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1 岳麓版必修2

合集下载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书社版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教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书社版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教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岳麓书社版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2.了解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3.分析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内容1.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2.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3.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特征和演变历程;2.掌握外贸合作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意义;3.熟悉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难点1.理解外贸合作区建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远意义;2.分析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1.讲授法;2.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介绍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日程安排,引出本次课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片(40分钟)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20分钟)1.1978年以前的对外开放政策;2.1978年-1990年的对外开放政策;3.1991年至今的对外开放政策。

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10分钟)1.外贸合作区的定义和定位;2.外贸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3.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0分钟)1.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推动作用;2.对国内需求扩大的推动作用;3.对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总结(5分钟)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强调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演变历程、外贸合作区建设的意义及发展情况,以及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方法选用了讲授法和对比分析法,针对性强,思路清晰。

但是,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一些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内容。

此外,本课程的时间控制需要注意,课堂讲解不宜过长,以免学生学习疲惫。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历史必修2岳麓版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经济特区的概念及其设立,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对外开放的原因,设立四个特区的原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加入世贸易组织的历程及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并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在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逐步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注重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时空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理解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对外开放政策,并从中获得必要的现代经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2、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多媒体播放《春天的故事》歌曲。

师:(课件1)刚刚听到的歌曲的名字?1979年的春天指什么?“画一个圈”是指什么?生:答: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

导言:邓小平同志当年画的那个“圈”不断扩展,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那么这种格局如何形成的?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板书)(课件2)(二)新课:师:展示(课件3):本节课学习两个问题。

一、迎戏院进来——对外开放师:什么叫对外开放?指同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那么,我国对外开放第一步是什么?生:答(经济特区)(课件4)1、经济特区(板书)(课件5)师:什么是经济特区?“特”在哪?生:答:教师点评(课件6)师:那么我国建立的特区有哪几个?生:师展示(课件7、8)师:为什么在这五个城市建立特区?生:讨论答(课件9)师:经济特区窗口的开放,成绩显著,1984年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导入下一问题)2、沿海开放城市(课件10)(板书)师:开放哪些城市?生:答:14个师:随后相继又把哪些地区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岳麓版必修2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整体构思教学目标1.课标要求(1)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事实。

(2)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三维目标教材分析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从此之后,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30年来,对外开放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所以,了解这段历史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阐述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第一目“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讲述了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

第二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讲述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和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与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利用《小平,你好》光盘片断、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风景图片在教学中层层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通过师生共读材料“龙永图妙喻——WTO 与卖菜的小贩”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

难点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处理方法:通过师生共读材料“张瑞敏话挑战——与狼共舞”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采用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合作探究的模式,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

2.直观教学法:通过《小平,你好》视频片断,展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

3.讨论法: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感受中国政府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

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与挑战。

板书设计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设计一:打开窗子“引进来”⎩⎪⎨⎪⎧ 经济特区——点沿海开放城市——线经济开发区——面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学习规则“走出去”⎩⎪⎨⎪⎧ 世界贸易组织的实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设计二:教学设计导入设计设计一: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7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7岳麓版必修2
结合材探究“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不同”
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基本国策,树立开放意识。
PPT;白板;图片
构建知识体系
教师展示相关概念图的基本架构及组成部分
通过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提升对教材的整体把握能力
PPT
目标评价
精选与学习目标相关的题目,引导学生逐个达标
限时完成反馈练习,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论断。
2、分析经济特区设立的原因,理解经济特区的权限和历史意义。
3、归纳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上海浦东开发的相关史实,理解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并掌握表格式材料题的做题方法。
4、对比近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对外开放,认识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树立开放意识。
小组讨论,探究问题,合作学习,最后由小组长总结答案
PPT
复习
引导学生复习课前预习的微视频――《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以加深理解
学生观看微视频后,运用所学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微视频
读图识图
展示“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示意图”,背景播放经典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导归纳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过程及特点
利用教材相关内容在地图上找到答案,提升读图识图能力
本课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
本课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形成了初步的历史认识和历史评价能力。但学生以前的学习是按照基本的史实来叙述这段历史,没有从经济建设的角度进行深入的说明和阐释。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结合课前给学生布置的查阅、了解有关中国对外开放的国际和国内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自主构建本课知识体系,并理解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设计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设计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教学设计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程,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关键阶段重要事件,如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设立、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
2.掌握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如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发展外向型经济等,并学会分析这些政策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3.了解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现状,掌握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提高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3.引入新课: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强调这一历史进程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阐述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2.讲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介绍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和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关键事件。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对外开放政策的影响、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部优教案—《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2_部优教案—《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走对外开放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需求。

