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材料作文训练审题与例文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三十月份江苏南通市作文写作指导、范文展示以及老师点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三十月份江苏南通市作文写作指导、范文展示以及老师点评

(江苏省南通市高三10月调研)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马克思认为“完整的人”应该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荣格说:“与其当个完美的人,我更想当个完整的人。

”你对“完整的人”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择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引用马克思和荣格的话,引出对“完整的人”的思考。

马克思所说的“完整的人”应该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强调人要全面发展,涵盖各个方面的本质属性,包括物质与精神、理性与情感、实践与思考等多方面的统一。

荣格的“与其当个完美的人,我更想当个完整的人”,指出“完整”与“完美”的不同,完美可能更侧重于无瑕疵、尽善尽美,而完整则更注重人的各个层面的和谐统一,不追求绝对的完美。

两则材料虽然侧重的内容不同,但共同点都在于强调追求成为“完整的人”的意义和价值,考生可以抓住这两则材料的共同点——“完整的人”这一关键词,探讨“完整的人”的内涵和特征,思考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分析“完整的人”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等等。

综上,考生有以下的立意角度:立意一:全面发展成就完整的人。

强调人要追求全面发展,不管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要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论述完整的人需要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展,如知识学习、品德修养、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

只有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和视野,才能真正占有自己全面的本质。

考生可以引申到教育层面,指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全面素质,而不仅仅是考试成绩的追求。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以满足学生在各个方面的需求。

教育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与智能化时代的各种挑战。

立意二:接纳不完美,成就完整人生。

强调完整的人并非完美无缺,而是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同时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不气馁,勇敢地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从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江苏常州三模高考语文一轮作文复习(审题+立意+例文)

江苏常州三模高考语文一轮作文复习(审题+立意+例文)

一、(江苏常州·三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时不食”是我国悠久的饮食传统,指的是吃东西要应时令、按季节,到什么时候吃什么东西,反映了古人的养生智慧。

而当今时代,依靠现代农业科技,我们随时能吃到产自不同季节的食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提到“不时不食”是我国悠久的饮食传统,意思是说要应时令、按季节而食,反映了古人的养生智慧,讲究饮食要遵循自然之道,而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让我们随时能吃到不同季节的食物。

由材料可引申出“顺应季节”“反季节”这对看似矛盾对立的概念,考生可思考两个对立观点各自的合理性、局限性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

如何理解和平衡科技与自然的关系,是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

古人有“顺应天时”的传统思维;如今我国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的重点便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但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许多现代化、技术化的产品往往又有非自然的、超自然的因素,冲击着人对自然的认识,影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实,自然和科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而自然也需要科技的支持来保护和利用。

科技的发展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但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在科技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自然也可以为科技提供灵感和资源,例如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领域都受到了自然的启示和支持。

写作时,先由材料引出科技和自然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补充,然后论述自然界的法则,无论是其稳定性还是变化性,也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灵感和方向;而科技的发展,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自然和人类。

通过科技的应用,人类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自然资源,改进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

最后总结全文,强调正是因为科技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我们才能找到共生共融的平衡点。

江苏高考作文及赏析范文

江苏高考作文及赏析范文

江苏高考作文及赏析范文江苏高考作文及赏析范文:范文一:题目:当代社会的道德困境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观念逐渐淡化,道德困境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冲击,人们对于何为善恶、权利义务的判断也出现了混乱。

我们不能不面对这一道德困境,必须正视并探索出解决之道。

面对当前的道德困境,我们首先要反思个人价值观的受损。

个人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和社会的价值理念和追求目标的总和,而这个价值观在现代社会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现代社会追求的是物质享受和亲情友情的满足,而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道德关系。

人们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常常无视公共道德,误导年轻一代对待财富和权力的态度。

这是道德困境的根源。

其次,我们要关注教育体制对道德观念的冲击。

当前教育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竞争,很少涉及道德教育。

很多学生上大学后才学到一些基本的道德知识,这就使得学生在没有接受完善的道德教育的情况下迅速融入社会,参与到各种道德困境中。

由此可见,教育体制对道德教育的忽视是道德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最后,解决道德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当重视道德建设,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

教育部门应当增加对于道德教育的关注,修订教学大纲,引入有关的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案例。

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

家庭应当注重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观念,让他们明辨是非,崇尚正义。

媒体应当切实履行社会监督的职责,推动社会风气的正向发展。

每个个体也应当从自身做起,遵循道德规范,成为促进社会道德进步的力量。

总之,道德困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解决道德困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迎来一个道德风尚正派、人人以道德为荣的社会,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

范文二:题目:网络道德与个人隐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道德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而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个人隐私泄露。

如何在网络时代维护个人隐私与发展良好的网络道德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江苏卷作文分析及例文

