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山大孤山
高二语文《过大孤山小孤山》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除了写小孤山、澎浪屿,还写了别 的内容吗?有什么作用呢?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除了写小孤山、澎浪屿,还写了别 的内容吗?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
诗句典故和晚泊沙夹所见。
◆具体研读:
◇阅读第三自然段◇
◆具体研读:
◇阅读第三自然段◇
问题5:写大孤山突出了大孤山的什么形象特点?
阅读课后苏轼的词。感悟诗文在创造形象上 的区别。
◆拓展:
阅读课后苏轼的词。感悟诗文在创造形象上 的区别。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崖崩 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参天长。客舟何处来? 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 船低昂。峨峨两烟髻,晓镜开新妆。舟中贾客 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及大孤山。
◆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 及大孤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整体感知:
既为游记,你能找出作者的游踪吗?
明确: 过烽火矶--过澎浪矶、小孤山--始见庐山
及大孤山。
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 船的行程。
过小孤山大孤山
题李思训长江绝岛图 宋·苏轼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水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苍茫广阔,高耸险峻】 【苍茫广阔,高耸险峻】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棹歌悠扬,江水沉浮】 【棹歌悠扬,江水沉浮】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前年小姑嫁彭郎。 舟中估客莫漫狂,前年小姑嫁彭郎。 山秀水清,魅力非凡】 【山秀水清,魅力非凡】
公里的长江之中,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 公里的长江之中 四无依傍, 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 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 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 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无人胁迫 至燕京,绝食而死。 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小孤山山体独特, 小孤山山体独特, 无处不景, 无处不景,无 景不奇, 景不奇, 东看一支笔, “东看一支笔, 西望太师椅, 西望太师椅, 南观似悬钟, 南观似悬钟, 北看啸天龙” 北看啸天龙”。 千百年来, 千百年来,以其 秀、奇、险、 独而著称。 独 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复兴镇境内,与江西省彭 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圆一里, 泽县城隔江相望。山高百米,方圆一里,被誉为 长江绝岛” 素有“海门天柱” “长江绝岛”,素有“海门天柱”、“海门第一 关”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秦始皇 之称。相传大禹治水在此刻石记功, 中流砥柱”于石上。 山周里许, 勒“中流砥柱”于石上。 山周里许,高达一百 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 余米。山上竹木郁郁葱葱,山下江水滔滔滚滚。 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海潮至此,不复而上,故有“海门第一关”之称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 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 山称为小姑山。 山称为小姑山。 而与之相对的长 江南岸的彭浪矶, 江南岸的彭浪矶, 不知何时起, 不知何时起,也 改名为彭郎矶。 改名为彭郎矶。
过小孤山大孤山的理解性默写
过小孤山大孤山的理解性默写1.《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讹小姑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2.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3.烽燧:也称烽火台、烽台、烟墩、烟火台。
如有敌情,春秋时白天燃烟叫烽,夜晚放火叫燧;而唐时白天燃烟叫燧,夜晚放火叫烽,是古代传递军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4.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
5.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
窦,孔,洞。
6.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
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特起,拔地而起。
7.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
8.潦缩:水位下降。
潦,积水。
9.杜老,指杜甫。
10.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
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11.巉:险峻陡峭。
12.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
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
13.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
14.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
15.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估客,贩货的行商。
漫狂,纵情、放荡。
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
16.徙倚:徘徊不忍去。
17.抟:持,抓。
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
18.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19.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
20.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
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
21.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2.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23.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
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课件5:第16课 过小孤山大孤山
②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文章屡次写江流 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写澎浪矶和 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 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 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③在写景的过程中,作者善于改变观察角度和观察 点来进行描绘,将一幅幅立体可感的长江山水图展 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烽火矶时,有舟中的远望,有 “抛江过其下”的近观,又有一石“杰然特起”的 特定镜头。写小孤山亦有“自数十里外望之”的远 望;“愈近愈秀”的近观;“冬夏晴雨”不同季节 的变化。特别是对小孤山的描写,观察角度和观察 点的灵活多变,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意旨探微
