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认识计算机系统》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认识计算机系统》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认识计算机系统》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系统》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的内容。

这一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逐步认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如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并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他们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硬件部分及其功能,理解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2.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相关实践。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有趣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知识;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机系统的功能;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硬件模型或图片,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

2.准备相关教学视频或动画,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准备一些实际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如键盘、鼠标、主机等,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提问:“你们知道计算机由哪些部分组成吗?”引导学生思考,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计算机硬件模型或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如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苏科版新版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1信息与信息技术苏科版新版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课件、猜词游戏教学过程导入新授教师展示几幅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每幅图片时的想法。

㈠信息的含义1.教师:这些图片向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

人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那我们身边有哪些信息呢?请学生列举。

,在网络、电视、广播、收音机、报刊杂志上,有大量的“市场信息”“科技信息”“股票信息”……人们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每时每刻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请学生阅读书本P1-P2页,并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板书:信息是指数据、消息所包含的内容和意义) 2.探究学习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天气的温度信息,体会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填写下表。

途径工具准确程度具体方法感知感觉器官测量温度计天气预报电视在上述情况中,你认为通过哪种途径获取的温度信息较为准确?小组合作完成,请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客观世界中有许多信息是人不能直接去接触感知的,因此,人们通过各种手段,发明各种工具来延伸人体感官的功能,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

㈡信息的基本特征教师:信息是事物及其运动所具有的一种普遍属性,具有许多特征,下面让我们做一个游戏,体会并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

3.实践学习将班级成员平均分成4组,每组制定一名学生作为裁判,记录活动完成时间,防止违规现象。

然后展示游戏规则,分发纸条,注意纸条上的号码要各不相同。

组名信息传递方式4组学生同时按规则开始游戏,各组裁判记录游戏过程,比较传输结果和原始电话号码是否相同。

问: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纸条的内容?信息具有存储性、传递性特征问:为什么网虫组共享的信息没有丢失?信息具有共享性问:哪几组传递的号码准确无误?哪几组传递的号码误差大?为什么?信息具有失真性4.讨论(小组合作,代表发言):假如我有一个好消息想告诉远方的朋友,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呢?假如想传递信息的范围扩大到全球,传输方式及传输效果又会发生哪些变化?教师:我们要根据情况选择经济适用的途径来传输信息。

苏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苏教版三年级第一学期信息技术教案(全册)
第1课生活中的信息技术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1、生活中的信息形式,信息的重要性;
2、信息的发展,信息道德。

[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的信息,认识信息的重要性,树立信息意识,培养信息道德。

2、了解信息的重要处理工具——计算机;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以及自主探索能力与相互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课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信息的概念,认识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信息的概念,信息道德。

[教学准备]:普通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次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有人知道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指导学生回答,情感激励;
二、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1:信息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好好想想,身边都有哪些信息技术,并说也信息技术起到的作用。

将学生按两组为一队,分为A、
B两队,两队轮流说出身边的信息技术,无法及时接上的队输。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大家应该不再对信息技术感到陌生了,其实信息技术就在我们的身边。

并且在日常生活
完整教案请浏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在线信息的搜索》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在线信息的搜索》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在线信息的搜索》教案(一)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苏科版(2023)【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在线搜索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进行简单的在线信息搜索。

4. 培养学生判断搜索结果可靠性和有效性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难点:关键词的提取和优化,搜索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室,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使用到计算机和网络。

2. 准备一些示例搜索题目,用于学生练习。

3. 提前检查网络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是否能正常访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平时如何获取信息,特别是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经历。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在线搜索吗?为什么要进行在线搜索?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更快速、准确地获取在线信息。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 讲解搜索引擎的概念:搜索引擎是一种在线检索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找到互联网上的信息。

2. 展示常见的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等),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功能。

