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堂PPT)
费尔巴哈
24
“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上帝越是无 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知。总之,“为了使 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
“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 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 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
25
•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 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32
“劳动的实现竟如此表现为失去现实性,以
致工人从现实中被排除,直至饿死。对象化竟 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 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 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 人只有靠最紧张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间歇才能 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 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 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 治。”
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选读
主讲人:吴向东 教授
1
第一讲 我们还 需要马克思吗
2
一、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马克思
• 从性质和内容上看: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 • 从当代影响力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在场。
3
西方学者的转身
德里达 :“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
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
詹姆逊: “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根本的
36
“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 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 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 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 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 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 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 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 愚钝和痴呆。”
24
“上帝越是万能,人就越是无能。上帝越是无 所不知,人就越是愚昧无知。总之,“为了使 上帝成为一切,人就成了无”
“人使他自己的本质对象化,然后,又使自己 成为这个对象化的、转换成为主体、人格的本 质的对象。这就是宗教之秘密。”
25
• 真正使异化概念流行起来的人是马克思。
马克思在异化问题上的独特贡献,是对经 济领域中异化现象的揭示。
32
“劳动的实现竟如此表现为失去现实性,以
致工人从现实中被排除,直至饿死。对象化竟 如此表现为对象的丧失,以致工人被剥夺了最 必要的对象——不仅是生活的必要对象,而且 是劳动的必要对象。甚至连劳动本身也成为工 人只有靠最紧张的努力和极不规则的间歇才能 加以占有的对象。对对象的占有竟如此表现为 异化,以致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 的对象就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 治。”
马克思主义经典 著作选读
主讲人:吴向东 教授
1
第一讲 我们还 需要马克思吗
2
一、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马克思
• 从性质和内容上看:马克思哲学是现代哲学 • 从当代影响力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在场。
3
西方学者的转身
德里达 :“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将来”、“我们
都是马克思主义遗产的继承者”
詹姆逊: “今日的资本主义并没有发生根本的
36
“国民经济学以不考察工人(即劳动)同产品 的直接关系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 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 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 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 形。劳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但是使一部 分工人回到野蛮的劳动,并使另一部分工人变 成机器。劳动生产了智慧,但是给工人生产了 愚钝和痴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PPT演示课件
40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根据
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 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
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24
2、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 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 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 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25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其特征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
推理。
17
理性认识——概念 概念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一般特征的概括和总结,是反映事物 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水果
18
理性认识——判断
判断是概念的复合,是对认识对象 有所断定(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 维形式。
例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青蛙不是哺乳动物 人不是上帝的创造物
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9
3、认识作为主体对客体能动反映的特点
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
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
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
关系、本质和规律,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第二,反映具有创造性。摹写不是对对象直
观的原物映现,而是对认识对象的信息,通过分
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 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
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 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选读 PPT
综观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可 以看出,马克思始终从实践出发,从经 济关系入手,阐述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 的发展,其宗旨就在于实现人类解放。 因而,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全过 程的一条红线就是追求人类解放,实现 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克思毕 生的追求。 唯物史观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 志。唯物史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整个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的过程中都具有决 定意义。
9.关注东方社会《人类学笔记》
马克思先是阅读了毛勒、哈克斯特豪森的著作,在生前的最 后几年,马克思又阅读了马· 柯瓦列夫斯基的《公社土地占有制, 其解体的原因、进程和结果》、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梅恩的 《古代法制史讲演录》、拉伯克的《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 态》、菲尔的《印度和锡兰的雅刊安人村社》,并均作了详细摘 录和评论。这五本笔记以及马克思给俄国女革命家维· 伊· 查苏利 奇的三封回信,构成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的主体。在 这里,马克思对农村公社的特点及其解体、家庭及其发展形式、 “非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氏族的起源及其本质等进行了 科学阐述,弥补了在此之前唯物史观在史前社会研究方面的不足, 完善了唯物史观。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
《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 新世界观(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 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巴 黎 会 晤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全面制定新世界观的, 《手稿》是新世界观的诞生地。 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思辨唯心主 义的秘密和青年黑格尔派的“自我意识”,正面阐述了历史 的发源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思想与现实的关系、唯物 主义的发展形态等问题,提出了“历史的发源地在尘世的粗 糙的物质生产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等重要思 想。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全面制定和概述了唯物史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件讲解
德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 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 义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 抛弃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关于费尔巴哈