这是一则日记,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通过对 小孤山、大孤山一带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热爱祖 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了他志在抗 击金人、收复中原的情思。
整体感知
合作研讨
1.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游记,作者依次记叙了哪 些主要景点?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参考思路】 这篇散文,作者依看到的景色逐渐 展开,顺次写烽火矶、孤石、澎浪矶、小孤山、大 孤山。重点写峭拔秀丽的小孤山。写大孤山,则突 出它四周江水的浩渺无际,重点写湖口分开的两江 水浑浊与清澈的不同。
艺术鉴赏
1.引用典故,化用诗文 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将有关 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 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 内容,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 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和 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衬,更 为引人入胜。
2.妙用对比,特征鲜明 主要是小孤山与大孤山的对比。通过对比,使所写 景物的特征更为鲜明,如“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 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 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3.抒情议论,融为一体 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随时融合抒 情和议论,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
《过小孤山大孤山》
大孤山,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说此名为玉女大 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变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明代诗人解缙题诗曰:“凌波仙子夜深游,遗得 仙鞋水面浮。岁久不随陵谷变,化为磔柱障中流。”其 实,大孤山是两百万年前第四纪冰川时期形成的小岛,它 高出水面约90米周长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绝壁,竦立湖中, 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山上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水经》记载:大禹曾 在此山岩刻石记功,唐时建有大姑庙。相传徐敬业讨伐 武则天兵败后曾在此当和尚。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贾 客荟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浆声灯影,喧闹若市, 山上暮鼓晨钟,梵乐悠扬。 可惜这些建筑因历代兵灾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坏。 近年,山上重建了望庐亭、云眠亭、宝塔、寺庙等建筑, 山下建了停泊游船的码头,成为鄱阳湖旅游线上一个重 要景点。大孤山上还有水鸟栖息,岩间营巢,这里有一 种“乞食鸟”,在南北气流的回旋激烈搏击中,练就一 双结实的翅膀,异常善飞,往来船只上的游客,向它们 抛掷食物,不论抛物高低,它们都能准确地啄获,这也 是游大孤山的一大乐趣。
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
(2)复以小艇游庙中
(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把 _____
用 _____ 用 _____ 而且 _____ 因为 _____ 因为 _____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盖以此得名也
用 (7)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____
之(1)信造化之尤物也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第三段译文: 第二天早晨,(船)行不到二十里,忽然风起云涌,(于是) 急忙系上揽绳。不一会儿,天又转晴,(船又)继续前行。泛舟 到彭蠡口,四面望去,没有边际,这时我才领会李白“开帆入天 镜”这句诗的妙处。这时才看到庐山和大孤山。大孤山的样子象 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 几块沙洲和初生的芦苇;大孤山的四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 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是一种奇观呀!长江从湖口分出一支 成为南江,是江西路一带水域。(这一段)长江的水很浑浊,每 逢要汲用江水时,都需用杏仁来澄清,过一个晚上才能喝。南江 的水却很清,两江的水合流处象用绳尺划分过一样,不相混淆。 晚上到达江州,州府设在德化县,就是唐代的浔阳县。柴桑、栗 里,都属于江州地面;南唐时由奉化军管辖,现在是定江军。岸 上的土是红色的,象墙一样起直立着,东坡先生所说的“舟人指 点岸如赪”,说的就是这个。(船)停泊在湓浦口,水也是很清 的,不和江水相混。从七月二十六日到今天,前后才六天,其中 有一天因为风阻(船)不能行,实际用了四天半的时间,逆水而 上,航行了七百里。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原文阅读: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 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过小孤山大孤山》讲解
彭泽 江州(庐山) 鄱阳湖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 游
小孤山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 时四面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 绝岛”、“长江天柱”之称。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 势峭拔,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 为“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 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过澎浪矶、小 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孤比。自数十里外望 之,碧峰巉然孤起, 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 夏晴雨,姿态万变, 信造化之西相望。小孤山 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防 守的士兵。所有江中的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 都是扬名天下的,但从峭拔 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 相比。从几十里外看去,小 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 上冲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 可以相比的了。越近(看) 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 雨天,姿态变化万千,诚然 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 2.翻译下列句子。 • (1)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 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 (1)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 地而起,高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 像用宝石镶嵌的屏风。
• • (2)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由远及近。
如何描写烽火矶?