使学生明确经济特区的概念,并准确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具体过程,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学情分析关于文革结束后的改革开放政策,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中已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为什么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对外开放的道路是否一凡风顺、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等问题的认识,还缺乏理性和深刻的认知。

3重点难点重点:对外开放格局是逐步形成的过程。

经济特区的建立,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对外开放格局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难点:走对外开放道路原因分析对外开放道路形成的一波三折4教学过程4.1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4.1.1教学目标本课教学,以课题中的“开放”为核心,从为什么要开放、怎么实行开放、开放格局的形成、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影响等几个问题切入,使学生清晰掌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认识到对外开放既是国情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

4.1.2学时重点中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4.1.3学时难点中国为什么要走对外开放的道路?为什么加入WTO,就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导入导课:同学们暑假外出了没有?(本课在录制的时候,授课的对象是高三年级的学生。

学生都很沮丧的回答“没有”。

)今年暑假我看到了媒体的报道,说出国旅游的人要比在国内旅游的人多多了。

而中国国际旅游团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购买力。

去日本的,购买马桶盖、电饭煲;去韩国的,购买各类化妆品;去欧美的,购买名表、名包,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而就在中国游客在世界上大肆购买各类奢侈品的同时,欧美地区国家的人民,也在消费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

2006年,有位美国的家庭主妇写了一篇名为《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其中描述了其家庭不使用“中国制造”产品的一年中,面临的种种不适和麻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1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高中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1岳麓版必修2

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4 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4 岳麓版必修2
高一学生虽然在初中学习过本课内容,但对问题认识不深刻,我校学生多是美术音乐专业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学习能力不足,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结合我校特色的进行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
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过程方法:探究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
合作探究
教师针对本课重难点选择并播放材料,提出问题,安排探究时间,提问,点评
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分小组进行组内讨论;讨论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回答总结
课件展示资料及探究题目
检测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中的检测题目,并进行讲评
学生做题,并抢答
课件出示题目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予以补充
学生尝试归纳总结
教学主题
对外改革开放局面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1、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2、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二、学生分析
情感教育: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首 先介入音视频<春天的故事>创设教学环境,从而导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来。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老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积极阅读认真思考,通过 讨论和社会调查重新认识改革开放带来的新局面。另外,在教学中我还会采用插播视频、图片等方式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直观、明确。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9 岳麓版必修2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教案9 岳麓版必修2
[学生活动]按课前的分工,六个小组各派一位代表展示探究成果。
PPT展示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知识结构和评价课堂活动
[教师活动]
1、针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评。
2、布置课下调研作业:中国加入WTO后会给中国老百姓带来哪些实惠?
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
1、进行自我学习评价。
2、当堂达标训练。
PPT展示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本节课贯彻“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思想,通过创设情境,以境激情,以情激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创设探究性的思考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和地图来理解课文中较为难懂的问题,扫平知识理解中的障碍,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充满活力。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它是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总部设在日内瓦。它的宗旨是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实际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统一市场。
2、展示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的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并不仅仅是加入一个国际组织,而是希望通过这个进程促进国内改革,促进国内开放。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
教学主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Ⅱ第四单元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启经济体制改革,下启经济腾飞与社会巨变。从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承接来看,本课内容反映了我党历史上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定的改革开放的政治路线具体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节内容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及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教案最全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形成》教案最全版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授课设计名师授课课程标准解析课程标准要求归纳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解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认识世界贸易组织的由来和发展,认识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对外开放新格局及其形成过程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是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对中国入世的影响的解析是能力的升华。