江苏卷作文分析及例文
首先打动人的是本文深刻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美丽的生物是自然的精灵,它们有灵慧,会选择自己的栖居之所。幽兰必绽于空谷,其香才悠远幽邃;最美的蝶必栖于幽暗的洞穴,其美才神秘而惊艳。生长于僻远之处,才有出尘的气质,也许深山千万年的岑寂让时空保持了一份古朴,给予它们明净与灵动。”作者选取“幽兰”“蝴蝶”这些富有古典色彩的意象,为文章营造了一种古典之美。
很喜欢陆放翁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这固然是说人要少机心,但人若能对环境毫无机心,不事窥看,自然想必也可与人安然相对不惊飞了。
【点评】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从材料中引出观点:“对环境应留下一段敬畏又适当的距离。”接着从自然界的脆弱的一面说起,指出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自然造成无法逆转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避免闯入自然不容侵犯的领地。然后进一步指出,对自然环境保有一定的距离,其实也是出于对人自身的保护,因为在自然界,人又是最为脆弱的一环。最后点明,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即如同文章题目所言:安然相对不惊飞。
即使如此,我们仍应懂得适度地保持距离,保持对美的尊重。
川端康成说:“凌晨四点,我发现海棠花未眠。”那黎明的薄雾里摇曳的花枝,脉脉地昭示着,告诉我们,不要走近,否则梦就破了。
朱成玉说“见到美,请行个礼”,行礼即是尊重,留有尊重,或许我们还不至惊走全部的美。
在洞中探险的几人,看见山壁上的蝴蝶,于是放轻了脚步。当我们看见蝴蝶远去,定不能再追,应当熄灭蜡烛,默默退出,那退出的脚步和熄灭的蜡烛,是对美的行礼。
这样分析看来,江苏高考作文的立意主要在三个维度:
一是人文大爱。关爱自然,哪怕是一群微小的蝴蝶,人类都得给他们让路,说得更加严重点,给他们活路。
二是生态情怀。蝴蝶迁徙,微弱的翅膀煽动着生态的不安与无奈,我不知道这柔弱的翅膀能否煽醒人类越来越物质化的大脑,人类还能不能从蝴蝶的迁徙中真正醒悟过来,被破坏的生态留给了人类,人类要不要停滞贪婪的脚步?能不能维修这失衡的生态?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赏析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讲解及例文赏析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似是而非,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的重大失误——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方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一、材料作文的特点近年来,材料作文命题采用新的设计思路,被称为新材料作文,这种命题形式的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侧面”是指材料的内容层次,“角度”是指材料含意的出发点,“角度”包含在“侧面”之中;新材料作文可写的内容和角度是多样的,考生可以从中选定一个来写。

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不得套作或抄袭;其中“材料范围”,是衡量考生作文是否符合题意的最后界限。

撤销话题,强化材料,使试题更具开放性,更能启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

【典型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鲸遇到身体瘦小的沙丁鱼时,便张大嘴巴跟在逃命的沙丁鱼后面穷追不舍,离海滩越来越近了,鲸却浑然不知。

等鲸以极快的速度接近海滩时,要避开险境已经太迟了,巨大的身体因为惯性冲上了海滩,陷在海沙中无法动弹。

而沙丁鱼只要很少的水就可以存活甚至逃生。

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要对本材料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作一个全面的理解,把材料看透、看全。

材料的大概内容是鲸为了追捕沙丁鱼陷入海滩,而沙丁鱼却逃生了。

我们首先看巨大的鲸是怎样陷入沙滩的,因为它只看到沙丁鱼,没有看到险境沙滩,才会落得沙丁鱼没吃到,反而陷在沙中动弹不得的结局。

江苏高考材料作文训练审题与例文解析25页PPT

江苏高考材料作文训练审题与例文解析25页PPT
江苏高考材料作文训练审题与例文解 析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完全空白的,评0分。
• 附:评卷建议
• 1.不要打保险分,要敢于给有真知灼 见、真情实感的作文打高分。
• 2.对文风虚浮而内容空洞的文章尽量 控制在40分以下;判定为套作的,不超过 30分。
• 3.建议作文平均分控制43.5-44.0, 即内容、表达的切入分18-19分,发展等 级的切入分6-7分。Fra bibliotek 【考场优秀作文】
在喧嚣汇总寻求“静”土

周国平渴望过安静的日子,莫言却认为生活本应是喧
闹的。而我以为,作为个体应沉静下来,社会则应在喧闹
中发展。

每个人,只有静下心来才有可能作出一番成就。梅贻
琦曾说:“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独。”只有摒弃
浮躁的心灵,才能深刻地剖析自己的内心,专注于学术上
的思考,从而有所作为。余秋雨在文革期间躲进僻静无人
的藏书阁中,苦心经营文化典籍,最终著称了《文化苦旅》
一书;季羡林请求摘掉“三顶桂冠”,潜心钻研国学,而
成为一代大家。在安静的日子中,他们与文学进行着心贴
心的交流,由此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而非停留在表面。
无视外界的喧闹,无论是褒是贬,静下心来,成就自己。
• 然而社会往往是在一片喧闹声中发展的。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人才荟萃的稷

