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初二上第3单元文言文《短文两篇》课下注解练习(含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完整版)短文两篇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短文两篇》练习题成语和名句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现在常用来赞美客观条件并不优越而主观因素好的一些事物。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现在常用来形容居住环境的幽雅,生活安适。

七、对联: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居有仙之山德馨,临有龙之水志远八、填空:①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 ,表明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②《陋室铭》开头二十四字,实写的是山和水;虚写的是仙和龙。

虚写是为了引出实写中的“德馨”二字点题,这里写山写水,是为了与陋室进行类比,写仙写龙,是为了与作者进行类比,以表现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

运用类比,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④刘禹锡以因仙、龙成名的山、水来比自己德馨而不陋的陋室,用陋室内外的情景,衬托自己的德馨,而自比古贤,表现出自己安贫乐道的崇高情怀。

⑤文中以“陋室”二字扣题,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九、全文分三层。

①开头到“惟吾德馨” ,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值得铭颂,不在其陋,而在居“陋室” 的人品德高尚。

②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③从“南阳诸葛庐”到最后,总结全文,点明“陋室不陋” 。

十、用原文语句回答: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 情趣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表明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和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二篇
奇者。
返回
语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 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 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 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 水中潜游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 丽景色了。
返回
语文
3.古今异义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只是,只不过 ;今义: 但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 助词,相当于“而已”“罢了”;今义: 名词,耳朵
4.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用作动词,散步 )
返回
语文
5.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面各句中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
返回
语文
C.《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两文综合运用了不 同的表达方式,《答谢中书书》感慨开端,然后具体描绘景物, 最后赞美和感慨收束;《记承天寺夜游》则融叙事、写景、 议论于一炉,环环相扣。
D.在行文风格上,《答谢中书书》有骈文的特点,句式整齐, 节奏感强,兼用散句。《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不事雕琢, 散句为主,节奏舒缓,读来有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返回
语文
(二)简答题 1.“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 中蕴含着作者怎样微妙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 特殊心境。 2.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用简洁 的语言概括。 ①贬谪悲凉;②人生感慨;③赏月喜悦;④漫步悠闲。
答案:B
返回
语文
解析:《记承天寺夜游》根据作者写作时的境遇,可以看出 “闲”指的是悠闲,这里蕴含着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也有 被贬谪的悲凉和人生的感慨。此文没有表现出不想为官的思 想。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知识点与阅读练习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作者:1.陶弘景1、作者: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

南朝梁时人,被称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题解: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注释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课文内容理解:(含理解性默写)层次划分与层意:第一层:"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概述从古至今的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 2020 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 课《三峡》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第9 课《三峡》检测题班级: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姓名: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2、部编版八上第10 课《短文两篇》检测题3、部编版八上第11 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 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 接连不断。

【属】, 连接。

【引】,延长。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 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 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 江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二篇》同步练习(含答案)

10短文二篇基础知识巩固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藻荇.(xìng)竞跃.(yuè)夕日欲颓.(tuí)B.清澈.(chè) 欣.然(xīn) 五色交辉.(huī)C.猿.鸟(yuán) 石壁.(bì) 与.其奇者(yǔ)D.沉鳞.(lín) 欲.界(yù) 晓雾将歇.(xiē)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沉鳞..竞跃(水中潜游的鱼)(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3)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4)如吾两人者耳.(罢了)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晓雾将歇.B.猿鸟乱鸣.C.但.少闲人D.夕日欲颓.4.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著有《陶隐居集》。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朝代)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5.下列语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C)A.青林/翠竹,四时/俱备B.月色/入户,欣然/起行C.庭下如/积水空明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6.根据要求默写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表达出作者的清高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内语段重点练(一)阅读《答谢中书书》全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古来共.谈(共同,一起)(2)四时.俱备(季节)(3)夕日欲颓.(坠落)(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再)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

部编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想要学好语文,一定要多做同步练习,以下所介绍的人教版初二语文上册同步练习及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2)主要是针对每一单元学过的知识来巩固自己所学过的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⑴不蔓不枝( )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4、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面山而居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 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短文二篇»课时练答谢中书书一语基达标巡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夕日欲颓.(tu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2.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4)晓雾将歇.歇:消散(5)夕日欲颓.颓:坠落(6)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的情景;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A.夕日欲颓.B.晓雾将歇.C.四时俱.备D.或.王命急宣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山川之.美何陋之.有(《陋室铭》)B.实是.欲界之仙都斯是.陋室(《陋室铭》)C.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D.自康乐以.来以.刀劈狼首(《狼》)(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判断动词,是;C.将要/欲望;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短文两篇》考点精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短文两篇》考点精练-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阅读考点精练《答谢中书书》陶弘景【重点字词】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划线的词。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俱备。

