5.设计性实验是指由指导教师给定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个人或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设计性实验不但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和各种实验原理来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要求学生能充分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

6.研究性实验是指学生个人或小组结合科研课题或创新实践项目,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开展创新性研究的实验项目。

研究性实验要求从查阅技术资料、拟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到选择或自制仪器设备并进行实际操作,直至完成实验报告和实验总结,均由学生个人或小组完成。

二、开设要求1.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可安排一些基本的训练和必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专业课则应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项目。

2.综合性实验一般可在一门课程的后期开设,也可以在几门相关课程学完之后开设。

设计性实验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常规实验或综合性实验训练的基础上开设。

研究性实验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要求,由实验申请者和相关实验室负责人具体商定开设时间。

3.凡有实验的课程都要创造条件开出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

其中,有实验的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4、有实验的专业基础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3、有实验的专业课开出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2。

临床研究设计的分类

临床研究设计的分类

临床研究设计的分类临床研究是指在人类或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旨在评估医学干预措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为了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临床研究需要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特点,临床研究设计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

1.观察性研究设计观察性研究设计是基于观察和记录现象的研究方法,不干预研究对象。

常见的观察性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通过对一组研究对象进行一次性调查,了解某一时间点上的特征和相关因素。

例如,调查某地区居民患病率和饮食习惯的关系。

队列研究是对一组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收集信息并跟踪研究对象的发展和结果。

例如,追踪一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观察其长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

病例对照研究是在研究对象发生疾病后回顾性地收集信息,与未患病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例如,对已经患癌症的患者和未患癌症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调查,寻找可能的致病因素。

2.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性研究设计是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或处理,观察其结果的研究方法。

常见的实验性研究设计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试验。

随机对照试验是通过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例如,对比两种不同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非随机试验是根据研究者的安排将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例如,对比接受手术和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差异。

3.交叉设计研究交叉设计研究是在同一个研究对象上进行多次观察或干预,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常见的交叉设计研究包括交叉随机对照试验和交叉非随机试验。

交叉随机对照试验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处理序列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在不同处理下的差异。

例如,对比不同药物治疗方案的效果。

交叉非随机试验是根据研究者的安排将研究对象分配到不同处理序列的实验组和对照组,评估不同处理方法的效果。

例如,对比不同手术方案的效果。

4.定量研究设计定量研究设计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定量数据,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有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有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有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有一、引言二、单组前后测试设计1. 设计原理2. 设计步骤3. 优缺点分析三、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的应用场景四、前后测试设计与其他实验设计的比较五、实例分析六、总结与展望引言:实验性研究设计是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来验证某种因果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案有很多种,其中单组前后测试设计是一种常见且应用广泛的设计方案。

本文将从设计原理、应用场景、优缺点分析等方面对单组前后测试设计进行详细叙述,并通过实例分析来说明其实际应用情况。

二、单组前后测试设计1. 设计原理单组前后测试设计是一种无对照组的设计方案,其基本原理是在研究开始前对实验组进行测量,然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进行干预或处理,之后再对实验组进行再次测量,以比较两次测量结果的差异来得出结论。

这种设计方案可以用于研究某种干预措施对实验组的影响,例如某种药物的疗效、某种教育方法的效果等。

2. 设计步骤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2)选择实验对象和样本;(3)确定测量指标和测量方法;(4)进行实验组的前测;(5)进行干预或处理;(6)进行实验组的后测;(7)分析并比较前后测试结果;(8)得出结论。

3. 优缺点分析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的优点包括:(1)简单易行,不需要对照组;(2)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得出初步结论;(3)可以对实验组进行个体差异的控制。

然而,单组前后测试设计也存在一些缺点:(1)没有对照组,无法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2)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可能存在差异;(3)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实验对象的态度、期望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三、单组前后测试设计的应用场景单组前后测试设计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应用场景,例如:(1)药物疗效评估:通过对患者进行药物的前后测试,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2)教育方法的效果评估: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方法的前后测试,评估不同教育方法的效果;(3)政策干预的效果评估:通过对受政策干预的群体进行前后测试,评估政策的效果。

