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地理之玉米分解

合集下载

玉米市场分析

玉米市场分析

玉米市场分析一、市场概况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仅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也是许多畜禽的重要饲料。

全球玉米产量居粮食作物之首,市场需求量巨大。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玉米的市场状况存在一定差异,需要对各国玉米市场进行详细分析。

二、全球玉米市场分析1. 玉米产量分布全球玉米主要产地包括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产区。

各国的玉米产量受气候、土壤、农业政策等因素影响,产量波动较大。

2. 玉米需求预测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玉米的需求持续增长。

玉米不仅用于食品加工,还广泛用于畜禽饲料、工业原料等领域。

未来几年,全球对玉米的需求呈现增长态势。

3. 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美国、巴西等国是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中国、日本等国是主要的玉米进口国。

玉米的国际贸易对全球玉米市场有着重要影响,需密切关注国际贸易形势。

三、中国玉米市场分析1. 产量和需求情况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产量居世界前列。

中国的玉米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畜禽饲料等领域,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玉米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2. 政策影响中国的农业政策对玉米市场有着重要影响,政府的支持政策和市场调控措施影响着玉米种植者的生产行为和市场供给情况。

3. 市场价格波动分析玉米价格受供求关系、国际市场影响等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较大。

需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及时调整策略。

四、市场风险预警1. 气候因素天气变化对玉米生长影响巨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玉米产量减少,需关注气候风险。

2. 地缘政治影响国际贸易政策、跨国合作等因素对玉米市场有较大影响,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

3. 市场需求变化消费者需求、产业政策等因素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需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应对市场风险。

以上为玉米市场的分析报告,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玉米市场的状况。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分析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分析

世界谷物生产及贸易分析在全球的农业领域中,谷物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谷物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来源,还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对世界谷物的生产及贸易情况进行深入分析。

谷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

这些谷物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种植规模和产量。

从生产方面来看,世界各地的谷物产量分布并不均衡。

一些地区凭借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先进的农业技术,成为了主要的谷物生产地。

例如,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拥有广阔的耕地和高度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和小麦生产国。

美国的中部大平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为大规模的谷物种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其先进的农业科技,包括精准农业、转基因技术等,也大大提高了谷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南美洲,巴西作为农业大国,在谷物生产方面也有着显著的地位,尤其是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在全球占有一定份额。

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也是重要的谷物生产地区。

法国的农业以多样化和高效率著称,不仅生产大量的小麦,还在其他谷物品种上有着不错的产量。

俄罗斯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其小麦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对谷物的需求量巨大。

中国和印度作为人口大国,也是重要的谷物生产国。

中国在保障国内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了谷物的稳产高产。

印度的农业人口众多,但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谷物生产面临一定的挑战,但仍然在努力提高产量以满足国内需求。

再看非洲,虽然大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但也有一些国家在谷物生产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埃及的小麦生产。

