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金融保险)困扰团体保险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
保险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
保险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一、保险消费心理及其影响因素1. 消费者信任感对保险选择的影响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程度是影响其选择保险产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消费者通常会考虑常见的风险问题,例如是否有保险公司能够提供可靠的理赔服务。
此外,保险公司的声誉维护和对消费者友好的态度也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
2. 保险消费理念的影响人们的保险消费理念影响其保险消费习惯。
保险消费理念主要指人们对保险产品的认知和态度。
对于极度重视风险防范的消费者来说,购买保险产品是一种必要的责任和义务,而对于一些风险意识较低的人,保险产品则更多是一种心理安慰。
3. 社会文化因素对保险消费选择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于保险消费习惯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教育背景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等,都会影响到人们的保险意识和方式。
例如,中国消费者通常较为保守,更倾向于选择保本型保险和短期投保计划。
4. 个人特征对保险消费的影响消费者的个人特征也会影响到其保险消费选择,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等。
例如,年轻人和中等收入的人群通常偏向于选择保本型、保障型保险,而高收入和老年人则更倾向于选择投资型产品。
不同的职业和性别也会影响消费者对于不同保险产品的偏好。
5. 法律监管对消费者保险选择的影响法律和监管政策对于保险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相关的金融政策与法律法规,如风险评估、投资风险管理、保险公司信用评级等,都将影响到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信任和选择。
二、案例分析1. 龙虎榜验证超万保险公司服务评分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服务评分一直是重要关注点。
《证券日报》报道,有保险公司推出了一款能够单独验证超过1万个保险机构服务评分的产品——龙虎榜。
据悉,龙虎榜使用了大数据技术,并通过广大消费者提交的服务评价得出综合服务指数。
这种可以信仰服务质量的产品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对于保险公司的信任感和选择意愿。
2. 重疾险谁最靠谱?我国目前重疾险市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混乱,而是逐渐进入到规范化阶段,消费者对于重疾险的需求日益增加。
保险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保险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保险业作为金融服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流动功能的重要角色。
然而,在当前快速发展和变革的经济环境下,保险业面临着许多风险与挑战。
本文将从外部环境、内部管理、技术应用和市场竞争等方面,探讨保险业所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
一、外部环境风险与挑战1. 宏观经济波动:保险业的经营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经济周期的波动可能导致投资收益下降、资金流动性紧张等问题,进而影响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
2. 法律与监管风险:政府法规和监管政策的变动可能给保险公司带来不确定性和挑战。
监管的加强可能导致改变行业环境和要求,加大合规压力,甚至可能面临罚款和处罚等风险。
3.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可能导致大量赔付,对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也使保险公司面临更多的风险和压力。
二、内部管理风险与挑战1. 技术安全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险业在数据管理、信息保护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问题可能导致客户信任下降,对公司形象和业务造成负面影响。
2. 人才管理风险:保险业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人才市场竞争激烈。
保险公司需要积极吸引和留住高素质的员工,并且开展培训和发展计划,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
3. 内部制度和流程风险: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风险控制不力,包括合规风险、内部舞弊风险等。
保险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制度和流程,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三、技术应用风险与挑战1. 数据分析与挖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给保险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可以提高保险业务的定价和风险管理水平,但同时也需要保护客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2. 互联网保险: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新的业务模式和竞争格局。
保险公司需要适应互联网保险的发展趋势,提升线上服务能力,并创新产品和销售渠道。
保险行业的经济形势分析
保险行业的经济形势分析保险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在保障风险、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保险行业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一、保险行业的发展与趋势保险行业的发展与趋势直接关系到整体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进步,保险行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首先,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技术的应用,保险公司可以更高效地管理和处理海量的数据,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以及保险产品的个性化水平。
其次,保险行业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也是当前的重要趋势。
随着人们对风险保障需求的不断增加,保险公司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如健康保险、车险等。
最后,保险业务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的需求越来越多,保险公司需要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保险服务,有效规避各种风险。
二、保险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保险行业对经济的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保险行业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转移风险,降低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
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被保险人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减轻其经济负担,保护其正常生活和经营。
其次,保险行业为资本市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护。
保险公司通过投资和运作资金,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渠道。
同时,保险产品也可以作为重要的金融工具,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多样化的选择。