实验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实验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6 11 19 2 15 14 10 8 12 1 17 4 3 0 9 16 6 13 7 18 5 7 14 3 16 7 9 2 15 12 11 4 13 19 8 1 18 6 0 5 17 10 8 3 2 16 6 1 13 17 19 8 14 0 15 9 18 11 5 4 10 7 12 9 16 9 10 3 15 0 11 2 1 5 18 8 19 13 6 12 17 4 7 14 10 4 11 18 6 0 8 12 16 17 3 2 9 5 7 19 10 15 13 14 1
第一节 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
处理因素 受试对象 实验效应 1.处理因素 是根据研究目的而施加于受试对象,在实 验中需要观察并阐明其效应的因素。 例如:某种降压药的疗效试验。
根据处理因素情况,可分为单因素和多因素 实验。同一因素可以有多个水平。
举例1
表 11.3 不同吸烟量者尿中硫氰酸盐(mg/L)
(3) 标准对照
不设立专门的对照组,而是用现有的标准值 或正常值作对照。
因实验条件不一致,可比性较差,故不太常 用。
例 据大量调查知,健康成年男子脉搏的 均数为72次/分,某医师在山区随机调查了25 名健康男子,其脉搏均数为74.2次/分,标准 差为6.0次/分,能否认为该山区成年男子的脉 搏高于一般人群?
二、均衡原则(齐同原则)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除处理因素外其它因素 要尽量一致。
方法: (1)交叉均衡 在实验单元中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 例:欲研究某药对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效
果,选择甲、乙两所幼儿园儿童各100名作为 研究对象。该例应如何均衡设置实验组和对 照组。
交叉均衡示意图
甲幼儿园 ( 100人 )
(4)自身对照

第四章5实验性研究设计讲解

第四章5实验性研究设计讲解

第四章5实验性研究设计讲解实验研究设计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因果关系、验证假设等。

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讲解实验性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的确定实验研究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应该是明确的、可操作的,并且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假设。

例如,假设一项新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那么研究问题可以是“新的治疗方法是否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确定实验研究设计中需要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处理或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处理,用来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实验研究设计中常用的对照组包括无处理对照组、安慰剂对照组和传统治疗对照组。

三、随机分组随机分组是实验研究设计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随机将参与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增加研究的可靠性。

常用的随机分组方法包括简单随机分组和分层随机分组。

四、实施实验在实验研究设计中,实施实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在实施实验时,需要确保实验条件的控制和一致性,避免其他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例如,在研究新的药物疗效时,需要确保所有参与者服用药物的剂量和时间是一致的,实验条件包括环境和操作过程等也需要严格控制。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设计中,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数据的收集可以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实验测量等方式进行。

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以验证假设和得出结论。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等。

综上所述,实验研究设计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在进行实验研究设计时,需要明确研究问题、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随机分组、实施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等步骤。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和实施实验,可以有效地验证假设,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29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2)相关性研究 • 探讨各个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或存在什么样的相 互关系。研究设计中没有人为的干预因素,事先 要确定观察变量,比描述性研究有更多的探索原 因的作用。 • 如:研究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关 系,就是针对成就动机和学习成绩两个主要变量 的关系进行研究。
7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⑵实验前后对照设计举例 •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 将随机选取的2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 对照组,各为100例(全部病例符合WHO/ISH及我 国新制定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首先对实验组 和对照组的生活方式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实 验组实施护理干预计划,如:知识宣教、饮食指 导、运动指导和心理指导等等,对对照组不采取 任何措施。通过6个月的随访,观察两组高血压患 者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
8
一、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和非实验性研究 ⑶索罗门四组设计 •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个实验组和两个对照组, 其中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进行干预前和干预 后两次测量,而另一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只进行干 预后的测量。该设计实际上是实验前后对照设计 和单纯实验后设计的组合。适用于实验前测量本 身可能会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情况,特别是涉及 到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问题,表示如下: • R………………………X…………O1 • R………………………………….O1 • R…………O1…………X…………O2 • R…………O1…………………….O2
• 1.特点:
• (1)干预或操纵,是必备的条件;
• (2)随机分组和设对照组(两者只具备其一或都 不具备)。 • 注:类实验性研究对因果关系论述较弱,但类实 验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的可行性较高。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PPT课件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PPT课件

