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复习运算律及练习 含答案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复习运算律及练习 含答案 沪教版

简便运算:一、加法交换律: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公式:a +b +c =a +c +b例:二、加法结合律:加法结合律的概念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公式:(a +b )+c =a +(b +c )例:三、乘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为: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字母公式:a ×b=b ×aa ×b ×c =a ×c ×b四、乘法结合律知识点:1.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是:(a ×b )×c=a ×(b ×c).2.使用时机:当几个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两个数相乘得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可以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可以改变乘法运算中的顺序。

数字如;25和4、50和2、125和8、50和4、500和2等。

3.乘法结合律:(a ×b )×c =a ×(b ×c )例:五、乘法分配律知识点:1、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差)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或被减数、减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在把两个积相加(或相减),结果不变。

用字母表示数:(a+b )×c=a ×c+b ×c 或(a-b )×c=a ×c -b ×c补充知识点:1、式子的特点:式子的原算符号一般是×、+(-)、×的形式;在两个乘法式子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为两个不同的因数之和(或之差)基本上是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102×88、99×15这类题的特点: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改写成整十、=25×4×18 25×18×4 =100×18 =1800 =6×5×636×63×5 =30×63 =1890 =75×(25×4) (75×25)×4 =75×100 =7500 =125×8×11125×88=1000×11=11000=(25×4)×(8×125) 25×32×125 =100×1000 =10000 =472+228+156472+156+228 =700+156=856 =963+37-589 963-589+37 =1000-589 =411 =158+(637+263) (158+637)+263 =158+900 =1058 =900-(245+355) 900-245-355 =900-600 =300 =(58+42)+(154+246) 58+154+246+42 =100+400 =500整百、整千与一个数的和(或差),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运算简便。

沪教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法与减法的关系》PPT课件1

沪教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法与减法的关系》PPT课件1
加减法的关系
第1课时
1
18+17=35(只) 35-17=18(只) 35-18=17(只)
说一说: 你能结合图中的数学信息,说一说这三
个算式的意义?
加法各部分关系
18 + 17 = 35 加数 + 加数 = 和 35 - 17 = 18 35 - 18 = 17
得出: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能力提升
( 30 )+20=50
求什么? 想: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各部分关系
35 - 17 = 18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5 - 18 = 17 被减数 - 差 = 减数
18 + 17 = 35 差 + 减数 = 被减数
(170 )-50=120 求什么? 想:被减数=差+减数
350-(200 )=150 求什么? 想:减数=被减数-差
观察对比:
18+17=35 35-17=18 35-18=17
验算作用
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相当于
Hale Waihona Puke 相当于减法是( 加法 )的逆运算。
当堂检测
1.做游戏。 2.写出任意一个加法或减法算 式,由同桌补充两个相关的算式。
自学反思
说出这节课中 学得好的知识点, 还在不明白的地方, 还期待学习哪些知 识?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同步培优:单位转换1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讲义-同步培优:单位转换1

辅导讲义380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42000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29平方米=()平方厘米50平方米=()平方分米二.应用题:1、一张写字台的台面长18分米,宽是7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米?2、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合多少平方分米?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3、学校安装教室玻璃,每块玻璃长40厘米,宽35厘米,每块玻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每平方分米4角钱,一块玻璃多少钱?巩固练习:一.在( )中填入适当的单位名称()。

2222km m dm cm 和、、 上海市总面积约6341( ) 书本封面约235( ) 手帕约4()游泳池占地120( ) 邮票约900( ) 房间面积约18( )二.单位换算。

7平方千米=( )平方米;15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24000000平方米=( )平方千米;800000平方厘米=( )平方米;17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2223003800cm cm 2dm ( )。

=+2264km km 2m 三.判断。

(1)1平方千米里有10个100000平方米。

( )(2)40平方米比40米大。

( )(3)一个长方形的长6分米,宽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分米。

( )(4)教室的面积是40平方分米。

( )四.计算下面地块的面积(单位:千米)。

6724464433334五.解答题。

(1)有一块2平方千米的麦田,如果一个收割队每天割50000平方米,那么一共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2)一条人行道长20米,宽4米,面积是多少?用面积是25平方分米的水泥砖铺地,需要这样的水泥砖多少块?从克到吨:例1、填空:8t=()kg=()g.例2、填空: 8127kg-4t=( )kg例3、一桶纯净水重19千克(含桶重),一辆载重4吨的小货车最多可以装多少桶纯净水?巩固练习:1、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克、千克和吨)。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表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表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表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用计算器计算下面各题,看谁算的又快有准。