影响谷物生产的因素众多。

气候条件是一个关键因素,包括温度、降水、光照等。

适宜的气候能够促进谷物的生长和发育,而极端气候,如干旱、洪涝、飓风等,则会对谷物生产造成严重的破坏。

土地质量和耕地面积也直接影响着谷物的产量。

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耕地能够为谷物种植提供良好的基础。

国际玉米市场分析

国际玉米市场分析

美国玉米供需结构变化趋势—产量
以预估的收获面积及单产计算2013/14年度的产量为3.46 亿吨。低于去年5月的预估值,但是比去年最终产量增长7235 万吨。增幅26.4%。同时美国农业部预估的产量为146亿蒲即 3.7亿吨,增产9700万吨,增幅35.4%,创历史最高记录。
美国玉米供需结构变化趋势—饲养消费
美国玉米供需结构变化趋势—工业消费
美国玉米消费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酒精工业扩展的 结果。美国玉米食种工消费量在2003/04年度,受淀粉工业发 展的影响平稳增长,年均涨幅4.3%。 2003/04年度之后受到, 消费量迅速增长,年均增速达9.7%。酒精消费量增速达16.2% 。2012/13年度受玉米价格大幅上涨影响,酒精消费量预计下 降至1.14亿吨,同比下降10.2%。
全球玉米供需结构-库存消费比
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玉米库存消费比维持低位,均值为 16.5%,远远低于上个十年的27.7%。2012/13年度全球玉米库 存为1.17亿吨,库存消费比13.4%。库存是过去23年里的第三 低位,库存消费比是最低水平。
全球玉米供需结构-玉米主产国
全球玉米生产比较集中,美国和中国的玉米产量之和占全 球玉米产量的56.5%。另外各国的产量增幅也不尽相同,美国 、墨西哥、欧盟的玉米产量已经比较平稳,乌克兰、中国、巴 西、阿根廷的玉米产量保持较高的增速。
国际玉米市场分析
2020年4月24日星期五
国际玉米市场分析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全球玉米供需结构 美国玉米供需结构变化趋势 美国CBOT玉米价格展望 中国的进口玉米之路
全球玉米供需结构-产量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球玉米产量逐年提高,并且增速加 快。2003-2012年产量的平均增幅为3.5%,明显高于上一个十 年2.7%的增速。强劲的需求和种植收益高是两个主要因素。美 国农业部对2012/13年度最新的产量预估为8.54亿吨。较上一 年度减产3.2%。

国际贸易地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合集最新课件汇编

国际贸易地理教材课件汇总完整版ppt全套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本书电子教案全书教案合集最新课件汇编

五、政治因素的影响
政治地理环境是影响国际贸易最活跃的因素,涉及 面更为广泛、影响程度更加深刻。事实证明,战争 或和平的环境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影响常常是决定性 的。
政治法律环境不仅包括各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体制, 该国执政党的基本政策,当前乃至以后政府的稳定 性,甚至还包括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外交关系和发 展趋势,以及各国所参加的政治经济组织等。因此, 企业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时,首先必须重视该 国的政治环境。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 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 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 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 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 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 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 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 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 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 茵河和多瑙河。
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都会产生重要 影响。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 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例如:南美洲的玻 利维亚;非洲的赞比亚。
交通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 的影响,例如美国是地跨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两 洋国家”。
(二)分析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 业部门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 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三)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 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在我国,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根据 有关生产力布局与国际贸易网络联系,进出口商品 及其流动分布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货流和贸易网络 的地理调查、分析、预测、规划与区划,对有形商 品和无形商品及诸种生产要素的移动和重新组合配 置进行条件评价和经济论证,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 的各种经济地理问题,以及参与国土规划、经济区 划、区域开发、城市发展、产业布局等任务中有关 贸易地理问题的研究工作。

白玉米的进口和出口情况分析

白玉米的进口和出口情况分析

白玉米的进口和出口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国际间农产品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白玉米作为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粮食作物,其进口和出口情况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白玉米的进口和出口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

一、白玉米进口情况1. 进口市场概况:白玉米的进口市场主要分布在亚洲、中东和北非地区。

其中,中国、日本、韩国、伊朗和埃及等国家是主要的进口目的地。

这些国家在国内供应不足或者需求量增加时,会选择从其他国家进口白玉米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 进口量变化趋势:白玉米的进口量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增长的态势。

其中,中国是白玉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并且国内种植白玉米的面积相对较小。

由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升和需求的增加,中国对白玉米的进口依赖度逐年提高。

3. 进口价格波动:白玉米的进口价格会受到全球市场供需关系、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白玉米的全球供需关系相对平衡,进口价格相对稳定。

然而,国际贸易政策的变化、天气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进口价格的波动。

二、白玉米出口情况1. 出口市场概况:白玉米的主要出口地区是美洲地区,特别是美国、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

这些国家拥有大量的耕地资源和先进的农业技术,能够大规模种植白玉米,并以较低的成本生产白玉米,从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

2. 出口量变化趋势:白玉米的出口量在过去几年有所波动。

特别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白玉米出口国,其出口量占全球总量的很大比例。

而阿根廷和巴西等国家也具有较高的白玉米出口量,其种植技术和生产成本的竞争力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3. 出口价格波动:白玉米的出口价格同样受到全球市场供需关系、国际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