? 费尔巴哈把实践活动 看成是“不洁”的、实 践活动中“我完全以自 私的态度对待事物”。
? 费尔巴哈:在自由知 性之光中,对象象金 刚石一样发出异样耀 目的光辉,象水晶一 样的清澈透明。
?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 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
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 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四、“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 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 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 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 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建造了 哲学的迷宫);另一方面,因为他给我 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 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 但是,尽管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哲学, 但并没有真正战胜黑格尔哲学,他对黑 格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抛弃 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待黑格尔哲 学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它,克服它的唯心 主义,拯救出它的辩证法,而这个任务
?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恩 格斯的肩上。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论》中系统地阐 述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之间的关系, 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
? 此外,恩格斯撰写此书也是当时思想斗争的需要。 19世纪70---80 年代,马克思主义在西欧社会广泛传 播,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但也遭受到资产 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 和新黑格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 当时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
关于费尔巴哈
? 费尔巴哈把实践活动 看成是“不洁”的、实 践活动中“我完全以自 私的态度对待事物”。
? 费尔巴哈:在自由知 性之光中,对象象金 刚石一样发出异样耀 目的光辉,象水晶一 样的清澈透明。
?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 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所以,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
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 个人,实际上是属於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四、“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 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 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 “总之,哲学在黑格尔那里完成了,一 方面,因为他在自己的体系中以最宏伟 的方式概括了哲学的全部发展(建造了 哲学的迷宫);另一方面,因为他给我 们指出了一条走出这些体系的迷宫而达 到真正地切实地认识世界的道路。”
? 但是,尽管费尔巴哈批判了黑格尔哲学, 但并没有真正战胜黑格尔哲学,他对黑 格尔哲学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抛弃 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对待黑格尔哲 学的正确态度是扬弃它,克服它的唯心 主义,拯救出它的辩证法,而这个任务
? 1883年马克思逝世,这个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到了恩 格斯的肩上。恩格斯在《 费尔巴哈论》中系统地阐 述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 之间的关系, 实现了马克思和他本人多年的愿望。
? 此外,恩格斯撰写此书也是当时思想斗争的需要。 19世纪70---80 年代,马克思主义在西欧社会广泛传 播,在工人阶级中产生广泛影响;但也遭受到资产 阶级思想家的误解和攻击,他们企图用新康德主义 和新黑格尔主义错误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 哲学,在 当时引起了思想上的混乱。
《马克思主义》课件
详细描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 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 完善。
介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 ppt课件
目录
• 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01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包括阶级性、科学性 和实践性。
02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以及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辩证法。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 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辩证 唯物主义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 内部的矛盾运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事物不断发展。辩证法则是解决矛盾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事物 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 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 保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物质生产方式决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 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无产阶级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 力量。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随着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 完善。
介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效果。
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分析当前马克思主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建议。
THANKS
感谢观看
《马克思主义》 ppt课件
目录
• 马克思主义概述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科学社会主义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实践
01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概述
马克思主义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包括阶级性、科学性 和实践性。
02
CATALOGUE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总结词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 物质,以及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辩证法。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人类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反映,同时意识又具 有能动作用,能够反作用于物质世界。辩证 唯物主义还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 内部的矛盾运动,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推动事物不断发展。辩证法则是解决矛盾的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事物 的矛盾运动和发展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 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 动决定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无产阶 级是实现共产主义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 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是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的政治 保障。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 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 失败。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 反作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 力,同时认识也能够指导实践并 取得成功。
03
历史唯物主义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保持完全一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点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在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 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实践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列宁 国家与革命 • 列宁 论粮食税 • 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
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需 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学习马克思主义,贵在理论联系实际,难在理论 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第一、必须用正确的理论去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 1、它本身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2、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 1、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