8535÷15+1481= 8421÷21-156= 26520÷26÷12= 1584×25÷132= 6880÷(809-793)= 4386+42×78= 3324+5168+90735+4432= 6198-(13475-8607)= 745×182=2. 解方程。

(1)8a÷4=32 (2)10+5 X=35(3)3 X+5 X=48 (4)3X-1.4=1.6(5)6X-3=27 (6)X-2.4+3.5=43. 脱式计算。

(用计算器计算)205×(1679÷23) 2574÷(176-98)(2019-192)×85 (1538-1299)×20044. 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

①5.17﹣0.83﹣0.27 ②5.17﹣0.83+0.17③28.06+1.94+2.06 ④5.6﹣0.18﹣1.925. 计算。

490+32×24 42×(365-298)625÷25×32 1680÷14÷154368÷(256-200) (1235+4141)÷84二、根据题意填空。

1. 写出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学校买篮球每个a元,每个足球比篮球少5元.a-5表示:________ 5a表示:________2. 三月份,北京的平均气温为零上2℃,记作(_____);哈尔滨的平均气温为零下12℃,记作(_____)。

3. 修路队修一段长760米的公路,前5天平均每天修80米。

为了按时完成任务,余下的必须在4天内完成,余下的平均每天修(______)米。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知识点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知识点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知识点综合复习专项知识点沪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计算题。

1. 口算。

110÷11= 0÷327= 49×5= 101×15=1616÷16= 24×25= 280+130= 18×15=173+43+57= 8×(125×133)= 90÷6÷5= 301-150-150=2. 化简求值3X2﹣[7X2﹣(X2﹣3X)﹣2X],其中X=﹣2。

72.4y+y= 26m-10m= 9.5X-X=38X-30X= 40a-17a= 6.2a+3.3a=3. 用递等式计算。

①12×(163-93)÷8 ②305×[266÷(326-288)]4.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540÷5×9 1580-(720+780÷13)36×201 25×125×325. 口算。

14×5= 75÷5= 72+99= 101×35-35=35×20= 64÷16= 310-98= 8.5-3.7-0.4=230×3= 750-240= 4.2+1.9= 1.88+2.3+0.7=650÷50= 0÷74= 75.6-24.3= 5.17-1.8-3.2=二、根据题意填空。

1. 在括号里填入“>”“<”或“=”。

2.05米(___)2米5厘米 0.900(___)0.9096吨38千克(___)6.38吨 3.085克(___)3.8千克0.53元(___)53角 1.2元(___)124分9平方米50平方分米(___)9.05平方米 8千米6米(___)8.06千米2. 明明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比明明的6倍少5岁,爸爸今年(______)岁,去年爸爸年龄是明明的(______)倍。

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沪教数学四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的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整理1、大数的认识一定要四位分级数级、数位和计数单位(表格很重要)分清计数单位和数位大数的读法(关键是零的读法问题)大数的写法数拓展到三个数级2、四舍五入法估算,两位数估整十数,三位数估整百数,四位数估整千数。

估算是看清计算符号。

特别类似1500-500/50,有的人会去先算减法的。

凑整法这里涉及到的应用问题包括结束的方法和进入一的方法。

10个人坐车,每4人一辆车,一共需要几辆车?进一法,剩下2个人还需要一辆车。

每桶水中60千克,一辆载重2吨的卡车最多能装几桶水?去尾法,剩下的20千克的地方不能装60千克的一桶水。

3、面积单位平方公里(平方千米)、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结合长度单位复习周长和面积要结合实际,让孩子对基本长度和面积有个概念。

4、重量单位克、千克和吨5、容积单位毫升、升这一章的难点在于:要结合实际,具体体会数量单位的多少和换算单位要统一周长和面积其实最主要的是确定长和宽(正方形是边长)1、长方形面积=长*宽周长=2*(长+宽)已经知道面积和长(或宽),求周长或者另一边长=面积:宽(宽=面积/长)周长=2(长+面积/长)=2(宽+面积/宽)已经知道周和长(或宽),求面积或者另一边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面积=长*(周长/2-长)=宽*(周长/2-宽)2、正方形面积=边长的平方周长=4*边长边长=面积开方(现在出现的平方数一般小,可用乘法口诀表算出)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沪教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上下册)上册如果两个因数都大于0,那么: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原来的数;一个数乘小于1的数,积──────────────────────────.. ....沪教三年级上知识点总结及词语表(含拼音)沪教三年级上词语表及知识点总结1.雏鸟回巢黄昏蜜蜂航海风平浪静一封封2.稀疏施肥贪婪吮吸骄阳似火花蕾洁白无瑕似雪如玉 3.* 和煦连环画耕地俨然七嘴八舌慢条斯理凉棚盲......初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高二上学期历史知识点总结(沪教版)练习1。