05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注意 事项
注意伦理和法律问题
尊重受试者权利
确保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得到保护,遵循伦理原则,避免任何形式的伤害和侵犯。
遵守法律法规
在进行实验性研究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如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管理法等,确保实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注意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保证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评估实验成本和效益
在实验设计时,应对实验成本和效益 进行评估,确保实验的可行性和经济 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谢谢观看
实验性研究设计(实验设计)PPT课 件
目录
• 实验性研究设计概述 •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 •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步骤 •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注意事项
01
实验性研究设计概述
实验性研究的定义
01
实验性研究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 法,通过实验操作来检验假设或 探索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词
在实验性研究中,应多次重复实验以获取可靠的结论。
详细描述
重复原则是实验性研究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和偶然因素的影响,提高实 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重复实验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结论,增强说服力。在实验设计时,应根 据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重复次数,以达到良好的统计效果和实际意义。
03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基本 类型
单组实验设计
总结词
对单一受试者或一组受试者在实验处理前后的变化进行测量。
详细描述
单组实验设计是指对单一受试者或一组受试者在实验处理前后的变化进行测量的实验设计。这种设计 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探索性实验和初步实验,但无法排除非处理因素的影响,因此结果的可信度较 低。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文5篇实验设计是指一种有计划的研究,小编恰好搜集了一些有关的范文实验设计方案1药品:半枝莲、95%乙醇、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蒸馏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试剂仪器:722型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电热恒温水浴锅、数据超声波清洗器、微型植物粉碎机、PH计、加热板、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实验方法:超生波提取法、半仿生法、正交实验、生物碱的鉴定方法实验步骤:一、药品、仪器的准备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波长的测定、标准曲线的制作、推算出回归方程三、样液的制备四、用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酸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碱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4)料液比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酸度、碱度和料液比作为正交试验的四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半仿生法中最优的提取条件五、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半枝莲生物碱:在上述半仿生法得到的最优提取条件下进行超声波提取1、单因素实验(1)温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提取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3)酒精浓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2、因素、水平的确定及进行正交实验设计:由单因素温度、提取次数、酒精浓度作为正交试验的三个水平进行正交实验以确定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中的最优条件六、在超声波辅助半仿生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下提取半枝莲中生物碱七、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上述提取到的生物碱的吸光度,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出生物碱的量及产率。

八、生物碱的鉴定:生物碱沉淀反应1、碘化铋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化铋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色至棕红色者为阳性反应在。

2、碘-碘化钾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碘-碘化钾试剂1滴~2滴,生成棕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3、硅钨酸试剂反应取渗漉液1ml,加硅钨酸试剂数滴,生成淡黄色沉淀者为阳性反应。

实验设计方案2一、【实验题目】:印刷条件对预涂膜覆膜质量影响探究二、【实验设计思路】:影响覆膜质量因素主要分为两类,即覆膜工艺的影响和印刷条件的影响。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实验设计方案范例什么是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阐明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书面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验设计方案范例(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设计方案1一.实验目的1、学习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原理与方法。

2、学习、掌握微生物的鉴定方法。

3、对提取的土样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并进行简单的形态鉴定二.实验原理α-淀粉酶是一种液化型淀粉酶,它的产生菌芽孢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在含有淀粉类物质的土壤等样品中。

从自然界筛选菌种的具体做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个步骤: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和性能测定。