出口国家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来制定出口价格。

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白玉米的出口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三、进口和出口情况的影响因素1. 国内供需关系:白玉米的进口和出口情况主要受到国内供需关系的影响。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国内外玉米行业贸易格局变化与对策分析

(农业牧渔行业分析)国内外玉米行业贸易格局变化与对策分析

国内外玉米行业贸易格局变化与对策分析近年来,随着玉米生产、市场需求形势的变迁,国内外玉米贸易格局出现不少新变化,有关部门和企业应及早予以重视,制定对策。

--国内玉米贸易格局的新变化近年来,我国玉米贸易格局随着各种因素的开展,出现了一些新的苗头。

未来几年,国内玉米贸易格局将发生一些本质变化,预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国内玉米需求总量将进一步增长,总体供求趋紧。

自1996/1997年度到2021/2021年度,我国的玉米产量根本维持在1.15亿吨至1.3亿吨左右,相对于产量,国内玉米总需求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由1998/1999年度的1.06亿吨增长到1.25亿吨左右,增长趋势明显。

在过去9年多里,国内玉米总消费量增长了近2000万吨,且库存逐年递减。

据吉林省吉粮集团副董事长姜建华介绍,这主要是因为近年来我国的饲料消费量、工业消费量快速增长,玉米需求量大幅增加。

未来几年,增长的趋势可能会更加明显。

因此,我国玉米的供需趋势已从供大于求向供求趋紧过渡。

二是东北地区玉米产区贸易用量逐年减少,玉米外运贸易规模不断缩小。

近年来,一些大型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均把东北玉米产区作为开展基地,纷纷投资设厂。

以吉林省为例,目前大型玉米深加工企业已有10多家,年加工能力到达500万吨左右,仍有10多个在建工程一两年内即可投产,届时深加工能力将有600万吨左右。

深加工企业的迅速扩张,使东北地区已从传统的玉米主产区、商品粮基地向玉米深加工基地转化。

三是玉米主产区季节性收购逐步弱化,贸易价格呈平稳走势。

与以往相比,玉米主产区季节性粮食收购已由农民集中售粮逐步转为常年售粮。

特别是2021年以来的玉米收购状况,根本上成了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的转变。

农民过去只在国有粮库卖粮的时代已经终结。

相当局部粮农开始把原来的湿粮晒干存储,等价格上扬后出售。

据了解,目前收储企业每年的7月、8月还可以收购到玉米,这种新情况反映出玉米种植户的市场意识在逐年提高。

国际贸易地理之玉米分解

国际贸易地理之玉米分解

吉林 6711.0
辽宁 5785.4
新疆 5683.0
内蒙 5556.4
江苏 5425.7
世界玉米的生产和分布
从北纬 58 度到南纬 35~40 度的地区均有玉米大量栽培 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 美国中部玉米带, 中国的华北平原、欧洲南部平原,
世界各洲玉米种植比例
南美洲, 9.63% 欧洲, 12.60% 亚洲, 30.59%
我国玉米种植产区划分
分区依据: 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热量、光照、水分等); 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各地玉米间、套、复种等种植制度的特点; 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及发展前景。 6个产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 西南山地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南方丘陵玉米区 青藏高原玉米区
非洲, 18.24% 北美洲, 28.89%
世界各州玉米总产量比例(2001-2013 )
欧洲 12% 非洲 7%
南美洲 9%
亚洲 26%
北美洲 46%
世界玉米主产国种植面积、总产、高产纪录 国家 种植面积 (khm2) 1 2 3 4 5
美国 29041
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
第二位。玉米单产水平为4703kg/hm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4296kg/hm2 )。 玉米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是我国重要
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
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近20年,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玉 米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增加了18.5%,单产水平提高 了33.5%,总产量增加58.3%。
4. 甜质型 5. 糯质型 6. 爆裂型