再次,保险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和经济增长。
随着保险需求的不断增加,保险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的员工来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银行、律师事务所等。
最后,保险行业还可以提供经济预测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为企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虽然保险行业面临着许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行业监管的强化是当前的重要问题。
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保险行业的稳定运行和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保险行业pest分析
保险行业pest分析保险行业PEST分析保险行业是指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服务业,涉及到众多子行业,包括人寿保险、财产保险、车险、健康保险等。
PEST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保险行业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因素,从而更好地把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下面是保险行业PEST分析的内容。
一、政治因素:政策法规是支撑保险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对保险行业的监管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都会对该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政府对储蓄型保险、健康保险等政策的支持,可以刺激保险行业的发展。
而政府对保险公司营销活动的规范,对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要求的提高等,都会加大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管控压力。
二、经济因素:经济发展状况对保险行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经济周期的波动会影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从而影响到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同时,经济疲软时人们对保险的购买力下降,导致保险市场的萎缩。
此外,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对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和公司利润产生重要影响。
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影响保险行业主要体现在人们对风险保障的需求和保险意识的提升。
社会文化的变迁、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安全意识的提高,都会影响市场对保险产品的需求。
比如,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老、健康等相关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
四、技术因素:技术进步对保险行业的创新和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使保险公司能够更好地利用客户数据进行精准营销、风险拟合和定价。
同时,技术的发展也给保险产品的创新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保险公司可以开发出适应共享经济的新型保险产品。
综上所述,保险行业PEST分析显示,保险行业受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影响较大。
政府的政策和监管、经济发展水平、社会需求和文化变迁、技术进步等因素,都会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保险公司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保险行业发展不均衡
保险行业发展不均衡保险行业的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域差异、产品结构、市场竞争、消费习惯等方面。
首先,地域差异是导致保险行业发展不均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保险市场较为成熟,保险产品种类多样,销售渠道多样化,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度相对较高;而相对落后地区保险市场相对薄弱,产品种类单一,销售渠道较为狭窄,消费者对保险的认知度较低。
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也存在差异,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更注重风险保障,消费能力较强,更容易购买保险产品;而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消费观念相对陈旧,购买保险意识不强,消费能力有限,保险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其次,产品结构的差异也是导致保险行业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因素。
保险市场产品种类多样化,但不同地区的产品结构差异较大。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对保险需求更广泛,包括车险、寿险、医疗险等多个领域;而相对落后的地区,由于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的限制,主要购买车险和寿险等基本的保险产品,对于医疗险等高端保险产品需求较低。
再次,市场竞争不均衡也是导致保险行业发展不均衡的原因之一。
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保险公司众多,销售渠道多样化,消费者选择空间广;而相对落后地区,保险公司相对较少,销售渠道有限,消费者选择较为有限。
由于市场竞争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的保险公司在资源配置和市场推广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最后,消费习惯的差异也是导致保险行业发展不均衡的一个因素。
不同地区的消费习惯存在明显差异,一线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更注重风险保障和保险投资,更愿意购买多样化的保险产品;而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消费观念相对陈旧,保障意识较低,更偏向于传统的存款和投资方式,保险需求较低。
总之,保险行业的发展不均衡主要是由地域差异、产品结构、市场竞争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引起的。
为了促进保险行业的均衡发展,需要加大对中小城市和相对落后地区的保险市场的培育和开拓力度,推动产品创新,提高消费者的保险意识和认知度,完善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水平,促进消费习惯的转变。
2024年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分析引言团体保险是指面向特定群体或组织提供保险服务的一种保险形式。
团体保险市场规模的分析对于保险公司和政府相关部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团体保险市场规模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团体保险市场规模的定义团体保险市场规模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特定区域或特定群体通过团体保险合同所覆盖的风险总额。
市场规模的大小反映了团体保险的普及程度和市场容量。
团体保险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团体保险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群体的保险需求越大,团体保险市场规模也就越大。
2. 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是促进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增长的重要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和群体购买团体保险,从而推动市场规模的增加。
