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解释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解释名句: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摘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解释:我长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孟子认为,人应该为自身人格的完善不断培养自己,加强自我修养,“浩然正气”正是有志的君子所表现出来的自信、自强、无所畏惧的精神。
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原文: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
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
我四十不动心。
”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
”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
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
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
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无严诸侯。
恶声至,必反之。
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
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
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
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
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敢问夫子之不动心,与告子之不动心,可得闻与?”“告子曰:‘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
’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可;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可。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夫志至焉,气次焉。
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
’”“既曰‘志至焉,气次焉’,又曰‘持其志无暴其气’者,何也?”曰:“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也。
今夫蹶者趋者,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赏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原文及赏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求其所以随无涯也。
吾欲善养吾浩然之气,以养吾浩然之气,必先修身养性。
修身,即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使之达到高尚的境界。
只有修身,才能积善之源,才能树立起高尚的人格。
养性,则是指修养内心的情操和气质,使之达到纯净的境界。
只有养性,才能拥有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情操。
如何修身养性呢?首先,要修身,就要正心诚意,修正自己的思想和态度。
要坚守道德底线,不为私欲所迷惑,不为功名利禄所动摇。
要坚持真、善、美的价值观,做到言行一致。
其次,要养性,就要修养自己的情操和气质。
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注重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境界。
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做到有礼有节,待人和善。
最后,要修身养性,还需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
要注意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要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态和体魄。
修身养性是一种修行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耐心等待,不断完善自己。
只有通过修身养性,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浩然之气,即宽宏大量之气。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坚守正道,不为外物所动。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心怀天下,乐善好施。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逆境中坚持,不畏困难。
浩然之气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初心,始终如一。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现实的压力和诱惑面前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有了浩然之气,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持不懈,不言放弃。
吾欲善养吾浩然之气,必先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是一种修行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只有修身养性,才能培养出浩然之气。
有了浩然之气,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困难所惧。
有了浩然之气,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成为有益于社会、造福于人民的人。
吾欲善养吾浩然之气,必先修身养性。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修身养性,培养出浩然之气。
让我们坚守正道,心怀天下,乐善好施。
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畏困难,不言放弃。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教材分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选修课本《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选读的内容。
先秦诸子的散文以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
《孟子》一书是其中的重要作品。
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并使之具体化。
“浩然之气”是孟子“养气说”的重要内容,也是他敢于和黑暗现实战斗的力量来源,它对后代仁人志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学习本课将会加深学生对孟子思想的认识,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境界,人格修养的熏染。
课文内容分别节选自孟子三篇不同的文章,但其在思想上仍是连贯一致的,都统一在“浩然之气”这个主题下。
第一则选文阐述浩然之气的特点和如何养浩然之气,第二则选文解释了何谓大丈夫,第三则选文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对第二则选文的深化。
【教学目标】1、落实字词学习。
掌握选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
2、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基本内涵。
3、体会孟子关于人格塑造的“养气说”对历代仁人志士的影响,从中借鉴自己立身处世的策略和精神力量,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品质、人格的熏染。
4、重难点重点:领会“浩然之气”的内涵。
难点:孟子“浩然之气”在当世的现实意义和实现传统文化对学生思想的熏染。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教学过程】一、引词句一千年前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苏轼在快哉亭留下了千古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苦难中的苏轼是想告诉人们: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刚直不阿,坦然自适。
在任何境遇中,这个人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苏轼在这里提到的浩然之气正是孟子首倡的。
今天,我们就走进这浩然之气,感受千里雄风!二、浩然气女生齐读。
1、字句梳理①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一时的,突然的)②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③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预期所达到的效果)④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疲累疲倦)2、浩然之气有何特点?至大至刚,配义与道它作为一种气。
善养浩然正气 固培做人之本
善养浩然正气固培为人之本牡丹区财政局瞿晓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善养浩然正气,固培为人之本。
古人孟子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
善养,就是用正义去培养,经过长期积累使正气逐渐生成。
浩然正气,就是说正大刚直之气。
浩然正气是一种情操,是一种理念。
发扬浩然正气,必是先有浩然正气荡乎于胸,然后才能至大至刚,顶天立地。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号召全党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应该看到,这种可贵的“气”是不可能与生俱来的,必须加以精心培养才能具备。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精、气、神”,才能抵制“灯红酒绿”的腐蚀,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和金钱、地位、美色的诱惑,才能真正树立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
心胸坦荡,切忌患得患失,夯实正气之基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在这里,孔子针对人生在少、壮、老三个阶段的不同情况,提出要分别警惕三处毛病。
其中“戒斗、戒得”对我们仍有很深的教育意义。
“戒之在斗”。
人到中年,容易争强好胜,搞得不好,既会影响身心健康,又会影响人际关系。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既要有不甘落后、力争上游的精神,又要有宽容厚道、克己让人的态度。
人贵在保持一颗平常心。
要有自知之明、允许别人超过自己,注意学习别人的长处,多想自己的不足。
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
有些不是原则的事,糊涂一些,谦让一些,既免除了不必要的麻烦,也能和别人团结共事。
“戒之在得”。
老年之时,有的人觉得人生苦短,来日无多,想趁机捞一把,所以贪得之心特重。
想“得”什么?无非是权位、名利、金钱、美色这些东西。
近些年来出现了一种所谓“五九”现象,有的即将离退休的老同志,腐化堕落,丧失晚节。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2.6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课前·导入]
二千多年前的某天清晨,一个中年男子,又一次默默 地约车治装,奔赴未知的前程。时值民不聊生的战乱岁月, 失去道德规范的权力泛滥成灾,各种势力竞相角逐。秦用 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膑、田忌,均显赫一时,唯独 这位儒者的清瘦背影,在愈驶愈疾的马车上轻轻摇晃,渐 行渐远。沿途破败的景象勾起了他的无限悲愤,只听一声 长啸伴着古老的马车吱吱呀呀,从天尽头传来,久久回响。 一位圣人就在这颠簸的马车上渐渐走向历史的前台,为千 秋歌颂、万世景仰!