世界玉米市场的贸易结构与行为分析

世界玉米市场的贸易结构与行为分析

19 95 19 96
19 97 19 98 19 99 20 00 2 0l 0 20 02 20 03 20 04
0 9 8 .46 0 9 9 .35
0 9 3 10 083 86 0 9 0 .27 091 .24 0 8 2 .22 0 8 1 .53 0 9 3 .51 0 7 1 .80
f =
拳 。 帆 1 ;
量出口,有的年度大量进 口。另外,我国的玉米出口更多地依赖
于政 府 出 口补贴 和退 税 ,使 得玉 米 出 口政策 和产 量 的关 系不 大 ,
其 中 ,E t 出 口量 ,EM X是 X P是玉 米 出 口价格 ,T 玉米 总 P是
产量 ,EA是阿根 廷货 币比索对美 元 的汇 率 ,EB是 巴西货 币雷亚 R R 尔对 美元 的汇 率 ,TA是 玉米 收获 面积 ,E R 大米 出 口价格 , H XP是
20 07 20 08
0 7 8 97 0 8 3 .05
4 6l 0 5 7 _2 2 58.32 3445
0. 7 5 3 1 0 3 67 8
3826 9.47 4 3 12 3 .7 9
三 、世界 玉米市 场的行 为分析 ( )构建 模型 并估计 一 根据 经 济学 一般 原理 ,出 口量与 总产 量 、 出 口价 格 、汇 率等 因素 有关 ,出 口价格 与 出 口量 、替代 品价 格 、原 油价 格等 因素有 关 。在 传统 的SCP 式下 ,本 文借鉴M he n t ia 19) --范 osna dLaf (92的
0. 5 45 8 0 55 4 9 0 4 6 .45 0 28 4 7 0. 05 44 0. 2l 4l 0. 87 40 0. 61 42

中国玉米需求及贸易流通格局解读基础知识(ppt29张)

中国玉米需求及贸易流通格局解读基础知识(ppt29张)
省份 消费量
1669 887 706 -735 -788 -607 384 -468 黑龙江 内蒙古 吉林
-788 -285
-500-500-0 0-500+ 500-1000 1000+
湖南 山东 广东 山西 湖北
-468
-268
-735 -376 -607
江西
新疆 四川
-376
316 -285
安徽
产区贸易

跨区贸易

进出口贸易

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

规模
7500万吨

规模

规模
不确定,过去30年绝大多数年份 出口;10年进口150万吨
4500万吨
进出口贸易平衡国内玉米供求矛盾,政策性强,受国内外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影响,很不确定;
中粮作为国家出口窗口 进口国营配额管理
国家补贴出口、 减免税费政策 中粮、吉粮
-268
单位:万吨
全国 129 资料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三大流通通道
国内玉米流向流量分析
单位:万吨 区域 黑龙江 吉林 内蒙 辽宁 产量 2,400 2,050 1,600 960 消费 810 1.420 680 860 余缺 1,590 630 920 100 400万吨 550万吨
陕西 山西 锦州 黑龙江 吉林
1205
2857
6125
7245
7269
7780
黄淮海
单位:万吨;缺口数量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单位:万吨;饲料产量增幅远大于肉类产量, 主要由于规模化养殖替代农户养殖带动了饲料 产量的大幅增长,由此推动玉米需求扩大
多种因素推动中国饲用玉米需求增长

国际玉米市场分析

国际玉米市场分析

国际玉米市场分析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和消费。

国际玉米市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条件、消费需求、政策变化和国际贸易。

首先,天气条件对玉米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玉米是个高度耐灌溉的作物,需要充足的降水才能生长。

如果出现干旱或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玉米产量可能会减少,导致玉米价格上涨。

此外,温暖的气候和充足的阳光对玉米的生长也有利,有助于提高产量。

其次,消费需求是影响国际玉米市场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玉米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和工业制品等方面。

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的变化都会影响对玉米的需求。

例如,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对富含玉米的健康食品的需求可能会增加。

此外,养殖业的繁荣也会增加对玉米饲料的需求。

再次,政策变化会对玉米市场带来影响。

各国政府对玉米种植和贸易采取的政策措施可能导致国际玉米价格的变动。

例如,某国政府可能对玉米进行补贴或限制进口,这将影响该国的玉米供应和需求,并随之影响国际玉米价格。

此外,国际贸易协议的签署或取消也可能对玉米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最后,国际贸易对玉米市场有重要作用。