3. 群体保险意识群体保险意识是决定市场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群体对保险保障的认知程度和购买意愿影响着团体保险市场规模的大小。
4. 保险产品创新保险产品的创新可以有效拓展团体保险市场规模。
保险公司可以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推出符合其特点的保险产品,满足多样化的保险需求,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团体保险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1. 增长趋势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保险保障需求的提高,团体保险市场规模将逐步扩大。
2. 多样化趋势随着群体保险意识的提高,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保险公司需要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推出个性化的保险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保险需求。
3. 技术驱动趋势科技的发展对团体保险市场规模产生了深远影响。
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拓展团体保险市场规模。
结论团体保险市场规模是一个日益重要的指标,其发展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政策支持、群体保险意识和保险产品创新等因素的影响。
在未来,团体保险市场规模有望继续增长,并呈现多样化和技术驱动的趋势。
保险行业中存在的困难与改善措施
保险行业中存在的困难与改善措施一、保险行业中存在的困难在现代社会中,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工具,扮演着风险转移和财富保值增值的角色。
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保险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在投保过程中,客户往往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有限,而保险公司则拥有更多的信息和专业知识。
这导致了不平等的谈判地位,使得客户无法完全理解保单条款和责任范围,容易被误导或忽略重要细节。
其次,欺诈活动对于保险行业来说是一个严重问题。
虚报索赔、故意破坏财产以及合谋欺骗等行为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巨大损失,并且加剧了整个行业的风险水平。
尽管有法律法规来打击欺诈行为,但仍然需要更加有效和全面的手段来防止和制止这些非法活动。
另外,市场竞争激烈也是保险行业面临的一个挑战。
随着市场的逐渐饱和,保险公司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来吸引客户并提供竞争力的产品。
这导致了保险公司之间在价格、服务和产品创新等方面的激烈竞争,使得行业整体利润率下降。
二、改善措施为解决上述困难,保险行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来提升服务质量和行业发展。
首先,加强信息披露和教育,以促进客户对保险产品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保险公司应当提供清晰明了的条款解释,并主动向客户披露相关信息。
同时,通过开展公众教育活动,提高客户对于风险防范和理赔流程的认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
其次,建立更加完善的欺诈防控机制。
保险公司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来识别潜在欺诈行为。
此外,在发现欺诈情况时,应积极配合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并对欺诈者采取法律制裁,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
另外,保险公司需加强合作与创新。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险公司应积极与其他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等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创新发展。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准定价和客户分析,开发针对特定群体的定制化产品。
此外,加强监管力度也是改善保险行业的重要举措之一。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和服务质量评估,健全相关法规和制度体系,并及时调整和完善监管政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2020年(金融保险)相互保险及其对我国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启示
(金融保险)相互保险及其对我国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的启示大力发展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共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摘要】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工会组织创办的职工互助保障事业正是维护职工利益,促进社会保障水平提高,服务和谐社会大局的壹项社会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进壹步发展完善,职工互助保障也必须借鉴国外相互保险的成功经验做法,努力控制风险,积极扩大覆盖面,为进壹步健全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互助保障;相互保险;风险控制;和谐社会党的十七大指出:社会建设和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特别强调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从我国近几年社会保障改革的情况来见,由于种种原因,不论是养老保险仍是医疗保险,其给予国民的保障,基本立足于“广覆盖、低水平”原则,因此国民所得到的保障相对较低,尤其在养老和医疗上的负担显得比较重。
而商业保险在注重给予投保人保障的同时,往往强调保费的收入以及运营的盈利性,因而其主要服务对象以中、高层收入群体为中心。
由此分析,在我国,中高收入群体将由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共同构筑保障安全网,而低收入群体则主要依靠社会保障来给予实现。
可是,社会保障所能给予的保障事实上是低标准的,要想给予比较完整的保障较困难。
2023年团体保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团体保险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医疗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团体保险行业正逐渐成为保险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团体保险行业是指保险公司向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提供的保险服务,主要包括健康保险、意外保险、人寿保险等多种险种。
目前,我国团体保险行业市场发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保险需求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作为保险行业的一大客户群体,其团体保险需求也随之增长。
在医疗、养老等方面,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国家的保障政策,还更加倾向于为其自身和家庭购买更加全面且符合个性化需求的保险产品。
这种趋势助推了团体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
二、保险公司投入增多近年来,随着保险公司对团体保险市场的重视度增加,对投入该领域的资金也越来越多。
保险公司通过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降低保费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提升市场竞争力,增加收益。
同时也吸引部分保险公司加大针对团体保险市场的推销力度。
三、团队购买普及团队购买逐渐成为一个很热门的产品,它为企业和团体提供了更广泛的保障,可以是一个团体在保障就医、生育险、职业伤害责任险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保护。
而且相比个人保险,团体保险往往更优惠,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
