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我与社会》_18

合集下载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教案 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教案 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1.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2.知道责任的社会基础。

积极参与公共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一、知识目标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二、能力目标1.提高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能力。

2.运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依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2.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教师展示图片情景剧:小明的一天。

思考问题:通过小明一天的活动,你感受到了什么?点拨提示:小明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教师总结:社会是一个万花筒,五彩斑斓。

慢慢长大的我们,透过自己的双眸,从不同角度、通过各种方式观察、探究、融入社会,带着疑问,带着憧憬,带着一份跃跃欲试……我们思考并感悟我与社会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社会生活,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教学活动一:阅读教材P2“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问题:(1)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点拨提示:(1)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上网、旅游等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总结: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教学活动二:图片欣赏教师展示图片思考问题:(1)这几幅图片展示的分别是什么活动?点拨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一框我与社会课件新人教版

【答案】 (1)因为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2)示例: 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子女;在学校,我是老师的学生, 是同学的同学;在社会上,我是普通公民,我还是环 保志愿者;等等。(3)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 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 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 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 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 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知识拓展
人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概括起来,人的属性可分 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的最 主要、最根本的属性。人类社会生活是由各行各业的活 动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个人的活动对社会的发展总会 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 动的作用。
重点必背
B1.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 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 血__缘__关__系__、地__缘__关__系__和业__缘__关__系__。
B2. 人 们 在社__会__交__往__中 形 成 了 各 种 社 会 关 系 。 随 着 __身__体____的成长、__智__力____的发展、___能_力 ____的提 高,我们的社__会__生__活__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 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__感__受____越来越丰 富,__认__识____越来越深刻。
材料解读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你现在的身份有哪些?请至少写出你的四种身份。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

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在社会中成长》_1

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在社会中成长》_1

努力就有改变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1、懂得努力就有改变的道理1、通过探究“梦想与现实”的几种观点,理解只有努力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2、通过莱特兄弟圆梦的故事,说明实现梦想需要付出努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梦想具有正能量,具有服务和奉献精神;2、培养学生为了实现梦想而具备一些优良品质。

如脚踏实地、意志坚强、乐观自信、从小事做起等。

二、教学重点1、有梦更要有行动2、准确理解努力的内涵三、教学难点1、为实现梦想付出怎样的努力2、对努力的理解四、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阅读讲述法等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播放《我的未来不是梦》歌词大意: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的工作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你是不是像我以前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著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导入新课:新知探究1——对梦想的态度探究与分享:关于“梦想与现实”有以下几种观点,请你辨析与澄清:1、从小努力,经过长时间奋斗,梦想才能实现2、梦想与现实是平行线,永远无法相交3、梦想即使实现不了,也能引领方向4、现实常常会把梦想打破5、总有一个梦想会在现实中开花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生:分组讨论,前五组每组一个问题,第六组小结师评价归纳:1、第一种观点说明了要实现梦想就要有实际行动,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见的桥梁;2、第二个观点只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差别,们有理解到经过努力奋斗,付出艰苦的的劳动,梦想是能够实现的;3、第三种观点说明了梦想是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持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1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1.知识目标:明确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认识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掌握融入社会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自主学习、讨论、辩论等方式,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更好地与父母、老师、同学和社会上的其他人交往,从而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养成乐于助人、诚实守信、乐于奉献等良好品质。