四年级数学上册 长度的计算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 长度的计算教案 沪教版

四年级数学上册长度的计算教案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长度的计算教案沪教版1. 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四年级学生研究数学上册中的长度的计算内容设计的。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会掌握长度的计量单位,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测量,并能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长度的计量单位,包括厘米、分米、米;学会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测量。

-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使用尺子和卷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计算。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熟练掌握长度的计量单位和测量工具的使用。

-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长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

4. 教学内容与方法4.1 教学内容- 厘米、分米、米的认识和换算- 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 长度计算的实际应用4.2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概念。

- 操作法: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长度计算的方法。

-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

5. 教学步骤5.1 导入新知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长度,引导学生认识长度的概念。

展示一些常见的物体,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并进行讨论。

5.2 研究长度的计量单位介绍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通过示例和练,让学生掌握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5.3 研究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介绍尺子和卷尺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正确对齐测量物体,如何读取长度等。

让学生亲自操作尺子和卷尺进行测量活动,帮助他们熟悉测量的步骤和技巧。

5.4 进行长度计算的实际应用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长度计算的实践。

例如,计算教室的长度、书桌的长度等。

让学生亲自测量并计算,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5 总结与巩固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简单的复和练。

通过板书或小测验,检查学生对长度计算的掌握情况。

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知识点

一、整数的比较与排序1.整数的大小比较,可以通过数轴进行比较。

2.整数的正负性比较,正整数大于零,负整数小于零,零既不是正整数也不是负整数。

3.多个整数的比较,可以通过线性比较法或逆序法进行排序。

二、整数的加减1.整数的加法,可以通过数轴和数线表示,同号两个整数相加,不同号两个整数相减。

2.整数的减法,可以通过数轴和数线表示,正整数减去负整数等于加法,负整数减去正整数等于减法。

3.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表示相反数、计算温度差等。

三、数字和算式1.数字的表达,从个位到千位有十个数字:0、1、2、3、4、5、6、7、8、92.算式的表示,由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符号和数字组成,可以通过计算器、抽认卡及口算等进行练习。

3.数字的读写和读数法,包括阿拉伯数字法和中文数字法。

四、实际问题1.分析实际问题,理解问题含义和思路。

2.选择合适的运算、计算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

3.检验解答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五、分数与小数1.分数的表示,由真分数和假分数两种形式组成,可以通过分数线和分子、分母表示。

2.分数之间的比较,可以通过等式和分数线进行比较。

3.小数的表示,可以通过小数点和小数位数表示。

六、长度与质量1.长度的单位,包括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等。

2.长度的换算,可以通过倍数和分数等方式进行换算。

3.质量的单位,包括千克、克和斤等。

4.质量的换算,可以通过倍数和分数等方式进行换算。

以上是沪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将能够掌握整数的比较与排序、整数的加减、数字和算式、实际问题、分数与小数、长度与质量等概念和运算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复习与提高一、加法和减法(1)加法:求两个数的和的运算。

①加数+加数=和②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①被减数—减数=差②被减数=差+减数③减数=被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二、乘法与除法(1)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①因数×因数=积②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①被除数÷除数=商②被除数=商×除数③除数=被除数÷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三、分数(1)进一步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能根据直观图的阴影部分写出分数。

(2)通过直观图初步认识相等的分数。

第二章数与量一、大数的认识一)整数数位顺序表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弄清不同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如:百万和万之间的进率是(100),十亿和千万之间的进率是(100)。

题目举例:(100)个千万是十亿。

一亿是100个(一百万)。

二)、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数的读法、写法知识点:1、亿以内数的读数方法。

(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读数方法”)含有个级、万级和亿级的数,必须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即从高位读起)亿级或万级的数都按个级读数的方法,在后面要加上亿或万。

在级末尾的零不读,在级中间的零必须读,每级最多读两个0。

中间不管连续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

2、亿以内数的写数方法。

(课本上只有“万以内数的写数方法”)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3、比较数大小的方法。