自古以来,喧嚣和安静都被放在一个对立的位置之上,
文人墨客间关于二者的讨论不免引发现代人对喧嚣和安静
• 2.在内容等级打分的基础上,原则上 不往下跨等级打分。如,内容评二等 (中),表达可在二等内或一等(下)打 分,但不宜在三等打分。
• 三、发展等级的分等

1.原则上随内容或表达的第次考虑给分,如
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等给分。

2.发展等级一般不在内容或表达的下一等给
分,如内容二等,表达三等,发展等级一般在二
等给分。

3.发展等级在内容给分的基础上,一般不跨
等给分,如内容三等,发展等级不能在一等上给
分。

4. 内容在四等的,“发展等级”不给分。

[说明:作文在原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续写或扩
写,总分在36分(含)以下。]
• 四、其他

1.未拟标题扣2分。出现错别字,1-2个不扣分,3个
扣1分,4个扣2分,5个扣3分, 6个以上(含6个)扣4分。
• 【题目解读】
• 本题作文材料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段 材料是周国平的话语,意思是,在这喧嚣 的社会中,他选择安静的生活方式,安静 地写作,安静地思考,不受外界的喧嚣干 扰或诱惑,守得住自己的内心。
• 第二段是莫言在2014年南国书香节上 演讲的观点摘录。意思是,这是一个喧嚣 的时代,生于斯,长于斯,谁人都不能避 免直面喧嚣。如何看待这个喧嚣的时代, 如何应对这个喧嚣的社会,值得每一个人 认真思考。
重复的不计。

2.关于字数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
每少50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
数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
数分。

(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5)只写标题的,给1分,不评0分。
意作文,判“基本符合题意”,在内容三等打分。

(4)完全离开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判“偏离题
意”,在内容四等打分。

2.中心、内容、感情

(1)判“符合题意”的,综合文章的中心、内容、
感情,分别归属一等或二等。

(2)凡判“基本符合题意”和“偏离题意”的,原
则上在该等打分。
• 二、表达上的分等
• 1.根据表达项的细则,在“内容”评 等的基础上,可在相应的的等级打分,如, 内容评二等(上),表达可在二等内打分。
对立型材料作文审题分析及优 秀作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 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周国平)
• 我想社会生活本来就是喧嚣的,或者 说喧嚣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喧嚣这种 现象,也不完全是负面的。(莫言)
•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 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 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 但反观当下,所谓的“专家”、“教授” 层出不穷,网友也不禁调侃:让我做一个 安静的美男子。人心过于浮躁,最终让个 人也无法沉静,而那些名噪一时的专家也 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
• 学会在喧嚣中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 “静”土,从而推动社会在繁荣与喧嚣中 发展吧。
• 【得分:24+23+9=56】
喧嚣与安静
• 【评分操作】

一、内容上的分等

1.题意

(1)在材料内容和含意内自选角度的,判“符合题
意”,在内容的一、二等打分。

(2)在材料范围内的其他内容上自选角度,判“基
本符合题意”,在内容的三等打分;如脱离了“安静”和
“喧嚣”,或编个故事,而没有对关键词作深入思考,也 在三等。

(3)仅以材料为由头引申话题,离开材料内容及含
• 但如何在喧闹的社会中寻求安静的自我呢?陶 渊明告诉我们:“心远地自偏。”我们每个人生 活的社会本无不同,只是心态上的差异罢了。有 人有了一些小小的发现,便迫不及待的到处炫耀; 有人对问题刨根问底,只求探寻其本质的原因。 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的进步日新月异,难 免会造成人心浮躁的情况,但若我们能够摆正心 态,能够窝在角落中静静地品味一杯香茗,阅读 完一本好书,或许与自己灵魂对话的日子就不遥 远了。
下学宫中总能传来激烈的辩论声,在这种
热闹的氛围中,最终推动了文化的大繁荣; 19世纪的欧洲,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 行着,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人类科技
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正安静如
桃花源般的世界虽宁静和谐,但“乃不知
有汉,无论魏晋”,只有在思想的交锋与
碰撞中,在技术的革新与相互促进中,社 会才能向前发展。
• 材料中的关键词有两个:“安静”和“喧 嚣”。如果把“安静”理解为“宁 静”“安宁”“平静”,把“喧嚣”理解 为“喧闹”“热闹”,不作偏题处理。
• “内容”层面,可侧重对“安静”和 “喧嚣”意义的直接解读;“含意”层面, 可以由“安静”和“喧嚣”引申到对现代 人生活态度或生存方式的思考。
• 关于“自选角度”,学生可以在“安 静”和“喧嚣”两者中任选一个作深入思 考,也可以将二者综合起来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