观看角度 观看对象 景物特点 “突兀而已”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异。”
轮廓
舟中远望 移远就近 近景
大石特写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杰然特起”的巨石 如宝装屏风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頳”者也。
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
过小孤山大孤山
彭泽都昌: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烘托
大孤山: 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对比 想象
A,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进行描绘 B,运用移步换景法层次分明地描写 C,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 抒情 D,引用传说、前人诗句
体现作者的情趣
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品 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 深度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 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 出作者的爱国之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问:烽火矶是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小石 矶,作者是如何描写烽火矶的?
如何描写烽火矶?
观看角度 舟中远望 观看对象 轮廓 景物特点 “突兀而已” “嵌岩窦穴,怪奇万 状,色泽莹润,亦与 它石迥异。”
移远就近
近景
大石特写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杰然特起”的巨石 如宝装屏风
过澎浪矶、小 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 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如金山、焦山、落星 之类,皆名天下,然 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 孤比。自数十里外望 之,碧峰巉然孤起, 上干云霄,已非它山 可拟,愈近愈秀,冬 夏晴雨,姿态万变, 信造化之尤物也。
把
用
用 而且
因为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之 (1)信造化之尤物 (2)自数十里外望之 (3)徙倚久之而归
结构组词,的 代词,它 语音助词,无义
(4)何功之有哉?
(5)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倒装标志
这
D、而
(1)突兀而已
罢了 表顺接
(2)徙倚久之而归
(3)岸土赤而壁立
表并列
泊:小船漂泊(bó) 在湖泊(pō)里。
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到京口,设置了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 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 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 该是其中之一。从船上看山,只是 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等到抛 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 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 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 到)裂缝的岩石和各式洞穴,奇形 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 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 头大不一样。又有一块巨石,与烽 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 火矶不相连。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 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覆盖缠 绕在它上面,像宝石镶嵌的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 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 又因为深秋,水位下降,所以能看 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 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像)杜甫 妙”也。 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 妙”。
过小孤山大孤山
陆游
写作景:
陆游主张抗金,恢复中原,被罢官。 至1169年,起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 通判,由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出发 赴任。一路沿长江逆流而上,历尽两岸 奇山异景。途中作者以日记纪行,集成 日记体游记《入蜀记》,以记其胜。 《过小孤山大孤山》是作者路过小孤山 和大孤山时所写的两则日记。
探究赏析:
• 1、本文作为一篇游记,主要内容有哪些? • ①记过烽火矶的所见,突出山之“怪奇”。 • ②写过澎浪矶、小孤山所见之景,突出 “峭拔秀丽”,且移步换景,由远及近。 • ③记八月二日所见之景,突出大孤山之奇: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 ④结尾处交代六日行程,显现日记体之特 色。
2、本文作为一篇游记,其主旨是什么? • 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色,表达了热 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也流露出作者的 爱国忠君之情。
4、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 的是什么写景顺序?
•
由远及近。
学习第三自然段重要词句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 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 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大孤山的样子象西梁山,虽然比不上小孤山那样秀丽, 但是小孤山的旁边,很有几块沙洲和芦苇;大孤山的四 周却是茫茫无际的江水,远望它象浮在水面上一样,也 是一种奇观呀!
2、该段写景是写哪一路段的景致?重 点落在哪里?