3. 讲解在线搜索的基本步骤:明确信息需求、使用关键词搜索、筛选和评估搜索结果、记录所需信息。

三、示范操作(5分钟)1. 以一个示例搜索题目(如“秋天的特点”)为例,演示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2. 强调关键词的重要性,展示如何通过添加或减少关键词来优化搜索结果。

3. 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搜索结果的标题和描述,判断其与自己信息需求的相关性。

四、学生练习(15分钟)1. 分发练习题目,要求学生按照所学知识进行在线搜索。

2. 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特别关注关键词的提取和优化。

3. 提醒学生注意评估搜索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反馈(5分钟)1.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搜索过程和结果,鼓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操作计算机》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操作计算机》教学设计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操作计算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操作计算机》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使用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技能,以及学习如何开关机、使用资源管理器等基本操作。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兴趣,但操作技能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使用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技能。

2.学会开关机、使用资源管理器等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学会开关机、使用资源管理器等基本技能。

2.难点: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基本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操作计算机,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操作步骤,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室内的计算机全部打开,检查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课程导入、操作步骤等。

3.准备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准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幅有趣的计算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计算机是如何操作的吗?”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开关机、使用资源管理器等基本技能。

同时,讲解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操作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机,学习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技能。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播等基本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信息技术的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一些基本操作,但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学会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信息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特点、分类和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基本方法。

2.难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作用。

3.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信息获取、处理和传播的方法。

4.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案例、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工具:准备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教学设计: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操作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操作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操作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操作计算机》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部分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计算机,但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2.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难点:鼠标和键盘的熟练使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提高操作技能。

2.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操作,学生跟随模仿,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教室,确保每台计算机可以正常使用。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准备鼠标和键盘,以便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引起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操作的欲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等,同时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操作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还能进行哪些计算机操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拓展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兴趣。

2022-2023学年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2-2023学年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2-2023学年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三年
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认识计算机
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学会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其功能。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2.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 硬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3. 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打开计算机和关闭计算机
- 使用鼠标和键盘
- 注意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教学步骤:
1. 引入课题,介绍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2. 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计算机的定义和作用。

3. 分别介绍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部分,并展示实物。

4. 演示如何打开计算机和关闭计算机,使用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

5. 强调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教授如何安全使用计算机。

6. 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以巩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对计算机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 报告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 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数字身份》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数字身份》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认识数字身份》教案(一)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苏科版(2023)【教材分析】这一课首先通过将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进行类比,帮助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促使他们了解数字身份所包含的信息。

接着,通过教师搭建的学习平台,让学生登录使用,真切感受数字身份,进一步理解其唯一性与信用价值。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虽有使用数字设备的经验,但对数字身份的概念较为模糊。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不适宜过多采用单一的讲授方式进行教学。

因此,教材采用了游戏、真实情境等体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数字身份的意义。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特点以及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数字身份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数字身份的概念及特点。

2. 数字身份的重要性及保护方法。

教学难点:1. 使学生理解数字身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自主保护数字身份的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学策略上,应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各种活动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解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的类比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在登录学习平台的环节,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字身份的特点。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数字身份相关图片、案例等。

2. 教室网络环境,以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字身份吗?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引导学生讨论,并简要介绍数字身份的概念。

二、讲授新课(10分钟)1. 数字身份的概念及特点:定义:数字身份是指在网络世界中,用于标识和验证个人或组织身份的一系列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身边的数字设备》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身边的数字设备》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身边的数字设备》教案(一)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苏科版(2023)【教材分析】对本单元的要求以及对教材中本单元相关内容的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定为:知道数字设备的特征,感悟数字设备的发展对人们在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了解数字设备的作用,尝试使用数字设备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学会对项目进行整体规划,初步形成使用数字设备解决问题的意识。

本节课中“知道数字设备的特征,感悟数字设备的发展对人们在线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偏理论化的知识,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现在的学生虽然是数字原住民,但是对于数字设备的“在线化”“智能化”特征,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对于“数字设备的发展”了解也不足,由此课堂上对于该内容的教学,容易出现教师“一人堂”、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