[文本·探究]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句意】 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刚强,用正义去培养它 而不加损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满仁义、道德的正气,它属于仁义、道 德的范畴。这种气可养而不可得,它必须靠我们日积月累, 长期培养。 【评析】 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常施仁义、操守美德对人格塑 造的重要意义。人的思想意志集中于求道为仁,就会以具体 的行动去加以完成,日积月累,必会有所成就。这就启示我 们,修养德行,要严格要求自己,长期坚持。只要不断地培 养充实,就会使自己的“内功”大增。
金钱和地位所扰乱。 3.威武不屈:_威__武__:__权__势__,__武__力__;_屈__:__屈__服__。__强__暴__的__压__力__不__能使
之屈服。表示坚贞顽强。
01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文白·对译]
(公孙丑问曰): “敢问夫子恶 乎 长?” [敢:敬辞, 公孙丑(孟子徒弟)问道:“敢问老师长于哪一方面?”
(4)勿正勿忘,勿助长也,指要做集义养气的事情,但不要 预期所达到的效果,心中时刻记着它,但不要急于促使它成长。
第一则小结: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直养无害, 配义与道,助长害之。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优秀公开课(2024)
名人案例分析与讨
04
论
2024/1/30
15
选取名人案例及标准
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影 响力的名人案例
兼顾不同领域、不同 背景的名人,以展现 浩然之气的普遍性
2024/1/30
着重考虑名人在培养 浩然之气方面的经历 和成就
16
案例分析:成功人士如何培养浩然之气
01
02
03
04
坚定信念,持之以恒地 追求目标
2024/1/30
4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背景
作者介绍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人 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
2024/1/30
时代背景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孟子提 出“养气”之说,旨在通过修养内 在品质来应对外在挑战。
篇章地位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是《孟子》 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对于理解孟子 的思想和儒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能得以彰显。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 方法,如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 性等,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现代人的人 格修养和精神追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13
经典篇章对现代启示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注重内心修养。在快节奏的生活 中,人们容易忽视内心的世界,而培养浩然之气正是 要求人们关注内心、修炼内心,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 与坚韧。
培养浩然之气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在现代社会中 ,人们往往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培养浩然之气可 以帮助人们坚守道德底线,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2024/1/30
浩然之气的培养需要积极的社会实践。只有将个人的 修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彰显出浩然之气的 力量和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践行社会责任等都是培养浩然之气的有效途径。
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
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孟子不厌其烦地教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并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如何做人的道理。
其中,让世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影响的莫过于“浩然正气”一说了。
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 孟子说:“我能辨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什么是浩然正气呢?孟子进而解释道:“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很难说清楚的。
作为一种气,它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而不去妨害它,这样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要用义与道来充实;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
它是通过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取得的。
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孟子通过宋人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培养浩然正气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那么,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正气呢?做一个坚守儒家教义的人孟子所言之“气”,其“原料”完全来自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
一个人笃行儒家教义,靠的不是一两次自发的偶然行为,而是需要永不懈怠的终身努力。
因而,孟子的浩然正气说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宗教。
孟子所构建的人学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儒学教义的人文化,亦即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与“人”学相对应的体系化。
首先是对人心的定位。
孟子强调人要有纯真的赤子之心,也就是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失去“本心”,只有源于本心的“性”才是善的。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真正的君子,是不丧失其婴儿般纯真天性的人。
孟子认为,人只有守护好自身的善性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王阳明修心十二法:轻松把握阳明心学最高精华,终生受用!
