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课题:元素周期表的应用课标解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以第3周期元素和ⅦA、ⅠA族元素为例,使学生掌握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原子结构理论初步加以解释;2、了解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3、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和总结能力;4、了解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等方面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活动·探究”,学会运用具体事物来研究抽象概念的思想方法;2、通过“阅读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培养学生获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整体学习,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探究化学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1、通过对门捷列夫的预言和一些化学元素的发现等化学史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2、通过对元素“位、构、性”间关系的学习,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事物的普遍联系”和“量变引起质变”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3、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作用等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化学对人类生活、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1、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元素“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学会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下探究和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方法。
学情分析:在学过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后,结合《化学1(必修)》中学习的大量元素化合物知识,通过对第3周期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强弱的探究,整合Ⅷ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对金属钾性质的预测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下简称“位、构、性”)三者间的关系,学会运用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指导化学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教案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教案元素周期表: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材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化学教材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教学分析:(一)分析教材本节课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尽管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困难,但教科书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1、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已学习了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和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等知识,为学习本节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学法方面: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初步掌握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逻辑推理法、抽象思维法、总结归纳法,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基础。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问题探究和讨论交流,进一步掌握化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方法──结构决定性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同时把自己融入科学活动和科学思维中,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认知的规律性,在认识上和思想方法上都得到提升。
根据以上两个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2、教学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区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的教学策略是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让学生在感悟中认识并理解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想思考、想探究的课堂情景中来。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我的说课内容是高中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多年来我力求实现:“课程的设计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基于以上认识,现从以下三部分谈谈我对《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学生学习了碱金属和卤素两族元素后,对元素周期律有了初步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是对元素周期律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学习。
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承上而启下,学好元素周期表就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干知识点。
2、教材简析和整合重组本节教材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部分讲述有关同位素的常识,第四部分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教材采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第一课时计划以第一、二部分为学习内容,这是对元素周期律的形象化和表象化。
同时,对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同族元素原子序递增规律、金属元素分布等规律等要进行一定的拓展和深化。
二、学情分析多年来的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以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探究习惯和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的能力。
学生学习了碱金属、卤素和元素周期律后,对同族或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已有初步了解,可以此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起“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仅仅是表面的了解,其成表规则,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和其它内在规律都是初次接触,较为陌生。
学生往往都能理解理论性的结论,却难于得到很好的运用,最易犯的毛病是关注共性有余,重视个性不足,机械地套用结论。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 使学生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进行解释。
3. 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展现元素周期表,使学生对元素周期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 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引导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实践。
2. 使学生了解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时数4课时设计思路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等)的关系。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设计时,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尽可能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把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材中关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探究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性质得出同一主族元素得失电子的能力、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这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二课时说课稿高一化学组李文燕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②.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②.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③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精选5篇)《元素周期律》篇1一、说教材1、本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新课程人教版《化学(必修II)》的第一章,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加深理解。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2、本节教材简析《元素周期律》是本章的第二节,本节包括三个部分内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第一课时涉及的主要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以及原子结构、元素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规律,是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基础。
考虑到新课改的要求,本部分内容有所降低,只是介绍了电子层的概念,对于排布规律示作介绍,但为了便于教学以及学生对以后知识的理解,可作适当的扩展,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排布规律。