基于以上思考,教师可先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如“爷爷和爸爸小时候都用什么设备拍照”“胶卷相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家家都有吗携带方便吗”“胶卷相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三者比较,谁更容易拍摄出清楚好看的照片呢”“怎么才能看到胶卷相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里拍出来的照片”等,让学生课前作为小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家人。

这样当老师在课堂上以“拍照设备”为例,组织学生交流“数字设备的发展”时,学生就可以将自己通过课前采访获得到的信息和大家分享,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在家庭、校园、公园等场景中,让学生体验、感受与智能语音助手、电子导览等数字设备的交互过程,并且能根据不同的活动要求,合理选用数字设备。

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设备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认识身边的数字设备,知道它们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场景。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字设备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兴趣,能够简单描述数字设备的特点和用途。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字设备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合理使用数字设备的习惯。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认识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认识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认识计算机系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系统》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显卡、声卡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对计算机系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学会使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难点:理解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究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2.准备计算机硬件模型或实物,以便学生直观地了解硬件组成。

3.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呈现(10分钟)讲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如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显卡、声卡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观察计算机硬件模型或实物,了解硬件之间的连接和作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操作计算机,感受软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于计算机这一新鲜事物,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便利和乐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3.知道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文字处理、上网、玩游戏等。

4.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功能和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机的便利和乐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软件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等。

3.教具准备:电脑操作手册、键盘、鼠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计算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的外观和组成。

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名称和英文缩写。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配以图片和文字说明。

同时,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文字处理、上网、玩游戏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苏科版2021-2022三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

苏科版2021-2022三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

苏科版2021-2022三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科版2021-2022三年级信息技术全一册》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一本适用于三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教材。

全书内容丰富,涵盖了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应用、信息安全、编程思维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同时,学生间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学会使用常用软件,了解网络应用的基本方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培养学生编程思维。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应用的方法,编程思维的培养。

2.教学难点:信息安全意识的提高,编程思维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案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分析、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硬件设施:计算机、投影仪、白板等。

2.软件设施:教学课件、教学素材、相关软件等。

3.教学环境:网络畅通、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信息技术的世界。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保护数字身份》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保护数字身份》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3课《保护数字身份》教案(一)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苏科版(2023)【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认识到数字身份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识别数字身份的风险,并学会一些保护数字身份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数字身份的概念,掌握保护数字身份的基本方法。

难点:识别数字身份的风险,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保护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网络安全案例视频学生活动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这些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 引出数字身份的概念:“在网络世界里,我们也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数字身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保护我们的数字身份。

”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数字身份的概念(5分钟)PPT展示数字身份的定义和特征。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的联系与区别。

2. 数字身份的风险(5分钟)播放网络安全案例视频,让学生感受数字身份泄露的风险。

讨论视频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数字身份的重要性。

3. 保护数字身份的方法(10分钟)PPT展示保护数字身份的基本方法,如设置复杂密码、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使用安全的网络等。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其他保护数字身份的方法。

三、学生活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数字身份,并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卡片上。

2. 分享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提问或补充。

四、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数字身份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与家长分享今天学到的知识,并一起检查家庭网络环境的安全性。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数字身份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保护数字身份方法的掌握情况。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这是三年级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信息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信息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在生活和学习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

但是,他们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和信息的特点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对于信息技术,学生可能只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使用电脑、手机等设备,但是对于信息技术的具体概念和作用可能还不太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和作用。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信息的定义、信息的来源、信息的特点,信息技术的概念。

2.难点: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信息,如天气预报、新闻报道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信息?信息从哪里来?信息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个关于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信息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新闻、天气预报、社交媒体等,分析这些信息的特点,并尝试用信息技术工具(如搜索 engines、截图工具等)来获取和处理这些信息。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信息有什么重要性?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和处理信息?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一个关于信息获取和处理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一. 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是苏科版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的定义、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计算机和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有所了解,但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相关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操作。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知道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素养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引发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任务驱动法:设计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3.分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与信息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用于课堂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操作。