式去解决。
7
《共产党宣言》 导读
•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起草的一个党纲,也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 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 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
级斗争的产物。 • 2、《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
•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 级自己了。”
•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 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 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 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9
•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 成的财富了。”
•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 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 马克思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 马克思 《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第一版序言 • 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 • 恩格斯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列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 列宁 国家与革命 • 列宁 论粮食税 • 斯大林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5
理论联系实际过程中需 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 学习马克思主义,贵在理论联系实际,难在理论 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第一、必须用正确的理论去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 1、它本身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2、它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 第二、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 • 1、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
式去解决。
7
《共产党宣言》 导读
•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起草的一个党纲,也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学社会 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 的诞生。
• 一、《共产党宣言》产生的历史背景 • 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
级斗争的产物。 • 2、《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
• “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 级自己了。”
•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 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 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 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9
• “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 成的财富了。”
• “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 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哲学部分) ppt课件
ppt课件
8
反杜林论
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2、实践意义:
第一,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提高了党的理论水平;
第二,粉碎了杜林及其小集团分裂党的阴谋,维护了党 的统一;
第三,对各国无产阶级政党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是各国 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
ppt课件
4
5、清算从前的哲学信仰,全面阐述新世界观。 (从《神圣家族》到《德意志意识形态》)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共产党宣言》)
7、新世界观的检验和发展(《反杜林论》、《自 然辩证法》)。运用、发展和使新世界观系统 化、体系化,并开拓新世界观的研究领域。
8、丰富唯物史观,厘清新世界观的理论来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 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6、新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 言》)。
7、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检验唯物史观(《资 本论》及其手稿)。通过《资本论》及其手稿对一个 具体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分析、考察,达到了对整个人 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的把握,这既证明了唯物史观 不是一个假设,而是科学的理论,也丰富和发展唯物 史观的内容。
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思想政治斗争的直接 成果。
ppt课件
7
反杜林论
一、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二)历史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揭露和批判了杜林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
主义理论上错误,给杜林的思想以毁灭性打击; 第二,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
并阐明了三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所以是马克思主义 的概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
4、阐述人类解放,完成政治上的转变( 《德法年鉴》时期)。马克 思在《德法年鉴》创刊号上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 法哲学批判〉导言 》,阐发了政治解放、人类解放和无产阶级历 史使命等问题,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共产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德意志意识形态》 PPT课件
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 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
…… 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而 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 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生产决定的。
2、段意概括
❖ 在这一段中,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考察整个 社会运动及其规律的首要前提和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个 人”。
2、段意概括
❖ 第一,民族内外部关系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 间际关系 。
❖ 第二,分工的发展。 ❖ 第三,分工产生所有制 。 ❖ 第四,部落所有制 。 ❖ 第五,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 ❖ 第六,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
3、难点解析
❖ 第一,“社会结构” 。 ❖ 第二,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
4、重要理论观点阐述
❖ 第三,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
❖ “意识形态”
❖ 作为书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多次使用“意识形态”,有自己独 特的含义。今天我们所说的“意识形态”,是指同经济基础紧密联系、 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意识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 哲学等形式。但马克思恩格斯在此使用的“意识形态”却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有特殊含义的。19世纪初,法国哲学和经济学家D.特拉西在《意 识形态概论》中首先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认为意识形态是考 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并无褒贬之意。但特拉西与当时 的一批理论家都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并极力反对拿破仑建立君主专 政政治,这激怒了拿破仑,拿破仑就以轻蔑的口吻称这批理论家为“意 识形态家”。从此,“意识形态”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指一种荒谬绝伦 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 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对“意识形态”作这样贬义的解释,在马克思和 恩格斯合作这部著作时是很流行的,他们也正是在这种含义上使用这个 词的。
…… 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而 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 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生产决定的。
2、段意概括
❖ 在这一段中,马克思恩格斯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考察整个 社会运动及其规律的首要前提和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个 人”。
2、段意概括
❖ 第一,民族内外部关系结构的决定因素及其 间际关系 。