....。

青林翠竹,四时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参考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了,猿、鸟此起彼伏鸣叫;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重点字词】请在空白处解释原文中的加点词。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参考译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澄澈清明,仿佛水中有藻、荇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考点精练】阅读《答谢中书书》,完成121-126题。

(16分)第一组题目:12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沉鳞竞.跃负.势竞上B.晓雾将.歇其将.固可袭而虏也C.夕日欲.颓欲.有求于我也D.四时.俱备时时..而间进1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译文及问答题(1)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译文及问答题(1)

八年级上册《短文两篇》译文及问答题(1)《陋室铭》译文及问答题一、译文山不在于它有多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它有多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可以调弄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也没有成堆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二、问题1、第一句的写作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暗示陋室不陋。

2、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统领全篇二字:“德馨”。

3、文章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它们有什么特点?从居室环境表现清幽宁静的特点,从交往人物表现高雅脱俗的特点,从日常生活表现情趣高雅的特点,突出了“雅”。

4、文中为何提“诸葛亮”和“扬子云”?类比的手法,以古代名贤自喻,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也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一样高雅脱俗,而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

5、文末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画龙点睛之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与前文的中心句——“惟吾德馨”遥相呼应,突出了作者甘居陋室,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表明了作者对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对官场寻欢作乐生活的批判。

《爱莲说》译文及问答题一、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惟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人非常喜爱牡丹。

我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在清水里洗过,而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通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望,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是花中的君子。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复习题 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第10课《短文两篇》复习题一、请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___水中藻荇交横___,盖竹柏影也。

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链接中考(12分)何岳轶事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D )A.其人感谢而去离开,离去B. 俟他日来取等候,等待C.尝教书于宦官家曾经D. 略不动心略微2、下列句中“欲”的用法和例句“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的“欲”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夕日欲颓B.实是欲界之仙都C.解衣欲睡D. 山雨欲来风满楼3、下列句子中,与“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B )A. 解衣欲睡B.相与步于中庭C.盖竹柏影也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是( A )A.何岳曾经在一次走夜路的时候捡到二百两银子,不敢跟家人说,怕家人留下这笔钱。

B. 何岳把银子还给了失主,失主想分给何岳一些银两表示感谢,何岳拒绝了。

C.何岳曾经在官宦之家教书,那家的官员因为有事进京,把一个箱子交给何岳保管,这个官员的侄子因为其他的事情到南边来,但并不是为了取回箱子。

D.何岳拾金不昧、寄金不昧,表现了他不贪财,不取意外之财的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及答案

《短文两篇》课后练习及答案
1、记住两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养成背诵名篇的好习惯。

2、背诵是为了理解古文内容,培养语感。

3、默写的目的是检查背诵效果。

《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

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

自比闲人,那么所有意味尽含其中。

2、竞,争着;跃,跳跃,这里指跳出水面。

3、念,想;遂,于是、便;至,到。

4、但,只。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433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1433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和答案《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中学语文试卷测试题《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本文的题目是《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

2.下面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水陆草木之花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莲,花之君子者也3.下面句中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的“而”字,意义和用法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濯清涟而不妖B.思而不学则殆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择其善者而从之4.解释下面句中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蕃:________②晋陶渊明独爱菊独:________③出淤泥而不染染:________④濯清涟而不妖濯:________妖:________⑤亭亭净植植:________⑥花之隐逸者也隐逸:________⑦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⑧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________5.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于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单元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短文两篇一、积累运用1.比拟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小题。

【甲】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把酒问青天—②念无与为乐者—(2).以下句子中的7〃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3).按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①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②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2.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小题。

【甲】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记承天寺夜游(1).解释划线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②月色入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朗读并背诵课文。

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有很大不同。

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

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

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

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参考答案:《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

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

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记承天寺夜游》中ꎬ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

“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

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

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参考答案:1.共:共同。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短文二篇》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短文二篇》含答案和解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时练《短文二篇》含答案和解析一、积累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B.念无与.为乐者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夕日欲.颓实是欲.界之仙都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夕日欲颓.( )(2)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 )(4)庭下如积水空明..(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每至晴初霜.旦B.横柯上.蔽C.互相轩邈..D.山川之美,古来共谈.4.根据提示默写课文中的句子。

(1)《答谢中书书》中展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表现月光澄澈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的主旨句是“”。

5.填空。

(1)《三峡》一文中,作者用四字句分别描写了山、水的特点——“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等,与《答谢中书书》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总领全文的句子是“,”;感叹世人追逐功名、无暇欣赏奇丽的山水,从而曲折地体现作者清高的句子是“,”。

(3)《记承天寺夜游》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四时俱.备(全,都) 晓雾将歇.(消散)B.夕日欲颓.(坠落) 沉鳞.竞跃(鱼)C.念.无与为乐者(怀念) 相与..步于中庭(互相扶持)D.五色交辉.(辉映) 四时..俱备(四季)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