彭蠡口到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 大孤山的景色。
3、那么大孤山的景色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 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4、作者是怎样表现大孤山这一特点? 先用西梁山类比,使人通过西梁山能想象 到大孤山的形状,然后与小孤山相对比,从而 突出各自的特色。
•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过夕乃可饮。
过小孤山大孤山
轮廓
移远就近
近景
“嵌岩窦穴,怪奇万状,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 异。”
大石特写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杰然特起”的巨石 如宝装屏风
•
陆游离乡入蜀,志在雪国耻,复中原。 作者饱览长江名胜风景的同时,还用战略眼光对 长江沿岸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考察。 由于长江天堑的阻隔,因此长江沿岸留有不少历代 战争的遗迹。在这些历代战争遗迹中,尤其是以峭壁临 江的石矶最为突出。它们峭拔峥嵘,兀立于江边,不仅 风景秀丽,而且地势险要,往往是古代的重要渡口或通 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诗文有别
苏轼题画诗《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zhào)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huán),晓镜开新妆。 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 搀:参。 烟:远望迷濛之状。 鬟:本是妇女发髻的一种式样,这里用来比拟 两山峰峦的形象。 晓镜:指江水清而平。 估客:一作贾客,商人。
5、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
• 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 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 点; • 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的巉然孤起 这一特点; • 用山上有楼观亭榭的金山与小孤山庙宇的荒凉、 残破对比,衬托了小孤山的小孤山庙宇的荒凉、 残破,更是为了说明小孤山若是以“楼观亭榭” 稍加装饰,则会“高出金山上矣”。
• 诗歌展现的形象和具体事物间的距 离比较大,多有跳跃和省略,能让 我们想象飞得更高。 • 散文交待具体,描写细致真实,给 人具体逼真的感受,能让人身临其 境。
诗写意,文写实
理清作者行舟的线索 :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注音
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注音【整理】陆lù游yóu《过ɡuò小xiǎo孤ɡū山shān大dà孤ɡū山shān》原yuán文wén八bā月yuè一yí日rì,过ɡuò烽fēnɡ火huǒ矶jī。
南nán朝cháo自zì武wǔ昌chānɡ至zhì京jīnɡ口kǒu,列liè置zhì烽fēnɡ燧suì,此cǐ山shān当dānɡ是shì其qí一yī也yě。
自zì舟zhōu中zhōnɡ望wànɡ山shān,突tū兀wù而ér已yǐ。
及jí抛pāo江jiānɡ过ɡuò其qí下xià,嵌qiàn岩yán窦dòu穴xué,怪ɡuài奇qí万wàn 状zhuànɡ,色sè泽zé莹yínɡ润rùn,亦yì与yǔ它tā石shí迥jiǒnɡ异yì。
又yòu有yǒu一yì石shí,不bù附fù山shān,杰jié然rán特tè起qǐ,高ɡāo百bǎi 余yú尺chǐ,丹dān藤ténɡ翠cuì蔓màn,罗luó络luò其qí上shànɡ,如rú宝bǎo装zhuānɡ屏pínɡ风fēnɡ。
是shì日rì风fēnɡ静jìnɡ,舟zhōu行xínɡ颇pō迟chí,又yòu秋qiū深shēn潦lǎo缩suō,故ɡù得dé尽jìn见jiàn杜dù老lǎo所suǒ谓wèi“幸xìnɡ有yǒu舟zhōu楫jí迟chí,得dé尽jìn所suǒ历lì妙miào”也yě。
第4单元《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
《过大孤山小孤山》注释及译文作品注释1.《过小孤山大孤山》选自《陆游集·入蜀记》,题目是编者加的。
小孤山,在今江西彭泽北,安徽宿松东,与南岸彭浪矶相对,俗讹小姑山。
大孤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鄱阳湖出口处,与小孤山遥遥相对。
2.烽火矶:设置烽火台的江边小山。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3.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夜间燃的火叫烽,白天烧的烟叫燧。
4.抛江:抛锚停船于江中。
5.嵌岩窦穴:裂缝的岩石和各式岩洞。
嵌,形容山石如张口的样子。
窦,孔,洞。
6.杰然特起:高俊雄伟地拔地而起。
杰然,形容高大的样子。
特起,拔地而起。
7.宝装屏风:宝石镶嵌的屏风。
8.潦缩:水位下降。
潦,积水。
9.杜老,指杜甫。
10.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引自杜甫《次空灵岸》。
意思是幸而船只行驶缓慢,因此能尽情欣赏所经历的一切美景。
11.巉:险峻陡峭。
12.信造化之尤物:诚然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造化,这里指天地、自然界。
尤物,特异之物,这里指风景最美的地方。
13.与江山相发挥:楼观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
14.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
15.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引自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估客,贩货的行商。
漫狂,纵情、放荡。
世俗将彭浪转称彭郎,将小孤转称转称小姑,并传说彭郎小姑婿。