玉米是全球贸易最活跃的农产品之一。

一些国家依赖进口玉米满足国内需求,这使得国际价格对这些国家的市场有着直接的影响。

此外,国际玉米贸易的规模和竞争程度也会对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国际玉米市场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了解这些因素的变化和趋势对于投资者、农民和政策制定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只有通过综合分析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预测和应对玉米市场的波动。

国际玉米市场是全球农产品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作为一种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原料,玉米的种植和消费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

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分析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供需关系、天气状况、政策和贸易等。

首先,供需关系是影响国际玉米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供需关系受到农业生产能力、消费需求和库存水平的影响。

玉米种植面积、种植技术和农业投入是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

国际贸易地理之玉米

国际贸易地理之玉米

中国玉米的出口
二、出口规模 出口数量不稳定 呈下降趋势
中国玉米的出口
三、出口价格 总体上升趋势
中国玉米的出口
四、贸易方式 一般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
中国玉米贸易的变化及现状
中国玉米贸易在世界玉米经济 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 年来,中国玉米出口 7 000 多万吨,约占全部粮食出口的 59%。
自共同的祖先,以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的种族; 圣希莱尔有稃种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 阿谢森大刍草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大刍草;
4. 曼格斯多夫三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大刍
草不是玉米的祖先,而是玉米的后代,大多数现代玉米都
具有大刍草或摩擦禾的遗传种质。
起源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关于起源中心仍有不同的观点:
1. 瓦维洛夫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 拉和洪都拉斯; 2. 达尔文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沿岸的 半荒漠地带; 3. 曼格斯多夫等认为玉米有两个起源地,初生起源中心在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包括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 等地,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则是第二起源中心;
起源
4.叶卡索夫等认为玉米有多个起源中心,软质型玉米起源中心 在哥伦比亚,硬粒种玉米起源中心在秘鲁,马齿型和爆裂型玉 米起源中心在墨西哥,甜质种和有稃种玉米起源中心在巴拉圭 ;
中国玉米生产与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1.品种单一,质量较低 2.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 低 3.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 差、 4.对外出口贸易市场过于 集中 5.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强 6.实行玉米出口配额
政策建议
1.优化布局,实现玉米的区域专业化生产 2.巩固和提高玉米质量,优化种植品种结构 3.提高广大玉米的组织化程度

国际贸易地理第七章-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第七章-世界农产品贸易地理

2001-2009年世界主要小麦出口国出口量变化(万吨)
2001-2009年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变化(万吨)
进口国相对于出口国较为分散,进口量较多的国家有欧盟国家、日本、中国、巴西、伊朗、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摩洛哥、印度尼西亚、韩国等。
出口主要以北美和欧洲为主,主要出口国也十分集中,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阿根廷出口量最大。
2006/2007
2007/2008
2008/2009
中国
127.2
129.84
130.55
印度
93.35
96.43
97
印尼
35.3
35.5
36.25
越南
22.92
24.13
23.7
泰国
18.35
19.3
19.5
全球稻谷主产国近年度产量 (单位:百万吨)
稻谷的消费
01
稻谷经过加工后得到大米和米糠。大米是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人民的主食,同时也是一些食品加工业的原料;米糠中含有较多的粗脂肪、粗蛋白及无氮抽出物,可以用来榨糠油、制作糠饼等。近年来,世界稻谷消费逐年增加。
2
0.5
2.76
2008/2009
0.6
1.2
1.6
2.5
0.8
1.59
玉米-美国、中国、墨西哥
01
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一是美国中部玉米带,生产了世界2/5以上的玉米,二是中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关中平原、四川盆地等,占世界玉米产量的1/6以上。三是欧洲南部平原,西起法国,经意大利、南斯拉夫、到罗马尼亚。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和印度这5大生产国的玉米播种面积超过世界播种面积的50% 。
全球稻谷出口国主要有泰国、印度、缅甸、巴基斯坦,这四个国家的稻谷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90%左右。泰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稻谷出口国,其年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的30%左右。