多位数比较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这个数就大,位数少的这个数就小。

如果位数相同,从左起第一位开始比起,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就大。

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开始比第二位,……,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4、读写法练习(1)读数:230在万级上与在个级上有什么不同?(万级上表示多少个万,个级上表示多少个一)(2)我们就来试读这些数:2300――23002――――230023000(3)一亿五千万写作:二十六亿零三百万写作:一百零五亿四千零二十万写作:七千六百五十亿零五十八万写作:三)多位数的改写知识点:1、改写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以“万”为单位,就要把末尾的四个0去掉,再添上万字;以“亿”为单位,就要把末尾八个0去掉,再添上亿字。

2、改写的意义。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

二、四舍五入法四舍五入法: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4),就把尾数都舍去(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5),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

如精确到万位,只看千位,精确到亿位,只看到千万位。

后面还学习了“去尾法”以及“进一法”,注意区分它们之间的区别。

三、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清楚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之间的转换进率。

1 km2=1000000 m2 1 m2=100 dm2 1 dm2=100 cm2四、吨的认识吨一般形容较重物体,清楚克、千克、吨单位之间的换算。

注意:做填空题经常遇到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1 kg=1000 g1 吨(t)= 1000 千克(kg)= 1000000 g五、从毫升到升1 L(升)=1000 mL(毫升)第三章分数的初步认识(二)6488÷815607÷80560÷ 81(份)486×288546×324算式:600-200=400 (米) 400×2=800 (米) 算式: (600600200-4004002×800600200-4002×800二、三步计算式题1、知道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圆括号,又有方括号,要先算圆括号里的,再算方括号里的。

2、能用递等式正确地计算三步式题。

3、能将分步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例题:2×6=12 3+12=15 15+9=24将例题用文字描述是:“先算2乘6的积,再算3加上12的和,最后算15加9的和。

”进一步概括为:“3加上2乘6的积,再加上9的和。

”将三步算式题转化为综合算式:3+2×6+9三、正推正推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借助滚动的数球,通过计算通道来反映数球上数的变化,最后从计算盒中输出结果,为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做准备。

四、逆推逆推也是一种常用的思想方法。

课本上通过计算通道来反映数球上数的变化,最后从计算盒中输出结果。

与正推正好相反,“逆推”已知的是数球进入计算通道后输出的数,要求的是数球进入计算通道前输入的数。

逆推的思想方法不仅后面进一步学习文字计算题、解决三步计算应用题做了铺垫,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做准备。

五、文字计算题区分“除”、“去除”、“除以”、“被……除”A 除 B:(B÷A)A 去除 B:(B÷A)A 除以 B:(A÷B)A 被B 除:(A÷B)六、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七、解决问题应用题要多读题,读懂题目。

第五章几何小实践一、圆的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的点O都有相等的长度r。

固定的那一个点O叫做圆心,r叫做圆的半径。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且长度都相等。

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直径,且长度都相等。

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即d=2×r二、线段、射线、直线线段:不能向两端无限延伸;有两个端点。

读作:线段AB或线段BA。

射线: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有一个端点。

读作:射线AB(只有一种读法,从端点读起。

)直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没有端点。

读作:直线AB或直线BA或直线a。

1、画直线:过一点可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能画一条直线;过三点,如果三点在一条线上,经过三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如果这三点不在一条线上,那么经过三点不能画出直线。

2、明确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比曲线、折线要短。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直线、射线可以无限延长。

因为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所以不可以测量,没有具体的长度。

如:直线长4厘米。

是错误的。

只有线段才能有具体的长度。

三、角1、角的概念。

由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认识平角、周角平角:角的两边在同一直线上,(像一条直线),平角等于180°等于两个直角。

周角:角的两边重合(像一条射线),周角等于360°,等于两个平角,四个直角3、角的分类直角:等于90度的角叫做直角;平角:等于180度的角叫做平角;锐角:小于90度(直角)的角叫做锐角;钝角:大于90度(直角)小于180度(平角)的角叫做钝角;周角:等于360度的角叫做周角。

4、动手画平角、周角。

四、角的度量1、知识点认识度。

用半径将一个圆周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叫做1度,记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认识量角器。

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一份表示1度。

量角器上有中心点、0刻度线。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两合一看”,“两合”是指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边重合。

“一看”就是要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关系锐角 < 直角 < 钝角 < 平角 < 周角2 直角 = 1 平角2 平角 = 1 周角4 直角 = 1 周角2、画角知识点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画一条射线,中心点对准射线的端点,0刻度线对准射线(两合),对准量角器相应的刻度点一个点(一看),把点和射线端点连接,然后标出角的度数。

30 度、60 度、90 度、45 度、75 度、105 度、135 度、120 度和 150 度用三角板比较方便。

另外15度和165度也可以用三角板画出。

(注意:这11个能用三角板画出的角度都是15的倍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