16.徙倚:徘徊不忍去。
17.抟:持,抓。
这里指俊鹘用利爪抓住水禽。
18.庙祝:庙堂里管香火的人。
19.开帆入天镜:引自李白《下寻阳城泛彭蠡寄黄判官》。
意思是开船进入明亮如镜、水天一色的鄱阳湖。
20.沙洲葭苇:沙洲,江河边上由泥沙淤积而成的大片地面。
葭苇,初生的芦苇,这里即指芦苇。
21.渺弥:形容水势浩淼,广阔无边。
22.州治:州的官署所在地。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地为“治”。
23.奉化军节度:奉化军管辖。
军,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节度,这里是管辖的意思。
24.赪:红色。
作品译文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过小孤山大孤山(优秀4篇)
过小孤山大孤山(优秀4篇)《过小孤山大孤山》篇一过小孤山大孤山作者:陆游文本译文原文文本八月一日,(船)经过烽火矶。
南朝以来,从武昌(今鄂城)到京口,都设置了很多(报警的)烽火台,这座山应该是其中之一。
从船上看山,只是见到高耸的山峰罢了。
等到抛锚停船后,(我)走过山下,(看到)岩石镶嵌在洞穴里,奇形怪状,色彩光亮润泽,也和别的石头不大一样。
又有一块巨石,与烽火矶不相连。
高峻雄伟地拔地而起,高约一百多尺,有红藤绿蔓蒙络在它上面,象宝石镶嵌的屏风。
这一天,风平浪静,船走得很慢,又因为深秋,江水较浅,所以能看到这里的一切美景,(正象)杜甫所说的“幸有舟楫迟,得迟所历妙”。
经过澎浪矶、小孤山,这两座山东西相望。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山属于舒州宿松县,山上有兵戍守着。
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但从峭拔秀丽上看,都不能和小孤山相比。
从几十里外看去,小孤山碧绿的山峰高高耸立着,直插云霄,已经不是别的山可以相比的了。
越近(看)越秀丽,冬天,夏天,晴天,雨天,姿态变化万千,确实是自然界风景最优美的地方。
只是(山上的)庙宇太荒凉残破了,如果再增加些楼台亭榭,与山光水色互相辉映,自然会比金山更漂亮了。
庙在西边山脚下,匾额上写着“惠济”二字,(里面供奉的)神叫“安济夫人”。
绍兴初年,魏国公张浚从湖南回来,曾经修缮过,有座碑记载了这件事。
又有另一座庙在澎浪矶,在江州彭泽县境内,三面临着长江,山的倒影映在水中,也是一处名山胜景。
船过澎浪矶,即使无风,浪也很大,澎浪矶大概因此而得名吧。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
神曰“安济夫人”:里面供奉的 神叫“安济夫人”。安济夫人:
“安济夫人曾 加”经 :。修加缮以绍过;。予兴尝以初:。曾,经张。 魏公自湖湘还,
女神的称号,又称“天妃”。
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又有别祠在澎浪矶,
盖:大概。表推测。
属江州彭泽即县使无,风三,面浪也临很江大,。倒影水中,亦占
昔人诗:指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诗。一山之胜。舟过估客矶,,贩货虽的无行商风。。,亦浪漫狂涌,纵,情盖、放以荡。
尤物:特异之物, 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
这里指风景最优 美的地方。
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
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指楼观亭榭与水 光山色相互辉映。
写游小孤山,突出小孤山的“峭拔秀丽”
名:名词作动词,闻名。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
“信造化之尤物也”是作者发自 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
内心的感叹,表现出作者对小孤 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
山的喜爱之情。
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写小孤山的美中不足,也写出了作者的美好期盼。
额曰“惠济”:匾额上有“惠济”二字。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
第 二 章
赏析第一段
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烽燧,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八号。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嵌岩此窦山穴,当裂是缝的其岩石一和也各式。岩自洞。舟中
抛江望,抛山锚,停船突于兀江中而。 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 杰然,怪高大奇的万样子状。,特起色,拔泽地莹突起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
的丹藤翠蔓,就像屏风上的宝石怪,色奇彩万鲜明状,,富 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
《过小孤山大孤山》总结全面剖析
识记陆游名诗句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 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具体研读:
◇阅读第二自然段◇
问题3:澎浪屿又有什么特点?
明确: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
问题4:第2段引诗句“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 年嫁彭郎”有什么作用呢?
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 把四个景点贯穿在一起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 (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 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 和小孤山)
本文主旨是什么?