1、采样:即采集含菌的样品采集含菌样品前应调查研究一下自己打算筛选的微生物在哪些地方分布最多,然后才可着手做各项具体工作。

在土壤中几乎各种微生物都可以找到,因而土壤可说是微生物的大本营。

在土壤中,数量最多的当推细菌,其次是放线菌,第三霉菌,酵母菌最少。

除土壤以外,其他各类物体上都有相应的占优势生长的微生物。

例如枯枝、烂叶、腐土和朽木中纤维素分解菌较多,厨房土壤、面粉加工厂和菜园土壤中淀粉的分解菌较多,果实、蜜饯表面酵母菌较多;蔬菜牛奶中乳酸菌较多,油田、炼油厂附近的土壤中石油分解菌较多等。

2、增殖培养(又称丰富培养)增殖培养就是在所采集的土壤等含菌样品中加入某些物质,并创造一些有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生长的其他条件,使能分解利用这类物质的微生物大量繁殖,从而便于我们从其中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因此,增殖培养事实上是选择性培养基的一种实际应用。

3、纯种分离在生产实践中,一般都应用纯种微生物进行生产。

XX临床实验性研究方法设计及实例

XX临床实验性研究方法设计及实例
ICU病人的血糖应该控制什么样的范围?
Methods
Adult medical and surgica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s of 42 hospitals: 38 academic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and 4 community hospitals.
➢ Trials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tighter glucose control have had conflicting results
➢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have also led to differing conclusions.
Statistical Analysis (2)
The time-weighted blood glucose level (with weighting based on the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measurements applied to the average of the two consecutive measurements) was computed for all patients for whom data were available.
实验性研究方法设计及实例
--临床试验设计及评价
内容
研究案例(方法学部分) 临床试验(理论部分) 研究案例(结果部分)
临床试验案例相关问题
该研究采用的是那种临床试验设计类型? 该研究满足了那几项科研设计的原则? 该研究采用了什么随机分组方式? 该研究用的是哪种对照方法? 该研究是否采用盲法?如果是,哪一种?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包括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包括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包括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包括1.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介绍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阐述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步骤和要求- 分析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优势和局限性- 举例说明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2. 前后对照试验设计- 解释前后对照试验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前后对照试验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分析前后对照试验设计的优缺点- 提供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在实际研究中的案例3. 多因素试验设计- 介绍多因素试验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阐述多因素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和要求- 探讨多因素试验设计的优势和局限性- 提供多因素试验设计在实际研究中的实例4. 交叉试验设计- 解释交叉试验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交叉试验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探讨交叉试验设计的优缺点- 举例说明交叉试验设计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5. 配对试验设计- 介绍配对试验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阐述配对试验设计的步骤和要求- 分析配对试验设计的优势和局限性- 提供配对试验设计在实际研究中的案例6. 因子分析试验设计- 解释因子分析试验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探讨因子分析试验设计的步骤和要点- 分析因子分析试验设计的优缺点- 提供因子分析试验设计在实际研究中的实例【范文】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包括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实验性研究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能够准确获取实验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研究者需要选择适合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

本文将介绍六种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包括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前后对照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交叉试验设计、配对试验设计和因子分析试验设计。

一、随机对照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是最常用的实验研究设计方案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消除其他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步骤包括制定研究目的和假设、确定实验因素和水平、随机分配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

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在科学研究中,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它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干预来探究因果关系。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介绍常用的实验性研究设计方案,包括前实验设计、后实验设计、双组设计、多组设计、交叉设计和阶段设计。

一、前实验设计前实验设计是最简单的实验设计之一,适用于初步探索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在实验组中引入某种干预因素,然后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来判断干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前实验设计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初步验证研究假设,但其缺点是无法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结果的可靠性较低。

二、后实验设计后实验设计是对前实验设计的改进,其基本思想是在前实验的基础上增加随机分组,以进一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后实验设计的优点是能够更好地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但其缺点是需要更多的研究资源和时间。

三、双组设计双组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组别,一组接受干预,另一组作为对照。

通过对两组数据的比较,可以判断干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双组设计的优点是简单易行,结果可靠性较高,但其缺点是无法考虑其他干预因素的影响。

