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
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
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简答题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中,认为本钱主义社会的底子矛盾发生了现代社会的哪些矛盾?〔1〕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相对立。
〔2〕个别工厂中的社会组织和整个出产中的社会无当局状态相矛盾。
〔3〕经济危机表露出资产阶级已经无能继续办理本身的社会出产力。
〔4〕从股份公司到托拉斯到国家占有,说明资产阶级已成为多余的阶级,它的全部社会本能机能此刻由领工薪的职员来执行了。
2、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开展?中,如何阐述国家自行消亡?(1)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而且首先把出产资料变为国家财富。
(2)出产资料变为国家财富,无产阶级就消灭了作为无产阶级的自身,消灭了一切阶级差异和阶级对立。
(3)当国家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就不再有什么需要镇压了,也就不再需要国家这种特殊的镇压力量了。
(4)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办理和对出产过程的带领所代替。
因此,国家不是被拔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
3、?共产党宣言?如何阐述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1〕共产党人处处都撑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
〔2〕在所有这些运动中,他们都强调所有制问题是运动的底子问题,不管这个问题的开展程度怎样。
〔3〕共产党人处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
4、简要说明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如何阐述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的历史必然性?〔1〕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持久开展过程的产物,是出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化的产物。
〔2〕此刻,我们眼前又进行着类似的运动。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兵器,此刻却对准资产阶级自身了。
〔3〕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兵器,它还发生了将要运用这种兵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4〕随着大工业的开展,资产阶级赖以出产和占有产物的根底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
它首先出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成防止的。
马克思经典著作考试题
一、共产党宣言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共产党宣言》由引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1. 《引言》1)声明了全书的主题是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客观规律。
2)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3)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派别,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了“三种类别”的论证,揭示了其阶级实质。
4)对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的战略策略原则进行了“三个统一”的论证。
2.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2)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及灭亡的规律。
3)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世界历史使命。
3.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1)通过论述共产党人和一般无产者的关系,说明了党的性质、策略原则和特点。
2)说明了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夺取政权,党的基本理论原则是消灭私有制。
3)驳斥了资产阶级在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问题上的污蔑。
4)驳斥了资产阶级在精神产品的占有和生产方面对共产主义的攻击。
5)阐明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4.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1)对反动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2)对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3)对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评价。
5.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1)说明了共产党人对待各国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2)论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策略的基本原则: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它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怎么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个体”?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
”首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这一类表述,排除了对人作固定的抽象的理解,即没有固定不变的人性。
揭示出了人和动物的明显区别。
马克思经典著作考试题
一、共产党宣言讲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共产党宣言》由引言和四章正文组成。
1. 《引言》1)声明了全书的主题是揭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的客观规律。
2)阐明了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3)对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派别,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进行了“三种类别”的论证,揭示了其阶级实质。
4)对共产党人政治斗争的战略策略原则进行了“三个统一”的论证。
2. 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1)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
2)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及灭亡的规律。
3)阐明了无产阶级伟大的世界历史使命。
3.第二章《无产者和共产党人》1)通过论述共产党人和一般无产者的关系,说明了党的性质、策略原则和特点。
2)说明了共产党的最近目的是夺取政权,党的基本理论原则是消灭私有制。
3)驳斥了资产阶级在共产党人要消灭私有制问题上的污蔑。
4)驳斥了资产阶级在精神产品的占有和生产方面对共产主义的攻击。
5)阐明了无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途径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特征。
4. 第三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文献》1)对反动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2)对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批判。
3)对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评价。
5. 第四章《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1)说明了共产党人对待各国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2)论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策略的基本原则: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它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
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怎么理解“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个人所固有的抽象个体”?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错误理解,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
”首先,“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这一类表述,排除了对人作固定的抽象的理解,即没有固定不变的人性。
揭示出了人和动物的明显区别。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1、举例说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答、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5]这是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对其所创造的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表述。
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得出的唯一的科学结论,是解决法的具体问题的立足点和归宿,是不可动摇的.非常明显,社会必须首先解决人们的吃、穿、住等生产和生活的经济问题,然后才能进行政治、法律等活动,这个道理极为朴素和科学。
2、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 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是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发生矛盾,就会发生社会革命?答: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经济社会形态的产生和灭亡,都是由物质条件决定的.这实际上是一个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命题.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首次系统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其要点是:⑴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所构成的社会经济结构是一定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的现实基础。
⑵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⑶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现存的生产关系相矛盾。