1.重点:(1)知道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懂得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3)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2.难点:培养人际交往、合作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理解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导入新课大家都比较熟悉《鲁滨逊漂流记》,那么大家想一想:鲁滨逊真的是到了世外桃源吗?真的与世隔绝了吗?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有明确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活动一:自读课文,完成问题1.你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2.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些都使我们感受到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感受到我们的美好生活与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不可分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社会生活与我们密不可分。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动二:探究实践1.在生活中,我们如何向他人表示友好?2.说说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3.请你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办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总结,并确定一名发言人,其他人可以补充)提示:1.向他人主动问好;他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微笑、点头致意;赞美他人……2.废水、废气、白色污染等。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1.1我与社会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新课导入
案例分析:
福建福州的90后青年小林,大学学的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毕业后进入 一家环保技术公司工作,1年后就辞职了。
回家后,小林本想一边休息,一边找工作。“可每天窝在家里追剧、打 游戏太舒服了。时间一长,就再不想出门。” 在家里蹲了6年,她坦言“不 知道还能不能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社会 形 社会 积
社会 增
本领
交往 成 关系 累
经验 长
才干
02 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探究三: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六度空间 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 理论 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画一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医生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 联系。为了更好的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思考:材料中中学生的做法启示我们参与社会 生活有什么意义?
提示: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 策。
探究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
事件三: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 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思考:“斜杠青年”拥有多重身份,对他们将来的发展有何意义?
提示: “斜杠青年”掌握多项技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拥有多重身份, 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笔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 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 关系连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 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活动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反思(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反思(我与社会、在社会中成长)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学反思我与社会教学反思在起初备课时,介于本课知识点难度软低,因此更多的把重点放在小组讨论环节,但在巡视指导的时僂我发现学生讨论问题有些粮据问题找誉案的习慣,有一部分学生完成了题目就暫傳了讨论,认为自己的学习已经完成,因此对“誉案”的理解不够,只流于衰面,没有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于是我在师生讨论,教师点拨环节我提出了更加细致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发言,并绘制了关系囹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

粮据作业以及篁记情况这一问题也有商改善。

经过这一课的教学使我意识到一个问题,教师在备课、教学的时僂始终要保持一种谦虚的态度。

可能你的专业知识过硬,吃透了教材,课堂调控能力也非常出色。

但在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有意料之外的情况,学习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师在教学时要粮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达到软好的教学效果,避免了“凭经验”可能出现的问题。

这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作为遭德与法治学科的新教师,我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但是通过反思与再学习,才能使教学更加完善,成为一名更加优秀的教师。

这堂课中我出现的问题以及我的浅豆感悟希望也能帮助到其他的走师。

在社会中成长教学反思《在社会中成长》这一堂课教学内容的主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关爱其他社会成员,自觉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主要抓住社会生活中的关爱他人、与人为善、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主题,围绕生活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条主线展开。

在教学设计上,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充分运用互联网设计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遵循“寓教于乐”的原则,同时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人人能干事,事事能干好,取得意想不到的实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案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教案

y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第1课时我与社会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2.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3.每个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能力目标1.提高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能力,能主动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

2.明确自己不同的社会身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个人离不开社会,通过感受社会生活,从而增强对社会的热爱之情。

2.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是不同的,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社会身份。

重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认识。

难点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 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

教师准备:教材第2页和第3页的四个情景幻灯片或其他与此情景相关幻灯片。

学生准备:预习新课。

一、情景导入,场景激趣故事一:“猪孩”王显凤的故事1983年4月的一个清晨,辽宁省台安县某农村的乡村教师王允林出门办事,路过村后的树林时,突然在一群正在野外觅食的猪群里看到一个小女孩儿。

她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衣衫破烂,蓬头垢面,夹在猪群里,一会儿爬,一会儿走,一会儿把头拱在地上吃草,一会儿又和小猪们一起挤在母猪身边抢吃猪奶……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那个“猪孩”啊!王老师惊呆了,他马上写信给中国医科大学报告了这一情况。

中国医科大学立即组织了由9位心理学和儿科学的教授专家参加的“猪孩”考察小组,驱车200公里赶往这个偏僻的农村,从猪圈里把满身污垢,屎尿一裤,浑身散发难闻臭气的女孩儿拉了出来,女孩儿受到惊吓,两眼直直地盯着周围这一大群人。