❖ 第二,分工的发展。 ❖ 第三,分工产生所有制 。 ❖ 第四,部落所有制 。 ❖ 第五,古代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 。 ❖ 第六,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 。
3、难点解析
❖ 第一,“社会结构” 。 ❖ 第二,分工发展的不同阶段。
4、重要理论观点阐述
❖ 第三,马克思的新哲学观 。
❖ “意识形态”
❖ 作为书名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多次使用“意识形态”,有自己独 特的含义。今天我们所说的“意识形态”,是指同经济基础紧密联系、 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意识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 哲学等形式。但马克思恩格斯在此使用的“意识形态”却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有特殊含义的。19世纪初,法国哲学和经济学家D.特拉西在《意 识形态概论》中首先使用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认为意识形态是考 察观念的普遍原则和发生规律的学说,并无褒贬之意。但特拉西与当时 的一批理论家都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代表,并极力反对拿破仑建立君主专 政政治,这激怒了拿破仑,拿破仑就以轻蔑的口吻称这批理论家为“意 识形态家”。从此,“意识形态”就有了特殊的含义,指一种荒谬绝伦 的诡辩术,是人们冥思苦想、瞎编乱造出来的东西,是脱离实际、没有 任何生动内容的幻想。对“意识形态”作这样贬义的解释,在马克思和 恩格斯合作这部著作时是很流行的,他们也正是在这种含义上使用这个 词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 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 于改变世界。
思想内容的基本要点
第一条:马克思指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 要缺陷在于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
第二条:马克思把真理问题从传统的理 论领域中解放出来,提出了实践是检验 真理标准的观点。
第三条:批判旧唯物主义在人同环境、 教育关系问题上的形而上学观点,指出 解决问题的出路在于“革命的实践”。
王阳明: 心外无物
惠能
神秀的偈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的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惠能
不是风动,不是帆动,仁者心动。
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 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 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 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 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 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 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 院哲学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五篇原著导读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5、毛泽东:《实践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 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 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 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 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 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 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 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 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第四条:马克思指出了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上 的不足之处,即没有看到宗教的根源是世俗基 础本身的自我分裂,进而阐明了宗教的产生和 消亡途径。
第五条: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在感性认识和理 性认识上的错误观点。
第六条: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在人的本质问 题上的抽象的、非历史的观点,提出了人的本 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 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 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 感性的活动。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 性认识
班·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六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 本质。但是,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 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四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 这一事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 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但是,世俗 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 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 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 明。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 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 实践中使之革命化。因此,例如,自从 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 被消灭。
三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 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 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 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 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 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 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 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地理环境决定论
•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
•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
八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 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 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 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 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 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达 到对单个人和市民社会的 直观。
十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 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 立脚点是人类社会或社会 的人类。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 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 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 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真正人的活动, 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 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 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 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唯心主义
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 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 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
(2)因此,本质只能被理解为 “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 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系起来的普遍性。
人是社会的产物
狼孩卡玛拉
七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 到,“宗教感情”本身是 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 的抽象的个人,是属于一 定的社会形式的。
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
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
孟
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
德
所有这些都自然原因
斯 鸠
造成的。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 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 弊在狡。”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 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 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第七条:马克思批判费尔巴哈对“爱” 的崇拜,指出费尔巴哈哲学所研究的对 象,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第八条:马克思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 是实践的”这一根本观点出发,指出宗 教思想和唯心主义哲学,都是人类实践 因历史性而形成的特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