学情解析经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对内改革的目标是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系统,改进国内投资环境,实现与世界市场的接轨,因此掌握对外开放的目的不行问题。

学生对中国地理的学习,沿海城市的区位优势有助于其对外开放格局知识的理解。

世界贸易组织的活动及相关知识在政治教材中已提及,有助于学生解析入世对中国的影响。

授课方法1.教师经过设置情境,设疑引思,并要修业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虑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得悉识、提高能力、升华感情,帮助学生形成完满的知识系统。

2.利用多媒体课件,在授课中渐渐显现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同时指导学生侧重历史学习过程中的时空结合看法。

3.在课前准备的图片和音像资料的显现过程中,让学生介绍世界贸易组织,教师采用谈论、研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解析中国入世后边临的机遇和挑战。

学习方法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以自学的方式归纳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训练、阅读、解析、归纳的能力。

2.采用比较式学习方法解析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的本质差异。

3.以主人翁意识谈论研究中国入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感觉中国政府适应全球化展潮流,极迎接挑以促高速展的勇气和信心。

授课目知与技术1.特区、开区、外开放格局、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程。

2.解析我国加入世界易的影响和作用。

程与方法1.情境再法:在授课程中显现1978~2001 年的相关片,再当年的史事,加深学生史事的和价学生在研究中得知、提高能力、升感情,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满的知系统。

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20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学习目标】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与特点;招商引资及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
难点: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和挑战。

【自主学习】
一、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怎样的决策?
二、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1、从地理、人文条件等方面思考,经济特区设在深圳等城市的原因?
2、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3、结合右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格局。

【拓展提高】
全方位——全国对外开放,对全世界开放。

不论对资
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
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
在经济建设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在精神文
明建设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

多层次——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
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
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
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三、加入世贸组织
1、思考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合作探究】
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复习教案1]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岳麓版][复习教案1]

高三历史必修2第一轮复习资料第21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课标要求】: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学习重点】识记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经过.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重要意义.【学法指导】结合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法概括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知识·梳理】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影响1、经济特区的含义:特在哪里?P145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划出一定的区域范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的地区。

它的特殊主要表现在经济上而不是政治上,即不同于内地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2、建立:1980年起先后建立深圳(第一个)、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8年)3、建立原因:P145地理位置优越;著名侨乡;历史上与海外有密切联系。

4、、影响: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带1、建立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2、开放浦东3、内地大批开发区的涌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开始由沿海向内地转移,各地出现了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有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形式更加灵活。

(三)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思考: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如何形成?有何特点?(结合地图分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内地特点:从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沿海、沿边、沿江、内陆中心城市扩展,逐渐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格局思考: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中历史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教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教学设计岳麓版必修2◆学习目标1.熟习我国创立经济特区、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认识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色。

2.理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剖析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导航1.知识重点: 本课应掌握的知识重点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对外开放的目标;五个经济特区成立的原由和发展情况;党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和上海浦东的开发;经济开发区等灵巧多样的开放形式出现;引进外资和境外投资对公民经济的影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对外开放的影响。

2.重点剖析( 1)我国推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由①是党中央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

中国古代汉唐的富强与当时统治者推行的踊跃对外开放政策有很大的关系,明清期间我国统治者推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仇视和中苏关系的恶化,实质上中国推行的是守关自守的政策,不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正如邓小平所说的:“任何国家要发达起来,闭关自守都不行能。

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假如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困落后,愚不行及。

”②是借鉴世界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经过对外开放,利用和汲取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人口众多,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商品经济不发达,科学技术落后,资本比较紧张,假如不对外开放,在坚持独立自主、独自自主的基础上,以同等互利的原则,积积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外国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宽泛展开各样形式的双边或多边的经济技术合作、沟通,取各国之长,补中国之短,必然会加快中国经济的发展。