这个女孩儿叫王显凤,1974年12月剖宫产出生,无任何异常情况。

其母5岁时因患大脑炎而导致重度智残,不会照顾刚出生的女儿。

其父是继父,对王显凤漠不关心。

她家住在村子的最南端,四邻不靠,加上她的父母心理异常,村民很少与他们来往。

王显凤的家以养猪为业,土房前并排修了三个猪圈。

猪圈与住房无隔栏,猪可以随时进房上炕。

长期和猪生活在一起的王显凤就以猪为伴,吃猪奶,学猪爬,抢猪食,啃猪草,和猪挤在一起睡觉……她还学会了扒土做窝,在树干或墙角上蹭痒,像猪那样哼哼和甩头,随时随地便溺……但这个“猪孩”和狼孩、熊孩等不太一样,她虽然长期与猪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许多类似猪的动作行为和习性,但她仍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学会了穿衣吃饭和简单的语言,因此,王显凤既有人的社会性,又有猪的动物习性。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知识点汇总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一、我与社会(一)感受社会生活★社会生活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或:置身社会生活的意义是什么?)P3-4A.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B.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

C.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D.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管理,更加关心国家发展。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1.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P4-5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B.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社会关系分为哪几种不同的类型?(或: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P5A.血缘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B.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C.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二、在社会中成长(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1.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或:如何理解社会对人的影响?)P7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A途径: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B表现: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C结果: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社会化:P7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了解和认识社会,并从中获得社会经验,形成社会认可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1.什么是亲社会行为?(补充,抄在P8空白处)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2.亲社会行为主要包括哪些?(或: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P8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根据生活经验,感受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体味随着自身的成长,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理解越来越深刻。

2.水平目标
◆提升适合社会、参与社会的水平。

◆使用已有经验分析问题,逐步由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思考。

3.知识目标
◆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关系。

重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对几种主要社会关系的理解。

难点: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确立的。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从襁褓之中的嗷嗷待哺的小孩到今天的中学生,我们每一步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

那么我们与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揭开这个答案——我与社会。

阅读教材P2-3使用你的经验,回答:
(1)在李铭的一天中,他做了哪些事情?
(2)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能够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3)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答案提示:让学生据实回答,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答案不统一。

教师:各位同学回答得都非常不错。

我们能够通过观察、亲自实践、与人交流、借助多媒体等各种方式来了解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

【讲授新课】
一、感受社会生活
1.教师: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2.阅读教材P3探究与分享,回答:
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答案提示:据实回答即可。

3.教师:大家都谈论了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水平的提升,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持续延展,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理解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注重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自身在社会关系网中的经历和教材P4的相关链接,回
答:
(展示图片)
(1)你是如何理解社会关系网的?
(2)你能否用一个比喻句描绘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提示: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2)社会就像一颗大树,我就是其中的一片树叶;社会是浩瀚的星空,我就是其中的一颗星星;社会是一望无垠的草原,个人就是其中的一颗小草。

2.阅读教材P5探究与分享,回答:
(1)同一个人,为什么身份不同?
(2)向身份不同的陌生人介绍自己,如未曾谋面的亲戚、爸爸的同事、同学的父母、学校的校工,你分别应该怎样介绍?
答案提示:
(1)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就具有了不同的身份。

(2)例如:向未曾谋面的亲戚:表叔,您好!我是您的侄子小明,是某某的儿子。

向爸爸的同事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爸是某某,我是他的儿子小明。

向同学的父母介绍自己:叔叔(阿姨),您好!我是某某的同班同学,我叫小明。

向学校的校工介绍自己:老师,您好!我是八年级(1)班的学生小明。

3.阅读教材P5
4.教师: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4.请结合今天所学,完成教材P6拓展空间的问题。

(1)在社会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更好地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2)这些人通过哪些方式与你产生联系?
(3)他们的存有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提示:
(1)根据自身实际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

(2)出生后,因为血缘关系,我们同父母产生了联系;上学后,因为业缘关系,我们
与老师、同学产生了联系;因为地域上的临近和日常生活中的交往,我们还会与同乡、邻居以及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等产生联系。

(3)会使我们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广泛,会使我们的社会交往更加丰富多彩。

(4)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5.教师:通过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理解了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位置,揭开了课前问题的答案:我与社会的关系。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站,通过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了解到了我们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那我们每个人能离开社会单独存有吗?请思考:(1)人是否能够离开社会而单独存有?
(2)一个人的成功完全是他个人奋斗的结果吗?
请同学们收课下资料,为我们明天的新课做准备。

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