主旨:本文通过描写所见的景物特 色,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 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英雄陆游直折腰
⑤壁:像墙壁一样。
• 4、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 • ①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②落星之类,皆名天下。 • ③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 • 【讲解】 ①突兀:高耸峭拔,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耸的山峰;②名
:名气,名词活用为动词,有名气、闻名;③澄:使动用法,使…… 澄清。
• 5、简要说明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 ①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②神曰“安济夫人” • ③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 【讲解】 ①介宾短语后置句,应为“若以楼观亭榭稍饰”;②省略句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精选合集)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精选合集)第一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原文和译文原文:八月一日,过烽火矶。
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
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
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
是日风静,舟行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也。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
小孤属舒州宿松县,有戍兵。
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化之尤物也。
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
庙在山之西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水中,亦占一山之胜。
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舟中估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之句,传者因谓小孤庙有彭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实不然也。
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
微雨,复以小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方立庙门,有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
庙祝云,山有栖鹘甚多。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
俄复开霁,遂行。
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始见庐山及大孤。
大孤状类西梁,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江水浑浊,每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
南江则极清澈,合处如引绳,不相乱。
晚抵江州。
州治德化县,即唐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
岸上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
《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过小孤山大孤山》赏析本文是游记,写山川景物形象,并在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情趣和韵味。
作者船行于长江小孤山至大孤山一段,所见所游,非止一处,为避免重复单调,需要用精彩的变化的笔墨,抓住各处景物特征进行描绘。
文中写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写峭石“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洛其上,如宝装屏风”,写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写澎浪矶“虽无风,亦浪涌,盖以此得名”,写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只寥寥几笔就描绘出鲜明独特的形象。
由于景点多,仅是孤立地写出特征,也可能会失之分散。
作者注意了景点之间的联系。
一是各处景物虽千姿百态,但又均有山与江水相互生发辉映的描写,构成整体背景,使景物在多样中间统一;二是注意各景点地理位置上的联系。
文章屡次写江流和船行,即在分散的景点中贯以线索。
至于写澎浪矶和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写大孤山时又与小孤山作比,更见出其间联系,从而由各景点共同组成一幅完整的长江山水图。
在各景点中,以对小孤山的描写最为充分。
作者用笔灵活多变,从各个角度写这一江中绝景。
既随角度变化显现作者是在江行中览眺景物,又从多个角度充分展现了山水景物的千姿百态。
作者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过程中,随时融合抒情和议论,并将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都信手拈来,还随笔写出郡县沿革、地形防戍等情况,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同时亦为景物添彩生色,使一景一物似乎都带有诗的灵气,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沉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摘自《优化设计》)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受父亲影响,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因投降派把持朝政,一生多次遭到罢官。
作为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留有诗篇九千多首,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诗篇最多的诗人,其中不少是篇都是南宋社会现实的真切反应,因此也有人把他的诗誉为“史诗”。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6.过大孤山小孤山
小孤山
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境内长江中,每年汛期时四面 环水,孤峰如柱,兀立大江,有“长江绝岛”、“长 江天柱”之称。
小孤山
小孤山以其小、险、独、奇而著称。其山势峭拔, 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号为“楚塞吴关”、 “海门第一关”,至今尚有古炮台、烽火台等遗迹。
大孤山
在鄱pó阳湖上,其状如鞋,俗称鞋山。民间传 说此名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绣鞋变化而成,因 而又名大姑山。
2·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烽火矶: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点面结合
描 写 的
峭石:
杰然特起,丹藤翠蔓,罗络其上, 如宝装屏风。
比喻
景 小孤山: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夏晴雨,衬托
物
姿态万变,祠宇极于荒残。
及 彭泽都昌: 烟雨空濛,鸥鹭灭没。
烘托
特 点 大孤山: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2·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烽火矶:
运用色彩词、点面结合,比喻修辞、 精笔描摹。
小孤山: 对比、不同角度的描摹
大孤山: 对比、想象描摹
2·分析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A、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进行描绘 B、运用移步换景法层次分明地描写
C、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议论抒情 D、引用传说,前人诗句
为景物添彩生色,丰富作品内容,增强文化底蕴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
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 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
陆游名句
▪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孤山PK金山 小孤山
峭拔秀丽,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冬 夏晴雨,姿态万变
金山
祠宇楼观亭榭雄伟众多
小 孤 山
金 山
今日小孤山
游小孤山诗话 小孤山是江西、湖北、安徽交界处长江中流的孤 立小山。长江上来往经过的商人、官员、文人雅士 数不胜数。留下很多关于小孤山的诗词、笔记。
小孤山属安徽宿松县,……终于看到小孤山,真 是大失所望。由于长江河床的改变,小孤山已经不 再是江上孤山,而是和长江北岸相连了。远望山上 的建筑,体积庞大,形体单调,显然是现代塞上去 的,和秀美的小孤山迥不相称,大煞风景,罪过! 罪过!