四、多组设计多组设计是对双组设计的改进,其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对象分为多个组别,并在不同组别中引入不同的干预因素。

通过对各组数据的比较,可以判断不同干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多组设计的优点是能够比较不同干预因素的效果,结果更具说服力,但其缺点是需要更多的研究资源和时间。

五、交叉设计交叉设计是一种特殊的实验设计,其基本思想是将研究对象分为两个或多个组别,并在不同组别中交叉应用不同的干预因素。

通过对组别和干预因素的交叉组合进行实验,可以判断不同干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交叉设计的优点是能够减少实验对象的个体差异,结果更具可靠性,但其缺点是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序列效应和学习效应。

5实验性研究设计

5实验性研究设计

? 实验开始前,链霉素组病人不知道将接受的是特殊的治疗,卧床 休息组病例也不知道他们在住院期间将会是一个特殊研究的对照 组病人。通常他们和链霉素组病例不住同一个房间。
? 治疗组治疗措施:链霉素组病例每天接受一日4次(每隔6小时 一次)共计2g的链霉素注射治疗。未发现由于毒副作用需要中 止的病例。
? 结果:6个月后,对照组的病死率为27% (13/50),而链霉素 组的病死率为7% (4/55),证明了链霉素对肺结核的治疗效果 。
24Βιβλιοθήκη 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设计模式:
25
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 设计的优点
?可比性好; ?节约一半的样本量; ?较少伦理学问题。 ? 设计的缺点 ?依从性较差; ?影响研究结果; ?易产生信息偏倚; ?可能导致结果不同。
26
自身前后对照试验
? 应用范围:适用于慢性、稳定或复发性疾病,如高血压、 高血脂、糖尿病、哮喘、 风湿和类风湿病等。
人群干预的方法
8
随机对照试验(RCT)
? 概 念 :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是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合格的研究 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试 验措施,在一致的条件下或环境中,同步地进行研究 和观测试验的效应,并用客观的效应指标对试验结果 进行科学的测量和评价。
? 结果的统计分析: (配对t检验或配对χ 2检验)
27
交叉试验
? 概念:交叉试验 (cross-over design) 指研究中首先将研究对 象随机分为甲、乙两组,在第一阶段甲组为试验组,乙组为对 照组,分别采用试验和对照措施进行观察,此阶段结束后经过 一个洗脱期,再进入第二个阶段。此时两组的治疗措施对换, 即甲组作为对照组,乙组作为试验组,全部研究工作结束后再 评价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签等半随机方法。
A
8
随机数字表法:也称完全随机法。 例:要将15只受试动物平均分为A、B、C三组。
先将动物编号1~15号。再查随机数字表,(任意)令从第16行第6个随机
数开始,从左至右逐个抄录15个随机数按顺序依次分配至动物1~15编号下,
以3(分三组)除每个随机数字,令余数为0者分A组;余数为1分B组;余数为
物(即第12号动物)调至C组,使三组动物数相等。最终分组如下,A组:
1,3,9,13,15号,B组:4,5,7,8,10号,CA组:2,6,11,14,12号。
1Hale Waihona Puke 实验单位入选条件: 明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同质性和代表性,两个
基本条件:①对处理因素敏感。②反应稳定。 2.其它影响因素的控制
A
5
(三)实验效应(experimental effect ):处理因素作用于实验单位后引起 的某种反应,可通过具体的指标来表达。在选择效应指标时要注意指标的 关联性、客观性、精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
实验设计
A
1
概述:
以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干预为主干进行分类
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医学科学研究按照对研究对象是否进行
干预分为观察性研究和实验性研究两大类。
实验性研究:实 验主体通过实验手 段施加于实验客体 某些干预因素,观 察由此引起的实验 效应。
A
2
第三章 实验性研究设计
第一节 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原则
极少量癌症(自发),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都诱导出有意义的癌症,结果通
过统计学分析,对判断受试物的动物致癌性才有参考意义。
(6)相互对照(mutual control) :几个A有效处理的实验组互为对照。
7
(二)随机原则 随机(Randomization):指在实验分组时,每个实验单位都有相同的概率或
机会被分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保证各组间非处理因素均衡一致。