元素周期性的教学要注重“周期性”的理解,同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总结出规律。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1-20号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2)根据元素周期表,以1-18号元素为例,让学生自主得出元素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1)归纳法、比较法。
通过归纳1-20号元素的性质,(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科学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元素的原子核外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能力,让学生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二、说教法、说学法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人们已经从知识观认识到,知识本质上是建构性的,是认识主体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构的产品,有相对的客观性,是开放的、发展的。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 A Z X 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养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上网查阅,14 6C 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问题推进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问】有那位同学知道到目前位置人类已发现了多少种元素?【学生回答】112种,投影元素周期表。
【导入新课】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有100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性质不同,有的性质活泼,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有的性质不活泼,不易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等等。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 2 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学生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同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本着元素周期表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第一节_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说课稿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3)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形成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4)通过交流讨论,养成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3)通过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1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周期表的结构。
2、初步掌握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周期表的结构。
2、自主探究:探究IA、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史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使学生树立:“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周期表的结构。
2、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镊子、小刀、滤纸、火柴、玻璃片、蓝色钴玻璃、小烧杯、酚酞试液、Na、K等。
教学过程一、元素周期表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原子序数═核电核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图1—1门捷列夫1、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2、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做周期;3、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排成纵行,叫做族。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图1—2元素中期表1.周期周期(7个横行,7 个周期)短周期(3 个)第1周期(共2 种元素)第2周期(共8 种元素)第3周期(共8 种元素)第4周期(共18 种元素)2.族※元素周期表结构记忆方法:横行叫周期(现有一至七):三短三长一未完。
纵列称作族(18纵行16族):7主、7副Ⅷ和“0”;Ⅷ族最贪婪(8、9、10列占);ⅡA、ⅢA夹10列(7副加Ⅷ称过渡);镧锕各十五,均属ⅢB族,共计112,ⅡB后未现。
3、过渡元素:周期表中从ⅡA至ⅢA族之间的10个纵列(7个副族加Ⅷ族)统称过渡元素。
4、周期表中有些族的特别的名称。
例如:第IA族:碱金属元素第VII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随堂练习]1.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AD )2.指出原子序数为5、19、26、35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周期和族表示)及符号5:第2周期、第ⅢA族(B)19:第4周期、第IA族(K )26:第4周期、第Ⅷ族(Fe ) 35:第4周期、第ⅦA (Br )3.原子序数x的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的第ⅡA族,则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可能在第----(AD)A.ⅢA族B.ⅠA族C.ⅠB族D.ⅢB族4.下列各组原子序数的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D )A.12和17B.13和16C.11和17D.6和85.在下列各元素组中,除一种元素外,其余都可以按某种共性归属一类,请选出各组的例外元素,并将该组其元素组例外元素其他元素所属类型编号S、N、Na、Mg N (3)P、Sb、Sn、As Sn (4)Rb、B、Te、Fe Fe (1)归属类型:(1)主族元素(2)过渡元素(3)同周期元素(4)同族元素(5)金属元素(6)非金属元素6.若某Ⅱ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 B ) A.ⅢB族B.ⅢA族C.ⅠB族D.ⅠA族族(18个纵行,_16_个族)副族(7个;用I B、ⅡB-------ⅦB 表示)第Ⅷ族(3 个,纵列)__0_族(1 个,纵列)主族(7个;用IA、ⅡA、ⅢA 、ⅣA------ⅦA表示)2。
元素周期表的说课稿(赛课)PPT课件
锕、镧各十五,均属IIIB族。
20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一环扣一环问题的提出,学生积极思 考,获取信息,得出结论;通过课件的一些图表 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排布规则,降低了学 生学习难度,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当然本节课还 存在不足,希望各位给予批评指正。
21
2
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掌握周期数、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3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 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通过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 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出结论 3、指导学生准确运用化学预言,巧得规律
9
1、引入课题
通过播放一首歌,让学生听,叫学生
回答该歌所唱的歌题,来引入课题。
10
2:查阅资料引第一张表
1869年俄国人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
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
订正,并从整体上对元素的性质与
相对原子质量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
析和概括,从而成功地对元素进行
3)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 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4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学习,培养勇于创新、不 断探索的科学品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元素周期表排布规则的学习,培 养学生对事物的联系和区别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
5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周难期点:、族的概念, 周期数、主族序 数和原子结构的 关系。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2. 以IA和VIIA族为例,了解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3.了解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碱金属元素性质。
2、归纳、比较法:归纳总结卤素元素性质。
3、自主探究:探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递变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1、碱金属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2、卤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难点】碱金属、卤素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课型】新授课【教学模式】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品】多媒体;试管、烧杯、胶头滴管。
新制饱和氯水、NaBr溶液、KI溶液、溴水。
【教学过程】二、新课讲授多媒体给出碱金属单质图片【设疑】为什么这些元素叫碱金属元素呢?它们有什么内在联系。
请同学填写课本P13表格,比较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有个异同点。
【引导】①相同点:碱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的相同,都为,易电子,作剂。
②递变性:从Li到Cs,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依次增多,依次增大。
【设疑】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是什么?碱金属可以发生哪些反应?【实验演示】Na、K在空气中燃烧,与水的反应。
视频播放Li、Rb、Cs与水的反应。
【问题】现象有何相似点和不同点?通过现象你能推测出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相似点和递变性?【板书】1、碱金属 2M+2H2O = 2MOH+H2↑金属性:Li < Na < K < Rb < Cs【师生小结】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逐渐,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失电子能力逐渐,金属性逐渐。