而一旦这些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必将发生社会革命;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也将相应地发生变革.简而言之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马克思特别强调指出:“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这就是所谓“两个决不会",是相对于“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来说的。
马克思经典著作选读考试题
论述题1、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是如何论述异化劳动的,如何正确的评价马克思这一思想?论述: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对自己政治经济学研究工作成就的哲学概括,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社会三种主要的分配形式——工资、利润和地租,归结为异化劳动以及由异化劳动所决定的私有制。
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
马克思首先揭示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局限性,提出经济学研究的任务就是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
接下来,马克思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①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
②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
③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
④人同人相异化。
马克思进一步考察了异化劳动与私有制的关系,认为私有财产作为一种生产关系,由于劳动与资本的分离,才使劳动成为异化劳动,才使劳动的外化得以实现。
马克思在研究异化劳动理论的过程中证明,人类全部奴役制的根源就是这种客观的、物质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
在此,马克思以消灭异化劳动和私有制为基础,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由之路。
正确评价:1。
从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无疑是马克思世界观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开了马克思的理论视角向现实的经济生活领域深入的先河,为其以后的思想向历史唯物主义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异化劳动理论又标志了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观的一定程度的客服和超越。
2.从当时理论界在异化问题上的思想水平看,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思想深度也是很突出的。
3.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参照物,我们也应该看到,马克思《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第一,尽管赋予了人的类本质以劳动的内涵,但异化劳动理论本身还是以人的一种理想状态作为自己的理论出发点的,本质上仍未脱离伦理人本主义的范围,抽象的东西依然是其理论的主题。
第二,异化劳动理论把私有制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解为理想劳动和异化劳动的矛盾,还没有深入到私有制社会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矛盾的层次,这说明它对社会结构的解析依然是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习题
1.为什么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①《提纲》首次第一次提出了新世界观的根本观点——科学的实践观点。
这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找到了解开困扰他思想的疙瘩的钥匙。
②《提纲》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从根本上分析批判了费尔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缺陷,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
③《提纲》标志着马克思同唯心主义和一切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已经彻底摆脱了资产阶级哲学的影响,标志着新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已经产生。
2.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的根本缺陷是什么?马克思是如何批判的?费尔巴哈所看到的只是人的生物本性,是生物学上的、自然的人。
他对人的本质的这种理解只是简单地区分了人与动物。
这种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抹杀了人的社会性,否认了人与人的阶级差别,是抽象的人性论。
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这种抽象的人性论,同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观点:“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是说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性,从单个人中抽象出人的共性,如理性、意志、情感、欲望、爱等,以为这就是人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这样只能够把人与动物开来,而无法对人与人进行区分。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
人的社会性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是随着规定他的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3.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提出和回答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认为以往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都是意识。
点明了唯物史观的前提。
包括二个层次:(1)唯物史观的首要前提是现实的个人;(2)物质生活条件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他们从科学的实践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把社会历史观区分为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哲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选择题()1、费尔巴哈撇开人的社会关系去考察人的本质,其理论的前提是假定有一种抽象的人的()A、个体B、种族C、民族D、"类"()2、费尔巴哈唯一了解的宗教是()A、天主教B、基督教C、东正教D、犹太教()3、导致黑格尔哲学解体的内在矛盾是()A、政治和宗教B、黑格尔理论的激进与政治上的保守C、体系与方法D、形而上学方法与辩证法的体系。
()4、哲学的基本问题在远古是以()形式表现的。
A、灵魂的不死B、灵魂与外部世界的关系C、世界是神创造的,还是从来就有的。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5、《实践论》、《矛盾论》写作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克服当时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尤其是()错误。
A、教条主义B、宗派教C、经验主义D、党八股()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 )。
A.人类社会历史B.整个物质世界C.物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D.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7、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D.理论和实际的关系()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是否信仰上帝或菩萨B.有否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回答()9、万物皆备于我”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10、意识的本质是( )。
A.人脑的分泌物B.人与生俱来的特性C.人脑的机能和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D、观念的综合()1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B.可知性C.具体性D.抽象性()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转移旧价值过程的统一B.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C.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创造劳动力价值的过程的统一D.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精选与导读(研究生考试问答题)
1、费尔巴哈宗教观的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答:历史功绩:1)、其宗教观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他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及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然后对上帝顶礼膜拜,把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使上帝成为统治人的异己力量。
正是由于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因此世界被二重化了,世界分裂为两个部分,一是宗教的想象世界;一是现实的人间世界。
现实世界是受宗教世界的统治和支配的。
2)、费尔巴哈揭去了宗教的神秘外衣,得出人类创造上帝的结论,他认为宗教并不神秘,宗教只不过是人把自己的本质从自己身上分离出去,把他变为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把他从人间搬到了天国,人间出现了不平等,神的世界也就有了等级。
局限性:1)、他并没有进一步揭露宗教产生的社会阶级根源,他不了解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宗教中的人的自我分裂由有世俗中的人的自我分裂决定的.2)、他没有找到克服宗教异化的正确途径,他把宗教的产生仅仅归结于人的心理上和认识上的原因,认为只要通过宣传和教育,揭露宗教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就够了,事实上是行不通的.3)、他想用爱的宗教代替神的宗教,建立一个新的宗教及爱的宗教。
在爱的宗教中,没有神的地位,只有人对人的爱,人就是人的上帝。
2、如何理解马克思的人的本质观这一命题?答: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1、人生活在社会关系之中,是受宗教关系制约的人,所以不能离开社会关系抽象的考察人的本质。