玉米产业链及贸易操作

玉米产业链及贸易操作

玉米四种用途所占比重
中国饲料企业分布情况
玉米饲用消费集中在华北和长江流域
中国玉米深加工区域布局
玉米工业消费集中在东北和华北区域
玉米深加工
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 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近年 来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
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变 性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油、食用酒精、燃料乙 醇、谷氨酸、赖氨酸、聚乳酸、木糖醇、化工醇、 蛋白饲料、纤维饲料等数千个品种,目前玉米深加 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 等行业。
我国历年玉米产量
我国玉米种植划分
玉米产区具体情况
➢ 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三省、 内蒙古和宁夏为 主,种植面积占全国33%左右,总产占全国的 38%左右。
➢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 植面积占全国39%左右,总产占全国的39%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种 植面积占全国16%左右,总产占全国的14%左右。
玉米的用途
1、食用 2、种用 3、饲用 ⑴玉米籽粒:特别是黄粒玉米是良好的饲料。 ⑵玉米秸秆:是牛的高能饲料,可以代替部分玉米籽
粒。 ⑶玉米加工副产品应用:玉米湿磨、干磨生产淀粉、
啤酒、糖等加工过程中生产的胚、麸皮、浆液等 副产品,也是重要的饲料资源。 4、工业加工 ⑴玉米淀粉⑵淀粉糖⑶发酵制品⑷燃料乙醇
未来这种缺口会进一步扩大,季节性进口逐步常态 化,中国整体上也将逐渐进入净进口阶段。未来的国内的贸 易格局,可能是北方主产区自产自足,南运的比例下降,南 方部分市场被美洲进口玉米所占。如果进口能够持续的话, CBOT玉米将会像美国大豆一样参与到国内市场定价模式中 来,从而在国内形成国家政策、进口玉米价格和国内玉米价 格相结合的多元的、更复杂和国际化的定价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共同的祖先,以后在不同的条件下发育成不同的种族; 2. 圣希莱尔有稃种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 3. 阿谢森大刍草学说:认为玉米起源于大刍草; 4. 曼格斯多夫三重学说:栽培玉米起源于有稃玉米,大刍
草不是玉米的祖先,而是玉米的后代,大多数现代玉米都 具有大刍草或摩擦禾的遗传种质。
起源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关于起源中心仍有不同的观点:
非洲, 18.24%
北美洲, 28.89%
世界各州玉米总产量比例(2001-2013)
欧洲 12%
南美洲 9%
非洲 7%
亚洲 26%
北美洲 46%
世界玉米主产国种植面积、总产、高产纪录
国家
种植面积 (kh国 巴西 墨西哥 印度
29041 23862 11808 8235 6400
国际贸易地理之玉米
卜益姣 钟金玲 邹一曼 储容
提纲
玉米的起源﹑分类﹑传播 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世界玉米的生产与分布 世界玉米的贸易现状 中国玉米的进出口状况 中国玉米生产与贸易发展中的问题 中国玉米未来发展的政策建议
起源
关于玉米的起源有着多种学说: 1. 蒙哥马利共同祖先学说:认为玉米、大刍草、摩擦禾来
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 1、光照 短日照植物,光和强度高、 光合面积大和光合时间 长。 2、温度 地温稳定在10— 12℃ 时,作为玉米播种最佳时 期。 3、水分 一般每亩需水量在250立 方米左右
4 、土壤
耐盐碱能力差,特别 是氯离子对玉米危害大。 人文自然条件
1.悠久的种植历史,经验 丰富。
2.人们的偏好
我国玉米主产省区种植面积、总产、单产
省区 种植面积 (khm2)
总产量 (kt)
单产 (kg/hm2)
1
2
3
4
5
山东 黑龙江 吉林 河北 河南
2574 2306 2294 2280 2046
吉林 山东 黑龙江 河北 河南
15398 13792 11651 10236 9374
吉林 辽宁 新疆 内蒙 江苏
分类
玉米(Zea mays L.)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禾本科玉米属,
学名玉蜀黍,也称作苞谷、苞米、玉茭等。
分类
按植株形态分类: 1. 紧凑型:株形紧凑,叶片上举,穗位上茎叶夹角 小于15° ,受光姿势好,适应密植,如郑单958等; 2. 平展型:株形松散,穗位上茎叶夹角大于30°, 不耐密植,如沈单7号等; 3. 半紧凑型:处于上面二者之间,如农大108等。 按籽粒结构及形态分类: 1. 硬粒型 2. 马齿型 3. 半马齿型 4. 甜质型 5. 糯质型 6. 爆裂型 7. 蜡质型 8. 有稃种 9. 粉质型