【师生小结】请同学阅读课本归纳碱金属元素物理性质有何共同点和递变性?相似点颜色均为银白色(s略带金色)硬度柔软填写课本P13表格,联想思考交流填写学生会模拟钠的性质回答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
元素周期表第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笑嘻嘻化学专业的学习,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下面我将围绕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五个方面开展说课。
一 .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通过比较原子结构(即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本节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起到导学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的要求,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3.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意义,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4.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形成科学发展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3.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界的奇妙与和谐。
2.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元素周期表说课课件
元素周期表说课课件第1篇:元素周期表说课课件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质及其变化和应用的科学。
如下是精心为你挑选的元素周期表说课课件,欢迎大家踊跃阅读!元素周期表说课课件一、教材分析: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通过必修一中金属*和非金属*气的学习,给学生学习本章知识提供了感*认识材料,为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同时,本章知识的学习也后面的选修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理论知识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元素周期表》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表示等。
教学中,应以元素的原子结构为基础,通过相邻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区别找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规则。
这不仅符合知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本质决定现象这一辩*唯物主义观点,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生起到导学作用。
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2、初步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亲自实践,感受学习的乐趣,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未完,继续阅读 >第2篇:元素周期表说课稿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质的相似*和递变*。
说课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说课(第一课时)再次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元素周期表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承上而启下,学好元素周期表就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干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起到导学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复习回顾原子的结构,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位置间的关系的推导,增强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通过对已有的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的再认识,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培养学生抽象归纳及演绎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通过制作元素周期表,体会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树立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及事物相互联系和具有内部规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难点基于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难点: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应以“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营造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从初中熟悉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原子的表示方法。
元素周期表 说课稿 教案
元素周期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第三周期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的能力、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的渐变规律;理解第三周期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认识同主族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能力培养: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分析与讨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以及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的实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认识,使学生更加热爱科学、相信科学和崇尚科学,感悟到科学的魅力。
科学品质: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逐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
科学方法:通过对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预测和验证,指导学生用模型或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的研究,将实验事实的现象与本质进行转化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第三周期硅、磷、硫、氯四种元素的非金属性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难点:学习将实验事实的现象与本质进行转化的科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优良品质;使学生感悟到科学的魅力;指导学生用模型和假说的方法进行化学学科的研究。
教学过程设计续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提问】第三周期后面还有几种元它们属于哪类元素?【设问】从理论和结构上判断它们可能有什么性质?这些性质的变化规律可能由哪些方面体现?性依次减弱。
表现在:(1)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H2的能力依次减弱;(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
思考:还有五种元素:Si、P、S、Cl、Ar。
它们均是非金属元素。
其中Ar是一种稀有气体元素。
判断:Si、P、S、Cl四种元素可能具有非金属性,这是因为它们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依次增多,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3.3《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牢,以及对元素周期律的理解和应用困难。为此,我将在课堂中适时调整教学节奏,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练习作业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具体的反思和改进措施包括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增加巩固练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此外,我还会定期与同事交流教学经验,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首先,我会通过引入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我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我还会设置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最后,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五、板书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设计将注重清晰性和结构性,以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布局上,我会将板书分为几个部分,包括课程标题、核心知识点、案例展示和互动环节。主要内容将包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律的定义和应用以及原子序数与周期表的关系。风格上,我会采用简洁明了的字体和图表,以及色彩编码来突出重点和便于学生记忆。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提供直观的学习参考,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激发思考。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会事先进行精心设计和演练。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会布置一些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找出元素周期表中的某些元素,分析它们所属的周期和族。此外,我还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明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作业布置,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元素周期表说课
(四)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 的关系。