③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转变的必然结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此后,僵化的计划经济渐渐被切合客观经济规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代替,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行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在我们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那么,我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解读。
课件播放视频,学生边看边记录关键词,之后交流回答。
该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补充教材上没有的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三、开放之果
情景体验——身边的变化
问题:对外开放30多年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开放的感受?
学生讨论交流,之后自由发言。
(该设计主要是培养历史联系现实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关心国家大事和身边的变化)
【感悟历史】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学习本课的感受
【结束语】
过去的30年,中国在不断的试错中,逐步学会思考、包容、平和、自信;我们期望,接续过去30年的火种点亮未来,以完成未竟的改革拼图!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参与学习
地图、图片、文字材料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通过图片创设情境引入,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图片、视频、文字材料
对外开放的成果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小组讨论,交流对外开放的成果
图片、音频
延伸拓展,感悟历史
提出问题:现阶段对外开放的措施有哪些?
思考讨论发言
图片
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内容
(该环节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和标注历史地图的能力)
小结: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合作探究挑战?
(课件播放视频,学生边看边记录关键词,之后交流回答。主要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简要点评,借用张瑞敏的话结束该问题的讨论,并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3)教育学生珍惜生活、奋发学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波助澜。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一、播放视频:《巴西世界杯上的“中国制造”》
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期望的成果不会唾手可得。不管征程多么曲折、多么漫长,胜利总是属于那些永不放弃、百折不挠、携手前行的人们。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认准目标、锲而不舍,就一定能携手迈向新未来!
(教师引领学生思想,体现“以史鉴今”的历史学习理念)
教学主题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岳麓版教材经济史中第四单元内容,它上承《经济体制改革》,下启《经济腾飞与生活剧变》,主要分析了我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教材第一目“经济特区和经济开放区”介绍了我国从点到线再到面,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经济开放区,再到全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的对外开放的过程以及特点,第二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介绍了世贸组织这个机构,以及我国加入世贸的艰难历程和影响,加入世贸使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政策性开放进入到制度性开放阶段,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阶段,它对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推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通过设置“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地方建立经济特区?”“当代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向列强开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质区别?”等问题,组织学生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外开放30多年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支持我国对外开放政策。
(2)进一步思考如何应对对外开放给国家和个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增强紧迫感。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与时俱进。
构建知识体系
课件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一、开放之因
课件呈现材料《震惊中央的大逃港事件》,教师提出问题: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学生分析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主要是史料分析,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
思考: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为什么要在这几个地方设立经济特区?(课件:地图)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具备一定的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能通过点滴的变化感受到对外开放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有一定的认知,同时也有较高的兴趣。但在知识连贯性、学科迁移能力和认知水平方面仍然有限。因此,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预设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方法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让学生学会挖掘本课中有价值的历史信息的方法。
当今很多重大的国际赛场上,都可以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然而这种现象在20世界80年代以前是不可能的。我们的“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主要是由于我们国家的什么政策?由此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对外开放的过程。(要求:言简意赅,说出关键的时间和时间)
学生回答完后,结合课件地图,以动画的形式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开放城市的地理位置。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回答
(结合地图,培养学生学科间的综合应用能力)
合作探究:近代史上的“开放”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何区别?
(学生小组合作,培养合作学习和对比分析的能力)
二、开放之路
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内容,归纳对外开放的过程。(要求:言简意赅,说出关键的时间和时间)
教师结合地图,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
(4)知道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正确分析入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历史图片、文字、示意图等,引导学生从多种形式的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做到论从史出。
(2)运用上网查询资料,课堂组织讨论等方式,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运用比较、概括和阐释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对外开放的过程,把握全貌。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掌握经济特区的概念、设立及意义,理解特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2)掌握沿海经济开放地带的形成和浦东开发的目的及影响,理解浦东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3)掌握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点,能在地图上找出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位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播放视频,情景营造
观看视频,进入历史
视频
讲授对外开放的原因
通过ppt和史料,设计学生环节,演绎历史
学习并思考,参与学习
史料、图片
讲授经济特区的设立
通过史料、地图、漫画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
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参与学习
地图、漫画、史料
对外开放的过程
通过地图、图片等史料创设情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