王阳明修心十二法:轻松把握阳明心学最高精华,终生受用!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在学术思想方面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
时至今日,王阳明心学对于当下浮躁的社会大众来讲,仍有着深远借鉴意义。
1、欲修身,先养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释义:心即理。
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
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
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
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释义: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
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
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
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释义: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无私心就是道心即理也。
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释义:心即天理。
没有私心,就是合于天理。
不合于天理,就是存有私心。
如何养一身浩然正气
如何养一身浩然正气如何养一身浩然正气健康箴言:大量度人,小心处事正身率物,屈己为群这是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黄炎培早年的“自勉联”。
上联的“大量”,指气量大,胸怀宽宏。
《晋书·车济传》:“(济)果毅有大量。
”“度人”,度,是推测,估计。
《诗经·小雅·巧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度人就是推测他人,对待他人。
上联是说,待人要宽宏大量,处事又要小心谨慎。
这种待人处事的积极态度,不仅有利于工作和生活,也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清散文家、享寿82岁的方苞在注解孔子的“仁者寿”时说:“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皆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
”享年99岁的中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在介绍自己的养生之道时曾说:我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最重要的是做人要宽宏大量、豁达乐观、宠辱不惊,这样,自然就会随遇而安,心旷神怡了。
下联的“正身”,就是修身,端正自己的品行。
《荀子·法行》:“君子正身以俟。
”三国·魏·桓范《政务》云:“故为政之务,务在正身。
”“率物”,做众人的表率。
《东观汉记·吴佑传》:“迁胶东相,政惟仁简,以身率物。
”“屈己”,委屈自己。
唐·崔元翰《中元日题奉敬寺》诗:“屈己由济物,尧心岂所荣。
”下联是说,端正自己的品行,以做众人的榜样;为了群体的利益,宁可委屈自己,牺牲自我。
联语言简意明,富于哲理,充分反映了作者立身处世的准则和为民谋利的志向。
虽属自勉,亦可励人。
更富人生哲理、有利修身行己的是1939年黄炎培为其五子黄大能赴英留学时书赠的36字箴言:事闲勿荒,事繁勿慌。
有言必信,无欲则刚。
和若春风,肃若秋霜。
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这些箴言对于我们立身处世、修养身心都是金玉良言。
心正而致天下正养浩然正气,可做到:“心正、身正、左右正、朝庭正、天下正”。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唐太宗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唐太宗奉天重道,修身养德,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
人生智慧学孟子-浩然正气傅佩荣《浩然正气》一、引言很多人都喜欢“浩然正气”这四个字,总觉得人活在世界上首先要有一股正气,这股气不但要有还要浩然。
“浩然”这字什么意思呢?在古代来说,代表水势甚大的样子,好像是一种很大的气魄,这个正气当然代表一种正义的力量,这是孟子的观念。
后来我们最熟悉的《正气歌》是宋朝的文天祥所写,文天祥写《正气歌》,一开头就说“天地有正气”。
我们所谓的正气并不是指空气,是一个人正义的精神,它是一种精神方面力量的表现,我们都知道人要呼吸,人生就是一口气啊,这个气散掉不再回来就走了。
这一点庄子说得很清楚,人的生命是气的凝聚,气如果分散的话人就死了,庄子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描述。
而在儒家里面,基本上这个气,孔子来说,孔子强调血气,他把它连在一起,血跟气。
他说君子有三戒,年轻的时候血气未定,中年的时候血气方刚,老的时候血气既衰,在三个阶段都要小心。
年轻的时候不要好色,中年不要好斗,老年不要好得。
贪得无厌,这是孔子的教训,代表他对人的观察很客观,他没有什么幻想,什么人性本善,没有的。
他看到人只要有身体,只要有血气就有各种欲望、各种冲动,所以要特别小心。
这个说法是对的,我们也知道我们的身体有时候耳目跟外界接触,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就起什么念头,心里面就受到影响,然后也想跟着去得到某些利益,避开某些灾难。
在孟子的时候讲到气,这个词很难了解,所以他别的地方提到一些气,我们比较懂得,先说一下,他说一个人不管再怎么坏,他只要睡觉醒来的时候有一种夜气,夜气就是晚上的气,又称作“平旦之气”。
平旦,旦就是白天天亮那个旦,元旦的旦,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的那种气,也就是夜气了。
请问为什么这个夜气比较好呢?因为你睡觉睡了一个晚上,跟外界隔绝着,没有来往,我们都知道每天跟外界来往,晚上累的睡觉,睡觉的时候就回到自己生命里面,不再有人给你打手机联络,也没有电视可以看,就不再受外界干扰,你回到自己生命里面,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第二天清晨的时候,你比较像个人,就这么简单。
养我浩然正气总结
养我浩然正气总结引言养我浩然正气是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浩然正气可以理解为崇高的品质和道德准则,是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养我浩然正气来提升自己的素质和品格。
本文将总结养我浩然正气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养我浩然正气的方法。
养我浩然正气的重要性养我浩然正气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个人层面•塑造良好的品格:养我浩然正气可以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品格。
拥有浩然正气的个人在人际关系中更容易得到尊重和信任,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提升心理健康:养我浩然正气可以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促进个人的心理健康。
拥有浩然正气的人更容易面对困难与挑战,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焦虑,提升幸福感。