(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方法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 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化学史引入新课,设计一些问题,如同学们 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 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这些问题主要是创设问题的意境,让学生带 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激 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 妙。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对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都有初 步了解,对元素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对前20 号元素的元素符号、原子结构、化合价、相对原 子质量等相关知识已非常熟悉;接触并多次应用 元素周期表进行查询;已具备学习元素周期表的 理论基础; 但在学习中较多是用机械记忆的方法,对知 识的理解不够深刻,易遗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较低。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比较枯燥,如何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引导学生从方法的高度来 重新审视这一内容应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位置。 (2)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 的位置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2)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 界的奇妙与和谐。 (2)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 科学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素周期表》说课稿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高中化学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承上而启下,学好元素周期表就为学生学习元素化学构建了认知心理地图,对化学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内容是高考化学命题的主干知识点。
2、教材简析和整合重组
本节教材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三部分讲述有关同位素的常识,第四部分是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教材采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编排顺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第一课时计划以第一、二部分为学习内容,这是对元素周期律的形象化和表象化。
同时,对元素周期表的内在规律:同族元素原子序递增规律、金属元素分布等规律等要进行一定的拓展和深化。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碱金属、卤素和元素周期律后,对同族或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已有初步了解,可以此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起“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仅仅是表面的了解,其成表规则,元素的位、构、性关系和其它内在规律都是初次接触,较为陌生。
学生往往都能理解理论性的结论,却难于得到很好的运用,最易犯的毛病是关注共性有余,重视个性不足,机械地套用结论。
三、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高一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课时学习目标如下:
1. 知识和技能目标
⑴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⑵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⑶了解元素的位、构、性关系等内在规律,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元素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的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成表规则;
⑵通过对已有的同周期、同主族性质递变规律的再认识,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构、性关系;
⑶通过对周期表内在规律的归纳,学会“发现”规律并学会运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⑴组织开展对问题的探究、讨论和发现规律,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习惯;
⑵通过认识周期表的成表规则和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
四、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课时教学重、难点确定为:学习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等内在规律。
学习难点:元素的性质、在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以问题为索引,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运用诱思探究法进行教学,致力于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1.基本思路:以问题诱思观察分析归纳结论的程序进行教学。
2.用元素周期表挂图作为教学的主题背景,使课堂教学“学不离表,表不离学”,从而突出重点。
3.将周期表中潜在的规律转化为问题,设疑诱思,步步深入,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二、学法指导
以发现、探究为重点,致力于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怎样学习”。
充分体现学习知识的过程,核心是学生思维的启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提升能力。
1.基本学习环节为:问题导入→分析归纳→理论升华→具体应用→作业中的研究性课题。
2. 本节课的基本结论较多,要始终让学生主动参与结论的发现和探索,在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知识的研究者。
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考讨论问题的结果、结论的得出、甚至课堂小结等都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程序主要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
1.概念形成阶段——创设情景、直观导学
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情景,1.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的周期性,如何用一种形式表现出来? 2.为解决这一问题,哪位科学家做出了最杰出的贡献?
对这两个问题,学生在预习之后,一般都有正确结论,由学生自由交流预习成果,将他们的答案板书为课题,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出示元素周期表挂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周期表结构,讨论交流后,将自己对周期表结构的认识表达出来。
学生对表结构的基本认识将是正确的,但在其表述时,概念术语可能不准确,在充分肯定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概括板书为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介绍周期、族的分类。
此时,我特别强调短周期的概念,并说明不完全周期是自然科学给同学们预留的发展空间,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出示幻灯片,对已有认知进行巩固应用,导入下一阶段,讨论填表5-11: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的周期序数和元素起止、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2.规律发现阶段——设疑诱思、自主探究
出示幻灯片,对周期表的现有认识提出疑问:
讨论: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有什么共同特点?排列规则是什么?
引导学生绘制短周期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参考ⅠA、ⅦA、0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已有认知或周期表相关内容,循序进行分析讨论。
学生表述的问题基本内容一般是较准确的,只是科学性和逻辑性会较差,此时,要针对问题实质分步地、渐进地鼓励学生将表述趋于科学准确后,将其板书为周期表的成表规则。
让他们收获成功,愉悦心情,体验个人价值,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课堂结构更加和谐。
出示幻灯片,进一步认识元素的位、构关系,讨论:3.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与元素的位置有什么必然关系? 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有无必然的递增规律?有什么规律?
对于问题3和问题4的第一部分,学生可得出准确完整的结论,应予以板书肯定。
对于问题4的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规律,学生会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视角进行探讨分析,但得出的结论又不尽相同,这时要诱导学生计算各主族相邻元素原子序差,用统一方法来统一认识,而后我给出自编的口诀,以强化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记忆方法。
3.理性认识阶段——学用结合、深化内涵
出示幻灯片,凸现第3周期和ⅠA、ⅦA,提出问题:①第3周期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有什么变化规律?②ⅠA的碱金属元素、ⅦA的卤素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有什么特点或递变规律?
这两个问题的主体是学生已有知识的再现。
巩固旧知识的同时,进行从特殊到一般的逻辑升华,板书主题,目的是利用其作为知识增长点来探究“为什么”,以便进一步进行理论分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设疑诱思:③同周期或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为什么有相似性和递变性?
④金属性最强或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哪个位置?
⑤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
引导学生对第3周期和ⅠA、ⅦA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点和递变规律与元素性质(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的关系
依次进行分析探讨,并要求表述结论。
在学生思考、探究后表述的结论中很可能会出现离题较远的对映关系。
对此我一贯坚持“不批评”原则,鼓励学生大胆面对挑战,在他们达到或接近问题实质时,进行点评归纳来。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学习探索的权力。
4.巩固应用阶段——反馈练习、检测效果
出示幻灯片7,1.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原子结构的关系。
2. 检测学生对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碱性强弱的判断能力。
5.教学延伸阶段——课外拓展、提升能力
教材习题练习:
课外探究题:绘制主族元素周期表。
目的在于强化主干内容,将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连续性和开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