四、政策优惠力度加大目前团体保险市场的政策优惠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政策扶持等方式,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团体参与到保险市场中。
此外,保险公司也通过优惠政策等方式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合作,增加市场竞争力和保险品牌形象。
总之,团体保险行业市场发展前景丰富,而且经济、人口、政策等各种因素的融合推动了该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
未来,团体保险行业也将继续地保持稳步增长,同时也将加大信息化、智能化等方面的投入,提高服务质量,保护客户利益,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团体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团体保险行业发展现状
团体保险行业目前正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的阶段,以下是一些关于其发展现状的关键点:
1. 历史发展:团体保险业务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发展阶段(1991年),当时占据了寿险市场的主要份额;衰落阶段(1992年至2001年),由于外国保险公司的进入和个险代理人制度的影响,团险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新生阶段(2002年至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团体保险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方向。
2. 产品种类与特点:团体保险的产品主要是人身险,包括团体寿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和年金保险等。
这些产品的特点是以团体为投保对象,使用统一的团体保单进行承保。
3. 市场规模:尽管团体保险在保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总体来看,团险渠道的占比不到10%,对业务规模的贡献相对较小。
然而,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尤其是基层公司,团体保险仍是一个重要的业务板块。
4. 竞争态势:团体保险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无论是产险还是寿险公司都在经营团险业务。
中小型保险公司由于品牌和销售队伍等方面的压力,主要依赖中介业务,因此团险的发展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5. 优势与挑战:团体保险具有节约销售费用、体检费用、核保费用等优势,交易成本较低。
但如果这些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可能会导致运营效率低下和更多的手续费佣金支出。
6. 全球视野:在全球范围内,团体保险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和扩张。
亚洲地区的团体保险市场也在经历着现状分析和发展的过程。
团体保险行业虽然在某些方面面临挑战,但也拥有自身的优势和发展潜力。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新技术的应用,团体保险可能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保险行业的环境分析
保险行业的环境分析保险行业是指通过合同方式,当事人之间以抵触的意愿为基础,以保险公司为中介,为被保险人提供保险保障和服务。
以下是对保险行业的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1. 政策环境:保险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政府对保险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推动保险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 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保险行业有重要影响。
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等都会影响人们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和购买力。
二、行业竞争环境1. 竞争对手:保险行业竞争激烈,有众多保险公司竞争同一市场份额。
国内外大型保险公司、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竞争使得市场供给充足,提高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
2. 产品同质化:由于保险产品的形态和功能相对固定,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公司如何通过创新设计和营销策略来与竞争对手作出差异化,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三、技术环境1. 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保险行业的数字化、在线化进程,互联网保险公司的崛起对传统保险公司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促使传统保险公司加快转型升级。
2.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提高了保险公司的精准营销和风险管理能力,同时也增加了保险公司对数据的依赖性。
四、社会环境1. 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增加了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相关产品的需求。
同时,人口流动性加大,也带动了出行保险和意外保险的市场需求。
2. 消费者需求:随着消费者对保险产品认知的提高,人们对保险的需求正在从传统的保障型扩展到理财型、健康型等领域。
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价格、服务质量和理赔流程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综上所述,保险行业的环境分析包括政策环境、经济环境、行业竞争环境、技术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随着保险市场的发展,保险公司需根据环境变化做好战略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I01114316 宁曙然摘要:成熟健康保险市场相比,中国健康保险市场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
处在初级阶段的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由于经营风险大、管理成本高、管理难度大,面临普遍发展难题。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经营中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健康保险市场经营;现状;问题;解决措施一、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概况(一)总体经营情况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于1982年出现,至今已走过30多年的发展历程。
截至2013年底,全国有129家保险公司经营健康险业务,其中财产保险公司62家,人身保险公司67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4家。
健康险保费收入近年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一直以来占人身险保费比重低,健康险赔款支出占同期国民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不足5%,健康险有效供给与社会大众的健康保障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缺口。
(详见图1、图二、表1、表2)。
(二)中国健康保险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健康险保费年均两位数增长,但2011 年增速放缓,2011到2013年保费收入增长迅速。
从2005—2013 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5%,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在2013 年,中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1123.5亿元,同比增长30.2%,增长势头强劲,健康保险市场需求强烈。
2.赔付支出增速大于保费增速,但2011 年增速加快。
从2005—2013 年,赔付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6.22%,高于同期保费增速6.02 个百分点(见图2)。