•增强社会责任感:养我浩然正气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拥有浩然正气的人更加关心他人,愿意为社会做出贡献,积极参与公益活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层面•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浩然正气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养我浩然正气的人在社会交往中更加守规矩、讲道德,减少矛盾和纠纷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建设文明社会:养我浩然正气可以帮助社会建设文明社会。
浩然正气的人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社交礼仪,注重公共秩序和环境卫生,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如何养我浩然正气养我浩然正气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实践。
培养良好的品德•以诚为本:诚实守信是培养良好品德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对他人诚实,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尊重他人:要学会尊重他人,包括尊重他人的意见、权益和隐私。
不随意侵犯他人的权益,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关爱他人:要更多地关心、理解和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和公益活动,为他人的幸福和改善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知错就改:要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积极改正。
只有不断修正自身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养成浩然正气。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要注重身体健康,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充足的睡眠。
倡导廉洁之风 弘扬浩然正气演讲稿
倡导廉洁之风弘扬浩然正气一、引言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有机会向大家发表此次主题为“倡导廉洁之风,弘扬浩然正气”的演讲。
廉洁之风和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时刻牢记和传承的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贪腐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当积极倡导廉洁之风,用浩然正气来净化社会风气,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廉洁之风廉洁之风,是指反对贪污,恪守廉洁自律的良好风气。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廉洁之风应当贯穿始终。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岗位上,我们都应该勤俭节约,廉洁自律,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私利而违法乱纪。
只有如此,才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在学校里,倡导廉洁之风尤为重要。
老师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做到廉洁自律,不为小利而破坏校风。
同学们也应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做作弊、不使用作弊工具,这样才能维护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三、浩然正气浩然正气,是指心存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气节。
我们应该以崇高的品德和气节来弘扬浩然正气。
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我们应该坚守原则,不屈不挠,不屈从于贪欲和低级趣味。
只有在自身修养和道德修养上下功夫,才能弘扬浩然正气,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的人。
在社会层面上,浩然正气更需要得到弘扬。
政府要加大反腐力度,营造廉洁政治环境,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人们向上向善。
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也要坚持诚信经营,推崇专业精神,不走捷径,不打擦边球,这样才能建立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深入探讨我们应该深入探讨廉洁之风和浩然正气的内涵,不断增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社会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不被物质之欲所腐蚀,保持一颗清澈的心,保持浩然正气。
深入探讨廉洁之风和浩然正气,也意味着要认真总结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吸收有益的价值观念和理念,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言论。
我们要学习先贤的高尚品德和伟大气节,借鉴他们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准。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通用5篇)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通用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1古人说“修身,治国,平天下”,可见修养自身道德情操,完善个人人格多么重要。
为什么要加强自身修养?怎样加强自身修养?蔡元培先生《中国人的修养》一书里给了我们答案。
蔡先生以人们身边熟知的事物为例,娓娓道来,使人于不知不觉中深受启发,比如开篇《合群》一章,先生便以教室、桌椅、衣服和身体为例,说明事物都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有机组合而成,进而指出人与人必须结成集体,彼此合作,才能谋求最大利益。
引发我们加强自身修养,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共赢的思考。
本书触动我最深的是《方正与拘泥》一章,文中说,行为固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能因过于正派而显得死板。
对于这一点,先生也举了不少古代的例子。
生活实际中,方正不难做到,按原则做事就行,但方正又不拘泥,便很是考验一个人看透事物本质的本领了。
许多人欠缺的便是这个本领,过于方正,是死板是死脑筋,不方正不免就流于油滑和油腻,拿捏得当,思维灵活又敢做敢当,实在是令人羡慕的事情。
可惜这许多年来,遇到有些事情,本人时常犹豫“该做还是不该做”,而为自己平添了许多烦恼,现在想来,敢情也有许多人和本人差不多,所以蔡先生才写成这篇来开化我这等脑袋。
蔡先生关于良心的论述,也是令我非常感动的部分。
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因良心的驱动而不得不去做某些好事,又不得不去避免做一些坏事。