6711.0 5785.4 5683.0 5556.4 5425.7
世界玉米的生产和分布
从北纬 58 度到南纬 35~40 度的地区均有玉米大量栽培 世界玉米集中在三大地带: 美国中部玉米带, 中国的华北平原、欧洲南部平原,
世界各洲玉米种植比例
南美洲, 9.63% 欧洲, 12.60%
亚洲, 30.59%
半马齿型玉米
不同籽粒类型玉米果穗形态比较
传播
1 6世纪之后,玉米沿着3条路线传播到世界各地: 第一条路线:美洲大陆传到西班牙,然后沿地中海航线传播到 意大利、希腊和土耳其,经此由比利牛斯山传入法国和德国, 1562年玉米传入英国,其后由土耳其再传入罗马尼亚、波兰等 一些东欧国家,大约17世纪末传入俄国;
第二条路线:突尼斯传入埃及、埃塞俄比亚、苏丹等国家,其 后沿着贩卖黑奴的路线,传入南非许多国家;
第三条路线:大约16世纪30年代,玉米一路通过陆路从土耳其、 伊朗、阿富汗传入东亚,另一路通过东方航线传播至印度和东 南亚各国。
玉米的传播路线
16世纪初期,玉米可能沿着3条路线传播到我国:
第一条路线:由西班牙传到麦加,再由麦加经过中亚 细亚传到我国的西北地区,从西北再传到内陆各省份;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云南、广西一带也可能是玉米的起 源地之一。
在墨西哥、秘鲁以及智利、哥伦 比亚等地古墓中出土的文物,以 及古代众多的建筑物上,都发现 有古代印第安人遗留下来的玉米 印迹。
印第安人崇敬地把玉米植株和果 穗的图象绘画在庙宇上,塑造在 神象上,绘织在衣物上,镶嵌在 陶器上。
墨西哥传说中的特拉洛克神 (Tlaloce),就是印第安人崇敬的 玉米神。
第二条路线:先从北欧传到印度、缅甸等地,再由印 度或缅甸引种到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等地, 尔后向北传到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向东传播到广西、 湖南、湖北、浙江等地;
第三条路线:先从欧洲传到菲律宾,再经海路传入我 国东南沿海各省。
从现有的资料看,玉米最早从东南沿海传入我国的可 能性不大,从西北陆路传入的证据也不足,玉米从西南陆 路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最大。
3.技术先进
我国玉米种植产区划分
分区依据:
当地农业自然资源特点(热量、光照、水分等);
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各地玉米间、套、复种等种植制度的特点; 玉米在粮食作物中所占的地位、比重及发展前景。
6个产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
黄淮海夏播玉米区
西南山地玉米区
南方丘陵玉米区
西北灌溉玉米区
青藏高原玉米区
1. 瓦维洛夫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 拉和洪都拉斯;
2. 达尔文等认为玉米起源地在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沿岸的 半荒漠地带;
3. 曼格斯多夫等认为玉米有两个起源地,初生起源中心在 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包括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 等地,中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则是第二起源中心;
起源
4.叶卡索夫等认为玉米有多个起源中心,软质型玉米起源中心 在哥伦比亚,硬粒种玉米起源中心在秘鲁,马齿型和爆裂型玉 米起源中心在墨西哥,甜质种和有稃种玉米起源中心在巴拉圭 ;
中国玉米生产概况
我国的玉米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 第二位。玉米单产水平为4703kg/hm2,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4296kg/hm2 )。
玉米已经成为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是我国重要 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 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近20年,由于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我国玉 米生产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增加了18.5%,单产水平提高 了33.5%,总产量增加5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