在2013 年,行业全年赔付支出411.1 亿元,在2012年有所回落后增速明显加快。
3.与成熟保险市场相比,中国健康保险市场还处在初级阶段。
2013 年,中国健康险保费收入1123.5亿元,占人身险保费的比例为10.2%,虽然2013年健康险保费收入出现了大幅增加,但与成熟保险市场相比,这个数字仍然滞后。
2013 年,中国健康保险赔付支出411.1 亿元,在个人卫生支出比重的占比为5%。
深圳团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深圳团险市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专业文章,欢迎同业指正)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各经济实体综合实力的提高,团险业务(团体人身保险业务的简称)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团体人身保险对于分担企业风险和改善员工福利状况的重要性,因而加大了在团体人身保险方面的预算和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团险业务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凸现,各保险公司对于团险业务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
2008年全球范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我们认识到了保险业存在的很多问题,如风险意识的淡漠和风险管控的忽视、对于保险功能的误读、保险监管的缺失等等。
因此,回归传统保障性产品成为了很多保险公司的共识,团险业务也因此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但是毋庸讳言,目前深圳的团险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团险业务的正常发展,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应该得到业界和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一、团险的发展滞后于整个寿险业的发展,其发展深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在发达国家,团险业务在人寿保险业务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30%以上。
据统计,1950年,美国团体人寿保险的保额在整个有效人寿保险保额中的比重是20%。
到了70年代,美国的有效团体人寿保险保额增长为原来的三倍,目前已经大约有40%以上的人寿保险属于团体保险。
1990年超过95%的健康保险支付额为团体计划。
1998年,美国一年仅健康和医疗费用一项就超过了当年GDP的14%,其中大部分是团体保险计划提供的。
而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团险业务发展不过十几年的时间,无论从市场分额、人才的储备、管理的科学性还是市场的成熟度来说,和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
在深圳市同业公会公布的一份2008年各寿险公司业绩统计报表中看出,在统计报表之列的15家寿险公司,合计保险费收入为158.3亿元,其中团险保费收入17.6亿元,占比不到12%。
而随着企业年金政策的出台和企业年金业务从以往的团险养老金业务中的剥离,团险业务在很多公司中都呈现了负增长的态势。
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
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一、保险行业面临的挑战保险行业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然而,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险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1. 技术创新带来的冲击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正在引领全球各个行业变革。
对于保险行业而言,这些技术创新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其中,人工智能可以提高理赔速度和精确度,但也对传统保险销售模式造成了冲击;大数据可以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但也需要应对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2.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在保险需求上越来越多样化。
同时,年轻一代对于数字化体验和个性化定制有更高期望。
传统的标准化产品无法满足广大消费者群体,因此如何根据消费者需求开发创新产品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3. 保险资本金融化保险行业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其稳定性和长期投资特点而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
然而,保险行业日益多元化、国际化和综合化,将面临更强的市场竞争和监管压力。
同时,金融危机等事件也会对保险行业造成较大冲击。
二、保险行业的发展方向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险行业需要积极调整战略和经营模式,并抓住以下几个发展方向:1. 加强技术创新能力面对科技创新带来的冲击,保险公司应该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等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同时要与科技企业合作,在数字化理赔、在线销售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
2. 提高产品个性化定制能力随着消费者需求多样化,保险公司需要加强用户研究和分析,了解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和偏好,并基于大数据分析提供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同时,要加强与其他行业的合作,推出特色保险产品,如旅游保险、健康保险等。
3.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保险行业是风险管理的关键领域,需要具备有效的风控机制。
保险公司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及时调整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
此外,要加强对新兴市场和新兴风险的研究,以更好地应对未知挑战。
中国保监会关于促进团体保险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5〕14号
中国保监会关于促进团体保险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正文:----------------------------------------------------------------------------------------------------------------------------------------------------中国保监会关于促进团体保险健康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发〔2015〕14号各保险公司:为规范保险公司团体保险业务经营行为,保护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团体保险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本通知所称团体保险是指投保人为特定团体成员投保,由保险公司以一份保险合同提供保险保障的人身保险。
前款所称特定团体是指法人、非法人组织以及其他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而组成的团体。
特定团体属于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投保人应为该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特定团体属于其他不以购买保险为目的而组成的团体的,投保人可以是特定团体中的自然人。
团体保险的被保险人在合同签发时不得少于3人,特定团体成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可以作为被保险人。
二、团体保险应当使用经审批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
保险公司以批单、批注或者补充协议形式进行变更的,应当由总公司统一批准和管理。
保险公司以批单、批注或者补充协议形式对保险期间超过1年的团体保险进行变更并且改变其保险费率、保险责任和定价方法的,应按照《人身保险公司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审批或变更备案。