所以我们该做什么,都应该交由良心来决定。
但是良心却又可能被邪念所压倒;所以,对邪念要趋而避之。
我们应该借助良心,从知识、情感和意志三方面共同着手去消除邪念。
以趋善避恶的良心为基础,以臻于至善的理想为目标,不断实现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形成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道德,最终实现自我完善的人格。
君子之德:自省、克己、慎独、宽人
君子之德:自省、克己、慎独、宽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君子个人修养和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之一,是君子美德的一个重要方面。
严于律己是一种力行道义、修身重德的美好人格特质;宽人,就是待人宽厚、仁爱,有宽广的胸怀和包容的气度。
自省自省是指反省自己,从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去审视自己是否遵从道义原则。
孔子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遇到问题找自己的原因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主要标志。
孟子说:“如果关爱别人,可是别人却不肯亲近,那首先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之心够不够?如果劝谏别人,可是没有成功,那就要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够不够?如果有礼貌的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就要反问自己,自己的真诚够不够?当行动未得到预期效果时,不要埋怨别人,首先应当反躬自问,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曾参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了?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认真复习了?自省是理性的智慧,是自己真正主宰自己。
君子要通过时时内省不疚,逐步完善修养以成就高尚德操,“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明德性,以达至善。
克己克己是指培养节制自己的能力。
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人们只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和不正确言行,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规定,认为只要每个人都能以礼约束自己,就可以使人人成为君子,社会仁道得以弘扬。
所以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论语·颜渊》) 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都是指君子任重而道远,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浩然正气,始终坚守道义,不随物流,不为境转,顺逆一如。
慎独慎独是指在个人独处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是对个人内心深处比较隐蔽的思想意识进行自律的一种修养方式,防止错误思想及私欲,邪念不生,时时保持正念,对自觉性要求更高。
涵养浩然正气方面
涵养浩然正气方面
一、什么是涵养浩然正气
涵养浩然正气是一种思想哲学,它强调积极的态度,慎重的言行,积极的反应,不断学习,重视整体健康等行为准则,以达到追求卓越,获得满足与快乐的目标。
二、如何涵养浩然正气
1、控制情绪: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機遇或者挑戰,都不屈不折,保持正面乐观的态度,敢于勇敢地面对挫折,积极正确地处理辩护。
不钻牛角尖,力求乐观向上生活。
2、提升水平:不断激发自我,不怕苦学不倦努力,学会学习,不断强化,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迷失方向,精心策划,努力争取机会。
3、保持开放: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及时的给予足够的赞美和表扬,珍惜宝贵的友谊,抛弃恐惧,去聆听他人的意见,主动倾听他人说出来的不愉快,不断接纳新鲜事物,积极地改变新事物。
4、注重自制:勤劳节俭,不贪图物质,保持良好的习惯,宣泄出对自身的期望,对他人有尊重,严格自制自律。
三、涵养正气的好处
1、改善精神情况:正气涵养有助于人们保持理性、客观,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使自己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度,保持平静态度来面对挫折。
2、提升道德修养:涵养正气,能够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追求事业上的成就,追求自己和他人之间互尊互信,和谐互爱的人际关系。
3、增强正义感:拥有和维护正义感,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意识,使之能够保护自己的正义,并持有坚定的正义感来发起正义的斗争。
4、增强社会生活质量:拥有正气的涵养,可以提供社会的某种反响,从而深深地影响着社会的秩序和运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有助于提高社会生活质量。
浅谈浩然正气
浅谈浩然正气201409948345 王瑞凡指导教师吴金花一个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是随着这个人的知识水平的逐渐提升,社会见闻的逐渐增多,社会环境的影响日渐丰富,而逐渐形成的,并且很多时候,思想还会随着一些环境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
当然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有的善,有的恶,有积极向上的,有消极厌世的,有对社会发展不利的.而一个人的思想的形成主要受限制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文环境以及所受教育环境,所以要形成良好的思想,我们就必须要重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作为影响巨大的思想家,孟子所生活的时代正好处于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不仅仅战争发生的频率最多,而且思想流派众生,完全可以用“百家争鸣"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所以孟子的思想观点在这一时期形成,是有其根本性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虽然在当时孟子的思想观点没能够在统治者当中得以应用,但是并不影响他的思想被许多有志之士所接受,尤其是一些注重个人气节而自己的思想观点又不被统治者重视的有识之士,所重视。
而在孟子的所有思想观点中,最为精彩和受人赞誉的就是人要“养浩然正气”,正是“浩然正气”这一观点的提出,使孟子的思想得以提升到一个更加受人敬仰的高度,不仅仅对当时的仁人志士影响巨大,而且对当代国人的精神品质也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浩然正气的基本概念历史上公孙丑曾经问孟子,什么叫浩然之气,孟子说:这很难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说的话,首先它是充满在天地之间,一种十分浩大、十分刚强的气。