3.准备课堂用的教学PPT或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或故事,引入信息与信息技术的话题,引发学生的兴趣。

如:讲述一个信息传递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信息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课件,呈现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如:展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定义、特点和作用等。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03《操作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03《操作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03《操作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操作计算机》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操作能力。

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开关机、鼠标的操作、界面的认识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他们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能力强。

但同时,他们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能够熟练开关计算机。

3.学会使用鼠标进行基本操作。

4.认识计算机界面,知道各个界面的功能。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2.难点:鼠标的操作。

五. 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和“分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有趣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完成任务。

同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都安装好相应的教学软件。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3.准备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计算机小动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关机、鼠标操作、界面认识等。

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任务内容包括开关机、使用鼠标画图等。

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常见的计算机操作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解决方法。

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5.拓展(5分钟)教师设置一个拓展任务,让学生自由探索。

任务内容包括计算机界面的功能、快捷键的使用等。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15课)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15课)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一册教学设计(共15课)一. 教材分析《信息技术》苏科版三年级上册共有15课,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操作、网络知识、word文档编辑、excel数据处理等。

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尚不完善。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机会较多,对计算机有一定的兴趣,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纪律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知识,学会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掌握excel的基本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提高信息素养,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知识、word文档编辑、excel数据处理。

2.教学难点:excel的高级功能、网络的高级应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定具体任务,引导学生操作实践,达成教学目标。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信息技术。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确保每台计算机可以正常运行,网络畅通。

2.软件准备:安装必要的教学软件,如word、excel等。

3.教学资源:准备相应的教学课件、素材、案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讲解网络课时,可以提出“如何在互联网上查找资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知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与要求]知识与技能: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过程与方法:掌握信息活动的一般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信息对生活与学习的作用,产生学习与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行为与创新:能够养成积极思考生活中的信息的真假性、有用性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社会里,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又有哪些作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信息与信息技术)(二)新授:一、信息(出示课件图片1)师问:从这张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呢?(生答)(出示课件图片2-4)分别问:通过观看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生分别回答)师问:你还能说出其它的信息呢?(生答)我们可以知道:信息是一些消息,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中都离不开信息。

(阅读“知识屋”)二、信息的获取师问:那信息是如何获取的呢?(出示课件图片)(生答)但是有些信息我们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无法获取到,比如说,我想看清对面大楼上是一只什么鸟?(生回答)师:其实很多工具都能帮助我们获取更多的信息,你知道还有哪些工具吗?试着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信息的传递获取信息后,我们要将它传递给更多的人,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进行信息的传递。

(出示课件图片)科技的发展让信息的传递有了更多的方式,但并不意味着原始的方式就此淘汰了。

完成“讨论坊”的内容。

四、信息的处理人类获取、传递了信息后,对信息进行一些处理,会产生更有价值的信息。

(出示课件图片)计算机被发明后,人们就把信息处理的大量工作交给计算机来完成。

计算机也叫信息处理机。

五、信息技术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等过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跟我们的生活学习密切相关。

(出示课件图片)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使用到信息技术吗?(生讨论)游戏:猜词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大家可以知道相同的信息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或表达方式等,信息有它自己的特点,信息是千变万化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

(三)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有关信息和信息技术知识,在生活中,信息和信息技术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

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够说出计算机的一般组成部分的名称。

(2)能够说出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

(3)认识计算机桌面,掌握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学会正确地开、关机。

(5)能够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并注意爱护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从外观上看的几部分名称;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桌面及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难点: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计算机吗?(学生回答)每台计算机都有许多设备组成,这些设备你都认识吗?都能说出它的名称及作用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它们。