保险公司以批单、批注或者补充协议形式对保险期间不超过1年的团体保险进行变更的,不需要将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重新报送审批或备案,但应当在年度产品总结报告中进行专题报告,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一)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变更情况;(二)保费总额、保险金额总额以及赔付情况;(三)责任准备金提取状况;(四)对偿付能力的影响;(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内容。
团险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庞涛)
新华团险发展的定位与策略
1、新华团险的定位 在当前的环境下,根据公司发展的大战略背景, 结合公司团险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 “重点提升效益、规模结构适度、强化核算管 理、提升经营能力”的定位。具体的讲就是重 点发展效益,在以效益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产 品结构的调整来调控效益与规模。同时,加强 核算与管理,建立与市场、与渠道、与产品、 与人员、与投入相适应的费用核算管理体系。 不断的强化基层员工的客户经营意识、部门的 经营规划意识、分公司的投入产出能力。
团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趋势
3、今年四月一日开始执行的财政部61号文件对企业参 加商业保险的财务列支方式有了明确的规定,这个文件还同 时规定企业有自主权可以给自己的员工投保商业的团体保险。 这个文件的推出不仅是一个财务方面的规定,还是国家对经 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参加团体商业保险的自主权给予一定宽松 的政策。为商业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的开展上提供了有利的 政策依据,应该相信企业年金的相关政策出台已经为时不远, 而且经营效益好的企业将会优先获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目 前已有部分企业在实际操作大型的年金业务,例如:中国移 动全国的年金业务三年交费高达32亿、目前正在运作的中国 电信估计有70亿以上、其它象单一电力企业的补充年金也在 十几亿以上,还有很多传统垄断性企业都具有操作大型年金 的能力。
当前团险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部政策问题 由于国家在税收上没有积极促进的政策,因此团险 最大的困难是财务的列支渠道。同时,国家三层保 障体系的建设方面没有对企业 年金给予明确的发展 策略及相关政策,因此给年金业务的开展带来了很 多的阻力。保险行业的监管部门由于多年来对团险 的监管力度较大,在发展团险的政策上没有给予明 确,导致团险发展要明显落后于其它的销售渠道。 有些行业、企业、地方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为了防 止国有资产的化公为私也制定或明确了相关的政策, 对于参加团体商业保险有了很多限制性的措施。
2020年(金融保险)第一届保险知识竞赛题库
(金融保险)第一届保险知识竞赛题库第壹届保险知识竞赛题库壹、单选题1.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能够分为损失前目标和损失后目标,()属于损失后目标。
正确答案:CA.降低风险事故的发生次数B.以经济、合理的方法预防潜在损失的发生C.及时提供经济补偿D.减轻企业、家庭和个人对风险及潜在损失的忧虑2.从经济学的角度见,保险是()。
正确答案:AA.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壹种财务安排B.壹方同意补偿另壹方损失的壹种合同安排C.壹种风险管理的方法,可起到分散风险、消化损失的作用D.社会经济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精巧的稳定器3.保险费率厘定中的(),要求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和其承担的保险费率要尽量壹致,或者说被保险人要按照风险的大小分担保险的损失和费用。
正确答案:DA.适度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C.弹性原则D.公平性原则4.()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壹家获准在中国营业的外资保险X 公司。
正确答案:DA.中美大都会B.光大光明C.信诚人寿D.美国友邦5.某人在购买终身保险时,保证今后不再吸烟,这属于()。
正确答案:DA.明示保证B.默示保证C.确认保证D.承诺保证6.重复保险下,各保险人分摊赔款的方式不包括()。
正确答案:BA.比例责任制B.共同责任制C.顺序责任制D.限额责任制7.保险销售间接销售渠道的具体方法有()。
正确答案:DA.保险人销售和保险代理人销售B.保险代理人销售和保险公估人销售C.保险代理人销售和网络销售D.保险代理人销售和保险经纪人销售8.在保险核保信息的来源中,属于核保第壹手资料的是()。
正确答案:DA.投保人所作的口头陈述B.通过实际查勘获取的信息C.销售人员和投保人提供的情况D.投保人填写的投保单9.从运营角度见,充分体现保险的经济补偿职能作用,且作为保险运营的重要环节的是()。
正确答案:DA.保险核保B.保险承保C.支付赔款D.保险理赔10.寿险契约保全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正确答案:AA.客户满意最大化原则B.重合同,守信用原则C.主动、迅速、准确、合理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11.账外财产和代保管财产的保险价值是出险时的()或重置价值。
目前我国人寿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对策
目前我国人寿保险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对策改革开放20年来,寿险业逐渐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金融产业,并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总的来说我国寿险业还非常薄弱,其发展水平还相当低。
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之一,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处于改革之中,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障体系都有待完善,在此背景下商业保险的功能凸现,市场对寿险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是当前我国寿险发展的大背景。
存在的问题:1、寿险公司面临资金困境,偿付压力大寿险业作为一个负债经营的产业将要力争建立长期投资模式,并在资金运用和投资方面有所建树,需要提高经营水平和投资赢利的能力。
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公司总体经营水平的综合反映,产生于寿险商品从生产、销售到责任兑现的全部业务经营过程,寿险资金的安全、保值、增值的整个资金运作过程,涉及到保险人、被保险人、经营人、代理人和国家政策、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
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有授权风险、价格风险、经营风险、资产风险、道德风险等。
上述诸多因素影响结果,使我国寿险业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
2、寿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人们的保险意识淡薄公民保险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多种,一是我国寿险历史短,二是传统文化和计划经济的影响,其三,我国寿险业发展很不完善,人们也不愿意购买保险。
虽然这方面与前几年相比已有很大进步,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百姓对购买寿险的意识还是很淡薄的,这也对各保险公司提出了挑战。
3、寿险市场品种单一,产品供给不足一方面,如上文所说,我国寿险业呈现出垄断特征,保险经营主体较少,寿险从业人员不足。
同时我国寿险市场发展极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较为发达,而西部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寿险市场,寿险从业人员不足也制约了寿险市场的供应和发展。
另一方面,我国寿险市场经营的特点是低保费,低保额,如简易人身保险、个人养老保险,福寿安康保险、团体人身保险等。
近年来虽然有一些新品种,但仍不能适应社会各阶层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的多种需要。