其次,这种气是用正义和道德日积月累形成的,反之,如果没有正义和道德存储其中,它也就消退无力了.这种气,是凝聚了正义和道德从人的自身中产生出来的,是不能靠伪善或是挂上正义和道德的招牌而获取的。
从这一历史故事我们可以这样给“浩然之气”定义:所谓浩然之气就是刚正之气,就是人间正气,是大义大德造就一身正气.这应该是对浩然之气的最贴切的定义,可以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概括“浩然之气”的精髓。
如何修养浩然正气
如何修养浩然正气欲养浩然正气先需知何为浩然正气译文一《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浅释:就是这个浩然之气,至极盛大至极刚健有力,需要以直心来涵养,也就是需真实坦诚的心来蓄养浩然之气,无虚伪不造作不自欺欺人,而是发自本心地蓄养正大刚直的心境而不矫揉做作不去做违心事,问心无愧,就不会破坏这股浩然心气,那它就会充塞于天地间,使人一身正气顶天立地。
这浩然气是合乎仁义公理和道德规范的,否则就会丧失。
因为浩然之气是合乎大公大义正道的。
浩然之气只能长时间的坚持践行正直真诚品质,使心地光明正大,发乎本心的真善美,这样积蓄道义才得以养成。
不可只偶尔行一把义举或做伪善可以取得的。
如果言行违心,最终这个心气也会丧失消亡。
译文二公孙丑问曰:“敢问何谓浩然之气?”什么是浩然之气?孟子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
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意思是说,这浩然之气啊,最正大光明,最刚劲有力,用正直心去培养这就不会被破坏,则会充塞天地之间。
浩然之气,是与道义相匹配的。
如果失去道义,这气也会随之消失。
浩然之气必须依赖长期的循道义而行,才能培育而成,绝非一时的偶尔义行可获取。
养成它不易,破坏它却很简单,只要心一不正,马上就消退。
译文三“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公孙丑说:“请问什么叫做浩然之气呢?”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说:“这很难用一两句话说清楚。
这种气,极其浩大,极其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而不加以伤害,就会充满天地之间。
不过,这种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丧失力量。
王阳明智慧: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做人,要养一身浩然正气
王阳明智慧: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做人,要养一身浩然正气王阳明智慧: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做人,要养一身浩然正气什么是做人的浩然正气?王阳明认为,首先,便是至强至刚、不容邪佞的昂扬正气,然后是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勇气,最后是君子坦荡荡、挺立于天地间的光明磊落之气。
浩然正气正是由这三者构成,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浩然正气是一个人的精神“脊梁”,是做人的最大底气,是抵御邪气歪风的天然“屏障”。
做人,如果你能养一身浩然正气,那么邪气就无法侵蚀你的身心,自然,你的心中也不会有什么阴霾,正如苏东坡词中所说: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也如一位哲人所说:正气长存,则清风浩荡,乾坤朗朗。
古之成大器者,即使面对世间重重的邪恶,即使周遭都是黑暗,心中也有大气象,也能保持内心的浩然正气,也因此而获得了人生大成,成就一番令后人称颂的大事业。
在这方面,心学大师王阳明可以说是一个典范。
1506年,众大臣弹劾当时权倾天下并且心狠手辣的刘瑾不成,反被罢官的罢官,坐牢的坐牢。
这个时候,有很多“聪明”之人选择了明哲保身。
面对权势熏天、爪牙众多的刘瑾,王阳明本也可以这么做,但为了伸张正义,为了心中的浩然正气,王阳明还是给皇帝写了一封信,因而不仅被打了四十军棍,还被关进了锦衣卫的大牢。
对这一切,王阳明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然而,磨难才刚刚开始,冬天来的时候,王阳明的肺病发作了,这让他在阴暗潮湿的锦衣卫大牢里生不如死。
可即便如此,面对刘瑾递过来的“橄榄枝”,王阳明依旧没有向恶势力妥协,而是死守自己心中做人底线。
后来,王阳明被流放到偏远的贵州龙场,路上还遭到了刘瑾所派杀手的追杀,开始了千里大逃亡的生活,甚至一度假死以求生。
做人有正气,心中有底气!正气长存自然清风浩荡,乾坤朗朗。
在文明尚未开化,瘴气、野兽、毒虫横行的贵州龙场,王阳明涅槃重生,不仅让当地居民和官绅折服,还于龙场悟道,创建了心学理论。
弯路尽头是绝境,绝境尽头是坦途。
正是因为有一身浩然正气,王阳明才能在奸佞当道的时候挺身而出;正是因为有一身浩然正气,他才能在重重磨难中敢于担当,无所畏惧;正是因为他的一身正气,他才能在贬谪之地也依然挺立,干得有声有色,最终悟道大成。
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意思
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意思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品格崇高的人。
这不仅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贡献。
浩然正气指的是正直、坦诚、忠诚、勇敢、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等品质。
浩然正气是一种积极的、阳光的力量,是秉持正确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表现。
当一个人具备了浩然正气,他的言行就会充满正能量,他会始终坚持正确的道德原则,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
塑高尚人格意味着追求道德的高尚和完美,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高尚人格是一个人内心的修养和外在行为的一种统一体现,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
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人,不仅在自己的行为上要求严格,也会以身作则,影响和引导他人走向正确的道路。
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自己在生活中做到心境宁静、待人和善、乐观向上。
对于社会来说,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的人将会成为社会的正能量,对社会道德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养浩然正气、塑高尚人格的过程需要从自身做起。
首先要注重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
其次要注重行为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守道德底线。
再次,要注重心态调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困难要有正确的态度,勇敢面对并积极解决。
另外,要注重社交修养,与他人互动时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尊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最后,要注重自我反思和反省,及时总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行为水平。