(板书:第1课认识计算机)二、新授1.显示器(板书:显示器)先来说说外形与家用的电视机差不多的设备吧,它的名字叫显示器,虽然它与电视机差不多,但是却比电视机清晰许多,近距离使用它时能够保护我们的眼睛。

显示器是我们与计算机面对面交流的工具,它能将计算机工作的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出示图片)它们的外形虽然不同,但都是显示器。

2.主机(板书:主机)主机是计算机的“心脏”,计算机的工作都是这个主机完成的,它的外形是个箱子,但里面装了许多设备,(出示主机箱)计算机正是靠着这些设备来完成各项工作的。

(出示图片)它们的外形虽然不同,但都是主机。

3.鼠标器(板书:鼠标器)鼠标器用来操作计算机进行工作,虽然它个子很小,有两个或三个按键,但是它的作用却很大,它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

(出示图片)鼠标器有两个按键的,也有三个按键的,有带滚轮的,有机械式的鼠标器,有光电鼠标器,它们都是我们使用计算机的好帮手。

4.键盘(板书:键盘)键盘可以帮助我们输入一些文字、命令,或者可以在某些时候代替鼠标器工作。

它的按键很多,要正确、快速地使用它们,需要我们花一定的时间。

(出示图片)它们的外形不同,但是键盘上的键基本都相同,使用方法也相同。

5.其它设备计算机上还有一些其它设备,(出示实物)例如音箱、打印机、扫描仪、耳麦等,它们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好计算机。

三、小结(板书:它们构成了一台计算机)今天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主要设备,知道一台计算机至少要有主机、显示器、鼠标器、键盘这四个设置组成,其他的设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好计算机。

第3课认识计算机系统[教学目的与要求](1)能比较熟练地启动和退出Windows。

(2)了解鼠标器是一种输入设备,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单击鼠标左键或右键,双击鼠标;(3)了解鼠标在屏幕上的图标的含义;(4)了解Windows的窗口基本结构和窗口各项内容的含义;(5)熟悉窗口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对话框中各选项的含义。

(6)通过小游戏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鼠标在屏幕上“选定”一个对象、移动图标、打开图标查询内容及使用快捷菜单命令等基本操作。

(7)通过观看课件和学生操作实践,让学生学会有效地使用窗口管理,规范地使用菜单命令、标题栏上的按钮,改变窗口尺寸,移动窗口,使用滚动条和对话框等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为鼠标的握法和移动、单击、双击、拖动、右击操作;教学难点为鼠标的双击操作[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演示《老鼠!老鼠消灭你!》的游戏。

2、问题激情:这个游戏好玩吗?想玩吗?3、板书课题:鼠标的基本操作。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学习鼠标基本操作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1、认识鼠标(1)教师提要求:边看边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

(3)学生汇报。

(4)练习:互相指一指自己桌上鼠标的左键和右键。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通过看、答、练,使学生了解鼠标的发展历史及分类和认识鼠标的左右键。

2、鼠标的握法(1)学生操作:自己尝试握一握鼠标。

(教师巡视查看学生的尝试情况)(2)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向大家演示鼠标的正确握法,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讲解鼠标的握法。

(3)练习:两人一组互握鼠标(每人练2次),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自主尝试握鼠标,形成自己对鼠标握法的一个认识。

然后再通过学生演示正确的鼠标握法,使尝试中形成正确认识的学生有成就感,使尝试中形成错误认识的学生学会了正确的鼠标握法。

3、鼠标的移动操作。

(1)尝试要求:按正确的握法握好鼠标后,在桌面上向左移动鼠标,仔细观察屏幕上有什么变化?向右移动呢?向上移动呢?向下移动呢?(2)学生尝试。

(教师巡视)(3)教师告诉学生“白色箭头”叫鼠标指针,并与学生一同总结出鼠标移动与鼠标指针移动的规律。

(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尝试鼠标的移动操作,在问题的引导下,发现鼠标移动,鼠标指针也跟移动的现象,并深入发现、总结出鼠标移动与鼠标指针移动的规律。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右击操作。