绍兴初,张魏公自湖湘还,尝加营葺,有碑载其事。 又有别祠在澎浪矶,属江州彭泽县,三面临江,倒影 水中,亦占一山之胜。舟过矶,虽无风,亦浪涌,盖 以此得名也。
昔人诗有“郎像,澎浪庙有小姑像, 实不然也。晚泊沙夹,距小孤一里。微雨,复以小 艇游庙中,南望彭泽、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 灭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方立庙门,有 俊鹘抟水禽,掠江东南去,甚可壮也。庙祝云,山 有栖鹘甚多。 苏轼《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山苍苍,水茫茫,大 孤小孤江中央。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沙平风软望不到,孤 山久与船低昂。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舟中估客 莫漫狂,小姑前年(已)嫁彭郎。
过澎浪矶、小孤山,二山东西相望。小孤属舒州 宿松县,有戍兵。凡江中独山,如金山、焦山、落 星之类,皆名天下,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自数十里外望之,碧峰巉然孤起,上干云霄,已非 它山可拟,愈近愈秀,冬夏晴雨,姿态万变,信造 化之尤物也。但祠宇极于荒残,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与江山相发挥,自当高出金山之上矣。庙在山之西 麓,额曰“惠济”,神曰“安济夫人”。
陆游与绍兴沈园
陆游出生
陆母生陆游时,梦见秦观,秦观,字少游,于是 陆母给儿子取名陆游,字务观。 陆游出生的那一年,金兵进攻汴梁(开封)。徽 宗慌忙让位,让太子赵恒做了皇帝,是为宋钦宗, 改元靖康。不久汴梁被攻破,徽钦二宗都成了金人 俘虏。这是不是陆游命中注定,他的一生将以抗金 为己任?
陆游一手持剑,一手执笔
陆游
陆游(公元1125—1209年)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 爱,却久而不孕,为陆母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 后来唐琬改嫁赵士程,陆游再娶王氏。十余年后他们春 游沈园相遇,陆游伤感之余,在园壁题了著名的《钗头 凤》词:“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 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 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莫,莫,莫!”唐琬看到后感伤之余也依律 赋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 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 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 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此次邂 逅不久唐琬便忧郁而死。
抗金 作诗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剑门道 中遇微雨》
陆游打虎
陆游在南郑(今汉中)抗金时,常带士 卒进山打猎,有一年冬天,碰上一只食 人猛虎。他后来回忆说:我时在幕府, 往来无朝喜。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 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免。眈 眈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 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 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 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 相顾……三十名士卒都是身强力壮好勇 善战的秦人,陡然见猛虎,却吓坏了, 倒是年近半百的陆游挺戈而上,恶战不 多时,虎死,人居然活着。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 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这 四个景点,分别是怎么样的(各有什么特 点)?
烽火矶PK澎浪矶 烽火矶
突兀,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 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
澎浪矶
三面临江,倒影水中,虽无风,亦浪涌
烽火矶
澎 浪 矶
大孤山
四周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
小 孤 山
大孤山
烽火矶、小孤山、澎浪矶和大孤山是四 个独立的景点,各有各的特点,但它们在 陆游笔下,又钩成了一个整体。陆游是如 何把它们组成整体的?