在塑造高尚人格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以下几个方面的品质:1.诚实正直:要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2.宽容包容:要学会宽容和包容他人的缺点和过失,不轻易对他人进行批评和指责。
3.勇于担当:要有勇气面对挑战和困难,勇于担当责任,不逃避问题。
4.谦虚谨慎: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自负、不傲慢,虚心学习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150常养自身浩然正气2
150常养自身浩然正气2第二部心合心合即人心与天心合。
天心即“真元”之本心。
只有人心与天心相合,才能发出阳刚之气、“真元”之光芒。
本心如何与天心合呢?这就要努力做到发五心:一、孝心;二、爱心;三、忠心;四、平等心;五、无畏心;孝心--孝心一出则感天动地;爱心--无私、大我、大爱无疆;忠心---忠于事、忠于人、尽职尽责;平等心--万物平等、本体如一、谁尊谁卑?;无畏心--凭浩然正气敢战天斗地!大勇也。
能把这“五心”时时反省时时观照即修行也。
这“五心”你观照一次就发一次“心光”。
时时观照就时时发光。
如果能在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则光芒更盛!慢慢的你就是一个正大光明之人。
这时,你身上的妖魔早就远遁了。
哪怕你到过的地方妖魔都不敢停留。
这个光是真实的,是真的有能量的。
绝不是理论或我们的想象。
各位,明白了吗?是不是很简单?是不是有人会说:这也太简单了,这还用修吗?这不就是做人的道理吗?是的,你说得对,这就是做人的道理。
做好人就是大修行!你看着简单,试问世上有几人能做到?能做的圆满?告诉各位:这就是传说中真正的“心地法门”。
第三,结善人你在修炼“发心光”的同时,要注意观察身边是否有那种正气凛然、阳刚之气盛的人。
如果有那真是你的运气。
你一定要想尽办法接近他,最好能住在一起。
这种正气之人,身上时时散发着“心光”,你身上的妖魔是受不了这种光的。
一定会逃之夭夭的。
你再有意识的观察他的为人处事,在“五心”上多下功夫,你自己的心地光明了、心光也就越来越盛了。
这时你走到哪里都不怕再着上妖魔了。
在这里就给大家讲个实例吧:台湾有个朋友有一次来大陆看望我。
闲聊中他说道,他认识一个人是练法术的,最近得了很重的病,在家养病。
这个人练的所谓法术就是我们说的“邪术”。
听说是跟一次斗法有关。
是台湾一家公司与大陆上海的一家公司做生意。
开始合作的很愉快后面由于利益上的关系发生了重大矛盾。
打官司上了法庭,结果台湾这家公司输了。
台湾这家老板就很气愤,花钱找到了这位邪术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人的修养与浩然正气人的浩然正气是从哪里来的?孟子不厌其烦地教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并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如何做人的道理。
其中,让世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影响的莫过于浩然正气一说了。
孟子不厌其烦地教导人们如何修身养性,并用大量的实例来说明如何做人的道理。
其中,让世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知识分子深受影响的莫过于浩然正气一说了。
弟子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孟子回答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说:我能辨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什么是浩然正气呢?孟子进而解释道: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很难说清楚的。
1/ 8作为一种气,它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而不去妨害它,这样就会充塞于天地之间。
它作为一种气,要用义与道来充实;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
它是通过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义行就能取得的。
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孟子通过宋人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培养浩然正气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那么,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正气呢?孟子通过宋人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培养浩然正气是一个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过程。
那么,人应该如何培养浩然正气呢?做一个坚守儒家教义的人孟子所言之气,其原料完全来自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
一个人笃行儒家教义,靠的不是一两次自发的偶然行为,而是需要永不懈怠的终身努力。
因而,孟子的浩然正气说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宗教。
孟子所构建的人学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儒学教义的人文化,亦即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与人学相对应的体系化。
孟子所言之气,其原料完全来自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
一个人笃行儒家教义,靠的不是一两次自发的偶然行为,而是需要永不懈怠的终身努力。
因而,孟子的浩然正气说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性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学说就是关于人的宗教。
---------------------------------------------------------------最新资料推荐------------------------------------------------------ 孟子所构建的人学体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儒学教义的人文化,亦即儒家学说的基本教义与人学相对应的体系化。
首先是对人心的定位。
孟子强调人要有纯真的赤子之心,也就是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失去本心,只有源于本心的性才是善的。
孟子强调人要有纯真的赤子之心,也就是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失去本心,只有源于本心的性才是善的。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真正的君子,是不丧失其婴儿般纯真天性的人。
孟子认为,人只有守护好自身的善性才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
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
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离娄上》)。
侍奉谁最重要?侍奉父母最重要;守护谁最重要?守护自身(的善性)最重要。