“惠民保”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惠民保”发展存柱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廖妍雯贸大学金融学院当前,我国正大力推广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商业健康保险作为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在政策层面受到了高度关注。
银保监会发布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健康保险是国家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健康保险的保障属性。
2020年10月29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也提到,我国要加快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强调了商业健康保险要发挥更深层次的医疗保障作用。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覆盖率较低,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口来说,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比率明显不足。
现有的商业健康保险的投保要求较为严格,保障对象主要集中于身体健康的年轻人口,且保险费用较高,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多层次健康保障需求。
“惠民保”正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具有受众群体广泛、保险费用较低的特点。
“惠民保”是第三方保险公司根据每个城市情况定制的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
这种新型的商业健康保险凭借着价格惠民、承保门槛低、与基本医疗保险衔接等优势在全国许多城市迅速推开,成为了近年来商业健康险市场上的“网红”产品,打破了传统商业健康保险的僵局。
然而,在“惠民保”被迅速推广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一、“惠民保”的发展情况介绍(一)“惠民保”的起源“惠民保”的最初形态是深圳市政府在2015年11月1日推出的、由平安养老保险承办的深圳市重特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简称深圳重疾补充保险)。
深圳重疾补充保险以基本医疗保险和地方补充医疗保险两者为基础,进一步延伸和补充,旨在为患重特大疾病的参保人精准减负。
采用“自愿投保、多渠道筹资、政府采购、商业保险公司承办”的运作模式,构建基本医保、地方补充医保、2021年3月•上海保脸45Theory&Practice参保人数(万人)YA参保率•图1深圳重疾补充保险参保情况数据来源: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A表1部分城市“惠民保”产品的相关信息(单位:元)深圳重疾补充保险2015.11.01291万70%15万无"种南京惠民保2018.12.17492万100%100万五类无广州惠民保2019.12.01492万80%100万五类15种苏州苏惠保2020.04.10492万70%200万四类*15种成都惠蓉保2020.05.07592万75%100万无20种杭州市民保2020.06.30593万75%200万五类20种东莞市民保2020.08.21692万80%300万五类20种北京京惠保2020.10.15792万100%100万五类17种注•:不含“五类既往症”中的第五类“其他疾病”(详情见表2)SHAN G H A 二N S U R A N C EM O N T H L Y •M A R2 0 2A表2五类既往症疾病明细肿瘤恶性肿瘤(含白血病、淋巴瘤)肝肾疾病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肝硬化心脑血管、糖脂代谢疾病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病(in期),糖尿病且伴有并发症,缺血性心脏病(含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三级及以上)肺部疾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其他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溃疡性结肠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瘫痪重疾补充保险的三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深圳重疾补充保险打破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常规模式,有着管理模型新、惠及人群广的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保险)困扰团体保险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困扰团体保险健康发展的因素分析[摘要]当前我国团体保险逐渐进入垄断竞争的新格局,众多保险运营主体的加入使得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此时,必须客观认识“议价”和“迁就”行为下的“虚假保险需求”的破坏性,引导其向“真实保险需求”转化;清醒地认识利差损的危害,有效运用产品创新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技术预防利率风险。
企业年金是团体保险业务的主流方向,应在制度设计中进壹步强化和完善团体保险的优势。
壹、金融压制成为困扰团体保险发展的政策瓶颈金融压制系指不但没有推进市场化,却使行政化倾向更为浓烈,非竞争因素(如垄断)得以加强,改革的同时也为未来的改革设置了障碍。
金融压制问题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为:金融资产单壹化、融资渠道单壹化、市场利率固定化等。
从金融压制、金融约束到金融深化是任何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进程中的必由之路。
我国政府采取了壹系列举措打破金融压制进行金融深化,使银行、保险和证券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团体保险业务上,明显存在由于相关财税法律政策的缺失而使团险业务受到压制的现象。
1982年,中国人民保险X公司恢复开办人身保险业务,当年的保费收入仅为159万元,而2003年全国团体业务保费收入达到530亿元,整体增长幅度接近3.3万倍。
其中,从1982年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团体保险业务经历从无到有的市场恢复期,保费收入由于基数偏低而表现为超常规增长,因此不适合和同期国民经济进行对比分析,我们把研究的重点时间段放在1993年—2003年。
这期间,中国团体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从105亿元增长到530亿元,年均增幅为18%;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从34634.4亿元增长到111180亿元,年均增幅为12.5%;同期寿险业务保费收入从144亿元增长到2274亿元,年均增幅为36%。
可见,中国团体保险平均发展速度超出同期GDP大约5.5个百分点,俩者呈现典型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团体保险业务的增长以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为强大基础,后者是前者有力的助推器。
在政府财政及货币政策的影响下,中国GDP经过1993年13.5%、1994年12.6%的高速增长后开始逐渐回落,软着陆成功后稳定在7%-8%的区间,最大波动幅度不超过90%;而团险保费收入最高增幅在1996年达到92%,之后几年壹直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降至历史最低的-50.26%,波动幅度高达140%。
表面上见中国团体保险增长的速度曾经远远高于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但中国的团体保险是从零开始起步的业务,和巨大的市场潜力相比,目前的规模仍然太小。
中国2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不断诞生和壮大,团体保险需求急剧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团体保险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
可见,虽然在壹个较长时间段内团险保费收入和同期GDP呈正相关关系,但保费收入的大起大落充分表明团险业务在GDP之外仍有其它更复杂的影响因素,比如同期监管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等。
从行业内部来见,1996年以来寿险业的平均增长幅度在31.6%左右,大概是同期GDP的5倍左右,但值得注意的是,团体业务保费收人虽然也取得12%的平均增长,但明显逊色于同期行业增幅,具体体现为其在寿险行业收入中的占比从1996年的51.4%快速滑落至2002年的20.5%,2003年进壹步下降为17%左右,表现为和整个寿险行业发展的相关性有所下降,甚至表现出负相关。