1.用“游踪”(船由长江下游上行)为线索,把四 个景点贯穿在一起
2.用各景点的共同特点把四个景点联系起来(水) 3.注意景点之间的联系和配合(澎浪矶和小孤山)
4.运用对比手法把景点结合在一起(大孤山和小孤 山)
的艺术特色
惠济庙和安济夫人
惠济庙,始建于唐代,叫“启秀寺”,很狭小,内朔一男 形神象,姓氏不详,也无从考记。庙在盛唐后,日见荒芜。晚 唐时,几经战乱,寺庙一度破毁。 北宋时期,庙重建。改名“惠济寺”,始祀海神妈祖,即 现在所称的小姑娘娘。据《清一统志》称:“(妈祖)天后, 宋莆田林愿第六女,始生有祥光异香,长能乘法席渡海,乘云 游岛屿间,升化后常飞翻海上,专司救助海难。宋、元、明、 清时,累著灵迹。” 故宋代在此立庙祀之,并对女神一再加封, 给她以“助顺安济广济惠济夫人”的称号。如此一来,由马祖 变成了妈祖,像由男形变成女形。 南宋绍兴初,魏国公张俊从湖湘还,曾对小孤山寺庙加以 修葺,扩建为六重,规模宏敞。庙前额曰“惠济”,神号“安 济夫人”,并有碑载其事。
第二天早上起来,又走十公里烂泥路回到小孤 山下,登山游览。
登山方知此行不虚。攀爬上山,江南江北美景 如画。山势陡峭高耸,灵秀多姿。使我这爬惯了 高层建筑脚手架的老工匠也觉得腿肚颤抖,背脊 发凉。切实体验到江天一色,身在虚空的感觉。 这可是很多名山所难以体验到的。
小孤山PK大孤山 小孤山
秀丽,旁边有沙洲葭苇
• 《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 《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 《算子· 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 《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合肥
京口 安庆
镇江
武昌
彭泽 江州(庐山) 鄱阳湖
• • • • • • •
矶 jī 燧 suì 窦 dòu 潦 lǎo 巉 chán 上干云霄 gān 榭 xiè
• • • • • • •
鹘 抟 蠡 葭 赪 湓 汲
hú tuán lǐ jiā chēng pén jí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 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 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 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 丹藤翠蔓,罗络其上,如宝装屏风。是日风静,舟行 颇迟,又秋深潦缩,故得尽见杜老所谓“幸有舟楫迟, 得尽所历妙”也。 “幸有舟楫迟,得尽所历妙”是杜甫晚年从四川沿 长江而下入洞庭湖,又顺湘江南下到湘潭作的《次 空灵岸》中的诗句,诗中叙述了空灵岸(空灵滩, 在湘潭一带)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自己愿长期居住 在此,吟诗作歌以度晚年的心意。
小孤山与对岸澎浪矶隔江相望,在传说中就将小孤 讹为“小姑”,澎浪讹为“彭郎”。所以有“舟中估 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的民谣。但是现在的小 孤山,却无法使人联想到俏丽的小姑。我觉得这山更 像是一位不堪重负的老妇,独坐江边,无奈而惆怅。 于是口占一绝,聊抒感慨: 访古寻幽探小姑,风光已与昔年殊。 江山改易红颜老,烟雨迷蒙闻鹧鸪。 由于道路难行,到达小姑山下已经暮色苍茫,迫不 及待地仰观山景,远望江天。不知不觉已经是晚上了。 附近没有可住宿的地方。距离最近的城镇,是对岸江 西的彭泽县,但是晚上已经没有渡船了。没有办法只 好往回走,到十公里外的复兴镇住宿。
二日早,行未二十里,忽风云腾涌,急系缆。俄复 开霁,遂行。泛彭蠡口,四望无际,乃知太白“开帆 入天镜”之句为妙。始见庐山及大孤。大孤状类西梁, 虽不可拟小姑之秀丽,然小孤之旁,颇有沙洲葭苇, 大孤则四际渺弥皆大江,望之如浮水面,亦一奇也。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江水浑浊,每 汲用,皆以杏仁澄之,过夕乃可饮。南江则极清澈, 合处如引绳,不相乱。晚抵江州。州治德化县,即唐 之浔阳县,柴桑、栗里,皆其地也;南唐为奉化军节 度,今为定江军。岸土赤而壁立,东坡先生所谓“舟 人指点岸如赪”者也。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 乱。
陆游与梅花
陆游号放翁,一生酷爱梅 花,咏梅之诗多至百余首,且 认为只有节义之士,脱俗之笔 才配得上题咏梅花。他在《梅 花绝句十首》中说到:子欲作 梅诗,当造幽绝境。笔端有纤 尘,只恐梅未肯。陆游爱梅之 甚,到了痴迷的程度,竟盼望 能分身而遍赏天下之梅:何方 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陆游名句
• 《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