不丧失自身(的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听说过;丧失了自身(的善性)而能侍奉好父母的,我从来没听说过。
哪个长者不该侍奉?但侍奉父母才是侍奉的根本;哪种好品德不该守护?但守护自身(的善性)才是守护的根本。
3/ 8其次是对人身的定位。
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孟子用天下国家四个字十分明确地回答了人身与天下、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在家庭、社会中应该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上?孟子用天下国家四个字十分明确地回答了人身与天下、国、家之间的关系。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
人们有句常说的话,就是天下国家的说法。
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自身。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
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
这样,个人自身被精确地定位在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链条上,人、家、国、天下的一体化结构呼之欲出。
这样,个人自身被精确地定位在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链条上,人、家、国、天下的一体化结构呼之欲出。
最后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定位。
孟子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必须符合礼义之道。
仁义礼智不仅来自于人的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且还与人的社会行为是一一对应的。
孟子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必须符合礼义之道。
仁义礼智不仅来自于人的本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而且还与人的社会行为是一一对应的。
---------------------------------------------------------------最新资料推荐------------------------------------------------------ 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孟子公孙丑上》)。
仁,是天(赋予人的)最尊贵的爵位,是人最安定的住所。
夫义,路也;礼,门也。
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孟子万章下》)。
义,好比是路;礼,好比是门。
只有君子能走这条路,进出这道大门。
孟子将仁比喻为人所居住的最为安全的房子,礼是这座房子的大门,义便是人们进出这栋房子所走的道路了。
孟子认为,如果不合礼制,人们连命都可以不要。
孟子提到齐景公打猎时,用不合礼制的旌旗去召唤管理园囿的小吏,结果那位可怜的小吏不敢应命前往,齐景公因而要杀他。
孟子却对此赞扬说: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万章下》)。
志士不怕弃尸山沟,勇士不怕丧失头颅。
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人如何才能终身践行儒家教义呢?孟子认为,人培养浩然正气不仅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需要承受极其艰苦的意志磨炼才能实现。
孟子认为,人培养浩然正气不仅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而且需要承受极其艰苦的意志磨炼才能实现。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5/ 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舜兴起于田野中,傅说从筑墙的苦役中提拔出来,胶鬲从鱼盐贩子中提拔出来,管夷吾从狱官手中提拔出来,孙叔敖从海边的隐居生活中提拔出来,百里奚从买卖场所提拔出来。
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交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穷困贫乏,使他的所作所为都受到干扰而不能如意,以这种方式来触动他的心灵,使他的意志变得坚强,增强他所缺少的才能。
这是《孟子》中最为精华的一段文字,经常被人引以为座右铭,曾经激励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下不断前进。
孟子教人如何励志的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是《孟子》中最为精华的一段文字,经常被人引以为座右铭,曾经激励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逆境中奋起,在艰难困苦的考验下不断前进。
孟子教人如何励志的思想堪称中华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
做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人具有了浩然正气,自然就会充满一种精神性的力量。
人在仁义之道的驱使下,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
人具有了浩然正气,自然就会充满一种精神性的力量。
---------------------------------------------------------------最新资料推荐------------------------------------------------------ 人在仁义之道的驱使下,具有一种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概。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居住在天下最宽大的住宅里(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礼),行走在天下最广阔的道路上(义);得志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得志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富贵不能使他迷乱,贫贱不能动摇他的心志,威权和武力不能使他屈服,这才称得上大丈夫。
大丈夫的人格标准同样也成了中国人世代向往的人格理想模式。
《孟子》一书中有多处孟子大丈夫形象的记述。
如《公孙丑下》有孟子拒见齐王的故事。
孟子认为,作为试图大有作为的君主,必定要有他不能随便召见的臣子,有事要商议,那就应该亲自前去请教。
如果他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值得同他一起共事。
历史上的汤王对于伊尹、齐桓公对于管仲都是这样的。
他们能虚地向自己的臣子学习,结果不费力气地建立了自己的霸业。
此外,孟子因与齐王政见不合,就主动辞去了官职,其中有孟子7/ 8去齐的细节描述,孟子拒绝了不该得到的奉禄,这些都反映出他在君主面前的非凡气度。
中国古代文人中有不少类似于孟子的故事,但在王权/皇权专制主义时代,如果没有孟子式的名声和影响力,仅凭一介书生的执着,大多只能以失去自己乃至家庭/家族的生命收场。
中国古代文人中有不少类似于孟子的故事,但在王权/皇权专制主义时代,如果没有孟子式的名声和影响力,仅凭一介书生的执着,大多只能以失去自己乃至家庭/家族的生命收场。
2019/9/23 魁星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