2、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有主次之分的有经济,政治思想关系等等,这些关系都会对人的本质发生影响,同时在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关系,因此,既要全面的考察人的社会关系又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科学的理解这个问题.3、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变化,人的社会关系也在不断变化,从而导致人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在阶级社会中有阶级性,因此,不同时代的人类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同一时代不同阶层或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社会关系的总合.3、在“费尔巴哈论”中(恩格斯)对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的剖析.答:恩格斯全部剖析了黑格尔命题。
马列原著复习题及答案
马列原著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哪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D. 《反杜林论》答案:A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D. 机械唯物主义答案:B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哪个基本矛盾?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 资本积累与资本消耗的矛盾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以下哪些?A. 马克思主义哲学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 科学社会主义D. 马克思主义法学答案:ABC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C. 消灭私有制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BC三、判断题1.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答案:正确2.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1. 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它强调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条件下,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自由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而不是被社会分工所限制。
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精神和道德的发展,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
2. 阐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过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五、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思考与练习题一、填空题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指出了马克思一生的两大理论发现是和。
2、在列宁看来,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发展的大道而产生的一种故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马克思的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3、毛泽东在《》一文中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实事求是命题。
4 矛盾的精髓,不懂它就不懂辩证法。
、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的。
5、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从"两个凡是"入手剖析黑格尔哲学,这种方法是6、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7、《实践论》的副标题是的关系。
8、《矛盾论》认为,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9、列宁认为:凡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看到物与物的关系的地方,马克思都揭示了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
10、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学风,即的学风,反对的学风。
11、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看作是并合理地解释为。
12、马克思、恩格斯首次系统对自己从前信仰进行清算的著作是。
13、费尔巴哈从religare一词的本来意思是“联系”的意思,来证明两个人之间的任何联系的都是宗教。
恩格斯认为,这种词源学上的把戏是的最后一着。
14、从黑格尔学派解体过程中还产生了另一个派别,唯一真正结出果实的派别,这个派别主要是同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15、是认识问题的最根本方法。
16、《实践论》的副标题是的关系。
17、毛泽东在《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态度,即的态度,也叫的态度。
18、在列宁看来,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因为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
19、在马克思看来,"宗教感情"本身是产物。
20、恩格斯认为:对不可知论和哲学上各种奇谈怪论的最彻底驳斥只能是。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
(1分)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
(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的实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第一,人的实质是详细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成立在实践根基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
〔2分〕其次,人的实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的。
此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
〔2分〕最后,人的实质也不是凝结不变的,而是不停睁开变化着的,是详细的历史的。
〔1分〕2、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什么?以前的全部唯物主义〔包含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弊端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分〕不过从客体的或许直观的形式去理解,〔1分〕而不是把它们看作感性的人的活动,看作实践去理解,〔1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1分〕唯物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自己的,能动的方面被唯物主义抽象地睁开了,他们不认识革命的、实践批评的活动的意义。
〔1分〕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个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根基,用对于个人功利的看法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需。
〔1分〕新唯物主义不单成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并且以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会关系中生活。
〔1分〕所以,“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那么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
〞〔1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建的社会,或是必定社会关系所限制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1分〕4、简述?对于费尔巴哈的纲要?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睁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根本范围,〔1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根本看法,〔1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全部旧哲学的根本差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改革。
〔1分〕贯串?纲要?的中心线索是实践看法,它是?纲要?的核心思想和灵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期末题库
一、解释一句话1、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哲学家门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这是哲学家从事哲学的必经之路。
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一切哲学的根本区别。
就在于它不仅要説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克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实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是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克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二、名词解释1、市民社会:在马克思的早期著作中,市民社会有两重含义。
广义上,是指社会发展各历史时期的经济制度,即决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物质关系的总和;狭义上,是指资产阶级社会的物质关系。
(一个国家或政治共同体内的一种介于“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广阔领域。
它由相对独立而存在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构成。
它是国家权力体制外自发形成的一种自治社会。
是衡量一个社会组织化、制度化的基本标志,具有独立性制度性的特点。
市民社会是国家权威和个人自由的缓冲地带。
) (2)马克思用它主要指真正的、完全意义上的市民社会,即资产阶级社会(3)这是一种与特定的生产阶段相对应的交往形式(社会生活组织形式)包括资产阶级社会的工业生活和商业活动。
(4)这种从一定生产和交往中发展出来的社会组织,是以国家为首的整个唯心主义的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2、异化: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其产生的根源是社会分工固定化。
在异化中,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同他人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完整word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经典选读》综合练习题一、判断1.在资产阶级社会里,资本具有独立性和个性,而活动着的个人却没有独立性和个性。