2004年整个寿险行业自身结构性调整明显,银行代理和个人业务增速放缓,团体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但这种趋势能否持续值得进壹步关注和研究。
二、客观认识“议价”和“迁就”行为下的“虚假保险需求”买方市场是指在供需关系中买方处于主动地位,成为主导者的市场。
在我国结束短缺经济特征之后,买方市场已经广泛地存在于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金融服务行业等领域,它给消费者带来的是充分选择和比较的益处,给生产和服务商带来的则是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从而推动市场形成良性循环,不断发展。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国保险市场结束了由中国人民保险X公司独家垄断运营的局面,进入垄断竞争的新格局,众多保险运营主体的加入使得买方市场已经形成。
不过由于保险合同具有要式合同的特点,使得普通投保人无权根据自身利益对价格、服务等内容进行协商修改,但在团体保险市场上则不同,大客户通常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经常会提出超越保险合同范围的要求,通过和保险X公司签署附加协议的方式达成约定。
透视附加协议,能够从壹个侧面见到现阶段我国团体保险的特点:1.认识虚假保险需求的破坏性。
投保人的保险需求有“真实的”和“虚假的”之分,所谓“虚假的”是指脱离真实保险保障需要的投保行为,通常会演化成资金型业务,如把保险X公司当作账外存款机构,利用长险短做回避政策限制和财务管理规定,达到“延期支付工资”和“谋取额外利益”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投保人通常会提出歧视性投保、要求返仍手续费、提高保证收益、短期内退保不扣费、长险短做、伪造投保人名单谋取高收益等违反《保险法》和《保险X公司管理规定》的不合理要求,而处于激烈竞争中的保险X公司或迫于提高市场份额的压力,或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或者是由于不明确的运营战略导向所指引,采取了妥协和迁就的做法,从而纵容了虚假投保行为。
在团险市场上表现为市场份额快速提升的同时,业务品质和X公司效益却没有同步增长,甚至出现不断下降的虚假繁荣。
尤其是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客户基础薄弱、营销和后援支持队伍不足以支持真实保险需求所要求提供的服务,从而从根本上削弱了X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2.真实投保的议价行为体现了团险运营的本质特征。
在深刻认识到虚假投保行为的系列负面作用之后,也要见到在真实投保中团险客户的议价行为实际上体现了团险运营的低成本和低风险特征。
和个人业务相比,在寿险和年金业务中大规模团体业务能够使保险X公司以较低的运营成本获得较好的业务收入和运营效益;大客户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有效降低短期险和健康险的赔付率;团体投保能够有效降低逆选择的风险。
3.针对我国团体保险市场上出现的“议价”和“迁就”行为,需要壹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第壹、且非所有的议价行为都是违规和伤害保险X公司利益的,真正需要治理的只是那些对保险X公司实际偿付能力有伤害的议价行为;第二、监管机构应立足强化偿付能力监管,充分利用市场本身的规律消除虚假投保需求引发的不正常议价行为;第三、政府应尽快出台关于企业年金的配套法规,引导“虚假保险需求”向“真实保险需求”转化,从而创造规范竞争、良性发展的市场环境。
三、依靠产品创新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化解“利差损”寿险X公司是负债运营的企业,利差损是指因寿险X公司实际投资回报率低于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而产生的亏损。
当实际利率上升时,会引起寿险X公司资产价值的贬值和资金外流(退保),实际利率下降时则会带来投资收益的跌落,降低其未来偿付能力。
因此利率风险是寿险X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
从1989年到2000年,央行频繁地利用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主要货币政策工具之壹的1年期存款利率周期性的大幅度调整,共进行了12次。
而同期寿险保单预定利率调整频率较低(只有5次),调整时间滞后,加之寿险产品的长期性(多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从客观上为寿险X公司埋下了形成利差损的隐患。
从主观来见,过去的10多年,很多寿险X公司把“抢市场、争份额”作为运营战略,表现为“跑马圈地”式的粗放运营,竟相以高利率推出寿险产品,利用降息前的时间差高调炒做高利率保单,此时的寿险X公司尚未意识到利差损的巨大危害,更遑论利用产品创新和资产负债管理规避利率风险了!在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的1996年(下调31%),同期团险保费收入增长幅度高达92%;同样在1年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较大的1999年(下调40%),同期团险保费收入却下降了50%。
主要原因在于1996年的时候,寿险保单预定利率没有跟随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各家寿险X公司纷纷利用这个时机“抢麦子”;而1999年,在认识到利差损的危害之后,监管政策和寿险X公司运营策略都开始发生变化,壹方面调整预定利率,壹方面调整营销策略,保费收入不增反降。
2000年以来,各家寿险X公司陆续推出分红和投资连结产品,通过和客户共担风险来化解利差损;同时,保险界拓宽投资渠道以保证寿险X公司能够进行稳健的资产负债管理的呼声不断高涨,充分反映出寿险行业在认识到利差损的严重威胁后在运营理念上日益成熟,开始通过产品创新和资金运用管理化解利率风险,在保费收入上则表现为稳定渐进式的增长。
四、企业年金将决定团体业务的未来作为团体保险业务的主流方向,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经波折,政策瓶颈的压制作用则表现得尤为突出:壹方面我国保险X公司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积累大量的精算、IT、营销、财务、投资方面的专业人才,具备了提供企业年金服务的丰富经验和能力;另壹方面在新型养老保险体系的建立中企业年金有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广大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对其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然而由于存在诸多政策瓶颈,使得企业年金的潜在需求迟迟难以转化为实际需求。
据陈文辉在《中国寿险业的发展和监管》中的研究成果,以2000年实际工资总额为基数,假设5.2%的工资增长率,在免税上限为4%的情况下,2001年的养老金需求为438亿元。
专家们也据此大胆预测,2005年中国企业年金的实际需求为1000亿元/年。
但统计数字表明,2001年全国保险市场企业年金保费收入为100亿元,根据通常的团险作业经验推断,这其中通常包含部分长险短做的资金型业务。
1.政府在促进企业年金方面应有更积极的动作。
首先要研究和解决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问题。
税收优惠或豁免政策是政府对企业举办企业年金最重要、最主要的支持、鼓励手段。
国外大部分国家在税法中为企业年金设立专门的条款,对发展企业年金实施免税鼓励政策。
我国目前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部分能够在成本中列支,远远低于国际上的主要国家的可税前列支比例,如德国为10%,美国为15%,加拿大为18%,澳大利亚为20%;而在养老金的投资收益方面,西方国家壹般都实行免税,我国目前除了规定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部分可在成本中列支外,对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尚无免税的规定;另外在受益人享受企业年金时,是否应该缴税在我国的税法中也未作明确的规定。
我国政府应当尽快完善这方面的法律,在企业年金中的税收政策加以明确。
其次,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宏观调控和规范企业年金。
壹是规范企业年金的筹资。
从立法角度确定企业年金的筹资方式、方法及筹资比例的限制。
二是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和经办机构,对相关的管理、经办机构的资格进行审定和监管。
三是规范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和运营,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对投资范围,运营方法进行必要的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