1.随机化目的与内容: ①保证处理组和对照组实验单位各种已知或未知 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均衡可比性; ②避免人的主 观因素影响; ③保证统计分析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随机变量。
2.随机化的内容:随机分组、随机抽样、随机实验顺序。 3.随机化方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排列表法、及抓阄、摸球、掷币、
(4)标准对照(standard control) :用现有标准值或正常值作对照,临床上用 公认的经典治疗方法或标准治疗方法作对照也属标准对照。
(5)阴性对照与阳性对照(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如,研究某化合物 是否会致癌的长期动物实验研究中,只有当阴性对照组未发生癌症或仅发生
第二节 完全随机设计
第三节 配对设计
第四节 随机区组设计
第五节 交叉设计
第六节 拉丁方设计
第七节 嵌套设计
第八节 析因设计
第九节 正交设计
第十节 重复测量设计
A
3
第一节 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与基本原则
一、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要素——处理因素、实验单位、实验效应
(一)处理因素(treatment factor) :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施加于实验单位, 在实验中需要观察并阐明其效应的因素,即研究因素。可以是生物、理化、 心理、社会等因素,也可以是机体本身内在对机体有影响的因素。
2者分C组。
表 30 只动物完全随机化分组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随机数字 33 35 72 67 47 77 34 55 45 70 08 18 27 3 90
余 数 020112110120020
初步分组 A C A B B C B B A B C A A C A
2.对照的形式 。 (1)空白对照(blank control) :设立不施加任何处理或干预因素的对照。 (2)实验对照(experimental control) (3)安慰剂对照(placebo control) :给对照组受试者使用无药理活性的安慰剂。
消除药物以外因素尤其是受试者精神心理因素影响所产生的偏倚。
提高效应指标的 可用性、精确性
可选用多种方法和多个指标,通过多
方法、多途径全面观察,相互补充,
互A相验证,综合分析。
6
二、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对照原则
对照(control)就是在实验中设置与处理组相互比较的对照组。
1.设置对照组的意义与原则——排除非研究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偏差。 三个基本要求:均衡、同步和专设。
1.指标的关联性——能够确切地反映处理因素产生的效应(专业知识)。 2.指标的客观性:①客观指标,是借助一定的仪器或检验等方式测定所得
的客观数据。多数为定量指标。②而主观指标则是通过研究者观察判断或 由受试者自身主观感觉而回答的结果。多数为定性指标。——可采取多人、 多次、盲法、交叉法进行观察判断。 3.指标的精确性:包括指标的精密度与准确度。 ①精密度是指重复测量或 观察时,测定值(观察值)与其均值的一致程度。 ②准确度是测量值的 正确性的量度,即测定值(观察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4.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①特异性是表示该指标能够鉴别真阴性的能力。 ②敏感性是表示该指标能够检出真阳性的能力。
初步分组结果:A组为1,3,9,12,13,15号,共6只动物;
B组有4,5,7,8,10号,共5只动物动物; C组是2,6,11,14号,共4只动物动物。
需从A组调整1只到C组各组→继续查随机数字表,在上述第15个随机数字90后的
一个随机数是16,用随机数16除以A组动物数6,余数为4,则应将A组第4个动
1.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又称混杂因素)的确定 2.处理因素水平的选定和组合:单因素单水平、单因素多水平,多因素单水
平、多因素多水平的实验研究。 3.处理因素的标准化:处理因素在整个实验研究中应始终如一,保持不变。
研究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应按分析交互作用的方法设计分组。
A
4
(二)实验单位 (experimental unit) :亦称受试对象或实验 对象,为处理因素作用的客体,是接受处理因素的基本 单位。根据实验单位的不同,实验性研究分为动物实验 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和现场试验研究三类。实验单位可 以选择人、动物、植物、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亚细 胞、血清或其它体液等生物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