正确2。
19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
正确3.实践的观点是新唯物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本质特征。
错误4.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环境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正确5.恩格斯认为,人的思维是至上与非至上的辩证统一。
正确6.马克思主义认为,平等观不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错误7。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批判了杜林的相对真理观和相对道德观.错误8。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
错误9.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正确10。
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劳动具有四个规定。
正确11.《共产党宣言》第二章中,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现在支配过去。
错12。
圣西门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的代表人物。
错误13.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14。
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正确15.马克思认为,宗教根源于现实世界,实践是消除宗教这一异化现象及其世俗根源的根本途径.正确16。
马克思认为,道德不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社会性。
错误17。
列宁专门论述过哲学的物质范畴,强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对18。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时代的阶级斗争都是自己的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
正确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出发点。
错误20。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阐述的“两种生产”理论,就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正确二、单选1。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中指出,(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2。
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而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择读试题
一、马克思考察历史的唯物主义方法对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有什么启示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
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
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歪曲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
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
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
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
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
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
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
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
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二、辨析题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3、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参考答案:二、辨析题1、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是一致的。
这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的一句话,原句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这句话体现了环境和人的相互作用关系,因而是正确的。
(2分)一方面环境创造人,人通过实践,使外部环境内化为自我.(或答客体主体化的过程)(2分)另一方面人也创造环境,人通过实践使主体的本质力量外化和客体化,把人的目的、意志和本质力量物化在客观对象上,赋予对象以主体的性质。
(或答主体客体化的过程)(2分)在现实中,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改造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它们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2分)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改造环境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
”在实践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对人自身的改造,总是互为条件、互相促进、并行发展的。
(2分)2、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这句话是马克思在批判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时,提出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观点。
(1分)所谓“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指思维的内容与思维所反映对象的关系问题。
(1分)这个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思维能否反映客观对象及如何反映客观对象,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及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途径问题;(1分)其二是思维内容是否符合客观对象,这是认识的检验标准问题。
(1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或是否认思维的内容与思维的客观对象之间的关系,或是否认了真理对客观对象的反映问题和真理的检验问题,因而是错误的。
(1分)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城学院政法系
2010-2011学年毕业清考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试题适用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命题人:薛俊丽
审核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马克思是在( )年去世的。
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和()。
3、(《 》)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4、在俄国,官僚主义的主要集中在(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林木盗窃案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根本原因。
( )
2、“环境、教育对人有作用,人也可以改造环境、革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
3、列宁认为,在俄国对待资本家要实行和平赎买。
( )
4、解剖资产阶级经济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钥匙。
( )
5、列宁认为,小资产阶级是一种最不定形、最不肯定、最不觉悟的势力,成不了气候,所以不用理会小资产阶级。
( )
6、合作社在不同社会制度里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 )
7、合作社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的。
( )
8、青年黑格尔派中许多人最后转向了唯物主义。
( )
9、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来源是费尔巴哈。
( )
10、反驳不可知论的最好的方法是实践。
(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有哪些?
2、为什么说“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3、列宁谈到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有哪些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共10分)
材料一: 1871年3月18日清晨,巴黎被“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惊醒了。
公社,这个使资产阶级的头脑怎么也捉摸不透的怪物,究竟是什么呢?
中央委员会在它的3月18日宣言中写道:“巴黎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懂得: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无可推卸的职责和绝对权利。
”
但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二: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
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
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
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它既是行政机关,同时也是立法机关。
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
所有其它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
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
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
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
不仅城市的管理,而且连先前由国家行使的全部创议权也都转归公社。
1、根据材料一、二:巴黎公式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4分)
2、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句话?(6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根据《共产党宣言》一文,谈一谈: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有哪些诬蔑?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的诬蔑是如何反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