(1)自主尝试、交流发现。

A、教师提出要求:尝试使用鼠标,并将你的发现按照“我是(怎么样操作鼠标的),操作后(屏幕上有什么变化)”的格式写下来。

B、学生分组交流尝试中的发现。

D、学生分组汇报尝试中的发现。

E、学生尝试别人的发现或再发现。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大胆尝试、发现,在“尝试页”中软件的提示下,发现、总结鼠标的操作方法。

亲身经历研究的过程,体验发现时的乐趣、激动。

通过交流发现,分组汇报,使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每个学生掌握的发现更全面。

通过尝试别人的发现或再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自己没有发现的鼠标操作。

(2)看书自学、汇报成果。

A、教师提出要求:看课本内容;看一看你的发现属于鼠标的哪种操作,并将你的发现改成“我单击气球,气球就爆炸了”的形式。

B、学生看书自学并更改发现。

C、集体汇报学习成果。

师生共同总结出鼠标的单击、双击、拖动、右击、操作方法。

并板书:单击双击拖动右击。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全面的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并对自己的发现找到了准确的操作名称和规范术语表达,一方面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用规范的信息技术语言表达操作过程的能力和看书自学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1、学生玩《拍蚊子》的游戏。

2、学生玩《化妆》的游戏(设计意图)通过玩游戏的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玩游戏的过程中训练鼠标基本操作的技能。

四、综合练习学生玩《老鼠!老鼠消灭你!》的游戏。

教师查看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发挥软件趣味性和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五、总结提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鼠标操作?你用这些操作了做什么?我们通过这五种鼠标操作,给计算机下了很多的命令(板书:给计算机下命令)。

实际上,鼠标是专门给计算机下命令的一种设备,我们叫它“输入设备”。

(设计意图)总结鼠标的五种基础操作,使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系统。

通过梳理学习本节课的操作,使学生对鼠标的功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4课我的计算机[教学目的与要求]1.学会在显示属性标签项中来设置桌面主题和屏幕保护程序,能对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操作,初步了解显示属性。

2.掌握设置桌面主题和屏幕保护程序的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并能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3.通过设置个性化的桌面主题和屏幕保护程序,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设置桌面主题;设置屏幕保护程序。

难点:设置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教学过程]任务(一):设置桌面主题师:如何设置出经典的桌面主题,请带着问题自主尝试操作。

1.自主尝试2.组内讨论3.交流反馈4.演示操作5.欣赏作品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设置桌面主题的方法,能不能自己再设置出自己喜欢的桌面背景呢?请带着问题进入。

任务(二):设置桌面的背景师:如何设置出桌面的背景,请带着问题自主尝试操作。

1.自主尝试2.组内讨论3.交流反馈4.演示操作5.欣赏作品任务(三):设置屏幕保护程序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欣赏自己桌面背景时,屏幕上出现屏幕保护程序。

屏幕上出现了什么?你希望知道“屏幕保护程序”的哪些知识?同桌间讨论。

(作用、启动、结束、设置)随机板书3.屏幕保护程序作用4.设置屏幕保护程序(1)自主尝试(2)组内交流(3)反馈共享(4)示范操作5.启动屏幕保护程序(1)尝试操作(2)自由探索(3)反馈总结6.结束“屏幕保护程序”(1)同桌讨论(2)尝试操作(3)交流总结任务(四):“飞越星空”程序设置看书讨论(1)尝试操作(2)师生演示(3)交流总结三、提供平台、自由创作1.试着以“OK”为文字,设置出文字的屏幕保护程序2.自由创作四、展示成果、分享交流1.组内分享2.全班分享五、概括总结、深化所学以今天这节课,我学习了……第5课认识“我的电脑”[教学目的与要求]1.认识“我的电脑”窗口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最小化按钮、最大化按钮和关闭按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